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朵怎么听到声音

耳朵怎么听到声音

耳朵怎么听到声音
耳朵怎么听到声音

耳朵怎么听到声音

盐步镇东秀小学雷思佑

学习目标:

1、使我们知道耳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并获得一些耳的卫生常识、培养学生的良

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2、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重点:知道耳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难点:培养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时:1节

教具:耳朵放大模型、投影仪及片、挂图、大鼓、鼓槌、吊锤、原稿纸一叠、20厘米长逢、完好火柴一根。

过程:

一、前提测评

(1) 声音是由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体体体中传播以形式向

传播。

二、引入课题认定目标

(1)谈话引入课题:我们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它是空气媒体中以声波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它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2)板书课题

(3)认定目标:出示带目标的投影齐声认读。

二、导学达标

1、要知道耳朵怎样能听到声音、首先要知道耳朵的构造。看课文41页配图,看看耳朵里有什么?它们的位置在哪?学生边看,老师边问,学生边答老师边板书。

板书:构造

①耳朵为哪几部分?学生答老师板书:外耳、中耳、内耳。

②外朵包括什么?学生答老师板书:耳廓、外耳道。

③中耳包括什么?学生答老师板书:听小骨、鼓膜。

④内耳包括什么?学生签老师板书:耳蜗、听神经。

⑤学生填写41面横线上的空白。

2、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男女分角色读《自然学习》36页中耳廓和中

耳争学老大。

男:我有阔大的耳廓,善于收集声波。耳道宽敞,可让声波畅无阻。还有细毛和粘液,可阻隔灰尘进入。在耳朵里我应该是老大。

女:别看我中耳只有花生米般细小,构造却很精密。无论雷鸣巨响,抑或蚊飞微声,鼓膜都能随声振动。还有那3块连接成链的听小骨,能将鼓膜的振动准确无误地传入内耳,所以我才是老大。

3、板书:功能。

后问:耳廓和外耳道有什么功能?

学生议师板书:收集声波、通道。

老师:鼓膜和听小骨有什么功能?

学生议师板书:随声振动、反振动传入内耳。

4、做实验研究鼓膜和听小骨的作用

①在实验台上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原稿纸,上已有缝衣线吊着火柴一

根,如课文42页上配图那样先齐读有黑点的一段课文,然后同位面对面发音:

b、p、m、f,把观察到的现象向同学们汇报(指名)

②老师在教坛下取出大鼓(鼓上吊着一根鼓槌)请一女生上来用另一根

鼓槌击大鼓背面,全体同学观察吊着的鼓槌怎么样?再请一男生击鼓。

③讨论:A、鼓膜在什么情况下会振动?

B、鼓膜振动时,听小骨会怎样?

C、由此可知鼓膜和听上骨共同起着什么作用?

④填写43页第二自然段横线上的空白。

5、说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互为补充,使之完善)出示耳朵模型,

老师用教鞭指点提示。

6、观察活动投影片进一步了解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

7、出示大型活动挂图,老师移动活动挂图,学生齐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

8、同位互说听到声音的过程。

9、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水波纹图出怎样保护耳朵。并指名读一读。

10、想一想保护耳朵为什么与鼻腔口腔有关?

11、做实验

①双手掩耳,紧闭嘴唇、然后用鼻腔深呼吸,是否听到“呼呼”的气流声?

②双手掩耳,然后让上下牙轻轻互相叩击,是否听到又响又清晰的“格格”

③双手掩耳,然后用舌搅动口腔里的唾液,你是否听到“骨碌骨碌”声音?

老师告诉学生,中耳与口腔和鼻腔相通,中耳里有一条管道叫咽鼓管。

教师用教鞭在耳朵模型中耳部分穿过咽鼓管,让学生看得到。(更直观)所以不要捂住两个鼻孔擤鼻涕,只能捂住一个鼻孔擤鼻涕才正确。这咽鼓管有个门,当合上口腔,这个门就关上,如果潜在水下,不要开口讲话,一开口咽鼓管的门就会开,水就会进入中耳。

三、达标测评

1、耳朵构造外耳有和外,中耳有鼓和听内耳有

耳和听神经。

2、笔答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

3、判断:①放鞭炮时,用手捂耳,可以张开口()

②用手摄着两个鼻也用力擤鼻涕()

附板书:

10耳朵怎样听到声音

构造:功能:

外耳

耳廓接收声波

外耳道声波通道中耳

鼓膜产生振动

听小骨随之振动内耳

耳蜗整理信息

听神经传入大脑《耳朵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过程流程图

小班科学:耳朵听声音

金色未来星城幼儿园 The Golden Future Star City Kindergarten 小班科学:耳朵听声音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多彩的世界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从幼儿喜欢的动物,熟悉的生活出发,让幼儿感受、倾听生活中的声音,会让幼儿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英法幼儿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关注,满座幼儿在丰富的生活中去探索、学习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用耳朵倾听和辨别不同的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喜欢听好听的声音,愿意参与到探索活动中。 活动准备 (1)响罐每人一个,魔术箱一个。 (2)大象、小蚊子的图片。 (3)一段没面的音乐和一段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游戏“魔术箱”,请幼儿倾听和模仿声音 (1)介绍魔术箱,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并模仿相关的声音。

(2)引导幼儿听拍手声,探索身体还可以怎样发出声音(拍肩、拍腿、跺脚、响指等) (3)小结: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身体也会发出声音。 2.游戏“响罐找朋友”,请幼儿辨别声音 (1)出示空罐子,请幼儿猜里面是否有东西并说明原因。 (2)在罐内装上核桃,请幼儿猜里面是否有东西并说明原因。 (3)请幼儿听一听,找一个有东西的罐子,摇一摇,玩一玩。 (4)请幼儿仔细厅罐子的声音,给相同声音的罐子找朋友。 小结:用耳朵认真听,我们就能知道罐子里面有没有东西,还可以给小罐子找到朋友。 3.故事:大象和小蚊子,请幼儿用响罐模仿大声小声。 (1)教师即兴创编一个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冰雨响罐模仿声音,请幼儿倾听米罐子的声音和核桃罐子的声音,说说哪个像大象,哪个像小蚊子。 (2)教师讲故事,幼儿用相应罐子的声音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小结:米罐子的声音轻,像小蚊子:客套的声音大,像大象。 活动延伸 请幼儿听好听的声音和噪音,简单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1)教师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和一段噪音的录音,然后和幼儿讨论耳朵喜欢倾听什么声音。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小结:我们的耳朵都喜欢听好听的声音;如果我们在耳朵里面放了东西,或者用东西挖耳朵,小耳朵会受伤的,耳朵受伤听不到声音会很难受。让我们把这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会听声音的耳朵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康健活动:会听声音的耳 朵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小班康健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耳朵隐藏在人脸的两侧,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那样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小朋友无法通过镜子等工具从正面贯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2、学习用耳朵辨别例外的声音和来自例外的方向的声音。 活动准备: 1、1、请三名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狗、青蛙、羊。 2、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重点与难点:1、了解耳朵的特征 2、2、耳朵辨别例外的声音。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 5、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2、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 2、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 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 以上小动物的叫声由大班幼儿扮演并走出来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打招呼。 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请三名大班幼儿再学一次小动物的叫声,并从例外的方向做出来。 4、教师在活动室的四角放上四种乐器,请大班幼儿逐一敲击。幼儿听到后一起跑到敲响的乐器边。(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 朵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mall class health lesson plan and reflection-ears that can listen to the soun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领域健康安全活动类型活动内容会听声音的耳朵活动来源实施时间XX、2、17活动目标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上有软软的耳边、耳垂。活动难点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准备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任意四种乐器。活动过程教学反思活动环节预设时间(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

的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 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 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 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 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 (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10分钟 15分钟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会听声音的耳朵(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会听声音的耳朵(三篇)目录: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会听声音的耳朵一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反思会跳舞的小脚二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反思可爱的小青蛙三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会听声音的耳 朵一 设计意图: “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小班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耳朵隐藏在人脸的两侧,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那样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小朋友无法通过镜子等工具从正面贯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 活动准备: 1、请三名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狗、青蛙、羊。 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重点与难点: 1、了解耳朵的特征 2、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反思会跳舞的小脚二 【设计意图】 小脚是小朋友们再熟悉不过的“好朋友”,通过平时生活经验 的积累,我把有趣的小脚的儿歌穿插在游戏中,把小脚动起来,发 现幼儿玩的不亦乐乎。为此,精心设计了这节《会跳舞的小脚》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小脚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脚,喜欢做小脚的游戏。(小脚动起来) 2.知道小脚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活动准备】 节奏欢快的音乐、一份新生宝宝脚印、有地毯的地面或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活动小脚。 教师跟随音乐做脚的动作,幼儿模仿。 二、多种形式了解小脚。 1.数数脚趾。 数一数:一直脚上有几个脚趾?找找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说一说: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个脚趾头。 2.挠挠小脚。 挠挠自己的小脚,挠挠同伴、老师的脚,说说有什么感觉。 说一说:小脚小脚真好玩,挠挠小脚哈哈哈,痒死了—— 3.比比脚大小。 和老师、同伴比比。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会听声音的耳朵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会听声音的耳 朵 设计意图: “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小班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耳朵隐藏在人脸的两侧,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那样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小朋友无法通过镜子等工具从正面贯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 活动准备: 1、1、请三名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狗、青蛙、羊。 2、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重点与难点:1、了解耳朵的特征 2、 2、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

5、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2、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 2、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 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 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 以上小动物的叫声由大班幼儿扮演并走出来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打招呼。 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请三名大班幼儿再学一次小动物的叫声,并从不同的方向做出来。 4、教师在活动室的四角放上四种乐器,请大班幼儿逐一敲击。幼儿听到后一起跑到敲响的乐器边。(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

《耳朵听声音》小班教案

《耳朵听声音》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精心的《耳朵听声音》小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感受耳朵的重要,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2、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使幼儿感受耳朵的重要性,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一、猜谜引出课题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大山看不见。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请一位幼儿趴在老师的腿上,请另一位幼儿走到该幼儿旁边说“×××,猜猜我是谁?”让猜的幼儿根据声音说出对方的名字。游戏依次进行。 2、幼儿进行游戏 当幼儿才不准确时,教室根据性别、外貌特征或衣着打扮给与适当的提示。 3、提问:游戏时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能猜出小朋友的名字?(引导幼儿说出耳朵能听出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4、教师小结:小耳朵真好,能帮助我们分辨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三、耳朵还能听见什么声音? 1、你的耳朵听到过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说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学说象声词)

2、请幼儿听听磁带众的各种声音,说说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并学一学这些声音。 四、看看我们的耳朵 1、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耳朵,摸摸伙伴的耳朵。 2、出示耳朵的图片,进一步认识耳朵。 3、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小耳朵真是我们的好宝贝!我们要爱护它。 五、爱护我们的.耳朵 1、说说我们该怎么爱护自己的耳朵呢? 2、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小结:不往耳朵里塞小东西;听音乐、看电视音量要适中;不对别人大喊大叫等。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到底是多少

振动的物体能使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这些分子又引起它们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从而产生声音(Sound),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递,这种传递过程叫声辐射(Sound Radiation)。由于分子振动产生的声波的方向与波传递的方向相同,所以是一种纵波(Iongitudinal wave)。声波仅存在于声源周围的媒质中,没有空气的空间里不可能有声波。声音不仅可在空气内传递,也可在水、土、金属等物体内传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5℃时)。 声波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称为频率(frequency),单位赫(Hz)。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整个范围是20~20000Hz,一般把声音频率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三个频带。听觉好的成年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常在30~16000Hz之间,老年人则常在50~10000Hz之间。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空气层的密部和疏部向前移动,如图1–1。由于空气的固有弹性,上述那种疏密的压力变化将依次向四外传播,辐射出一系列有规则的波。声波的波长(wave length)就是这一段路程的长,恰好排列波的一个密部和一个疏部。波长与声源的振动频率和声音传播的速度有关。知道了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就可以算出波长:C=l·f(式中,C为声波的传播速度m/s;l为声波的波长m;f为声波的频率Hz,) 振动物体产生的声波,也就是空气里的压缩波,传到我们耳朵里就变成各种乐音、谐音或噪声。在声音世界里除基音外,大量存在的是复合音,而频率与基音频率成整数倍的所有分音称为谐音(harmonic tone),频率比基音高的所有分音统称泛音(over tone),泛音的频率不必与基音成整数倍关系。乐音内的各个音在频率上都有一定比例,例如,高8度的音的振动频率是基音的频率的2倍。如果同时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人耳可以听到悦耳的谐音(和声),也可能听到刺耳的噪声。当两个音的振动频率之比为较小的整数比时,如1:2、4:4,会得到悦耳的谐音,当频率比为较大的整数比时,如8:9、8:15,听到的将是令人生厌的噪声。乐器在发出基音的同时,总会伴随着一系列泛音的出现,由于不同乐器的泛音并不相同,所以它们发出的同一个音也不相同,就是这些泛音决定了一个乐器所发声音的音色。 频率相同的正弦波之间在时间上的相对位移,称为相位(phase),用度表示。声波与其它波一样,它整个一周为360°的相位变化,同相声波互相加强,异相声波互相减弱,或倾向互相抵消。 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响,声波的幅度能量按高于或低于正常大气压的压力变化量度,这个变化部分的压强就称声压(sound pressure),以帕斯卡(Pa)计量。人耳听觉的声压范围很大,约2´10~2´10Pa。为了方便计算,在实用上通常都以对数方式的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表示。0dB是基准,它以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2´10Pa的1000Hz频率的声音为标准。 声压级变化3dB,声压增加倍,大多数人要在声压级增加6~10dB时,响度才有加倍感觉。人耳能分辨的最小响度变化是1dB。离声源距离每增大1倍,声压级降低6dB,两个声源并存,声压级增加3dB。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只要障碍物的尺寸大于或接近声波的波长,就会产生反射(reflection)而改变其传播方向。部分声波则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传播,而声波在通过窄孔时,则将趋向均匀扩散(diffusion),这就是声绕射(衍射,diffraction)。对频率越高的声音,声绕射越不易产生,其传播辐射的指向性越强。频率越低的声音,由于声绕射作用,障碍物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doc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 耳朵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领 域健康安全活动类型活动内容会听声音的耳朵活动来源 实施时间XX、2、17 活动目标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上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活动难点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准备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过程教学反思 活动环节预设时间(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

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 10分钟 15分钟 5分钟小班下学期的开学,安全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过年的气氛中回到,幼儿的班集体生活中。而且这一次我们班有加入了新的小朋友,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定新生的情绪,希望在一个大家都熟知的生活小知识中得到集体的认可。由于我们的年龄阶段为

小班教案 健康《会听声音的耳朵》

小班教案健康《会听声音的耳朵》 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来源于一节健康活动。指南中提出:认识并学习并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本节活动利用幼儿常听的故事和音乐为由头先让幼儿感受耳朵的重要和有用,然后重点介绍耳朵的主要外形特征,教育幼儿保护耳朵的方法。本节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明白耳朵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 学情分析: 虽然幼儿从一出生就开始用耳朵听各种声音,但耳朵隐藏在人脸的两侧,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那样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只知道每个人都有耳朵,但对耳朵的外形及简单的构造概念模糊。小班幼儿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对任何东西都都想玩玩、摸摸、看看,幼儿对自己的耳朵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幼儿时时刻刻都在用耳朵听各种声音,但是让幼儿说说保护耳朵的一些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形特征。 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知道耳朵的作用。 3.感受耳朵能听到不同声音的乐趣并知道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重点: 了解耳朵的主要外形特征及作用。 活动难点: 耳朵能听到不同声音的乐趣并知道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辨别常见声音的经验. 物质准备: 教具—— 1.狗,青蛙叫声;汽车喇叭声,火车声 2.幼儿熟悉的音乐片段。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音乐片段。 1.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听的音乐吧?播放歌曲《叮冬小门铃》 4.教师:刚才,我们听到一些好听的歌曲,你说说我们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听到好听的声音? 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好听的音乐,美妙的声音,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共同观看图片(耳朵)知道耳朵由耳边、耳垂等组成。 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挺立的耳边、软软的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样叫的?学一学 2.教师播放两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 第二组(羊叫和火车鸣笛声) 师小结:原来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耳朵作用可真大。 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耳朵听声音》小班教案

《耳朵听声音》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耳朵的重要,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2、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使幼儿感受耳朵的重要性,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课题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大山看不见。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请一位幼儿趴在老师的腿上,请另一位幼儿走到该幼儿旁边说“×××,猜猜我是谁?”让猜的幼儿根据声音说出对方的名字。游戏依次进行。 2、幼儿进行游戏 当幼儿才不准确时,教室根据性别、外貌特征或衣着打扮给与适当的提示。 3、提问:游戏时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能猜出小朋友的名字?(引导幼儿说出耳朵能听出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4、教师小结:小耳朵真好,能帮助我们分辨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三、耳朵还能听见什么声音? 1、你的耳朵听到过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说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学说象声词) 2、请幼儿听听磁带众的各种声音,说说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并学一学这些声音。 四、看看我们的耳朵 1、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耳朵,摸摸伙伴的耳朵。 2、出示耳朵的图片,进一步认识耳朵。 3、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小耳朵真是我们的好宝贝!我们要爱护它。 五、爱护我们的耳朵 1、说说我们该怎么爱护自己的耳朵呢? 2、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小结:不往耳朵里塞小东西;听音乐、看电视音量要适中;不对别人大喊大叫等。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以谜语引出,让幼儿来猜一猜,引起他们的兴趣。由于生活经验不太丰富,幼儿几乎猜不出来。最后由老师揭开谜底,并简单说了一下理由。由谜语来引出“耳朵”。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了,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幼儿感受到耳朵的好处:能听出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也通过图片,简单认识了耳朵。

耳朵怎么听到声音

耳朵怎么听到声音 盐步镇东秀小学雷思佑 学习目标: 1、使我们知道耳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并获得一些耳的卫生常识、培养学生的良 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2、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重点:知道耳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难点:培养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时:1节 教具:耳朵放大模型、投影仪及片、挂图、大鼓、鼓槌、吊锤、原稿纸一叠、20厘米长逢、完好火柴一根。 过程: 一、前提测评 (1) 声音是由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体体体中传播以形式向 传播。 二、引入课题认定目标 (1)谈话引入课题:我们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它是空气媒体中以声波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它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2)板书课题 (3)认定目标:出示带目标的投影齐声认读。 二、导学达标 1、要知道耳朵怎样能听到声音、首先要知道耳朵的构造。看课文41页配图,看看耳朵里有什么?它们的位置在哪?学生边看,老师边问,学生边答老师边板书。 板书:构造 ①耳朵为哪几部分?学生答老师板书:外耳、中耳、内耳。 ②外朵包括什么?学生答老师板书:耳廓、外耳道。 ③中耳包括什么?学生答老师板书:听小骨、鼓膜。 ④内耳包括什么?学生签老师板书:耳蜗、听神经。 ⑤学生填写41面横线上的空白。 2、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男女分角色读《自然学习》36页中耳廓和中 耳争学老大。 男:我有阔大的耳廓,善于收集声波。耳道宽敞,可让声波畅无阻。还有细毛和粘液,可阻隔灰尘进入。在耳朵里我应该是老大。 女:别看我中耳只有花生米般细小,构造却很精密。无论雷鸣巨响,抑或蚊飞微声,鼓膜都能随声振动。还有那3块连接成链的听小骨,能将鼓膜的振动准确无误地传入内耳,所以我才是老大。 3、板书:功能。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上有软软的耳边、耳垂。活动难点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准备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任意四种乐器。活动过程活动环节预设时间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

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 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 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 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 (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1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小班下学期的开学,安全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过年的气氛中回到,幼儿的班集体生活中。而且这一次我们班有加入了新的小朋友,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定新生的情绪,希望在一个大家都熟知的生活小知识中得到集体的认可。 由于我们的年龄阶段为小班幼儿,在教学的前端引导以从发生活入手,戴一戴小朋友的“高帽子”。例如:我们都有一副很厉害的小耳朵,所以呀老师请你们来听一听好听的故事好吗? 在观察认知我们的小耳朵中,我请幼儿互相观察,看看你朋友的耳朵,来曾今幼儿之间一个月没联系的感情,也可以将新生慢慢的融入集体。你看看我的耳朵,我看看你的耳朵,很有意思。 这是一节健康安全课,所以将重点放在的第四环节——保护耳朵。我主要是进行讯问式的引导,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增加补贴。

会听声音的耳朵--教工教案22

活动内容:综合活动《会听声音的耳朵》 执教班级:小班 执教者:李玉梅 单位:胶州市教工幼儿园 时间:2016年11月15日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自青岛市素质发展课程教师用书小班《共同生活》中的《我很可爱》这一主题。耳朵位置特殊,幼儿不易观察,能听到生活中各种声音的耳朵又让他们充满着好奇。小班孩子模仿性强,有时会模仿大人抠耳朵,有时又会将一些小东西往耳朵里塞着玩,会对耳朵造成一定的伤害,为了避免孩子的这些无意识的不良行为,我设计了科学健康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会听声音的耳朵”。本次活动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让幼儿在听辨声音中感知耳朵的重要功能——会听各种声音和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通过抚摸、观察简单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通过听觉对比、直观的图片内容讨论,让幼儿了解并学会保护耳朵的一些重要方法。 教学策略: 1.重视游戏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托马斯”创设了游戏情境,并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首先,创设托马斯小火车带着小动物来做客的情境,引导幼儿辨别火车声、动物叫声,知道耳朵很能干,会听各种声音,继而引导幼儿了解耳朵外形特征;其次,创设托马斯送礼物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闭眼仔细倾听,运用耳朵分辨声音的方向“找玩具”,在找玩具过程中知道耳朵可以听到从四面八方传过来的声音,并了解认真倾听的重要性;第三,以托马斯的口吻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保护耳朵的方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以游戏性的口吻、亲切自然的语调、适宜的语速,在愉悦的氛围中让幼儿在玩中习得知识经验。 2.重视教育生活化,关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在本次活动中的动物、玩具的声音、音乐的声音等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声音;通过开放性问题唤醒已有生活经验,如“耳朵为什么不喜欢听这种声音?”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一些噪音等。讨论保护耳朵的方法的图片,也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现象图片,目的在于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同的情况能学会保护耳朵,体现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核心价值。 3.重视体验式学习,让幼儿多感官参与活动。 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学习,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与体验,不仅辨听声音更让幼儿模仿各种声音,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等形式简单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亲身体验一些保护耳朵的做法等,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积极表达、交流、互动、体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