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

使用说明书

一、前言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地面和地面以上的大气或与大气相关的物理过程。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是各要素变化的综合结果,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气象地面观测的基本内容之一。

目前,除常规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等)实现了仪器自动观测外,《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规定的34种天气现象(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的观测还主要以人工观测为主,存在着主观性强,观测频次低等弊端。实现天气现象自动观测,将改变我国目前地面观测人工观测和仪器观测并行的局面,明显提高地面观测质量,为预报服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气象信息和观测产品,是实现气象观测自动化的重要任务。

根据《天气现象种类的调整说明》定义的31种天气现象分别为:

降水现象(9种):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

雹、冰粒

地面凝结现象(5种):露、霜、雨凇、雾凇、结冰

视程障碍现象(9种):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

浮尘

雷电现象(2种):雷电、极光

其他现象(6种):大风、飑、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

本套设备的观测类型为降水天气现象。

二、探测原理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通过雨感器结合能见度、温度、湿度、气压、风、冲击式测雨的数据综合判定降水的类型。

本套设备的传感器是由HY-35P和WXT520组成。HY-35P的主体结构是前散式能见度仪,其上加装了雨感器,构成见图2.1。WXT520是一台小型气象自动站,他的探测项目是: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需要说明的是其测风采用的是二维超声,测量降水采用的是冲击传感器,对冰雹的测量很敏感。

安装WXT520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气象的基础数据和测量冰雹。降水的测量主

要依赖雨感器。下面介绍HY-35P的雨感器的工作原理,其安装位置见图2.1 。

图2.1 HY-35P整体结构图

雨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两组密集的电梳对其表面物质的介电系数的改变使其内部相应震荡电路的频率发生改变,测量电路的输出频率达到测量表面含水量,进而测量降水。探测表面经过细致的设计和加工,内含加热电路,并且表层具有亲水特性;定时的加热可以恢复探测的灵敏度和电路的复位,可以灵敏的测量表面吸附水汽的量、降水的测量,降雪到其表面融化后也被测量。下面是雨感器的结构示意图2.2,为了增加对空间的敏感性其有两个探测面,交角90°,呈现不同方向的两个“下坡”,有降水时可以自然流过探测表面。

图2.2 雨感器原理图

HY-V35P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由发射器、接收器、电源/控制器和机架等部

分组成。探测原理见图2.3和2.4.

发射器装置由红外线LED、控制和触发电路、红外线强度传感器(光二极管)和反向散射信号强度传感器(光二极管)组成。变送器装置以2kHz的频率使红外线LED产生脉冲波。光二极管监控发射光强度,测量的变送器强度用于自动使红外线LED的强度保持为预设值。“LEDI”反馈电压由CPU监控,以获取有关红外线LED的老化情况和可能的缺陷的信息。反馈回路对红外线LED的温度和老化效应进行补偿。另一方面,主动补偿会略微加速红外线LED老化。因此,初始LED电流设置为一个值,这可确保装置运行几年而无需维护。额外的光二极管测量从镜头、其他对象或污染物向后散射的光,此信号也由CPU监控。

温度传感器是固定到横臂上的Pt100热敏电阻。使用高精度A/D转换器,每分钟测量一次温度。

光接收器由PIN光二极管、前置放大器、电压到频率转换器、反向散射测量光源LED以及一些控制和定时电子器件组成。接收PIN光二极管检测从采样空气柱内悬浮颗粒散射且被镜头聚焦(特定方向的散射光)的光脉冲。信号电压由与变送器同步的相敏锁定放大器进行过滤和检测。高达30kcd/m2的环境光照水平不会影响光二极管的检测,也不会使前置放大器饱和。

发射器通过红外发光管,产生红外光通过镜头在大气中形成接近平行的光柱。接收器将采样区内大气的特定方向的前向散射光汇集到光电传感器的接收面上,并将其转换为与大气能见度成反比关系的电信号。此信号经处理后送至控制器的数据采集板.经CPU取样和计算得到采样区内大气的特定方向的前向散射光的强度值,由此估算出总的散射量(与仪器的结构决定的采样角度有关),从而得到透过量,由此计算得到大气能见度的值。

图2.3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探测原理图

图2.4 光学测量示意图

三.设备构成【含:浇筑水泥地基的要求】实物的照片如下图3.1所示。

图3.1 设备实物照片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安装时有以下几部分:

●浇筑水泥地基(含预埋螺栓),中心可以有走线孔,直径不小于20mm即

可。图纸见本文最后的附件1,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可能有台风波及的地区地基的深度由原设计的400mm增加到600mm。

●立杆

●采集器机箱

●上部的HY-35P能加度传感器

●上部的WXT520小型自动气象站。

四.设备安装步骤

设备的安装时应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按照附件1图纸的要求建造地基。

●开箱取出立杆,竖起立杆到预埋螺栓上,紧固地脚螺钉。

●安装HY-35P能见度传感器。

●安装WXT520感器。

●安装采集器机箱。

●连接HY-35P到机箱的电缆。

●连接WXT520到机箱的电缆。

●铺设与外部连接的电缆,有两根电缆,一是数据的输出电缆,一是~220V

供电电缆。

●连接机箱到外部的信号输出电缆,为3芯带屏蔽的信号缆

●连接外部输入到机箱的~200V 供电电缆。

●连接内部插头,开始测试设备。

五.设备使用维护注意事项

●WXT520安装

安装时注意机体上的方向箭头指向北的方向,保证输出风向数据的准确。

●HY-35P选择位置

为能见度传感器HY-V35P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对于获得有代表性的环境测量值很重要。该位置应代表一般关注区域。

对HY-V35P的位置的主要要求如下:

HY-V35P所在位置的测量值应代表周围的天气情况。

-HY-V35P的理想位置是距所有大型建筑以及其他产生热量和挡住降水水滴的建筑物至少100m处。避免树的阴影,因为树可能会导致小气候变化。

所在位置应没有会干扰光学测量的障碍物和反射面,并且没有

明显的污染源。

- 建议在变送器和接收器装置的视线中不要有障碍物(请参见图 5.1)。如果变送器光束从障碍物反射回接收器装置,则传感器将指示MOR值太小,这是因为无法将反射的信号与实际散射信号区分开来。可以通过旋转传感器横臂检测到反射光。任何反射光都随横臂方向变化而变化,并且能见度读数也会相应变化。

图 5.1 推荐的HY-V35P位置

A=传感器安装在支臂上。

B=传感器安装在桅杆顶端。

-接收器和变送器的光学器件不应指向强光源。建议在北半球接收器指向北方,而在南半球指向南方。接收器电路在亮光中可能变饱和,此时内置诊断会指示警告。明亮的日光也会增大接收器中的噪音水平。

-变送器和接收器应远离明显的污染源,如过往车辆溅起的水花。镜头变脏会导致传感器报告的能见度值过高。传感器将自动检测过度污染。

-在马路环境中,接收器应远离过往车辆。首选方向是沿着马路。接收器应指向最近车道的驾驶方向。

电源和通信线路必须容易获得。

-安装HY-V35P时,必须考虑电源和通信线路是否容易获得,因为这会影响所需的工作量和附件数量,从而影响实际安装成本。虽然HY-V35设计为能够经受住恶劣的天气情况,但有些位置的环境对安装提出了更多要求。对于极度寒冷的情况,可使用护罩式加热器防止冰雪堆积。

●设备接地

接地和防雷保护

将设备接地可防止HY-V35P的电子模块和其他物体受到雷击,并且可防止无

线电频率干扰。通过气象站接地电缆将HY-V35P设备接地。

接地原则如下:

-将接地杆安装在尽量靠近桅杆的位置。也就是说,使接地电缆的长度最小。接地电缆也可以铸入混凝土底座中。

-接地杆的长度取决于当地的地下水位。接地杆的下端应不断碰到湿地。可以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查接地质量。电阻必须小于10Ω。

-使用电源/数据电缆外壳将HY-V35P的电子器件外壳接地。

●设备安装方式

使用传感器支臂安装HY-V35P时,请按如下所示进行操作:

图 5.2 将HY-V35P安装到支臂上

图 5.3 使用法兰配件将子配件安装到桅杆上

●清洁镜头和护罩

为获取可靠的结果,HY-V35P变送器和接收器装置的镜头应相对保持干净,因为脏镜头可提供比实际能见度更好的能见度值。应每隔六个月或更短的时间执行一次清洁,具体取决于不同的条件(例如,如果附近有公路)。

完整的清洁过程如下所示:

1.用异丙醇润湿无绒软布,然后擦拭镜头。注意不要刮伤镜头表面。镜头应保持干燥,以指示镜头加热功能正常。

2.确保护罩和镜头没有冷凝水、积雪或积冰。

3.擦去护罩内表面和外表面的灰尘。

4.正确清洁光学表面后,发出CLEAN命令(需要现场维护,或通过中心站发送

此命令)。

校准

HY-V35P已在出厂时进行了校准。通常,只要电路板没有更换或警告和警报中没有相关要求,就不需要重新对HY-V35P执行校准。不需要对电路板进行硬件校准。

建议每年执行一次定期检查。用户可以使用PWA11校准套件检查能见度校准。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变化小于±5%,建议不要进行重新校准,因为变化属于校准过程的可重复性范围内。

如果任何机械损坏改变或削弱了光学测量路径(即接收器或变送器,或者支撑接收器或变送器的横臂),则必须更换HY-V35P。如果更换了接收器装置或变送器装置(PWT11),则需要重新校准能见度测量和污染测量。

可以使用PWA11校准套件检查并调整校准。该套件包含一个挡板和两个具有已知散射属性的不透明玻璃板。该过程中将使用ZERO、CHEC和CAL命令。校准过程检查两点:零散射信号和极高的散射信号。零信号使用挡板获取,而高信号使用不透明玻璃板获取。

校准能见度测量时,能见度应大于500米。建议不要在大雨或明亮的阳光下执行校准。照射到校准仪板上的明亮阳光将增加散射测量时的噪音,降低CHEC命令输出的稳定性。但是,可以在小雨天气下进行校准。

执行校准检查过程之前,请按照“清洁镜头和护罩”一节中的说明清洁镜头。另请检查不透明玻璃板的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清洁。

1.要阻止光路,请将挡板放在接收器护罩中,然后等待30秒。

2.发出ZERO命令。HY-V35P应做出如下响应:

ZERO SIGNAL: OK>

3.移动挡板。

4.将校准仪板装到镜头护罩中。请参见下方图

5.4。

图5.4 组装不透明玻璃板

5.将不透明玻璃板固定到护罩上。请注意印在玻璃板上的信号值,因为以下步骤中需要使用该值。

6.移出光路并等待30秒。

7.发出CHEC命令。

8.一分钟之后读取显示的信号。

9.该信号值必须接近印在玻璃板上的值。如果差值小于5%,则校准正确。否则,请继续执行校准过程。

10.按ESC键终止CHEC命令

如果需要根据校准检查执行校准,请按照下面的说明操作:

1.发出以下命令:

CAL calibrator signal value

例如:CAL 485

校准仪信号值印在玻璃板的标签上。通常,该信号接近为500Hz。HY-V35会计算新的比例因数并将其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中。

2.键入CHEC以验证是否正在使用新的比例因数。显示的信号值应等于校准仪信号值。如果新的比例因数与出厂校准的比例因数的差值超过20%,则会忽略CAL

命令。请检查HY-V35和校准仪是否存在硬件或机械错误。

如果已更换光学装置PWC10/20/50或PWT11,则与初始比例因数相比,新的比例因数可能会更改20%以上,请忽略值和CAL命令。在这种情况下,请在校准过程中使用FCAL命令(出厂校准)代替CAL。

六.数据采集问题

本设备符合大探新编制的数据字典查询协议。也可以通过采集器的数据透传指令直接与前端的传感器命令交互和采集数据。

七.系统参数

(1)系统功率

附件1 地基图纸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

附件2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试行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3年11月

目录 1 前言 (1) 1.1目标 (1) 1.2适用范围 (1) 1.3编写依据 (1) 2 功能要求 (2) 2.1观测要求 (2) 2.2数据格式 (2) 3 组成结构 (2) 3.1 传感器 (2) 3.2 数据采集 (2) 3.3 外围设备 (2) 3.4采集软件 (2) 4 技术要求 (3) 5环境适应性要求 (3) 5.1气候条件 (3) 5.2生物条件 (3) 5.3机械条件 (4) 5.4电磁兼容性要求 (4) 5.4.1电磁骚扰限制要求 (4) 5.4.2电磁抗干扰度要求 (5) 6 电源要求 (5) 7 可靠性要求 (5) 8可维护性要求 (5) 9 安全要求 (6) 9.1标记要求 (6) 9.1.1产品标识 (6) 9.1.2熔断器 (6) 9.1.3电源开关 (6) 9.1.4电击危险 (6) 9.1.5其他标记 (6) 9.2文件要求 (6) 9.3结构安全 (8) 9.4电气安全 (8)

9.4.1防电击危险 (8) 9.4.2保护接地措施 (8) 9.4.3过流保护 (9) 9.4.4基本电气安全要求 (9) 10防雷要求 (10) 10.1一般要求 (10) 10.2直接雷击的防护措施 (10) 10.3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10) 10.3.1屏蔽措施 (10) 10.3.2等电位连接和采用公用接地系统 (10) 10.3.3供电系统电涌保护措施 (10) 11 结构和外观要求 (11) 11.1 机械结构要求 (11) 11.2 机械强度要求 (11) 11.3 材料与涂覆要求 (11) 11.3.1 材料要求 (11) 11.3.2 涂覆要求 (11) 11.4 外观要求 (12)

强降水天气“三个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

附件 强降水天气“三个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 省级内部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 启动标准叫应内容 (一)本省范围内有两个及以上市州分别有两个及以上县域内有站点6小时雨量接近50毫米,或单站1小时雨量接近50毫米,且可能持续时。1.值班预报员叫应值班首席,按规定发布暴雨预警,制作下发气象风险预警指导产品; 2.叫应相关市州气象台做好暴雨监测预警。 (二)本省范围内有两个及以上站点6小时雨量接近100毫米,或单站3小时雨量接近100毫米,且可能持续时。1.值班预报员叫应相关市州气象台做好暴雨预警和气象风险预警; 2.值班预报员报告值班首席、值班台长及省局应急值班室; 3.值班台长报告值班局长; 4.应急值班员报告应急值班处长,对相关市州、县气象局进行领导带班、监测预警、三个叫应服务等督导工作。 (三)本省范围内有两个及以上市州分别有两个及以上县域内有站点3小时雨量接近100毫米,且可能持续时。1.值班首席在岗值守,会商升级暴雨预警信号级别(橙色),并与国土部门会商发布气象风险预警; 2.叫应相关市州气象台,做好预警信号升级和风险预警发布指导; 3.值班台长报告省局值班局长、业务副局长; 4.省局应急值班处长、值班员全部在岗值守,做好气象服务调度工作。 (四)本省范围内有两个及以上市州分别有5个及以上县域内3小时雨量超过180毫米,且可能持续时。1.值班台长、值班首席在岗值守,会商分区全网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密切关注强降水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小流域雨量,发布气象风险预警和重点时段雨情快报; 2.立即叫应相关市州气象台重点关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3.值班台长立即向业务副局长和局长报告; 4.省局值班局长、值班处长、应急值班员全部在岗值守,加强监测预警、三个叫应服务等督导工作,直至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束。

浅析DSG5型降水现象仪

Instrumentation and Equipments 仪器与设备, 2018, 6(1), 8-11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e213632907.html,/journal/iae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213632907.html,/10.12677/iae.2018.61002 Analysis of DSG5 Precipitation Phenomenon Instrument Demei Chai1, Peng Liu2 1Dingtao Bureau of Meteorology in Heze City, Shandong Province, Heze Shandong 2Shanx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Shanxian Shandong Received: Feb. 28th, 2018; accepted: Mar. 9th, 2018; published: Mar. 16th, 2018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installation attention and daily maintenance me-thod of DSG5 precipitation phenomenon meter, analyzes the faults encountered in practical work,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maintenance method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ervice. Keywords Precipitation Phenomenon, Working Principle, Maintenance, Exception Handling 浅析DSG5型降水现象仪 柴德美1,刘鹏2 1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气象局,山东菏泽 2单县气象局,山东单县 收稿日期:2018年2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3月9日;发布日期:2018年3月16日 摘要 主要介绍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工作原理、安装注意事项、日常维护方法,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故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保障维护方法,对业务质量提高提供依据。 关键词 降水现象仪,工作原理,维护,异常处理

观测自动化及技术规定—气测函〔2017〕87号附件3:降水现象仪平行观测评估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

附件3 降水现象平行观测评估报告 省(区、)市气象局 年月日

一、基本情况 1.平行观测安排部署情况 2.开展平行观测台站情况 3.平行观测开展时间 4.平行观测仪器设备情况(型号、厂家、技术性能等) 二、评估内容 评估分析分白天段和夜间段 对开展平行观测的各台站选取1整年的平行观测资料,在满足资料完整性的基本条件下,分别从数据准确性、现象发生时段一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人工观测到阵雨、阵雪、阵性雨夹雪在评估时分别按雨、雪、雨夹雪处理。 1. 数据完整性评估 观测数据以分钟数据为基本单位,对各厂家仪器的数据完整性作月缺测率评估。剔除非仪器原因与维护造成的缺测记录,计算缺测率。 月缺测率=(月观测缺测次数/月应观测总次数)×100% 2. 数据准确性评估 根据自动站分钟降水量文件,将降水过程中的分钟降水量进行累加,该累加值与降水过程时长的比值即为该降水过程的平均雨强,为便于计算,将其单位统一为mm/h。将平均雨强小于0.1 mm/h的降水视为非常小的降水,用vs表示;将平均雨强为0.1mm/h~1mm/h的降水过程视为小的降水,用s表示;将平均雨强大于1 mm/h的降水视为强降水,用mH 表示。

设定: 仪器正确识别某降水现象发生的过程次数----a; 仪器未能识别某降水现象分钟数----b; 无降水现象发生时仪器识别有该现象发生的分钟数----c; 仪器识别的降水类型与参考标准不一致的分钟数----d; 参考标准观测到实际发生该降水现象过程次数----A; 实际发生该降水现象分钟数----B; 无降水现象分钟数----C; 参考标准观测天气现象开始(结束)时间----T1(T2); 仪器观测天气现象开始(结束)时间----t1(t2); 捕获率:检验评估期间,仪器正确识别该降水现象发生的过程次数(a)占参考标准观测到实际发生该降水现象过程次数(A)的百分比。 漏报率:检验评估期间,参考标准观测到有某种降水现象发生,仪器未能识别该种降水现象的分钟数(b)占实际发生该降水现象分钟数(B)的百分比。 空报率:检验评估期间,参考标准观测为无降水现象发生,仪器识别有该现象发生的分钟数(c)占无降水现象分钟数(C)的百分比。 错报率:检验评估期间,参考标准观测到有某种降水现象发生,仪器错误识别该种降水现象的分钟数(d)占实际发生该降水现象分钟数(B)的百分比。 降水起止时间绝对误差:仪器观测降水开始(终止)时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

第五讲天气系统与降水 考点一锋面与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p47 1.天气 一个地区短时间内__阴晴__、__风雨__、__冷热__的大气状况。 2.气团 (1)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__物理属性__(如温度、湿度、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①冷气团:气温较__低__,气压较__高__。 ②暖气团:气温较__高__,气压较__低__。 (3)对天气的影响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__晴朗__,性质不同的气团交替控制,天气复杂多变。 3.锋面系统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分类 ①冷锋:__冷__气团主动向__暖__气团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②暖锋:__暖__气团主动向__冷__气团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3)对天气的影响:锋面附近常伴有__云__、__雨__、__大风__等天气。 对应学生用书p47

2.冷暖锋判断方法 ◇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 (3)根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 ◇侧视图判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因此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雨区的位置:冷锋主要在锋后,暖锋在锋前。 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

2018天气系统4

天气系统专题练习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C.西北 D.西南 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C.暖锋 D.冷锋 下表为杭州2013年10月某段时间的相关气象资料,请你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3.表中信息反映出杭州10月4日-9日过境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气旋 B.反气旋C.冷锋 D.暖锋 4.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杭州这几日的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4日最低气温很低,是因为云层的削弱作用小B.6日白天气温明显下降,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C.7日气温日较差小,是因为降雨D.8日,该天气系统可能在杭州北面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5.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6.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中“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关于PQ半球位置及其锋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暖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地区将迎来持续性降水天气 B.a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C.b地此时吹西南风 D.PQ锋面将向南移动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日~13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10.11日~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C.11日的日出前后 D.13日的日出前后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并且甲地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图示季节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巴西草原一片枯黄B.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越过赤道向南迁移 C.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D.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 12.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数值上看a>b>c B.从数值上看c>b>a C.从数值上看b>a D.从数值上看a>b 13.若右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图,虚线为一锋面,且①地在未来72小时内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则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

附件1 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7年5月

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分为六章,包括:总则、结构与原理、安装与调试、设备校准、日常工作、数据文件等。 编写组依据《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七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等相关技术文件,在总结降水现象观测自动化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编写完成。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以雨滴谱测量原理的观测设备开展降水现象的自动观测业务,今后随着观测业务的发展,可在此基础上修订。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编写,主要编写人员有:张鑫、李颖冲、李斐斐、伍永学、宋树礼、郭义涛、邵楠、雷勇。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二〇一七年五月

前言 ........................................................................................................................................................ I 目录 ...................................................................................................................................................... II 第1章总则 (4)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4) 1.2观测场地 (4) 1.3仪器布设 (4) 1.4 时制和日界 (5) 1.5 传感器要求 (5) 第2章结构与原理 (5) 2.1结构 (5) 2.1.1降水现象传感器 (6) 2.1.2数据采集单元 (6) 2.1.3供电控制单元 (6) 2.1.4附件 (6) 2.2 原理 (6) 2.3 技术性能 (7) 第3章安装与调试 (7) 3.1安装高度与方向 (7) 3.2线路连接 (7) 3.3 安装基础 (7) 3.4 防雷要求 (8) 3.5 调试与维护 (8) 3.5.1调试 (8) 3.5.2维护 (9) 第4章设备校准 (11) 4.1校准设备 (11) 4.2校准环境条件 (12) 4.3校准点 (12) 4.4校准流程 (12) 4.4.1外观检查 (12) 4.4.2降水粒子直径和下降速度校准 (12) 4.5校准周期 (13) 第5章日常工作 (13) 第6章数据文件 (14) 6.1分钟降水现象数据文件 (14)

为什么会降水教案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章节)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班级八(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空气湿度及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一起,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了解降水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降水量,了解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湿度的观测,空气湿度与气温、天气的关系,湿度与降水的关系,凝结和降水的形成。 难点:相对湿度的概念,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的关系。 教具:热水、烧杯、温度计、玻璃片、干湿球温度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的空气里有水么?若有水,你怎样证明? 教师初步归纳: 1.打开电冰箱的们会看到“白汽”。 2.在玻璃杯里放上冰棍,玻璃杯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学习新知 大家在第七册中已经了解到雾、雨、雪及云都是水汽形成的。水汽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物态现象以及是怎样形成的?想了解这些的话,我们一步一步来。首先,我们来学习两个概念:湿度和相对湿度。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由于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往往是相对的,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数量也不同。就像冬天会比较干燥而夏天则要湿润一些。那湿度和温度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讨一下。 实验: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调节水温,使3只烧杯中的水温分别为25℃、45℃、65℃。拿一块玻璃靠近烧杯口。观察现象。 小节实验: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也就是相对湿度越大。 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会借助一种实验工具来测量空气湿度,这种工具就是湿度计,常见的有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在这里我们着重讲一下干湿球温度计。 特点:这种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组成。一支的球部直接与空气接触,称干球。另一支的球部裹着纱布,纱布末端浸在装有蒸馏水的容器里,称湿球。水浸湿了纱布,并从纱布表面蒸发,从而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使湿球温度计的读数低于干球。 (2)方法:先读出干球湿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湿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计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讨论: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越大时,湿度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在相同的干湿温度下,当干湿球湿度计值相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小,湿纱布中的水蒸发的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读书就越小,两温度计的差值就越大。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至雨的可能性就越大。许多天气谚语就是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例如“蜻蜓低飞,不雨也阴”就是由于大雨前空气的湿度较大,蜻蜓的翅膀因沾上水分而不能高飞。所以蜻蜓低飞,不下雨也是阴天。 空气中的水汽有了,要变成雨是不是要变成液体才能成为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现在就讲一下水气凝结的条件: 1.水汽凝结的条件:增加水汽或降低温度 当气温不变时,空气中容纳了最多的水汽,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这种空气称为饱和空气。(即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饱和空气中如果继续加入水汽,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如果不增加水汽,这种空气的水汽能凝结,但要降低空气的温度。如果想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有两种方法:增加水汽或降低温度。实际上可行的是降低温度。 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都很小,形成云以后漂浮在空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谁起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降水。 降水的过程: 微小的水蒸气向四周扩散并向高空运动→高空气温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3、降水的条件:空气饱和—气温下降—有凝结核—水滴增大—降落到地面 4、降水的形式: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讲解一下云、雨、雪形成的不同之处。 我们常常听到天气预报播某某地小雨、中雨、暴雨等等,这些等级是如何让衡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衡量的标准——降雨量

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集训:(十) 第五讲 天气系统与降水

考点集训(十)第五讲天气系统与降水 对应学生用书p259 一、选择题 下图为华北某区域T1到T3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T3时刻卫星云图显示该区域形成很厚的浓云,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读图完成1~3题。 1.T1时刻a、b间气压变化规律是(B)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a的气压为1000~1004百帕,b为1004百帕以上,故b>a,ab 之间连线的气压值是先降至1000百帕以下后又升到1000百帕以上,符合该变化的是B选项。 2.甲地从T1到T3时段的天气现象是(C) A.气压不断降低B.气温不断升高 C.天气终未晴朗D.风速一直减小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从T1到T3时段经历了气旋中心天气(阴雨天气)、冷锋后天气(阴雨天气)、准静止锋天气(阴雨天气),因此该时段的甲的天气一直是阴雨状况,始终没有放晴,据此分析选C。 3.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T3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A)

[解析] T3时刻显示甲、乙两地间的锋面是锢囚锋。结合T1到T3时段的锋面发展状况可知,该锢囚锋是冷锋追上暖锋形成的。该锋面特征是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形成的。其中,甲后方为更冷气团,其前方为冷气团,在这两类冷性气团间为锢囚住的暖气团,据此分析选A。 2018年1月3日,名为格雷森的“炸弹气旋”袭击了美国东部。“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故被称作“炸弹气旋”。下图为美国东部1月3日降雪量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降雪量(D) A.最低值出现在伊利湖东南岸 B.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两侧递减 C.布法罗少于亚特兰大 D.最大值出现在东北沿海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的最低值出现在图示区域的西南部,A错误;区域的降雪量最大值并非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也没有呈现出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两侧递减的特点,B错误;图中的布法罗降雪量介于3~6之间,亚特兰大的值小于1,因此布法罗大于亚特兰大,C 错误;图示最大值出现在东北沿海,D正确。 5.美国东部海面冬季容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有(B) ①盛行由内陆到沿海的寒冷气流②气温较高导致空气的对流强盛③内陆的低压吸引海洋暖湿气流④沿海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较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炸弹气旋”的形成需要冷暖空气相遇。由图可知,该地处于温带地区,冬季冷空气南下,风由内陆吹向沿海;沿海地区为暖流,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海洋空气为暖湿空气,因此当寒冷的气流与海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容易形成锋面,从而导致暖湿空气强烈上升,从而形成“炸弹气旋”,因此①④正确。故选B项。 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

雨滴谱式降水现象仪现场核查方法-2018

雨滴谱式降水现象仪现场核查方法Field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Raindrop Spectral Precipitation Phenomenon Instrument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2018年10月20日

目录 1范围 (2) 2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计量单位 (2) 4降水现象仪组成结构及技术要求 (2) 5核查条件 (3) 6核查方法 (3) 7核查时间间隔 (5) 附录A 业务台站降水现象仪核查记录表 (6) 附录B 降水粒子速度标准值计算方法 (7)

前言 本方法规定了气象部门雨滴谱式降水现象仪现场核查方法。 本方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委托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编写。主要编写单位和人员有: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边泽强、崇伟、李松奎。

雨滴谱式降水现象仪现场核查方法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气象部门雨滴谱式降水现象仪(以下简称“降水现象仪”)现场核查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气象部门配备的雨滴谱式降水现象仪的现场核查。 2引用文件 本方法引用了下列文件: QX/T 8 气象仪器术语 中国气象局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计量单位 3.1降水现象 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及其他的物理现象。 3.2雨滴谱仪 捕获液态水汽凝结体的水滴,并观测其直径分布的仪器。 4降水现象仪组成结构及技术要求 降水现象仪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外围设备及相关软件等部分组成。 4.1传感器 降水传感器检测降水信号,并区分降水类型。 4.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部分指数据采集箱,内含接口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等。

一次典型的区域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13632907.html, 一次典型的区域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谢东于莉莉陈韶华辛志远刘亚琴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9期 摘要通过对锡林郭勒盟一次典型的区域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高空槽配合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在渤海水汽通道建立、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使锡林郭勒盟南部产生大雨天气。 关键词区域性降水;过程分析;形势;物理量场 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307-01 1降水天气概况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低压共同影响[1-3],2008年8月9日20:00至10日20:00,锡 林郭勒盟自西向东出现了一次典型的区域性降水天气。南部地区及锡林浩特市降大雨 (28.0~45.0 mm)。这次降水过程对南部地区晚秋作物的生长起着有利作用,而且缓解了前期的干旱与高温天气,为农牧业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2形势背景分析 2.1500 hPa形势分析 从2008年8月9日8:00 500 hPa图上可以看出,从河套地区至陕西省南部低压槽较明显,此时锡林郭勒盟处在槽前西南气流控制下,冷暖平流不明显;到9日20:00槽的位置略有南压,其移动速度缓慢,槽加深。10日8:00,在河套地区有冷涡形成,系统东移加强;到20:00,冷涡减弱,锡林郭勒仍受高空槽控制,贝加尔湖冷空气向南输送,这样冷暖气流交汇在全盟南部地区[4]。 2.2低空形势分析 700 hPa图上,9日8:00河套地区有冷涡中心形成,温度中心稍落后高度中心,锡林郭勒盟西部有切变线存在;20:00从锡盟西北部到河套地区都处在低槽控制,蒙古冷空气输送较 明显。到10日8:00,全盟自西向东都受低槽控制,西南水汽输送较明显;到10日20:00,700 hPa切变线主要压在全盟南部,这与南部出现大雨天气相一致。 9日8:00的850 hPa图上,从锡林格勒盟西部、南部到河套地区基本形成一个闭合环流圈,锡林格勒盟北部冷空气较明显,低层水汽通道基本建立,到9日20:00在该盟西部形成

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技能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读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联系实际天气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2)难点:锋面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锋面气旋的形成和判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锋与天气 一、自主阅读,掌握概念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首先通过阅读课文41页,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1.气团的概念:。 2.气团的分类:、。 3.单一气团对天气有何影响? 4.锋面的概念:。

5.锋线的概念:。 6.锋面附近的天气有何特点? 。 二、讨论分析,掌握重难点。 锋面系统的分类:

三、知识拓展:准静止锋 很少移动或移动缓慢的锋叫准静止锋。它的两侧冷暖气团往往形成"对峙"状态,暖气团前进,为冷气团所阻,暖气团被迫沿锋面上滑,情况与暖锋类似,出现的云系与暖锋云系大致相同。由于准静止锋的坡度比暖锋还小,沿锋面上滑的暖空气可以伸展到距离锋线很远的地方,所以云区和降水区比暖锋更为宽广。但是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可能造成"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连阴雨天气。 时间原因特征 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贵阳到昆明带连续阴雨绵绵的 天气 江淮准静止锋夏半年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江中下游到日本南部的长期 阴雨绵绵的天气 华南准静止锋 4、5月份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 变而成 华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 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低处,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西部海拔较高处,仍受 西南暖气流控制。冷暖气流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的地带相接触,势均力敌,移动缓慢, 形成了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贵阳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多阴雨冷湿天气, 因此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而昆明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之下,碧空如洗,多晴朗温 暖天气。昆明冬季不冷,夏季因海拔较高而不热,所以被称为四季如春的“春城”。 不过一旦下雨,气温就显著下降,所以又有“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的说法。

保定地区降水天气过程数据分析

保定地区降水天气过程数据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台站探空资料、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资料、天气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雷达探测资料等,总结分析了2015年11月21日至22日保定雨雪天气过程,且对相关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 关键词保定雨雪;诊断分析;中小尺度 前言 2015年11月21日白天至22日夜间,保定出现一场雨转雪天气过程,针对雨转雪的临界点以及雨雪分布上的特征,通过分析高空以及地面形势场、红外云图、物理量和探空图的分析,得出降水落区变化的原因。同时和往年典型的类似过程对比,找出降水的特点,为以后的预报提供很好的依据。 1 天气实况及成因分析 1.1 天气实况 2015年11月21日白天至22日夜间,保定迎来一次雨雪天气,21日白天为雨,入夜转为雨夹雪,22日凌晨转为降雪,降水分布不均,全市大部分地区的过程降水量为大雪,东南部为暴雪,最大为蠡县15.3mm,全市平均7.7mm。全市均有积雪,最大积雪深度8cm。 1.2 成因分析 (1)环流演变 21日08时欧亚大陆维持“两槽一脊”,东亚大槽有滞后的温度槽相伴,中纬度地区为纬向环流,其上有多股冷空气沿西风带东传,同时中心值为520 dagpm 的低涡处于黑龙江附近,涡后冷空气东移南下。 21日20时,低槽东移,黑龙江附近的低涡强度略有减弱南下至黑龙江,700hPa急流已伸到河北中部;在925hPa高度上,乌拉尔山冷高压分裂南下,冷空气随偏北气流自东北平原南下,经渤海湾,转向西行影响华北。蒙古冷高压稳定少动。河北仍处于高压底部。由此可知南方暖湿气流在边界层偏东风的冷垫上爬坡,因而在河北出现回流天气。于21日引发了保定第一阶段雨转雪的过程。 22日08时,700 hPa西来槽到达河套地区,河北中部急流得到加强,在925 hPa高度上,东北平原南下的冷空气势力也增强了,地面锋区明显,22日白天出现第二阶段的回流降雪。 (2)红外云图分析

高中地理复习新高考第11讲《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讲义练习题附答案

第11讲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 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 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 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 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 的成因[水平3-4] 1.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等天气系统[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综合思维] 3.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解 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 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知识体系构建] [主干知识整合]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气团: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①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②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与昆明准静止锋。如下图所示: [易误辨析] 1.锋前、锋后是怎样确定的? 提示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天气系统近地面水平气流垂直气流天气状况 低压(甲图) 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

高压(乙图) 从中心向四周辐散下沉多晴朗天气[易误辨析] 2.低气压中心一定会产生阴雨天气吗? 提示不一定。当低压势力较弱,中心气流上升幅度较小时不易产生降水,或低压存在的区域十分干燥,空气湿度低,水汽供应不充分,也不会产生降水。 三、锋面气旋与天气 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易误辨析] 3.为什么锋面一定位于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 提示原因是低压槽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对,冷暖气团会相遇;高压脊两侧大气运动方向背离,不会发生冷暖气团的相遇。如下图,甲为低压槽,易出现锋面;乙为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 考点一锋与天气 【例1】(2016·浙江文综)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 使用说明书

一、前言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地面和地面以上的大气或与大气相关的物理过程。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是各要素变化的综合结果,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气象地面观测的基本内容之一。 目前,除常规气象要素(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等)实现了仪器自动观测外,《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规定的34种天气现象(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的观测还主要以人工观测为主,存在着主观性强,观测频次低等弊端。实现天气现象自动观测,将改变我国目前地面观测人工观测和仪器观测并行的局面,明显提高地面观测质量,为预报服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气象信息和观测产品,是实现气象观测自动化的重要任务。 根据《天气现象种类的调整说明》定义的31种天气现象分别为: 降水现象(9种):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 雹、冰粒 地面凝结现象(5种):露、霜、雨凇、雾凇、结冰 视程障碍现象(9种):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 浮尘 雷电现象(2种):雷电、极光 其他现象(6种):大风、飑、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 本套设备的观测类型为降水天气现象。 二、探测原理 降水天气现象系统通过雨感器结合能见度、温度、湿度、气压、风、冲击式测雨的数据综合判定降水的类型。 本套设备的传感器是由HY-35P和WXT520组成。HY-35P的主体结构是前散式能见度仪,其上加装了雨感器,构成见图2.1。WXT520是一台小型气象自动站,他的探测项目是: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需要说明的是其测风采用的是二维超声,测量降水采用的是冲击传感器,对冰雹的测量很敏感。 安装WXT520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气象的基础数据和测量冰雹。降水的测量主

主要天气系统——总结

主要天气系统总结 1.天气:大气中的冷热、阴晴,风雨,雷电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短时间的综合状况。特点——时间尺度小,变化性强。 2.主要天气系统:气团,锋面,气旋与反气旋,高压脊与低压槽。 3.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性质:水平范围大;垂直范围大;水平温度梯度小;天气变化小; 形成条件:①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②有一个能使空气的物理性质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变化的环流场(也就是利与空气停滞或缓行的环流条件) 气团变性:气团形成后,随着环流条件的变化,由源地移行到另一新的地区时,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物理过程的改变,气团的属性也随之发生变化。 注意:气团的形成于变性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例子: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原生的还是变性气团? 分析:我国地形复杂,山地占2/3,缺乏大面积性质的均一的下垫面;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处中纬度,而中纬度地区又是冷暖空气交汇极为频繁的地区,缺乏利于空气停滞或缓行的环流条件。 结论:活动在我国的气团大多数是境外来的变性气团,其中最主要的是变性基地大陆气团和变性热带海洋气团。 气团分类: ①:按源地纬度位置: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 ②:按下垫面:海洋气团,大陆气团 ③:按热力类:暖气团,冷气团 4.锋:锋是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而成,由于气团占有三度空间,因而峰是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锋的宽度同气团宽度相比显得很狭窄,因而常把锋区看成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凡伸到对流层中上层者,称为对流层锋,仅限于对流层低层(1.5Km以下)者,称为近地面锋。 锋的特征:(将冷、暖气团间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差异,故可以吧锋看成是大气中气象要素的不连续面。) ①锋面坡度: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锋的倾斜程度称为封面坡度。锋的一侧是冷气团,另一侧是暖气团。从冷气团向暖气团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迫使冷气团呈楔形伸到暖气团下方,并力图吧暖气团抬挤到他的上方。是两者分界面趋于水平。 ②温度场:锋区的水平温度梯度比锋两侧的单一气团内的温度梯度大得多。 ③气压场(???):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两侧的气压倾向是不连续的,当等压线穿过锋面时便产生折角,折角尖端指向高压一方,锋落在低压槽中。 ④风场:锋附近的风场是同气压场相适应的。 锋的类型和天气: 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四种类型 冷锋:是冷气团前缘的锋。锋在移动过程中,锋后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推动者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根据他的移动速度快慢。分为一型(慢速)冷锋和二型(快速)冷锋。

降水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降水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1年9月

前言 《降水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分为5章,包括:总则、结构与原理、安装与调试、观测与记录、维护与校准等。 编写组依据《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功能规格需求书》等相关技术文件,在总结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试验考核和京津冀地区固态降水试点观测工作经验基础上编写的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在地面气象观测场内以称重式降水传感器为观测仪器的降水观测业务,是对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的必要补充。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编写,关彦华、王柏林、李昌兴、赵志强、冯冬霞、陈伟、刘文忠、陈靖、朱建华、赵宏毅、刘光河、李志国、阳艳红等同志参加了编写工作。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 II 第1章总则 . (4)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4) 1.2 仪器布设 (4) 1.3 时制和日界 (5) 1.4 传感器要求 (5) 第2章结构与原理 (5) 2.1结构 (5) 2.1.1承水口 (6) 2.1.2外壳 (6) 2.1.3内筒 (6) 2.1.4载荷元件与处理单元 (6) 2.1.5底座组件 (7) 2.1.6防风圈 (7) 2.2原理 (7) 2.3技术性能 (8) 第3章安装与调试 (8) 3.1安装高度 (8) 3.2线路连接 (9) 3.3避雷装置 (9) 3.4混凝土基础 (9) 3.5调试 (9) 第4章观测与记录 (10) 4.1观测 (10) 4.2记录 (11) 第5章维护与校准 (11) 5.1维护 (11) 5.1.1日常维护 (11) 5.1.2维护要求 (12) 5.2 校准 (12)

天气系统与降水 (2)

课程 : 高中地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1 适合年级:高一 适合对象:高一学生 内容: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与降水 新疆伊宁市八中杨瑛 教学背景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天气和气候是难点和重点,而降水又是难点中的难点。很多课件,教案都重在分析气候的成因,降水的形成条件,很少有人将天气系统与降水结合在一起。该作品另辟蹊径,先是介绍了降水的形成条件和类型,然后介绍了降水的类型,最后侧重分析了天气系统中的降水条件和过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 1.掌握降水的形成条件。 2.理解天气系统中的降水是如何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教学,总结法,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 降水的形成条件,天气系统中降水的判断。 难点降水的空间移动 一、降水的条件 1·降水的概念 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条件 ①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气流抬升 水汽+降温 二·降水的类型及成因 1,类型: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 2.成因 对流雨成因湿热的空气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降水 地形雨成因湿热的空气遇山地阻挡被迫抬升,水汽凝结在迎风坡形成降水 锋面雨成因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较轻被抬升冷凝,形成降水。 台风雨成因气流旋转上升 三天气系统与降水 1 动态演示冷锋的形成过程及暖锋的形成过程

2.分析冷锋和暖锋中的降水条件3.分析降水的空间移动 4,分析气旋及反气旋的降水条件

教学总结 该作品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僻的内容变得活泼而生动,浅显而直观。对于天气系统中的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作者巧妙地将其转化为“降水的空间移动形式”,使知识化繁为简,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冷锋和暖锋的形成及降水的形成,作者采用了动态的演示,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透彻;作品当中还有知识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介绍,以降水为主线,线索明晰,条理清晰,尤其是锋面系统移动的三个过程在动态的多媒体演示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该作品不失为一篇严谨而又活泼,生动而又有趣,深刻而又简洁的好作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