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考试填空题完整版

统计学考试填空题完整版

统计学考试填空题完整版
统计学考试填空题完整版

统计学考试填空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统计学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的统一体,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估计推断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统计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开发应用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数理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连续性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

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性质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统计指标名称和统计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11、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

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知识点二: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准确、

及时、全面,经济。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调查。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直接观察法、凭证法和采访法。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方案、调查时间和地点。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搜集的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统计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调查项目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

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企业内部报表。

9、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标志值为标准选取的。

12、调查单位是统计标志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填写报送资料的单位的单位。

知识点三: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是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租标志。

2、统计整理包括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表四方面内容。

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称为频率,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

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全距;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组限。

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两种形式。

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资料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7、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

8、统计表的宾词排列形式有平行排列和复合排列两种。

9、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穷举和互斥;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和组

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有简单分组和复

合分组两种。

10、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的若干组;二是将性质相同的单位合并在一起。

11、数量标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全距。在组距数列

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组限。

12、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来代表各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

平,它是假定各组内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

知识点四:统计综合指标

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和劳动单位三种。

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具体有无名数和复名数

两种表现形式,除强度相对指标可用复名数表示外,其他都用无名数表示。

3、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是比例相对指标;男性人口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结构相对指标;人口总数与土地面积之比是强度相对指标;两个国家人口数之比是比较相对指标;两个时期人口数之比是动态相对指标。

4、加权算术平均数中以各组次数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以各组标志总量为权数。

5、众数是被研究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6、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散趋势。

7、标志变异指标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大小的均衡性的尺度,同时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性和协调性。

8、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等,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

9、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

标志总量;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0、在标志值一定的条件下,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各组次数的影响;在总次数一定的条件下,分配在变量值较大的组的次数越大,平均数的值偏大。

11、算术平均数是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所得的商,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根据未分组资料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是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的。

12、统计指标中总量指标是基本形式,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知识点五:时间数列和动态分析

1、时间数列是将总体某一个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

2、时间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指标值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各时间上的指标值。

3、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它有几何法和方程法两种计算方法。

4、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有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分段平均法和最小平方法。

5、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可以分为水平和速度两大类。

6、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有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等。

7、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

8、由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首尾折半算术平均法,由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用加权算数平均法法。

9、根据某20项的时间数列,采用五项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修匀

后的新的时间数列有 16 项。

10、发展速度根据基期选择的不同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

发展速度,两者之间具有定基发展速度是相应的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的数量关系。

11、增长量指标由于采用不同的基期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

增长量,两者之间具有累

积增长量是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的数量关系。

12、在移动平均法方法下,移动平均的项数越长,数列所表现的长期趋势越明显。

13、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可分解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14、时间数列中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时,可配合直线方程;

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时,可配合抛物线方程。

15、半数平均法的数学根据是两点决定一条直线;最小平方法的

数学依据是趋势值与实际值的利差平方和最小。

知识点六:统计指数

1、统计指数按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总指数按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3、综合指数按其所反映现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编制综合指数时有两个要点:一是选择同度量因素;二是把同度量因素固定下来。

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计算中,既起过渡作用,又起权数作用。

6、一般地讲,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做为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通常是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7、平均数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编制的总指数,通常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使用,按其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基期总量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数量指标总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以综合指数的报告期总量作权数,通常用来编制质量指标总指数。9、在目前条件下,我国编制零售物价指数的方法是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为。

10、产品产量增长15%,单位产品成本上升5%,则生产费用增长 % 。

11、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15%,则物价上涨了 % 。

12、在指数体系中,总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乘积,总量指标的

绝对增长额等于各因素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增长额的和。13、因素分析法的特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来测定某一因

素的变动。

14、总量指标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表现为总量指标指数等于各因

素指数的乘积;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平均指标指数等于固定组成指数乘以结构影响指数。

15、平均指标指数是同一经济现象两个不同时期条件下数量的平

均指标值对比计算的相对数,它又称为;固定组成指数的公式是;结构影响指数的公式是。

知识点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1、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两种类型。

2、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不同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完全不相关。

3、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方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4、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不同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5、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计算相关系数。

6、相关系数R的值介于【-1,1】之间,当它为正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当它为负值时,表示现象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7、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在这一点上与相关分析不同。

8、客观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值不固定的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与相关关系对应的是函数关系,反映现象之间存在的严格的依存关系。

9、用直线方程来表明两个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进行估计和推算的分析方法称为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10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形式的方法是散点图,测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是相关系数,确定现象之间相关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式的方法是回归分析。

11、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b的数值用最小平方法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 比为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 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 =70件,σ=5.6件 乙车间: x =90件, σ=6.3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应用统计学模拟题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5分,共25分) (1) 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的开方)表示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偏回归系数表 示被解释变量与多个解释变量中的其中一个的相关程度。 F ,偏回归系数不反映相关程度,而是净影响。 (2) 当原始变量数量级差异较大时,用相关系数矩阵做主成分分析较好。 T ,因为原始变量数量级差异较大时,对标准化变量作主成分分析较好。 (3) 在自相关出现时,通常计算的预测值的方差和标准误就不是有效的。 T ,因为存在自相关时,预测值的方差和标准误不再是真实方差的无偏估计 (4) 一研究者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他担心协变量z 可能对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对响应变量y 和z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r(y,z)=0,这表明不需要作协方差分析。 F ,r(y,z)=0,仅表明z 对组间变异影响不大,但是还可能影响组内变异。 (5)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要求原始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主成分和公因子都能写成原始变量 的线性组合。 F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要求原始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主成分可以写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潜在因子不能。 二、(20分)根据美国1961年第一季度至1977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咖啡需求函数的回 归方程: ) 37.0()03.6() 74.3()55.0() 23.1() 14.2(: t 0097D .0-16D .0096D .0P 15ln .051lnI .017lnP .028.1Q ?ln 3t 2t 1t t t t t ------'++-= 其中,Q=人均咖啡消费量(磅);P=咖啡价格(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I=人均可支配收入(千 元,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P’=茶的价格(1/4磅,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D1=1:第一季度;D2=1:第二季度;D3=1:第三季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模型中P t 和I t 的偏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咖啡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价格增加一个百分点,咖啡需求降低0.17个百分点;收入增加一个百分点,咖啡需求增加0.51个百分点 (2) 咖啡和茶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为什么?t p ’=0.55<1, 不显著,∴茶和咖啡是无关品 (3) 你如何解释模型中虚拟变量的作用?反映咖啡需求是否存在季节效应 (4) 咖啡的需求是否存在季节效应?做t 检验:D 1和D 2的t 值>3,显著,D 3不显著,说明第一季度需求比第四季度低9.6%,第二季度咖啡需求比第四季度咖啡需求低16%,这两个季度差异显著,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需求差异不显著。 三、测量模型:5 259.054278.043171.032 148.021182.01e ksi X e ksi X e ksi X e ksi X e ksi X +=+=+=+=+=, 2 88.02175.01epsilon eta Y epsilon eta Y +=+=,φ12=0.26 结构模型:zeta ksi ksi eta +-=229.0143.0 (1) 计算X1,X2,X3,X4,X5的变量共同度:0.67, 0.23, 0.50, 0.61, 0.35 (2) eta 的测量可靠性较高,因为两个因子载荷都大于0.7,ρ=0.8 四、某城市环保监测站对14个监测点采集大气样品,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飘尘的含量,该市城区按照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严重污染地区,第二类为一般污染地区,第三类为基本没有污染的地区。根据这些数据用SPSS 作判别分析,得到输出结果如下,试解释各表。该城市另有两个单位测定了其所在地大气污染物含量(见表1),试判断这两个单位的污染情况属于哪一类。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应用统计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 ) 。 ( 1 ) 统计学( 2 ) 统计话动( 3 ) 统计方法( 4 ) 统计资料 2 .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 ( ) 。 ( 1 ) 每一个工业企业( 2 ) 每一台设备( 3 ) 每一台生产设备( 4 )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刷为65 分、 71 分、 80 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 ( ) 。( 1 ) 指标( 2 ) 标志( 3 ) 变量( 4 ) 标志值 4 .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 ) 。 ( 1 ) 连续变量( 2 ) 离散变量( ) 3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 )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5 . (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 1 ) 管理功能( 2 ) 咨询功能( 3 ) 信息功能( 4 ) 监督功能 6 . ( )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 1 ) 真实性( 2 ) 及时件( 3 ) 总体性( 4 ) 连续性 7 .统汁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 ) 。 ( 1 ) 抽象的量( 2 ) 具体的量( 3 ) 连续不断的量( 4 ) 可直接相加量 8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 。 ( 1 ) 指标和标志之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2 )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3 ) 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戈系( 4 )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9 .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 。 ( 1 ) 各百货商店 ( 2 ) 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3 ) 一个百货商店( 4 ) 每位工作人员 10 .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 。 ( 1 ) 全国人口( 2 ) 每一个人 ( 3 ) 每一户( 4 ) 工人工资 11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 ) 。 ( 1 ) 全部设备 ( 2 ) 每台设备( 3 ) 每个工业企业( 4 ) 全部工业企业 12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 / 5 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 。 ( 1 ) 普查 ( 2 )典型调查 ( 3 ) 抽样调查 ( 4 ) 重点调查 13 .统计调查项目是 ( ) 。 ( 1 ) 调查过程中应进行的工作总和( 2 ) 统计调查计划 ( 3 ) 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必须得到回答的问题目录( 4 ) 用统计调查的结果来得到答案的项目 14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 。 ( 1 ) 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 2 ) 确定调查的范围( 3 ) 确定调查的单位 ( 4 ) 登记的方便 15 .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如下: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201310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201310

一、统计的涵义是什么? 二、什么是统计学? 三、历史上统计学的流派有哪些?各自的作用 是什么? 搜集资料并思考:“大数据”与统计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什么是描述统计?什么是推断统计? 第二章 一、什么是变量?什么是数据? 二、统计数据测度的层次有哪些? 三、统计数据的来源有哪些?有什么不同之 处? 四、统计数据的误差有哪些? 五、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六、统计调查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七、数据搜集的方法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 点? 八、利用间接数据来源,搜集下列数据(要求注 明数据来源) 1.世界各国移动电话普及率 2.我国各省移动电话普及率

一、数据描述的步骤是什么? 二、对数量数据进行分组有哪些方法?这些方 法分别对应哪种数据? 三、适合描述品质数据分布有哪些图?适合描 述数量数据分布有哪些图? 四、下表为2005年各省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 北京1333.3 河北1560.5 广西887.5 天津446.4 山西775.1 重庆832.6 辽宁1199.9 吉林768.2 四川1556.6 上海1327.2 黑龙江1032.7 贵州461.6 江苏2279.9 安徽916.6 云南760.1 浙江2383.8 江西712.1 西藏39 福建1163.7 河南1450.3 陕西810.2 山东1962 湖北1179.4 甘肃360.5 广东5580.7 湖南1071.4 青海120.6 海南170.1 内蒙古612.4 宁夏166.7 新疆486.2 1.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 频率,并绘制直方图; 2.制作直方图。该数据集是否适合茎叶图描 述,为什么? 五、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 每周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统计学计算题汇总

第二章 六、计算题. 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答:闭口等距组距数列,属于连续变量数列,组限重叠。各组组中值及频率分布如下: 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⑴⑵ 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分布表

第三章 六、计算题. ⒈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解:⑴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单位:(万元) 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 解:118.8% 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

计划执行结果? 解:95.79% 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假设“八五”期最后两年钢产量情况如下:(万吨)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 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解: 某城市商业情况 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得关系就是__统计实践____与___统计理论__得关系。 2.总体就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得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总体单位就是__总体_得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与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得产品质量情况,总体就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就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就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得,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得部分单位组成得集合体。 6.标志就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得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与_品质标志_两种。 7.性别就是_品质标志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体现为__男__或__女_两种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得同质性就是指(A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得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得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就是( D )。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得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得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得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

A、200家公司得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得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得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得质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就是( B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测 7.统计学自身得发展,沿着两个不同得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得含义包括( ACD)。 A、统计资料?B、统计指标???C、统计工作 D、统计学?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得方法,包括( ABCDE )。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CDE )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得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4.统计指标得表现形式有(BCE )。

统计学整理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具体到特征指标。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动 样本容量:指一个样本的必要抽样单位数目 同质:同一总体内,性质相同或相似。变异:同质观察单位之间的差异。 异质:不同总体间的差异。 定性变量:按某种属性,清点每一类的个数。分类变量:变量的取值无具体意义。 有序变量或等级变量:变量的取值表示各类别之间的等级(大小)关系; 定量变量:说明数量大小,记录指标值本身,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离散型变量:变量的取值只能为整数;连续型:变量取值可为实数轴上任何数值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工作的步骤:①设计②收集③整理④统计分析 统计描述: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指标。 统计推断: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1、描述定量资料的统计表与统计图(统计表同下) 直方图:①在频率表的基础上,绘制频率直方图。 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端居中;文字等要求同频率分布表。 ③纵轴为频率(%),横轴为组段值。要在横纵轴的端点处或轴的中 部写标目和单位。 ④矩形直条的起点无须从原点开始。 ⑤横纵轴长度适中,横七直五。 2、描述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计算及适用条件; a) 算术均数。样本均数记为 ,总体均数记为 。 直接法: 间接法(加权法)——针对频率表: 适用于正态资料。 b) 几何均数 直接法: 间接法(加权法)——针对频率表: 适用于呈倍数关系的资料。即成指数关系的数据资料。 c) 中位数。将原始观察值排序后(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均可),位次居中的 那个数。 直接法 间接法(百分位数percentile 法): 普适。偏峰分布资料有极值,或分布末端缺失。 X μn X n X X X X n i i n ∑==+++=1 21Λ∑∑∑=====K i i K i i i K i i i f f X n f X X 1 1 010n n X X X G Λ21=]log [log 1n X G ∑-=]*log [log ]*log [log 11n f X f f X G ∑∑∑ --==?????+=++.),(21.,*12*2*21为偶数为奇数n X X n X M n n n )%(L x f x n f i L P -?+=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汇编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___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 数据。 3、设总体X 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 =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 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Z 0.005=2.58) 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 。 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 ,中位数为 。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7、设总体X ~ ) ,(2 σμN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 则 n s x μ -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 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 14分) 1、.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 ) ①、应用统计学 ②、描述统计学 ③、推断统计学 2、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 ( ) ①、扩大2倍 ②、减少到1/3 ③、不变 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大艇速的均值 的无偏估计值为 ( ) ①、32.5 ②、33 ③、39.6 4、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 ) 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 )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②、离散程度越大 ③、稳定性越高 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 ) ①、越大 ②、越小 ③、不变 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 )

统计学整理笔记

例1: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试计算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百分数。 例2: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7%,试计算成本计划完成指标。 答案: 答案: 答案: 起重量(吨)X台数f起重总量(吨)xf 40140 25250 10330 5420 合计10140 起重量(吨)起重机台数构成(%)(吨) 40104 25205 10303 5402 合计10014 技术级别月工资(元)工资总额(元) 1146730 21522280 31601880 41701700 5185370 合计——7960

答案: 答案: 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料 单位:亿元 答案: 某企业2014年第三季度职工人数:6月30日435人,7月31日452人,8月31日462人,9月30日576人,要求计算第三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答案如右图 计划完成程度(%) 组中值(%) 企业数 实际完成数(万元) 计划任务数(万元) 90—100 95 5 95 100 100—110 105 8 840 800 110—120 115 2 115 100 合计 — 15 1050 1000 日产量 (公斤) 工人数(人)f 组中值 (公斤)x xf 20—30 10 25 250 30—40 70 35 2450 40—50 90 45 4050 50—60 30 55 1650 合计 200 — 840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 57733

某工厂成品仓库中某产品在2009年库存量如下: 单位:台 答案 如右图: 某厂某年一月份的产品库存变动记录资料如下: 单位:台 答案 如右图: 某企业2014年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企业年产值计划平均完成程度指标。 答案 如右图 我国1985—1990年社会劳动者(年底数)人数如下表,试计算“七五”时期第三产业人数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人数中的平均比重。 单位:万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社会劳动者人数b 49873 51282 52783 54334 55329 56740 第三产业人数a 8350 8819 9407 9949 10147 10533 第三产业人数的比重(%)c 答案: 日期 库存量 38 42 24 11 60 0 日期 1日 4日 9日 15日 19日 26日 31日 库存量 38 42 39 23 2 16 0 季度 1 2 3 4 计划产值(万元)b 860 887 875 898 计划完成(%)c 130 135 138 125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参考标准答案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答案 得分评阅人一、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前的括号内划“√”,在你认为 错误的题号前的括号内划“×”。 (√)1、在统计调查中,抽样调查因为诸多优点而最经常被采用。 (√)2、按照计量尺度的差异,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三类。 (×)3、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可以设法消除的误差。 (×)4、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所计算的P值越小,说明检验结果越不显著。(√)5、不存在趋势的时间序列称为平稳时间序列。 (√)6、拉氏物价指数是以基期的商品交易量作为同度量因素加权的。(√)7、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最佳图形是线图。 (√)8、统计表主要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和表外附加五部分组成。 (×)9、多数情况下,t分布是一个右偏分布。 (×)10、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都是用来衡量数据离散趋势的。 得分评阅人二、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将唯一的正确答案选项写在题号前的括号内。 ( A)11、下列变量中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汽车轮胎的直径 B、汽车的内燃机类型 C、产品等级 D、学生生源类别 (C)12、以下各种抽样方式中一定属于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重点抽样 D、类型抽样 (C )13、下列图形中不能展示分类数据的图是: A、条形图 B、饼图 C、直方图 D、环状图 (B)14、经验数据表明某电话订票点每小时接到订票电话的数目X是服从常

《应用统计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应用统计学》本科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就是( )。 (1)统计学 (2)统计话动 (3)统计方法 (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 (1)只能有个标志 (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 (4)可以有多个指标 3.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就是该市( )。 (1)每一个工业企业 (2)每一台设备 (3)每一台生产设备 (4)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刷为65分、71分、80分与87分,这四个数字就是( )。 (1)指标 (2)标志 (3)变量 (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得就是( )。 (1)工人年龄 (2)工人性别 (3)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厂得生产经营情况,该厂得产量与利润就是( )。 (1)连续变量 (2)离散变量 ()3前者就是连续变量,后者就是离散变量 (4)前者就是离散变量,后者就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就是( )。 (1)动态指标 (2)质量指标 (3)流量指标 (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就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得结论( )。 (1)统计分组法 (2)大量观察法 (3)练台指标法 (4)统计推断法 9.( )就是统计得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 (2)咨询功能 (3)信息功能 (4)监督功能 10.( )就是统计得根本准则,就是统计得生命线。 (1)真实性 (2)及时件 (3)总体性 (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得必要条件就是( )。 (1)差异性 (2)综合性 (3)社会性 (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得奠基人就是( )。 (1) 威廉·配第 (2)阿亭瓦尔 (3)凯特勒 (4)恩格尔 13.统汁研究得数量必须就是( )。 (1)抽象得量 (2)具体得量 (3)连续不断得量 (4)可直接相加量 14.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1)平均数 (2)相对数 (3)绝对数 (1)众数 15.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特征得.标志则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得,所以( )。 (1)指标与标志之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2)指标与标志都就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得 (3)指标与标志之间不存在戈系 (4)指标与标志之间得关系就是固定不变得 答案:一、1(2) 2(4)3(4)4(4)5(2)6(4)7(2)8(2)9(3)10(1)11(4)12(3)13(2)14(3)15(1) 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判析题 l.统计学就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得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得数量特征。 ( ) 2.三个同学得成绩不同.因此仃在三个变量 ( ) 3.统计数字得具体性就是统讣学区别于数学得根本标志。 ( ) 4.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许多指标集合得总称。 ( ) 5.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得直接承担者。( ) 6.统计研究小得变异就是指总体单位质得差别。 ( ) 7.社会经济统计就是在质与量得联系中.观察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得数量方面。( ) 8.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得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9.综合为统计指标得前提就是总体得同质性。( ) 10.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就是数量指标,其值大小与研究得范围大小有关。( )

统计学_第三章_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 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 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 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 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5、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B )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 B. 工人按年龄分组 C. 工人按工种分组 D. 工人按民族分组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2011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7 页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前的括号内划“√”,在你认为错误的题号前的括号内划“×”。 ( √ )1、在统计调查中,抽样调查因为诸多优点而最经常被采用。 ( √ )2、按照计量尺度的差异,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 数值型数据三类。 ( × )3、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可以设法消除的误差。 ( × )4、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所计算的P 值越小,说明检验结果越不显著。 ( √ )5、不存在趋势的时间序列称为平稳时间序列。 ( √ )6、拉氏物价指数是以基期的商品交易量作为同度量因素加权的。 ( √ )7、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最佳图形是线图。 ( √ )8、统计表主要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和表外附加五部分 组成。 ( × )9、多数情况下,t 分布是一个右偏分布。 ( × ) 10、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都是用来衡量数据离散趋势的。 二、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唯一的正确答案选项写在题号前的括号内。 ( A )11、下列变量中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 、汽车轮胎的直径 B 、汽车的内燃机类型 C 、产品等级 D 、学生生源类别 ( C )12、以下各种抽样方式中一定属于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等距抽样 C 、重点抽样 D 、类型抽样 ( C )13、下列图形中不能展示分类数据的图是: A 、条形图 B 、饼图 C 、直方图 D 、环状图 ( B )14、经验数据表明某电话订票点每小时接到订票电话的数目X 是服从常

数为120的泊松分布,请问该订票点每10分钟内接到订票电话数目 Y的分布类型是: A、正态分布 B、泊松分布 C、二项分布 D、超几何分布 (D)15、下列有关统计分组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统计分组是指按照某些重要标志把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 B、数值型数据的分组的组数主要取决于数据的全距和组距的大小 C、统计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总体的内部结构或分布规律 D、统计分组只能按照一个标志单独进行 (C)16、下面有关相关关系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A、相关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 B、简单相关系数是用来定量描述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 C、简单相关系数为零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D、简单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密切 (B)17、已知一组数据为10,8,7,3,5,6,8,请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8 B、7 C、6.5 D、10 (B)18、某样本数据的方差是36,均值是10,则该组数据的离散系数是: A、3.60 B、0.60 C、1.67 D、0.28 (D)19、下列有关参数估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数估计就是利用样本统计量的值来对总体的参数进行估计 B、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等形式 C、区间估计必须有相应的置信度作为保证 D、区间估计的宽度越大说明估计的精确度越高 (C)20、下列有关时间序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趋势是指指标值随时间变化呈现出持续的上升或下降的变动 B、循环波动是一种周期性变动 C、季节变动是指周期为一年上的周期性变动

应用统计学_第一阶段练习74363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应用统计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制作统计数据分布直方图属于:(1 分)A A. 描述统计 B. 推断统计 C. 科学统计 D. 经验统计 2. 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 为( ) (1 分)B A. 单变量值分组 B. 组距分组 C. 等距分组 D. 连续分组 3.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 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1 分)C A. 1000个消费者 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 4. 运用样本数据的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变量的关系属于:(1 分)B A. 描述统计 B. 推断统计 C. 科学统计 D. 经验统计 5.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1 分)D A. 作用不同 B. 组织方式不同 C. 灵活程度不同 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6. 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映原始数据分 布的图形,称为( ) (1 分)D A. 环形图 B. 茎叶图 C. 直方图 D. 箱线图

7. 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1 分)B A. 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 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 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 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 8. 为了反映商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中应采用( ) (1 分)C A. 划分经济类型的分组 B. 说明现象结构的分组 C. 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的分组 D. 上述都不正确 9. 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他注意到, 雇员要么从家里带饭,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他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 (1 分)D A. 访问调查 B. 邮寄调查 C. 个别深度访问 D. 观察调查 10. 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6年城镇家庭的 人均收入数据属于: (1 分)C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11.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描述结构性问题( ) (1 分)B A. 条形图 B. 饼图 C. 对比条形图 D. 直方图 12.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 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使用信用卡。这里的“月收入” 是: (1 分)C A. 分类变量 B. 顺序变量 C. 数值型变量 D. 离散变量 13. 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 ) (1 分)B A. 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B. 统计分组 C. 统计汇总 D. 编制统计表 14. 下面哪一项属于连续性变量(1 分)C A. 学生的籍贯 B. 保险公司雇员数 C. 奶牛24小时的产奶量 D. 某杂货店一天销售的牛奶件数(箱) 15. 调查时限是指( ) (1 分)B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 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D. 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16. 调查项目( ) (1 分)A A. 是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 B. 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C. 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D. 是依附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