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用来分析GDP与价格变动关系的两个重要的宏观概念,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依据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可以对宏观经济作出基本判断。(关于GDP 在笔记十二中讨论过)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记为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它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各种相关因素,既影响长期(潜在)总供给又影响短期总供给。但有些因素,尤其是资源、技术对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影响更大一些;有些因素,如气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对短期总供给影响更大一些。仅仅影响短期总供给的是投入品价格(工资率、原料价格等)。讨论长短期的问题。又回到了潜在GDP这个概念,我们只需理解对生产投入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否发生了实质变化来区分长短期,涉及一个生产能力和实际产出的问题。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记为AD,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它既取决于价格水平,也取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可以得到供求的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在这一点达到平衡,相应地决定就业水平。

简单形象的分析的工具就是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析,来帮助理解政策工具和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决定总产出和总价格的的均衡水平。

横轴Q表示总产出(GDP),纵轴P代表价格总水平(CPI),总需求曲线AD表示假定在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将要购买的数量;它是向下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AS所表示的是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企业所愿意生产与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假定其他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保持不变)。总供给曲线显示了总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的资本、劳动以及用来把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在短期中,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的预期时,由于错觉、粘性工资或粘性价格的作用,供给量就背离了由各类生产要素所决定的自然水平。当物价高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低于其自然率,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D和AS曲线的形状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似,但含义绝对不同,AD和AS曲线体现的是总产出水平和总价格水平的决定,其前提是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以及资本存量这类因素保持不变。现代经济学中讨论的函数关系都在类似的假定下;而微观经济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指的是单个的商品的数量和价格,其前提是假定国民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保持不变。AS和AD交叉在一起,就可以发现价格和产量的均衡值,所谓宏观经济均衡是指总产量和总价格水平这样一种组合,此时,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

短期宏观经济均衡可能出现三种状态:

1、充分就业均衡,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产量恰好处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时,我们称这时的宏观经济均衡为充分就业均衡。这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这是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

2、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失业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而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

3、通货膨胀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产出超过了潜在GDP的水平,推动了价格的上升。

以上分析说明,宏观经济均衡很难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出现了经济的短期波动和商业周期。

AD和AS曲线在受到非价格因素的外在冲击(SHOCK)时,会发生移动。当物价水平(P)不变时,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等宏观因素的变动会引起整条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凡是可能影响到社会对产品或劳务总需求的因素都可以称为总需求冲击。减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增加、出口需求的增加、对未来经济走势乐观的预期等等都是正向的总需求冲击;反之,则是负向的总需求冲击;凡是可能引起社会总生产能力或成本变化的因素都可以称为总供给冲击。原材料价格的下降、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都会造成正向的总供给冲击;反之,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下降、台风、霜冻、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劳动力数量的减少等都会造成负向的总供给冲击。

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引入,使宏观经济理论分析跃然纸上,为IS-LM模型的建立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奠定了基础。

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国民收入及价格水平的决定

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 (1)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反映了在每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所有厂商愿意并能够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 (3)总供给曲线有三种情况: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情况下,水平状的总供给曲线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时,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短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垂直状的总供给曲线,称长期总供给曲线。 (4)将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即构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AS相交于E,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0。5、用IS-LM模型说明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1)IS-LM模型是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它与IS曲线和LM曲线构成。 (2)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即投资与储蓄相等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3)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4)两条曲线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就可以得到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IS-LM模型,IS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E点是两种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决定了均衡的利息率水平为i0,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0。 (5)自发总需求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使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发生同方向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使均衡的利息率发生反方向变动,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发生同方向变动。 6、说明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运用。 (1)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2)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着失业,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3)政府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商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费,减少个人所得税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减少公司所得税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投资增加也刺激总需求。 (4)在经济繁荣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稳定。 7、论述货币政策的工具及运用。

AS-AD MODEL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IS-LM模型具有两个局限性:一是没有分析劳动市场的情况,即只讨论了国民收入的决定,没有说明均衡国民收入是否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二是没有考察一般价格水平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本章在收入、利率之外,再引入一般价格水平,考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时决定。它是研究产量波动以及决定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工具。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curve)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函数是指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下,社会对产出的需求。总需求曲线则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组合。(一)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可以利用IS-LM模型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现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惟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会影响IS曲线,但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会发生移动。这是因为,IS曲线的变量被假定是实际变量而不是随价格变化而变动的名义变量,但LM曲线中的货币供给量则有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之分。 如果以表示实际货币供给量,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价格水平,则有: (5.1) 由(5.1)式可以看出,实际货币供给量取 决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当名义货币 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下降时,会使实际货币 供给量增加。如果货币需求不变,则实际货币 供给量的增加会使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小于 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水平下降。利率水平的 下降会使投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增加。因此, 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是使总需求增加。同样, 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则会使总需求减少。在宏 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 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 况,称为利率效应。另外,价格水平下降还会 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 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从而使人们变得相对富 有,这又会使人们增加消费需求。这种效应被 称为实际余额效应。而且,价格水平下降会使 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减少,这会降低人们的纳 税档次,并使人们的税负减少,可支配收入增 加,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可以用图形来说明价格水平变动对总需求 的影响过程。见图5-1。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3)名词解释 第1题 总需求曲线:________ 参考答案: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表示经济当中的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中的消费需求量和投资需求量减少,因而总需求量通常与价格总水平呈反向变动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详细解答: 下一题 (2/3)名词解释 第2题 总供给曲线:________ 参考答案: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中可供使用的商品和劳务总量。表示经济中的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中的商品及劳务的供给量增加,因而总供给量通常与价格总水平呈同向变动关系。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详细解答: 上一题下一题 (3/3)名词解释 第3题 货币工资刚性:________ 参考答案:货币工资不随劳动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而迅速作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当劳动的需求量低于供给量时,货币工资下降出现刚性。这主要是因为劳动者存在着对货币收入的幻觉。货币工资刚性成为凯恩斯主义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基础。 详细解答: 上一题下一题 (1/2)简述题 第4题 主流经济学的总需求曲线(AD)是如何得到的?________ 参考答案: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表示经济中的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在两部门的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通过分析消费和投资二者的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总需求曲线。依照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在既定的价格总水平下,经济中的货币量是总需求量的货币反映。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货币被用来满足交易和谨慎以及投机需求。交易和谨慎构成了消费需求,而用于投机的货币则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投资需求。因此不同的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IS- LM模型得到,即:I(r)=S(Y)与L1(Y)+L2(r)=M/P,从中消去利息率r,即得到总需求函数。 对应于不同的价格总水平,既定的名义货币量表示的实际货币量相应与价格总水平发生变动,从而LM曲线发生变动。对应于不同LM曲线,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将决定不同的总需求量。在IS曲线既定的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实际货币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减少,从而经济中的总需求量减少,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详细解答: 上一题下一题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 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 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 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 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 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 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 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 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 E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 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 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 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 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 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用来分析GDP与价格变动关系的两个重要的宏观概念,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依据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可以对宏观经济作出基本判断。(关于GDP 在笔记十二中讨论过)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记为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它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各种相关因素,既影响长期(潜在)总供给又影响短期总供给。但有些因素,尤其是资源、技术对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影响更大一些;有些因素,如气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对短期总供给影响更大一些。仅仅影响短期总供给的是投入品价格(工资率、原料价格等)。讨论长短期的问题。又回到了潜在GDP这个概念,我们只需理解对生产投入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否发生了实质变化来区分长短期,涉及一个生产能力和实际产出的问题。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记为AD,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它既取决于价格水平,也取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可以得到供求的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在这一点达到平衡,相应地决定就业水平。 简单形象的分析的工具就是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析,来帮助理解政策工具和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决定总产出和总价格的的均衡水平。 横轴Q表示总产出(GDP),纵轴P代表价格总水平(CPI),总需求曲线AD表示假定在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将要购买的数量;它是向下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AS所表示的是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企业所愿意生产与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假定其他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保持不变)。总供给曲线显示了总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的资本、劳动以及用来把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在短期中,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的预期时,由于错觉、粘性工资或粘性价格的作用,供给量就背离了由各类生产要素所决定的自然水平。当物价高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低于其自然率,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D和AS曲线的形状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似,但含义绝对不同,AD和AS曲线体现的是总产出水平和总价格水平的决定,其前提是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以及资本存量这类因素保持不变。现代经济学中讨论的函数关系都在类似的假定下;而微观经济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指的是单个的商品的数量和价格,其前提是假定国民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保持不变。AS和AD交叉在一起,就可以发现价格和产量的均衡值,所谓宏观经济均衡是指总产量和总价格水平这样一种组合,此时,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 短期宏观经济均衡可能出现三种状态: 1、充分就业均衡,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产量恰好处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时,我们称这时的宏观经济均衡为充分就业均衡。这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这是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定稿版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 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弓I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 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曰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 (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 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后凯恩斯主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用于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工具,这个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和希克斯的IS—LM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的决定及相关经济现象,是对前两个模型仅强调总需求方面的片面性进行的补充和修正。所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已经不是标准的或纯粹的凯恩斯理论。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用公式表示: 短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SAS=f(p) AD=SAS 长期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方程为:AD=f (p) LAS=Y f AD=LAS= Yf 一、经济萧条与繁荣分析 西方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试图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他们把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根据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以及其与总需求曲线的相互关系对经济波动做出如下的解释: 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变动来看,总需求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经济的萧条和繁荣状态下的均衡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在图中,Y*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在此点垂直的曲线LAS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SAS为短期总供给曲线,AD为总需求曲线。假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为E点,即AD 与SAS的交点,这时国民收入为OY,价格水平为OP,显而易见,国民收入OY小于充分就业的产量Y*。这意味着国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但是,如果政府采取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则AD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在商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经济会移动到新的短期均衡点,比如随着AD 曲线的右移会使SAS、LAS、AD三条曲线相交于同一点,即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点。如果在政府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市场上另有强烈刺激总需求扩张的因素,则AD曲线有可能移动到充分就业的Y*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右方的某一点与SAS曲线相交于E点,这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为OY,大于OY*点。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繁荣状态。这说明引起国民经济由E点移动到E'点的原因是需求的变动方面。这时市场价格上升到OP点,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出现的状况。总之,经济的总需求的扩张可以使社会就业水平和总产出水平提高,但经济扩张一旦超过潜在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时,则会产生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编辑] 二、经济滞胀分析 下面考察总供给曲线变动,需求曲线不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在短期内,如果AD不变,AS曲线发生位移,则会产生市场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的运动。如果AS的水平下降,市场价格会上升,而国民收入则下降,产生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共生的“滞胀”现象。如图6-7所示:

最新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汇总

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

金融学-习题11-总需求和总供给

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习题十一 第十四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单选题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2、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会左移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3、当时,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4、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消费需求增加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无影响 5、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6、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减少 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7、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D以上都可能 8、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9、随着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 A降低,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第33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33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1、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且不可预测 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事实3: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2、古典二分法,把变量分为两类: 真实变量—衡量数量或相对价格的变量 名义变量—按货币衡量的变量 货币中性: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 3、总需求曲线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经济中所有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4、经济中的GDP:Y = C + I + G + NX 5、总需求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下方倾斜? 财富效应(消费减少):假设物价水平上升:人们持有的美元只能购买更少的物品与劳务,真实财富减少,人们觉得变得更穷,结果:消费减少 利率效应(投资减少):假设物价水平上升:购买物品与劳务需要更多的货币,为了得到货币,人们出售债券或其他资产,这使利率上升,结果:投资降低 汇率效应(进出口减少):假设物价水平上升:美国利率上升(利率效应),外国投资者想要更多的美国债券,外汇市场上对美元的需求增加,美元升值,美国出口物品相对于外国人而言变得更贵,而美国居民觉得进口的物品变得更便宜。结果:净出口减少 6、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消费变动引起的移动 股市繁荣/大跌;偏好变化:消费与储蓄之间的权衡取舍;增税/减税 投资变动引起的移动 企业购买新计算机,设备和建造新工厂;乐观预期/悲观预期 利率,货币政策;投资税收优惠或其他税收激励 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移动 联邦政府的支出,如国防开支;州和地方政府支出,如公路、学校 净出口变动引起的移动 购买我们出口产品的国家经济的繁荣/衰退;外汇市场上国际投机者引起货币升值/贬值 6、(物价水平不变时引起的移动)任何改变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的事件—除开物价水平的变动—都会移动总需求曲线(物价水平变动会引起沿着曲线的变动) 7、总供给曲线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时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总量 8、自然率产量取决于经济中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存量以及技术水平。物价水平上升,并不影响它们之中的任何一项,因此也不会影响自然率产量 9、任何改变决定自然率产量因素的事件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例如:移民使工人数量增多,因而自然率产量也会增加 10、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劳动或自然失业率变动引起的移动 移民;生于婴儿潮时期的人的退休;政府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 ?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 工厂,设备投资;更多人获得大学文凭;飓风损坏工厂 ?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 分册)》(第6版)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衰退(recession ) 答:衰退指收入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一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2.萧条(depression ) 答:萧条是真实GDP 严重减少的时期,指商业周期的紧缩阶段。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活动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悲观情绪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它紧接着在达到一个高峰之后,以周期的低谷而告终。其特点是:生产急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信用规模收缩,价格持续下滑,失业增多,就业水平降低,企业家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在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萧条,一次发生在1873~1879年,一次发生在1929~1933年。政府采取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在于缩短或消除这种经济萧条。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 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图33-3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 ),1AD 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1AS 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2AS 代表长期总供给曲 线。最初,经济在1E 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Y ,均衡的价格水平为1P 。这时1E 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2AS 上,所以,1Y 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在短期内,政府通 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1AD 向右上方平行地 移动到了2AD 。2AD 与短期总供给曲线1AS 相交于2E ,这样,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 从1Y 增加到2Y ,并使价格水平从1P 上升到2P 。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 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1AS 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3AS ,3AS 与2AD 相交于3E 。这样,国 民收入水平从2Y 减少到3Y ,价格水平从2P 上升到3P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2AS )。2AD 与2AS 相交于4E ,国民收入水平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1Y ,而价格水平上升 到4P 。这一模型是用总需求来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的发展。它说明,总需 求与总供给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同时运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政策。

经济学原理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三十三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 2.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3.自然产量率 4.滞胀 5.抵消性政策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种关于经济波动的表述是正确的?( D ) A.当产量高于自然产量率时存在衰退 B.萧条是不严重的衰退 C.经济波动之所以称为“经济周期”是因为,产量变动是有规律 而且可预测的 D.可以用各种支出、收入和产量的衡量来衡量经济波动,因为大 多数宏观经济量往往同时波动。 2.以下哪一项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C ) A.财富效应 B.利率效应 C.古典二分法或货币中性效应 D.汇率效应 E.以上各项都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3.以下哪一种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表述是正确的?长期总供给曲 线( B ) A.当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向左移动。 B.是垂直的,因为所有物价与工资相等的变动并不影响产量 C.向右上方倾斜,因为价格预期和工资在长期中是固定的。 D.当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时向右移动。 4.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中,消费者乐观情绪的增长最初的影响是 ( C ) A.短期总供给向右移动。 B.短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C.总需求向右移动 D.总需求向左移动 E.长期总供给向左移动 5.假设物价水平下降,但由于名义工资合约固定,实际工资上升, 而企业削减产量。这是以下哪一种理论的证明?( A ) A.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工资理论 B.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粘性价格理论 C.短期总供给曲线的错觉理论 D.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古典二分法理论 6.假设经济起初处于长期均衡。再假设发生了摧毁了大部分小麦的 干旱。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6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习题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名词解释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 3.扩张性货币政策 5.总供给 7.交易动机 8.投机动机 11.自生支出 13.边际支出倾向 15.流动性偏好 17.IS曲线19.工资粘性21.菲利普斯曲线 23.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 1.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由于()。 A、实际资产效应 B、跨期替代效应 C、开放替代效应 D、以上三项都是 3.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备弹性的条件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A、垂直的 B、水平的 C、向上倾斜的 D、向下倾斜的 5.在古典模型的长期均衡中,当货币供给增加时()。 A、均衡的就业水平和产出不受影响 B、均衡的产出和均衡价格水平不受影响 C、均衡的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D、均衡就业量和均衡货币工资不受影响 7.变动时不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公众的预期 B、价格水平 C、宏观经济政策 D、汇率 9.“滞胀”理论不符合()观点。

A、货币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理性预期学派 D、实际经济周期 11.假设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消费支出增加45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A、0.05 B、0.10 C、0.90 D、1.00 1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以上三项 15.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17.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条件是()。 A、总支出增加 B、总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下降 D、价格水平上升 19.IS曲线为y=500-2000 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 曲线上()。 A、r=0.02,y=450 B、r=0.05,y=400 C、r=0.07,y=360 D、r=0.10,y=300 21.计划总支出曲线()。 A、是向上倾斜的 B、是向下倾斜的 C、是垂直的 D、是水平的 23.如果总存货等于计划存货,那么()。 A、总支出超过国民产出 B、总支出小于国民产出 C、总支出等于国民产出 D、经济低于其均衡产出 25.在计划支出线和45°线交点的左方是()。

总供给与总需求”知识点

第一部分第一章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用支出法核算的GDP不包括: A、居民个人消费 B、增加资本资产 C、净出口 D、资本折旧 2、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国总需求扩大时,GDP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 3、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计量GDP的方法称为: A、生产法 B、成本法 C、收入法 D、宏观法 4、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之后的余额被称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净值 C、国民收入 D、个人收入 5、由于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导致的失业,属于: A、摩擦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非自愿失业 6、价格指数中不包括的是: 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D、通货膨胀指数 7、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A、摩擦失业 B、非摩擦失业 C、自愿失业 D、非自愿失业 8、下列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是: A、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 B、政府的经济行为

C、家庭的经济行为 D、企业的经济行为 9、市场失灵现象是指: A、经济增长停滞、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 B、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C、政府消极或者被动的保持预算的年度平衡 D、政府开支的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从总需求中挤出企业和私人的投资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市场失灵的原因的是: A、私人物品 B、外部性 C、不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11、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种现象称为: A、道德风险 B、正向选择 C、逆向选择 D、外部不经济 12、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是指: A、总供给 B、总需求 C、GDP D、GNP 13、如果已知国内生产总值为10亿元,外国国民在本国收入为1亿,我国国民在外国收入为1.5亿,国民生产总值为: A、12.5亿 B、10.5亿 C、9.5亿 D、7.5亿 二、多项选择题 1、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包括: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净进口 E、净出口 2、下列各项中,属于政府购买的有: A、设立法院的支出 B、提供国防的支出 C、建筑道路的支出 D、开办学校的支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