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递函数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是多变量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这种模型表示的经济系统是用多个时间序列描述的。例如,研究某企业的销售额依时间变化的规律,不仅考虑销售额序列本身,而且研究促销活动,例如广告费,把销售额序列看作因变量序列即系统的输出,广告费支出看作自变量序列即系统的输人。两序列之间通过传递因子产生联系,建立传递函数模型。此种模型兼备了时间序列和因果关系的功能,充分描绘了广告促销活动对销售额变化产生的影响。

一、传递函数分析模型

设表示经济系统的输出序列例如某企业的销售额,是我们研究的目标变量,是因变量表示系统的输人序列(例如广告费支出),是解释变量是噪声变量,表示其它变量影响的组合。那么,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可以表示为

Y t=v B X t+e t

v B=v0+v1B+v2B2+?

v B是一个算子多项式,B是一个后移算子;v0,v1,…称脉冲响应权或传递函数权;e t是一个均值为零、方差固定而且与X t,X t?1,…独立的随机变量。X t在模型中部件时解释变量,而且在时间上对Y t来说是一个先行指标,即X t对Y t的影响将提前k个时期。

算子多项式v B有无穷多项,在某些一般性的条件下,可用算子B的两个有理多项式之比来估计v B,即

v B=

ωB

这里ωB=ω0?ω1B???ωs B s;δB=1?δ1B???δr B r。对这两个多项式均要求他它们的根在单位圆外,也就是要求它们是平稳的。

这样,传递函数模型可写为

Y t=ωB

δB

X t?b+e t

其中e t不一定是白噪声,但已假定它是同X t独立的,因而可以用ARIMA模型去表示它,即e t满足

△d e t=θB

φB

a t

这里a t是白噪声,△d是d阶连续差分算子。φB=1?φ1B???φp B p,θB=1?θ1B???θp B p,φB、θB满足平稳可逆条件。因此传递函数模型又可写为

△d Y t=ωB

△d X t?b+

θB

a t

记△d Y t=y t,△d X t?b=x t?b,则有

y t=ωB

x t?b+

θB

a t

实际的建模运算绝不需要对每个变量施以同样的差分运算,差分的阶数只需使变量达到平稳即可。上式为一般的传递函数模型,可用下图表示。

该模型可以推广到含m个解释变量的情形

y t=

ωi B

δi B

x i,t?b

i

m

i=1

+

θB

φB

a t

上式看起来十分复杂,但它的一些特殊情况,已是我们早已熟悉的模型。若每个ωi B=0,则上式是常见的ARMA模型,即

y t=θB

a t

若分子阶数为0,而且没有分母参数,b i=0,θB=φB,则模型可化为

y t=ω10x1t+ω20x2t+?+ωm0x mt+a t

是一个多元回归模型。若放宽误差多项式的要求,即假定θB=1,φB=φ1B,那么便得到一个具有自相关残差的多元回归模型,即

y t=ωi0x it

m

i=1

+e t;e t=φ1e t?1+a t

若仅分子多项式是零阶,则可得到一个标准的分布滞后模型,即

y t=ω0+ω1x t?1+?+ωs x t?s+a t

若分母多项式是非零阶但分子多项式是零阶,则得到一个具有滞后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即

y t=δ1y t?1+δ2y t?2+?+δr y t?r+ωi0x it

m

i=1

+a t

通过统计资料建立传递函数模型的步骤如下:

1.根据经济分析和经济预测的目标,确定因变量序列Y t和解释变量序列X t。

2.根据统计数据X t和Y t,对传递函数进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基本任务是确定模型

y t=ωB

δB x t?b+θB

φB

a t中的参数(r,s,b)以及(p,q)。这里r是分母多项式δB的阶数,s是

ωB的阶数,b是x t对y t影响的滞后时期数,p是φB的阶数,q是θB的阶数。识别这些参数的主要工具是因变量y t与解释变量x t的互相关函数。识别的基本步骤如下:(1)对原始输入输出序列进行平稳性处理;(2)“白化”输入序列与“漂白”输出序列;(3)计算αl与βl的互相关函数;(4)利用互相关函数估计脉冲响应权;(5)按照识别准则对(r,s,b)进行识别;(6)对噪声序列e t进行估算并建立e t的ARMA(p,q)模型。

3.根据识别的模型对参数进行估计。估计的方法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例如通过互相关函数和脉冲响应权的方法对参数作出初步估计。

4.对初步建立的模型作诊断检验。诊断检验的目的是正是模型的合理性。诊断检验的基本方法是残差分析法,对残差进行自相关检验和互相关检验。若检验发现模型不合理,就对模型进行修正,重估参数,直到使模型合理为止;经过检验认为是合理的模型,即可交付使

用。

传递函数模型的应用与其他经济计量模型一样,可用于经济分析、政策分析与经济预测。

二、问题与评价

传递函数分析模型在理论上是时间序列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有机结合,因而它包含了经济计量学的滞后分布模型。此模型可以用于经济分析也可以用于经济预测。目前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通过许多实例比较,传递函数分析模型,一般说来,都比单变量时间序列模型运行得好,特别是将回归分析、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进行比较,发现传递函数模型是最优的。但是,对于含多个解释变量的模型,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的阶段,在识别上尚存在某些困难,有待克服。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 一个相对完整的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职系与序列划分、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和能力素质要素评级。 首先是要进行职系与序列的划分。胜任力模型是建立在明确的职系和序列划分基础之上的。 “职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管理职系、操作职系等)。“序列”是指将现有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资质要求的职位归并成一类职位群组。每个序列具有其独特的能力素质结构组合和描述,一个职系包含一个或多个序列,一个序列只能在一个职系当中。划分职系和序列的目的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业通道,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 在具体进行职系划分时,可以工作性质相似为原则,通过企业价值链分析来确定职系的划分。例如,通过对某石油炼化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将企业的所有职位划分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和操作服务职系。序列的划分以能力素质要求相近为标准,可以通过业务类别和职责对比归类两种方法确定序列划分。例如,根据岗位说明书在对岗位能力素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将某企业管理职系下面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中层管理序列、财务管理序列、综合管理序列和生产管理序列等。 职系和序列的划分是公司进行职位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础。通过职系分类,可以为员工设立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同时,通过序列划分,可以明确不同职位能力素质的差异,实现对员工的区别管理。 第二步是在职系和序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由核心能力素质、通用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三部分组成。因此,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也将围绕这三部分能力素质进行。首先是核心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核心能力素质”是基于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与战略愿景,要求全体员工都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企业资料分析和企业调研等方式进行。例如行业共性分析,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优秀标杆企业借鉴等方法,通过对行业的共性分析以及标杆企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分析,获取行业或标杆企业在核心能力素质方面的共性需求,得出可供备选的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最终经过分析和研讨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素质;接下来是进行序列通用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序列通用能力素质”是每个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能力素质,但不同岗位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同。通用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分为以下三

流程优化4A模型

流程优化4A模型 美国学者哈默和钱皮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理论,在企业界兴起了一个管理变革浪潮。他们提出,企业流程再造是“对组织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各项当今至关重要的绩效标准上取得显著的改善。”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企业进行流程再造的具体做法,就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业务流程的彻底变革为核心,突破传统的“职能分工”概念,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对不必要的流程进行删除、压缩、整合、外包,以有利于开发客户价值为标准,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重新建设组织架构,重新改造经营管理模式。整个流程再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传统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加以颠覆、重组、更新的过程,是凤凰涅磐后的新生。新生以死亡为前提,再造以颠覆为前提。这个理论提出后,得到众多大企业的响应,并在哈默和钱皮的大力鼓吹和推动下,很多企业进行了实践。然而,在近10年的实施过程当中,大部分企业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两位学者公开承认,企业流程再造成功率不足30%,是存在问题的。笔者认为,企业流程再造理论(BPR)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重大的变革意义,但在实践中应以流程改造或者流程优化(BPI)来推进,即尊重路径依赖理论,通过渐进式的持续优化来实现。为此本文对流程优化进行研究,重新界定流程优化的内涵,提出企业实施流程优化4A模型,并对流程表现形式做出了规范。 一.流程优化的概念界定 流程优化指在企业经营和内部管理运营(如理念、产品、服务、模式、方法等方面)未发生主动、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业务流程自发地、持续地进行自我改造、调整,实现流程绩效和组织绩效的持续改善提高。 二.流程优化的根本宗旨 沿袭业务流程原有路径依赖,通过自发的、持续的、渐进的流程改进,实现流程绩效和组织绩效持续、稳步提高,从而保持企业在竞争中获得领先的竞争能力。 三.流程优化的操作循环 流程优化包括四个步骤: 1、流程评估 本阶段的主要功能是评估、分析、发现现有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实现途径包括绩效评价、事故检讨、客户反馈、检查控制和 学习研究等。 (1)绩效评价:根据企业、部门的目标绩效完成情况,分析评估相 关业务流程的质量和运作状况。 (2)事故检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较严重的事故时,应分析评估相关业务流程的质量和运作状况。 (3)客户反馈:流程客户(包括直接、间接客户和内部、外部客户)通过投诉、抱怨、调查反馈、消极反应等方式传递意见时,应分析评估相关业务流程的质量和运作状况。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2-1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 拉氏变换是控制工程中的一个基本数学方法,其优点是能将时间函数的导数经拉氏变换后,变成复变量S的乘积,将时间表示的微分方程,变成以S表示的代数方程。 一、拉氏变换与拉氏及变换的定义 1、拉氏变换:设有时间函数,其中,则f(t)的拉氏变换记作: 称L—拉氏变换符号;s-复变量; F(s)—为f(t)的拉氏变换函数,称为象函数。 f(t)—原函数 拉氏变换存在,f(t)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狄里赫利条件): 1)在任何一有限区间内,f(t)分断连续,只有有限个间断点。 2)当时,,M,a为实常数。 2、拉氏反变换:将象函数F(s)变换成与之相对应的原函数f(t)的过程。 —拉氏反变换符号 关于拉氏及变换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①查拉氏变换表;②部分分式展开法。 二、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在实际中,对系统进行分析所需的输入信号常可化简成一个成几个简单的信号,这些信号可用一些典型时间函数来表示,本节要介绍一些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 2.单位脉冲函数 3.单位斜坡函数 4.指数函数 5.正弦函数sinwt 由欧拉公式:

所以, 6.余弦函数coswt 其它的可见表2-1:拉氏变换对照表

三、拉氏变换的性质 1、线性性质 若有常数k1,k2,函数f1(t),f2(t),且f1(t),f2(t)的拉氏变换为F1(s),F2(s), 则有:,此式可由定义证明。 2、位移定理 (1)实数域的位移定理 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对任一正实数a 有, 其中,当t<0时,f(t)=0,f(t-a)表f(t)延迟时间a. 证明:, 令t-a=τ,则有上式=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和步骤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和步骤 一个相对完整的胜任力模型构建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职系与序列划分、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和能力素质要素评级。 首先是要进行职系与序列的划分。胜任力模型是建立在明确的职系和序列划分基础之上的。 “职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组成,是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不同,但工作性质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管理职系、操作职系等)。“序列”是指将现有组织结构中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资质要求的职位归并成一类职位群组。每个序列具有其独特的能力素质结构组合和描述,一个职系包含一个或多个序列,一个序列只能在一个职系当中。划分职系和序列的目的是通过设立不同的职业通道,为员工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 在具体进行职系划分时,可以工作性质相似为原则,通过企业价值链分析来确定职系的划分。例如,通过对某石油炼化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将企业的所有职位划分为管理职系、技术职系和操作服务职系。序列的划分以能力素质要求相近为标准,可以通过业务类别和职责对比归类两种方法确定序列划分。例如,根据岗位说明书在对岗位能力素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将某企业管理职系下面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中层管理序列、财务管理序列、综合管理序列和生产管理序列等。 职系和序列的划分是公司进行职位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也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基础。通过职系分类,可以为员工设立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同时,通过序列划分,可以明确不同职位能力素质的差异,实现对员工的区别管理。 第二步是在职系和序列划分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由核心能力素质、通用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三部分组成。因此,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也将围绕这三部分能力素质进行。首先是核心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核心能力素质”是基于公司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与战略愿景,要求全体员工都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企业资料分析和企业调研等方式进行。例如行业共性分析,可以采取行业共性分析、优秀标杆企业借鉴等方法,通过对行业的共性分析以及标杆企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分析,获取行业或标杆企业在核心能力素质方面的共性需求,得出可供备选的核心能力素质要素。最终经过分析和研讨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素质;接下来是进行序列通用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序列通用能力素质”是每个岗位序列所要求的能力素质,但不同岗位对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同。通用能力素质要素提炼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工作职责的梳理和借助能力素质辞典等方式初步构建适合目标企业的能力素质库;第二步,通过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以及专家研讨等方式确定各序列的备选能力素质;第三步,通过专家评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最终确定各序列的通用能力素质。最后是进行序列专业能力素质的提炼。“专业能力素质”是某个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能力素质,通常情况下,专业

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

由传递函数转换成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多!!! SISO 线性定常系统 高阶微分方程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 SISO ()()()()()()m n u b u b u b y a y a y a y m m m n n n n ≥+++=++++--- 1102211ΛΛ )(2 211110n n n n m m m a s a s a s b s b s b s G +++++++=---ΛΛ 假设1+=m n 外部描述 ←—实现问题:有了内部结构—→模拟系统 内部描述 SISO ? ??+=+=du cx y bu Ax x & 实现问题解决有多种方法,方法不同时结果不同。 一、 直接分解法 因为 1 0111 11()()()()()()()() 1m m m m n n n n Y s Z s Z s Y s U s Z s U s Z s b s b s b s b s a s a s a ----?=? =?++++++++L L ???++++=++++=----) ()()() ()()(11 11110s Z a s a s a s s U s Z b s b s b s b s Y n n n n m m m m ΛΛ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则 ? ??++++=++++=----z a z a z a z u z b z b z b z b y n n n n m m m m &Λ&Λ1) 1(1)(1)1(1)(0 按下列规律选择状态变量,即设)1(21,,,-===n n z x z x z x Λ&,于是有

?????? ?+----===-u x a x a x a x x x x x n n n n 12113 221Λ&M && 写成矩阵形式 式中,1-n I 为1-n 阶单位矩阵,把这种标准型中的A 系数阵称之为友阵。只要系统状态方程的系数阵A 和输入阵b 具有上式的形式,c 阵的形式可以任意,则称之为能控标准型。 则输出方程 121110x b x b x b x b y m m n n ++++=--Λ 写成矩阵形式 ??????? ? ????????=--n n m m x x x x b b b b y 12101 1][M Λ 分析c b A ,,阵的构成与传递函数系数的关系。 在需要对实际系统进行数学模型转换时,不必进行计算就可以方便地写出状态空间模型的A 、b 、c 矩阵的所有元素。 例:已知SISO 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试求系统的能控标准型状态空间模型。 4 2383)()(2 3++++=s s s s s U s Y 解:直接得到系统进行能控标准型的转换,即

传递函数模型的建模

传递函数模型的建模 一、实验目的 熟悉传递函数模型的建模方法 二、预备知识 熟练掌握互相关函数特征 三、实验内容 对数据集Lydia Pinkham进行传递函数模型的建模 四、实验仪器与材料(或软硬件环境) SAS/ETS软件 五、实验程序或步骤 传递函数模型的建模 1、开机进入SAS系统。 2、建立名为exp6的SAS数据集,输入如下程序: data sales; input x y; t=_n_; cards; 输入广告支出及销售数据 ; run; 3、保存上述程序,绘序列图,输入如下程序: proc gplot data=sales; symbol1i=spline c=red; symbol2i=spline c=green; plot x*t=1 y*t=2; run; 4、提交程序,输出图像见图1、图2.仔细观察两序列图形,发现x,y发展趋势大致相同,x与y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且x为领先指标。

图1 图2 5、先观察t x 和t y 的相关情况,看是否要做差分,输入如下程序: proc arima data =sales; identify var =y crosscorr =(x) nlag =12; run ; proc arima data =sales; identify var =x nlag =12; run ; 6、提交程序,观察t x 的t y 自相关和互相关系数,如图3为y 的自相关图,图4为x 的自相关图,发现它们的自相关图都衰减得很慢,表明它们均为非平稳

时间序列,对它们进行差分运算。 图3 图4 7、对x、y分别做差分运算并查看它们的自相关系数及互相关系数,输入如下 程序(输出y、x自相关图见图5、图6;图7x的偏相关系数图;互相关系数图见图7): proc arima data=sales; identify var=y(1) crosscorr=(x(1)) nlag=12; run; proc arima data=sales; identify var=x(1) nlag=12; run;

第三章 模型建立的具体步骤

3.1 ANSYS软件介绍及转向节有限元模型建立 3.1.1 ANSYS的发展 ANSYS公司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力学系教授、有限元法权威、著名专家John Swanson 博士于1970年创建而发展起来的,其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匹兹堡市,目前是世界CAE行业最大的公司之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ANSYS软件更加趋于完善,功能更加强大,使用也更加方便。 3.1.2 ANSYS功能简介 软件主要包括3个部分,前处理模块、分析计算模块和后处理模块。前处理模块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工具,用户可以方便地构造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模块包括结构分析(可进行线性分析、非线性分析和高度非线性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电磁场分析、声场分析、压电分析以及多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可模拟多种物理介质的相互作用,具有灵敏度分析及优化分析能力;后处理模块可将计算结果以彩色等值线显示、梯度显示、矢量显示、粒子流显示、立体切片显示、透明及半透明显示(可看到结构内部)等图形方式显示出来,也可将计算结果以图表、曲线形式显示或输出。 3.1.3 前处理模块PREP7 双击“实用”菜单中的Preprocessor,进入ANSYS的前处理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实体建模和网络划分。 (1)实体建模。 ANSYS程序提供了两种实体建模方法: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 自顶向下进行建模时,用户定义一个模型的最高级图元,如球、棱柱,称为基元,程序则自动定义相关的面、线及关键点。用户利用这些高级图元直接构造几何模型,如二维的圆和矩形以及三维的块、球、锥和柱。无论实用自顶向下还是自底向上方法建模,用户均能使用布尔运算来组合数据集,从而雕塑出来一个实体模型。在创建复杂实体模型。ANSYS程序提供了完整的布尔运算,诸如相加、相减、相交、分割、粘结和重叠。在创建复杂实体模型时,对线、面、体、基元的布尔运算操作能减少相当可观的建模工作量。ANSYS程序提供了拖拉、

二用MATLAB建立传递函数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2013年4月

目录 实验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1) 实验二用MATLAB建立传递函数模型 (5) 实验三利用MATLAB进行时域分析 (13) 实验四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稳定分析 (25) 实验五利用MATLAB绘制系统根轨迹 (29) 实验六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37) 实验七基于MATLAB控制系统频域法串联校正设计 (51) 附录1 MATLAB简介 (58) 附录2 SIMULINK简介 (67)

实验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Routh判据,用Routh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2所示。 图1-2 (3) 理论分析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 开环增益:K=?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

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在此实验中由图1-2,可以确地1-1中的参数。 0?T =, 1?T =,1?K = ?K ?=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W s = 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n ω=;阻尼比:?ζ=。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3 (2) 模拟电路图:如图1-4所示。 图1-4 (3) 理论分析 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 s H s =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0G s H s +=。 (4) 实验内容 实验前由Routh 判断得Routh 行列式为: S 3 S 2 S 1 S 0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因此可以确定

危机干预六步骤模型

危机干预六步骤模型 一、确定问题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三、给予支持 四、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五、制定计划六、得到承诺 一、确定问题: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如果工作人员认为的危机并非当事人认同的,那么所有的干预策略会会失去重点,为帮助确定危机问题。(如家暴。安全感自我保护,从家暴中摆脱出来。同样的事件,对不同的人,受文化、价值观、个性影响)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积极倾听技术:同情、理解、真诚、接纳及尊重,既注意求助者的言语信息,也注意其非言语信息。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保证求助者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这是危机干预全过程的首要目标。虽然放在第二步,但在危机干预中应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如家暴、地震、强奸,可能需要相关人员的配合) 三、提供支持:全方位的,心理上的支持很重要,陪伴。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用求助者相信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关心和帮助的人。工作人员不要去评价求助者的经历或感受是否值得称赞,而是应该提供这样一种机会,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一个人确实很关心你”。工作人员必须无条件地以积极的方式接纳所有的求助者,不在乎报答。能够在危机中真正给予求助者以支持的工作人员,就能够接纳和肯定那些无人愿意接纳的人,表扬那些无人会表扬的人。除技术稳定安全性外,人格特质建立关系的能力,人格传递出来的可以帮助他们,有熟练的技术和成熟的人格特质,才是当事人需要的陪伴和支持。

四、提出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能会感到无能为力,但有机会。把隐藏在内心的资源激发出来,工作者要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有许多可供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思考变通方式的途径:(1)环境支持,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求助者?行为或心理上的支持和陪伴,比如妈妈关心、陪伴,让回家来;经济上朋友给的帮助。(2)应付机制,求助者有哪些行动、行为或环境资源可以帮助自己战胜危机?如否定,升华。有消极的也有建设性的,需要和当事人来讨论。(3)强化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应激与焦虑水平。工作者帮助求助者探索他自己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使求助者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以利用的应付方式、发掘积极的思维方式。如果能够从这三个方面客观地评价各种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危机干预工作者就能够给感到绝望和走投无路的求助者以极大的支持。虽然可以考虑有许多可变通的方式来应对求助者的危机,但只需要与求助者讨论其中的几种,因为处于危机中的求助者不需要太多的选择,他们需要的是能实现处理其境遇的适当选择。五、制订计划:帮助求助者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确定求助者理解的、自有的行动步骤。强调可操作性。即将变通的应对方式以可行性的时间表和行动步骤的形式列出来,必须确保计划制订过程中求助者的参与和自主性。计划的制订应该与求助者合作,让其感觉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这点很重要。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觉到没有被剥夺其权利、独立性和自尊。 确定:1.确定有另外的人、组织、团体和有关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2.提供应对机制:当事人现在能够采用的积极的应对机制,如放松、冥想。危机的行动和资源。 六、获得承诺:是重要的仪式。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或可以接受的。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工作者应该从

Matlab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MATLAB及控制系统 仿真实验 班级:智能0702 姓名:刘保卫 学号:06074053(18)

实验四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转换及MATLA实现 一、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的实验环境。 掌握MATLAB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注:实验报告只提交第2题) 1、复习并验证相关示例。 (1)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包括多项式模型(TranSfer FunCtiOn,TF),零极点增益模型(ZerO-POIe,ZP), 状态空间模型 (State-SPace,SS ); (2)模型间的相互转换 系统多项式模型到零极点模型(tf2zp ),零极点增益模型到多项式模型(zp2tf ), 状态空间模 型与多项式模型和零极点模型之间的转换(tf2ss,ss2tf,zp2ss …); (3)模型的连接 模型串联(SerieS ),模型并联(parallel ),反馈连接(feedback) 2、用MATLAB故如下练习。 x+2 :6{J?=——;----- (1)用2种方法建立系统?-的多项式模型。 程序如下: %?立系统的多项式模型(传递函数) %方法一,直接写表达式 s=tf('s') GSI=(S+2)∕(s^2+5*s+10) %方法二,由分子分母构造 num=[1 2]; den=[1 5 10]; Gs2=tf( nu m,de n) figure PZmaP(GS1) figure PZmaP(GS1) grid On 运行结果: 易知两种方法结果一样 Tran Sfer fun Cti on: Tran Sfer fun Cti on:

S + 2 s^2 + 5 S + 10 Tran Sfer fun Cti on: S + 2 s^2 + 5 S + 10 ^)=1°

控制系统Matlab仿真 (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仿真 [教学目的] 掌握数字仿真基本原理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 掌握控制系统分析 [教学内容]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sys=tf(num,den)%多项式模型,num为分子多项式的系数向量,den为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向量,函数tf()创建一个TF模型对象。 sys=zpk(z,p,k)%z为系统的零点向量,p为系统的极点向量,k为增益值,函数zpk()创建一个ZPK模型对象。 (一)控制系统的参数模型 1、TF模型 传递函数 num=[b m b m-1b m-2…b1b0] den=[a m a m-1a m-2…a1a0] sys=tf(num,den) 【例1】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num=[01124448]; >>den=[11686176105]; >>sys=tf(num,den); >>sys Transfer function: s^3+12s^2+44s+48 ------------------------------------- s^4+16s^3+86s^2+176s+105 >>get(sys) >>set(sys) >>set(sys,'num',[212])

>>sys Transfer function: 2s^2+s+2 ------------------------------------- s^4+16s^3+86s^2+176s+105 【例2】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num=conv([20],[11]); >>num num= 2020 >>den=conv([100],conv([12],[1610])); >>sys=tf(num,den) Transfer function: 20s+20 ------------------------------- s^5+8s^4+22s^3+20s^2 【例3】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写出单位负反馈时闭环传递函数的TF模型。>>numo=conv([5],[11]); >>deno=conv([100],[13]); >>syso=tf(numo,deno); >>sysc=feedback(syso,1) Transfer function: 5s+5 ---------------------- s^3+3s^2+5s+5 【例4】反馈系统的结构图为: R

模型传递的操作流程

模型传递的操作流程 以上步骤适合于主机(Master Instrument)的模型建立步骤,如果要将主机(Master Instrument)的模型在从机(Slaver Instrument)中使用,此传递模型的步骤为:为方便讲解,本步骤假定16#仪器为主机,10#仪器为从机,将16#仪器的模型向10#仪器传递,且以英文界面加以说明。 1.将16#仪器与电脑连接好,打开NIRanalyzer软件,将参数设置好,仪器预热20-30分 钟之后,采集一条正庚烷(heptane)的光谱,并保存。 2.将10#仪器与电脑连接好,打开NIRanalyzer软件,将参数设置好,仪器预热20-30分 钟之后,采集一条正庚烷(heptane)的光谱,并保存。 3.点击[Operate]——[Calibration]——[Standardize to Master Instrument],界面如下图所示: 4.完成步骤3后,出现以下对话框: 点击“OK”,出现以下界面:

打开步骤1中保存的主机的正庚烷(heptane)光谱,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打开步骤2中保存的从机的正庚烷(heptane)的光谱,然后出现下图所示的界面:

切换到[Regressing],如下图所示: 点击“Save new SLA VE xax file”按钮后,如下图所示:

提示保存从机的XAX文件,XAX文件的默认路径为“c:\Program Files\MicronOSI”,将生成的XAX文件保存在上述路径中的MicronOSI文件夹中,其名称为“MODK0010”。 注意:此XAX文件的名称与从机上的仪器编号的名称相同。 5.将从机的XAX文件建立之后,分别用16#仪器和10#仪器采集7种标准物质的光谱。这 7种标准物质分别为2,2,4-三甲基戊烷(2,2,4-trimethylpetane),癸烷(decane),乙基苯(ethylbenzene),正庚烷(heptane),正己烷(hexane),壬烷(nonane),正辛烷(octane)。 注意,将两台仪器的7种标准物质光谱分别保存在两个文件夹中,文件夹的名字习惯命名为“i16”和“i10”,16和10表示仪器的编号;7种标准物质的光谱名称一般以它们的英文名称命名,两个文件夹中的对应光谱的名称要相同。 6.将主机16#仪器模型的文件夹拷贝到10#仪器配备的笔记本电脑的桌面上,并将此文件 夹以10号仪器的名称重命名——“modk0010” 7.按照ChemWAVE建模馏程的步骤27—步骤32所示,将此模型加载到NIRanalyzer文件中 8.在NIRanalyzer界面中,点击[Chemometrics]—[Setup Slope Bias Correction],如下图所示:

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1) 机械平移系统 在所有初始条件均为零的情况下,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 (2) 机械旋转系统 包含定轴旋转的机械系统用途极其广泛。其建模方法与平移系统非常相似。只是这里将质量、弹簧、阻尼分别变成转动惯量、扭转弹簧、旋转阻尼。 图3.3所示为一机械旋转系统,旋转体通过柔性轴(用扭转弹簧 表示)与齿轮连接。旋转体在粘性介质中旋转,因而承受与旋转速度成正比的阻尼力矩。 设齿轮转角 为系统输入量,旋转体转角 为系统输出量,据此建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忽略轴承上的摩擦)。扭转弹簧左、在此处键入公式。右端的转角分别为 、 ,设它加给旋转体的扭矩为 (当 时,弹簧的扭矩为零),则 ;旋转体上除了受弹簧的扭矩外,也受阻尼扭矩 作用,因而 有扭矩平衡方程 和旋转阻尼特性方程 由以上三式整理可得机械旋转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 2o o o i ms X s BsX s KX s F s ++=K )(i t θ)(o t θ)(i t θ)(o t θ)(t T K o i θθ=i o ()[()()]K T t K t t θθ=-)(t T B 2o 2d ()()()d K B J t T t T t t θ=-o d ()()d B T t B t t θ=

3.6.1 机械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经常要将旋转运动变换成直线运动。例如用电动机和丝杠螺母装置可控制工作台沿直线运动,见图3.55,这时可以用一等效惯量直接连接到驱动电动机的简单系统来表示。工作台等直线运动部件的质量 ,按等功原理可折算到电动机轴上,如图3.55b 所示,其等效惯量为 (3.96) ——丝杠螺距,定义为丝杠每转一周工作台移动的直线距离。 此外,在控制系统中常用齿轮传动装置来改变转矩、转速和角位移,使系统的能量从一处传递到系统的另一处。图3.56a 表示一对啮合的齿轮副,在理想情况下,惯量和摩擦 2o o o i 2d d ()()()()d d J t B t K t K t t t θθθθ++ =m 22πL J m ??= ?? ?L

流程成熟度模型

流程成熟度模型 流程成熟度模型(BPMM)是企业在流程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应用、保障机制、理念文化等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是用来评估企业流程管理现实情况的常用工具。流程成熟度模型共分为五个阶段: 流程成熟度模型 第一阶段:管理制度化 在这一阶段,企业基本上没有流程概念,一切以制度为指导,保障业务操作。按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更多的是依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而不是以往的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这使得企业的运行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制度化管理阶段企业组织架构依靠职能建立。强调个人特长和单兵作战能力。岗位设置不明确,因人设岗,依靠能人。企业的绩效考核依靠三张表:资产负责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只关注财务层面的指标考核,因此使企业过分关注一些短期行为而牺牲一些长期利益。公司绩效依靠财务报表进行考核,员工绩效主要根据领导的主观经验及判断。

那么在这一阶段企业都存在哪些问题与挑战呢?首先,管理制度臃肿、不健全;制度管理未体系化;经验管理占有较大比重;管理制度不科学,难以执行落地;其次,业务操作主要依靠经验及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一些操作经验或技巧只能通过人教人的形式进行传递,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二阶段:部分流程化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处在这一阶段,企业对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些核心业务实现了流程化。随着BPR理念在中国的引入,一些勇于创新的企业开始了BPR之路,他们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和实施团队对企业内的关键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诊断及优化(主要关注部门内部流程,未考虑跨部门的流程),对于带有表单及可量化的业务流程,使用信息化工具对流程实现固化。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内控风险管理、知识管理等众多管理体系各自为政,每个主管部门都有一套自己的业务流程,同一个业务,在不同部门的管理体系里的流程描述是不一样的。 流程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言,难以形成科学规范化的流程图。常见的有:epc,泳道,逻辑关系等。第二阶段的组织形态表现为从职能化向扁平化发展。企业管理层次减少,控制幅度扩展;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优秀的人才资源更容易成长。 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从业务部门层面制定业务KPI指标。KPI指标与IT系统集成,实现了系统自动取数。 第二阶段还没有专业的BPM管理软件。流程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储,可以流通共享。IT应用系统零碎,支撑单点功能。IT信息化的出现,使企业业务蓝图中的数据及表单集中管理,实现业务自动化,达到流程优化(MIS,MRP,ERP)。 企业发展到这一阶段,只是管理道路上万里长征中的迈出的第一步,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从管理模式上分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BPR概念的引入,使企业对流程有了错误的认识,认为BPR是灵丹妙药,BPR能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者认为流程管理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设计好之后企业就可以一直使用。从管理体系上看,这一阶段的制度与流程还是两层皮,制度条例与流程活动之间没有集成,流程和制度需要用户单独查看。从组织结构分析,从传统的组织形式向扁平型组织转化,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组织扁平化要求管理者素质的提高;组织扁平化要求IT技术的支持。所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重大变革,牵涉到的人多面广,因此要有计划地、有层

拉氏变换、传递函数、数学模型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 一、拉氏变换与拉氏及变换的定义 1、拉氏变换:设有时间函数()t F ,其中0t ≥,则f(t)的拉氏变换记作: ?∞ -==0 st dt e )t (f )s (F )]t (f [L 称L —拉氏变换符号;s-复变量; F(s)—为f(t)的拉氏变换函数,称为象函数。 f(t)—原函数 拉氏变换存在,f(t)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狄里赫利条件): 1)在任何一有限区间内,f(t)分断连续,只有有限个间断点。 2)当∞→t 时,at Me )t (f ≤,M ,a 为实常数。 2、拉氏反变换:将象函数F (s )变换成与之相对应的原函数f(t)的过程。 ?+σ-σ-π= =jw jw st 1ds e )s (F j 21)]s (F [L )t (f 1L -—拉氏反变换符号 关于拉氏及变换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①查拉氏变换表;②部分分式展开法。 二、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在实际中,对系统进行分析所需的输入信号常可化简成一个成几个简单的信号,这些信号可用一些典型时间函数来表示,本节要介绍一些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 ()[]()s 1e s 1 dt e 0dt e .t 10t 1L 0 st st st =-=???∞=???∞=∞ --- 2.单位脉冲函数 ()?? ?=∞ ≠=δ0 t 0t 0t ()?? ?=10t 10 t 0t ≥?

?∞ -=δ=δ0 st 1dt e )t ()]t ([L 3.单位斜坡函数 4.指数函数at e ??∞ ∞ ----= ==0 t )a s (st at at a s 1e dt e e ]e [L 5.正弦函数sinwt 由欧拉公式:wt sin j wt cos e jwt += wt sin j wt cos e jwt -=- 所以,)e e (j 21wt sin jwt jwt --= 2 2 0t )jw s (t )jw s (0 st jwt jwt w s w )jw s 1jw s 1(j 21dt )e e (j 21dt e )e e (j 21]wt [sin L +=+--=-= -=?? ∞+---∞ -- 6.余弦函数coswt )e e (2 1wt cos jwt jwt -+= 2 2 w s s ]wt [cos L += 其它的可见表2-1:拉氏变换对照表 ()?? ?≥<=0 t t 0t 0t f []2 st st st s 1 dt e te s 1 dt te t L =???? ??--==-∞ ∞--∞ ? ?

传递函数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是多变量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这种模型表示的经济系统是用多个时间序列描述的。例如,研究某企业的销售额依时间变化的规律,不仅考虑销售额序列本身,而且研究促销活动,例如广告费,把销售额序列看作因变量序列即系统的输出,广告费支出看作自变量序列即系统的输人。两序列之间通过传递因子产生联系,建立传递函数模型。此种模型兼备了时间序列和因果关系的功能,充分描绘了广告促销活动对销售额变化产生的影响。 一、传递函数分析模型 设表示经济系统的输出序列例如某企业的销售额,是我们研究的目标变量,是因变量表示系统的输人序列(例如广告费支出),是解释变量是噪声变量,表示其它变量影响的组合。那么,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可以表示为 Y t=v B X t+e t v B=v0+v1B+v2B2+? v B是一个算子多项式,B是一个后移算子;v0,v1,…称脉冲响应权或传递函数权;e t是一个均值为零、方差固定而且与X t,X t?1,…独立的随机变量。X t在模型中部件时解释变量,而且在时间上对Y t来说是一个先行指标,即X t对Y t的影响将提前k个时期。 算子多项式v B有无穷多项,在某些一般性的条件下,可用算子B的两个有理多项式之比来估计v B,即 v B= ωB 这里ωB=ω0?ω1B???ωs B s;δB=1?δ1B???δr B r。对这两个多项式均要求他它们的根在单位圆外,也就是要求它们是平稳的。 这样,传递函数模型可写为 Y t=ωB δB X t?b+e t 其中e t不一定是白噪声,但已假定它是同X t独立的,因而可以用ARIMA模型去表示它,即e t满足 △d e t=θB φB a t 这里a t是白噪声,△d是d阶连续差分算子。φB=1?φ1B???φp B p,θB=1?θ1B???θp B p,φB、θB满足平稳可逆条件。因此传递函数模型又可写为 △d Y t=ωB △d X t?b+ θB a t 记△d Y t=y t,△d X t?b=x t?b,则有 y t=ωB x t?b+ θB a t 实际的建模运算绝不需要对每个变量施以同样的差分运算,差分的阶数只需使变量达到平稳即可。上式为一般的传递函数模型,可用下图表示。

第一章 传质过程基础

第一章传质过程基础 一、选择与填空(30分,每空2分) 1. 传质通量与_____相对应。 A. ; B. ; C. ; D. 。 2. 传质通量j A与_____相对应。 A.; B.; C.; D. 。 3. 传质通量与_____相对应。 A. ; B. ; C. ; D. 。 4.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通常发生在_______单元操作过程中;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通常发生在_______单元操作过程中。 5. 描述动量和质量传递类似律的一层模型是________________;两层模型是 _____________;三层模型是_______________。 6. 通常,气体的扩散系数与_____________有关,液体的扩散系数与_____________有关。 7.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流传质系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流传质系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8. 对流传质系数与推动力_____相对应。 A. ; B. ; C. ; D. 。

9. 推动力与对流传质系数_____相对应。 A. ; B. ; C. ; D. 。 二、计算题(40分,每题20分) 1. 在一根管子中存在有由CH4(组分A)和He(组分B)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压力为1.013×105 Pa、温度为298K。已知管内的CH4通过停滞的He进行稳态一维扩散,在相距0.02m的两端,CH4 的分压分别为Pa及Pa,管内的总压维持恒定。扩散条件下,CH4 在He中的扩散系数为m2/s 。试求算CH4的传质通量。 2. 298 K的水以0.5 m/s的主体流速流过内径为25mm的萘管,已知萘溶于水时的施密特数为2330,试分别用雷诺、普兰德—泰勒、卡门和柯尔本类比关系式求算充分发展后的对流传质系数。 三、推导题(30分,每题15分) 1. 对于A、B 二组元物系,试采用欧拉(Euler)方法,推导沿x、y方向进行二维分子传 质时的传质微分方程。设系统内发生化学反应,组分A的质量生成速率为kg/(m3·s) 2. 试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和扩散通量方程,将转换成。 第二章气体吸收 一、选择与填空(30分) 1. 吸收操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将_____,相平 衡常数将_____,溶解度系数将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