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华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华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华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抗病粳稻新品种华粳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指在未经翻耕犁耙的稻田上进行抛秧的保护性耕作方法,是一项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 技术优点: 减轻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县(市、区)领导不够重视,技术推广力度不强。 部分地方领导认为推广粮食作物新栽培技术、发展水稻生产不如抓经济作物有搞头、见效益、出成绩,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不重视、不积极, 2、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组织模式落后。 在组织体系上,农业部设立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各省、地、县、乡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和各级农业科技推广单位均属于政府的农业部门,二者之间既无经济利益关系,又无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从图1可以看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完全靠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承担,农业科研单位很少直接从事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也缺乏科技转化的意识。这种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带有明显的政府行政驱动的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选择与配置取决政府偏好,农业科技成果由政府投资的农业科研部门(包括农业院校)研制,由各级农业推广部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每一级推广部门都在相应层次政府及上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事推广工作。生产队中的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技术的受体,根据政府的计划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一起为政府工作(农民以日薪、补贴等形式获取报酬,农技推广人员以固定工资获取报酬),农技推广人员只负责生产问题,仅仅告诉农民如何使用技术。农民由于没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没有太大的兴趣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且目前乡镇政府及农业部门作为技术推广的第一因此,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无盘抛秧栽培技术 水稻无盘抛秧技术是采用水稻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对水稻种子浸种后实施包衣,整好旱育秧床,辅上无纺布(编织袋等)规格60×40厘米2作为“秧盘”,播种后盖上2-3厘米的细土进行旱育秧,扯秧后直接进行大田抛秧的一项轻简节本栽培技术。该技术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发明的水稻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作为载体,经过集成而成的一种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水稻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是采用保水剂和缓释剂为基质,与各种矿质粘土相配伍,辅之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生态肥和微肥等功能性助剂,经超细加工复合研制而成的粉状种衣剂。 水稻无盘抛秧栽培技术通过实施种子包衣,旱地育苗,集旱育秧苗根部“小水库、小药库、小肥库”于一体,形成直径2.5~3.0cm的“吸湿泥球”,实现大、中、小壮苗带土抛植,有效解决了塑盘培育中、大苗壮秧难、旱、季节按排、成本高和常规旱育抛秧带土少、立苗性差的问题。该技术带药、带肥、带土抛栽,具有简化育苗工序、提高秧苗素质、秧龄弹性大、抛植立苗快、减少塑盘污染等特点,适应我国不同稻区和不同茬口地,是高产高效稻作新技术。无盘抛秧与人工手插秧相比,不仅增产,而且节省了劳力,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有效稳定和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是建设节约型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技术具有突出的优点 1、不用调酸。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在稻种和秧苗根部形成的“蓄水球囊”,对幼苗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减少了土壤碱性物质对秧苗生长的影响,减免了旱育秧土壤调酸工序。 2、不催芽。包衣种子实行干籽落谷,省略了催芽工序,避免了烧芽烧苞风险。 3、出苗齐。秧苗根部的“蓄水球囊”,能有效地调节苗床土壤墒情的变化,促进早出苗,多出苗、保全苗、出壮苗。一般出苗率提高10~15%,成秧率提高15~20%,减少用种量20~30%。 4、少浇水。形成的“蓄水球囊”既能蓄水,又能供水,减少秧田浇水量60%以上。 5、防病虫、不死苗。水稻专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不仅能在种子周围形成防治病虫的保护屏障、进行种子消毒和防止土壤传播的病菌侵袭,而且药剂能被根系吸收传导到秧苗体内,起到防病治虫的作用。对苗期恶苗病、立枯病等防治效果达95%以上。对生理性和病理性死苗的防治效果均在99%以上。 6、秧蘖多苗壮。包衣处理的秧苗根部水、肥、气协凋,有利于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起到壮苗壮根的作用。秧苗带蘖数增加40~60%,不定根数增加60~80%,苗高降低8~10%,苗体墩实矮壮。另外,由于茎节根原基数多,秧苗抛到大田后,能迅速发根扎根立苗,从而实现快速分蘖够苗,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7、秧龄弹性大。用“旱育保姆”进行种子包衣旱育秧,秧龄可由朔盘育秧的20

四季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四季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四季豆对环境的要求: 四季豆又叫菜豆、芸豆、原产于南美洲,传入我国已400余年。四季豆喜温暖,怕热怕冷。生长适宜温度为15—30℃,超过这个围,无常授粉结荚,低于3℃,会发生严重冷害甚至冻死。四季豆对日照要求不严,只要满足温度、水分的要求,一年可种几季,故名“四季豆”。四季豆对水分要求严格,喜湿润,怕涝怕旱,尤其是高温干旱对四季豆产量影响特别大。四季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忌连作,对土壤养份要求不很高,需钾、氮较多,磷较少,但磷对产量影响很大,种四季豆必须施用磷肥。 二、四季豆良种简介: 1、矮生种(俗称“抱鸡母”四季豆):矮生种产量较低,但早熟,耐低温能力强。 (1)优胜者菜豆,国外引进,株高38厘米,嫩荚近圆棍形,肉厚,纤维少,品质好,亩产1000—1200千克; (2)供给者菜豆,国外引进,株高40厘米,嫩荚圆棍形,绿色、质脆、纤维少、品质好、种子紫红色,亩产1000—1300千克。 2、蔓生种 (1)芸丰架豆623,农科所育成。荚扁宽,浅绿色,种子灰褐色,肉厚,纤维少,品质好,早熟,亩产1000—1700千克。 (2)泰国无筋豆。荚圆棍形,绿色,荚长可达30厘米以上,无筋,

肉厚,纤维少,品质特佳,亩产900—1500千克,中熟,适合春秋栽培,尤其适合秋季栽培。缺点是产量稍低,种子少。 (3)超长四季豆,原产于法国,荚长棍形,似豇豆,品质特佳,籽深褐色,中熟。 (4)秋抗6号,育成,荚圆棍形,籽粒黄色,早熟,质优。 (5)红花白荚,荚圆棍形,种子黄色,早熟,质优,适于春秋播种。 三、栽培方式及关键技术。 1、春季露地直接栽培技术: (1)地块选择与施肥整地:宜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豆类作物的半阴阳坡,亩均匀施入1500—3000千克腐熟的农家肥或人粪尿,加施磷酸钙30千克(或钙镁磷肥30千克,或二铵10千克),硫酸钾15千克(草木灰200千克),深耕,打碎土块。平地应起垄作畦。垄面宽75厘左右,沟宽25—30厘米。 (2)播种期一般在晚霜过后10天左右,在海拔400—500米的低山道区(本文中如未特别说明,均以海拔400—500米的地块,品种为蔓生种举例,下同),以清明节至谷雨节播种为宜,过早易造成低温烂种过晚开花结荚期正遇高温干旱,严重影响产量。矮生种可提前5—7天。 (3)密度蔓生种行距66—70厘米(2尺左右),穴距20—25厘米(7寸),矮生种30—40×30厘米,每穴4—5粒种子,覆土3—5厘米,应在地边多播几窝作“后备苗”,以便缺苗时移栽。播种时如果墒情差,

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扬麦12号等

高产稳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扬麦12号等 扬麦12号(原名扬95-76)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与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合作,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抗性鉴定技术相结合育成的携抗白粉病基因Pm2+6的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01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点:该品种春性,株高92cm左右,抗倒性较好。穗近纺锤形,长芒,白壳,大穗大粒,每穗38粒左右。红粒,半角质,千粒重为40g左右,容重每升780g以上。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每667m230~34万穗。产量三要素协调。中早熟,熟期与扬麦158相当,后期灌浆快,熟相较好。 主要特点:(1)高产稳产。在鉴定圃中表现突出,平均667m2产430.Okg,比扬麦158增产8.2%;品比圃中平均667m2产440.Okg,比扬麦158增产7.3%。1996~2000年参加全国南方大区区试、国家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组区试和生产试验:1996~1997年度较对照鄂恩l号增产16.1%,较扬麦158增产3.4%;1997~1998年度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82%;1999~2000年度生产试验中在江苏、安徽、浙江、湖北7个试点均表现比对照增产,增幅为0.51%~10.772。在长江中下游麦区范围内多年多点试验,无论丰年还是灾年均比对照增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好的稳产性。(2)抗性强。高抗白粉病,分子标记检测携抗白粉病基因Pm2+6;中抗赤霉病,耐寒性好于扬麦158,耐肥、抗倒性较好。(3)品质优。主要品质指标与扬麦158相仿,适宜制作面条、馒头等蒸煮类食品。(4)易栽培。适播期范围宽,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易争足穗,克服了扬麦158穗数偏少的缺点,生产上好种易管。 适用范围:适宜于长江中下游麦区作为扬麦158的替代品种推广种植,尤其适应于白粉病重发及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土传病毒重发田块不宜种植。 栽培要点:(1)适期播种,优化群体起点:在江苏淮南麦区适期播种范围为10月20日至11月5日,过早播种,易发生冻害。中等以上肥力田块,适期早播,每667m2基本苗15万左右为宜;缺肥田、迟播,基本苗相应增加。(2)合理运筹肥料,协调群体生长:在中等地力上栽培,667m2产400kg以上,一般需667m2施纯氮18kg左右,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促、中控、后攻的原则。缺磷缺钾的土壤需增施磷、钾肥。(3)防治病、虫、萆害:在秋播及早春阶段搞好化除,以控制杂草滋生危害。因高抗至中抗白粉病,一般不需用药防治。根据病虫测报,及时做好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高产、抗病、优质、早熟小麦新品种扬麦11号 扬麦11号(原名扬96G25)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与南京农业大

简述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简述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摘要】水稻抛秧是水稻营养钵育苗抛栽技术的简称,它综合了育苗和直播栽培的优点。本文主要叙述了抛秧方法和抛秧前管理技术。 【关键词】水稻抛秧;方法;秧田管理 水稻抛秧是水稻营养钵育苗抛栽技术的简称。它综合了育苗和直播栽培的优点,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力,钵秧不伤根、不缓苗、根部人土浅、分蘖节位低、分蘖多及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每人每天可抛栽0.47-0.67公顷地,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10倍左右,能做到抢农时,争积温,熟期比插秧提前5天以上。这项新技术对于改造寒地稻作直播栽培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较强的实用性。 1.抛秧技术 1.1整地 抛秧田要求地平,泥浆软,秧苗能均匀地扎入泥浆中。达不到整地要求,稻池子高处秧苗扎不进泥浆中,易倒苗。 低洼处水深又易造成漂苗,保证不了抛秧质量。因此,整地要旱整后再水整,力争“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 抛秧是将秧苗抛向空中,秧苗借助营养块的重力作用落人泥浆中,因此,抛秧一定要在花达水状态下进行。土壤粘重的老稻田一般应在水整地时,边搅拌泥浆边抛秧;如果旱田改水田,泥浆较松软,为防止秧块入泥过深可在水整地后0.5天或1天,待泥浆沉落适宜时再抛秧。大风、大雨天不宜抛秧,以防倒苗和漂苗。抛秧之后1天再稳灌浅水。抛后的秧苗倒伏属正常现象,凡秧苗根部未脱离营养块的,倒伏的秧苗4-5天后都能扎根直立。 1.2抛秧期 在我省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3℃时,一般为插秧始期(5月15日前后)。由于抛秧根系入土浅,一部分秧苗又可能在抛秧时倒伏,只有气温较高时才能迅速发生新根,促进生长。因此,抛秧适期可选在比插秧稍晚的气温回暖时进行。 1.3抛秧密度 就我省抛秧密度而言,南部稻区以每平方米25穴,北部稻区30穴比较适宜。根据多年试验表明,抛秧密度较插秧密度稀一些为好,因为抛秧较插秧早分蘖6-7天,分蘖多30%-40%,且有效分蘖多。 1.4抛秧方法 抛秧前,将秧苗从秧钵内拔出,装在筐内运往田间。也可直接将秧盘卷起,放在车上运到田间。拔秧时,要掌握好秧盘内营养土的水分。土过湿,抛秧时秧苗营养块易沾在一起,抛撒不均匀;过干,营养块泥土又易脱离,抛秧后会造成漂苗。因此要在起秧前1天停止浇水。起秧时,先将秧盘从苗床上掀起,拉断扎入床上的根须,再用木板刮去秧盘底部的泥土,将掀起的秧盘卷成筒状装车运走。要实行起秧和抛秧连续作业。 1.4.1人工抛秧 用手大把抓起秧块,向空中抛出2~5米高,使秧苗块均匀分散落到田内。秧块入泥深度一般以0.7~1厘米为宜。 为使稻田的秧苗分布均匀,一块地可分两次抛栽,即先抛本块地应抛秧苗的60%~70%,然后再抛余下的30%~40%。抛完后,可根据稻田落苗情况,再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及其高产配套技术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及其高产配套技术 作者:儋州农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30 更新时间:2007-3-29 摘要水稻免耕技术的应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抛秧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同时,这两项技术措施结合在一起的成功应用最终得益于水稻的高产配套技术。如水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种子技术等。水稻免耕抛秧栽培优点有:1、免去传统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犁田、耙田,铲秧或拔秧、插秧等重体力、高强度的劳动;2、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单产,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并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机会;3、缩短水稻生产周期,提高耕地利用率,并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在海南,为稻田种植冬季瓜菜提供充分的生产时间,本文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比较系统地探讨,提出该套技术的关键点,如:1、采用除草剂处理田间杂草或前茬稻桩时,要求杂草和稻桩不高于10cm,以利于灌水浸没杂草和稻茬,避免杂草和前茬稻桩再生;2、抛秧的秧龄与免耕备田时间要相配合;3、喷施除草剂处理田间杂草和前茬稻桩的时间应距抛秧移植时间7--10天,温灌浸田的时间确保有5--7天,使浸泡后的田面形成1--2cm的腐泥层。同时,又顾及水稻生

产的其他增产技术措施。特别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中提倡使用低、中毒农药,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在当前海南水稻生产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农药及其使用方法,以期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举。 总之,本文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免耕备田、抛秧移植、科学管理这三方面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阐述,既是探讨又是总结,使之形成一整套实用的水稻生产技术,并为该套技术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配套技术 免耕抛秧栽培是应用稻茬和杂草处理技术,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完全免去犁、耙田、铲或拔秧、手插秧程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水稻免耕技术的应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抛秧栽培技术的成功应用。同时,这两项技术措施结合在一起的成功应用最终得益于水稻的高产配套技术,如水肥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及种子技术等。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利用免耕技术,抛秧技术和水稻的其它高产配套技术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一整套新的水稻生产技术。这套技术经过近几年国内一

高产抗病冬小麦新品种农大399

农大399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与 河北金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利用滚动式加代回 交转育和穿梭育种的策略,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 辅助选择,经多点鉴定选育出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 新品种。系谱为Torino/2*2552//9516/3/5*石4185。该品种于2012年2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12004号。 1 特征特性 农大399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2d,与对 照石4185相当。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 返青期叶片浓绿,生长健壮。成穗率高,穗层整齐,旗 叶上冲,株型紧凑,株行间透光性好,株高68 72cm; 茎秆柔韧,抗倒性强;穗纺锤形,穗层厚,穗多穗匀,结 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子粒短圆形且饱满; 容重高,落黄好;每hm2成穗数615万 675万,穗粒数34 36粒,千粒重39 41g,产量三要素协调。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2008-2009年度中抗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条锈病;2009-2010年度中抗白粉病,中感叶锈病和条锈病。 2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参加河北省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达100%,每hm2平均产量7805.6kg,比对照石4185增产6.31%,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5名;2009-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达100%,平均产量7203.8kg,比对照石4185增产8.97%,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 1名;2年冀中南水地组试验平均增产7.64%,平均增产点率100%。2010-2011年参加冀中南水地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8355.0kg,比对照石4185增产4.99%,增产显著,居参试品种第1位。多年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99高产、稳产、抗倒伏。 3 品质特性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农大399容重801.4g/L,粗蛋白(干基)含量14.14%,湿面筋含量33.0%,沉降值24.2mL,吸水率57.8%,形成时间2.4min,稳定时间2min。 4 适种区域和栽培技术 该品种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适宜播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每hm2播种量为150 180kg,适播期后每推迟2d增加播量7.5kg。每hm2施磷酸二铵375kg、硫酸钾1125kg作底肥,拔节期追施尿素225kg。浇好冻水、拔节水和灌浆水。种子进行包衣,及时防治田间杂草和蚜虫、吸浆虫。 (收稿日期:2013-12-18) 高产抗病冬小麦新品种农大399 陈永兴1 吴秋红1 袁成国2 尤明山1 解超杰1 田素华2 杨作民1 孙其信1 刘志勇1(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2河北金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高邑 051330 ) 每hm2用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kg分别于始花至盛花期、下针结荚期各喷施1次。用“升势”水溶液,或30%戊唑醇水溶液在花期进行1次叶斑病预防。叶斑病发病时用“升势”水溶液,或30%戊唑醇水溶液视情况每10 15d喷施1次,连喷3次。漯花1号植株较矮,不易倒伏。若气候特殊,封行时,株高超过40cm,每hm2要用壮饱胺300g左右,兑水500 600kg,叶面喷施以防旺长。 3.6收获前管理 在收获前20 25d,用2% 3%过磷酸钙和1% 2%尿素混合水溶液进行1次叶面喷施,一般应在下午喷施。水溶液配置:用过磷酸钙 2 3kg加水5kg搅拌浸泡18 20h,将浸泡液澄清滤出,加水45kg,然后加入尿素0.5 1.0kg充分溶解,即为2% 3%+1% 2%氮磷钙混合溶液。注意混合液应随配随用。 3.7 适时收获 植株中下部叶片脱落即可进行收获。收获期应为植株叶片脱落至顶部剩余5片叶时为最佳。(收稿日期:2013-12-13)

粳稻垦稻2017品种来源及栽培技术

粳稻垦稻2017品种来源及栽培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科学院邢祖颐等就开展了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源筛选和抗性育种研究,筛选鉴定出塔杜康、特特普、窄叶青8号等抗性品种,同时选育出中作180、中作9号、中作59号等抗病品种[1-3]。但此病一直发病较轻,故直到近年在许多省市大暴发才开始被重视。2006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河北省等北方稻区大面积发生,发病程度严重,病情严重地块减产20%以上,高的达50%以上。垦稻2017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利用冀粳14号、关东100和春42为亲本,通过杂交、复交、系谱法定向选育的粳稻新品种。其在冀东稻区生育期175 d左右,具有高产、抗条纹叶枯病、抗倒伏、耐盐碱、米质优良等特点,适于河北省长城以南稻区作一季稻种植。 1品种来源 在大量品种资源鉴定的基础上,着重选择了综合抗病性好的关东100、春42和河北省当时正大面积种植的水稻品种冀粳14号为骨干亲本配组杂交,冀粳14号为河北省育成的第1个超高产品种,曾创造了北方粳稻13 780.5 kg/hm2的纪录,耐盐性强,但该品种抗稻瘟病一般,感稻曲病,食味品质好,外观品质一般;关东100是综合抗病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春42是河北省稻作研究所创造的综合抗病性好、耐盐能力强、米质优异的中间材料。垦稻2017来自亲本组合冀粳14号//关东100/春42,是通过杂交、复交、系谱法经过10余代定向选育获得的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特征特性 垦稻2017株高125 cm,植株较高,而且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分蘖力较弱,成穗率较高,穗数303万穗/ hm2,穗长18.0 cm,每穗粒数169.3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6.4 g,属大穗大粒型品种。垦稻2017在冀东稻区生育期175 d左右,适于河北省长城以南秦皇岛、唐山等稻区作一季稻种植。 200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检测,垦稻2017籽粒粗蛋白、糙米率、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长宽比6项理化指标达部颁优质一级米标准;直链淀粉、整精米率2项理化指标达部颁优质二级米标准;垩白米率、垩白度2项理化指标未达部颁优质一、二级米标准(表1)。 2008年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垦稻2017中感苗瘟,抗叶瘟,中感穗颈瘟;2007—2008年河北省水稻区域试验田间表现,垦稻2017抗稻瘟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感稻曲病。该品种高抗倒伏、耐盐碱、耐寒性强,熟期转色好。垦稻2017于2007—2008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区域试验,其中2007年省区试,平均产量9 148.5 kg/hm2;2008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102 kg/hm2。2年平均产量为9 125.25 kg/hm2,较对照垦育20号增产显著。垦稻2017于2008年参加河北省水稻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565 kg/hm2。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63644688.html,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特点及注意事项 作者:杨琳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03期 摘要:水稻在农业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种植从撒种到插秧,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 又有了抛秧的新技术,抛秧的水稻不仅有效的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抛秧的水稻没有缓苗期,在这诸多优势下,抛秧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产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各环节及其注意事项,以期促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水稻抛秧技术因其简捷,便于水稻生长等特点,逐渐被种植户所采用,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成为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技术。通过多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对于水稻抛秧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及特点进行了总结,现将其栽植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1 水稻抛秧技术的优势及特点 1.1 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与常规栽插方式相比,一般抛秧稻可省工2 2.5~37.5个 /hm2,工效提高5~8倍,提早插秧季节,缩短栽秧时间。 1.2 稳产、高产。抛秧栽培水稻可缩短返青期,促早生快发,尤其是低位分蘖增多,提早成熟,有利于高产、稳产。 1.3 省种、省专用种田,且有利于集约化育秧。抛秧栽培的秧田与本田比一般为1∶30~50,且秧苗成秧率高,可省杂交稻种7.5kg/hm2,早、晚稻各省90%的秧田。 1.4 节省成本,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 2 抛栽水稻的生育特点 抛秧栽培无需手工一蔸一蔸地插秧,而是经历一种由抛到落的过程,抛栽小苗带土、秧根入土浅,田间无行株距规格,抛后秧苗姿态不一,有直立,有平躺。因此与移栽稻相比,秧苗的生理特点有很大差异,具体表现在: 2.1 秧苗活蔸快,没有明显的返青期。据观察,一般中小苗抛栽,抛后1天露白根,2天 基本扎根,3天长新叶。

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技术总结

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技术总结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技术总结 全椒县农业技术 ___中心葛道林 2020年全椒县正可家庭农场承担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___的常规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观察中粳品种的丰产性、抗性、适应性及其它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试验具体操作人为全椒县农业技术 ___中心葛道林。 1试验概况 1.1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3个,分别是:20G01、20G02、20G03、20G04、 20G05、20G06、20G07、20G08、20G09、20G10(因秧苗太少用扬粳805替代)、20G11、20G12、20G13。 1.2试验设计、田间管理和观察记载 参照《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方案》要求进行。试验在同一块田进行,设置3次重复,第一重复采用顺序排

列,第二、第三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方形,长:宽=2.1,其他各点的小区 ___为13.32平方米(0.02亩)。 2结果分析 2.1产量 参试品种平均亩产在537.0(20G09)~742.5(20G08)kg之间(表1)。 2.2生育期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49(20G06、20G10(扬粳805))~155 (20G03)天之间。 2.3其它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 亩有效穗:所有试验品种亩有效穗数在15.9(20G11)万~25.7(20G07)万之间。 每穗总粒数:所有试验品种每穗总粒数在92.0(20G02)~153.0(20G08)之间。

结实率:所有试验品种结实率在92.0(20G10(扬粳805))%~96.7%(20G01)之间。 千粒重:所有试验品种结实率在29.6(20G11)~24.0(20G03)g之间。 抗性:所有参试品种没有发生倒伏,叶瘟、白叶枯病均未发,部分品种穗颈瘟轻发、稻曲病轻发,纹枯病轻发至中发。 3.品种简评 20G08:平均亩产742.5kg,居第1位。全生育期150天,株高101.4cm,亩有效穗20.7万,每穗总粒数153.0粒,每穗实粒数142.2粒,结实率92.9%,千粒重25.6g。株型适中,叶片较挺直,植株生长较繁茂,熟期转色好。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综合表现较好。 20G07:平均亩产680.5kg,居第2位。全生育期152天,株高103.2cm,亩有效穗25.7万,每穗总粒数100.7粒,每穗实粒数96.4粒,结实率95.7%,千粒重27.5g。株型松散适中,叶片挺

常规粳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常规粳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用 品种选择抗倒性、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品种。质量达到GB4404.1-2008标准中规定的纯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的要求。 二、育秧准备(软盘育秧) 1、秧池准备。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池,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比例留足秧田。秧板宽1.4m,沟宽25cm,沟深15cm;四周沟宽30cm,沟深20cm,播种前20天上水耥平。秧板平整后,排水晒板,使板面沉实,播种前2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2、床土准备。床土选择:适宜作床土的有土壤肥沃疏松的菜园地、耕作熟化的旱地或经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表层土,土壤中应无硬杂质,杂草、病菌少。重粘土、沙土不宜作床土,且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取土。床土用量:一般每亩大田需合格营养(拌过肥的)细土100公斤,另需准备25公斤左右未拌过肥的细土用以盖种用。床土培肥:在秧耕、冬翻、冻融的基础上,于早春在取土田块上每亩匀施人畜粪或腐熟灰杂肥2000kg(草木灰禁用)有机肥以及45%复合肥40~45kg等无机肥,施后把握适耕期连续旋耕(2~3)遍,(旋深10cm为宜),然后抢晴天堆制,并覆盖农膜遮雨、升温。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过筛床土,细土粒径不大于5mm,其中(2~4)mm粒径达到60%以上。过筛结束后再集中堆闷,堆闷时细土含水量适宜,要求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并用农膜覆盖,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3、种子准备。每亩大田备足适合机插秧生产的精选种子3-4kg,播种前用浸种灵或使百克浸种,再将浸好的稻种用35%丁硫克百威15克或30%噻虫嗪5毫升+驱鸟剂,拌8-10斤种子,轻轻翻动使药剂拌匀,晾干后播种,防治雀害、鼠害、稻蓟马。 4、秧盘。每亩大田备足(24~26)张塑料秧盘。并配备农膜、支架。 三、播期确定 机插秧秧龄弹性小,必须根据大田滕茬、耕整及沉淀时间和插秧机械动力情况推算播期。秧龄掌握在(18~20)天,浸种时间再向前推3天,并根据机插进度,分期播种。每台机每40亩为一个播种期,每期播种间隔3天,并根据机插进度,分期播种。做到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四、播种工序: 1 精做秧板。达到平、光、直的要求。 2 排放秧盘。在秧板中心拉一条直线,横排2列,盘与盘之间要尽量排放密接,盘底与畈田要贴实,盘周围用土壅实。 3 铺平底土。秧块标准长×宽×厚:58×28×2立方厘米,底土厚度掌握在2cm,过厚过薄,造成伤秧或取秧不均,铺好底土后,用木板刮平。

无筋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8, 8(4), 337-34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e63644688.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63644688.html,/10.12677/hjas.2018.84054 Comparison Test of New Varieties of Unreinforced Beans Haiying Zhang1, Deshun Lu2, Jian Wang2, Zhiwen Xiong3, Aiming Guo4, Xiang Li1, Weidong Zhang5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Xishuangbanna Yunnan Province, Xishuangbanna Yunnan 2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tion of Mengla County, Xishuangbanna Yunnan 3Seed Management Station of Mengla County, Xishuangbanna Yunnan 4The Agricultural Integrated Service Center of Mengla County, Xishuangbanna Yunnan 5Vegetable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in Mohan Town Mengla County, Xishuangbanna Yunnan Received: Apr. 6th, 2018; accepted: Apr. 20th, 2018; published: Apr. 27th, 2018 Abstract For Xishuangbanna, untenable beans are the main winter export vegetable production. The planting variety is so single, which cannot meet the market demand. In addition,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the perennial red bean reduced and other problems occurred. 12 new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province and abroad to carry out comparative test from which we selected the varieties adapted to the market needs of different regions with strong resistance to disease, high yield, no gluten, that is, 3 kinds of round stick varieties with excellent quality, 3 wide flat bars, and 2 special varieties. Keywords New Variety, No Stringy Bean Comparison Test 无筋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张海英1,鲁得顺2,王剑2,熊志文3,郭爱民4,李翔1,张卫东5 1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西双版纳 2勐腊县农业环境保护站,云南西双版纳 3勐腊县种子管理站,云南西双版纳 4勐腊县磨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西双版纳 5勐腊县磨憨镇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云南西双版纳 收稿日期:2018年4月6日;录用日期:2018年4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4月27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