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农业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农业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农业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其中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以放牧为主,提供不足20%的畜产品)和农耕区畜牧业(以圈养为主,提供80%以上的畜产品,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

2、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区(“东耕西牧”)。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包括九大商品粮基地:

①三江平原②松嫩平原③成都平原④江汉平原⑤洞庭湖平原⑥鄱阳湖平

原⑦太湖平原⑧江淮地区⑨珠江三角洲)。

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有三大林区)。

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的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

绿洲。

包括甘肃的河西走廊(水源为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新疆的绿洲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靠黄河水灌溉)

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在天山)、青海牧区(藏羚羊)、西藏牧区(牦牛——“高原之舟”)。

A、粮食作物:“南稻北麦”(东平的春小麦,华平的冬小麦)

B、经济作物:

a.油料作物:油菜(长江流域油菜带)、大豆(东北为主)、花生(黄淮花生区,山东花生最好)

b.糖料作物:“南甘北甜”。甘蔗主要分布于两广闽台琼川,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甜菜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

c.其他经济作物:蔬菜、棉花(我国三大产棉区:新疆南部——长绒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a.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山地

宜林)

b.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平原宜粮)

c.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高原宜牧)

d.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河湖海宜渔)

4、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注意P97活动题)

A、自然条件:光(光照)、热(热量——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种类、耕作制度和

栽培方式)、水(水分是影响农作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地(地形)和土(土壤)

B、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业科技水平和市场需求量等。

5、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严重等。

⑵对策:

a.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b.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节水农业。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⑷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节水农业,加快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农业科技见P98——99)

练习:

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完成以下内容:

(1)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展业为主,分布着我国四大牧区,分别是:

A、牧区

B、牧区

C、牧区

D、牧区

而业、业和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2)我国主要畜牧业区和主要种植业区的分界线是毫米年等降水量线。(3)我国的三大产棉区是南部、流域和流域。(4)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种植业上存在很大差异,大致以—为界。(5)读图比较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完成下表:

读上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地区图,请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湖③______江④_____盆地⑤______(城市)(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_______米以上,有_________之称。地势高则________较低,“高寒”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3)本区的农业以农业为主,原因是,这里发展经济的优势是;

主要的农业区有___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谷地。

(4)本区青稞、小麦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因

为。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引导语:有关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的教案要怎么设计!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5、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6、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7、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 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引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

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 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 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吃 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疆域(1)新人教版

xx的疆域(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xx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xx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一节xx的疆域 一、从世界看xx 【投影】“xx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xx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xx东部,xx西岸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农业 1.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动植物产品的各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主要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物质资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农作物熟制耕地类型农作物 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棉花 北方两年三熟一年一熟旱地小麦花生 甜菜 三大棉区:x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秦岭—淮河 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田水稻油菜 甘蔗

4.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5.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6.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的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严峻挑战。人口和资源的矛盾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业。因此,防止滥伐、滥垦、超载放牧;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种草等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 源》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 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

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 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 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 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 A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引导语:有关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的教案要怎么设计!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5、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6、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7、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 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引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 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 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单元概述 本单元分为三节: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呈现了以下结构特点: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 --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本单元的特点有: 1.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2.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3.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以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2.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形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3.通过对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单元内容与教学思路分析 本章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本单元第一节教学内容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3、关于本单元第三节教学内容的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八年级中国地理下知识梳理(背诵)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自然地理差异显著: (1)自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北部的黑龙江长冬无夏。(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来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我国的人文差异也很显著:(1)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 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 区D西北地区。 4、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等降水量 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接近,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6、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是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的东端)。此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7、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A.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B.秦岭—C.淮河以北,东临①渤海和②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广阔的 D.东北平原和 E.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F.黄土高原。 3、河流:③黑龙江④黄河⑤京杭运河 4、气候:北方地区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部分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 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把黄土高原和 华北平原称为“黄土地”。 6、农业条件: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 地,气候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7、北方地区的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8、自然灾害: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降水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 重。措施:目前为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 调水措施。从长远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9、读淄博(华北地区)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说明下面问题。 (1)淄博春季气温和降水特点:气温回升快,3-5月降水少。 (2)春季淄博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春旱。 (3)写出三条以上淄博农民应对该季节自然灾害(春旱)的措施。 ①节约用水,②跨流域调水,③修建水库,④防治污染,⑤发展节水农 业(种耐旱作物,培育抗旱新品种),⑥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蒸发。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 1、位置和范围: 东北三省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重要港口:大连)南临C.渤海和D.黄海。 2、地形和河流: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③长白山, 山地的东南方有④图们江和⑤鸭绿江,这两条河是中国和B 朝鲜的界河。 北部为②小兴安岭,西倚①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⑥黑龙江, 这是中国和A俄罗斯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该平原又包括了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甲:三江平原)因此人们常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形容东北的山河大势。 3、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高,紧临冬季风源地,东北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4、农业:(不利或有利条件) (1)不利条件: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区域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在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在课堂教学中,可按照“感受区域的存在”、“认识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区域”和“尝试划分区域”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区域的认识;第二是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可按照区域名称、区域位置范围、区域划分依据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用具: 反映不同地区特色的景观图或录象资料 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不同类型的区域地图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扬州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 (挂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大家所说的外地与扬州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扬州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 湘教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会在“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上确定中国的位置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陆地面积 3、借助地图,能找出我国各个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借助地图,能算出我国东西跨度距离和南北跨度距离 5、通过对中国地图的运用,形成地图表象,在应用过程中形成地图观念 【情感目标】 1、通过读图培养地图情感 2、通过学习有关国土、主权的知识,意识到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神圣的职责 3、通过学习,了解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须对外开放,并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特点,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位置的办法 教学难点 课本所涉及的地名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准备 中国政区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 教学要点 解决2个问题:中国在哪,中国有多大 一.中国在哪: 1、纬度位置: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处在热带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二.中国有多大 (一)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 1、最东: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的交汇处(约135°E) 2、最西:帕米尔高原(约73°E) 3、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约54°N) 4、最南:曾母暗沙(约4°N) 区分:“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与“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延伸:①我国东西、南北的跨度和距离 ②我国东南、西北的景观差异。(东南:气候差异;西北:时区差异) (二)漫长的海岸线(长18000万千米) ①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介绍海域界线) ②我国领海宽度:12海里(介绍领海的界定方法) ③岛屿:6500多个(最大:台湾岛,第二:海南岛,第三:崇明岛) ④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解释:什么是内海) (三)漫长的疆界:2万多千米 (四)众多的邻国(21个) 1、海上邻国:6个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农业》教学设计

活动四饮食文化 看农业地 区的差异 学生看图 各抒己见 既可以让 学生再次 巩固所学 知识,又 可以增加 趣味性, 提高学生 学习的积 极性。 板书设计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西差异 ①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_、新疆牧区、西藏牧区、_青海牧区_。 ②三大林区:_东北林区_、_东南林区、_西南林区_。 ③渔业主要分布:_南方_及_沿海地区_。 2.南北方差异 北 方 地 区 耕地 类型 熟制(一年几 熟) 主要农作物 粮食 作物 糖料 作物 油料 作物 东北旱地一年一熟小麦甜菜大豆 华北旱地两年三熟小麦——花生 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南 方 水田一年两熟或 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油菜 巩固检测1.读图分析: (1).图中红色的分界线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该界线以西农业生产以______为主, 图中A表示______牧区 (2).图中BCD三地中____地是我国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区;_____地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D D A 、南北纬度的差异 B 、东西温带的差异 C 、东西干湿的差异 D 、南北干湿的差异 3.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B 、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C 、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D 、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4.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 图”(图19), 判断该地区位于( ) A.东北平原 B.江淮平原 C.黄河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5.如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表,据此推测该省可能(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 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根据右图判读,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地区居民主食是馒头、包子、饺子 B .地区的特色食品有汤圆、刀削面、年糕 C .地区的手抓羊肉是当地牧民的传统美食 D.地区的藏族人喜爱喝酥油茶和青稞酒 教学 反思 本节课精心设计的导入、联系生活中有关的地理知识和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 很快融入到农业学习的氛围当中来。以学生为中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课堂上的知识过关使学生初步达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疆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

《中国的疆域》 这个学期学习中国地理,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意义。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我对学生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1、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让学生在图上找到赤道圈,复习纬线圈的特点。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从而学生能得出结论:中国位于北半球。接着让学生找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oW、160oE,并复习东经与西经的替变规律,得到结论:中国位于东半球。 2、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地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北回归线与北极圈,复习有关五带的知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与极点之间为寒带。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3、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地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复习七大洲与四大洋与方位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提问:北冰洋被哪几个大洲包围?南极洲被哪几个大洋包围?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直接通过活动材料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的理解,并为今后教学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做好必要的铺垫。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读图分析,能使学生温故知新,也教给了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2农业

第二节农业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2. 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3. 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差异上的原因。 教学重点 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 二、新课教学 1.总结导出定义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4.6《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那么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2.设疑导读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3.补充例证,说明联系 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吃: 种植业能提供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食物 渔业能提供食物 林业能提供食物 穿: 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能制成衣物 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能制成衣物 用: 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过渡: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4.读图,归纳差异 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 A.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 (2)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 (4)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5)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 (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农区小而分散,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农业》教案

第二节农业(2课时)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 1.我国农业在地区上的差异。 2.农业生产的各种部门。 3.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4.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情系“三农”谋发展 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出示板书课件第二节农业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90~95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并在书上画记号。 农业及其重要性 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

可见,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的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开农业。下面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赞成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三、小组合作 深化探究 出示课件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 ——我国人口这么多,粮食生产太重要了。 ——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学生质疑补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 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正因为如此,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业的地区分布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你能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比较东西部和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吗? 四、知识梳理 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农业的东西差异农业的南北差异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在各种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人们形象地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长沙、九江、芜湖、无锡 2.我国交通运输网特点:分布不均,东密西疏 3.铁路干线――熟记“三横五纵”P91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干线 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4.交通运输枢纽――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处(人流、货流量都很大)重要铁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成都和兰州(经过的铁路线)分为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5.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速度较快次于铁路最慢最快 运量较大较小最大最小大 价格较低较高最低最高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部门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2.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3.农业的地区分布: 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以西(非季风区)主要进行牧业生产,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以东(季风区)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4.我国四大牧区:青海牧区、x藏牧区、x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部沿海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5.我国三大林区:西南和东北为天然林区;东南为人工林区。 6.我国三大棉区:x疆南部、华北平原的中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7.种植业的地区差异 种植业地区差异耕地类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耕作制度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水稻油菜甘蔗棉花一年两熟到三熟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小麦花生甜菜棉花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8.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A自然条件 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牧业;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渔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种植业;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林业 B.社会经济条件:与城市或工业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9.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2.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长三角、辽中南、京津唐、珠三角地区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书P111活动一和活动二】 3..四个工业基地特点:(详见地图册最后一页) 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

八年级中国地理必会知识点(最新)

八年级中国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描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热量充足; ②.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农业生产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东邻太平洋,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②.海运便利,便于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 ③.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④.有铁路线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往来; ⑤.陆上邻国众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2.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 黑河-腾冲。黑河-腾冲此线以东人口稠密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较多。②平原为主,地势平坦。③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原因:沿海、铁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3.我国人口的突出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5. 我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积极影响是:延缓人口老龄化问题。 6.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8. 主要地形区 ①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称“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自东向西植被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草场退化、过度开垦。措施:划区轮牧,退耕还草。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环境问题: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是:①黄土土质疏松②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稀少。人为原因: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开矿。治理措施:植树种草、打坝淤地、坡耕地改梯田。特色住宅:窑洞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环境问题:石漠化,原因是:土层薄、夏季多暴雨、植被稀少,治理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改坡地为梯田 ②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畜牧业和绿洲农业发达。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矿产资源丰富称“聚宝盆”。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盐。四川盆地:“红色盆地”“紫色盆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③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华北平原,称“黄淮海平原”,主力是黄河 长江中下游平原,称“鱼米之乡” 9.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少。 1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对气候: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对河流: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对交通:沟通了东西的交通,加强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对水能: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了丰富的水能。 12.分析山区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山区为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13.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 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第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重点列表: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重点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重点3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主导产业 重点详解: 重点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运量最小、运费最高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

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灵活性差⑸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原因: ①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 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③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P91中的图4.6) 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6、京包——包兰线7、陇海——兰新线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项目所在省(区)交汇的铁路北京北京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成都四川宝成、成昆徐州江苏京沪、陇海株洲湖南京广、浙赣、湘黔兰州甘肃包兰、兰新、陇海、兰青

中国地理 八年级上册

湘教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我国领土的四端: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时间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 领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2、行政区划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参照课本) 3、人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13亿多,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为界 4、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2)民族分布: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3)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汉族——赛龙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中国地形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主要山脉 (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主要地形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上)中国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上)中国版Eighth grade geography Volume I teaching pla n complete works (I) Chinese version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上)中国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上)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 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 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 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