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哪些疾病都属于血液病

哪些疾病都属于血液病

哪些疾病都属于血液病
哪些疾病都属于血液病

血液病都可分为哪些种类在早期的症状有什么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患上血液病的人数也是不断增加,对于这种疾病人们一向的反应是谈之色变,因为它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十分大。那么血液病都包括哪几种呢,接下来我们就随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专家指出: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它不是单一的一种病,而是一系列疾病的类别统称。临床上主要分为四大类型: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及凝血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

1.红细胞疾病:

红细胞疾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最为典型,以贫血、肝脾肿大、心悸气短、自发性出血、面色苍白为主要的发病症状,如果您生活中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及时到专业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和最佳治疗时机。

2.白细胞疾病

白细胞疾病是一组以感染、发热、头晕为起病症状的疾病症候群,以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恶性淋巴瘤和白细胞减少症为典型病种,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一旦白细胞出现异常,机体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进而健康受到威胁。因此患上白细胞疾病,也是不可小觑的。

3.出血及凝血性疾病

出血、凝血性疾病是一组以出血、皮肤瘀斑、瘀点、月经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血液疾病,临床上以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为典型。血小板作为血液三大血细胞之一,其担任着凝血、止血的重要任务,一旦血小板缺失,机体止凝血必然出现问题,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和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

4.骨髓增生疾病

骨髓增生疾病是一组关乎骨髓而病不在骨髓的一类血液疾病,包括:血小板增多、骨髓纤维化、真红细胞增多症。多发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不排斥青中年患病。以胸骨压痛,四肢关节痛、晚期出血趋势加重为发病特征,一旦出现征兆,及时科学规范治疗才能保证个人健康。

患上血液病早期的信号表现主要有这些:

血液病的早期信号主要有:

1.贫血

贫血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常见的原因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丢失过多如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外伤大出血等。

贫血的主要表现有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和头晕耳鸣等。有些患者常因心悸而误认为是患了心脏病,有的因为耳鸣而去五官科就诊,有的因为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就将其当作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这时如果做血常规检查就会发现是贫血。

2.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增多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增多,正常值为(3.5-5.5)x1012/L,红细胞增多时可达 (6-10)x1012/L,血红蛋白高达170-240g/L。常见原因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住、肺部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肾病变、各种肿瘤等)、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严重脱水、烧伤、等)。

红细胞增多的主要表现有:皮肤、粘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和四肢末断为甚,眼结膜充血。这时如果做血常规检查就会发现红细胞增多。

3.出血

血液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血浆中凝血因子不足,血管受到破损时,很容易出血。轻者早期有鼻腔或齿龈出血,重者会有皮肤大片青紫色的淤斑、吐血或便血,其至因脑出血而死亡。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小板数量减少。

4.黄疸

血液里红细胞寿命约为120天,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红细胞易被破坏,寿命缩短,这样就会出现溶血性贫血,表现为黄疸。这是因为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经过分解代谢产生胆红素过多,病人血液里胆红素含量增高,致使皮肤与巩膜发黄。因此,当有人出现黄疸时,不要只想到是患了肝病,也要考虑是否患了血液病。溶血性贫血的病人还会伴有腰痛、尿色加深呈酱色或葡萄酒色等症状。通过血液检查可及时确诊,预后良好。

5.发热与感染

白细胞减少或质量异常,可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易于合并感染,感染发生时往往发热。血液病患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患者,发热是较常见的症状。如果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须进一步做骨髓像检查,明确诊断。

6.白细胞数增多

白细胞数增多常为继发性,主要是指中性粒细胞增多。是指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大于7.5x109/L和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x109/L。血液病中,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等都可以中性

粒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许多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常伴有中性粒细胞增多。而且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癌症患者死亡率高。

7.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很多血液病可以引起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淋巴结肿大早期在双侧颈部最为明显,也易于发现,但常被误诊为淋巴结核或炎症。肝、脾肿大且在上腹部肋下角触及肿块,易被误诊为是肿瘤或肋骨。例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早期表现是脾肿大,常在偶然体检时才被医生发现,有的已经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以上的这些都是常见的血液病以及其早期的症状表现,如果出现上述的症状表现的话就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检查了,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相关的诊断和对症的治疗,确定不会因此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

常见血液病诊疗常规

目录页 常见血液病诊疗常规 贫血 一.实验室检查 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血型。 2尿常规、大便潜血、虫卵。 3肝功、肾功、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如ANA、抗dsDNA、抗ENA等。 4 必要时胃肠道餐或胃镜检查 二.诊断标准 1男性:Hb﹤120g/L,RBC﹤4.0×1012/L,HCT﹤0.40 2女性:Hb﹤110g/L,RBC﹤3.5×1012/L,HCT﹤0.37 缺铁性贫血 一、实验室检查 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2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4血清铁蛋白。 5骨髓涂片及铁染色(必要时)。 6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 7大便潜血、虫卵。 8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必要时)。 9妇科检查(月经过多的患者)。 10肝、肾功能。 二、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6pg,MCHC﹤0.31g/L 2血清铁﹤50ug /dl,总铁结合力﹥350ug /dl,运铁蛋白饱和度%﹤15%。 3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4血清铁蛋白﹤14ug /L。 5红细胞游离卟啉(FEP)﹥3.0ug/gHb。 6有明确的缺铁病因,用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上述1~6条中任2条以上者可论断。 三、治疗 1去除或治疗病因。 2铁剂补充治疗:元素铁150~200mg/天。 3疗程:血象恢复正常后,血清蛋白﹥30~50ug /L时再停药。 四、疗效标准 1治愈:Hb恢复正常,MCV﹥80fl血清铁及铁蛋白,FEP均恢复正常。贫血病因消除。 2有效:Hb增高﹥20g/L,其他指标部分恢复。 3无效:四周治疗Hb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反下降。 巨幼细胞贫血 一、实验室检查 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2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常见的血液疾病

常见的血液疾病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见的血液疾病》的内容,具体内容: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 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常见的血液病有哪些 1、红细胞疾病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 2、白细胞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3、出血性疾病 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血友病、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等。 4、骨髓增生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等。 血液病的前期症状 血液系统疾病多半是难治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状隐匿,即使患病,病人常不能自己察知,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健康体检时而被发现。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十种状况,需高度警惕血液系统疾病。 1、身体日渐虚弱,长叹"今不如昔",精神倦怠,肢体酸沉,少气无力,嗜卧懒动。 2、弱不禁风,经常感冒,或感冒经久不愈;常有低热,甚或高热。 3、头晕、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甚则晕厥。 4、面色苍白,萎黄,虚浮,唇舌淡无血色,结膜色淡;或见眼窝黯黑(俗称黑眼圈),或面色赤红紫黯而无光泽。 5、毛发枯槁不泽,脱发;指甲平塌凹陷,易折易裂;皮肤干燥皱缩,弹性较差;口腔糜烂,牙龈肿胀,舌面光剥无苔。 6、肌肤常见出血斑点或青紫斑块,轻微刺伤、划伤即出血不止,碰撞挤压,皮下即见大片青紫瘀斑。 7、经常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及舌面紫黯血泡;女子月经过多如崩如注,或不分周期淋漓不断。 8、胸骨、胫骨压痛,四肢关节疼痛或骨痛。 9、腹胀,肝、脾、淋巴结肿大。 10、血液及骨髓检查异常。 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时,需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2.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查

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查 贫血 一、定义 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 根据血红蛋白降低程度的不同,临床上将贫血分为下列4级。 贫血的临床分级 二、贫血分类 贫血可以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或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理加以分类。 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 贫血可分为三类: (一)、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MCV>95fI。此类贫血大多为正常色素型,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二)、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95fI,MCHC=0.32~0.36(32~36%)。属此类贫血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数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及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毒症、肝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fI,MCHC<0.31(31%)。属于此类贫血者有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分类,贫血可分类如表

三、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有无贫血及贫血严重程度,是否伴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据红细胞参数(MCV、MCH及MCHC)可对贫血进行红细胞形态分类,为诊断提供相关线索。 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反映骨髓红系增生及代偿情况,网积红细胞计数,校正网织红细胞计数=患者的红细胞压积/0.45/L×网织红细胞(%)。 外周血涂片可观察红细胞有无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裂殖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红细胞,嗜硷性点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体等。观察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改变,有否疟原虫和异常细胞等。 2.骨髓检查 骨髓细胞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反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 必要时应作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增生程度、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骨髓检查对某些贫血,白血病,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或大理石变,髓外肿瘤细胞浸润等具有诊断价值。必须注意骨髓取样的局限性,骨髓检查与血常规有矛盾时,应做多部位骨髓检查。

常见急症处理

幻灯片1 常见急症处理 惠城区卫生局邵曰杰 幻灯片2 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一、心绞痛 ●(一)诊断要点: ●1、痛有阵发性心前区绞痛特别是胸骨后阵发性痛,绞痛,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种 有时几分钟,常向右臂及左前臂,甚至颈部、喉部放散,其性质可表现不同程度的压迫性,紧束性闷胀性疼痛。 幻灯片3 一、心绞痛 ● 2 诱因:情绪激动、饱餐、劳累、受寒等。 ● 3 缓解用硝酸甘油片可缓解。 ●4、心电图在发作时大多无变化,部分病人可有S-T段降低及T波扁平或倒置。 幻灯片4 一、心绞痛 ●5、多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病变、重症高血压、心率极度加速、充血性心 力衰竭、甲亢、严重贫血。男性较多,常见于50~60岁。 ●6、心绞痛须与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胆囊疾病、溃疡病、膈疝、自 发性气胸、颈胸段脊柱疾病等鉴别。 幻灯片5 一、心绞痛 ●(二)抢救措施 ●1、绝对卧床。半坐位,解开领扣,皮带. ●2、立即口服硝酸甘油片,并鼻管充分给氧或通风。(扇风,喝冷水) ●3、单纯心绞痛: ●★针刺:内关、神门、膻中、合谷、膈俞。 幻灯片6 二、急性心肌梗塞 ●(一)诊断要点 ●1、有心绞痛病史近期加重或发作频繁及心前区突然出现持续性绞痛或紧迫感,可持续 半小时以上到1~2天,休息或用硝酸甘油片后均不见好转。 幻灯片7 二、急性心肌梗塞

●2、有时伴有四肢厥冷、青紫、脉搏细弱、血压有下降、并发心律失常,左心衰呼吸困 难,咳泡沫状血痰及肺底出现湿性罗音,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胃肠症状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甚至疼痛而产生触痛或腹肌强直和呃逆现象。 幻灯片8 二、急性心肌梗塞 ●4、几小时后可有白细胞增高,体温略升,血沉加快,血清酶如谷草转氨酶、肌酸磷激 酶、乳酸脱氢酶等升高。 ●5、心电图改变S-T段升高或下降,并出现病理性Q波。 幻灯片9 二、急性心肌梗塞 ●注意:心电图无急性典型心肌梗塞图形,如年龄大于35岁,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警惕:●1)、持续心前区疼痛或上腹部疼痛伴胃肠道症状。 ●2)、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下降。 ●3)、突然出现不典型胸痛。 幻灯片10 二、急性心肌梗塞 ●4)、原有心绞痛,此次发作剧烈,频繁,伴有出汗、烦躁不安。 ●5)、原因不明的晕厥,短暂意识丧失,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突然出现频繁期前 收缩,奔马律。 幻灯片11 二、急性心肌梗塞 ●(二)抢救措施 ●1、病人绝对卧床。 ●2、即刻持续吸氧(流量2~4升/分) ●3、镇静止痛:杜冷丁50~100毫克 ●4、扩张冠状动脉:含化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 ●5、静点硝酸甘油 幻灯片12 脑血管意外 ●(一)诊断要点 幻灯片13 诊断要点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年龄老年中年、老年青年青年、老年 过去史高血压、动脉硬 化糖尿病、动脉硬 化、红细胞增多 二尖瓣狭窄、心 房纤维颤动、心

血液病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IDA):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失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贫血的测定值: 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 贫血的分类: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头晕、眩晕、萎靡、昏厥、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是贫血最常见的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是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 呼吸系统:轻度贫血,平静时呼吸次数可能不增加,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 循环系统:急性失血性贫血时循环系统的主要表现是对低血容量的反应,如外周血管的收缩、心率的加快、主观感觉的心悸等。 消化系统:凡能引起贫血的消化系统疾病,在贫血前或贫血同时有原发病的表现。 泌尿系统:肾性贫血在贫血前和贫血同时有原发肾疾病的临床表现。 内分泌系统:某些自身免疫病不仅可影响造血系统,且可同时累及一个甚至数个内分泌器官,

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Hb<120g/L ,女性 <110g/L ,孕妇 <100g/L Hb :≤ 30g/L Hb :31~60g/L Hb :61~90g/L Hb :<90g/L 贫血是一组症状,不是疾病名称。贫血的病因诊断非常重要。 、贫血的分类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 1、存在缺铁的病因 :慢性贫血、需要量增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 2、缺铁的临床表现:贫血、毛发、反甲、异食癖等 3、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骨髓象特点:铁染色(-) 、幼红细胞 5、铁代谢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15 % 6、贮备铁缺乏:骨髓外铁(-) 、血清铁蛋白( SF ) <14μ g/L 、贫血概论 贫血的标准:成人男性 贫血程度:极重度贫血 重度 中度 轻度

7、红细胞原扑啉升高 8、铁剂治疗有效 四、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病史:叶酸和VitB12 缺乏的病因 (1)摄入不足:婴幼儿、喂养不当、素食者、食品加工不当等 (2)需要量增加:婴幼儿、妊娠、甲亢、肿瘤、溶血等(3)吸收不良:内因子缺乏、胃肠疾病、手术 2、临床表现:(1)贫血(2)消化道症状及体征:口炎、舌炎、牛肉舌(3)神经系统表 现:末梢神经炎、椎体束征(少);恶性贫血多见 3、血象特点:(1)大细胞性贫血:MCV↑(2)白细胞、血小板减少(3)中性粒细胞分 叶过多 4、骨髓特点:巨幼红、巨幼粒(幻灯122、126) 5、叶酸和VitB12 测定:降低 6、治疗观察 (二)鉴别诊断1、再障2、溶贫3、MDS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夜间发作性酱油色尿;贫血 2.实验室检查:(1)酸化血清溶血试验(Hams 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或尿含铁血黄素)等试验中凡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1)两项以上阳性. 2)一项阳性,但须具备下列条件:①两次以上阳性,或一次阳性,但结果可靠.②有溶血的其他证据(如网织红细胞增高,血中间接胆红素增高等).③能除外其他溶血(如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G6PD 酶缺乏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等). (2)流式细胞仪检查发现:外周血中CD59或CD 55阴性,中性粒细胞或红细胞>10%. 临床表现符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具备(1)或(2)项者皆可诊断. (二)鉴别诊断:1.其他溶血性贫血2.再障3.MDS 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 (一)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常以贫血为主,可伴有发热或出血,早期可无症状.2.外周血一系或多系减少.3.骨髓有核细胞常增多,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呈病态造血形态学表现.4.能除外巨幼贫,溶贫,中毒,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血细胞发育异常.5.其他检测:如骨髓组织切片,染色体,癌基因等.(二)分型: 1.FAB 分型: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转化中的RAEB (RAEB-t);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WHO 分型:取消RAEB-t ,归为AML;取消CMML ,增加一个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 )新亚型;增加5q-综合征;MDS 不能分类亚型. 七、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贫血、出血、感染的症状、体征(慢性与急重症再障不同) 2、骨髓增生低下,非造血组织增多,巨核少或无 3、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4、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5、一般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6、再障分型:急性型:重Ⅰ、Ⅱ型慢性型:包括重Ⅱ型急、慢性再障的鉴别

常见急症处理

常见急症处理 一、意识障碍及昏迷 意识障碍和昏迷,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急症。意识是机体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并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应答,这种应答能力的减退或消失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完全丧失,病人仅存脑干和脊髓反射,主要特征为意识障碍、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应,但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尚存。 意识障碍分级: 最轻的为Ⅰ级,主要表现为病人嗜睡,处于持续睡眠;第Ⅱ级,病人处于昏睡状态;第Ⅲ级,表现为浅昏迷,对声音、强光等刺激均无反应;最严重的为Ⅳ级,即深昏迷,病人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即使是伤害性刺激的躲避反射也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 症状:剧烈头痛、低热、高热、精神症状 现场检查: 病人在出现昏迷时的一些伴随症状往往成为判断病因并进行现场急救提供重要线索。所以,遇到意识障碍的病人分对其进行初步了解检查,重点是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和气道通畅情况,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要特别注意病人有无头部外伤;有无皮肤、粘膜异常(皮肤淤点、淤斑见于流行性脑膜炎、败血症、血液病等,一氧化碳中毒皮肤呈樱桃红色,皮肤潮红见于感染性疾病及酒精中毒);呼出气体的气味如何(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可能为肝昏迷,尿臭者要考虑尿毒症,大蒜味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 现场救护原则: ㈠保持气道通畅,如有呕吐要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误吸。

㈡给氧,有条件时可予吸氧。 ㈢拔打急救电话,迅速送就近医院抢救治疗。 二、休克 休克是指多种病因作用所导致的、以血液对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的、循环衰竭的状态。由于血液循环障碍,机体不能提供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影响细胞功能,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所以必须予以及时抢救。 休克分型: 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症状: ㈠自感头昏不适或精神紧张、过度换气; ㈡血压降低,成人肱动脉收缩压(即平常所说的高压)低于90mmHg; ㈢肢端湿冷、皮肤苍白或发绀,有时伴有大汗; ㈣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 ㈤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神志淡漠,嗜睡,昏迷; ㈥尿量减少或无尿。 现场救护原则: ㈠病人应取平卧位,下肢略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如有呼吸困难者,可将头部和躯干适当抬高,以利呼吸。 ㈡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方法是将病人颈部垫高,下颌抬起,使头部最大限度的后仰,同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 一、血细胞的生成: (一)红细胞系统(红系) 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 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红细胞 分裂次数 1次 1次 2次无 故一个原红可生成16个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粒系) 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 原粒早幼粒中幼粒(三种)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 分裂次数 1次 1次 2-3次无 故一个原粒可生成16个以上成熟粒细胞。 (三)单核细胞系统 多能干细胞-------------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成为组织细胞---------抗原刺激成为巨噬细胞。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 全能干细胞淋系干细胞淋系祖细胞(B)原始淋巴(B)幼稚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浆细胞 (五)巨核细胞系统 多能干细胞---------------产板巨------裸核、血小板 二、各期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统】 (一)各期红细胞的形态特点 1.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 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型,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红细胞

粗而密,核仁1-2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 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蓝区。 2. 早幼红细胞(eary normoblast)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型。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小块,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蓝区。 3.中幼红细胞(polychronatic normoblast) 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快状,其中有明显空隙,宛如打碎墨砚感,核仁完全消失。 胞质: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orthochronatic normoblast) 胞体:直径7-10μm、圆形。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快状。 胞质:量较多,浅灰或浅红色。 5. 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为两面微凹盘状的细胞,在瑞氏染色下呈淡红色、中央稍淡,平均直径7.6μm。刚脱核不久的新生红细胞,其体积较大、浆内含有少量嗜碱性物质(RNA),故呈灰红色或灰兰色而称为多染性红细胞。 (二)红系细胞形态的总特点 (1)核圆居中。(2)胞浆无颗粒。(3).浆色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浆色从深蓝色至灰色,最后至淡红色)。(4).胞体较规则(原红及早幼红可有瘤状突起) (三)骨髓中红系正常范围 有核红细胞占总有核细胞锝0.20,以中晚幼红为主。其中原红<0.01,早幼红<0.05,中、晚幼红个占0.10。 【粒细胞系统】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 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 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幼稚-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 (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 1 、原始红细胞 直径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 直径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PPT9 显示的是早幼红细胞。 3 、中幼红细胞 直径8-15 μm ,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体积的1/2 。核染色质凝集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由于血红蛋白的形成,胞浆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PPT10 显示的是中幼红细胞。 4 、晚幼红细胞 直径7-10 μm ,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体积的1/2 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胞浆量多,染成浅灰或成熟红细胞色。 PPT11 显示的是晚幼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

门诊常见急症处理

常见急症处理 意识障碍及昏迷 意识障碍和昏迷,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急症。意识是机体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并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有意义的应答,这种应答能力的减退或消失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完全丧失,病人仅存脑干和脊髓反射,主要特征为意识障碍、随意运动丧失、对外界刺激失去正常反应,但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尚存。 意识障碍分级: 最轻的为Ⅰ级,主要表现为病人嗜睡,处于持续睡眠;第Ⅱ级,病人处于昏睡状态;第Ⅲ级,表现为浅昏迷,对声音、强光等刺激均无反应;最严重的为Ⅳ级,即深昏迷,病人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即使是伤害性刺激的躲避反射也消失,生命体征常有改变。 症状:剧烈头痛、低热、高热、精神症状 现场检查: 病人在出现昏迷时的一些伴随症状往往成为判断病因并进行现场急救提供重要线索。所以,遇到意识障碍的病人分对其进行初步了解检查,重点是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和气道通畅情况,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要特别注意病人有无头部外伤;有无皮肤、粘膜异常(皮肤淤点、淤斑见于流行性脑膜炎、败血症、血液病等,一氧化碳中毒皮肤呈樱桃红色,皮肤潮红见于感染性疾病及酒精中毒);呼出气体的气味如何(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可能为肝昏迷,尿臭者要考虑尿毒症,大蒜味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 现场救护原则 ㈠保持气道通畅,如有呕吐要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误吸。 ㈡给氧,有条件时可予吸氧。

㈢拔打急救电话,迅速送就近医院抢救治疗。 休克 休克是指多种病因作用所导致的、以血液对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的、循环衰竭的状态。由于血液循环障碍,机体不能提供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影响细胞功能,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所以必须予以及时抢救。 休克分型: 心源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症状: ㈠自感头昏不适或精神紧张、过度换气; ㈡血压降低,成人肱动脉收缩压(即平常所说的高压)低于90mmHg; ㈢肢端湿冷、皮肤苍白或发绀,有时伴有大汗; ㈣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 ㈤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神志淡漠,嗜睡,昏迷; ㈥尿量减少或无尿。 现场救护原则: ㈠病人应取平卧位,下肢略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如有呼吸困难者,可将头部和躯干适当抬高,以利呼吸。 ㈡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方法是将病人颈部垫高,下颌抬起,使头部最大限度的后仰,同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㈢注意给体温过低的休克病人保暖,盖上被、毯。但伴发高烧的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给

常见血液病归纳

1.缺铁性贫血(IDA) 血象: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异形红细胞增多,红细胞染色变浅、中心浅染区扩大。 骨髓象:增生活跃、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值减小,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偏小,胞浆少,着色偏碱,边缘不齐,呈锯齿状或如破布,胞核小而致密,出现“核老质幼”。 观察要点:小细胞低色素;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核老质幼”、“小蓝密”。 2.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 血象:红细胞大小不一,大细胞为主,中心浅染区不明显甚至消失,嗜多色素性、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可见H-J小体、偶见卡波环及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右移”(分叶过多),血小板轻度减少。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至明显活跃,红系增生显著,粒红比值减低,可见各阶段巨幼红细胞(胞浆丰富、“核幼质老”、“大、红、松”);粒细胞亦可呈巨幼变,分叶过多。 观察要点:大细胞为主、“核右移”、“核幼质老”、“大、红、松”。 3.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减低至极度减低,粒细胞多为晚幼粒和成熟粒,红细胞以晚幼红为主,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网状细胞等)增多,淋巴细胞增多,骨髓小粒呈空网状,“镜下一片荒凉” 观察要点:全血细胞减少、计数有核细胞有难度(因为太少)、“镜下一片荒凉”,淋巴细胞和非造血细胞数目增多。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血象:淋巴细胞增多,可见异型淋巴细胞有三型:(泡沫型-核偏位,胞浆有空泡)、(不规则型-形态不规则,胞浆靠膜边缘深染不整齐)、(幼稚型-核圆形,染色细致呈纤细网状,可见核仁) 骨髓象:少见异淋细胞,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观察要点:在血片和骨髓片的尾部寻找异型淋巴细胞 5.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AML-M1或ANLL-M1) 血象:可见幼红细胞,白细胞以原始粒细胞为主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90% 观察要点:血片、骨髓片见到大量原始粒细胞。 6.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或ANLL- M3) 血象: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棒状小体易见,可见到少量原始粒细胞和其他阶段粒细胞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30% ,易见棒状小体呈“柴捆”样排列 观察要点:血片、骨髓片见到大量早幼粒细胞,仔细观察有无棒状小体。 7.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或ANLL- M5) 血象:可见一定数量的原单和幼单,体积较大,形态多变,可见棒状小体 骨髓象:明显增生,以原单胞、幼单为主,≥30%(NEC),可见棒状小体 观察要点:原单、幼单细胞体积大,胞浆灰蓝色不透明,核不规则,有折叠或切迹,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核仁大而清晰(原单)或消失(幼单) 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3) 血象:以原、幼淋增加为主,中性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涂抹细胞(篮细胞-退化的淋巴细胞)易见,有时可见幼红、幼粒,血小板少见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原、幼淋增生为主(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核染色质呈细点状,核形较规则,核仁明显,成小泡状,胞浆量多,深蓝色,空泡明显呈蜂窝状),成熟淋巴细胞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