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4674887.html,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佟菊姜通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号召,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文就从学生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的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入手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2014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为了响应《意见》的号召,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文就针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意见》中虽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但是却并没有对其做出具

体的概念界定。然而,随着我国学术界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开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也开始逐渐的清晰。概括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应该是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离开了学科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无源之水,相应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学科中的具体化实际上就是学科核心素养,由于每个学科的特点和性质不同,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到体育学科而言,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归结为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以及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三个主要的部分。所以,本文在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问题时,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的。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情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态度等方面,例如:是否喜欢体育活动、热爱体育运动等等,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就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的,学生体育情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相较于学生的体育情感而言,体育品格则更倾向于体育精神,例如: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持不懈、团结协作和奋斗拼搏等均属于体育品格的范畴,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就是围绕上述内容开展的。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 素养 =(知识+能力)态度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1) 体育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 体育课堂教学重视德育渗透 (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

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1) 打好身体基础回归体育的本质功能,增强体质. (2) 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自主健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使学生的身体终身受益。 (3) 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关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微博]、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4674887.html, 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思考 作者:姜玉华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第09期 核心素养是关乎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之“家”,指学生学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的目标,并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2],因此,如何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当前摆在高中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3]。体育教学设计不能停留在教育理论上的抽象表达,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 落实,它应帮助体育教师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等主要问题。 一、为什么教——精确设置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始于教学目标,也终于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也为选择教材和设计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了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 为和体育品德3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明确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但作为终点的课程目标是笼统而宽泛的,很难与实际的教学活动对接。因此,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课程目标精准细化分解为若干具体的、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和具有侧重点的课时目标,如果不精准,课时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就不能与课程目标对接,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如,“积极主动地参与技能的学练”,精准对接课程的运动技能目标;“在学练活动中学会控制情绪”,对接的是课程的健康行为目标等。 课时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将课程目标细化、具体化后,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教学进度精确设置课时目标。因为课的容量有限,不能包罗万象,进而设置的目标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包含核心素养3个维度的课时目标,在不同维度应各有侧重点、重点突出,适切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什么——精选教学内容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2)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出炉。框架中将科学性、时代性和名族性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其中体育核心素养是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因素。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关注不够,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次将体育品德纳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可见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体育品德概念及具体内容 体育品德培养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着实际的意义,随着近年来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的缺失,学生在体育品德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体育品德指的是什呢在对成都市武侯区32名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其中23名教师体育品德的概念和内容不够了解。而在对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16个教学班的调查中发现,92%的同学不知道体育品德是什么。那么,什么是体育品德呢体育品德的内容包括的那些在2016年3月,国家出台的20种学科素养中将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列入其中,并将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体育品德是体育运动中应对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有:自尊自强的心理状况;勇敢顽强、积极进取、主动克服内外困难的能力;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对待比赛胜负结果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判别自己运动角色的能力;在体育活动在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二、中小学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结合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对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体育品德的培养,应细分到各个学段,针对学段特点,具体落实到体育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促进中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 1、在技能难度的学习中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尊、自强心 自尊与自强心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性的需要。而普遍的成都市武侯区的中小学生自尊心较强,而自强心还有待提高。如在对成都市武侯区川大附中、西北中学、武侯高中、太平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如学生在立定跳远的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很稳定,每学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虽然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跳的很好,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前进目标,课余时间也不会自己进行专门性的练习,而面对没有变化的成绩,却能够坦然接受,自强精神明显不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心理上加强自尊、自强心的教育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在对技能难度的设置中,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起兴趣,主动的寻求突破。而言语上的鼓励也能让学生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更好的成绩、使自强心不断得到增长。 2、树立学生信心,提升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困难会激发

探析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探析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10-25T10:02:07.8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中作者:伍乐华[导读] 在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国民素养却在逐步的下降。努力提升国民的核心素养 (福建省石狮市祥芝中心小学)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国民素养却在逐步的下降。努力提升国民的核心素养,成为摆在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青少年核心素养的提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各学段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各种品格和能力。本文通过在核心素养下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期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养育有知识、技能和信心的具备体育素养的个体,使他们享有终身健康的体育活动生活方式,它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理念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核心素养是培养一个人的整体修养,是道德品质、外表形象和知识水平及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很多的教师在新课改之后的教学仍然处于表面,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型,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白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能做到全面的看待每一个学生,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了解学科本质是什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把学生带向远方。 在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实践把握还有待提高。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器材的利用及摆放都很合理,却在课的结束部分,未能安排学生收还器材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的提醒注意运动安全,但缺少安全防范知识和行为的具体引导。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健康知识的渗透不够。应注重渗透的时机,把握传授的内容,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在设计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篮球的传接球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应了解准备姿势的手型,教师要把手指挫伤及预防知识及时的渗透,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培养体育情感与品格 学生的体育情感主要体现在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方面。例如:是否喜欢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所以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体育兴趣展开,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培养自主健身的行为,让参与者喜欢体育运动,热爱体育运动;体育品格则更倾向于体育精神。要实现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品质,要注意教学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在开展趣味性和游戏的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习者对体育的兴趣,让学习者感觉到在学习中能活到内心的愉悦,达到身心的满足感。注意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开展培养工作,在低年级段的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往往会让学习者更加感兴趣,更容易投入,取得更理想的培养效果,而针对高年级段学习者则采用竞赛法更为合宜。 (二)、培养体育运动能力与习惯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者体育运动能力与习惯,关键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学习者的专项运动能力,培养学习者的运动水平和运动兴趣,养成学习者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要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只有更好的掌握了动作技术方法,才能更好的在练习当中培养兴趣,培养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在运动习惯的培养上要注意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在课余及周末时间充裕的时候,可以通过观看电视比赛节目,参与社区组织的现场比赛等形式来培养运动习惯,参与社会团体活动来提高运动能力与养成自主健身习惯。 (三)、培养体育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 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缺失,目前在这方面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在有效的培养上,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注意健康知识的渗透,例如:在课的准备部分,让学生了解准备活动的方法和意义,养成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健康行为,再如在教授篮球传接球技术活动过程中,及时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中手指挫伤的预防知识,采取怎样的迎球动作才能够避免手指挫伤问题的出现。在体育教学前组织学生对场地器材的安全性检查等行为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导致运动损伤潜在风险,以及排除和降低风险的存在。在学校层面上,应专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全面掌握对健康知识的理念架构,促进学生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 总结 核心素养不但强调了人的行动与学习能力,更强调了在这个过程中的反省和思考能力,它凸显出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联系中,强调态度和反省能力,它决定了对知识、能力的培养效果。提升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养成健康行为和健身习惯,培养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只有更好的健康行为和健身习惯,更好的身体条件,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促成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栋.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读与写,2018,(26):20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是借助学校这个教育平台来习得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指教育的本真——育人。因此,学校要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为应对社会当前的改变与未来变化的需要。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推进新型化课堂 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核心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素质教育道路漫长、任重道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发展,学校层面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所谓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教学已逐渐转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增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发展能力 学校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俗话所“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向社会大课堂,强调“学生参与,

老师辅导,自治管理,突出个性”等特点。 二、学校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学校要教导学生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会做人,对于学校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而是教学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活到老,学到老,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陪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让学生努力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 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从身边的小事,从教师的教导,从切身的体会,都是学会感恩的教学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情怀。

体育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训练,应该从学生的运动认知、健身实践、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的综合性把握。在教育教学中督促学生快速完成体育知识的训练和学习,提升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的综合把握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活动,确保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小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帮助,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予以一定的重视。在教育教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全方位完善体育知识的学习训练。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多方位进行全面的训练提升。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且要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其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才能够确保学生的学习成长。 一、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发展,提高学生运动认知能力 运动认知是包涵非常广泛的一个概述,其中包括了基本的运动知识、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等等。这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步为学生深化。让学生快速掌握此类知识的基本把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学习发展,提高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理解把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体育认知的拓展,进行深入化的教学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通过合理化的教学活动塑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教学活动的积极培养和完善,来提高学生对运动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长跑》时,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就需要学生快速提高对整体知识的认识。长跑运动中有非常多的知识点,包括了基本的运动规则,基本的运动形式和基本的运动方法。在长跑中从跑步姿势、跑步呼吸、跑步摆臂等等知识点中强化学生的运动认知,逐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把握。深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才能够快速完善整体教学工作,从而深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的理解。在教育教学中逐步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激励学生对运动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快速完善整体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整体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督促学生快速成长,且要开发学生的各类知识学习。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培养,逐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把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推进,逐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快速完善学习发展。 二、合理优化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健身实践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首先强化学生的健身实践。让学生在健身时间中快速完成整体知识的学习训练。通过教育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综合水平,通过合理化的教学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进而快速提升学生对体育实践的把握。 例如:在教学《篮球》时,这项体育运动可以跟学生日常娱乐相结合。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针对篮球运动的实践对学生学习成长有着重要帮助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利用篮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快速完成篮球学习,并且做好篮球学习的基本准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通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体育知识的综合性训练。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发展,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尤其是体育知识大部分都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下面试着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理解能力 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2、语言运用能力 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3、思维能力 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4、初步审美能力 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他同时谈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这就需要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训练?训练什么?怎么训练?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 阅读系列、表达系列的课,是实施的途径;听、说、读、写,是实施的途径;生活是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听读属于理解语言范畴,说写属于运用语

言范畴(这么说虽有歧义的,可以深入研究)。读并不只是读课文,应该树立大阅读的理念。要多读、多思考。语文教学要注意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如好奇心、可塑性、善模仿、喜探究等 陈先云理事长在“全国第二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关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讲话实录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要理解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第二,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需求”,更要反映“社会需要”。第三,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也不是“基础素养”。第四,核心素养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体现“本土性”的要求。2.何谓“核心素养”?国际上研究“核心素养”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机构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它对“素养”界定如下:“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例如,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等。”经合组织是从功能论的视角来界定素养的。首先,素养是能够应对复杂的要求的能力,是能够满足要求、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其次,素养是比知识和技能更宽泛的概念。最后,素养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 “‘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而“核心素养”(keycompetency)则必须满足如下这六个条件:(1)它是一种高度综合而复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3)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4)这种能力具有道德性,它能给个体和社会带来负责任的、有价值的结果;(5)这种能力具有民主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着,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

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讲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我让学生收集描友谊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

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体育教学逐渐重视。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 在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并非让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体育运动能加强团队精神,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相关健康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的能力,伴随着思维、理解和感悟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先决条件。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多变的健身环境中,表现出身体、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调试能力,他伴随着调节、适应和控制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呈现结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2 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经 2.1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的体育教师,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可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高水平的文化素养。我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等,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样和楷模的作用。 2.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立德树人,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体育教学与各类文化知识的整合性,是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小学体育教育渗透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学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体育教师在游戏比赛中对学生进行团结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意识,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他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自信、果断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德育功能,要将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主健身的习惯 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了解人体身心健康和身体运动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正确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4 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 -林崇德 核心素养是人使用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求,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 -《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4期,论核心素养的内涵,10-24,张华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 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 (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 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 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杨向东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真实问题情境。 构建从真实的情境(从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具体情境到抽象情境)和问题(主题、话题或任务)中进行学习(阅读、

实验、思考、建构)的认知路径。情境要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的接壤之处。(余文森) 学科能力和素养只有在相应的学科活动(即需要该能力和素养的学科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 学科活动的界定:学科性(体现学科性质、特点和学科精神、文化,学科的精气神,学科的独特性——个性。立科之本。)、自主性(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的活动,包括外在的活动和内在的活动)、教育性(指向学科核心能力和素养的活动) -余文森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步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付义泉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兼论中小学课堂教 学改革的趋向 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根据这个要求,发展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战场在课堂。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大显成效。 为了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承担了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新常态背景下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目前已经顺利结题。在研究中,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全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的研究,探索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发展的态势与优势,寻找一些急需解决的,存在于现实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要继续落实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正确分析学情,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科学依据,教学设计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课程标准》所承载的课程理念,及本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体会《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描述及实施途径等。 2.科学分析学情,善于分类教学,因材施教。了解并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背景、兴趣需要、思维特征、学习状态、能力水平等,了解学生的客观需要,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最佳条件,为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要认真研究使用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摆脱课堂教学“教教材”的局面,从而进入“用教材教”的良性状态。 3.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整合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师生积极进入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认识到学生是资源,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教师也是资源,要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学生经验、地方资源、社区资源、网上资源等有效课程资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内容。 4.制定科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有这样的目标意识: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二是要在“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好“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内在联系,既有高度又不虚化,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强调重点突出,允许有些目标在较长时间内逐步达成。三是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