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管癌及贲门癌诊疗常规

食管癌及贲门癌诊疗常规

食管癌及贲门癌诊疗常规
食管癌及贲门癌诊疗常规

食管癌及贲门癌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早期为吞咽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感和食管内异物感;

2?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3?呕吐、持续性胸背痛、声嘶。

【物理检查】

1?晚期有消瘦、体重明显减轻、贫血貌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2?喉返神经受累,可出现声带麻痹;颈交感神经受累,可出现Horner综合征;

3.肝或腹内转移者,出现肝肿大或腹水。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电解质、肝肾功能;

2.器械检查:

(1)X线锁餐透视及摄片,摄片应包括食管全长和胃;

(2)食管及胃镜检查,细胞学活检。

【诊断要点】

1.早期根据临床表现,X线顿餐及食管镜细胞学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诊;

2?中晚期主要是根据X线食管造影及典型临床症状确诊,可不作食管镜及细胞学检查。

【鉴别诊断】

1.食管炎。

2.食管良性肿瘤,如食管平滑肌瘤。

3.贲门失弛缓症。

4.食管良性狭窄。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营养支持治疗;

(2)食管内金属支架置入,适用于胸段以下不能或不便手术切除,或并发食管一气管(或支气管)痿的食管癌患者;

(3)放射治疗,主要用于颈部食管癌,手术治疗前或后的辅助放疗以及不能手术切除的食管癌。

2.手术治疗:

(1)病变属0、I、II、及部分III期者,在病人全身情况允许时,均应争取手术治疗;

(2)上胸段食管癌,病变属III期者,全身情况较好,应采用术前放疗与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

(3)手术禁忌证:

1)临床及X线造影显示肿瘤范圉广泛,或侵及相邻的重要器官,如气管、肺、纵隔或心脏,已

不能手术切除者;

2)已有远处转移征象,如骨骼、肝、肺、腹腔血性腹水或其他部位转移者;

3)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负担手术

者;

4)严重恶病质者。

(4)手术方法:

1)根治性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及食管重建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重建食管应尽可能用胃,在颈部或胸部行食管胃吻合术;

2)早期食管癌可不开胸,分别经颈、腹部切口行食管钝性剥离或内翻转拔脱术,于颈部作食管胃吻合;亦可用电视胸腔镜完成胸段食管分离,再于颈部作食管胃吻合;

3)减状手术,如食管腔内金属支架置入术, 胃造痿术等,适用于晚期食管癌及贲门癌不能施行根

治手术而进食明显梗阻者。

贲门癌、食管癌手术径路分析

贲门癌、食管癌手术径路分析 作者:齐风胜吴维胜付明浦【摘要】目的探讨选择贲门癌、食管癌的最佳合理手术径路。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4年6月572例食管癌、贲门癌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贲门癌手术主要是左胸经膈肌径路,少数病例经上腹正中或胸腹联合切口。下段食管癌和中下段食管癌<4cm经左胸外侧入路,中下段>4cm和胸中、上、颈段食管癌均经右胸、腹、颈三切口。结果经右胸、腹、颈三切口,手术径路显示出游离食管方便,安全性与切除范围足够的优势,但创伤相对较大,左胸经膈肌径路适应于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和中下段<4cm的食管病变,可达到癌的根治目的。结论手术切口的选择主要依手术者习惯和病变长度位置决定,根据癌的治疗原则,合理掌握适应证达到癌的根治目的。 关键词贲门癌食管癌手术入路 因食管的生理解剖关系、肿瘤的生长部位,而选择相应的手术径路,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食管癌的手术径路,是食管癌手术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一步,食管临床上分颈、胸、腹3段,胸段又分上、中、下3段,尤其胸段食管癌各家手术切口选择多种多样,因此,将我院从1995年1月~2004年6月贲门、食管癌手术径路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2004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贲门、食管癌572例,男486例,女86例,其中,贲门癌298例,下段食管

癌94例,中段食管癌162例,颈段18例;癌肿长度3~10cm;病理:鳞癌570例,腺癌2例;年龄42~84岁,手术切除566例,探查6例。 1.2 手术径路贲门癌:经胃镜检查,食管未受侵者经上腹正中入路;胃底、食管均受侵,估计手术周围解剖困难者,行胸腹联合切口;食管受侵均采用经左胸第7肋间后外侧切口。 食管癌:(1)下段食管癌均采用右侧卧位,左第6肋间后外侧切口,经胸游离食管,经膈游离胃、主动脉弓上或弓下吻合。(2)中段食管癌偏下受侵食管4cm以下,经左胸后侧切口,将游离食管从颈部拉出后,再游离胃经食管床从颈部拉出,并与食管吻合。(3)中段食管及以上病变均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右胸抬高50°,经第5肋间入胸经胸游离食管,上腹正中切口游离胃,头偏向右侧,左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将胃经膈肌食管裂孔、食管床送至颈部,在颈部行胃、食管吻合。(4)左侧卧位,右胸后外侧切口,第6肋间入胸,游离食管后,关胸,改平仰位,上腹正中切口,经腹游离胃,左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将胃经食管床从颈部拉出,行胃食管吻合。 2 结果 食管残端阳性6例,均发生在颈段食管癌。乳糜胸发生在右胸切口4例,左胸3例。切口感染6例,发生在胸腹联合切口4例,胸腔出血再次开胸1例,吻合口狭窄13例(按<9mm计算)术后肋间神经疼痛86例,疼痛部位表现在切口胸骨旁部位,除胸腹联合切口外均有发生,共发生并发症119例,发生率20%。 3 讨论

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

1.麻醉意外(见麻醉协议书)。 2.术中大出血,危及生命。术后应激性溃疡,继发出血,必要时需要手术止血。 3.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根治术,必要时开胸;肿瘤侵犯范围广需行全 胃切除术;肿瘤侵犯周围脏器,需行扩大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的可能(胰体尾脾、结肠切除等可能);肿瘤广泛转移、浸润固定无法切除,仅行单纯探查或姑息性手术。 4.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等可能。 5.术中可能使用数个国产一次性吻合器或进口吻合器及可重复使用闭合器,价格昂贵。 6.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疝、脂肪液化,致愈合延迟。术后胸腹腔积液、感染、肺不张、 血胸、气胸、胰瘘、胆瘘、淋巴瘘。 7.术后胃瘫、粘连性肠梗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顽固性返流性食管炎或吻合口炎、电解质紊乱、 术后长期营养不良。 8.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 9.术中、术后原有疾病有不见好转或加重或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可能,危及生命。 10.术后肿瘤的近、远期复发与转移的可能。术中化疗药物应用。 11.标本切缘不净。 12.现代医学无法预料的其它意外情况的发生。 我的签字证明: 1.我已看过本知情同意书所述;2.我已了解我所患疾病情况及需手术探查、治疗的必要性、危险性;3.我同意进行手术;4.我理解并同意手术知情同意书对我解释的手术过程及风险;5.我理解在该手术操作中,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可能需要附加其它操作或变更治疗方案。我授权医师,为保障我的疾病治疗及生命安全实施必要的救治措施,并保证承担全部所需费用。 注:1、如果你未详细阅看本知情同意书或对本知情同意书所述不理解,请不要签字,对不理解部分请向谈话医师咨询。2、你在手术开始前,可以随时取消本知情同意书的决定。3、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探索的科学,还有许多未被发现或者可以预料但不能完全避免的并发症,还可能会有未被列入的情况出现,请理解。

高龄食管癌_贲门癌的手术治疗

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第39卷第14期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Vol.39,NO.14 ·临床与预防·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 冯维中,李泽亚,陈春来 (阆中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行失。方法选择2003年3月~2008年4月来某院行高龄食管癌手术 患者39例,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占46.15%(18/39),其中肺部感染、心律失常 多见,分别发生5例(27.78%)、8例(44.44%)。结论对高龄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要重视术前评估,尤其是心肺 功能;术中控制手术范围和手术时间,术后控制补液量,尽量实施肠内营养。关键词:高龄食管癌;肺部感染;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5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507(2012)14-3752-02 Study on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for advanced age esophagus cancer and cardiac cancer FENG Wei-zhong ,LI Ze-ya ,CHEN Chun-lai.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Langzhong People ’s Hospital ,Langzhong ,Sichuan 637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peration treatment for advanced age esophagus cancer and cardiac cancer.METHODS From March 2003to April 2008,39patients with advanced age esophagus cancer were taken surgery ,and we ob -serve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se patients.RESULTS 18cases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ccount -ed for 46.15%(18/39),5patients had pulmonary infection (27.78%)and 8cases had cardiac arrhythmia (44.44%).CON -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for advanced age esophagus cancer ,especially for the cardiopul -monary function.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operation range and th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control of infusion volume and try to carry out enteral nutrition. Key words :Advanced age esophagus cancer ;Pulmonary infection ;Complications 2003年3月~2008年4月,我院共完成食管癌手术1296例,其中高龄食管癌39例,高龄食管癌手术得失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男26例,女13例,年龄70~78岁,平均年龄(73.8±10.3)岁,食管上段癌5例,中段癌26例,下段癌8例。病变长度2~8cm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鳞癌37例,腺癌2例,按UICC (1987年)TNM 分期,Ⅰ期3例,Ⅱa 期8例,Ⅱb 期12例,Ⅲ期14例,Ⅳ期2例。本组中有28例合并其他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6例,心律失常3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完成手术10例,食管内翻拨脱3例,经颈、胸、腹三切口完成2例,经右胸、上腹两切口完成手术24例;器械吻合22例,手工吻合17例。 2结果 2.1患者一般性资料 39例食管癌发生部位、癌症类别及临床分期见表1。2.2术后并发症 39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18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约46.15%,其中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多见,分别发生5 作者简介:冯维忠,男,48岁,本科,研究方向:胸外科 例、8例,死亡2例,围手术期死亡率5.1%。统计结果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70岁高龄食管癌发病例数不断 增加,高龄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力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龄患者高,随着近年来手术、麻醉、营养、重症监护技术不断改进,高龄已不是绝对手术禁忌症[1],选择合适患者,完善围手术期管理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首先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细致的评估,尤其是以心肺功能为主的评估尤为重要,常规心电图,胸片,肺功能检查,必要时行血气分析检查,对心电图异常除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冠脉造影检查,以便准确地进行心律失常分级以 (下转第3754页) 1 39 n ×10á? 3752 · ·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日期 手术医师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护士 手术前诊断:食管癌段型期贲门癌型期 手术后诊断:食管癌段型期贲门癌型期 麻醉方法:麻醉过程情况麻醉者 胸部切口:胸侧第肋间其他 手术名称: 手术所见: 1、胸膜粘连、结节;胸水无/有、胸水约ml、外观 2、肿瘤周围软组织:正常;充血;水肿;出血多。 3、病灶范围: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侵及贲门);贲门(大/小弯侧为主) 4、病灶大小:约c m×cm×cm 5、腹腔情况:腹水无/有、腹水约ml、外观 肝脏、脾脏、胰腺 其他 6、肿瘤扩展情况: 侵达食管、侵达胃壁 侵及组织器官 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无粘连;轻度粘连;重度粘连;固定。 7、肿大淋巴结情况(图示)、分期T N M 、期。 ⑴清扫淋巴结用√标记。⑵清扫淋巴结可疑转移者用○标记。⑶可疑淋巴结未能清扫者用□标记手术内容 1、病灶未切除 原因: 处理:单纯探察、活组织病理检查、减状手术(转流、置管、造瘘) 局部注射药物(名称和剂量)

2、病灶切除:根治性;姑息性及原因。 切除范围:切除食管长cm;自然收缩后长cm; 上切缘距肿瘤上缘cm;下切缘距肿瘤下缘cm。 3、手术中判断癌组织残留。 4、淋巴结情况: 与病灶整块切除个、部位编号, 单个摘除除个、部位编号, 未能切除原因。 5、切除其他脏器;。 消化道重建方式: 1、重建脏器:胃空肠结肠 2、移植途径:左胸腔内食管床右胸腔内胸骨后胸骨前 3、手术方式:食管-胃,食管-空肠-胃,食管-空肠,食管-结肠-胃。 4、吻合方式:端-端;端-侧(胃前壁、胃后壁)。 5、吻合部位:颈部;主动脉弓上;主动脉弓下。 6、吻合方法:⑴食管胃单层吻合。⑵食管胃分层吻合。 ⑶胃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⑷包套式-食管胃黏膜吻合。 ⑸隧道式--食管胃黏膜吻合。⑹围巾式:食管套入长度cm。 ⑺吻合器吻合:型、号、商标。 ⑻其他:。 7、吻合情况:满意,不满意(黏膜对合欠佳,有张力,其他)。 8、吻合脏器的色泽与血运。 并行手术:。 转流或食管内置管方式:。 胸导管:未损伤;损伤;可疑损伤;处理措施。 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胃十二指肠引流,颈部引流(负压吸引引流条),十二指肠营养管,其他。 关胸前处理:清点器械敷料,冲洗胸腔,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名称及剂量)。 手术中出血:约ml,输血(红细胞悬液单位,全血ml,血浆ml)。手术时间:小时分钟。 手术后病人情况:。 本例手术特点:(手术者附注:病例特点、特殊手术、预后推测、围手术期处理注意事项等)。 手术者;记录者。 记录时间:。

(整理)为什么会贲门癌,贲门癌跟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会贲门癌,贲门癌跟什么因素有关 贲门癌的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与其它肿瘤一样,病因不详,可能与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另外存在诸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粘膜上皮细胞化生及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等癌前变化。目前,对贲门癌的发病原因了解还很少,加之在一些亚洲、北美及欧洲国家贲门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需要对贲门癌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高其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以及病人的术后5年生存率。 贲门癌的病因复杂。一般认为生活环境与饮食是人类上消化道各种癌肿的两种主要致癌因素,也与胃食管反流及食管裂孔疝可能有一定关系。胃癌的组织发生学中,胃溃疡、胃息肉(腺瘤)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过去皆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期病变。近年的研究发现上述几种情况发生癌变的机会很小,贲门癌作为胃癌的特殊类型,上述病变与贲门癌的组织发生关系不大。目前比较多认为贲门癌是起源于有多方向分化潜能的贲门腺的颈部干细胞,干细胞可以形成具有贲门或腺上皮特点的腺癌。光镜、电镜和组化研究发现贲门癌是混合型,有力支持该观点。不典型增生是贲门癌的癌前病变,它也是在上述与贲门癌发病有关的溃疡、息肉、萎缩性胃炎共有的关键病理过程。当他们发生不典型增生的改变时才可能癌变,其中结肠型发生多数具有不典型增生的性质。 Schottenfeld(1984)对北美和欧洲食管癌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饮酒和吸烟是食管鳞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食管腺癌与贲门的发病原因中,其作用并不明确。 二、发病机制 1.大体分型 (1)进展期:胃肠道肿瘤分型一般沿用Borrman分型,其基本分类为蕈状、溃疡Ⅰ型、溃疡Ⅱ型与浸润型。我国作者据此对贲门癌分4型。 ①隆起型:肿瘤为边缘较清晰的向腔内隆起的肿块,呈菜花、结节巨块或息肉状,可有浅溃疡。 ②局限溃疡型:肿瘤为深溃疡,边缘组织如围堤状隆起,切面与正常组织境界清晰。 ③浸润溃疡型:溃疡之边缘不清晰,切面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④浸润型:肿瘤在贲门壁内浸润生长,受累处均匀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界限,周围黏膜常呈放射状收缩。 大体分型与组织学类型有关,1、2两型以高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较多。浸润溃疡型以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的比例为多。浸润型则多数是低分化弥漫型腺癌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一) 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日期 手术医师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护士手术前诊断:食管癌段型期贲门癌型期 手术后诊断:食管癌段型期贲门癌型期 麻醉方法:麻醉过程情况 麻醉者 胸部切口:胸侧第肋间其他 手术名称: 手术所见: 1、胸膜粘连、结节;胸水无/有、胸水约ml、外观 2、肿瘤周围软组织:正常;充血;水肿;出血多。 3、病灶范围: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侵及贲门);贲门(大/小弯侧为主) 4、病灶大小:约c m×cm×cm

5、腹腔情况:腹水无/有、腹水约ml、外观 肝脏、脾脏 、胰腺 其他 6、肿瘤扩展情况: 侵达食管、侵达胃壁 侵及组织器官 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无粘连;轻度粘连;重度粘连;固定。 7、肿大淋巴结情况(图示)、分期T N M 、期。 ⑴清扫淋巴结用√标记。⑵清扫淋巴结可疑转移者用○标记。⑶可疑淋巴结未能清扫者用□标记手术内容 1、病灶未切除 原因: 处理:单纯探察、活组织病理检查、减状手术(转流、置管、造瘘)局部注射药物(名称和剂量)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二) 2、病灶切除:根治性;姑息性及原因 。 切除范围:切除食管长cm;自然收缩后长cm;

上切缘距肿瘤上缘cm;下切缘距肿瘤下缘cm。 3、手术中判断癌组织残留 。 4、淋巴结情况: 与病灶整块切除个、部位编号 , 单个摘除除个、部位编号 , 未能切除原因 。 5、切除其他脏器; 。 消化道重建方式: 1、重建脏器:胃空肠结肠 2、移植途径:左胸腔内食管床右胸腔内胸骨后胸骨前 3、手术方式:食管-胃,食管-空肠-胃,食管-空肠,食管-结 肠-胃。 4、吻合方式:端-端;端-侧(胃前壁、胃后壁)。 5、吻合部位:颈部;主动脉弓上;主动脉弓下 。 6、吻合方法:⑴食管胃单层吻合。⑵食管胃分层吻合。

食管和贲门癌癌变多阶段演进机制_王立东

〖高端述评 〗 王立东,男,河南省获嘉县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特 聘教授;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病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至今一直从事河南食管癌高发区现场研究和食管贲门癌癌变机制和防治研究,在食管和贲门癌癌变早期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系统阐明p53-Rb 系统在河南食管癌和贲门癌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发现高发区人群存在O 6 -烷基鸟嘌呤-DNA 烷基转移酶多态变体;提出p53-Rb 系统变化和AG T 多态改变是食管癌变和高易感性的重要分子机制;建立了食管癌前病变细胞增生评价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 初步建立了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和方法。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食管癌 变早期的分子基础,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已发表中、英文论文和文摘430篇。其中SCI 论文57篇,发表在19种SCI 源国际肿瘤相关核心杂志上,主要论文被国际学术刊物引用1080次,单篇论文被引用最高次数为113次(Wang LD ,e t al ,Cancer Research ,1993),主要论文还被美国《Sur -g ical Patholo gy 》等5部医学专著所引用,其中1部为美国医学教科书。被国际消化病年鉴(1997)全文收录1篇。18次被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香港和台湾等地学术机构特邀作有关食管和贲门癌癌变机制研究报告。被美国Evidence -based Oncology 杂志特邀撰写专家评论文章。担任《临床实验病理杂志》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等6部医学期刊的编委,被邀请为《Int J Cance r 》、《Cancer 》、《Carcino genesis 》和《Cancer Epidemio l Bioma rkers Prev 》杂志评审论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香港Croucher Foundatio n 基金访问奖各1项。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美国NCI 等20余项科研项目。1995年至今已培养68名研究生(其中博士23名,硕士45名)。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政府津贴)。 食管和贲门癌癌变多阶段演进机制 王立东 郑州大学医学实验中心癌症研究室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52 Mech anisms of h uma n esopha geal an d gastric cardia m ultistage carcimegenesis WAN G Li -dong Henan K ey L aboratory f or Esop hagea l Cancer ,Laboratory f or Cancer Research ,Ex perimental Center f or Medicine ,College of Medicine ,Z hengz hou University ,Z hengz hou 450052,P.R.China 食管和贲门上皮癌变是一个多阶段、进行性演进过程。上皮细胞增生异常是食管和贲门癌易患人群最早期变化特征。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异常的形态表现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asal cell hy perplasia ,BCH )、间变(dysplasia ,DYS )和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CIS );贲门上皮细胞增生异常的形态学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 phic g astritis ,CAG )、DYS 、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 )和CIS 。这些病变被认为是食管和贲门的癌前病变 [1-3] 。在高发区人 群普查和随访观察中发现,从极早期轻度癌前病变到早期癌,需要5~10年时间 [4-7] 。 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突出的临床特征是其双向发 展不稳定特性,即其可向癌的方向持续发展,也可以停留在某一阶段多年不变,甚至可以退回到正常状态[4]。很显然,单纯从形态学角度,难以解释这种现象。食管和贲门上皮癌变多阶段演进机制研究的特点、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高发区现场无症状人群(≥35岁)普查,以及定期重复检查和随访,积累同一个体、不同阶

-食管贲门癌护理常规

食管贲门癌护理常规 食管癌长自食管粘膜,多数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反流误吸入气管则并发肺炎,梗阻严重者呼气时有恶臭味,食欲降低、消瘦。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1.1、健康史:一般资料、家族史、既往史。 1.2、身体状况 1.2.1、局部:有无吞咽困难、呕吐等,有无疼痛。 1.2.1、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消瘦、贫血、脱水及衰弱等。 1.2.2、辅助检查:胸片、CT结果,判判断肿瘤位置、有无扩散或转移。 1.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有无恐惧、焦虑,程度如何。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心理承受能力及经济承受能力。 2、术后评估 2.1、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名称和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2、生命体征:麻醉是否清醒,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评估末梢情况,有无胸闷、发绀及肺部呼吸音情况。 2.3、伤口于引流管情况 2.4、并发症:吻合口瘘、乳糜胸、出血及感染等。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伤口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伤口疼痛不敢咳痰有关。

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禁食、胃肠外营养有关。 4、潜在并发症:吻合口瘘。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癌性病变及禁食有关。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1、改善营养状况:嘱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高热量、少纤维流食、半流食,不能进食者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或空肠造瘘灌注营养素。 1.2、口臭患者应给予口腔护理,呕吐后立即漱口。1.3、向患者讲述鼻胃管的作用,饮食及开胸手术的注意事项。 2、术后护理 2.1、胃肠减压、胃管的监护:术后6-12小时从胃管可吸出少量血性液体,术后12-24小时后,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报告医师;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5毫升冲洗胃管,无效时报告医师处理。持续胃肠减压3-4日,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 2.2、饮食护理:胃肠蠕动未恢复前禁水、禁食,24小时持续补液。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无吻合口瘘症状,术后5 -6日开始进清流。 2.3、观察吻合口瘘症状:如有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及全身中毒等症状,应立即禁食、引流、抗炎及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4、卫生宣教:食管胃吻合术后,患者有胸闷或进食后呼吸困难,应少食多餐, 1-2个月后症状可缓解;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有返酸,嘱其饭后2小时内不宜卧床,睡眠时将枕头垫高;有些患者进食后呕吐,重者应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待吻合口水肿消退后再进食;食管术后严禁暴饮、暴食或进硬质块状食物,以免吻合口梗阻。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一) 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日期 手术医师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护士 手术前诊断:食管癌段型期贲门癌型期 手术后诊断:食管癌段型期贲门癌型期 麻醉方法:麻醉过程情况麻醉者 胸部切口:胸侧第肋间其他 手术名称: 手术所见: 1、胸膜粘连、结节;胸水无/有、胸水约ml、外观 2、肿瘤周围软组织:正常;充血;水肿;出血多。 3、病灶范围: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侵及贲门);贲门(大/小弯侧为主) 4、病灶大小:约c m×cm×c m 5、腹腔情况:腹水无/有、腹水约ml、外观肝脏 、脾脏、胰腺 其他 6、肿瘤扩展情况: 侵达食管、侵达胃壁 侵及组织器官 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无粘连;轻度粘连;重度粘连;固定。 7、肿大淋巴结情况(图示)、分期T N M 、期。 ⑴清扫淋巴结用√标记。⑵清扫淋巴结可疑转移者用○标记。⑶可疑淋巴结未能清扫者用□标记手术内容 1、病灶未切除 原因: 处理:单纯探察、活组织病理检查、减状手术(转流、置管、造瘘) 局部注射药物(名称和剂量)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二) 2、病灶切除:根治性;姑息性及原因。 切除范围:切除食管长cm;自然收缩后长 cm; 上切缘距肿瘤上缘cm;下切缘距肿瘤下缘cm。 3、手术中判断癌组织残留。 4、淋巴结情况: 与病灶整块切除个、部位编号, 单个摘除除个、部位编号, 未能切除原因。 5、切除其他脏器;。 消化道重建方式: 1、重建脏器:胃空肠结肠 2、移植途径:左胸腔内食管床右胸腔内胸骨后胸骨前 3、手术方式:食管-胃,食管-空肠-胃,食管-空肠,食管-结肠-胃。 4、吻合方式:端-端;端-侧(胃前壁、胃后壁)。 5、吻合部位:颈部;主动脉弓上;主动脉弓下。

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255例

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255例【关键词】食管贲门癌;切除率;并发症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255例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城固县医院外科自1983年1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的病历资料。结果:食管癌80例,手术切除71例,切除率88.8%;贲门癌175例,手术切除149例,切除率85.1%。术后并发心血管疾病11例,死亡1例;并发肺部感染9例,死亡3例;并发糖尿病3例,死亡1例;并发吻合口瘘4例(颈部3例,胸内1例),死亡1例;并发乳糜胸1例经再次手术治愈。围手术期死亡6例。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掌握肿瘤外侵及转移情况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正确的无张力吻合技术和良好的吻合口血运是防止吻合口瘘的关键。熟悉胸内解剖或作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可防止乳糜胸的发生。对于并存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加强监测和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和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严重的慢性肺部疾病,尤其应注意加强支持和预防继发感染,并在术式上应有所选择。 [关键词]食管贲门癌;切除率;并发症 自1983年1月至2005年10月城固县医院外科对25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就手术方式、手术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防治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55例,男209例,女46例。年

龄29岁~79岁,平均年龄54.6岁,其中食管癌80例(男64例,女16例),贲门癌175例(男145例,女30例)。诊断主要依据咽下困难、上腹痛、消瘦、贫血、消化道出血及钡餐拍片、胃镜、B超、CT检查和病理确诊。 1.2 手术方式手术方式有开胸切除、食管拔脱、不开胸经纵隔食管钝性剥脱切除、胃食管转流和单纯开胸探查术五种。开胸术均经左胸进路,49例食管中段及中上段癌开胸切除后作颈部食管-胃吻合;17例食管下段及中下段切除后作弓上食管-胃吻合;142例贲门癌开胸切除后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双腔)胸内(弓下)吻合。共开胸切除208例。另有食管中下段及贲门癌各2例行不开胸经纵隔食管钝性剥脱切除作颈部食管-胃吻合;3例食管中下段癌和5例贲门癌行食管拨脱作颈部食管-胃吻合,总计颈部吻合61例,胸内吻合159例,剩余不能切除的贲门癌3例作了食管-胃转流术,9例食管癌和23例贲门癌仅行单纯探查术。 2 结果 2.1 手术切除率全组255例中,肿瘤切除者220例,总切除率86.3%;肿瘤不能切除者35例,占13.7%,食管癌80例和贲门癌175例的切除率分别为88.8%和85.1%。 2.2 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全组255例中术后有28例发生37项并发症,以并发症例数计算发生率为11.0%,因并发症死亡6例,占并发症例数的21.4%,占切除例数的2.7%,并发症分析如下表1。 表1 食管癌和贲门癌255例手术后五种并发症分析(略)

食管癌及贲门癌诊疗常规

食管癌及贲门癌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早期为吞咽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感和食管内异物感; 2?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3?呕吐、持续性胸背痛、声嘶。 【物理检查】 1?晚期有消瘦、体重明显减轻、贫血貌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2?喉返神经受累,可出现声带麻痹;颈交感神经受累,可出现Horner综合征; 3.肝或腹内转移者,出现肝肿大或腹水。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电解质、肝肾功能;

2.器械检查: (1)X线锁餐透视及摄片,摄片应包括食管全长和胃; (2)食管及胃镜检查,细胞学活检。 【诊断要点】 1.早期根据临床表现,X线顿餐及食管镜细胞学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诊; 2?中晚期主要是根据X线食管造影及典型临床症状确诊,可不作食管镜及细胞学检查。 【鉴别诊断】 1.食管炎。 2.食管良性肿瘤,如食管平滑肌瘤。 3.贲门失弛缓症。 4.食管良性狭窄。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营养支持治疗; (2)食管内金属支架置入,适用于胸段以下不能或不便手术切除,或并发食管一气管(或支气管)痿的食管癌患者; (3)放射治疗,主要用于颈部食管癌,手术治疗前或后的辅助放疗以及不能手术切除的食管癌。 2.手术治疗: (1)病变属0、I、II、及部分III期者,在病人全身情况允许时,均应争取手术治疗; (2)上胸段食管癌,病变属III期者,全身情况较好,应采用术前放疗与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 (3)手术禁忌证: 1)临床及X线造影显示肿瘤范圉广泛,或侵及相邻的重要器官,如气管、肺、纵隔或心脏,已

不能手术切除者; 2)已有远处转移征象,如骨骼、肝、肺、腹腔血性腹水或其他部位转移者; 3)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负担手术 者; 4)严重恶病质者。 (4)手术方法: 1)根治性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及食管重建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重建食管应尽可能用胃,在颈部或胸部行食管胃吻合术; 2)早期食管癌可不开胸,分别经颈、腹部切口行食管钝性剥离或内翻转拔脱术,于颈部作食管胃吻合;亦可用电视胸腔镜完成胸段食管分离,再于颈部作食管胃吻合; 3)减状手术,如食管腔内金属支架置入术, 胃造痿术等,适用于晚期食管癌及贲门癌不能施行根 治手术而进食明显梗阻者。

贲门癌诊治指南

贲门癌诊治指南 一、前言 国际抗癌联盟(UICC)于1987年制定贲门癌病变部位界定的解剖学标准。具体规定如下:贲门是食管与胃的连接部位,全长3cm左右,属胃的一部分,是胃唯一比较固定之处。 贲门癌起源于贲门粘膜上皮细胞和贲门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以上均不包括起源于食管和贲门的肉瘤等其他恶性肿瘤。 二、贲门癌的诊断 诊断原则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食管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钡餐造影(简称钡餐)、胸/或腹部CT扫描、和/或腹部B超扫描对疾病在定性、定位、和定量三方面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贲门癌则多有上腹部隐痛不适、上腹轻微饱胀.一般认为与微小癌灶周围不同程度的炎症刺激局部粘膜有关,而非肿瘤本身的机械梗阻所致.重视早期症状,结合有关检查,可以提高早诊率.中晚期病人的症状则十分典型包括局部占位效应、转移性病灶占位效应和全身表现三方面:①局部占位及浸润效应:吞咽不适症状包括进食时胸骨后疼痛、进食固体食物、半流质食物或流质食物梗噎感、明显的局部异物感,非进食时持续性胸骨后疼痛、背部疼痛和/或自觉背部沉重,还多有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不适、饱胀。吐粘稠无色分泌物。 ②转移性病灶效应:与转移病灶所存在部位相一致的因占位和浸润而引起的症状; ③全身表现:进行性加重的营养不良。明显的体重减轻,晚期则多见恶液质。由于早期贲门癌解剖位置比较隐蔽,缺乏某些异症状,吞咽障碍的出现常提示癌已累及食管下段。 2.体征早期病人无相关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因癌灶侵及邻近血管导致呕血、黑便。中晚期病例在发生淋巴和/或血行播散时可在体表触及相应的包块和其它的体征。 (二)病理形态学 1.贲门癌病理形态学 (1)大体病理类型早期贲门癌的大体类型: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三种。中、晚期贲门癌的大体类型分为溃疡型、息肉型和浸润型三种。 (2)组织细胞学类型和分级中晚期贲门癌分为四个类型:①腺癌:管状腺癌(高分化),乳头状腺癌(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②腺鳞癌;③未分化癌;④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病理细胞学检查方法只是在病理组织学检查条件不具备时的替代方法。 (三)X线表现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T检查应列为诊断贲门癌的必须检查项目。1.贲门癌早期贲门癌可见局部区域粘膜皱摺增粗、紊乱、中断或消失,和小的充盈缺损,贲门管僵硬、舒张受限。中晚期贲门癌的X线征象显示贲门区软组织块影、贲门区龛影、贲门狭窄、梗阻、僵硬,食管下端粘膜破坏,管壁狭窄僵硬或充盈缺损,钡剂通过受阻,胃底不现则增厚、胃泡缩小变形等。贲门癌累及胃小弯侧时,表现胃小弯轮廓不规则、僵硬,或出现充盈缺损、龛影、粘膜破坏、消失等改变。 2.CT检查 CT检查用于贲门癌的诊断,其目的在于了解肿瘤有无向外侵犯及其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脏器转移等.有助于肿瘤的分期,为制定治疗方案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一) 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日期 手术医师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护士 手术前诊断:食管癌段型期贲门癌型期 手术后诊断:食管癌段型期贲门癌型期 麻醉方法:麻醉过程情况 麻醉者 胸部切口:胸侧第肋间其他 手术名称: 手术所见: 1、胸膜粘连、结节;胸水无/有、胸水约ml、外观 2、肿瘤周围软组织:正常;充血;水肿;出血多 。

3、病灶范围: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侵及贲门);贲门(大/小 弯侧为主) 4、病灶大小:约cm×cm×cm 5、腹腔情况:腹水无/有、腹水约ml、外观 肝脏、脾脏 、胰腺 其他 6、肿瘤扩展情况: 侵达食管、侵达胃壁 侵及组织器官 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无粘连;轻度粘连;重度粘连;固定。 7、肿大淋巴结情况(图示)、分期T N M 、期。 ⑴清扫淋巴结用√标记。⑵清扫淋巴结可疑转移者用○标记。⑶可疑淋巴结未 能清扫者用□标记 手术内容

1、病灶未切除 原因: 处理:单纯探察、活组织病理检查、减状手术(转流、置管、造瘘) 局部注射药物(名称和剂量) 食管贲门癌手术记录(二) 2、病灶切除:根治性;姑息性及原因 。 切除范围:切除食管长cm;自然收缩后长cm; 上切缘距肿瘤上缘cm;下切缘距肿瘤下缘cm。 3、手术中判断癌组织残留 。 4、淋巴结情况: 与病灶整块切除个、部位编号 , 单个摘除除个、部位编号 ,

未能切除原因 。 5、切除其他脏器; 。 消化道重建方式: 1、重建脏器:胃空肠结肠 2、移植途径:左胸腔内食管床右胸腔内胸骨后胸骨前 3、手术方式:食管-胃,食管-空肠-胃,食管-空肠,食管 -结肠-胃。 4、吻合方式:端-端;端-侧(胃前壁、胃后壁)。 5、吻合部位:颈部;主动脉弓上;主动脉弓下 。 6、吻合方法:⑴食管胃单层吻合。⑵食管胃分层吻合。 ⑶胃舌状浆肌瓣覆盖--食管胃黏膜吻合。⑷包套式-食管胃黏膜吻 合。 ⑸隧道式--食管胃黏膜吻合。⑹围巾式:食管套入长度 c m。 ⑺吻合器吻合:型、号、商 标。

食道贲门癌

食道贲门癌 【术前护理】 1.按胸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 2.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床上排便等活动。 3.加强营养:尚能进食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热量。 4.胃肠道准备: 1)术前禁食,注意口腔卫生。 2)术前安置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 3)拟行结肠代食管者,术前须按结肠手术准备护理,见大肠癌术前准备。5.心理护理:病人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日益消瘦,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对治疗缺乏信心,同时对手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认识到手术是彻底的治疗方法,使其乐于接受手术。 【术后护理】 1.按胸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有效半卧位,有利于呼吸,有利于静脉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循环功能,有利于胸腔积液的引流。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术后应随时注意呼吸的声音及嘱患者张嘴,观察有无舌后坠及营养管盘曲在胃内,如有发生,立即用拉舌钳将舌拉出,分泌物多时应及时将分泌物吸出,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4.保证静脉通畅,滴速控制在40~60滴/分,必要时检测中心静脉压,防止心衰发生。5.观察生命体征,应用监护仪做全面监护,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以便能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6.做好导管护理:胃肠减压患者术后24~48h引流出少量血液,应视为正常,如引出大量血液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胃肠减压管应保留3~5天,以减少吻合口张力,以利愈合。 7.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按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详见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肠内营养一般有十二指肠营养管和空肠造瘘。(详见护理常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