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胎背景

二胎背景

二胎背景
二胎背景

计生政策演变

定国策“只生一胎”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育政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地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调整到“双独二胎”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符合特殊情况者,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可按人口计划及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这其中就包括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情况。

提出要“单独二胎”

媒体报道,在此基础上最迟从2007年开始,数家官方的研究机构就已接受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委托,就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展开调研。2010年1月6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提到要“稳妥开展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

关于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当时占主流意见包括“三步走方案”:即从2011

年开始,首先开放东北地区及浙江等省试行“单独二胎”政策;第二步,放开京沪等省份;第三步,在“十二五”(2015年前)内,实现全国全部放开“‘单独’生育二胎”政策。

这一方案,曾得到原国家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的支持,在2010年下半年经过修改微调后曾提交国务院。但随后这一政策设想一度遭到反对,后来搁置。

今年3月,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国家人口计生委与卫生部合并成立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媒体报道称延宕数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已经开启。

核心背景

一、人口困境: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提高令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未来有加速迹象

1、人口红利消失: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令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2、老龄化加速:首批“婴儿潮”人口进入老龄人口以及晚婚、晚育令老龄化加速。

二、人口困境对经济影响:劳动力短缺提高人工成本,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

1、人工成本上涨:劳动人口短缺带来人工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受侵蚀;

2、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年长劳动力增加、年轻劳动力补充缓慢将限制产业结构升级及消费服务业发展所需劳动力供给。

三、二胎政策放开作用: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为制造业升级及消费服务业提供高素质劳动力、促进大消费发展

1、人口老龄化延缓:提高二孩生育率,叠加第二次“婴儿回声潮”效应,新生人口有望大幅增长;

2、增加年轻、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制造业升级及消费服务业迎来所需劳动力,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3、促进大消费发展:伴随新生人口成长,大消费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高涨。

人口困境

(一)人口红利消失

两次“婴儿潮”的叠加效应及“计划生育”催生了80年代起为期30年的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某一时期内一国劳动人口(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抚养率((老龄人口+未成年人口)/劳动力人口)低,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较高的储蓄水平。我国自1980年代起,享受了为期30年的人口红利,主要得益于“婴儿潮”的叠加效应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建国以来,两批“婴儿潮”带来的劳动人口增加从80年代起大规模显现。从80年代起,第一批(1949-1959)新生儿基本全部进入劳动年龄,第二批(1965-1970)新生儿开始迈入劳动年龄。“计划生育”1962年提出以来,新增人口数量逐步放缓。劳动人口的快速增长、新生人口的低速增长、老龄人口尚未大幅增长(建国来首批“婴儿潮”新生人口在80年代尚处于壮年)以及总人口的缓慢增长,带动劳动人口占比升高、抚养率降低,人口红利自80年代显现。

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令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支撑人口红利的两大要素,高劳动人口占比、低抚养率分别在2010年、2011年出现拐点,即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提高。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主要受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影响,低生

育率主要由“计划生育”倡导的“少生”、“优生”政策以及育儿成本的提高造成,人口老龄化主要由首次“婴儿潮”新生儿开始迈入老龄人口(65岁以上)造成。低生育率令未来可转化为劳动力人数的数量持续保持低位增长,而老龄化不仅减少了劳动力人口,而且增加了老龄人口数量,劳动力的补充不足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令劳动人口占比降低、抚养率上升。如果人口政策没有调整,未来劳动人口占比预计将持续走低,而抚养率也将持续升高,用工荒、用工难现象将继续蔓延。

(二)老龄化加速

我国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比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微博]传统及新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7%,该地区即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比10.2%,65岁以上人口占比6.96%,按照联合国的新老标准,我国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首批“婴儿潮”人口进入老龄人口以及晚婚、晚育令老龄化加速。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第十年,我国人口红利也出现了拐点,即劳动人口占比下降、抚养率提高,展望未来,依照现有人口政策,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加速,主要受老龄人口增速升高以及新生人口数量或持续保持低位影响。老龄人口增速上升主要受“婴儿潮”人口进去老龄人口数量增加以及人均寿命延长影响,首批“婴儿潮”出生人口在2014年开始进入老龄人口,同时,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新生人口数量或保持低位主要由两大因素造成,首先,生育率在没有政策提振的作用下或将持续保持低位;其次,我国目前晚婚、晚育趋势明显,这一现象带来的结果是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困境对经济影响

(一)劳动人口短缺带来人工成本上升

老龄人口加速增长、新生人口低速增长造成劳动力供应紧张,人工成本上升。老龄人口增多及新生人口增长缓慢造成的最直接结果是适龄劳动人口的下降,劳动力供给趋紧,自2010年起,我国已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现象即求职人数低于需求人数,并且有扩大的趋势。劳动力供应不足将推动人工成本的上升,这主要体现在近年来我国就业人口增长缓慢同时员工工资保持相对较高速增长。劳动力供应不足、人工成本上升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因为这将限制企业规模的增长、侵蚀企业利润,未来老龄化加速,这两种现象将更加凸出,从而进一步限制经济增长。

(二)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消费服务业及工业升级转型需要年轻、受教育程

度高的劳动力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消费服务业崛起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未来经济的增长需要靠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消费服务业的拉动:从政策上看,李克强总理在10月14日国务院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结合起来,将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从经济增长拉动力看,消费支出在2014年首次超越资本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消费服务行业的逆周期特点及自身的蓬勃发展预计在未来经济探底过程中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年长劳动力增加、年轻劳动力补充缓慢将限制产业结构升级及消费服务业发展所需劳动力供给。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消费服务业发展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但我国人口老龄化、新生人口的低速增长将限制年轻、高素质人才的供给。从人口老龄化看,由于我国终身的学习、培训制度尚未健全,年长的劳动者较难以学习、掌握新型技能,因此,随着年长劳动力的增加,具备新型劳动技能的劳动力供给将减少。从新生人口低速增长看,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超过40%,是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行业,这显示消费服务业劳动力需求大,而服务业通常需要年轻劳动者,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更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人口增速的放缓将限制消费服务业发展所需潜在劳动力供给。

二胎政策放开作用

全面放开二胎有必要且宜早不宜迟。在人口红利出现拐点、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依照现有人口政策,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将弊大于利,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有必要调整人口政策,即全面放开二胎。由于目前仍处于人口结构变化初期,若要调整生育政策,目前是较为适宜的时间点,因为如果政策调整时间推后,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中最年轻妇女也将逐渐迈向30周岁,随着年龄增加,妇女生育意愿将减小,即使全面放开二胎,二孩生育率恐难以得到较大提升,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目前,社会对于全面放开二胎预期高涨,在“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中就包括了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我们预计本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是大概率事件,并且有望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放开。

(一)提高二孩生育率,叠加第二次“婴儿回声潮”效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

“单独二孩”政策提振效果不佳,提高二孩生育率需全面放开二胎。2013年底通过的“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增长提振作用不明显,若要提高二孩生育率,需要全面放开二胎。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透露,截止2014年底,全国1100多万对单独夫妇中有106.9万对申请再育,申请率仅

10%不到,距离全国单独且已育一孩家庭期望生育二孩的60%的比例,也有约50%差距。多家机构测算,单独二孩政策后,每年新增出生人数将在100万到200

万的水平间波动,106.9万申请再育的夫妇数量也仅在期望值的下限。因此,综合多方面数据,“单独二孩”政策对于提振新生人口数量的效果并不理想。

晚育造成第三次“婴儿潮”本应带来的“婴儿回声潮”没能如期出现。第三次“婴儿潮”(1981-1990年)中最晚出生的90年初新生儿在2015也已到达25岁,迈入婚育年龄。如果按照女生24周岁的晚育年龄计算,第四次“婴儿潮”本应出现在2005年以后。但2005年以后新增人口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我们认为这主要与生育年龄的推后有关,自1990年代起,20-24岁妇女生育率显著持续下降,25-29岁生育率在2006年起成为妇女最集中生育的年龄,同时30-34岁生育率自2001起持续上涨,晚育是造成第四次“婴儿潮”没有出现的主要原因。晚育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生活成本上升、婚育观念的转变造成的晚婚和生育年龄的推后。

配合二胎全面放开,新生人口在今后几年有望出现大幅上升,进而延缓人口老龄化。如果本次“十三五”全面放开二胎,我们预计将很好地提振新生人口,因为第三次“婴儿潮”出生人口目前仍处于较佳的生育年龄(25岁-34岁),基于全面放开二胎将有效提振二孩生育率的判断,我们认为适龄生育妇女的数量大以及二孩生育率的提高,新生人口在未来几年有望大幅提升。新生人口的增多将有效补充未来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将得到有效延缓。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人口学后果分析》预测,如果2012 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假定妇女二胎生育意愿为60%,四年内年度出生人数将分别达到3209 万、4416 万、3612 万和3209 万;若维持生育政策不变,自2036 年起,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降至8 亿以下,但立即全面放开二胎,劳动年龄人口在2048 年才降至8 亿人以下,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推迟了

12 年;立即全面放开二胎,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全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维持政策不变将分别低1%、1.6%、2.8%、4.6%。

(二)增加年轻、高素质新生劳动力,符合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大量的新生人口将增加未来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及消费者数量,利于未来经济发展。从劳动力供给端看,大量新生人口在未来将增加劳动力供给,这将有助于解决劳动供应短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新生儿在未来将提供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这将更有利于未来经济的发展。因为我们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依赖产业升级转型及消费服务业大发展,产业升级及消费服务业发展需要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近年来,就业人数持续增长,表明劳动力需求大。从消费者需求端看,大量新生人口未来将催生消费需求,有了源源不断的需求,消费业才能持续发展,以电影、游戏为例,随着群众消费意识增强,观影人次、游戏用户数近年来持续增长,未来行业发展需要不断补充的年轻消费者。

(三)伴随新生人口成长,大消费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高涨

在新生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各消费行业将受到需求支撑。从消费角度看,新生儿的大幅增长将扩大居民消费,依据年龄增长,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等支出将陆续增加,相关行业需求将相继提振。据艾瑞咨询[微博]预测,在“单独二胎”政策下,2014至2018年,婴幼儿行业市场规模将由1.65万亿增长至3.02万亿,年均增长率约为16%,高于此前约12%的增速,因此二胎政策若全面放开,婴幼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高速增长。

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

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 在过去一百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弥漫过或正弥 漫着对生育率的忧虑。有些国家(如一些非洲国家)抱怨生育率总居高不下,而另一些国家(如欧洲和东亚的一些发达国家)则苦恼生育率持续低迷。即使在同一国家里,也可能几十年前还在恐慌“婴儿潮”阻碍发展,今天却又担心生育率之低难以应对老龄化之挑战。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也无法具体统计政策出台后,有多少女性愿意 生育二胎,但我们从生育政策逐步放开的历史,或许能够知晓女性生育 意愿的趋势。 到底什么水平的生育率是好的生育率呢?毫无疑问,极低或极高的 生育率之于社会的存续与发展都是有害的。倘真的有“最优生育率”存在,那定是在这两个极值之间。更重要的是,这世上没有人咸美之、皆 大欢喜的生育率水平。所谓的“好”或“最优”一定是在特定情境下之 于特定对象而言的。那么,假设本周宣布的“全面二胎”政策真能让中 国生育率有明显提升,谁又会是政策的受益者呢? 同时,新《条例》规定了可以再生育子女的条件: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有子女经依法鉴定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 可以再生育的;曾患不孕不育症,依法收养两个子女后又怀孕的;再婚夫 妻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或者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无共 同生育子女的;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再婚后 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夫妻各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共同生育一个

子女的;省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放开二胎,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孩 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即夫妻双 方一方是独生子的可生二胎)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 看来专家想得非常周到,把“单独”贻误时机的问题也想到了。但是, 假如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一者,可能很难避免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二者,可能会出现一个人口生育高峰,为社会带来诸多隐患。 在前面谈到二胎政策的出台原因时已说到一部分二胎政策所能带来 的益处——即是第一个有利方面:对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有益。而二胎政 策的第二个有利方面便是:对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有益。 人口规模会阻碍生活水准提高吗? 在“全面二胎政策”公布后没多久,一位性格较真的朋友给我发来 微信,询问这个问题——“人口规模与生活水准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他坦诚地说,对这问题的思考让他感到有如精神分裂的困惑。 很明显嘛,土地面积必有其上限,过大规模的人口超过自然资源的负荷。如果人口减少了,均摊到每个人的资源就多了,那么生活水准提高是很 显然的事情。与此同时,他听到别人说,人口规模下降会阻碍创新,妨 害一国之长期竞争力。他又觉得似乎也很有道理。那到底是人愈多愈好,还是人愈少愈好呢? 这问题的答案首先取决于一国之经济结构是怎样的。倘这个国家是 以农业为主,那它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土地的供给是有限制的。 给定土地数量,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随人口增加而递减。所以,生活水准

生育二胎单位证明范本3篇_证明书

生育二胎单位证明范本3篇_证明书精品范文权威资料 生育二胎单位证明范本3篇_证明书“ id=“contentText”> 如见国家政策开放二胎政策,为此写一份关于生育二胎的单位证明,本文是生育二胎单位的证明范本,仅供参考。 生育二胎单位证明范本一: 证明 兹有_____省_____县_____乡_____村_____组村民_____同志(身份证号为 ______)与其妻子______同志(身份证号为______)属初婚。该夫妇婚后生育一男一女,男孩已于幼年早逝,现有现存唯一子女_____(身份证号______),未办理独生子女证。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夫妻一方因病去逝,夫妻另一方至今未再婚也未再生育,______现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兄弟姐妹。 1 精品范文权威资料 特此证明 村村民委员会(盖章) 年月日 经办人: 联系电话: 乡计生部门(盖章) 年月日 经办人: 联系电话: 县计生部门(盖章) 2

精品范文权威资料 年月日 经办人: 联系电话: 生育二胎单位证明范本二: 证明 兹有我单位职工___,女,出生于_____年_____月__日,身份证 号:___________,与配偶___,男,出生于_____年__月__日,身份证 号:_____________,于_____年__月结婚,并于______年______月__日生有儿子 ___(已办独生子女证),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无违反计划生育行为,现前来办理单独二胎有关手续。 特此证明 3 精品范文权威资料 生育二胎单位证明范本三: 证明 兹有我单位管理的已婚育龄夫妇,女,______年______月,月日出生,二人于记结婚,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合法生育一胎男(女)孩,该夫妇现符合省条例二十一条(一)项规定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或一方为独生子女”,系独生子女。经张榜公开,群众评议无异议,村两委调查核实,该夫妇符合申请生育二胎条件,特上报办理《生育证》。 支部书记村主任 计生主任统计员 4 精品范文权威资料

单二胎政策分析论文

学期论文 题目:二胎政策分析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班级:事业13-1 学号:201305002428 姓名:孔舒婷 指导教师:王文慧 2015年5月3日

摘要 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准确来说应该是单独二孩,不是二胎。)单独二孩政策适用于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一般地讲,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关键字:单二胎,社会反应,弊端,好处,社会人口问题 一、单二胎政策出台的原因 2010年11月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主要数据,也被外界认为是有利于。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0亿人;年均增长率0.57%(2000-2010年);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为13.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女为100)。 出生率方面,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0.57%,较之上一个十年:1990年-2000年的1.07%年均增长率,下降接近一半。 老龄化方面,对于老龄化社会界定的标准是: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达到13.26%,已属于“轻度老龄化”。 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是103-107(女为100)。1980年以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波动在105-106间。而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年后的2010年,这一指标已上升到118.06。到2020年,中国约有11200万25岁-35岁的男青年,而相应20岁-30岁的女青年约有7200万。届时,光棍可能超过4000万人,或者说,不到3位适婚男性中就有1位单身。 二、“单独二胎”政策的影响 “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社会,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将影响哪些方面、影响程度的大小、如何去应对不利的影响,这都需要我们去思考。 (一)家庭层面的影响: 1、改善家庭成员结构

有关单独二胎政策看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单独二胎政策看法的调查报告 历史文化学院1503班秦梦瑶 2015211648 总背景 1、中国计划生育的历程 ?1982年十二大,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 ?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 ?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 ?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2、为何全面放开二胎 ·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 ·“银发危机” ·“刘易斯拐点”隐忧 ·“失独”社会之殇 ·男女比例失衡 3、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有什么好处? ·高二孩生育率,叠加第二次“婴儿回声潮”效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增加年轻、高素质新生劳动力,符合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伴随新生人口成长,大消费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高涨 一、调查目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随着国家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已经有几个省份具体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其余省份也都在准备中,并将适时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河北省也将于近期放开单独二胎。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基本国策,本次单独二胎政策也是根据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以及人们的需求来制定实施的。放开单独二胎的政策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呢,这些影响需要政府实施哪些措施来应对呢。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影响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我的这次调查得出的个人结论,为政府机构提供个人见解,为解决放开单独二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提供一些依据。 二、调查时间: 2016年1月11日至2月15日 三、调查地点: 青岛市胶州市胶西镇计划生育站 四、调查范围: 亲戚朋友及同学 五、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二胎办理材料

二胎办理材料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生育证》(二胎证)办理材料说明 根据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二胎需到女方户籍地办理 所需要材料: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 (1)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户主页、单页、索引)、结婚证原件复印件 (2)夫妻双方《独生子女优待证》原件复印件 (3)夫妻双方单位出具的婚姻情况说明。企、事业单位单位证明,其余的需要单位开完证明以后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街道加盖公章。需在证明上写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无业人员需持《失业证》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街道开证明并提供失业证原件复印件。(4)夫妻双方有无给孩子办理《独生子女证》、领过独生子女费。如未来领过单位或社区开证明。如领取过需要退回《独生子女证》并提供退费收据 (5)夫妻双方父母单位证明。证明上需写明父母双方均为原配夫妻、从未离过婚、只生一个子女属于独生子女,无违法生育现象。 写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双方父母《结婚证》复印件 (6)一张两寸现有家庭成员证件照 (7)提交女方孕检报告单 二、再婚重组家庭办理二胎证

(1)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户主页、单页、索引)、结婚证原件复印件 (2)离婚方需提供离婚协议和离婚证原件复印件 (3)夫妻双方单位出具的婚姻情况说明。企、事业单位单位证明,其余的需要单位开完证明以后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街道加盖公章。需在证明上写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无业人员直接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街道开证明并提供失业证原件复印件。 (4)夫妻双方有无给孩子办理《独生子女证》、领过独生子女费。如未来领过单位或社区开证明。如领取过需要退回《独生子女证》并提供退费收据 (5)现有家庭成员两寸证件照 (6)提交女方孕检报告单

2020年单位计生证明格式范本

单位计生证明格式范本 样本一 省县镇计生办: 兹有XXX先生:身份证号XXXXXXXXX,户籍地:XXXXXXXXX,现居住地:X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 计生情况: 其计生在我单位管理:于XX年XX月XX日与女士在民政局登记结婚,XXXX年XX月日生育第一个小孩,性别男。现有一个孩子,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该证明为办理先生户口迁移之计划生育证明。 证明单位:(公章)经办人: 年月日... 样本二 兹有我单位职工某某,男,出生日期:XXXX年X月X日,身份证号:XXXXXXXXXX与配偶XXX,女,出生日期:XXXX年X月X日,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系(初,再)婚、未育、未抱养小孩情况属实,无违反计划生育。 单位盖章 当地居委会盖章 样本三 兹有我单位正式员工XXX,性别,民族,身份证号:该员工尚未结婚,也未生育或收养过子女,特此证明。

XXX(单位章) XXXX年XX月XX日 相关阅读: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证明是指由户口所在地的计划生育服务站出具的,适用于晋职、晋级、调配干部、招工招干、上户口、随迁、评先、入党、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候选人的证明材料,下面说一下开计划生育证明的方法。未婚未育的。标题写“计划生育证明”;内容写清住址(X街道X村居或小区)、姓名、出生年月,然后写未婚未育、无收养抱养小孩,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内容写完后写上“特此证明”,由经办部门签字、盖章,如果需要可以写上意见。未婚有生育的。格式同上,在内容上要修改为未婚、X年X月X日生育孩子(男孩或女孩),有第二胎的以此类推;再写上是否有节育措施。初婚未育的。格式同1,只是在内容上修改为结婚登记时间、属初婚、至今未生育子女、无收养

可行性报告放宽二胎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0833文档

2020 可行性报告放宽二胎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_0833文档 EDUCATION WORD

可行性报告放宽二胎政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_083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在分析计划生育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在加剧人口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给不足以及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等方面存在一定隐患。为适应社会发展,解决现有社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现行人口政策进行一定调整,以期更好发挥生育政策的作用。 1.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中国于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到1.77亿,占人口总数13.32%;65周岁以上人口 1.19亿,占总人口的8.92%。[1]将我国现阶段多生于计划生育前的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视作一个稳定的值,那么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30年内我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总数大大减少便可看做是推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大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解决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

的问题,仍需从计划生育政策着手,在控制人口增长数量的同时,关注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2.社会劳动力需求。从现在起调整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解决的并不是由于待遇不佳或技术不强所造成的“用工荒”问题,而是一对夫妇现在所生育的、在成长20-30年后具备工作能力的劳动力数量。若在现有人口基数条件下,坚持实行“严格的一胎化”政策,在未来30年后,中国可正常劳动的人口数量必定大大低于社会劳动力总需求,暨时也将带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用工荒”。 3.独生子女家庭风险。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出现大量具有结构性缺陷和系统性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在对独生家庭风险进行管理时,我们应当从应对现存风险与规避未来风险两个方面着手。应对而言,我们可以对现有独生子女家庭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包括奖励、补助等;风险规避上,则应当及时调整现有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逐步强化家庭的社会功能。 1.我国人口承担能力。在考察一国人口规模时,我们不仅要观察其人口数量、规模的绝对指标,更要结合承载该国人口的土地资源与环境等各项指标进行相对分析。陈友华在《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若干问题》一文中设想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合并为一个超级大国,从人口规模的角度来分析,这一超级大国甚至应该推行比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更为严厉的生育政策。尽管中国目前的人口规模尽管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从世界角度来看也尚在现有资源与环境的承担能力之内。

“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 摘要在社会聚焦“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笔者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从生育意愿的三个维度出发,研究居民的生育意愿现状,得出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总体不高,但在不同个体特征下,居民生育意愿有所不同;同时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得出经济压力是居民不愿生二孩的最主要因素,怕子女孤单是居民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原因;并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居民所担心问题进行分析,为政府之后推行新政提供建议,助力“全面二孩”政策在南昌市的推行。 关键词生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居民 一、引言 (一)背景介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提高。但是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劳动力长期供给呈现短缺趋势,出生性别比失衡,这些导致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所降低。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

均衡发展,我国在2013年全面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但政策实施以来,反响未达到预期,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我国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继“单独二孩”政策后,提出“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二孩政策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南昌市的人口增?L得到了遏制,同时加之劳动力的输出,导致本市劳动力人口的缺失,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之需,深刻影响着南昌市的发展。2014年1月18日,江西省宣布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成为全国第二个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新政的省份。与此同时,南昌二胎政策也同步实施,只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各自家庭、年龄及健康等情况依法申请再生育一胎,但南昌市居民对政策的反响程度不高,多数人仍不愿生育二孩。 (二)选题意义 受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南昌市的人口红利减少,影响南昌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南昌市人口老龄化也日益严重,老年人生活旅居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银发危机”。并且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失独家庭问题。通过对南昌市居民的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探究影响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因素,以及在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

二胎报户口需要什么材料

二胎报户口需要什么材料 办理再生育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 的程序和所需材料 【双方均为本市户籍居民】 依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双方均为本市户籍的夫妻,符合条件的,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申请并经区(县)人口计生委审批,办理再生育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 一、办理程序 申请办理再生育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的夫妻,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1、在北京市及各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下载或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领取《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申请审批表》),并如实填写;

2、双方存档单位(无存档单位的由村居委会)在《申请审批表》“单位情况证明”栏注明婚育情况并盖章; 3、到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交《申请审批表》及相关材料; 4、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区(县)人口计生委审核、盖章,符合条件的,办理再生育一个子女《生育服 务证》。 二、所需材料 申请办理再生育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的夫妻,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基础材料 1、《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原件(一式两份)。 2、夫妻双方户口本(首页、本人页及变更页)、 __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3、《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二)根据《条例》第十七条申请所需提交的材料符合《条例》第十七条相关款项申请再生育子女的,在提交以上基础材料同时,还需分别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1、根据《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申请的,需提交: 《北京市区(县)病残儿医学鉴定表》原件及相关病史资料。 2、根据《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二)项“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申请的,需提交: (1)独子一方父母的户口本(首页、本人页及变更页)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2)独子一方父母存档单位出具(无存档单位的人员由户籍地村居委会出具)的生育子女情况证明原件;父(母)为外省市户籍的,由父(母)户籍所在地区(县)人口计生

二胎政策的影响

二胎政策的影响 “单独二胎”政策启动每年可能多生100万人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 “据我所知,‘单独二胎’政策将不会分省试点,而是一次性全面放开。”接近国家卫计委的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接下来是依据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个省份的人大或人大常委会修改各自的《计划生育条例》,将新政策在法理上予以确认。这一步骤预计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即可进行。 一项受到学界一定认同的测算显示,如果2015年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左右,超过200万人的可能性很小。 6年前已开始准备方案 (四)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女方父母只生育一个或两个女儿,男到女家落户,并赡养女方父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只适用于姐妹中一人); 据了解,至迟从2007年开始,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学院等在内的数家研究机构就已接受当时的国家人口计生委委托,就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展开调研。

2010年1月,在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到要“稳妥开展实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试点工作”。 当时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带领的团队制定的试点方案是“三步走”:即从2011年开始,首先开放东北地区及浙江等省试行“单独”二胎政策;第二步,放开京沪等省份;第三步,2015年前,在全国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 翟的这一方案在2010年下半年经过修改微调后曾提交国务院。2011年7月,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半年工作暨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形成共识:在自愿原则下,可选择一些试点省份进行“单独二胎”试点。 但因部分非计生系统的官员及学者的反对,加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变更、2012年“十八大”召开和随后的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等众多因素,“单独二胎”政策一度搁置。 二胎政策的第三个弊端便是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没有跟上。其实不管是二胎政策还是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我们所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没有跟上,只是其侧重点不同。而现在开发了二胎政策,不仅仅需要对原先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完善相关的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还需要关注有二胎政策所带来的“二胎产业”所需要的社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这种挑战之下,我们需要一系列良好的政策来引导投资,引导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容应对未来所要面临的挑战。 今年3月,国务院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国家人口计生委与

解析全面二胎政策!

解析全面二胎政策! 2015年12月21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将在下周五正式宣告终结,强制避孕节育也将成为历史。2016年二孩出生均合法 取消假期之后,就是增加新的假期。新的计生法通过之后,生育二孩将得到鼓励,而且生育二孩的生育假也将延长。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对允许再生育子女的情形制定具体办法。中金网 同时明确,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人口计生法修正案实施之日,就是"全面两孩"落地之时。”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介绍,人口计生法修正案草案第十八条明确,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如果获得通过,修正案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201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都是合 法的。 二胎政策的影响 延长生育假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

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对允许再生育子女的情形制定具体办法。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修正案草案还修改了具体条款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妻生育二孩。如,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据悉,这一政策是为了解决“二孩政策”所带来的生育假不足的问题。 根据人口计生法第29条规定,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由各省区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取消晚婚假对与全面两孩政策不协调的奖励与保障的条款,修正案草案也进行了修订,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 随着二胎政策的尘埃落定,中国母婴行业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5日在沪首次发布的《2015CBME中国孕婴童消费市场调查报告》中显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母婴消费市场规模未受影响,占家庭收入的11%。 刺激市场据最新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超过7000万0-3岁婴幼儿人口,婴幼儿人口基数占较大比重。再

二胎政策利与弊

二胎政策利与弊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而呈现这一态势的原因之一便是我国的人口红利,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了第二产业,获得了骄人的成果,然而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年龄增长,继续采用计划生育政策势必会使得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受累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情况。而此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是一个减少未来人口老龄化影响的重要举措,然而二胎政策的出台原因并不仅是这一个,因为人们对于生二胎的期望和呼声也是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理念的影响下,人们想生二胎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开放二胎也有利于男女比例的平衡,因为以前计划生育的政策,加上传统观念中糟粕的影响,男女比例的失调越来越严重,而这会导致社会犯罪率的提升、对社会稳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者,开放二胎会带动育婴、育儿等儿童产业的发展,这是刺激经济,改善产业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手段之一。 此外,开放二胎政策的原因远不止这几个,在此不再赘述。 二胎政策的弊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不可能只有利而没有弊的,我们看到一项政策的弊也是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所带来的影响。二胎政策的弊端之一便是:人口质量提升困难。人口质量和人口数量一直是人口政策中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之争也是让所有人头疼的问题,

开放二胎政策能带来多种好处,但不可避免的便是人口质量的提升困难显得更严峻了。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之中,笔者认为人口质量更为重要,人口质量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而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之中,比拼国家之间的软实力、高科技实力比比拼人口数量更能带来成效。诚然,人口数量的庞大能提高社会整体的需求,但也会受制于这种需求,亦会因为人口质量的不高而在“高精尖”等高科技行业落后于他国,从而使得本国的发展落后于他国。这是我们所需要极力避免的。 而提升人口质量便不得不提到教育水平的问题,根据阿里大数据的分析,自开发二胎政策的消息出台之后,全国搜索备孕书籍的城市中,四线城市的家庭占到了整个搜索人群的46.39%。而一线城市的家庭只占整个搜索人群的10.07%,二线城市的家庭则只占整个搜索人群的19.07%。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因为这不仅仅反应了四线城市生活悠闲,人们乐于生二胎,一二线城市生活压力大,人们不愿意生二胎的情况,更是反应了教育水平和生二胎的意愿之间的关系,因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对女性的教育水平的提升,会减缓人口增长的速率,所以不管是计划生育还是开放二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素质始终紧密相连,如果能提高对国民基础教育的投入,会使人口出生率自然稳步降低,从而缓解人口压力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同样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全球都将要面临的问题,我们在这一阶段之中更是应该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因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是必然的,那么加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提高人口素质,所以我认为在开放二胎政策之后,我国政策的下一个重点便是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二胎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期末考核 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经济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评分标准

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摘要:在撰写“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我国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二胎政策的利与弊,能更理性的看待国家实行的二胎政策,同时对实行二胎政策的原因进行探讨,了解更多的方式来解决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从而与二胎政策共同实施;本论文主要采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观点进行论证,同时利用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通过对劳动力的主体、内容和三大机制中的“供求机制”进行分点剖析二胎政策对我国整体劳动力市场来说的影响。 关键词:二胎政策;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结构

目录 一社会现状 (1) (一) 前言 (1) (二)“二胎政策”的可行性 (1) (三)“二胎政策”的非可行性 (2) 二“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3) (一)“二胎政策”的实施带来的有利影响 (3) 1 提高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 (3) 2 缓解独生子女的特性造成社会的问题 (3) 3 缓解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问题 (4) (二)“二胎政策”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 (4) 1 基础设施的配置 (4) 2 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消耗 (4) 3 妇女劳动力的影响 (5) 三延伸和建议 (5) (一)适当延迟劳动力退休年龄 (5) (二)扩大和深化教育,提高人口质量 (5) (三)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缓解“用工荒” (6) 参考文献: (7)

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社会现状 (一) 前言 “双独二胎”政策后,围绕“二胎政策”、“失独家庭”和“延迟退休”的话题就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地位有所动摇,“双独二胎政策”及“单独二胎政策”呼之欲出,浙江舟山率先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其他省市也都在积极申报等待中。近几年国家频繁调整我国生育政策,主要是基于我国人口结构正发生着显著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 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出生人口164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08%o,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2‰,去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9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4万人,这是相当长时期以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的连续第二次下降,第一次发生在2012年。这说明我国生育率已经处于下降趋势,虽然目前放开了“双独”、倾向全面放开“单独二胎”,但在短期内,难以缓解生育率处于低水平状态,“单独二胎”政策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劳动力会产生什么影响,其真的可以对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延长有效吗?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当下。民众对这一新“单独二胎”政策所抱的态度是否会真的带来人口出生率的增加呢?而除了放开“单独二胎的政策外”,还有怎么样的政策、方式能解决计划生育带来的社会问题呢? (二)“二胎政策”的可行性 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效果看,可以了解到要素积累、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基础要素等条件对经济增长是非常的重要的。而从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来看,人口增长会有效提高适龄劳动力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从而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增长、扩大劳动力市场和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满足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条件。从人口角度来观察一个经济体整体经济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参与劳动的人数,即经济增长的劳动力资源的禀赋,另一个则是科学技术水平。相对劳动人口数量增加[14],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一般需要更长时间和在更好的经济发

实施全面二孩的公共政策理论分析

一、公共政策全过程分析 (一)公共政策主客体分析 1.主体分析 在拥有政治权威和权力的政策制定者中,女性从人数到决策影响力都明显低于男性,容易忽视男女差异、保护女性权益的声音不易受到重视;即便制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多数仅是倡导性、宣言式条文,缺乏可操作性;其次,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关注点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对国家整体的影响,女性政策制定权力的缺失导致女性要求很难成为现实政策。 2.客体分析 作为生育主体,女性权益保障存在许多政策未能触及的现实问题,包括女性就业、教育、家庭权益等问题。具体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女性就业的严峻形势,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些女性几乎不可能在生育后回归职场,这无疑成为女性就业另外一道“隐形门槛;此外,随着全面放开二孩,许多女性为了生育二孩自愿或是在舆论压力下被迫放弃再受教育机会并选择稳定、缺乏竞争力的岗位,这在无形中使女性受教育权益受到侵犯;生育二孩后女性原来的经济收入及职业发展机会遭受损失,一旦婚姻发生危机,女性必然处于劣势地位。 3.环境分析 在社会背景中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层出不穷:女性因自身特殊的生理条件以及其肩负的哺育下一代的家庭责任,女性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从经济背景出发企业因经济利益偏好男性员工,女性就业环境更加严峻;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与社会现实问题脱节,缺少相适应能够解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可能存在的就业问题的规定,难以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新挑战。 (二)公共政策价值分析 1.公共政策价值的地位 政策的价值取向是由政策制定主体的价值选择决定的,生育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充分体现的是公平正义的理念。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生育政策从“效率”向“公平”的价值回归。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了数十年,人口增长过快得到有效改善,出生比例逐年下降,这意味着人口问题不仅不再是负担,人口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功能已逐渐凸显,因此政策价值评估方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公共政策价值的内涵 生育政策的价值内涵之一,就是“机会平等基础上的差别对待”。落实到生育政策上,就是正视女性在生育中的巨大付出,给予其人身和健康方面必要的保护和补偿,但同时更要保护女性参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权益。在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兼顾对男女两性的影响,不能让女性因为生育而丧失参与社会的机会。

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18, 8(3), 240-24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e213574406.html,/journal/sd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213574406.html,/10.12677/sd.2018.83027 The Impact of a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Ping Wa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Jul. 3rd, 2018; accepted: Jul. 23rd, 2018; published: Jul. 30th, 2018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stly,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hina is predicted from three as- pects: age structure, urban-rural structure and gender ratio; and the economic population co-integration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trend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this, the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on China’s economy is analyzed. Keywords Comprehensive Two-Child Policy, Prediction, Population Structure, Economic Population Co-Integration Equation 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 王平 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8年7月3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23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30日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从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性别比例三个方面对我国人口结构的进行预测,并建立经济人口协整方程预测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并以此分析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关于二胎政策的研究论文

关于二胎政策的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二胎政策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逐一讨论。 针对问题一,本文首先建立logistic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运用Matlab编程对我国人口进行短期预测,得到初步预测结果并分析其结果,进而我们又按年龄分布,建立Leslie模型,通过该模型研究女性的人口分布随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研究总人口数及人口结构、以及老龄化程度指标的变化规律。预测得出206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2.2813亿人,以及我国的人口结构,根据所得数据可预测206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26.12%。 针对问题二,本文将从人口、经济、住宅、教育四个方面,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评价体系,对江苏省单独二胎政策进行较详细的评。首先我们在问题一的基础上,将问题一所预测的人口进行修正,进而研究单独二胎政策在人口方面的影响,并将其作为媒介,从而可以完成对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教育方面的,本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Spss回归分析得其影响较大;在经济方面,本文恰当地引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分析其影响。 针对问题三,我们针对开放二胎政策的时机和政策方案,对我国人口进行的研究,探究人口红利、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性别比例对于我国开放二胎政策的内在影响。首先我们通过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一化以及标准化处理,得出当前人口水平低于可以实行二胎政策的临界水平,即综合我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男女比例,人口红利,老龄化程度这四个因素,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或者说还不至于开放二胎政策,并可以预测在2015年可以开放二胎政策。 【关键字】:logistic模型,Matlab编程,Leslie模型,二胎政策,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二胎政策的背景

背景 中国在建国之后短短半个多世纪中,发生了人口增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由传统社会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过渡到工业化初期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再转变到工业化中期和快速工业化时期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促使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政策控制三方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自70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国在50年代和1962~1972年间先后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使得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始终没有改变。进入80年代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每5~7年即可增长1亿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将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1982年十二大,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也并非一成不变,正所谓“文章因时而著,政策因时而易”。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每一次生育政策的出台也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小组选定调查研究“全面二孩”课题的原因。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 分析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跟据相关资料与文献,有以下五点: 1、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2、人口老龄化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 3、“刘易斯拐点”隐忧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

二胎政策对产科的影响

二胎开放对产科的影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不仅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策略,而且给很多想要生育二胎的家庭带来了福音。在这样的政策刺激下,一些具有意愿、具备条件的妇女,将会尝试再次妊娠,这对妇产科医生来说无疑是压力剧增,尤其是高龄产妇更是对妇产科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 1、二胎政策产生的问题 当前,相当多妇产科室或医院的床位已经处于无空缺状态,而且伴随着医患关 系日趋紧张,医闹事故频繁报道,医生离职意向越来越强烈等因素,有限的妇产科医生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和精神压力。此外,病人家属对妇产科许多较为凶险的疾病内容知之甚少,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沟通有障碍,产生信息沟通失衡,这很容易激化紧张的医患矛盾,导致严重的恶性循环。鉴于这种医患之间的信息沟通失衡,妇产科医生应高度重视一些妊娠或分娩的异常情况,尤其是一些在经产妇和高龄产妇身上发生率较高的问题。 2、影响正常妊娠及分娩的因素 2.1医学研究表明,影响正常妊娠及分娩的因素非常多。对于异常妊娠的情况,妇产科医生应注意下列问题:一是胚胎着床后仍有约31%的孕妇会发生自然流产;二是妇产科常 见的急腹症异位妊娠,有约2%的发生率;三是有输卵管绝育史或手术史的患者,有10%-20%会出现输卵管妊娠; 2.2异位妊娠和输卵管妊娠这两种情况在再次妊娠的孕妇中较为多见,而且在我国异位妊娠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较多,这种技术所致异位妊娠风险可能增加2倍。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出生后一岁以内

死亡的婴儿中早产儿约占67%。其中自发性早产为最常见的类型,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史、妊娠间隔不超过18个月或大于五年。 2.3治疗性早产(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不允许妊娠,在未足37周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也可见到,终止妊娠的常见指征有:子娴前期、妊娠合并症(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肾脏疾病)血型不合的溶血。 2.4这些情况可见于孕妇本身有疾病并且已经生育了一胎,生育一胎时没有出现意外,因此执意要生育二胎的人。对于妊娠特有疾病,妇产科医生也应加以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约5%-12%。 该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发生明显增多。 2.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二胎中较为多见,其高危因素有:孕妇产龄高于40岁子娴前期病史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初次产检时BMI值大于或等于35kg/㎡,子娴前期家族史, 本次妊娠为多胎妊娠妊娠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10年以及早孕期出现过血压偏高。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率高达33%-69%,远期糖尿病几率增加,17%-63%将发展为青少年型糖尿病,同时,远期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也高。 2.6孕妇患GDM时,巨大儿发生率高达25%-42%,胎盘血管异常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为21%,早产发生率为10%-25%,胎儿畸形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孕妇,胎儿严重畸形的发生率为正常孕妇的7-10倍,孕前患糖尿病者应在妊娠期加强对胎儿畸形的筛查。 3、二胎时胎盘及胎膜异常也经常发生。 多次流产、剖宫产等为子宫内膜损伤引发前置胎盘的常见因素。高龄产妇、经产妇为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有胎盘早剥史的孕妇再次发生胎盘早剥史的风险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