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验证演示系统技术要求

功能验证演示系统技术要求

功能验证演示系统技术要求
功能验证演示系统技术要求

附件

功能验证演示系统技术要求

1概述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全台统一监控系统——总控传输机房及播出环境监控项目是为中央电视台新址播出、总控传输机房建立机房环境统一监控系统,系统由统一的软件监控平台进行管理,具备机房温湿度监控、机房漏水监测、机房视频监控、机房电源监测、冷通道封闭五大功能。机房环境监控功能验证演示系统的验证结果是通过投标资格预审的条件之一,目的是检验投标厂家对本项目所要求的机房环境监控内容的技术实现能力,确保厂家在本项目中所采用软件、自产及外购设备、安装工艺都能满足甲方的使用需求。厂家需按要求在使用最少的设备、材料的情况下实现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大部分功能。甲方将对演示系统进行功能验证,功能验证结果满足要求的厂家才能获得本项目投标资格。

2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功能要求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由机房温湿度监控子系统、机房漏水监测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电源监测子系统和冷通道封闭五部分组成,各子系统采用互相独立运行模式,当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运行异常时,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具有独立的主服务器,监控平台软件要求采用全中文操作界面,以3D模型图形形式模拟现场各个设备的实际位置及布局结构,

能够实时查看各种智能设备或子系统的所有运行参数及运行状态。环境监控平台应为成熟的软件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数据记录、查询、统计分析、报警、通讯、设备管理、视频播放、报表及打印等功能。

3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架构要求

系统内各服务器间采用以太网连接,采集服务器与前端机柜温度检测器、机房温湿度一体探头、漏水检测器和冷通道开闭状态检测器采用串行总线方式连接,采集服务器与PDU、精密配电柜及监控摄像头以IP方式连接。具体参考下图,所需设备数量及配置由投标方根据需求书要求及自身方案确定。

4环境监控平台要求

4.1系统定位

环境监控平台需对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机房漏水监测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电源监测系统和冷通道封闭设施状态进行统一管理。各子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处理、报警、查询、报表及部分子系统的设置等功能全部通过环境监控平台实现。为上游控管监系统预留API接口(SNMP),为控管监系统提供报警信息及数据。

环境监控平台设有主服务器(支持NTP协议),统一对各子系统的数据(视频信号除外)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等,为用户提供统一界面并完成报警、通讯等功能。子系统的服务器及功能由厂家自行确定。系统内各种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集中安装。

4.2管理功能要求

●统一对智能可调通风地板进行管理,根据机房温度监测系统反馈数

据,自动调节风口地板通风率,合理分配空调冷量,确保所有机柜

温度满足要求;

●能采集各子系统数据,并存入数据库中;

●能对历史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

●可以将收集数据直接或间接(计算)生成表格、图表等呈现; 并进行

统计分析及说明统计分析结果如何指导运维;

●可以显示实时的各传感器收集的数据;

●可以显示实时的各设备运行状况;

●可对各子系统参数进行设置;

●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

4.3具体查询统计功能例举

●温度分布图查询:

依据用户所选机房和过去时刻,系统从保存的历史数据中获得温度

传感器的数据,并以机房所选时刻的温度分布图的方式显示;

●漏水监测报警图查询:

依据用户所选过去时刻系统从保存的历史数据中获得漏水监测传

感器的数据,并以机房漏水监测图的方式显示;

●数据项查询:

依据选取设备、时间段,以二维表格形式罗列该设备在所选时间内

的参数表格,并可选中某一项数据,生成历史曲线图;

●视频数据查询:

依据选取摄像头及时间段,可进行相应的视频回放;

●报警信息查询:

依据选取监测项目、时间段对历史报警信息查询,查询结果以图或

表格的形式展现;

●配电柜电量参数统计:

支持用户对配电柜的用电量进行统计分析;

●PDU电量参数统计:

支持用户对PDU的输出进行类型自定义,按照类型对PDU的输出

功率进行统计分析,支持模糊查询统计。

4.4实时图像展现功能例举

●三维机房机柜顶部-中部-底部温度云切图;

●三维机房机柜前-后部温度云切图;

●机房漏水监测状态及报警图;

●电源状态及报警图,报警机柜以高亮形式显示;

●实时调看系统内任一摄像头的视频信号。

4.5集中远程管理功能要求

●在获得权限的情况下同网段内其它终端可以通过BS或CS方式接入

环境监控平台,实现环境监控平台本地能实现的所有功能;

●多个机房可以级联,通过一套环境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4.6报警管理要求

●对于不同子系统及其中不同报警项支持优先级设置,不同等级的报

警标识要有区别;

●报警方式支持屏幕弹出报警、连续报警等多种报警方式,用户可对

根据报警内容的不同自行选择报警方式;

●系统对已经产生过的报警信息,对报警的内容、时间、地点、报警

等级等,都需要做出详细记录,并将数据存储于硬盘中,以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任何操作权限的管理人员都不能对历史数据做任何修改;

●系统报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配置,如,报警级别、报警屏蔽、

报警门限值等。报警需要经过报警匹配,报警延时,报警过滤等方式对报警进行确认,只有在满足条件下的报警才会认为是真正的报警;

●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由探测器检测到机柜温度或机房温湿度超标到

环境控制平台发出报警信息时间不大于5秒钟;

●机房漏水检测系统由探测器检测到目标条件满足报警要求到环境控

制平台发出报警信息时间不大于5秒;

●电源监测系统由接到PDU及精密配电柜发出的报警信息到环境控制

平台发出报警信息时间不大于5秒钟;

●冷通道内温湿度传感器或冷通道门窗状态检测开关检测到冷通道内

温度超标或门窗状态发生异常到环境控制平台发出报警信息时间

不大于5秒;

●以上报警时间要求基于无报警策略条件下的最短报警时间。

●具有多地点、多事件的并发报警功能,无丢失报警信息,报警准确

率为100%;

●将用户配置的报警信息向上层控管监系统上报;

●精密配电柜开关量支持预设默认值报警;

●系统能根据需要对各种历史报警的信息进行打印;

●系统具有根据用户的要求,能方便快捷的进行报警查询和处理功能。

4.7系统配置管理要求

●操作权限:系统需根据不同的操作者划分不同操作权限,不同的用

户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内进行系统的操作;

●系统操作记录:系统对所有操作者所进行的系统操作均需要做详细

的操作记录;

●系统设置的备份及恢复:系统能对定制模型及系统设置自动或手动

导出生成备份文件,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使之具有更高稳定性、

安全性;

●客户端监控:系统可通过现有的内部局域网内其他终端实现远程监

控,所监控的对象和监控中心具有同等的功能;

●软件的各子系统采集模块与数据分析处理模块需要分开,以确保系

统运行的稳定性;

●需要能在环境监控平台界面上看到所有的设备树形结构图;

●系统应具备丰富的报表及查询功能,报表、历史事件查询和历史曲

线查询应方便用户扩充自定义;

●所有配置更改都无需停止系统的运行,可以做到长期的连续运行;

●对环境监控平台的配置操作进行记录。

5机房温湿度监控要求

5.1系统定位

对立柜机房内所有机柜温度及机房内平均温湿度进行监测,当任一点温度超过预置报警阈值时进行报警。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是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5.2温湿度监测要求

对实施区域内所有机柜(不含精密配电柜)均做热量(温度)监测,机房温度监测要求采用一线式多点传感器对机房内机柜前、后面在至少3个垂直高度上同时进行温度采样。

所有机柜温度探头、机房温湿度探头及控制器就近从机柜取电,每列机柜上的所有探头、控制器只提供一路220V交流电,由厂家自行整流、分配供各种设备使用。

5.3可调风口板控制要求

根据对机柜温度的实时监测结果,自动对智能可调风口板出风率进行动态调节,对空调冷量进行合理分配,提高机房整体的制冷效率,确保所有机柜进出风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6机房漏水监测要求

6.1系统定位

机房漏水监测系统对机房周边DFU机组区进行漏水监测,当监测区域发生积水时可及时向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机房漏水监测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6.2系统监测要求

采用漏水感应线环绕DFU机组区域铺设,当DFU机组底部区域出现积水时,在第一时间通过环境监控软件平台进行报警,监控主机自动切换到漏水监测画面上,发出声光报警并在机房平面图上显示相应的漏水位置。系统对所有漏水感应传感器数据采集一遍的时间应小于30秒。报警信息数据至少可保存1年。

感应线缆为特种橡胶制成,抗腐蚀,抗酸碱。系统功能完善,对感应绳有断线报警功能。

漏水监测线缆由甲方指定位置机柜取电,每套漏水监测系统提供1路220V交流电,由中标方自行整流、分配使用。

7机房视频监控

7.1系统定位

机房视频监控系统对机房等区域进行视频监控,对所有摄像头2周内的视频监控内容进行保留备查。系统应采用成熟的视频监控平台和设备,系统应具备先进的视频监控功能。视频监控系统是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7.2系统监控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

●系统需提供完整的数字网络视频传输控制解决方案;

●可通过环境监控软件平台观看任意监控摄像头的实时画面;

●可对快球摄像机进行远端遥控;

●系统具有运动目标检测功能;

●可通过环境监控软件平台回放任意存储设备记录的视频文件;

●可使用系统中任一服务器主机进行远程配置,包括录像模板设置、

录像模板生效、视频压缩参数设置;

●可对系统进行网络用户管理,包括添加网络用户、网络用户权限管

理、删除网络用户;

●完备的网络用户管理系统,不同的用户对不同通道拥有不同的权限,

可以灵活设置,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应用需要;

●可对系统中任一视频服务器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包括该主机的路

数、视频参数、硬盘空间剩余量等;

●可对系统中任一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管理,包括删除录像文件、

备份录像文件等;

●为上层监控系统提供视频数据及元数据。

7.3存储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25帧/秒全实时记录、抽帧记录、运动目标检测开启记录等功能,记录方式由用户进行组合设置。视频信号采用H.264算法压缩后进行存储,每台摄像机每小时按不大于60MB容量存储,负责控制面板监控的半球摄像机每小时按不大于240MB容量存储,视频数据保存时间

为两周。

视频监控服务器需支持NTP协议。

8机房电源监测要求

8.1系统定位

机房精密配电柜及智能PDU产品都有相应的数据信息采集装置及相应管理平台,能够进行报警阀值设置等处理工作。因此机房环境监控

系统需要从精密配电柜管理机及智能PDU相应网络接口获取监测数据

及报警信息,进行数据归档管理(保存1年)、报警策略制定,并将报警

信息上传至环境监控平台。精密配电柜及智能PDU的采购不在本项目

范围内。机房电源监测系统是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子系统。

8.2监测内容

8.2.1精密配电柜

数据采集:2路进线主要电量参数,包括同时的2路输入电源线电压、相电压、三相及零线电流的采集;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

率、功率因素等电气参数的采集;进线开关、支路开关、转换开关、浪

涌保护开关的开关状态的采集。

报警信息:可接收精密配电柜各项报警,对采集数据基于阀值设置的报警。对报警进行接收处理和上传,支持开关量预设值报警等报警策略

的配置。

日志:精密配电柜的监测日志定期上传至环境监控平台。

展现:同时展现两路进线主要电量参数和各开关的开关状态。

通讯协议:基于TCP/IP的MODBUS协议。

8.2.2智能PDU

数据采集:PDU输入输出电量参数,包括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

报警:可接收PDU各项报警,对采集数据基于阀值设置的报警。对报警进行接收处理和上传,支持报警策略的配置。

展现:同时展现PDU主要电量参数和各端口的状态。

数据统计分析:支持按端口的类别定义,按类别进行统计分析。

8.2.3监测性能要求

环境监控平台对所有精密配电柜及智能PDU数据采集一遍的时间应小于2分钟。系统可对精密配电柜及智能PDU的报警信息及异常状

态信息数据全部保存,精密配电柜及智能PDU的常态数据仅对每天的

最高值、最低值及平均值进行记录,数据保存期为1年,到期后自动清

除。

系统报警方式采用由精密配电柜及智能PDU向机房电源监测系统推送的方式,当机房电源监测系统接到报警信号后在3秒的时间内向用

户发出报警。

9冷通道封闭

9.1冷通道封闭定位

机房采用地板下送风,地板上回风方式,机柜采用冷、热通道分离的布局方式。为最大限度提高空调机组与机房设备间的热交换效率,需对机柜间的冷通道采取顶部和两端出口封闭措施,冷通道两侧每对机柜间的封闭设施定为1单元。如冷通道只有单侧有机柜,则需对冷通道另一侧也进行封闭,保证冷通道的完整性,冷通道机柜侧每个机柜所连接的封闭设施定为1单元。冷通道为单元模块化设计,每个单元均能独立安装。

9.2冷通道封闭要求

封闭通道的顶部、侧面应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进行封闭,最大限度保证冷通道的采光。冷通道封闭单元顶部窗口可自动和手动打开,且打开时不应危及窗口下方人员安全,窗口打开后可满足人员对冷通道上方设备进行检修的需求。冷通道两头采用有机玻璃材质的平开门进行封闭,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为吊装推拉门。每个冷通道封闭空间内应安装独立的温度、烟感传感器,门和天窗应安装开关状态传感器。当冷通道传感器及门、天窗开关状态异常时可通过环境监控平台进行报警。

9.3技术标准

冷通道各项技术标准均遵循国际ANSI/EIA-RS310-C标准、ITU-T、IETF、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带★号部分为重点技术要求,必须满足。

所使用的设备机架,包括所采用的材料、紧固件、密封件,其机械、化学、电气性能以及各种性能的检测方式均应符合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及IEC的有关标准。

应为符合国际IEC297(19英寸)标准公制标准或ETSI(欧洲电信

标准协会)标准的组合设备。

防锈处理不低于国际IP23级标准,表面防静电喷涂采用高硬度粉面,不低于BS6497国际标准。

9.4智能可调通风地板安装要求

机房空调系统均采用下送风方式,为保证制冷效果,冷通道封闭区域内所有机柜前均需安装智能可调风口地板,根据热量监控系统反馈的机柜热量分布情况,环境监控平台自动调节风口地板通风率来调节机柜进风量,确保机房制冷效果。

9.5材料要求

?钢板材料及表面喷涂要求

采用首钢或宝钢优质冷轧钢板(★需提供厂家证明),内部件表面需喷涂,表面喷塑厚度不少于70-130μm,表面喷塑硬度应不少于2H,附着力不低于O级国际标准,颜色为黑色;ICI专业高硬度粉沫,符合欧洲ROSH标准,并且必须达到国家无毒无害的喷涂标准(★须提供第三方证书);

?窗口材料要求

采用有机玻璃,安装后通道内的光线不能受阻,发生火灾时不会助燃并自动熄灭。不能产生有毒气体或浓烟。阻燃特性符合UL94-V0标准(★需提供厂家证明);

?连接安装要求

冷通道为单元模块化设计,每个单元均能独立安装,并能与相邻的单元连接。在机柜队列中出现非标准尺寸机柜时,冷通道封闭单元可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保证相邻单元的可靠连接及封闭。

?门的要求

列端各设置一付活动平开门(在现场施工阶段可根据现场情况和业主意见更改开门方式),成一个密封的空间,让机房空调有效地在进入设

备。所有玻璃门均制有发泡缓冲胶条,提供较好防护,开关门应有良好

的手感,门与机架的密合度要求严密。

?消防及紧急情况要求

★在冷通道内发生火警的情况下冷通道顶部窗口可自动和手动打开并满足消防要求。所有单元组件全部采用独具良好耐磨性、耐蚀性,精

细加工,整体冲压成型,高可靠接触,安全耐用无松动现象,保证气流

输出密封性。

★冷通道有独立的环境检测,检查通道的温度、烟感以保证机房的消防安全。

★冷通道有强制中央控制系统。机房发生突发事件时可强行打开密封冷通道。

10材料设备技术要求

厂家投标使用的非自有品牌设备及材料,应选用同类产品中的知名品牌产品。

10.1环境平台监控主机/数据库服务器主机

10.1.1硬件要求:

?CPU:四核处理器(或更高配置)主频3GHz以上

?内存:12GB内存(或更大)

?显卡:512MB以上显存带3D图形加速

?网卡:1000Mbps,千兆网卡

?支持机架安装

10.1.2软件要求: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设计。

10.2Web Sever主机

支持机架安装;

厂家根据需求书要求及自身方案进行配置。

10.3采集服务器主机

?CPU:四核处理器(或更高配置)主频3GHz以上;

?内存:8GB内存(或更大);

?网卡:1000Mbps,千兆;

?支持机架安装。

10.4网络视频平台主机

支持机架安装;

厂家根据需求书要求及自身方案进行配置。

10.5网络交换机

10.5.1精密配电柜及智能PDU使用:

级别:百兆;

规格:24口、48口;

交换机在机房内采用分散布置方式,尽量减少PDU到交换机走线长度,使用的数量和规格根据厂家具体方案确定。

10.5.2闭路监视及环境监控使用:

级别:千兆/百兆;

支持以太网供电技术

10.6网络摄像机(包括网络半球和网络枪式摄像机)

10.7快球摄像机:

10.8模拟枪式摄像机

视频监控技术规范书 第一章概述与总体技术要求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系统级联方式、监控图像传输、显示、存储及应用,以及系统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规则。 1.1.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报警与监控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构建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控的监控综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视频监控、报警处置,并可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 2.监控设备。用于监控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安全控制等设备。 3.监控资源。监控设备和各类监控系统提供的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资源信息,主要分为社会监控资源和公安监控资源。社会监控资源,指社会各企事业、个人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公安监控资源,指公安机关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 4.监控平台。对联网系统内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处理,对设备和网络进行管理,提供相关业务服务的平台。用户通过调用监控平台的服务来进行监控管理、业务处理。 5.监控中心。对各类报警与监控资源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场所。 6.用户。是资源使用者,通过共享平台的接口访问,来使用共享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业务处理。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和应用系统。 7.视频专网。专用于承载监控系统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并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 8.流媒体。能以一定策略控制、可连续传输、以稳定的码流速率输出、可连续实施播放的数字视频、音频数据流。 9.卡口监控系统。利用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通信等技术对经过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进行全天候实时采集、识别、记录、比对、监测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完成布/撤控、报警、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10.卡口前端车辆图像捕获率。卡口前端摄像机记录的有效车辆数与实际通过卡口的车辆数的百分比。11.号牌捕获率。号牌被自动识别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的百分比。 12.SIP协议。由IETF组织制定的多方多媒体通信的框架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13.SIP设备。支持通信协议SIP的监控资源和设备,主要有网络摄像机、编码器、报警、出入口控制与存储设备等。 14.SIP网关。负责在SIP网络和非SIP网络之间协议转换,以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用于不同标准的监控系统之间对接的协议转换。 15.边界接入平台。保证与监控平台不在同一安全域内的监控资源接入监控平台的安全性,不在同一个安全域内的资源的系统不能直接接入和进行访问,需要通过边界接入平台才能进行IP方式的接入。 16.高清视频。由美国影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指经过视频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 以上(含)的数字视频,即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像素的监控图像。 17.高清摄像机。指摄像机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以上,本规范未指明的均为1080P以上的高清摄像机。18.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是拥有独立的IP地址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监控的智能化产品,它可以通过LAN,或者是无线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网络上。 1.1.2 符号及缩略语 720P 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

ICS 03.220.20;33.040.40 M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794—201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GNSS system for operating vehicl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vehicle terminals 2011-02-28 发布2011-05-08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JT/T 794—2011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4 一般要求 (2) 5 功能要求 (3) 6 性能要求 (8) 7 安装要求 (11) 附录A (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委员会(筹)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炜、林元洪、冯泉、杨英俊、董轩、罗冠伟、李明瑛、杨富锋、李文亮、张锦、沈兵、王轶萍、晋杰、梁金焰、尚绛、肖晔、王建、丘舍金、韦昌荣、代伟良、孙亚夫、张伟。 II JT/T 794—201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安装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中安装在车辆上的终端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T 19951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JT/T 766-200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监测终端技术要求 QC/T 413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 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 420 汽车用熔断器 QG/T 730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 YD/T 1050 800MHz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 移动台部分 YD/T 1214 900/1800 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 要求:移动台 YD/T 1367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YD/T 1547 2GHz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

招远市黄金矿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目录

一、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区概况 二、公司资质证书 见附件: 三、技术文件 第一节、概述 1.1背景和需求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近一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由于基础薄弱等种种原因,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如何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也成为所有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因此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 1.2系统简述 (1)本系统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发研制。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波技术,该技术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0.18uM的微波芯片技术,使产品的性能和原来的微波技术相比得到了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同时也解决了中低频电磁波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2)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

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3)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井下信息发布、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集合了国内识别技术、传输技术、软件技术等最顶尖的产品和技术,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上台阶以及事故急救带来了新的契机。 1.3基本原理 1.3.1 系统应用原理说明 系统应由主机、传输接口、本安型读卡分站、识别卡、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电缆、接线盒、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在井下主要巷道、交叉道口、必经之路等重要位置安装无线读卡分站,下井人员携带识别卡,识别卡能发射信号,当识别卡在接收器一定范围内时,读卡分站接收到识别卡发出的信号,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把信号发送到地面,地面信号传输接口把信号进行转换,交给主机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识别卡具有双向通讯功能,当矿工遇到紧急事件时,可以按下紧急求救按钮,地面监控主机就会显示出求救人员的信息(包括在那个位置及人员情况),矿方可以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经行抢救及处理。 调度室综合所有安全因素,如果遇到大的问题,需要井下人员进行紧急撤离,可以向井下某人(或某地区人员)(或者全部人员)发出撤离命令,在第一时间保证人的安全。 管理者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或电脑上的分布示意图查看某一区域,计算机即会把这一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显示出来。中心站主机会根据一段时间的人员出入信息整理出这一时期的每个下井人员的各种出勤报表,作为工资发放的依据。同时全方位监控井下人员分布情况。 1.3.2 系统应用原理图 (一)设计原则 鉴于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我们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认真对系统仔细的分析,力求达到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员定位系统联网 技术规范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员定位系统联网技术规范 ( .2.2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集团公司不同人员定位系统联网,达到多系统统一标准、综合应用的目的,规范数据上传的格式,指定统一的接口程序功能标准。 第二条集团人员定位联网系统,能够接收到各个矿井井下人员定位数据信息,但当前各矿井的人员定位系统厂家数量较多,数据格式均不相同,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为了规范各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并能更好的提供人员定位数据到集团服务器,实现人员定位系统的集中展现。特提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员定位系统联网数据规范。 第三条本办法的制定部门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和检查部门为总调度室和安监局。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下属各个矿井的厂家人员定位系统数据传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格式规范、接口程序功能。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第五条对本规范中使用的属于和定义做出注释。 1.内网

集团内部办公网络 2.接口程序 由人员定位厂家编写的,从位于矿端的工控机上运行读取矿段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的程序。 3.上传程序 运行在矿端的工控机上,由计算机通讯份公司编写的程序。功能为获取接口程序生成的数据,上传至集团服务器。 4.数据上传 厂家的接口程序把生成的数据放于矿段的工控机,由上传程序获取并经过内网传输至集团服务器。 第三章联网技术规范 第六条网络连接示意图

接入内网的矿井经过集团内网专线上传数据,其它矿井经过外网租赁的专线上传数据。 第七条联网数据规范 一、数据分类 人员定位系统联网有三类数据,编码类的、实时数据和统计数据。 ●编码类数据有分站定义、部门定义、人员定义、 图形定义、工作面定义、路径定义; ●实时数据包括人员实时信息; ●统计数据包括当前井下人员统计、出入井统计、 区域人员统计、出入区域统计,出勤统计。 二、数据格式定义 1)区域定义

ICS 93.080.30 R 84 GA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s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recording system of vehicles on highways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要求 (2) 5 检验方法 (4) 6 检验规则 (8) 7 安装和运行条件 (9) 8 标志、标签、包装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库表格式 (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GA/T 497–2004《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A/T 497–2004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增加了“号牌信息”的术语(本版的3.5); ――修改了“车辆图像捕获率”的术语(2004年版的3.6,本版的3.7); ――删除了“号牌识别率”的术语(2004年版的3.7); ――修改了“号牌识别准确率”的术语(2004年版的3.8,本版的3.8); ――修改了“车辆图像记录”(2004年版的4.3.1,本版的4.3.1); ――修改了“车辆号牌识别”(2004年版的4.3.3.2,本版的4.3.2.2); ――修改了“速度测定”(2004年版的4.3.2,本版的4.3.4); ――删除了“超速报警”(2004年版的4.3.4.1); ――增加了“格式”(本版的4.4.1); ――增加了“数量”(本版的4.4.2); ——修改了“分辨率”(2004年版的4.4.1,本版的4.4.3); ――修改了“清晰度”(2004年版的4.4.2,本版的4.4.4); ――增加了“防篡改功能”(本版的4.4.7); ――修改了“车辆图像记录功能测试”(2004年版的5.3.1,本版的5.4.1); ――修改了“字符识别测试”(2004年版的5.3.3.1,本版的5.4.2.1); ――修改了“图库/录像动态识别测试”(2004年版的5.3.3.3,本版的5.4.2.3); ——增加了“测速功能试验”(本版的5.4.4); ――修改了“数据库表格式”(2004年版的附录A,本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哈尔滨新中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联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标、孙巍、姜良维、李爱民、吴云强、秦东炜、姜永强、刘小瓯、陆海峰、籍东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A/T 497–2004。

厂区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案 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5-6

目录 1.项目背景及意义 (2) 1.1系统背景 (2) 1.2项目意义 (2) 2.系统介绍 (3) 2.1系统简介 (3) 2.2系统特点 (3) 3.系统介绍 (4) 3.1系统概述 (4) 3.2功能实现 (5) 3.2.1职工权限设定 (5) 3.2.2全程区域定位 (6) 3.2.3记录考勤 (7) 4.产品配置 (7) 4.1测温腕带电子标签 (7) 综合版防水读写器 (8) 4.3定向分析仪 (10) 4.4数据采集器 (11) 5结束语 (12)

1.项目背景及意义 1.1系统背景 工厂由于人员较多,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很容易产生管理漏洞,引发不必要的管理难题;此外,工厂本身也是易燃易爆地带,很容易发生危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后果;加之工厂规模较大,如果由于人员管理涣散导致问题的发生,也无从追究责任,使肇事者存在侥幸心理,不加注意,导致问题更加严重,工厂制度将难以得到完善。 1.2项目意义 我们从化工厂存在的实际人员管理问题角度出发,研发出RFID 工厂人员管理定位系统,此系统重点解决了工厂全体员工的管理问题,实现简单的人员区域定位,为管理人员带来便捷,同时可以解决工厂的众多管理问题,对工厂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减少意外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避免因意外给工厂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工厂的名誉,为工厂带来更大的效益。

2.1系统简介 本系统是运用无线传感网络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安装RFID硬件和对应的功能软件,针对工厂人员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的一套完整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2.2系统特点 (1)RFID设备技术先进 RFID电子腕带技术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使用寿命长,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读取距离更远;可以写入及存取数据,写入时间快;腕带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变;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腕带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可以对腕带附着物体进行追踪定位。 (2)本系统具备较高的成熟度 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稳定性和保密性特点,可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系统。充分考虑网络.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 (3)良好的兼容和可扩展性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开放的体系结构和长远的生命周期,能满足以后开发新功能需要;系统通过GPRS 或者串口得来的数据,能和系统实现无缝隙连接。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要求 近年来,煤矿事故不断增加,煤矿安全形势紧张,国家要求煤矿企业必须装设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为了满足煤矿建设要求,提高矿井安全系数,健全和完善矿井“六大系统”,现需要购置人员定位系统一套。原矿井没有装设人员定位系统。特提出如下技术要求: 一、项目名称: 人员定位系统 二、覆盖区域: 定位信号能够覆盖全矿井,实现±10M精确定位及双向寻呼/呼救。 三、系统配置清单: (一)复产前监测点分布列表:附图所示 1、副井口1、副井底 2、风井口 3、风井底 4、主井口 5、主井底6; 2、西巷口12、皮带下山11、西回风巷9、西运输巷10; 3、11031上回风13、11031下机巷1 4、采面进风巷16、采面回

风巷15; 4、掘进进风巷8、掘进回风巷7。 (二)复产后规划采区监测分布:附图所示 1、11轨道下山4、11运输下山3、规划采面运输巷 2、规划采面上风巷1、规划采面进风巷6、规划采面回风巷5。 四、系统主要技术性能 (一)预警呼叫 具备人员无线寻呼功能,在需要紧急撤离,或寻找失踪人员时,人员无线寻呼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呼叫单独一个人,也可以成组呼叫,可以呼叫某个区域的人员,也可以多个区域或全矿区呼叫。呼叫信息由计算机控制,通过指定的分站发出。对于井下出现的紧急情况,井下的矿工可以向井上调度指挥中心发出呼救信号,生产指挥调度可以根据情况的紧急程度,判断是否需要通知井下人员撤离。 (二)考勤管理功能 通过实时对煤矿人员的入井、升井时间及在井下各区域的停留工作时间的记录与统计,能实时对各单位人员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人员出勤规律分析等情况进行监测和分类统计,能自动汇总、存储、实时查询、自动生成报表和打印,为企业提供考勤管理基础信息,并能为企业提供员工出勤规律分析和总结。 20万卡次以上实际应用不允许出现漏卡,保障考勤数据的准确。 (三)矿井目标定位、跟踪 在满足人员定位信号覆盖范围要求的条件下,实现人员实时定位管理,在定位器连续布置的区域可以实现人员的精确定位,同时实时对井下各监测区域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结合井下电子地图,可以显示某个区域内人员的数量和分布以及移动速度和

实用文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技术要求 XXXX公司 O—四年十月

文案大全

招标项目技术要求 说明:对于招标文件中标有“ * ”下画线的条款,投标人必须满足;对这些条款的偏 离可能会导致废标。 1适用范围及工程概况 1.1适用范围 本项目要求书适用于 10kV & 0.4 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项目 所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满 足实现高、中、低压设备智能化监控的集成。 1.2 工程概况 本项目变电所为10kV 变电站和0.4 kV 变电所,工程内容为 10kV 变电站增加一台高压配电设 备,0.4kV 变 电所增加相应的一套低压配电设备。 投标单位需将0.4 kV 变电所按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进行系统集成,具体要求如下: 1.2.1按要求提供系统后台硬 件及软件,软件必须有免于买方第三方侵权起诉的完整知识产权。 1.2.2设计并实施系统综合布线,该布线内容除网络布线外尚需包含低压柜等智能设备的通讯网络系 统的二次接线设计、端子排布置设计和供货及现场接线等。 1.2.3*提供智能仪表 YYEL2000系列硬件和配套的通讯接口软件,并接入监控系统,要求监控系统完 整采集中标设备可提供的有关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 1.2.4提供系统所需的操作台、椅、控制柜等。 2供货范围及工程要求 *投标方必须是施耐德公司电力配电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商,并且须具有相关的授权书资质; 近三年内具有两个以上的电力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业绩。 2.1 *低压开关柜上的多功能智能型电力参数测量仪必须为 液晶显示屏、 10 模块、通讯接口等。 2.2设备的生产制造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卖方责任范围 负责提供所供系统(设备)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要求,配合相关的接口设计。 提供所供系统(设备)的技术文件、拓扑图、技术资料及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设计。 YYEL2000系列,每台仪表应配置大屏幕 2.3 设备的包装及运输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4 设备的交货地点:XXXXX 工地。 2.5 设备的交货日期:合同签订生效后 1个月内。 2.6 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现场条件具备后进场。 3.1 负责监控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 3.2 3.3 3.4 负责对买方技术人员的培训。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架构,以及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中政府监督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功能要求、平台性能与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平台及企业自建或运营商搭建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 20263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 JT/T 794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JT/T 7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简称卫星定位系统)GNSS for operating vehicles 以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实时位置和状态信息为特征,具有运输车辆驾乘人员及运输车辆管理者等用户远程信息服务,反映运输车辆实时动态数据,满足政府监管部门及运营企业对系统信息运用要求,能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辆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综合性信息处理的系统。 3.2 政府监管平台(简称政府平台)gover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以计算机系统及通信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卫星定位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管辖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接入平台进行管理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上级平台的数据报送和对下级政府平台的管理、对企业平台的监管和服务。 3.3 企业监控平台(简称企业平台)enterpris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企业自建或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建设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通过接入通信网络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安全运营监控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平台中的车辆安全运营的实时监控。 3.4 接入平台access platform 接入到政府平台的平台,包括企业平台和下级政府平台。 3.5 车载终端vehicle terminal 安装在道路运输车辆上满足工作环境要求,具有卫星定位系统、移动网络接入、道路运输车辆行驶记录、道路运输车辆相关信号采集和控制,与其他车载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提供政府平台或企业平台所需的信息,完成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控制功能的装置。 3.6 在线车辆online vehicles 当前连接到政府平台和企业平台,且正常定位的车辆。 3.7 上线车辆previously online vehicles 政府平台或企业平台设定时间内在线连接,且当前处于运营状态的车辆。

**技防道路监控项目技术方案 一、系统建设目标 突出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和科学应用,紧紧围绕对人、车活动轨迹的控制,建立城乡一体、全面覆盖、资源共享、高效实用的道路治安监控网络,实现“机动车在城区行驶3公里、在公路行驶20公里至少要被抓拍一次”的基本要求。 二、建设思路 建设“一个中心”、“四道防线(全省称为二道电子防线,本县称为四道防线)”、服务“四级应用”。 “一个中心”:即依托全省公安“大平台”框架,在县公安指挥中心建设(治安与道路)监控中心,建设一个功能先进、相互关联、一体化的软件硬件信息系统。 “四道防线”:围绕抓拍交通违法车辆,发现重点监控车辆,刻画车辆行驶轨迹,震慑违法犯罪,处臵突发案件的功能定位,一是在县(市)际结合部建设监控网,为第一道防线;二是在县际与城际之间建设道路监控网,为第二道防线;三是在出入城主要路口建设道路监控网,为第三道防线;在城区选择适当道路节点建设中心区道路监控网,为第四道防线。 “四级应用”:县局和基层所队应用道路监控网,掌握辖区道路交通、治安动态,分析研判机动车通行轨迹,获取违法犯罪线索,精确高效地指挥处臵各类警情。并为省厅、市局应用提供支撑服务。

三、系统设计依据、标准 1、GA/T669.1—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标准 2、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3、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4、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5、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6、GA/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7、GA/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8、YD/T926《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9、CJJ/T1 06—2055《城市市政综合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10、江苏省公安厅《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优先选用的监控产品目录》 11、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2、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13、GA/T497-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4、GA/T496-2009《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5、GA/T833-2009《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 16、GA/T 491《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17、GA/T 492《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图形符号》 18、GA/T 493《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建设规范》 19、GA/T 529《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结构》 20、GA/T 530《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及数据库命名规则》 21、GA/T 532《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 22、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人员定位系统方案(总2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上海秀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SUPER ELECTRONIC S TECHNOLOGY CO.,LTD Easy Trace系统 方案说明书 编制: 2014 年5月09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发文日期:年月日 生效日期:年月日 修订记录

1. Easy Trace系统概述 目前养老地产概念在国内风起云涌,各大地产商及地方政府都不遗余力的进行各种推广活动,但事实上目前市场上面真正成熟的系统并没有,各家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真正应用得实属凤毛麟角。其中就有由上海秀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上海亲和源开发的针对老人的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经过四年的运行,已经充分证明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并且也在运行的过程中暴露了种种不足。 基于此上海秀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来亲和源人员定位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上的需求,开发出Easy Trace的人员位置追踪服务信息系统,有效地改善和优化了原有系统存在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原有系统的有效使用价值。为国内的各养老机构提供了信息化的监控平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服务质量。 系统的主要的目的是能准确及时的反映被监护人的位置信息以及在监护人发出帮助信息时系统能及时的做出响应。 2. Easy Trace系统技术方案的描述 2.1 Easy Trace系统技术方案的架构如下图示

通讯转 换箱 通讯转换箱 通讯转换箱 通信 链路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 通信 链路 通信链路 通 信链 路 通信链路 通 信链 路 TCP/IP 服务器 监视器 地埋式地标器86盒地标器 Easy Trace 阅读器 标签 通用固定式阅读器通讯电源转换箱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A 、 有地标器的方案 标签在通过地标器感应的范围(直径约6~8m )时,迅速的将该含有该地标器ID 的信息发出,处于附近的阅读器接收到该标签的信息后,迅速的上传到系统平台,平台软件根据设备的地址便可标明该标签的所处的位置 B 、 纯2.4G 方案 标签在通过Easy Trace 阅读器接收的范围(直径约40m )时,Easy Trace 阅读器会及时将该标签的信息上传到系统平台,以表明该标签处于某Easy Trace 阅读器的附近,该阅读器的位置已经在系统软件中做好标识。 2.2 Easy Trace 系统技术方案的具体应用 2.2.1 社区道路(行车道)的位置服务场景

图像监视系统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买方: 卖方: 2016 年 12 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技术要求 (1)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1) 2.2 环境条件 (2) 2.3 系统规模 (3) 2.4 技术性能要求 (3) 2.5 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6) 2.6屏体要求 (7) 2.7 基本技术指标 (8) 3. 技术服务 (11) 3.1 项目管理 (11) 3.2 技术文件 (11) 3.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3) 3.4卖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3) 3.5 其它 (14) 4. 买方工作 (14) 5. 工作安排 (14) 6.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5) 6.1 备品备件 (15) 6.2 专用工具 (15) 7. 质量保证和试验 (15) 7.1 质量保证 (15) 7.2现场试验 (16)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16) 附件1 货物需求一览表 (17) 附件2 卖方应填写的技术参数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本公司光伏电站集控系统。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集控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本技术规范书只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的基本配置提出最低要求,卖方应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设备完整性、功能的先进性负责。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技术规范书众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 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J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nJ79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T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道路监控系统项目竣工验收规范 1.1 验收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339-200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 《1KV 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JGT1.5-8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T16-92)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87)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GTB856)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高建局域网标准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

施工承包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经确认的设计方案、施工图纸会审记录、竣工图纸及设备技术 主管部门有关项目建设的批复文件; 项目设计变更签证和技术核定单、测试资料。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1.2竣工验收清单 交工工程一览表,包括单位工程名称、以及工程质量评定等级; 图纸会审记录,包括技术核定单及设计变更通知; 竣工图; 隐蔽工程记录及验收资料; 材料、构件和设备的质量合格证及其它合同要求的证明文件; 技术施工记录; 施工日志;

设备安装施工和检验记录; 项目及单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上级对该工程的有关技术决定; 管理资料,包括开工报告、交工和中间交接资料; 工程结算资料、文件和签证等; 测试报告、调试记录。 1.3视频监控系统验收计划 1.检测内容 1) 系统功能检测:摄像机的防拆、防破坏等纵深防御功能检测;云台转动、镜头、光圈的调节、调焦、变倍,图像切换、防护罩功能的检测。 2) 图像质量检测: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进行,进行图像的清晰度、灰度、系统信噪比、电源干扰、单频干扰、脉冲干扰等检测。 检测方法:系统功能检测采用主观评价法。检测结果按《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 中的五级损伤制评定,主观用客观测试。

内蒙古伊泰塔拉壕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 施工方案 天地()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六月

确认签字 经内蒙古伊泰塔拉壕煤矿、天地()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努力,在现场进行勘察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详细施工方案,其内容将作为“塔拉壕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后续实施的依据之一。 建设单位: 签字: 日期: 承建单位: 签字: 日期:

目录 1 编制说明 (1) 2 编制依据 (1) 3 工程范围 (2) 3.1人员定位系统部分: (2) 3.1.1 设备安装位置 (2) 3.1.2 线缆敷设线路 (5) 3.1.3 取电方法 (6) 3.2无线通信系统部分 (6) 3.2.1 设备安装位置 (6) 3.2.2 线缆敷设线路 (8) 3.2.3 设备取电方法 (9) 4 施工方法 (9) 4.1井下设备安装方法 (9) 4.2设备接线方法 (10) 4.2.1 人员定位系统设备 (10) 4.2.2 无线通信系统设备 (10) 4.3缆线敷设实施方法 (10)

详细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 本方案是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经甲、乙双方共同共同商定的情况下制定的,用于规范塔拉壕煤矿人员定位、无线通信系统施工的依据。 2 编制依据 塔拉壕煤矿矿井相关设计图纸 《煤矿安全规程》2014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 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 6210-2007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209-9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器设备本质安全性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 《MT/T899-19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 《软件开发规范》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范》 《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范》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煤炭工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EIA/TIA 568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井下精确定位系统可行性 研究报告 机电装备研究所 2018.4.3 一、义煤集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1、矿用电机车 煤炭生产过程中,矿用电机车是井下轨道煤炭运输及辅助运输重要的动力设备,电机车按供电方式分为架线式和蓄电池式两种,轨道数量有单轨道和双轨道两种。由于电机车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输费用低等特点,在煤矿水平巷道中,作为运输工具起着很大作用,得到广泛应用。为确保煤矿井下运输安全,《煤矿安全规程》对电机车运输的轨距、轨型、运行速度、机车的制动距离以及两台机车在同一轨道同一方向行驶时,必须保持不小于100m的距离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由于煤矿井下运输巷道沿途灯光昏暗,工况恶劣,如果电机车司机注意力稍有不集中,反应迟钝,观察判断失误以及道岔错位等原因,电机车很容易出现事故,轻者掉轨,误开到其它轨道上,重者使两电机车行驶到同一轨道上造成迎面相撞或追尾事故,特别是迎面相撞事故由于极大的惯性,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可能会损毁轨道、路基、车辆和运送的设备,甚至会造成冒顶塌方、火灾瓦斯事故。若是运送人员的车辆相撞后果更为严重,将造成大量人员受伤。而目前电机车的制动一般都是人工操作电阻制动和手闸制动两种,刹车时易产生剧烈抖动或刹车过猛而造成人为事故。这种机车相撞事故一旦发生危害巨大,后果惨重,极大地影响了煤矿企业正常有序的安全生产。 除电机车之间出现碰撞事故外,电机车撞人事故也常有发生。长期以来大巷机车运输事故在主巷运输事故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其发生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类:①大巷作业人员避让列车不及被碰挂致伤;②大巷人行道宽度不够,使巷道内人员无法安全避让列车,被列车碰挂致伤;③无乘车候车室的大巷,下班后候车的工人因劳累睡在线路旁,被列车碰挂致伤;④乘车人员乘坐人车时,未挂好防护链且因劳累睡着后,意外被列车甩出车外摔伤; ⑤跟车工摘挂钩时,因与司机联络失误或机车司机操作失误,兑车不当,被挤碰致伤;⑥行人在从石门巷道快速跨越大巷轨道时,被运行中的列车碰伤等。 巷道欠维护,上顶冒落,机车和矸石相撞,也时有发生。 要消除以上事故,一是要完善巷道设施;二是职工要做好自我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在完善机车安全设施,主动做好大巷行车安全防范工作。 2、人员定位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煤矿系统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好转,但煤矿生产的主体集中在井下,随着机械化开采程度的普及,井下巷道不断向四面延伸,巷道纵横交错,人流、车流错综复杂。作为地面生产指挥控制核心部门,实时了解井下人员、车辆、原煤及材料的流动运行情况和跟踪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遭遇各种井下事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事故现场的人员状况及分布情况,将为后续工作提供主要参考依据,以减少盲目性,因此,改变目前煤矿企业对井下人员的管理模式,优化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实现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和管理信息的精确化、精细化已成为所有煤矿企业日趋关心的问题。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

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图像监视系统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买方: 卖方: 2016 年 12 月

目录 1. 总则 0 2. 技术要求 0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0 2.2 环境条件 (1) 2.3 系统规模 (2) 2.4 技术性能要求 (2) 2.5 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6) 2.6屏体要求 (6) 2.7 基本技术指标 (7) 3. 技术服务 (11) 3.1 项目管理 (11) 3.2 技术文件 (11) 3.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3) 3.4卖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3) 3.5 其它 (14) 4. 买方工作 (14) 5. 工作安排 (14) 6.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4) 6.1 备品备件 (14) 6.2 专用工具 (15) 7. 质量保证和试验 (15)

7.1 质量保证 (15) 7.2现场试验 (16)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16) 附件1 货物需求一览表 (17) 附件2 卖方应填写的技术参数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本公司光伏电站集控系统。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集控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本技术规范书只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的基本配置提出最低要求,卖方应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设备完整性、功能的先进性负责。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技术规范书众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J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nJ79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T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工厂人员定位系统 方案建议书 摘要 当前大型工厂制造企业,人员管理除考勤管理外主要依靠监管人员进行现场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需要监管人员亲临现场,而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管理问题,比如车间分布较分散,监管人员需要不断巡视各车间;人员较多时,并不能对每个人员起到监管作用。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人员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管理好每个人员,对企业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针对工厂人员管理的难题,结合了ZigBee无线技术,开发出工厂人员定位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工厂人员管理的问题。系统不但解决了监管人员要到现场进行巡查的麻烦,并且能够解决对每个人的实时监管。监管人员只要坐在电脑旁,即可实现实时监控。系统不仅节省大量人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工厂人员定位系统还可以扩展工厂人员考勤系统,实现人员从上班打卡考勤到下班打卡考勤整个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历史信息查看,从而让管理者能够对人员在工作期间的活动情况一幕了然,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立刻定位到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工厂人员定位系统是基于SQL大型数据库,在充分理解工厂人员管理的需求后,结合ZigBee技术,将原来的人员亲临现场管理变成智能化的系统监控管理。可解决人员管理难、工作效率低、无法实时监管到每个人、是否按时到岗、危险无法及时处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人员管理工作效率。

目录 1.项目背景及意义................................................................................................................................ 2.需求分析............................................................................................................................................ 2.1.人员定位系统的用户需求 ................................................................................................... 2.2.人员定位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 2.3.人员定位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3.系统总体设计.................................................................................................................................... 3.1.系统示意图 ........................................................................................................................... 3.2.系统架构 ............................................................................................................................... 3.3.系统设计要点 ....................................................................................................................... 4.系统设计与实现................................................................................................................................ 4.1.系统主要功能 ....................................................................................................................... 4.2.系统特点 ............................................................................................................................... 5.系统设计方案.................................................................................................................................... 5.1.设计原理 ............................................................................................................................... 5.2.定位原理 ............................................................................................................................... 5.3.设备布置规则 ....................................................................................................................... 5.4.路面定位示意图 ................................................................................................................... 5.5.车间定位示意图 ................................................................................................................... 6.系统技术规格.................................................................................................................................... 7.系统组成............................................................................................................................................ 7.1.系统拓补图 ........................................................................................................................... 7.2.主要设备 ............................................................................................................................... 7.3.系统软件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