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关系小组计划书

人际关系小组计划书

人际关系小组计划书
人际关系小组计划书

“大学生成长人际关系”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和你在一起”

导师:

督导员:

工作人员:

理念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对特定个人相处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特定他人,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失落;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愿望,而这类同学则比较缺乏这种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的初、中阶段,其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易趋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一种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大学生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我们设计和即将事实施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理论架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同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4)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际

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识、理解才能建立一定的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既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改正自身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点,学习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以提升认识,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人际关系,表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目标及目的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际关系

目的:1、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为寻求良好人际交往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和行为认知。2、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3、鼓励组员积极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服务对象:1、资格:2、特点: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同学

小组特征:1、性质:学习性和发展性小组2、节数:6节3、人数:8人4、日期:2004年11月15日至2004年12月26日5、时间:待定6、地点:待定

招募方法:1、各小组工作员与该班级的班主任协商在各班进行前期活动宣传,各班班长负责统计报名人数和登记姓名。2、在院宣传栏内张贴招募海报。3、若人数过多则对报名者进行了解后筛选部分报名者入组,若报名人数不足,工作人员可根据前期调查结果亲自邀请符合条件的同学参加。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嗨,你好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第12周)2004年11月主题:小组的形成和组员间的相互认识个别活动时间地点目标内容所需物资I)3分钟待定工作者和组员间的认识工作者进行自我介绍II)20分钟组员间有初步认识和了解1、分两人一组进行自我介绍2、组与组间进行交流3、游戏:“我是”和“我知道” 规则:第一个拿球的人介绍自己:“我是***”然后将球传给另一个人,并说出他的名字:“我知道他是***” 气球2个,细线少许III)5分钟澄清组员的疑问1、工作者介绍此小组的内容和目的2、回答组员的提问IV)15分钟制定小组规范,使组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工作员与组员共同商量制定小组协约A4纸一张,彩笔若干V)7分钟使组员感受小组的凝聚力和团体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游戏“踩报纸”:要求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全部站到叠成16开大小的报纸上(组员的身体的其他部位不能触地)报纸一张VI)20分钟展现个人能力和小组的整体合力,提高组员合作精神游戏“图画接力”(所有组员共同完成一幅画,并讲述其含义和意境):1、组员轮流在纸上循他人的笔调继续追随或自创以丰富作品内容2、依次讲述自己的内容含义和意境大画纸一张,彩笔若干VII)5分钟使组员意识“这个小组”已经是“我们的小组”要求组员用最简单的话真切地描述我们的小组VIII)3分钟让组员间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意识到记住别人的重要性作业:要求组员回去后,记录今天所认识的朋友和他们的一些特征(可用文字描述或作图)

第二节认识我,走进你(一)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第13周)2004年11月主题:自我探索与分享个别活动时间地点目标内容所需物资I)15分钟待定认清价值观,修正信念游戏“价值拍卖”:用小卡片列举一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东西,模拟拍卖会,组织组员进行竞价抢购纸片若干II)10分钟自我公开游戏“生日快乐”:要求组员四处走动,找出同月出生的人,按此分组,然后让他们按先后顺序说出自己的生日III)20分钟鼓励组员开放自己1、自画像,并在旁附上自己的特征说明2、把画像打乱分发,让其寻找画的主人3、对自己的画向大家说明纸和彩笔若干IV)20分钟1、释放自己,自我公开2、加强组员之间的信任度游戏“我的秘密”:1、让组员写出自己的需要改正和发扬的特点,并大声念出来2、其他组员对其缺点提出建议与大家共同分享纸笔若干V)15分钟增强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寻找相似处1、每个组员寻找一个自己想了解的组员进行自

由交谈2、作业回馈:与上次比较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VI)3分钟了解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作业:收集别人对你的印象VII)10分钟让组员表达对这次聚会的感受并分享,工作者记录并改善让组员自由发表对这次聚会的看法和感受

第三节认识我走进你(二)主题:自我行为的认知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种行为的认知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第14周)2004年11月个别活动时间地点目标内容所需物资I)15分钟待定自己了解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让自己了解别人作业反馈:别人对我的印象II)10分钟鼓励组员进行积极的、主动的人际交往,走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1、让组员列举不同的见面方式2、对其进行表演纸笔若干III)15分钟人际交往中的各种行为的感性认知1、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或讨厌的行为或词语2、按感情色彩从重到轻进行排序纸笔若干IV)30分钟引导成员面对自我、肯定自我游戏“重点轰炸”:让每一位组员到组中接受别人对你前几次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的评价,被评价者不能回话。然后工作者带领组员讨论其自己的真实感受V)20分钟鼓励组员勇于表达自我,并了解组员的真实感受游戏“我在想什么”:1、让每一位组员写出或画出自己现在的真实感受和心理状态2工作者请每位组员发表自己对每幅作品的看法和理解3、原作者表达自己的真实创作意图纸笔若干VI)2分钟鼓励组员积极主动的进行人际交往作业:认识和结交两个新朋友

第四节假如我是你主题:同理心探讨------学习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各种人际关系问题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第15周)2004年12月个别活动时间地点目标内容所需物资I)15分钟待定让组员认识更多的朋友,促进其社会交往作业反馈:介绍认识的新朋友II)10分钟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游戏“撕纸”:1、每位组员拿一张纸放在身后,按工作者的口令撕纸2、分享:为什么每个人撕出来的都不一样?纸张若干III)10分钟让组员感受同种行为的不同表达方式,鼓励组员自我表现游戏“路过”:1、全部组员站成一排,让排头的组员以自己的方式从队伍前经过,轮流进行2、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分享IV)30分钟增强同理心游戏“角色扮演”:组员按准备好的几种情景(角色冲突和角色互换)分配好扮演的角色,并将此情景展现出来描述情景的小卡片若干V)15分钟训练组员处理问题的能力针对前面的游戏或增加其他情境,用“大脑激荡法”鼓励组员相处解决方法VI)2分钟自我探讨作业:找一首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的歌曲VII)5分钟了解组员的感受组员简单陈述对此次聚会的感受

第五节心之桥主题:学习各种交往技巧(信任、合作、沟通、理解等)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第16周)2004年12月个别活动时间地点目标内容所需物资I)15分钟待定了解组员所思所想作业回馈:请组员演绎自己的歌曲II)10分钟培养对小组和他人的信任游戏“扶倒实验” III)15分钟体会沟通的重要性和团队的合作精神游戏“巧解千千结”并分享感受和体验IV)15分钟让组员在游戏过程中体会竞争和合作的意义游戏“夹球赛跑”:两人一组,背对背夹住一个气球,按口令赛跑,未犯规且用时最少者获胜气球、小礼物若干V)10分钟加强组员的人际交往,培养默契感游戏“盲人拾物”:两人一组,A用布蒙住眼睛,B 在某处置物,A仅须在B的语言引导下拾起该物,结束后分享布和小物体VI)15分钟反思和成长请组员说出其他组员在参加小组前后的改变和收获,并质证VII)5分钟活动总结工作者介绍一些关于人际交往书籍或资料VIII)5分钟处理离别情绪1、提醒组员小组已接近尾声2、通知下次户外活动相关事宜第六节和你在一起主题:“结业典礼”和祝福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第17周)2004年12月个别活动时间地点目标内容所需物资2到3个小时待定巩固情感和友谊成果,结束小组户外烧烤或郊游:互相评价和鼓励;探讨人生规划和前程;彼此赠送写有祝福语的小卡片和小礼物所需资源人力:汽车系实习小组成员,按实习专业分为3个小组,每组3人,其中组长、协助员和记录员各一名物资:1、游戏材料(10元/组)2、烧烤/郊游(20元/人)3、卡片/礼物(2元/人)工作日程:日

期任务第11周周三1、约见指导老师进行活动计划的指导和修改2、各工作员约见各班班主任,协商具体实施方案3、在各班进行有关活动的前期宣传周四约见汽车系相关老师,提交活动计划并听取其意见或建议第12周开组前1、开始招募并接受报名2、筛选确定并约见参加者,进行组前聚会和筹备小组工作第12----------17周小组实施第16----------18周反思和跟进工作应变计划预计困难应付对策招募不足参加者亲自邀请符合条件的同学入组报名者过多筛选部分更合适的同学入组中途发现有组员不适合考虑进行个案辅导或转案至送心理辅导中心评估办法:1、在开组前进行人际关系的诊量,小组最后一节让组员对自己组前组后做综合评价,以比较其是否有所改变;2、每节的最后让组员分享体会和感受;3、根据工作者在小组进行过程中的观察及分析;4、对出席率及参与、投入程度等作评估;5、通过与组员的倾谈来知道他们对小组的感受和意见。

第一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3月11日14:00—15:30,共90分钟

地点:社会工作实验室

第二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3月18日14:00—15:30,共90分钟

地点:社会工作实验室

第三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3月25日14:00—15:30,共90分钟

地点:社会工作实验室

第四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4月1日14:00—15:30,共90分钟

地点:社会工作实验室

第五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4月8日14:00—15:30,共90分钟

地点:社会工作实验室

第六节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09年4月15日14:00—15:30,共90分钟

地点:社会工作实验室

八,预计的困难及应变计划

九,评估方法

1.每次活动结束后,工作员会填写一张评估表(附录三)

2.在小组工作的最后阶段,组员将被安排完成一份评估问卷(附录四),以具体的指标,对小组活动得效

果进行评估。

3.每次活动后,组员间互相交流分享。

4.以出勤率与投入程度作为评估标准。

5.

每次活动都作小组活动情况记录表,活动结束后进行讨论,分享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办法,下次尽力改

正。

十,小组成员行为守则

1,保密原则:小组的个人信息只应在内部分享,不可告诉他人

2,所有人应自己做决定,坚持自决的原则

3,

每个人都对小组开放,各抒己见

;但同时要注意尺度

4,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对他人负责,团结合作,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环境。

5,知道尊重别人的观点,以非批判性原则来对待别人:欢迎不同意见,但不批判正确与错误或批驳别人的

观点。

6,成员之间态度真诚,互相分享,共同成长

十一,经费预算

1,宣传费用:10元

2,活动费用:10元

3,零食费用:5元

4,总计,25元

十二,参考文献

1,刘梦等2003《小组工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金盛华 2002《社会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曙

翟进 2003《个案社会工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黄惠惠 2002《团体辅导工作概论》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5,风笑天著 2004《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美]Jose.B.Ashford. Craiy Winston Lecroy and Kathy L.Lortie 著.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郭安

李艳红

林虹[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十三,附录

附录一:招募广告

“相信自己”大学生自我成长小组现在开始招募啦!

你是否因大学生活的闲适而倍感迷惘无助呢?

你是否因自己的交际能力而苦恼呢?

你是否还在为很难融入群体而心感孤单呢?

我们是社会工作系“相信自己”大学生自我成长小组工作员,将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自我成长小组。我们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以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游戏、茶话会等),学习人际沟通技巧,增强个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帮助你们成长!

你想自我探索,自我成长吗?相信自己,成功就属于你!那就赶快加入我们吧!

这里,你将得到更多!我们承诺将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以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竭诚您服务!欢迎您的

加入!

时间:每周三

下午2:00―3:30(可根据组员情况调整)

地点:社会工作实验室

内容:探索自我,人际交往等主题成长小组

适合人群:生活迷茫无助,很难适应大学生活,不善于交际者,有着浓厚兴趣,渴望个人成长的人

理论取向:人本主义,行为主义,

活动方式:各种小游戏,会谈,心里测试问卷

主持人:社会工作系有大三学生

有意者可联系:XXX

电话:XXX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人际交往)资料

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1.团体名称 “打开心扉交朋友”——小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 2.团体性质 封闭式、结构式、同质性、成长性 3.团体目标 本团体希望通过“心理游戏”的形式,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氛围,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优缺点以及人际关系,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了解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优缺点,并勇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帮助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的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4.团体对象 新造镇在校小学生,需有比较强烈的的认识自我的意愿,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能认真地对待小组活动。 5.团体规模 12~16人(团体人数为偶数) 6.团体时间 活动计划3次,每次2小时,在一周内完成。 7.团体地点 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8.团体领导者 领导者:吴丹婷,湛江师范学院大二在校生。2013年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现为新造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实习生。曾在三下乡活动中带过“人际交往”团队。 9.理论依据 1.人际沟通理论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交流过程,是人们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前提条件。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人际沟通具有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等功能。 人际沟通为团体咨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怎样增强沟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或减少交往障碍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团体领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协调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技巧。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一种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咨询为来访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社会学家霍曼斯提出的,他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其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为发么是为了获得报酬,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昼缩小代价而昼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而后,发展出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提出了获得报酬与付出代价的关系,即对称的获利、对称的吃亏和双方代价与报酬的不对称。海斯(Hays,1988)对交换关系得失的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从人际关系中自己获益的方面是:陪伴、自信、情感支持、交换信息、物质或任务上的帮助、自尊及获得朋友的价值观。为对方付出的代价有:花费时间、增加责任、影响情绪、失去独立性及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否定影响。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以及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10.团体方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寻找自我小组计划书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寻找自我小组计划书 一、小组背景: 高中到大学,是人生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在大学这样一个林子里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也包括了更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自我认识片面,以及找不到自我的大学生感到不适应,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失落和自卑。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设计的这个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的寻找真正的自我,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发掘自己潜能。帮助其顺利成长和了解自我。小组的对象面向全校大学生,只要是在自我认识,以及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上有困惑问题的同学,或者有意愿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学生,都可以加入本次小组活动。 二、小组活动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同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4)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 美国大众社会论者李斯曼: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的社会适应方式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到“内向型”又到“外向型”的变化过程,而现代人的典型社会性格是“外向型”,即总是顾及周围的状况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社

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活动方案

夏青20053237 活动一: 来自于https://www.doczj.com/doc/e213523755.html,/heyoufang/blog/item/11a429dd13a272d98d10291e.html 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具有六种功能:获得信息的功能;自知、知人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人际协调的功能;社会化的功能;身心保健的功能。人际关系能力是情感智力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情感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学业优异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受社会欢迎程度,领导权威、人际互动的效等。在人际关系能力显得愈来愈重要的同时,我们发现,青少年人际交往障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人际交往障碍,也叫人际关系障碍,通常是指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阻碍人际关系建立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是文化因素。民族情感和倾向,教育程度的差别等等。其次是社会因素。再次是个体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需求、动机、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个性品质特征的某些不良表现。 人际交往障碍的表现有多种多样:被动、攻击、固执、自我表现 本次活动选取6种技能类型即分6节内容包括:加入集体、合作、决断性、处理社交中的问题、竞争、赞美,来展开对缺乏社交技能的儿童的技能训练。 第一节加入这个团体(开始团体) 目标:让成员了解参加这个团体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并使成员能够尽快彼此认识。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以及记住别人的重要性。 活动时间:60分钟 活动材料:若干张纸与笔、一个深色小盒子里面有6张写着规则的纸条、遮盒子的布、一块干净手帕。 活动过程: 开场白: (3’) ①对成员的来到表示高兴。②强调此次小组的目的(学习社交技能)③说明活动主要所采用的方式(如游戏)④说明领导者在活动中主要起的作用⑤引出热身游戏。 热身游戏:“魔箱的指示” (5’)目的是以较有趣的方式让成员自己念出规则,使他们能对规则有深刻的印象。 先报数分组,以2人一组。然后领导者拿出准备好的“魔箱”,告诉成员里面有魔箱的指示,让每一组派一名成员来摸。摸出后,大声向全体念出纸条上所写的“魔箱的指示”即小组规则。并要求成员能一起遵守“魔箱的指示”。 具体规则如下:A、等轮到你时再发言或活动。B、待在你自己的座位上。C、小声说话。D、发言之前要举手。E、遵守每次游戏规则。F、集中注意听讲。G、每次活动都能准时参加。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王和高 课题:学会交往 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高山流水)引入交往话题,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一些常识和法则 2、让学生学会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会和老师、同学、家长的良性交往。 3、通过游戏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同学友谊。 教学过程: 一、让同学举例生活中的交往事件来讨论。 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想想,谈谈自己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解认识。 三、游戏(大风吹)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四,人际交往的原则理解 1、树立自信心 即使你是因为内心的自卑而屡次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但客观上也拒绝了一个向你敞开心扉的朋友。当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向别人开放有关自我的部分心理领域,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别人探索和评价的对象。如果一个人自信心过低,就会害怕向别人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不能适当的开放自我,必然也会影响别人对你的开放。 2、给自己恰当的角色定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生活经历。就是当我们在挤公车的时候,当自己还没有上车时,会想:前面的人怎么这么磨叽啊。并且会拼命得往车上挤。一旦自己站到了车上时,又会想:后面的人挤什么挤啊!并且盼着司机赶紧关门,不要上这么多人,为什么前后反差这么大呢?因为我们车上车下扮演的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就如同我们有时会像个大人,有时很理智,有时又像个孩子一样。在同学交往时,“请问能不能把你的钢笔借给我?”和“哎,把你的钢笔给我用用!”这明显是两种不同的口气,第二种给人的感觉你是在命令而不是商量,所以同样的事情,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说。和爸爸妈妈说话,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家长的威严。 3、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对等原则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咱班那谁谁怎么样啊?当对方说完之后,对方问你,你觉得那人怎么样的时候,你说对他没什么评价。那么我们的这种行为违反了交际中的双方互相开放内心的程度要对等的原则。不要问对方你不愿意提起的问题,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反,你也不能因为自己主动暴露了自己的内心就要求对方也一定要向你敞开心扉,正所谓:己所欲,勿施于人! 三、关于交际的常识和需要注意的内容 其实,在我们的交往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和值得注意的常识性的问题。例如:我们逛公园的时候,累了,想找把椅子休息一会,这时你发现旁边能坐三人的排椅中间做了一个人。通常这个时候,你做还是不做?其实这个人的隐含意思是,我希望自己独享这个椅子,我希望独处。这说明人与人在交往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例: 亲密距离<15cm 个人距离介于50~100cm之间

人际关系小组实施计划书

“大学生成长人际关系”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和你在一起” 导师: 督导员: 工作人员: 理念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对特定个人相处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特定他人,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失落;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愿望,而这类同学则比较缺乏这种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的初、中阶段,其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易趋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一种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大学生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我们设计和即将事实施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理论架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同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4)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

人际交际小组实施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靠近我温暖你(人际交往小组) 导师: 咨询人: 组员: 理念 在大学生群体中观察,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困扰。当我们进一步探索时,我们发现,当同学们与同性之间的人际关系发生问题时,他们往往更容易去心理咨询室或者像老师咨询,但是,当他们遇到与异性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同学们往往选择回避或者顺其自然地方式去对待。 另外,当学校或者各个社团举行一些大型活动时,我们发现,异性之间的互动非常少。例如学校的交谊舞课堂上,当老师讲解完要求同学们练习时我们发现,同学们几乎都选择了同性作为舞伴。通过这些表现,我认为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异性之间的交往似乎存在着一些问题。 许多女同学认为,在与异性交往时,矜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互动中她们很少采取主动的态度。 此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所以我们分析认为,造成大学生异性之间互动消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有关;二、与高中时受到的关于性方面的知识教育有关;三、与个人的自信程度有关;四、 与大学生的受教育背景有关。 我们小组的基本理念建立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我们认为

(1)每个人都有与异性互动的渴望和权力。 (2)异性之间的互动应该被正视而不是回避。 (3)与异性的互动障碍通过正确的引导是可以消除的。 (4)与异性进行正常的互动不应该被看做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仅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 理论基础 1.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相信人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新行为。在小组中,工作人员会较多地使用正面增强和模仿。在小组活动时,工作人员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组员的积极行为和态度给予正面的称赞和评价,使该行为或态度得到满足,加强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性。此外,工作人员也要让组员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如提供沟通的黄金定律——想要怎样被对待,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2.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 相信人是理智的和自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信念。伊利斯指出,个人对外界事物( A=Antecedend )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 C=Consequence ),不是直接的,而是受制于过程中的思想信念 (B=Belief ),即A---B---C 。信念合理积极,则反映也合理积极。信念有偏差谬误,则反映也会有问题。通过找出谬误信念,重建合理思想,情绪及行为问题亦可获得解决。我们希望通过练习设计、游戏及小组讨论,让组员明白个人思想往往会影响情绪的反应及行为表现,从而协助组员开放思想,以及减少因一些非理 性观念带来的 情绪不安和困扰小组目的 (1)帮助小组成员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2)帮助小组成员提高与异性沟通的能力。

人际交往活动方案5.10

敞开心扉交朋友 ----小学生人际交往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 2.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互动程度。 4. 让成员学会敞开心扉,主动去接纳、喜欢和肯定他人。 5. 在朋友之间,要学会信任和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 二、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新型卡片若干张,用硬纸绘制的标有十个等级的心情温度计每人一个,记号笔每人一只。 三、活动程序: (一)“坐地起身”暖身游戏(10分钟) 1.将成员随机分成两组,确保两组的人数以及男女生的比例差不多。 2.每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臀部贴地、双臂相互交叉地坐在地上。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指令时,两人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要求在站起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也不能触碰地面。如果成功站起,则该小组继续增加一人,三人一起手挽手地坐地起身。如果失败则重新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方可再增加一人。如此类推,小组成员全部成功地一起坐地起身者为胜方。 3.在游戏过程中,领导者负责发出“开始”的指令,并监督各小组不要犯规。

(二)“爱在指间”(30分钟) 1.活动过程 将团体成员分成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领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头之交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 当领导者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2.领导者引导成员进行经验分享 (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或为什么只完成了这么少)的亲密动作? (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人际交往班会课教案

人际交往班会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纠正孩子们对友谊的浅层面的认识。 2、培养他们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准备 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利己心较重,班上常有在同学交往中发生矛盾的现象。同学们普遍反映自己有朋友,但是据我观察和“前测”中发现,他们对友谊的体验是浅层面的,这正是他们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而且缺乏解决矛盾的能力的关键。培养他们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同时,从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来看,也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1、关于“体验式” 毛主席曾经说过:“你若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必须亲口尝一尝。”古语也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都说明德育中说教的效果是不会很有效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情感体验才强烈,思想认识才深刻。况且小学生天性好动,喜爱游戏,以上两点认识是我设计这堂“体验式”人际交往班会课教案的思想认识基础。本节课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多个游戏的构成为课堂的主干,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一些道理。 2、关于行规导行中学生认知规律的思考 “知——情——意——行”中“知”是基础,所谓“知难行易”学生只有提高了认识水平,才会将行规训导中的一些要求转化成自觉的行动;“情”是关键。有很多情况,比如学生做错了事不愿向同学道歉,不是他认识上的问题,而是情感上的问题,所以这节课上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场合,制造特殊的气氛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这样,后面的教学环节——“导行”就能顺水推舟了。 三、导行过程 (一)制造矛盾冲突情景。

在《找朋友》的歌曲中进场,10人黑布蒙眼,其他同学和他们找朋友结对子,带他们坐到位子上。 (二)启发认知判断。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1、游戏:蒙眼贴鼻子 (无人帮助;有朋友指点。) 学生交流游戏中的感悟体验:一个真正的好朋友能使你少走弯路,是学习上、事业上的帮手。 (课件出示字幕——“互助”) 2、宣布调查结果:全班同学中与朋友发生矛盾的比例及原因。 3、读学生中为一件小事发生矛盾的几个片断。 4、请同学们观看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课件。 (想想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不是也是这些相似的原因呢?)关键是什么?(电脑课件映出字幕:宽容、谅解。) 四、引导体验珍爱。 1、老师讲故事:在一艘海轮上,有一对水手曾经是最好的朋友,后来两人因为一场误会产生了很深的矛盾,见了面就像仇人,一场海难事故发生了,海轮沉没,黑暗中两人爬上了一条小船,都感觉到对面就是自己以前的朋友,现在的仇人,为了活命他们必须不停地、拼命地划,他们谁都不肯说话,一齐和风浪搏斗,现在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你会在大海中想到些什么,如果还可能会到岸上,你又会做些什么? 2、(全体起立,同座相互用黑布蒙眼。现在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了,感觉一下那个你以前的朋友。做好弓箭步,大浪就要来了,“嘿唑嘿唑!”准备——划呀!)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 二、活动背景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即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也就是情感上的关系。表现为双方发生好感或恶感,对别人的行为容易接受或无动于衷、积极的交往或闭关自守、心理上与他人相容或不相容等。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 大学生处在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期,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正是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大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调适其人际交往偏差和心理问题,优化其人际关系以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发展型团体心理辅导。 三、活动目的 大学新生刚步入大学,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希望实现自我、渴望友谊和交流,但自我认识能力相对较弱。为了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特设计此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希望通过该方案达到班级成员关系更加融洽,增进自我认识,增进成员间相互认识,增强亲切感和归属感,形成坚实的团体凝聚力,为以后的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一个更好的基础。 本团体根据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结合认知、讨论、自我探索、团体合作等策略,设计1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由医学院心理咨询室主任带领开展活动。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1、活动时间—XX年11月23号 2、活动地点-医学院足球场 五、主办单位 南昌大学医学院心理咨询室 第二临床医学院心理发展部 六、参与对象 第二临床医学院XX级心理委员 七、活动流程策划 1.青蛙跳水 在场人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主持人[一只青蛙]下一个人[一张嘴]第二个人[两只眼睛]第三个人[两只眼睛]第四个人[四条腿]第五个人[扑通一声跳下水],接下来两只青蛙,以此循环,说错的人首先给大家做自我介绍,然后接受惩罚,接下来由说错的人继续开始任意说青蛙数开始循环。整个过程大家都要跳着完成。 2.虎克船长 众人围坐,约10多人;主持人说自己是虎克船长,也可以指别人;被指为虎克之人,不做任何其他动作,直接指认别人为船长或虎克;被成为船长之人,右手搭于眉上,呈远翘状,船长左右二人分别划桨,左边人左手划,右边人右手划,并说"嘿咻,嘿咻!”;若无差错,船长再指一人为虎克或船长,游戏继续;若出差错,游戏暂停,出错者回答或表演其他人出的难题。

人际关系小组计划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和你在一起” 导师: 督导员: 工作人员: 理念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对特定个人相处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特定他人,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失落;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愿望,而这类同学则比较缺乏这种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的初、中阶段,其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易趋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一种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大学生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特点及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了解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理解并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巧。 教学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特点及交往的技巧 教学难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交往过程中善用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问答法 课时累计:2 教学内容设计: 案例分析:森林中的刺猬 森林里,几只刺猬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当他们想紧靠一起互相取暖时,又不得不弹开了,因为刺猬身上都长着尖刺,靠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但经过几次尝试后,刺猬们最后终于找到了即不刺痛彼此又能相互取暖的适当的距离。 启示: 就像刺猬因为彼此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才能相互取暖一样,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讲究一个适当的“度”。在人际交往方面,这个“度”就表现为各种交际特点与技巧的集合,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这些技巧。 新课导入: 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如今,随着大学的日渐开放,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日渐增多,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活中也有投射。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大学生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及交往的技巧。 讲授: 第一节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定义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和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活免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1.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是大学校园里两大基本群体。老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师生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

人际交往的提升策划案

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委员工作站朋辈辅导部We are together ——培养竞争与合作的心理团体辅导 策 划 书 策划人:朋辈部詹胜男,陈彦妍 策划时间:2015年10月

一、活动背景 无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总是不可或缺的。从刚进入大学生活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大多数同学除了寝室里那几个和其他人不会有什么交流。甚至有同学与自己的室友的交流也十分少。这些情况正是我们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体现,因此希望通过这场“人际能力的提升”主题的团辅来改善同学间的交往障碍。 二、活动目标: 通过参与这次的团辅活动,拉近成员之间的距离,帮助成员们迈出与别人交往的第一步,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对象: 绍兴文理学院的学生 四.活动主题: 人际能力的提升 五.活动基本内容: (1)主持人前言:大家好,感谢大家来参加***主持的关于人际关系提升的团辅活动。首先,请大家将手机调成静音或者震动可以么?谢谢。团辅顾名思义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想必在场的同学对周

围大多数的同学都感到陌生。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下热身活动,让我们互相认识一下。 (2)热身活动: 热身游戏1 揉肩捶背(放松大家的心情) 时间10分钟 主持人:大家刚开始参加这个活动或多或少总有些紧张。让我们为自己身边的人揉揉肩捶捶背,放松放松一下心情(人多则1234分组;人少则围圈后面的人为前面的人按摩) 热身游戏2虎克船长(让大家有初步的认识) 时间:10分钟 主持人:这个游戏考验大家的记忆力哟,让我们开始认识周围的朋友吧! 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兴趣爱好等)尽量将自己的名字生动化让别人把你的名字记住全部的人围坐成圈,先记清楚左右成员的姓名,然后,由其中一人开始,说自己的名字两次,然后再叫另一个人的名字,被叫到的人两边的朋友必须马上说“嘿咻,嘿咻”和做出划船的动作。接着由被叫到的人叫别人的名字,直到有人出错。

人际关系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和你在一起” 导师:督导员:工作人员:理念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 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对特定个人相处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特定他人,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失落;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 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 类都有交往的愿望,而这类同学则比较缺乏这种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的初、中阶段,其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易趋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一种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大学生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我们设计和即将事实施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理论架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同时斯普兰格(,1924 )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识、理解才能建立一定的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

中班人际交往活动教案

中班人际交往活动教案----我的同伴 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联系。同伴关系是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一的一种关系,因此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活动难点 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活动准备 多媒体动画,教具 活动过程 一、动画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播放蚂蚁运食物的动画) 师:小蚂蚁们在干什么?想一想,如果只有一只小蚂蚁能完成吗? 鼓励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关于“同伴”的探讨 1、讨论视频里团结的小蚂蚁 师:小蚂蚁刚刚是怎么样把食物运回家的?(引导幼儿说出同伴合作等关键词) 2、回忆幼儿自身经验 师:你们有没有过和自己的同伴一起完成过一件事的经历?(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3、幼儿齐搬桌子 老师要求小朋友分成三组,和自己同伴一起合作搬桌子,摆放教具,一起布置教室的环境4、师幼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幼儿讨论思考并回答关于同伴与合作的含义相关问题 (1)你刚才和谁一起完成任务?为什么和他交往合作? (2)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3)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 (4)你喜欢和你的同伴一起交往吗? 5、自由结伴交流讲述 (1)我的同伴是谁? (2)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 (3)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6、个别讲述“我的同伴”,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延伸课堂同伴,交流,合作等相关概念。 师:外面天气真好,拉上你们的同伴,一起到操场玩接力游戏吧!

人际关系小组计划书精编版

人际关系小组计划书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大学生成长 小组名称:“和你在一起” 导师: 督导员: 工作人员: 理念 人际交往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对特定个人相处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特定他人,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失落;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愿望,而这类同学则比较缺乏这种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的初、中阶段,其性格日趋成熟和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形成,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并且易趋固执,有一定程度的坚持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一种宽松和自由的环境。大学生在具体交往中表现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我们设计和即将事实施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理论架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

人际关系讲座策划方案

人际关系讲座策划方案 活动主题: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建立优质人脉在这里,你能够放下心里包袱,尽情感受的快乐。 活动目的: 我们生活在复杂的人际社会中,每天都要应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亲友、同事、客户、陌生人……人说“相识容易,相处难”。怎样应对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与挫折,让我们与人沟通更加顺畅?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取得双赢的效果,更好地拓展我们的人脉空间,人际关系协会助你一臂之力! 活动宗旨:让同学获取更多书本外的知识,丰富其校园生活 活动对象:德州职业高职院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周三下午4:30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 1. 海报:讲座开始前两天分别张贴社团宣传栏,史德鹏负责。 2. 欢迎学院老师:讲座开始前半小时在阶梯教室循环播放,王金鹏制作。 3. 通知:以短信通知和开学习委员会议通知结合,周一通知,周二会员宣传到各班学生,周二中午报人数于孙芬;钟衡和王金鹏负责短信通知。 后勤

1.收讲座手册及敲章:协会秘书处。 2.领取讲座手册的人员登记表:钟衡制作。 3.设备:确认投影机、电脑、话筒、音响等设备是否具备、是否良好以及如何操作,李会东负责 4.饮料、茶叶、热水瓶、席卡、鲜花、与成教院教室管理老师联系场地、摄影等方路负责。 5.桌椅整齐排放:讲座参加人数多的时候,中间两组全部靠拢,四个男生负责。 6.讲座小结:钟衡和王金鹏。 (注:以上是初步安排,为了给每个干事提供一个发挥特长的机会和场所,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习部依照每个干事的性格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工作,当然干事之间的岗位能够变动,从而做到有机的结合,提升工作效率。上学期我们已经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同学们对讲座的总体评价,希望能举办更多不同类型的讲坛,努力做到让同学们在专业提升、知识拓展的同时得到人生启迪。) 二.活动当天流程: 1)主持人介绍出席的领导和老师 2)播放相关图片资料 3)请老师实行人际关系讲座 4)现场观众提问 5)回答部分提问 6)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组织全体师生退场 三.活动后期:对整个活动实行总结,上交报告。

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活动策划书

青少年人际交往小组活动策划书 策划书小组名称: 成长中的人际关系活动策划:小组成员:成长中的人际关系 一、小组背景背景一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需要与人进行各种各种交往,人际交往是人际沟通的基本形式,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和需求的信息交流过程,人际交往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对于青少年来说,人际交往是他们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善于与人交往,有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满足青少年的内在需要;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加速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相反,不善于与人交往,则可能导致青少年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并且影响青少年顺利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流动青少年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很好的促进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并且很好进行社会化过程和社会融入。相比较非流动青少年,流动青少年一方面面临着青春期的问题,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身心起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为独立和更具攻击性,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注重感情,更需要同辈的支持和陪伴。另一方面,由于受流动性、户籍制度壁垒、经济因素、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流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显现出与非流动青少年不同的特征。

1、交往的范围相对狭窄。对于流动青少年来说,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和他们居住的地理范围和名族性相联系,他们的交往一般限于家庭所在片区及周围和自己本民族的同伴。 2、交往对象比较少且比较固定。由于流动人口缺乏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和交流,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他们子女的交往也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另外,流动人口一般为多子女家庭,父母白天都要出去打工,因此照顾弟弟妹妹和做家务的责任就放在了他们身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从三四岁就开始学做饭,放学和放假后,他们一般都要在家里照顾弟妹,做家务,没有时间和他人交往。这样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亲戚和与自己相同背景的人。 3、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反应更敏感。流动青少年正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其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变化阶段。家庭的贫困、亲子交流的形式、流动性和各个层面的排斥,给他们带来许多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情感反应更敏感,情绪化严重,甚至出现社交恐惧。 4、人际交往缺乏技巧。青少年是成长的关键期,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经验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还处理不好与朋友的矛盾,对自己也造成许多情感的困扰。然而在青少年这一时期,学习能力增强,如果在这时候对他们进行适度的引导和生活技能学习培训,对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会很有效果。因此,此次活动就是让流动青少年在小组活动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体验人际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