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微电网整体方案 14.09.22

新能源微电网整体方案 14.09.22

新能源微电网整体方案 14.09.22
新能源微电网整体方案 14.09.22

整体技术文件

许昌中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四年七月

(二)10kWp并/离网光伏发电微电网系统

技术方案

一、总体设计

1.项目概述

本工程拟建设10kWp并、离网光伏发电微电网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结合已有建筑情况,建设发电峰值容量10kWp的光伏发电系统;

建设12kWh储能系统;

部署包含微电网专用监控软件,最终建成一个光、储、负荷为一体的并、离网光伏发电微电网系统。

系统整体示意图如下:

胶体电池12kWh负荷

光伏发电并离网系统示意图

胶体电池12kWh负荷

光伏发电并离网通信系统示意图

2.设计依据

GB 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 61727:2004,MOD)GB 19939-200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

GB 20513-2006 《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 20514-2006 《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

GB 2900.11-1988 蓄电池名词术语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3859.1-1993 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

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

GB 3859.3-1993 半导体变流器变压器和电抗器

GB/T 17626 -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 7947-2006 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导体的颜色或

数字标识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7215.322-2008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2部分:静止式有功

电能表(0.2S级和0.5S级)GB 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DL/T 5429-2009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IEC 61427-2005 光伏能系统(PVES)用二次电池和蓄电池组一般要求

和试验方法

二、详细方案设计

1.光伏电池组件

本方案推荐采用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250Wp光伏电池组件。

250Wp 太阳能电池组件性能参数表

2. 光伏支架设计

(1)安装方式

1)遵循用料省、造价低、坚固耐用、安装方便的原理进行太阳能光伏阵列支架的设计生产和制造。

2)太阳能光伏阵列支架应选用钢材或铝合金材料制造,其强度可承受该地区50年一遇的风载荷(

10级)。

3)太阳能光伏阵列支架的金属表面,应镀锌或涂防锈漆,防止生锈腐蚀。 4)太阳能光伏阵列支架的连接件,包括组件和支架的连接件、支架与螺栓的连接件以及方阵的连接件,均用电镀材料或不锈钢钢材制造。

该项目中所有支架采用国标型钢,多点结合,即:增加钢支架与屋面结构和相关承重结构的连接点,将受力点均匀分布于各承重结构上,各连接点选用特质型钢和不锈钢螺栓连接;同时所有支架都采用热镀锌,局部外裸部分喷涂氟碳涂料来有效防腐。

(2)光伏电池组件支架及阵列间距设计

根据项目地点及实际情况考虑阵列间距,具体安排支架及施工。 3. 光伏发电并网微电网系统

系统并网运行时光伏组件电能通过光伏DC/DC 模块再经微电网双向DC/AC 变换器输送到电网进行并网运行,同时光伏组件所发电能通过储能DC/DC 模块给蓄电池进行充电。其运行示意图如下:

胶体电池12kWh

负荷

注:红色箭头为功率流向示意

(1)光伏DC/DC模块技术要求

额定功率为10kW,且输出功率可调,直流母线额定电压为700V;

1)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式(MPPT)及恒压模式;

2)变换效率≥95%、输出电流纹波≤1%;

3)运行温度范围为-20℃~+50℃,防护等级≥IP20,满足室内安装要求,噪

声≤55dB;

4)完备的保护功能,具有直流过/欠压保护、直流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接

地保护、极性反接保护等保护功能;

5) 1.05倍额定容量连续工作,1.1倍额定容量10分钟,1.2倍额定容量1

分钟;

6)带RS485接口或以太网接口,支持Modbus或Modbus/TCP通讯协议。(2) 微电网双向DC/AC变换器

1)主要技术参数:

额定功率:20kVA;

直流母线侧电压:700V;

效率:≥95%;

直流纹波:≤1%;稳压精度:≤±1%;

电压、电流谐波畸变率≤5%;

使用环境条件:室内环境温度-15℃~50℃,湿度≤90%;

过载能力:1.05倍额定容量连续工作,1.1倍额定容量10分钟,1.2倍额定容量1分钟;

交流侧电压:三相四线制400V

保护功能:支持交直流过/欠压保护,交直流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等;

通讯方式:带RS485接口或以太网接口,支持Modbus或Modbus/TCP通讯协议,并免费开放协议。

2)主要功能:

当直流微电网系统并网运行时,变换器平衡直流母线电压,实现交流和直流能量的双向流动;

4.光伏发电离网微电网系统

系统离网运行时光伏组件电能通过光伏DC/DC模块再经微电网双向DC/AC 变换器给负荷供电,同时蓄电池通过储能DC/DC模块也给负荷供电。如果负荷较小时光伏组件同时给蓄电池进行充电,其运行示意图如下:

胶体电池12kWh负荷

注:红色箭头为功率流向示意

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具有一定含量的谐波,容易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此外在白天光伏发电而没有用电负荷或者用的负荷比较小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能源浪费,可以选择给蓄电池充电。同时通过储能系统储存部分电能在光伏系统不能发电或者市电断开的情况下能够及时

地为负荷供电。

(1)胶体电池术要求

本方案采用光伏、储能相结合的模式,配置12kWh的储能系统,采用12V,50Ah的胶体电池,共计20块。

胶体电池属于铅酸蓄电池的一种发展分类,最简单的做法,是在硫酸中添加胶凝剂,使硫酸电液变为胶态。电液呈胶态的电池通常称之为胶体电池。胶体电池与常规铅酸电池的区别,从最初理解的电解质胶凝,进一步发展至电解质基础结构的电化学特性研究,以及在板栅和活性物质中的应用推广。其最重要的特点为:用较小的工业代价沿已有 150 年历史的铅酸电池工业路子制造出更优质的电池,其放电曲线平直,拐点高,比能量特别是比功率要比常规铅酸电池大 20%

以上,寿命一般也比常规铅酸电池长一倍左右,高温及低温特性要好得多。

胶体阀控蓄电池的特点:

具有有较长的浮充或循环使用寿命;

具有较大热容,高温循环使用有较高的可靠性;

有很高的充电效率(在相同条件下比AGM电池提高25-30%);

在欠充电状态循环式,能保持很长的寿命;

深放电循环时,有较好的再充电恢复能力;

优秀的小电流放电能力和恒功率放电平稳可靠;

有良好的大电流冲击放电能力;

固体的电解质无泄漏,更环保。

(2)储能DC/DC技术要求

1)额定功率为10kW,直流母线额定电压为700V;

2)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

3)变换效率≥95%、输出电流纹波≤1%;

4)运行温度范围为-20℃~+50℃,防护等级≥IP20,满足室内安装要求,噪

声≤55dB;

5)完备的保护功能,具有直流过/欠压保护、直流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接

地保护及其它必要保护;

6)主要功能:

并网运行时,DC/DC以电流源形式挂在直流母线上,充放电功率可控;

孤岛运行时,DC/DC切换作为主电源稳定直流母线电压;

恒流充电指标:稳流精度≤1%、电流纹波≤1%;恒压充电指标:稳压精度≤1%、电压纹波≤1%

过载能力:1.05倍额定容量连续工作,1.1倍额定容量10分钟,1.2倍额定容量1分钟;

带RS485接口或以太网接口,支持Modbus或Modbus/TCP通讯协议。5.交流开关柜设计

交流并网柜用于系统并/离网运行时的开关控制和电量的记录与显示。内部配件主要有塑壳断路器、智能仪表、双向电度表和其它一些保护器件,能实现开关的就地分合控制,并能接收后台指令进行开关的遥控分合闸操作等。

6.系统通信规约

IEC61850提出了一种公共的通信标准,通过对设备的一系列规范化,使其形成一个规范的输出,实现系统的无缝连接。

IEC61850标准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它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IECTC57)的3个工作组10,11,12(WG10/11/12)负责制定的。

此标准参考和吸收了已有的许多相关标准,其中主要有:IEC870-5-101远动通信协议标准;IEC870-5-103继电保护信息接口标准; UCA2.0(Utility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2.0)(由美国电科院制定的变电站和馈线设备通信协议体系);ISO/IEC9506制造商信息规范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

变电站通信体系IEC61850将变电站通信体系分为3层: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

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之间的网络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映射到制造报文规范(MMS)、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以太网或光纤网。在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网络采用单点向多点的单向传输以太网。变电站内的智能电子设备(IED,测控单元和继电保护)均采用统一的协议,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IEC61850的特点是1)面向对象建模; 2)抽象通信服务接口;3)面向实时的服务; 4)配置语言; 5)整个电力系统统一建模。

IEC61850建模了大多数公共实际设备和设备组件。这些模型定义了公共数据格式、标识符、行为和控制,例如变电站和馈线设备(诸如断路器、电压调节器和继电保护等)。自我描述能显著降低数据管理费用、简化数据维护、减少由于配置错误而引起的系统停机时间。IEC61850作为制定电力系统远动无缝通信系统基础能大幅度改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设备数据集成,减少工程量、现场验收、运行、监视、诊断和维护等费用,节约大量时间,增加了自动化系统使用期间的灵活性。它解决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协议转换问题。采用该标准还可使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具有自描述、自诊断和即插即用(Plug and Play)的特性,极大的方便了系统的集成,降低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费用。在我国采用该标准系列将大大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节约开发验收维护的人力物力、实现完全的互操作性。

基于国际标准IEC61850协议的要求,特配置通讯管理机一台,满足智能微电网平台的通讯要求。

7.微电网监控系统

1)光伏发电监控

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实时运行信息、报警信息进行全面的监视,并对光伏发电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和分析,实现对光伏发电的全方面掌控。

光伏监视和统计图

光伏发电监控可以显示下列信息:

?可实时显示光伏的当前发电总功率、日总发电量、累计总发电量、累计

总减排量以及每天发电功率曲线图。

CO

2

?可查看每台光伏逆变器的运行参数,主要包括:

A、直流电压;

B、直流电流;

C、直流功率;

D、交流电压;

E、交流电流;

F、逆变器机内温度;

G、时钟;

H、频率;

I、功率因数;

J、当前发电功率;K、日发电量;L、累计发电量;

M、累计CO

减排量;N、每天发电功率曲线图

2

?监控所有逆变器的运行状态,采用声光报警方式提示设备出现故障,可

查看故障原因及故障时间,监控的故障信息至少因包括以下内容:

A、电网电压过高;

B、电网电压过低;

C、电网频率过高;

D、电网频率过低;

E、直流电压过高;

F、直流电压过低;

G、逆变器过载;H、逆变器过热;I、逆变器短路;

J、散热器过热;K、逆变器孤岛;L、DSP故障;M、通讯失败;

?可实时对并网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

●能集成环境监测功能,主要包括日照强度、风速、风向、室外温度、室

内温度和电池板温度等参量。

●最短每隔5分钟存储一次光伏重要运行数据,包括环境数据。

●故障数据需要实时存储。

2)微电网综合监视与统计

统一监视微网系统运行的综合信息,包括微网系统频率、微网入口处的电压、配电上下网功率、并实时统计微网总发电出力、储能剩余容量、微网总有功负荷、总无功负荷、敏感负荷总有功、可控负荷总有功、完全可切除负荷总有功,并监视微网内部各断路器开关状态、各支路有无功功率、各设备的报警等实时信息,完成整个微电网的实时监控和统计。

8.光伏发电系统防雷及接地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雷电入侵路径,除光伏组件外,还有配电线路、接地线以及它们的组合。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光伏发电及电力设施的安全,光伏电站必须有良好的避雷、防雷及接地保护装置。

防雷击的主要措施是安装避雷针,本项目户外设备安装位置在整个环境中不是最高建筑物,所以设计为:把所有钢结构与整个建筑的防雷网相连,以达防雷的目的。本项目采取以下防雷电措施:在光伏系统直流输入处和交流输出处设计了防雷装置,并接地以确保设备的安全,避雷元件分散安装在接线箱内,也安装在配电柜内。

整个系统采用三级防雷措施:

设备级:组件的铝合金边框以及金属支架通过接地扁钢与屋顶防雷扁钢带可靠焊接;

直流侧级:直流汇线处采用直流防雷模块,最终与防雷带连接;

交流侧级:在交流柜内采用交流防雷模块,与电气防雷带连接。

对于系统防雷和安全用电来说,可靠的接地是至关重要的。本设计中,支架、

光伏组件边框以及连接件均是金属制品,每个子方阵自然形成等电位体,所有子方阵之间都要进行等电位连接,并于接地网就近可靠连接,各连接点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机房内的交流配电柜、直流配电柜的外壳及各逆变器的接地端子和机房内的接地体进行牢固的电气连接,各连接点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

三、设备配置清单

(四)整体配置清单及价格表

新能源微电网技术条件

附件1:新能源微电网技术条件 一、联网微电网 联网微电网是解决波动性可再生电力高比例接入配电网的有效方案。相对于不带储能的简单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如下功能和优势: 1、通过微电网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接入配电网的比例,功率渗透率(微电网额定装机功率与峰值负荷功率的比值)可以做到100%以上,此次申报项目原则上要求做到50%以上; 2、微电网具备很强的调节能力,能够与公共电网友好互动,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性,消减电网峰谷差,替代或部分替代调峰电源,能接受和执行电网调度指令; 3、与公共电网联网运行时,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和交换时段可控,且有利于微电网内电压和频率的控制; 4、在微电网自发自用电量效益高于从电网购电时,或在公共电网不允许“逆功率”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自发自用电量的比例,避免损失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高效益;当公共电网发生故障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孤岛运行,保障本地全部负荷或重要负荷的连续供电; 5、延缓公共电网改造,不增加甚至减少电网备用容量; 6、在电网末端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率,改善供电电能质量,延缓电网(如海缆)改造扩容,节约电网改造投资;

7、与其它清洁能源(如CHP)和可再生能源不同利用形式结合,可以同时解决当地热水、供热、供冷和炊事用能问题。 主要技术条件 1、与公共配电网具有单一并网点,应能实现联网和孤岛2种运行模式,根据所在地区资源特点、负荷特性以及电网需求和架构,可以具备上节联网微电网的一种或多种功能。 2、微电网接入110k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40MW,微电网接入35k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20MW,微电网接入10k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6MW,微电网接入400V公共配电网,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应≤500kW; 3、储能装置的有效容量由所希望实现的功能、负荷的日分布特性、孤岛运行时间以及电网调峰需求决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4、在具备天然气资源的条件下,可应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微电网快速调节电源,为消纳高比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快速调节能力; 5、具有从发电到用电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具有用户用能信息采集功能和远程通信接口; 6、微电网与公共配电网并网,应符合分布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规定;微电网供电范围内的供电安全和电能质量亦应符合相关电力标准。

微电网仿真试验检测平台

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 微电网是由各类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荷等组成的可控型微型电力网,为了满足负荷的不断增长和消除分布式能源接入的不利影响,而在传统配电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微电网的研究工作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微电网仿真试验是微电网开展研究工作必备手段。 北京中电建投的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可以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关键设备检测、功能性验证试验、能量调度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多个微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调度控制技术研究。 北京中电建投的微电网研究试验移动平台,内置有试验设备、检测仪器、控制室,铁锂电池组,已经应用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移动式可以满足接入到各种现场实施研究试验,可以灵活接入已有分布式发电系统,有针对性开展微电网技术研究。 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的主要作用与功能: 1.研究微电网相关技术与关键设备,满足微电网关键设备入网检测与功能性验证; 2.开展微电网规划研究、架构研究与配置研究,控制消除分布式发电系统对配电网的影响; 3.研究微电网相关控制技术与控制算法、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多种控制策略研究; 4.研究交直流混合微网仿真运行,直流母线微电网与交流母线微电网并联/独立运行模式以及控制策略技术研究; 5.能量管理与调度控制的研究,微电网储能研究、风光储科学配比优化研究与高渗透率研究。 群菱生产并具备有以下产品的核心技术: 1.风力发电机模拟器:可以模拟双馈或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接入特性,满足控制策略研

究及功能验证 2.柴油发电机模拟器:工作时无需加柴油,无噪声,不排废气,是研究柴油发电机组接入 微电网的必备 3.电缆阻抗模拟装置:模拟各类电缆长度的阻抗特性,是研究新能源并网接入、继保控制 程序开发必配 4.短路故障模拟装置:可以模拟相相短路故障、相地短路故障,短路电流可选择 5.非线性负荷模拟装置:满足非线性负荷、谐波负荷、冲击负荷的模拟,加载时间与负荷 曲线可以预先设定 6.可编程交流负载:各种交流负荷模拟,共有21个标准产品RLC负载、RCD负载、RL 负载、RC负载可供选择, 负荷曲线及加载时间可以预先设置并自动运行 7.可编程直流负载:可以精确模拟直流负荷特性,负荷曲线及加载时间可以预先设置并自 动运行,直流负荷全工况模拟 8.谐波闪变测量阻抗模拟系统:提供符合IEC61000-3-3、IEC61000-3-11 、VDE4105 (30°、50°、70°、85°)标准要求的不同阻抗值 9.保护时间自动测量仪:应用于各种电气实验室,过欠压、过欠频、并离切换时间自动测 量,直接显示 10.微电网中央控制器:具备完善的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控制、协议转换、数据采集、测量、 保护、控制与监视功能,是一款开放的控制器,可以通过软件手动配置实现任意添加于删除所要控制设备 11.微电网监控及能量调度管理系统:组态灵活,具有可维修性和可扩充性与稳定性,并网 /离网切换管理 12.其他具备技术优势产品服务:电池模拟器、光伏模拟器、电网模拟器、燃气机发电模拟

国家电网公司“大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3: 国家电网公司“大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充分总结试点工作成果,进一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大建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大建设”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推进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推进建设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三化”),统一管理流程、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设标准(“三统一”),加强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队伍管理(“三加强”),全面提升电网建设能力与水平。 (二)总体目标 构建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的大建设体系,提高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与效益,实现电网建设“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各行业领先”目标。 明确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参建队伍管理定位,压缩管理层级,优化机构设置,实现建设管理组织架构的扁平化。 明晰职责界面,优化管理流程,健全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建立集中管理操作平台,强化建设关键环节的集约化管控,全- 54 -

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工艺水平,提升电网建设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加强建设职能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强化技术支撑队伍和参建队伍管理,加强公司建设队伍建设,提升公司电网建设整体能力。 二、“大建设”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架构 明确管理定位、管理范围、机构设置,构建与建设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大建设组织架构。 1.管理定位 公司电网建设管理工作分为建设职能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以下简称“工程项目管理”)和参建队伍管理。 建设职能管理主要是制订管理制度与标准并监督执行;负责工程建设进度、安全、质量、造价、技术管理和关键环节管控;负责公司内部建设队伍的专业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执行建设职能管理要求,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度、安全、质量、造价、技术进行控制;以业主项目部为执行单元,组织、协调、推动工程项目建设。 参建队伍管理是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队伍;通过合同管理方式对参建队伍管控。充分利用公司内部建设队伍资源,通过优化整合、规范管理和培育扶持,提升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公司电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55 -

新能源微电网发展概要

新能源微电网发展概要 新能源微电网的含义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日益提高,可再生能源存在并网难、消纳难、长距离传输能效低、损耗大、设备利用率低、系统增容投资边际效率差等挑战越来越大。传统能源电力行业的高度垄断技术构架体系、管理体系,不适应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的接入。 新能源微网利用了风、光、生物质、天然气等多种可再生能源,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通过冷、热、电等多能融合,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构建智慧型能源综合利用局域网。新能源微电网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构建新型区域能源生态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转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大众参与程度,提升能源综合价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产业升级。 新能源微网有并网、独立两种运行模式。联网型微网一般与配电网并网运行,互为支撑,实现能量的双向交换。对电网来说,可以作为可控负荷进行管理。外部电网故障时,可转为独立运行模式。通过先进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手段,可保证新能源微网内高可靠的能源供给,可实现两种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独

立型微网不和常规电网相连接,利用自身的分布式能源满足微网内负荷的需求。当网内存在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时,常常需要配置储能系统以保持能源与负荷间的功率平衡,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适合在海岛、边远地区等地为用户供能。 新能源微电网的基本理念 新能源微电网是在新理念下构建的综合能源系统。其基本理念如下: 一个多重融合:能源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与大系统能源的融合等。两个提高: 提高资产效率;提高能源生产效率。 三个平衡:源—源之间的协调平衡,即多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分布式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与大系统能源跨时空 平衡;荷—荷之间的协调平衡,即可控负荷、随机负荷、热负荷、电负荷等的时空平衡;源 —网—荷之间基于负荷侧的协调平衡。 四个基本约束:可靠性保证的约束;经济性的约束;环境保护的约束;可持续发展的约束。 五个基本要素:源、网、荷、储、控。 六个关键指标:系统总效率指标;供能可靠性指标;新能源渗透率指标;能量、功率交换率指标;能量自给率指标;绿色环境指标。 七类关键技术:新能源的高效转换及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低成本的传感技术;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储能技术;基于总能量理论的能量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的V2G技术;在大系统理论构架下的能源系统重构技术。 新能源微电网的基本要求 1)新能源微电网的功能定位 利用风、光、生物质、天然气等多种分布式能源,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通过冷、热、电等多能融合,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构建智慧型能源综合利用局域网。创新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整合各类政策,以新能源微电网为载体,参与当地电力体制改革,形成具有本地特色且易于复制的模式。

智能电网项目规划方案

智能电网项目规划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国对电力的需求急速增加,要求各国持续加大电力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从而带动电网建设。在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的条件下,智能电网成为全球电力能源输配电环节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掀起一片智能电网建设热潮。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终端产品之一,对于电网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随着智能电网投资的快速增长,其市场和盈利空间亦快速拓展。智能电网的成功运行要求建立一套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完整且实时的采集各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并实现分析处理,因而部署处于供电和用电两端中介地位的AMI便成为推动智能电网顺利发展的首要任务,其前提便是智能电表的安装替换,因此整个电力行业最终将构建以智能电表为重要环节的一体化智能电网,这为智能电表行业在未来的市场扩容提供了可期的机遇。智能电网已成为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应对环境变化、发展绿色经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世界各国制定出台了规划、政策,采取具体行动,加快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迥异,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差异明显,其智能电网建设的特点和方向有所不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基于其发展条件、技术基础和应用需求,在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部署上各有侧重。目前,包括工商用户、居民用户在内的全球电表

用户数量庞大,若全面更换为智能电表,市场规模将相当可观。智能电网得到大范围的部署和发展将促进智能电表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对用电设备的投资有强烈的带动作用。我国社会用电量在未来十五年内将会稳步增长,2009 年 7 月,国网制定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 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能表普及应用。到 2020 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电表属于强制检定设备,到期需要更换,更换周期一般为 5-8 年。预计。综上所述,虽然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推动智能电表的力度与进展有所不同,但随着世界各国智能电网的加速建设,智能电表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整体市场还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大规模的全球性智能电网建设将带来智能电表行业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包括公司在内的智能电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开拓全球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由于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带动了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产品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容量。且国家和地区差异,智能电表需求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因此智能电表及智能用电信息系统海外市场呈现较为分散的竞争态势。国内电表厂主要通过贴牌销售到该市场,但总体销售量不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竞争格局则较为分散。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竞争中,国际知名品牌因价格原因不具有竞争优势;部分市场被本土

微电网情况介绍

微网政策解析 一、微网认定标准 1、微型,一般在35kV及以下,系统容量(最大用电负荷)原则上不大于20MW。 2、清洁,电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50%以上,或天然气多联供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 3、自治,微电网内部具有保障用电负荷与电气设备独立运行的控制系统,具备电力供需自我平衡运行和黑启动能力,独立运行时能保障重要负荷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供电(不低于2小时)。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年交换电量一般不超过年用电量的50%。 4、友好,微电网与外部电网的交换功率和交换时段具有可控性,可与并入电网实现备用、调峰、需求侧响应等双向服务,满足用户用电质量要求,实现与并入电网的友好互动,用户的友好用能。 二、微网交易要求 1、与外部电网的电力交易 微电网运营主体负责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承担与外部电网交易电量的输配电费用。

2、微电网内部交易 鼓励微电网内建立购售双方自行协商的价格体系,构建冷、热、电多种能源市场交易机制。 3、备用容量费。 由微电网运营主体根据微电网自平衡情况自主申报备用容量,统一缴纳相应的备用容量费用。 4、售电业务 微电网内部源网荷可由不同投资主体建设,但须具有统一的运营主体,作为第二类售电公司,开展售电业务。 三、微网政策支持 1、微电网内部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建成后按程序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范围,执行国家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鼓励各地政府对微电网发展给予配套政策支持。 2、鼓励微电网项目单位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直接融资,参照《配电网建设改造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发改办财金【2015】2909号),享有绿色信贷支持。 3、省级能源管理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微电网所在地区需求侧管理政策,探索建立微电网可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的可中断负荷调峰、电储能调峰、黑启动等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微电

细数国外微电网示范工程项目发展!

微电网是由多种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能量转换装置、负荷以及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独立自治系统。 凭借运行控制和能量管理等关键技术,微电网可以实现其并网或孤岛运行、降低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给配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分布式电源出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将分布式电源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配电网,被普遍认为是利用分布式电源有效的方式之一。微电网作为配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纽带,使得配电网不必直接面对种类不同、归属不同、数量庞大、分散接入的(甚至是间歇性的)分布式电源。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2010—2030 应对能源挑战白皮书》中明确将微电网技术列为未来能源链的关键技术之一。 示范工程是微电网相关技术及研究成果的集中验证和展示,对微电网的研究和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规划、在建及投入运行的微电网示范工程超过400个,分布在北美、欧洲、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本文特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微电网示范工程进行介绍。 美国 美国在世界微电网的研究和实践中居于领先地位,拥有全球最多的微电网示范工程,数量超过200 个,占全球微电网数量的50% 左右。美国微电网示范工程地域分布广泛、投资主体多元、结构组成多样、应用场景丰富,主要用于集成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提高供电可靠性及作为一个可控单元为电网提供支持服务。 美国能源部对推进美国微电网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资助的微电网示范工程亦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美国能源部于2009 年启动了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系统集成项目(renewable anddistributed systems integration,RDSI),于5 年内投资5500 万美元在8 个州建设9 个微电网示范工程项目,旨在通过集成分布式能源降低电力系统的峰值负荷。该项目通过对微电网内部的分布式能源进行集成管理,至少能够降低15% 的配电馈线或变电站峰值负荷,从而减少大约25% 的配电设备容量和10% 的发电设备容量。 除了民用领域,美国的微电网示范工程还拓展到了军用领域。美国国防部与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合作,从2011 年开始,总计投入3850 万美元开展“蜘蛛”示范工程——面向能源、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智能电力设施示范工程(smart power infrastructure demonstration for energy, reliability andsecurity,SPIDERS),在 3 个美军基地(珍珠港—西肯联合基地、卡森堡基地和史密斯基地)分别建设3个微电网示范工程,以支持基地的关键负荷。这 3 个基地微电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递增,目标是通过示范工程总结出适用于军事基地应用的微电网标准和模板。 此外,近年来美国极端灾害天气频发,为此美国政府于2013 年发起总值1500 万美元的微电网资助贷款试点计划(micro-grid grant and loan pilot program),资助全美27 个微电网示范工程的除设备采购外的设计、互联及其他工程费用,以防范飓风等极端灾害天气对电力供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欧洲 欧洲重视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发展,是开展微电网研究和示范工程较早的地区,1998 年就开始对微电网开展系统的研发活动。欧盟在第五、第六和第七框架下支持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的研究项目,组织众多高校和企业,针对分布式能源集成、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的协调控制策略、经济调度措施、能量管理方案、继电保护技术,以及微电网对电网的影响等内容开展重点研究,目前已形成包含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控制、运行、保护、安全及通信等基本理论体系,相继建设了一批微电网示范工程,例如

智能电网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智能抄表硬件设计方案_毕业论文

智能电网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抄表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1智能抄表技术概述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费查询支出在生产成本中占的比例逐渐加大。供电单位对于电能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力抄表和电话抄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人为误差严重,漏抄,估抄,冒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快速、准确、经济、实时的获取用电的各类数据,是做好费用自动结算,用量分析,计量表运行状况监测、负荷处理等应用管理工作的基础。为此采用计算机、无线通信和嵌入式等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电能表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提出了三级管理手段,将用户的用电信息准确和及时地回传到数据中心,便于电力企业计量、统计和收费等日益繁重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管理层次和自动化水平。 智能抄表系统是坚强智能电网的基础,通过智能抄表系统可以实现电网公司同电力系统用户之间的有效可靠互动。能够实现对主站层、接入层、上行通信层以及终端层的有效协调与控制。主站层主要是用来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上行通信层则主要是用来负责实现各个站点的相互有效的链接的。智能抄表系统的构建对于完善智能电网和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在智能抄表系统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注重用户端,主要针对用户的具体用电要求及变化来实施智能化管理,其实现方式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化抄表与以家庭为单位的规划用电管理,主要建设了基于无线方式的智能抄表及通讯网络。ADI公司直接参与部分州的智能电网的建设,在智能电表及无线网络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智能抄表系统主要结构包括三个部分:集中器、采集器和通信系统。 1)数据采集 根据不同业务对采集数据的要求,编制自动采集任务,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类型、采集群组、采集数据项、任务执行起止时间、采集周期、执行优先级、正常补采次数等信息,并管理各种采集任务的执行,检查任务执行情况。 2)数据管理 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对采集的各类原始数据和应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为“SG186”一体化平台提供数据的汇总、存储、共享和分析利用。

新能源微电网发展概要

新能源微电网发展概要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新能源微电网发展概要 新能源微电网的含义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日益提高,可再生能源存在并网难、消纳难、长距离传输能效低、损耗大、设备利用率低、系统增容投资边际效率差等挑战越来越大。传统能源电力行业的高度垄断技术构架体系、管理体系,不适应高渗透率的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的接入。 新能源微网利用了风、光、生物质、天然气等多种可再生能源,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通过冷、热、电等多能融合,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构建智慧型能源综合利用局域网。新能源微电网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构建新型区域能源生态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转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大众参与程度,提升能源综合价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产业升级。新能源微网有并网、独立两种运行模式。联网型微网一般与配电网并网运行,互为支撑,实现能量的双向交换。对电网来说,可以作为可控负荷进行管理。外部电网故障时,可转为独立运行模式。通过先进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手段,可保证新能源微网内高可靠的能源供给,可实现两种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独

立型微网不和常规电网相连接,利用自身的分布式能源满足微网内负荷的需求。当网内存在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时,常常需要配置储能系统以保持能源与负荷间的功率平衡,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适合在海岛、边远地区等地为用户供能。 新能源微电网的基本理念 新能源微电网是在新理念下构建的综合能源系统。其基本理念如下: 一个多重融合:能源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与大系统能源的融合等。两个提高:提高资产效率;提高能源生产效率。 三个平衡:源—源之间的协调平衡,即多种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分布式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与大系统能源跨时空平衡;荷—荷之间的协调平衡,即可控负荷、随机负荷、热负荷、电负荷等的时空平衡;源 —网—荷之间基于负荷侧的协调平衡。 四个基本约束:可靠性保证的约束;经济性的约束;环境保护的约束;可持续发展的约束。 五个基本要素:源、网、荷、储、控。 六个关键指标:系统总效率指标;供能可靠性指标;新能源渗透率指标;能量、功率交换率指标;能量自给率指标;绿色环境指标。 七类关键技术:新能源的高效转换及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低成本的传感技术;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储能技术;基于总能量理论的能量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的V2G技术;在大系统理论构架下的能源系统重构技术。 新能源微电网的基本要求 1)新能源微电网的功能定位 利用风、光、生物质、天然气等多种分布式能源,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通过冷、热、电等多能融合,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消纳,构建智慧型能源综合利用局域网。创新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整合各类政策,以新能源微电网为载体,参与当地电力体制改革,形成具有本地特色且易于复制的模式。

微电网电气系统项目立项报告书

微电网电气系统项目立项报告书

微电网电气系统项目立项报告书 2

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气有限公司2013年04月02日 3

一、立项背景 1.1 孤岛型微电网需求迫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海洋权益维护局势的日益严峻以及西北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引起了全社会的的高度关注,岛屿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非常高,而很多西北内陆也是国家经济、旅游事业的发展重点。由于这些待开发的区域地处偏远,大电网无法延伸至此,通常使用柴油发电作为主要能源,甚至是唯一提供电力的能源,这种供电方式,需要持续性地提供柴油补给,不仅用电成本高,而且柴油的补给受到地理、气候、成本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因此,有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偏远地域提供可靠、高效、可持续供应的清洁能源将关系到未来区域经济、资源的开发与发展。 因此,为增强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拓展微电网领域的经济布局,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装风电)结合自身在风电行业的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其在西北地区的市场资源以及集团公司在海军市场的独特优势,正在积极进入孤岛型微电网供电系统项目的市场,以谋求在该领域发展初期就能取得良好开局,为今后新能源的微电网系统项目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孤岛型微网控制与配电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军事、经济等战略需求,关于孤岛型微电网,海装风电提出一种以风能为主、柴油为辅的孤岛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与柴油发电机组属于不同形式的能源,其发电原理及输电、配电设计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该系统则需要对微电网供电系统重新规划、设计,研制出一个稳定的、健壮的、最大利用风能的微电网供电系统。当前海装风电已与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达成协议,进行孤岛型微电网供电系统的项目开发合作。 我公司是海装风电股东单位,与海装风电技术合作已有8年,主要为重庆海装提供风电控制系统。此次海装风电进入孤岛型微电网项目也为我们进入该领域的控制与配电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根据市场咨询公司M&M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未来10年在微电网系统的年增长率预计12%,主要分区域有:北美、欧洲、亚太地区及其他。亚太地区将是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印度将领导亚太地区。目 1

新能源光伏1050kW 光储微电网项目方案

新能源光伏1050kW光储微电网  项目方案  某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XX年7月25日

一.项目方案概述 项目利用某某新能源工厂,可建设一座由800kW光伏发电、250kW的500kWh锂电池储能系统和工厂负荷组成的综合能源供电系统,本系统将多种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与负荷组合在一起,作为一种配电子系统,通过公共连接点并入到400V低压侧交流母线,再通过10kV升压变压器接入电网。微电网自身即为可控的电力系统单元,可 以为作为智能负载,满足电力系统控制要求,减少馈线损耗;也可以进行削峰填谷和功率平滑,并对用户的特殊需求进行响应;在电网故障时,也可以进入孤岛运行,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光伏发电系统采用高效单晶组件,安装位于厂房屋顶,采用分布式发电,集中并网;储 能系统采用高效锂电池储能系统,安放于集装箱内;通过EMS能源管理系统,将整个系统 建设成与智能用电发展定位相匹配,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可靠、自愈、灵活、经济、兼容、高效、集成的智能微网系统。 本系统按照4个子系统进行设计,包括: 1、光伏发电子系统(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 2、储能子系统(储能单元、储能变流器); 3、智能配电子系统(智能配电柜); 4、能源管理系统(EMS能源管理、通讯柜)。 图1-1 光储微网综合供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二.供电指标 光伏装机容量:800kW 储能系统容量:功率额定输出250kW,最大储能500kWh 发电类型:光伏发电+锂电池储能 供电电压:10kV/50Hz (0.4kV/50Hz) 电能质量:THD<3% 系统工作模式:并网+离网 三.设计方案 3.1整体方案概述 本项目主要由光伏发电子系统、储能子系统、智能配电子系统和EMS能源管理系统构成,所发电能主要供纳新工厂使用,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本系统与电网采用单公 共连接点方式,所有系统组成10kV交流微网的综合能源供电系统,整个供电系统主要有以 下2种运行方式: 并网运行模式—微网系统与市电网的公共连接点开关闭合,系统内的负载(纳新工厂)可由光伏、储能、电网共同供电,可以实时根据需求调节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也可以控制 系统从电网吸纳的电能量。 离网运行模式—市电网失电,微网系统与电网的公共连接点断开,此时储能系统黑启动运行,带动储能系统和光伏系统向负载供电。新能源微网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3-1 新能源微网系统结构图

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

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 未来能源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分布式能源生产管理技术和一体化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微电网系统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清洁能源,智能型微电网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北美、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已经在加快进行微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我国微电网相关的研究和实验系统建设多局限于理论研究和数字仿真,因此建设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将至关重要。 1、微电网实验平台建设现状 在不改变现有配电网结构下,对了减小间歇性分布式发电系统给传统大电网带来的冲击,美国CERTS组织最先提出微电网概念。微电网是把规模较小的分散独立系统,如燃气轮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电池、电力电子设备等并在一起直接与用户相连,大大减少了输电损耗和费用,保证了本地电压稳定和用电不间断,与大电网并联运行时,可以看作电网的可控单元,当大电网断电,也可以独立运行保证本地用户用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在微电网系统实验室建设方面,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很多项目建设。最早CERTS组织2001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建立了系统容量为200KW,电压等级280V/480V的微电网系统。 在智能微电网平台建设领域,相对国外实验室或示范工程,我国的差距较为明显,一是规模非常有限,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网系统主要能供应两栋教学楼;二是缺乏实际应用,缺失针对某地区用户的实际运用。2015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河北省张家口可在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根据规划,到2020年,张家口示范区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这预示着我国正在逐步弥补与国外在微电网规模和应用上的差距。 2建设的必要性 2008年初的冰雪天气导致我国发生大面积停电,暴露了我国现有网架结构在供电可靠性上的缺陷,微电网以其灵活的接入方式,能够保证恶劣天气下的供电,可以作为现有骨干电网的必要补充,反观微电网技术从提出到现在的近15年里,我国在该技术上的突破仍然欠缺,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需要大规模应用,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如电能质量问题、储能容量优化问题等。 随着新的电改方案逐步落实,国内智能型微电网建设逐步开展,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微电网的市场规模随智能电网的建设,年均增长率在8%左右。2015年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的机制。 因此,建立智能型微电网系统实验平台是微电网技术入科研和新能源发电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3、微电网试验平台建设 北京群菱专注于智能微电网实验平台的建设,针对微电网建设的难题,推出多个微电网实验平台: 1、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关键设备检测、功能验证,有针对性开展微电网技术研究;

微电网的建模与仿真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微电网建模及其仿真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微电网建模及其仿真 课题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 微电网的应用可就地将新型微电源和负荷结合起来进行协调控制和运行,有效缓解各种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电网的影响,并提供了环保、安全、高效、可靠的电能供应。 微电网的优点主要包括能够充分利用了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性、位置灵活的优点,能够提供冷热电联产,充分挖掘了分布式电源的效率。微电网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微电网可以作为一个可定制的电源,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降低网络损耗,增强局部供电可靠性,通过利用废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持当地电压,提供电压下陷的校正,或作为不可中断电源等。微电网能够孤网运行,它在特殊情况下能与大电网互为备用,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安全可靠性问题。微电网运行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从用户来看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冷热电联产,能源热效率能从提高到左右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微电网更环保、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更低,更能适应终端用户能源需求变化。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微电网的发展 目前国内在微电网应用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前景最为明朗的,应该首推冷热电三联产技术。因为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住宅、商业大楼、医院、公用建筑、工厂来说,都存在供电和供暖或制冷需求,很多都配有发电设备,这些都是冷热电三联产的多目标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广阔市场。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紧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必然选择。采用微电网技术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向用户提供“绿色电力”,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一年》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以及“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开展微电网研究符合国家的需求,虽然目前国内对微电网的研究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微电网的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国家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对微电网展开了相关研究,己在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其中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承担的“计划”、南方电网公司和天津大学等单位承担的“计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建立的小型微电网实验研究系统等都为微电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验证。为微电网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美国最早提出了微电网概念〔,近年来,其微电网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多项示范工程己经建立。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满足用户定制的多种电能质量要求、实现智能化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美国电气技术可靠性解决方案联合会首次对微电网在经济性、可靠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微电网概念。所提出的微电网主要考虑了当微电网和主网因为故障突然解列时,微电网能够自动解列转入孤岛运行,并维持对自身内部负荷的电能供应,直到故障排除。的微电网设计理念是单点并网不上网、不采用快速电气控制、提供多样化的供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可以无缝

145712_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施工方案

10kV 及以下配网建设 (电气安装工程) 施 工 方 案 项目名称:xxxx 迁改10KV 配网线路工程 编号: 施工地点:xxxx 二期 施工单位: 编写: 审核: 2010年11月28 日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此工程名称为:xxxx迁改10KV配网线路工程,工程编号为:2101100016,施工的具 体地点:xxxx二期,总施工工期约20天(不含工程验收时间)。 1.2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线路迁移工程,位于xxxx二期。工程电缆管部分与电信线路平行,两处需进 行顶管工程。未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配合。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可从已有的管网连接,场地堆放材料可从项目场地借用,办公、住宿安排在公司项目部,根据该工程的特点,我们必须制定该项目的现场施工具体方案。 1.3施工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V 现场技术负责人: 1.4主要工程量 1、拆除10KVxx线-xx支线#16杆至#20杆架空导线及#17至#19电杆等; 2、在#16杆装设相应横担,采用耐张线夹固定振兴支架空线; 3、在#16杆拉线一组,杆上装设备:避雷器1组(3个);隔离开关1组; 4、沿围墙边埋地敷设①167电力保护管(有2处进行顶管),穿YJV22-3*70mm2高压缆; 5、制作电缆井; 6、接地装置安装(含接地母线及接地极)。

二、编制依据 为确保安全、优质的完成施工任务,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10KV 及以下配网设计手册》、《电器安装工程手册》、《低压电网整改技术导则》及实地考察,并参照《电网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施工安全流程管理规定》、电网工程建设标识和安全文明施工规范手册》、《广东省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细则》等规范(程)及《广电集团配网工程典型施工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施工方案。本方案未尽事宜,应按照相关规程的要求执行。 三.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安排,分则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本工程在开工前需要把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工程质量保证大纲,达标投产实施办法等技术资粮编制完毕。在个单项工程开工前需将本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技术资料编制完毕。个部分工程需要编制的技术资料有:电力电缆施工技术要求、环网柜及分接箱安装技术要求和其他特殊施工方案等。在技术资料准备阶段,质安员应负责同监理工程师几时取到有关施工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同事要对参加工程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确保每个参加工程施工的人员都了解工程的质量目标、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从技术上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做好充分准备。 3.2 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场地的准备工作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进行,具体工作由各施工队负责办理。 3.3 劳动组织准备 本工程将抽调精干施工力量20 人投入本工程施工,其中包括材料采购,运输,电气施工组,另外,外请部分临时工负责盖板搬运工工作和混凝土打凿。(附表)

微电网标准体系

微电网标准体系建设 微电网在全国范围发展迅速,亟需标准化工作给予技术支撑和规范。微电网改变了电力系统在中低压层面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微电网的电网运营企业和设备供应商们熟悉的传统原则受到挑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标准化工作支撑,很多时候我们一些供电原则、保护原则等受到挑战,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标准化工作的支撑,必须要有国标才方便管理层面,甚至政府、法院认可的程度。 微电网的标准体系急需统一的规划和顶层设计,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涉及发电、电网、用户等多个领域,系统复杂性突出。需要将微电网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单元,对相关技术领域开展系统分析。对不同应用场景下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功能进行定位和系统边界区分。从系统的角度辨识标准缺失和可能出现的重复甚至矛盾的地方,识别亟需制定的标准,制定微电网标准化路线图和标准体系。这是我们标委会在做的工作。 目前定的标准,包括微网建模及仿真、微网并网、微源接入微网、微网规划设计、微网运行特性测试、微网调试及验收、微网运行维护、微网内发电侧管理、微网内需求侧管理、微网内储能管理、微网保护、微网信息与通讯、微网监控系统功能、微网黑启动、微网运行评价。在标准领域都有很多工作急需要做,没有这些标准支撑很难形成大规模网站化推广。 针对微电网建设的难题,北京群菱专注于微电网研究试验平台的开发,推出多个微电网实验平台: 1.微电网仿真试验研究平台 2.微电网监控及能量调度管理系统 3.微电网电缆阻抗模拟系统 4.多源互补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 5.开放式交直流电力电子研究与试验平台

以上平台均为群菱能源专业设计制造,详细技术方案请联系群菱获取。试验平台可以满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关键设备检测、功能性验证试验、能量调度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微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调度控制技术研究、微电网储能研究以及风光储科学配比优化研究与高渗透率研究。 群菱能源微电网仿真实验室成功案例:中国电科院“先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网优化控制联合实验室”、“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智能用电仿真实验室”,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多能互补发电系统运行和保护性能测试系统”,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交/直流电网物理仿真试验平台”,河南电科院“智能配电网新能源接入研究平台”,浙江工业大学“智能微电网试验、测试与储能系统”,南昌大学“微电网仿真模拟试验平台”等数十家科研院所,为我国微电网标准体系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以及展望,中国在IEC先后发起成立adhocG53微电网特别工作组和IECSEG6微电网系统评估组,这个组的使命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了,制定IEC在微电网领域的战略规划。目前微网标准的现国家标准层面,微电网领域6项,行业标准微电网领域4项。微电网标准体系的研究和编制,内容涵盖微电网的规划设计、调试验收、并网测试、运行控制等内容。

145712_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施工方案

10kV及以下配网建设 (电气安装工程) 施 工 方 案 项目名称:xxxx迁改10KV配网线路工程 编号: 施工地点:xxxx二期 施工单位: 编写: 审核: 2010年11月28日

一、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此工程名称为:xxxx 迁改10KV 配网线路工程,工程编号为:2101100016,施工的具体地点:xxxx 二期,总施工工期约20天(不含工程验收时间)。 1.2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线路迁移工程,位于xxxx 二期。工程电缆管部分与电信线路平行,两处需进行顶管工程。未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配合。施工临时用水用电可从已有的管网连接,场地堆放材料可从项目场地借用,办公、住宿安排在公司项目部,根据该工程的特点,我们必须制定该项目的现场施工具体方案。 1.3施工组织机构图 1.4主要工程量 1、拆除10KVxx 线-xx 支线#16杆至#20杆架空导线及#17至#19电杆等; 2、在#16杆装设相应横担,采用耐张线夹固定振兴支架空线; 项目经理: 现场技术负责人: 机工: 电工: 质 安员: 施工技术人员: 材料运输: 资料员:

3、在#16杆拉线一组,杆上装设备:避雷器1组(3个);隔离开关1组; 4、沿围墙边埋地敷设Φ167电力保护管(有2处进行顶管),穿YJV22-3*70mm2高压缆;

5、制作电缆井; 6、接地装置安装(含接地母线及接地极)。 二、编制依据 为确保安全、优质的完成施工任务,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10KV及以下配网设计手册》、《电器安装工程手册》、《低压电网整改技术导则》及实地考察,并参照《电网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施工安全流程管理规定》、电网工程建设标识和安全文明施工规范手册》、《广东省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细则》等规范(程)及《广电集团配网工程典型施工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施工方案。本方案未尽事宜,应按照相关规程的要求执行。 三.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安排,分则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本工程在开工前需要把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工程质量保证大纲,达标投产实施办法等技术资粮编制完毕。在个单项工程开工前需将本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技术资料编制完毕。个部分工程需要编制的技术资料有:电力电缆施工技术要求、环网柜及分接箱安装技术要求和其他特殊施工方案等。在技术资料准备阶段,质安员应负责同监理工程师几时取到有关施工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同事要对参加工程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确保每个参加工程施工的人员都了解工程的质量目标、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从技术上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做好充分准备。 3.2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场地的准备工作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进行,具体工作由各施工队负责办理。 3.3劳动组织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