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家具的图案及线脚

中国传统家具的图案及线脚

中国传统家具的图案及线脚
中国传统家具的图案及线脚

传统家具的造型元素及线脚

1、动物纹样

包括蟠龙纹、蟠虎纹、凤纹、麒麟纹、鹿纹、鹤纹、喜鹊纹等,其中以龙纹、凤纹尤为突出。明清家具中的动物纹样明显带有先秦及魏晋南北朝的遗风,雄浑而博大、深厚而拙朴。(1)螭。螭,龙属。螭龙纹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用于房屋门窗、家具、瓷器和服饰。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2)龙纹。龙纹,青铜器纹饰之一,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龙纹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保持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反映其正面图像,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像,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

(3)凤纹。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的羽翼。

(4)赑屃纹。赑屃,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5)蒲牢纹。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蒲牢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一种传统纹样。

(6)鸱吻纹。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7)饕餮纹。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也正是利用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商代的饕餮纹在吸引人们注意力方面是特别有效的。饕餮纹凶猛庄严,结构严谨,制作精巧,境界神秘。

(8)趴蝮纹。趴蝮专化解独阴独阳带来的病灾凶气,能够阻挡“岁刑星”“勾绞”星带给家人的病灾信息。古代人们把趴蝮看作吉祥物,趴蝮纹常用于器物,用于趋吉避凶。

(9)椒图纹。椒图,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椒图纹是以椒图为形象的传统纹样。

(10)狻猊纹。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狻猊是以狻猊为形象的传统纹样。

(11)四神纹。古代寓意纹样。汉代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种。四神本是指方向的星辰,它包括四种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组合成的一组图案,又称“四灵纹”。

(12)麒麟纹。古代寓意装饰。麒麟,亦作“骐辚”,亦简称“麟”。一般作鹿状、独角,全身有鳞甲,尾象牛。随时代而变化,较早似鹿体,后像马体,兽体近似龙。

(13)虎纹。意除“五毒”,有压邪之意。

(14)狮纹。传统吉祥纹样。在唐宋时甚流行相传狮为百兽之王,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皆以雄狮构成,气势威猛,亦有构成狮子戏球的,民间称“狮子滚绣球”或“狮子戏球”。

(15)鹿纹。原指鹿身上的花纹,人们将其多用于瓷器装饰纹样。玉器中最早出现鹿纹是在商代,以后各代屡有发展变化,各具时代特征,其造型丰富多彩,寓意吉祥,应用广泛,既是深受国人喜爱的装饰纹样,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6)牛纹。牛纹装饰于器腹上部,为两身一首(首为器耳),首有双角,瞪眼,牛身装饰有云雷纹,前腿弯曲,后腿直立,垂尾。

(17)马纹。形态古拙,前后呼应,顾盼有情,神采飞扬;在民间还经常以马、蜂、猴等形象组成吉祥图案,运用“蜂”与“封”、“猴”与“侯”同意和隐喻手法,以示寓意。

(18)象纹。图案特征,长鼻、象牙表现明显,象身饰螺旋纹,四周填以云雷纹。

(19)猴纹。古人认为猴子长寿,因此有<猴寿八百岁>之说.汉代铜镜上的兽纹种类繁多,有凤凰,四神等神兽,还有羊,鹿等动物,唯独少见猴纹.

(20)蛙纹。半月形头部,两个圆点表示眼睛,圆形躯体,上饰点状纹,四足形态生动。黑点大小不一,且不甚规整,风格古朴,憨态可掬。

(21)蝙蝠纹。传统寓意纹样。蝙蝠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在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运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白天而降。以此组吉祥图案。

(22)羊纹。羊,古代寓吉祥之意。《说文解字》:“羊,祥也”。并有“大吉羊”铭文,即“大吉祥”。

(23)鱼纹。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传统寓意纹样。同时,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

2、吉祥植物及人物纹样

吉祥植物纹样有牡丹纹、灵芝纹、莲花纹、海棠纹、梅、兰、竹、菊、松、葡萄等。还有各种植物变形图案,如卷草纹、反草纹、缠枝纹、芝麻梗、藤等,各种植物什锦图案,如蔬菜及各种瓜果等。吉祥植物纹样深受当时绘画的影响,极具富丽堂皇、绚丽多彩之美,充分体现出一种强烈的雍容华贵的审美追求。像"岁寒三友"等植物形象,由于其某些特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生哲理和人生观的理解和信奉,于是也成为人们争相刻画的纹样。山水人物纹样多半是反映历史典故、诗词故事和文人生活的画面,如游归图、南山观瀑、五老图、东篱采菊等景象,并以中国画的散点绘画技法为基础进行生动地描绘和展现。

3、几何纹样

有绳纹、回纹、盘肠纹、灯笼纹、冰裂纹、人子纹、方花纹、方汉纹、波纹、灵格纹、龟背纹、连环纹等。这些几何纹样往往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东方特质和烙印。

4、吉祥图案或文字

吉祥纹样聚宝盆、六合同春、风调雨顺、龙舟、莺鹤、飞龙、双龙捧寿、五富团寿、麒麟送子、龙捧乾坤,文字有"福"、"寿"、"喜"及诗文等。

除了以上几类纹样外,还有一些,像仿古纹样、西洋纹饰和中式纹样结合的图案。中国古典家具装饰纹样的内容多半是体现帝王富丽华贵的生活,也表现了文人崇尚高雅的心境,同时又反映了平民渴望与期盼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中国古典家具装饰上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装饰件与结构件的高度统一,即装饰结构化。所谓装饰结构化是指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绝大部分装饰部件既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同时也是作为结构支撑部件存在的,这样才形成了家具简洁、明快的造型特点。中国古典家具非常擅长利用木结构的每一部件进行艺术加工,借以获得替木牙子、托角牙子、云拱牙子、云头牙子、弓背牙子等装饰结构件:有用于四周边框之间的椭圆券口、方圆券口、海棠券口等。而这些结构兼作装饰的部件,既起支撑和加固的作用,又在上面起线打挖或作浅浮雕,起着烘托的装饰作用。霸王撑,对角十字撑、吊挂媚子、锼空媚子等结构形式既增强了家具的坚固性又极具装饰性。

五谷丰登:五谷在古代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分为两种:一说五谷指稻、黍、稷、麦、菽(大豆),另外一说五谷指黍、稷、麦、菽、麻。

鱼化龙亦名“鱼龙变化”,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鱼图腾崇拜。

龙纹、如意祥云、暗八仙、拐子等,无一不是几代人经过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无一不体现古典家具的“韵”之美。除龙、如意、蟠桃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代表吉祥的图纹之外,文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向来喜欢文字游戏的古人,也常用谐音的形式表达吉祥含义,并把它们形象地用图纹刻画出来。

中国传统家具的线脚艺术

纵观中国艺术史,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都充分重视线在造型塑造中的作用,中国古典家具也不例外。古典家具对线的应用分线型和线脚两类,其中线型贯穿融汇在家具造型之中,而线脚则常常用在家具的边抹和腿脚上。

线脚是指家具中部件截断面边缘线的造型线式。它所呈现的形状是在方(包括长方形)与圆(或椭圆)之间产生的种种形变,或凹、或凸、或平……这些线条的各种造型,民间工匠则称之为“线脚”。“线脚”是我国明清家具造型的独特手法之一。

然而,明清家具中线脚的应用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结构需要顺势取得再加以润的。由于家具各种部件实际需要的形状和轮廓线形的变化,有时在形体上并不能完全取得统一的效果。为了使各种造型要素融洽协调,加强形体线型的表现力,明代匠师们便在家具中运用了“线脚”。

此外,“线脚”还具有丰富家具形体空间层次感的作用,如桌面、几面、椅子座面等边抹的线脚,以各种“冰盘沿”的形式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个性特征来,有平和或锐利的,宽厚或精巧的,隽丽或肥美的,挺拔或朴质的,突厥或隐进的,显亮或含蓄的……同时,通过线脚,可使家具部件协调、上下一致,反映出家具实体形态的内质和精神。而线脚的凹凸又能够产生光质效果,使家具的造型更加充实完满,艺术情趣更加生动鲜明,家具的精致或粗陋,简练或复杂,高风亮节或暗淡失色,往往在线脚的一进一出,一鼓一洼,一松一紧,一宽一窄,一肥一瘦之间。线脚的语言近乎成了明清家具造型的本质性要素之一,凡优秀的明清家具都离不开线脚的精心设计和匠心独运。

线脚的种类繁多,通常有文武线、竹板线、凹线、阳线、鲫鱼背线、双鲫鱼线、芝麻梗、方线、皮条线、半混面单边线、双混面单边线、凹面梅花瓣线、平面双皮条线等。线脚的深浅宽窄、舒敛紧缓、平扁高立稍有变化改观则会使家具发生变化,所以倘若细究,线脚又是千变万化的。例如,脚外缘线内收则成内翻马蹄。这条由直线过渡成曲线的马蹄脚,衔接得非常自如流畅,光挺有力,有如奔马勒缰之势,在明式家具中比比皆是,在架了床、罗汉床、几、案、桌、凳等家具中广泛用。

所谓“线脚”,在家具中主要是指部件截断面边缘线形,经过或方、或圆的不同变化后,使家具部件的面产生了或凹、或平、或凸的各种“线条”,这线条的各种造型,民间工匠则称之为“线脚”。这些线条的着意刻划是为了塑造家具各种不同的形体,是与家具部件在组构中产生的形体外围轮廓线,一起共同形成为家具的形体变化,表现家具形体的特色和风格。比如圆料(或椭圆)与方料(或长方形),浑面与平面所造成的家具,皆有着完全不同样的视觉效果,予人的感受和情绪则完全不相同(图1、2)。

图1

图2

线脚常常在加强变化中丰富形体表面的层次感和形象性。如桌面、几面、椅子座面等边抹的线脚,以各种“冰盘沿”的形式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个性特征来,有平和或锐利的,宽厚或精巧的,隽丽或肥美的,挺拔或朴质的,突厥或隐进的,显亮或含蓄的……明清家具总是

在不同线脚的形式语言中,表达其独特的神韵和风貌。所谓“冰盘沿”(图3),是因“边抹”的线脚类似古时的一种“冰盘”口沿而得名。

图3

通过线脚的设计和运用,明清家具形体造型的四面可以相互呼应,气脉通顺,充分地传达出造物形体的整体感和统一性。同时,通过线脚,可使家具部件协调、上下一致,反映出家具实体形态的内质和精神。除了腿足常采用大倒楞、文武线、瓜愣线、芝麻梗等线脚,面板框边表现的各种“冰盘沿”之外,在家具束腰和牙条等部位,线脚的处理也比较讲究,同样能用来体现一件家具的艺术性和工艺性。家具的精致或粗陋,简练或复杂,高风亮节或暗淡失色,往往在线脚的一进一出,一鼓一洼,一松一紧,一宽一窄,一肥一瘦之间。线脚的语言近乎成了明清家具造型的本质性要素之一,凡优秀的明清家具都离不开线脚的精心设计和匠心独运。

在长期的调查研究中,还不难发现,线脚制作随时代而变化,因地区而不同,这为今天判辨家具的制作年代和制造地区成为不可或缺的条件。一般来说,就地区而论,以苏作最考究、最规X和最标准,不仅因为工艺制作精良,而且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线脚已有相当的理性认识。在与当时各行各业的互相交流中,已能充分地作为一种家具造型的重要法式和审美语言,达到了以“技”升华表达艺术的操作高度,如江南工匠以“活”来形容线脚的自然、和谐、贴体,不造作、不生硬,或者是因为不符形体的要求而显得多余、牵强。如对阳线的加工,不仅是一般的饱满、圆和,匠师要求表现出一种富有“弹性和韧性”的视觉效果来,这种感觉和标准只是已很难再用语言来表述,几乎只能心领神会,在匠师们的手里才能

显示出高低水平。他们还说,阳线干涩无力,不是明工高手,家具的年份不会太早,也是清代乾隆以后的通病。可见,线脚对明清家具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图4

明式家具的各种线脚,如阳线、洼线、皮条线、竹爿浑等都能与家具的整体同奏协律,故塑造出了清澈舒展、典雅精致的一代艺术作品。使明式家具增添辉煌和神采(图4、5)。即使是平面边棱的倒楞上,也做到一丝不苟,随体而定,随形而变,从而使家具有楞有角,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个性特征。

图5

自清代乾隆起,线脚渐趋繁复,一种是增饰现象明显,大有为做线脚而加工;另一种是线型工艺复杂化,较突出的例子是桌子束腰和叠刹的部位,装饰化的成份十分强烈,XX 地区称之为“碗口线”、“活线”的线脚就是典型的实例(图6、7),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我们品评和鉴定清代家具同样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图6

图7

古典家具雕刻纹样的寓意

古典家具雕刻纹样的寓意 古典家具雕刻纹样的寓意 中国人历来追求美好的事物,这种追求也体现在家具的雕饰中,所以明清时期吉祥图案非常盛行。在图案中借助同音字和谐音非常巧妙地运用于图案形象,以谐音和寓意,以指事和会意的方式进行构成,使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这种图饰意趣横生,看上去悦目,听起来悦耳,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其实,在吉祥图案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每种物品已经有了它固定的含义,比如牡丹—富贵,石榴—多子,鹿—禄,蝙蝠、桃子、佛手—福,喜鹊—喜庆,鱼—富足,瓶—平安,橘、戟—吉,磬—庆,象—祥,葫芦—子孙万代绵长,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以上种种吉祥图案任选一种或多种构成一幅雕刻于家具上,供人们在生活闲暇时品味观赏,增添生活情趣。 下面举几例常见、典型的吉祥雕饰图案: 八宝八宝有佛八宝、道八宝和杂八宝之分。佛八宝指轮螺伞盖莲瓶鱼长亦称八吉祥。道八宝也称暗八仙,为古代传说中的八位道家人手中所持的八件法宝组成,分别为芭蕉扇、宝剑、花篮、笛子、宝葫芦、鱼鼓、阴阳板、莲花(或荷叶)。杂八宝由代表吉祥的物品诸如祥云、金锭、银锭、宝珠、犀角、珊瑚、方胜、古钱、灵芝、磬、鼎、芭蕉叶等,任选八种构成赏心悦目的图案。 百事如意由柏、柿子、如意或灵芝组成。喻事事称心如意。 福庆有余由蝠、磬、双鱼组成,喻多福、庆生活富足。这组雕饰图案在柜门上多见。 福寿长庆用蝠或佛手、盘长、磬组成,喻福多寿长。 五福捧寿多用五个蝙蝠围绕一个团寿字或长寿字。传统的五福是指寿、富、康、德、考。(见注1) 福寿三多由佛手、桃子、石榴组成,喻多福多寿多子孙。 岁寒三友以松、竹、梅三种不畏严寒的植物构成图案,多为文人自勉自励所用,喻坚忍不拔,也有象征友谊的意义。

中国古代家具图片-隋、唐、五代

中国国古代家具图片(三)——隋、唐、五代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 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就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带托泥大榻?隋 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 2、屏风、靠背椅、条几?五代 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

3、长桌和长凳?五代 此为敦煌473窟壁画,亦有认为它是唐代壁画的。这种供多人餐饮用的长桌凳,可能是当时某种公共场所的家具。 4、宫凳?唐朝 这种出现在唐画《挥扇仕女图》中的宫凳在其它绘画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说明在上层社会中比较流行。这种凳也被称为“腰圆凳”、“月牙凳”。

5、圈椅?唐朝 这种圈椅也是唐代的新兴家具,极其罕见。见于唐画《挥扇仕女图》,椅腿雕花,与身着华贵服装的贵族妇女协调一致。

6、屏风?唐朝 敦煌217窟唐代壁画。唐代屏风以立地屏风为多,木制骨架上以纸或锦裱糊。士大夫比较喜欢素面。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 7、燕尾翘头案?唐朝 这类案为书案,体型较矮,坐在地上或床上书写,“伏案疾书”就指这种案。

8、幔帐围屏床、围屏榻、条案?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图中的桌子都有牙头装饰,这是五代流行式样。幔帐围屏床三面封闭,形成一个较私密的空间。

9、方桌?唐朝 敦煌85窟唐代壁画,画中一屠夫正在桌上切肉。这种桌子四腿较粗,造型简单,是最普遍使用的粗用桌子 10、围屏榻、条几、靠背椅、鼓架?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的另一个局部,可以看出此时的家具造型与装饰和唐代家具有明显不同,为宋代家具的简练质朴的风格的前奏。 11、坐椅?五代 可视作早期“四出头扶手椅”的典型,搭脑为直线形,前后枨落地。见于南唐画家王其翰的《勘书图》。

中国古代家具图片-明朝上

中国古代家具图片(四)——明朝上作者:佚名来源:编辑转载 2010-1-6 22:28:00 点击率[953] 【大中小】我来说两句(0)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就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家具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明式家具,着重一个“式”字,不管制作于明代或明以后何时,也不论贵重材质和一般材质,只要具有明代家具风格,皆称之“明式家具”。狭义则指明代至清代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我们要介绍的是后者。 明代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工匠获得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中后期,商品丰富,流通渠道广泛,外贸开放,从而使大城市、城镇经济迅速兴起,尤以江南与南海地区最为显著。明清时期,此两地成为家具的重要产地,其实是和这些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是有直接联系的。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中有这样一条:“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家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妆杂器,俱属之类。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及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尤可怪可,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装铺,庭蓄瓮鱼杂卉,内则细桌拂尘,号称书房,竟不知皂快所读何书也。”由此可窥得明代后期苏、松地区家具与民风之一斑。 明代家具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五大类: 一、几案类:包括桌案与几,是五大类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大概可分为:1、炕桌、炕几、炕案2、香几3、酒桌、朱桌4、方桌5、条桌案(条几、条桌、条案)6、宽桌案(书桌、画案)7、其它桌案(月牙桌、扇面桌、棋桌、琴桌、抽屉桌、供桌、供案。 二、床榻类:只有床身,上面没有任何装置的卧具称之为“榻”,有时亦称为“床”或“小床”;床上后背及左、右三面安围子的叫“罗汉床”;床上有立柱,柱间安围子,柱子承顶子的叫“架子床”. 三、椅凳类:椅凳类包括了不同种类的各式坐具。如:1、杌凳(无束腰杌凳、有束腰杌凳、四面平杌凳等)2、坐墩3、交杌,俗称马扎,可以折叠,便于携带。4、长凳(条凳、二人凳、春凳)5、椅(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6、宝座(只有宫廷、寺院才有,而非一般家庭用具) 四、框架类:此类家具,或以陈设器为主,或以储藏器为主,或一器兼用。可分为:1、架格。即以立木为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多层的家具,有书架、物架、多宝格等。2、亮格框,即架框结合在一起的,常见形式是架格在上,框子在下,齐人高或稍高。3、圆角框。4、方角框。 五、屏联类。

中国历代古典家具图集4

中国历代古典家具图集4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作为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祖先们的劳动创造,逐步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风格特色的独特形式。对历代家具的研究,会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等。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267)红木钩云纹落堂面茶几·清·中期(图)红木硬度 较高,性脆,雕刻时易崩裂,不宜精雕细琢,远不及紫檀那样可多导浮雕,打磨细润。 (图268)红木夹头榫有托子雕花案·清·中期(图)红木是 统称,其品种较多,以视觉很难细分,植物学上都属豆料,木料剖开后有酸味,较刺鼻,所以红木在南方被称为酸枝。 (图269)鸡翅木架案式书案·清·晚期(图) 屉面和两侧有浮雕,比较粗糙。鸡翅木体重较轻是硬木中最

轻的一种,不太有利于雕刻。此桌为所谓新鸡翅木,体重而黑,远不及清中期的老鸡翅木。 (图270)紫檀有束腰带托泥长方几·清·中期(图)高860mm,此件方几雕刻异于一般清代作品,只在束腰外沿精雕了一圈草纹,与下方的卡子花相呼应。浮雕简洁有力,清新脱俗。图271)红木带抽屉平方小书案·清·中期(图)案面长700mm,这种小书案具有明式家具风格,又在案面下加了两个实用的小抽屉。相对于其它硬木木材,红木相对廉价,进入市场后立即形成家具主流。 (图272)红木方回纹插角楠木面供桌·清·中期(图)清式家具的演变过程也非一朝一夕,它逐渐强调其实用性,以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图中的供桌在面、腿之间加插角牙子,三层回纹递进,有明显的清代风格。 (图273)红木钩子绳纹档花结条桌·清·中期(图) 桌面长1660mm,角牙镂成拐子纹图案,枨子上下起阳线,刻成丝带的形状套住角牙并联着卡子花。装饰语言过多,夸张虚饰。

中国古代家具上的图纹

?赞(215) ?评论 ?已成功转载 ?分享(436)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一位考研英语从32... 开通黄钻 中国古代家具上的图纹吉祥如意的器物形图纹

1.盘常。是吉样图纹的一种,本为佛家“八宝”之一。“八宝”有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按佛家解释,盘常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本身含有“事事顺,路路通”的意思.其图纹本身盘曲示绵延不断的连续感,因而被民众取作吉祥符。作为富贵不断头的象征,盘常的适用性很强,世代绵延,福禄承以至于爱情之树的常青,都可以用它来表达和象征。盘常的图纹在家具上运用较广。北方农村农居的木窗棂、隔独应用的,有二方连续的,有作角花的,常用在供桌的牙板上,还有变形的双盘常、梅花盘常、万代盘常、方胜外廓线形变化成葫芦模样者,有的则以几何形状化的篆体寿字组成花边。 2.方胜。吉祥图符的一种。古人认为八件宝物,其数多于八,其物诸如珠宝、古钱,玉罄、样云,犀角、红珊银锭、如意,方胜,任取其中八种即为“八宝”,这些图纹多应用古家具雕刻、什器漆饰等方面。

3.如意。为人人皆知的吉祥物,它不仅以实物的形式出现,而且还造就了工艺和传统图纹。如意端头,称“如芝形、云形。在家具,什器上多有取其形式;桌椅腿脚、靠背、箱柜雕刻或漆饰等,应用十分广泛。除此之外,还的图纹。

4.古钱。是古代的铸币。古钱与蝙蝠图,叫“福在眼前”;古钱与喜字谓之“喜在眼前”;“金玉满堂”为古与全同意,因此,蝙蝠衔着用绳穿起来的两枚古钱,称“福寿双全”。古钱的形意图样多表现在条桌和八仙桌的

5.瓶。古代的瓶,大体有三种,一是汲器;二是炊具;三是酒器,这种用于陈设的瓷制花瓶,宋代以后才开始谐音“平”,取“平安”之意。如瓶中插如意表示“平安如意”;花瓶中插入三枝戟,旁边配上芦笙,叫做“平棠花称“玉堂和平”。瓶还有形意图纹,如按花瓶一半骨架的式样,雕饰于镜屏柱两旁的花板,被称为:“掸瓶

中式古典家具纹样总结

家具装饰纹样题材篇 一、卷草纹 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二、云纹形态多样,有十分抽象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生动形象的自然图形。古 代人们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和敬畏。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 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自南北朝后流行。多出现在瓷器上,作为装饰。其变化丰富。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三、莲花纹,是我国传统花卉。《尔雅》中有“荷,芙渠……其实莲”的 记载,古名芙渠或芙蓉,现称荷花,盛开时花朵较大,结果时可观赏,可食用,叶圆、形突,春秋战国时曾用作饰纹。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莲花因此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尤其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极为流行。在石刻,陶瓷、铜镜和彩绘上到处可见。表现形式有单线双线、宽瓣、宝装、凸面、正面、侧面、单独、连续、单色、彩色、镂刻和雕凿,变化众多。以后历代亦较盛行。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图案之一。 莲花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自南北朝后流行。多出现在瓷器上,作为装饰。其变化丰富。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亦见雕刻成立体状的莲花,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五代的莲花形盏托等。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四、螭龙纹 螭,龙属。《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于是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蠄,山神也。’”《广雅》云:“有角曰虬,无角曰螭。”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

中国古典家具名称术语一览(附图85P)

中国古典家具名称术语一览(附图85P) 中国古典家具术语一览 以及家具描写 几案人们常把几案并称,是因为二者在形式和用途上难以划出截然不同的界限,几是古代人们坐时依凭的家具,案是人们进食、读书写字时使用的家具,其形式早已具备,而几案的名称则是后来才有的。关于几和案的实物,从考古发掘情况看,自战国至汉魏的墓葬中,几乎每座都有出土,有铜器、漆器、陶器等多种质地。从种类上来分,案的种类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几的种类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由此可知,几案的样式之多,且又各有各个用途,在厅堂殿阁的布置上,和其他家具一样,也各有其特定的规案=700) window.open('https://www.doczj.com/doc/e310497740.html,/DownloadImg/2 012/06/2210/25021594_1.jpg');" border=0 alt="中国古典家 具名称术语一览(附图85P)" src="https://www.doczj.com/doc/e310497740.html,/DownloadImg/2012/06/2 210/25021594_1.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明乌木边花梨心条案

说明:高81.5厘米,长111.5厘米,宽28厘米 案面乌木攒边,镶独板花梨木心。直牙条,小牙头,扁方腿,两侧腿间安横枨,腿及横枨均四面打洼,前后打大洼,两侧打小洼。腿部四个棱角作混面线,混面与打洼线结合处作双打洼细皮条线。直腿外撇,侧脚收分,正面跑马叉和侧面跑骑马叉明显可见,显现了明式家具的特征。=700) window.open('https://www.doczj.com/doc/e310497740.html,/DownloadImg/2 012/06/2210/25021594_2.jpg');" border=0 alt="中国古典家具名称术语一览(附图85P)" src="https://www.doczj.com/doc/e310497740.html,/DownloadImg/2012/06/2 210/25021594_2.jpg" onload="if(this.offsetWidth>'700')this.width='700';"> 明铁梨象纹翘头案 说明:长343.5厘米,宽50厘米,高89厘米 此案案面用厚度近10cm的独板制成,连同两端翘头系一木连做。直牙条,牙头做出卷云纹曲边,雕象纹,象鼻微卷,两象合之又似下卷的云纹。牙头以夹头榫结构与案腿相连。案腿素混面,侧腿间安挡板,用厚材透雕出大朵垂云,居中悬挂,四角镶云纹角牙。足下带托泥。为减少器身重量并保留看面的厚度,案里挖出凹槽,槽内有阴刻“崇祯庚辰仲冬制于康署”款。据此得知此案制成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款识应为当时的主人购置时所刻的纪念款。康署为今

中国古典家具大全

古典家具知识大全 中国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椅凳类 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下面列出部分说明:(1)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子主要有: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3)宝座 以上几类都有各自的分类和进化规律,但总体进化规律是由矮变高,由简入繁。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的椅凳类家具风格和特色也有所不同。宋代的椅凳类家具造型纯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垂足而坐的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明代在继承宋代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造型上讲究简洁朴实,符合人体功能需要。清代椅凳类家具则逐渐脱离明代风格,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1凳 凳,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它成为坐具,也是汉代以后的事。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种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还有藤心,大理石心者。宋代以后,用材及工艺都很讲究。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等造型。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 古典家具彩桧木案于1978年在襄汾陶寺遗址2001号墓出土,用木板斫销成器。案面和案足外侧涂绘,所用的颜料大多为天然矿物,如红色用朱砂,赭色用赤铁矿。出土时,案板已稍塌陷,变形,案上正中放折腹陶(温酒器),此器为商周铜禁之祖型。它是我国迄今出土最古的木质家具。 1.夏商西周古典家具--原始古拙质朴浑厚 夏商时期家具乃是我国古代家具的初始时期,其造型纹饰原始古拙,质朴浑厚。这一时期家具有青铜家具(如青铜俎)石质家具(如石俎)和漆木镶嵌家具(如漆木抬盘)。漆木镶嵌蚌壳装饰,开后世漆木螺钿嵌家具之先河。 由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中存在着浓厚的鬼神观念,商代家具装饰纹样往往有一种庄重、威严、凶猛之感。 饕餮纹俎于1979年在辽宁义县花儿楼窖藏出土。铜质,面板为长方形,下为相对的倒凹字形板足,板足空当两端有二半环形鼻连铰状环。板足饰精致的细雷纹。饕餮纹,铃上亦饰有花纹,铜铃制作精巧,其形式为我国青铜著录之罕见。此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家具源流 漆木器具: 自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漆木技术,发展到夏商时期,在漆木上已经镶嵌蚌壳装饰,开后世漆木螺钿嵌家具之先河。 青铜器中装饰壶门(四足板状造型,前后二足之间出现了两个对称的特点)在中国家具史上延续了几千年。 2.春秋战国古典家具 春秋战国时期家具,以楚式漆木家具为典型代表,形成我国漆木家具体系的主要源头。 楚式家具品类繁多:

各式的楚国俎、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具有特色的楚式小座屏、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床……楚式家具有绚丽无比的色彩,浪漫神奇的图案,以龙凤云鸟纹主题,充满着浓厚的巫术观念。楚式家具作为一种工艺美术的早期形式,其简练的造型对后世家具影响深远。 首开先河 彩绘木床: 我国最早的卧具,为后世各类床具的始祖。 楚式小座屏: 标志着中国家具开始具有纯粹的装饰欣赏价值。 雕刻手法: 被广泛应用到家具装饰中,有浮雕和透雕等。开后世家具雕刻之先河。 家具源流 战国"H"形凭几: 其造型厚重古拙,标志着工艺美术从厚重的青铜艺术向轻巧的漆器艺术发展。 工艺源流 青铜铸造工艺大大发展,出现了"失蜡法"铸造方法。 3.秦汉古典家具--品类繁多精美绝伦 汉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到第一个鼎盛时期,整个汉朝家具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 汉代漆木家具杰出的装饰,使得汉代漆木家具光亮照人,精美绝伦。此外,还有各种玉制家具、竹制家具和陶质家具等,并形成了供席地起居完整组合形式的家具系列。可视为中国低矮型家具的代表时期。家具源流

中国古代家具花纹图案和寓意

中国古代家具及寓意 中国古代家具常选用一些植物和动物的花纹图案作为装饰,如植物中的松、竹、梅、桃、石榴、橘、莲花、兰、玉兰、牡丹、月季、灵芝、葫芦和动物中的龙、凤、百鸟、喜鹊、蝙蝠、狮、象、鹿等。选用这些图案既要表达福寿、吉祥的美好愿望也包含着人们对荣华富贵的企盼。 竹,号称君子,不刚不柔,凌霜雪而不凋。除与松、梅组成“几寒三友”外,还与松、萱、兰、寿石组成“五瑞图”。 桃,多称仙桃、寿桃,有寿之意,常与蝙蝠组成“多福多寿”,或与蝙蝠、双钱组成“福寿双全”,是常见的图案。 喜鹊为传说中的喜鸟,与古钱合用寓意“喜在眼前”,“喜上眉梢”。 绶鸟,因绶与寿谐音而象征长寿。与梅、竹合用,寓意百鸟朝王。 蝙蝠,因蝠与福谐音,蝙蝠就成了福的象征,常以五只寿桃合用,寓意“五福捧寿”多只蝙蝠和寿桃,寓意“多福多寿”。蝙蝠和古钱,寓意“福在眼前”。蝙蝠、寿桃和两枚古钱合用双寿全。 狮为百兽之王。常以双狮与绣球合用,以示吉祥。 象有柔顺、安详之特征,以象驮花瓶图案寓意“太平有象” 鹿为长寿仙兽,常以此表达祝寿、祈寿意愿。 松为百木之长,凌霜不凋,冬夏长青,常与竹、梅,组成图案。松还是长寿的象征,与柏或菊组成图案,寓意“松柏同春”,“松菊延年”。 石榴,多子多福的象征,常与佛手、桃组合,寓意“福寿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橘与吉音近,常以橘喻吉。橘与柿子合用,寓意“事事大吉”。与柏树或百合根、柿子合用,寓意“百事大吉”。 梅有报春花之称,又有吉祥喜庆之含意。喜鹊在梅枝上高鸣,寓意“喜报早春”、“喜报春光”。 莲花为花中君子,莲与连谐音,莲花与果实同时生长,故莲花与莲子纹图被称为“连生贵子”。莲花又称芙蓉。蓉与荣谐音,所以莲花又为荣华勃发的象征。莲花与牡丹花合用,寓意“荣华富贵”。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 老家具的修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进厂到完成修 复,需要很多道工序和严格的质量检验。为了保存其古旧的 神韵,大多需要以精湛的传统手工艺为主要修复手段。而为 了达到修复的效果常借鉴现代化的木材加工工艺。根据明清 古典家具特性,可以采取老家具保旧、留皮、翻新三种修复方式,古典家具修复质量的监控贯穿于修复作业的整个过程。 老家具保旧 老家具保旧是指木工修理后,透白花的部位刮磨,其他旧漆面和装饰不做处理,必须保证古旧的特征。 1、老家具选择:观察家具的霉烂程度,确定其能够保留家具风貌后 再进 行修理。 2、打开: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家具的结构,在不同部件上标好序号 以方便后来安装,按照与原家具组装时相反的顺序把家具拆开。保持家具的完整性并尽量避免破坏漆膜和形成新的损伤,尽量避免动用刨刀。部分古旧民间家具制作时采用的结构和手法特殊,俗称“绝户活”,导致拆装不可逆,此时尽量不要进行拆卸,而保持原状。 3、清洗:

除去浮尘和积土可用大功率吹风机吹,不能使用湿布擦,在看清部件本身面目前盲目地使用湿布擦拭会造成无法预料的伤害。有时部件上还会有水泥浆、沥青、化学油漆等现代垃圾之类的黏着物,对此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清除,应使用物理手段清除,如精细的刀刮和打磨。在决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后,使用水洗,边冲洗边用特制的刷子刷,积垢深厚的,可以加一点食用碱调制的碱水。榫卯等处的胶、泥等污迹需要热水浸泡才能清洗干净。洗过的古旧家具需阴干一周以上,否则遇水膨胀后,拆开后的榫头就难以复原。然后视具体情况进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虫子与虫卵。 4、去漆(保旧工件除外)一般是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去漆时不能破坏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类家具腿部常见的“一炷香”线脚,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线脚改制别样,否则就成为永久损坏,再怎么修也回不过神来。 5、配料和木工整修: 看清家具本身的木质及损坏程度及部位,实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质,同色,同纹的老木料搭配,且要选择相对色浅的材料。 即使情况特殊也要尽量使用木材纹理相近,颜色稍浅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还有对称的另外一半 在,就必须按照原样复制。如果同时缺失,则需要根据整件家具的形态风格,进行搭配和补充。比如圈椅背板上常用的挂牙是最不易保存下来的部分,其长度方向就是其纹理纵向延伸的

浅谈中国古典家具的特征及对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启示

浅谈中国古典家具的特征及对现代中式家具设计的启示 [摘要] 中国古典家具,造型简练,装饰丰富,既是艺术品又是生活用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同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为全世界造型设计师广为借鉴和引用,更是现代设计的良好教材。我们对待中国古典家具的态度应是继承与发展,承袭与借鉴,让它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焕发新的光彩。 [关键字] 家具特征设计启示 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历史与人文的发展,还是中国艺术的杰出代表,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中国古典家具对世界家具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丰富养分。中国古典家具中体现的审美观是也是中国现代家具设计师的传统文化精髓。 一、中国古典家具的特征 1中国古典家具的思想特征 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思想融汇在在中国古典艺术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底蕴和精髓所在。[1]“天人合一”中的“天”指的是大地、物、自然、自然规律;“人”是指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性的人和人类社会。这一思想把世界万物分为大地、人两个部分,主张人和自然是亲和、亲子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者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家具的整体美、自然美、材质美、空灵美都以这种思想为基础。 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认为,事物都存在于阴阳相互转化的统一体中,阴阳相生相克,不断运动,生生不息。中国古典家具在整体的浑厚、大器中充分体现着方与圆、曲与直、疏与密、藏于露、整体与局部、变化与统一的对比美,这正是阴阳五行思想的充分体现。 2中国古典家具的造型特征 中国古典家具的形式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从商周的青铜家具到秦汉的低矮家具,从隋唐开始的高低错落家具到形式趋于完善的明清家具,逐渐成熟。明清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顶峰,具有“简”、“厚”、“精”、“雅”的造型特点,在中国古典家具中具有代表性。 明式家具,造型简练,多用线,面的造型元素,只在重要部位和局部采用雕、镂、嵌、描等工艺手法做简单的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明式家具比例关系严格,局部与局部的比例,局部与整体的比例,长度与宽度及高度之间的比例,装饰图案尺寸与构件之间的比例,十分考究。明式家具常用的比例有1:1或1:2等整数比,例如图1中的圈椅坐面到顶部及地面的比例为1:1,长度与宽度及高度的比例为1:1:2,座椅的粗壮直线与扶手的纤细曲线产生强烈对比,而在靠背的中上部采用团花图案,重点装饰,吸引视线,整体造型,挺拔、柔美、典雅、大方。 清式家具浑厚庄重,用料宽绰,尺寸庞大,体态丰硕,同时又雕龙刻凤,工艺繁复,显示了泱泱大国,物质丰富的场面。如图2中太师椅,坐面宽大,后背饱满,腿部粗壮有力,并且通体镶嵌螺钿,靠背和坐面镶嵌整块大理石,整体华美、高贵,充分显示了“厚”和“精”的特点。 3中国古典家具的装饰特征 中国古典家具装饰手法多样,常采用刻线、浮雕、透雕、圆雕等木雕的装饰手法,也有采用镶嵌、绘画、五金件装饰的表现方法。中国古典家具的装饰图案多样,与家具的整体造型风格和谐统一,内容有反应自然崇拜和畏惧心理的云雷纹、回纹、饕餮纹,反应民俗生活的动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及与宗教活动有关的吉祥纹样等,中国古典家具装饰纹样,是人们祈福及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反映,还是同时代的民俗、艺术、文学、宗教、政治的反映,更是文化情趣,

西方古典家具的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特点 文艺复兴式家具装饰纹样图案形象精美、构图匀称,装饰纹样呈现出高贵华美的风格,文艺复兴式家具装饰以华贵著称,重在写实,那些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纹样装饰表明了使用者对富足、华美的追求。外形厚重端庄,线条简洁严谨,立面比例和谐,采用古典建筑装饰等。 文艺复兴是历史上继仿罗马式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对古代希腊文化艺术的复兴运动,在欧洲各国按地域的不同而相互传承,各国在吸收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时均结合了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形成了地域性较强的文艺复兴家具形式。如意大利的严谨、华丽、结实和永恒;法国的精湛、华美;英国的刚劲、严肃;西班牙的简洁、纯朴。 文艺复兴式家具装饰强调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强调以人为本的功能主义,赋予家具更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人性味,具有华美、庄重、结实、永恒、雄伟的风格特征。 巴洛克风格家具特点 在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风格都为建筑风格的缩形,尽管文艺复兴时期已经 以“人性”主张作为艺术设计的原则,但真正为了生活功 能需要而作为设计原则的应首推巴洛克风格。巴洛克家具 摒弃了对建筑装饰的直接模仿,舍弃了将家具表面分割成 许多小框架的方法以及复杂、华丽的表面装饰,而是将富 有表现力的细部相对集中,简化不必要的部分成重点区 分,加强整体装饰的和谐效果,彻底摆脱了家具设计一向 从属于建筑设计的局面。 巴洛克风格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一反古典主义的严

肃、拘谨、偏重于理性的形式,而赋予了更为亲切 和柔软的效果。巴洛克风格虽然脱胎于文艺复兴时 代的艺术形式,但却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它摒弃 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 的遗风,追求宏伟、生动、热性、奔放的艺术效果。洛可可风格家具特点 构成特征 1.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 形的装饰效果。 2.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 感。 3.把截为弧形发展到平面的拱形。圆角、斜棱和富 于想像力的细线纹饰使得家具显得不笨重。 4.色泽柔和﹑艳丽、轻快,给人轻松舒适感。 5.崇尚经过人工修饰的“自然”。 6.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 爱,如浪漫的爱、情爱、母爱等。 7.呆板的栏杆柱式桌腿演变成了“牝鹿腿”。 雕刻装饰图案 1.主要有:植物类,如小花叶、球花、系有丝带的 小花束、花形优雅的花篮、棕榈树、月桂树、芦苇和棕榈盘绕的花叶和花环玫瑰花和苣荬菜 2.古典乐器类,如小提琴、方孔竖笛和窄长形鼓 3.打猎和捕鱼等生活题材,如弓、箭、火炬和牧羊人的弯柄杖和女牧羊人的草帽以及神话故事题材等。 装饰材料 1.青铜镀金、雕刻描金、线条着色或镶嵌花线与雕刻相结合等装饰手法, 2.吸收中国的风格特征。 3.特点是以青白色为基调,模仿上流社会妇女的洁白肤色,以示高贵。

中国古代家具分类

床榻类 床榻类包括:1榻;2罗汉床;3架子床等。 榻:北京匠师称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卧具曰“榻”。 罗汉床: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北京匠师称之为“罗汉床”。罗汉床身有多种做法,分无束腰两种。其做法不仅与榻相同,和炕桌、杌凳亦复相通。罗汉床更显著的变化表现在围子上。床上三面各有一块围子的为“三屏风式”,由五块组成的(后三,左右各一)为“五屏风式”,更多的还有“七 屏风式”。 架子床:架子床是对有柱床顶的床的统称。进一步细分,架子床还可以分为只有四角有立柱的“四柱床”和四柱之外正面还有两柱的“六柱床”。 明式的床前多设脚踏,罗汉床前的脚踏短而成对,架子床和拔步床前的脚踏独一而修长。尔后传世既久,脚踏大多已与床分离。 柜架类 柜架类包括:1架格;2亮格柜;3圆角柜;4方角柜等。

书格即书柜、架格、书架,不是专门用来放置书籍,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空间分隔为若干层。 架格:或称“书格”或“书架”。因其用途非为专放图书,故不如称之为架格。架格的最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亮格柜:亮格柜是亮格和柜子相结合的家具,明式的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陈置与收藏两种功能。 圆角柜:又名“面条柜”,其意费解。 圆角柜柜顶前、左、右三面有小檐喷出,名曰“柜帽”。柜帽转角处多削方棱,遂成圆角。故圆角柜亦称为“木轴门柜”。圆角柜有的两扇门之间无闩杆,名曰“硬挤门”。 方角柜:方角柜四角见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无侧脚。柜门同样有硬挤门。“顶箱立柜”,又叫“四件柜”,两具乃由四件组成。 屏风类 屏风是屏具的总称,包括由多扇组成,可以折叠或向前兜转的“围屏”和下有底座

中国古典家具与现代家居设计

中国古典家具与现代家居设计 艺术家们很久以前就把设计新颖、造型美观、色彩适宜的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装饰之美,在现代社会里早已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而且不单单是美化生活,是作为一种功能,一种分子组成了我们的生活。现时更有环境艺术之类的专门学科的兴起,也都是在为生活增添美的成份,因而室内装饰也就是在人们的生活的每个部分中注入美的形式、美的气氛和美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心灵上的需求,对环境美化和建筑装饰的要求也相应强烈起来。这样,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作用和地位也就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室内设计无法替代的,因为它比建筑设计更具体、更细腻、更富有人情味、更深入和贴近人们的生活,因此要善于运用室内设计的建筑艺术特征去造就室内的功能用途、空间构图、装饰美化、家具布置、设备安排及陈设等等的环境与气氛,以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 香港的室内设计师叶国雄先生(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会员、英国室内设计学会会员)在《首届国外现代装修培训》班上授课时说过:香港的装饰也不是最好,什么是最好的呢?其实到处都一样,也不是香港化、广州化、美国化等,国外很喜欢中国的古老传统,也仿照中国的装饰,要达到国际化,各地应有各地的特点”所以不能只认为国外的一切都好,应保持中国的特色。什么才是家居设计中最居中国特色的装饰手法呢?我认为中国古典家具是最具代表性的。 一?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装饰、木材以及风格特点 1.明代家具以素朴、简洁著称,后代称之为"明式”。即使是简洁的明式,也并不是没有装饰。明代家具在重要部位,施以小巧的装饰,也是常见的。况且,明代家具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装饰与结构的紧密结合。几百年来,经过设计师和工匠的努力,完成了"结构装饰"这一特点。所谓结构装饰,就是指这种家具部件、这种装饰手法,它属于装饰,然而起到了支撑重量,使家具坚固的结构作用;它属于结构,而又收到装饰美化家具的效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装饰图案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装饰图案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古典家具装饰图案的主要题材,解读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装饰图案,旨在加深对中国古典家具装饰艺术的加深和领悟,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使现代家具能有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古典家具装饰图案装饰艺术 [引言]中国古典家具装饰图案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综合反映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面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观念意识及审美情趣等,大致形成了一个神秘威严(商周)、浪漫绚丽(春秋)、飞动精炼(秦汉)、清新自然(魏晋)、丰满华丽(唐)、简洁纤秀(宋)、典雅秀美(明)、繁琐富丽(清)的风格脉络,传达和表述着中华名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家具装饰图案构图活泼自然,热烈而又生气,无论其题材是动物、植物、花鸟、人物、自然山水,还是各式几何纹饰,都具有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与家具的造型和结构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是体现中国古典家具卓越成就和艺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商周时期 青铜器作为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类,主要有礼器、乐器、兵器、日用器皿及工具等类型,做工精美且浑厚庄重。其上的装饰图案端庄肃穆且内容多样,图案构图严谨,装饰手法独特,显示出威严凝重的新奇之美,造型上趋于夸张和变形,其所表现的神秘化与秩序化反映了当时奴隶制盛期“礼治”的森严气氛。 1.饕餮纹饕餮纹是商周家具上常用的一种图案,是一种想象的怪兽纹,给人感觉凶猛,显示出一种强悍狰狞的美。 2.夔龙纹夔龙纹是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变化多样,表现出一种神力智慧的创造美。 3.蝉纹蝉纹是商代的图腾,是经过先民加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头部似如意形,蝉嘴、蝉眼、蝉身和蝉翅形成美丽的环道,非常漂亮,显示一种秩序美。 4.龙纹商周时期龙纹基本似蛇,呈蜷曲状,有耳,无角、无足。 5.凤纹凤纹与现实生活中的鸟类密切相关,是一种具有沟通天地人神巫术意义的神鸟。主要特征是具有线条流畅的羽毛和装饰华丽的高冠。隐含着这当时人的世界观。 6.几何纹商周时几何纹样主要有云雷纹、环曲纹、圆涡纹、云气纹、三角纹等,主要用于青铜家具的底纹或边饰。 7.自然形图案自然形图案是指这一时期源于自然界当中的一些基本形图案,主要有鱼纹、斧纹、凤凰羽毛纹、彩色蚌纹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了家具工艺的新历史,不仅在家具上漆艺和彩绘,而且用浮雕和透雕的手法装饰家具,开创了雕花家具的历史新篇。图案题材主要有动物纹、自然云纹、涡纹和几何纹等。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图案构图清新活泼,线条委婉流畅,色彩绚丽多姿,具有强烈的动态感。另外,战国时期出现了以社会生活和神话传说为内容的装饰图案,如宴乐、射猎、车马出行、采桑等生活题材图案。这些图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其画面或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

中国古代坐具发展史简介

题目中国古代坐具发展简述姓名成博文 学号 091023 所在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班级专业建筑学102班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21日

中国古代坐具发展简述 一、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坐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器具必不可少的一种家居形式。历史的发展逐渐影响着坐具的造型、材料以及装饰艺术。 二、前言 中国古典家具的起源是世界家具史上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发展随着社会化的进程经历了多层次的变革。以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家具的代表,在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无论从实用、鉴赏或者是收藏上,还是象征主人的生活品位与地位上,仍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坐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重要成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在长期劳动经验中总结出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是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家具的重要代表。 三、正文 1中国家具的起源发展史简述。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大致分为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出现的第一个家具被命名为“榻”;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此阶段诞生了比较低矮的家具;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

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 发展与成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 影响力的代表。坐具的产生与发展。 2.坐具在古代中国的出现及发展进程的简述。 2.1夏商周时期。 商朝是我国青铜工艺产生以及发达的时期。当时将铜锡合金制成兵器、礼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等,创造了青铜文化,其中很多用具已具有木器家具的雏形。但此时人们刚从茹毛饮血、穴居等生活状态中脱离出来,没有垂足而作的习惯。因此坐具在此时还未出现。 2.2春秋、战国以及两汉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木工工艺开始提升, 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家具结构。当时人们 的生活仍是坐、跪于地上,垂足坐已经出现但尚未普及,所以家具都比较低。但当时的 家具陈 设已经出现由低矮型向高型 演进的端倪。 独坐板枰:汉代出现新型小坐具,为历代坐具的鼻祖。 图1:独坐板枰 东汉画像石“西王母”拓片

中国古代家具图片-隋、唐、五代

中国国古代家具图片(二)隋、唐、 五代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岀了灿烂辉 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就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带托泥大榻?隋 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 2、屏风、靠背椅、条几?五代 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

3、长桌和长凳?五代 此为敦煌473窟壁画,亦有认为它是唐代壁画的。这种供多人餐饮用的长桌凳,可能是当时某种公共场所的家具。 4、宫凳?唐朝 这种岀现在唐画《挥扇仕女图》中的宫凳在其它绘画作品中也经常岀现,说明在上层社会中比较流行。这种凳也被称为“腰圆凳”、“月牙凳”。 5、圈椅?唐朝 这种圈椅也是唐代的新兴家具,极其罕见。见于唐画《挥扇仕女图》,椅腿雕花,与身着华贵服装的贵族妇女协调

一致。 6、屏风?唐朝 敦煌217窟唐代壁画。唐代屏风以立地屏风为多,木制骨架上以纸或锦裱糊。士大夫比较喜欢素面。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 7、燕尾翘头案?唐朝 这类案为书案,体型较矮,坐在地上或床上书写,“伏案疾书”就指这种案。

8、幔帐围屏床、围屏榻、条案?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图中的桌子都有牙头装饰,这是五代流行式样。幔帐围屏床三面封闭,形成一个较私密的空间。 9、方桌?唐朝 敦煌85窟唐代壁画,画中一屠夫正在桌上切肉。这种桌子四腿较粗,造型简单,是最普遍使用的粗用桌子 10、围屏榻、条几、靠背椅、鼓架?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的另一个局部,可以看岀此时的家具造型与装饰和唐代家具有明显不同,为宋代家具的简练质朴 的风格的前奏。 11、坐椅?五代 可视作早期“四岀头扶手椅”的典型,搭脑为直线形,前后枨落地。见于南唐画家王其翰的《勘书图》 12、床、案、榻、棋桌、屏风?五代 五代画家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中所表现的五代时期家具。有趣的是画中的屏风上绘着的是另一幅《重屏会棋图》。 13、隐囊和琴几?唐朝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

历代中国古典家具图集 古典家具稚型 -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 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该架鼓做工精美,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彩绘猪形盒·战国· 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金银彩绘漆案·战国· 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大木床·战国· 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通体饰有髹漆彩绘。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黑漆俎·战国·(图)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 错金银青铜龙凤案·战国·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 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 《三礼图》中的周俎·周· 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图中的俎为四条腿,前后腿下端加一横木,使俎腿不直接着地,由横木承接,这是后世家具“托泥”的始祖。 彩绘鸳鸯盒·战国· 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鸯,头部可以转动,身体镂空,背部有一长方形口。它巧妙地将实用与美观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件具有隽永艺术魅力的精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