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地调查方法

标准地调查方法

标准地调查方法
标准地调查方法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

李凤日编

二00五年三月

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

一、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

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测径器

1.轮尺

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

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

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

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

BC C

B

EC

C

E

' '

' '

?=

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 E’C’值。若将一系列的BC(树高)值刻划在相应的 E’C’位置,即可从测尺(B’C’)上直接读出树高(BC)值。

克里斯顿测高器就是利用上述关系设计的。使用时,只需将二米测竿垂直立于树基部(或在树干上标2m高度),然后,选择一个能同时望见树梢和树脚及二米测竿顶的地方,用大拇指和食指轻提仪器,让其自然下垂,与树干平行,屈伸手臂,使仪器上、下钩正好卡住树梢及树基,保持仪器和头部不动,迅速瞄视测竿顶端,这时,视线所通过的仪器刻度值即为树

干的全高。

图1-2 克里斯屯测高器测高原理示意图 图1-3 克里斯屯测高器及其刻度

这种测高器具有用法简单,携带方便,测高时不用量水平距离等优点,对16m 以下的树木测定结果比较准确,但掌握不熟练时,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

2.三角原理测高:按三角原理设计的测高器,本质上都是一种测角器,多通过正切函数关系测算树高。较为常用的是勃鲁莱测高器(图1-4)。其刻度盘上标有不同水平距离(15,20,30、40m)时所对应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树高值。

图1-4布鲁莱斯测高器构造 图1-5布鲁莱斯测高原理

1.制动按钮

2.视距器

3.瞄准器

4.刻度盘

5.摆针

6.滤色镜

7.启动钮

8.修正表

测高时,首先选测某一水平距离,然后,分别以下情况测算树高:

(1)在平地上测高:测者立于测点,按下仪器按纽,使指针自由下垂,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纽,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测水平距离的数据h ,再加上测者眼高l ,即为全树高H ,见图l-6(a)。

(2)在坡地测高:先观测树梢,求得h 1,再观测树基,求得h 2,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异时(仰角为正,俯角为负),见图l -6(b)。则树木全高(H)为:

)tan (tan 21βα+=+=S h h H

式中:S 为水平距离。

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同,见图1-6(c ),则树木全高(H)为:

|tan tan |||21βα-=-=S h h H 这种测高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视角等于450

时,精度较高,但需要测树木至测点的水平距离。 测高注意事项:

① 测高时一定要两次读数之和(差)。

② 测高的水平距离应尽量与树高相同。

③ 树高小于5m 时不用测高器,而用测杆测定。

④ 对阔叶树不要误将树冠倒侧当作树梢。

图1-6在坡地上测高

(三)多用测树仪

近二、三十年,多用途的综合性测树仪的研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类测时仪能测定树高、立木任意部位直径、水平距离、坡度、每公顷断面积等多种因子。我国常见的有LC-1型和LC-2型林分速测镜,DCW-3型光学测树仪、DQW-2型望远测树仪等。此处仅就DQW-2型望远测树仪作简要介绍。

DQW-2型望远测树仪其结构如图1-7。

原理是用显微投影的标尺,测量经望远镜放大了的目标,通过光学系统,成象在一个焦平面上,以相似形定理和三角函数作为测量原理。

使用时,将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按下制动纽,待鼓轮静止后,通过目镜可见到圆形视场(图1-8)被准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是观测目标,下半部是测量各因子用的标尺。 1.测水平距离:司尺员将视距尺一端顶到被测树干上,使尺面垂直于仪器观测方向,并力求水平(图l-9),用仪器看视距尺,测距尺所夹视距尺的刻度数即为所测的水平距离(视距尺的最小格值为0.2m),见图1-10。

图1-7 DQW-2型望远测树仪

2.测树高:

(1) 测立木全高(H):原理与勃鲁莱测高器相同,

)

(01C C B H +=(H 尺读数为异号时),

|

|01H C B H -= (H 尺读数为同号时)。

目镜组

制动纽

选光窗

连接螺母 制动螺丝 弯头

微动架 罗盘仪架头

连接坐

物镜组

商标

丝堵

式中:B ——观测时水平距离的1%(m);

C l ——观测树顶梢H 尺上的读数(格); C 。——观测树基部H 尺上的读数(格)。

(2) 标定中央直径的部位:当仪器对准中央直径时,H 尺的读数应该是:

2

12

1C C C -=

(H 尺读数为异号时),

2

2

12

1C C C -=

(H 尺读数为同号时)。 将此读数调至准线上,这时,准线与树干相截的位置即是中央直径部位。

图1-8 圆形视场 图1-9 司尺 图1-10 测距

(3)标定任意树高:H 尺的读数是

0C B H C n

n -=

(H 尺读数为异号时), 002

1C B H

C += (H 尺读数为同号时)。

式中,n H ——标定高度(m)。 2

将求得的H 尺读数调至准线位置,此时,准线与树干相截处即为所要标定的树干高度。 (3) 测树干直径: L B D ?=

式中:L ——测径尺读数(即条带数,窄条带为1,宽条带为10);

B ——观测时水平距离的0.1%(cm)。

DQW-2型望远测树仪的其余功能,在以后的实验使用中可再作现场介绍。

四、实验组织安排

1.实验时,先讲述各种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及测高原理。

2.实验之前,选取10——15株树进行编号,并用精度较高的仪器(如经纬仪等)测树高,作为树高实际值,以求算测定误差。

五、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轮尺刻度整化?若起测直径为6cm 时,试以4cm 为一径阶说明整化刻度法。 2.比较各种测高器的优缺点。

3.当你只有一直尺或三角板时,怎样用它来测高?说明原理及方法。

六、实验报告

提交测径、测高及误差计算结果(用表1—1)。

测距读数

零线对齐

测高尺

坡度尺

表1-1 树木胸径、树高测定计算表

5

实验二 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 目 的

1.学会用树干上几个必要的直径值绘制树干纵剖面图(削度图)的方法; 2.掌握用中央断面、平均断面求积式及其区分求积式计算树干材积的方法; 3.了解标准木(样木)卡片的内容。

二、 资料、仪器及辅助用表

1.计算机

2.30320cm 方格纸一张及必要的绘图仪器; 3.标准木卡片(见用表2-1);

三、 方法、步骤

(一) 首先根据标准木卡片中树高及1m 、3m 、5m ……等高度处的带皮与去皮直径,在方

格纸上横轴以1:100、纵轴以l :10的比例绘树干纵剖面图。(以直线连结各点不作修匀)。

(二) 用中央断面及平均断面求积式计算树干带皮材积。

首先由树于1m 、3m 、5m ……等高度处的带皮与去皮直径计算所需的数值,然后代入

以下公式计算树干材积。

L G V ?=2

1中 (1)

L G G V ?+=

2

0平 (2)

梢头材积,根据梢头长度及梢头底面积值由公式:)(3

1

''l l l g V n ≤=

计算。 将以中V 和平V

计算的材积再分别加上梢头材积即为该树干的总材积值。 (三) 以2m 为一区分段,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计算树干材积

由树干1m 、3m 、5m ……等高度处的带皮与去皮直径和区分段长,用圆柱体体积公式计算各区分段的材积,各段材积之和,再加上梢头材积即为整个树干材积。 (四)以2m 为一区分段,用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计算树干材积。

首先由树干树干1m 、3m 、5m ……等高度处的带皮与去皮直径,采用线性插值公式计算树高2m 、4m ……等高度处的直径,并计算出该直径的相应断面积代入下式计算树干材积。

l g g g V n n )21

1

10∑-++=)(平均

,''31l g V n = (3)

式中:l ——区分段长

'

l ——梢头长。

再加上梢头材积即为树干总材积。

四、 思考题

1.这次实验所用四个公式计算的树干材积是否相等?如不相等,是否能简单的说明一下理由?

2.能否利用树干纵剖面图,直观的描述一下树干的纵剖面形状?

3.实际进行造材时除考虑树种、材种的长度和粗度外,还要考虑什么?为什么?

4.用区分求积式计算的各材种材积,与由原木材积表查出的各材种材积值是否一致?能叙述不一致的理由吗?

五、 实验报告

1.树干纵剖面图

2.各种公式计算树干材积的结果(表2—2)。

4.按区分求积式计算各材种带皮与去皮材积的结果记入标准木卡片的相应栏内。

7

用表2-1(续)

用表2—2各公式计算树干材积表

实验三、标准地调查及林分调查因子的测算

一、目的

1.初步掌握标准地外业调查技术和内业计算方法; 2.学习目测方法。

二、仪器及工具

罗盘仪、二米测竿、测绳、皮尺、轮尺(或围尺)、勃鲁莱测高器(或其它测高 器)、记录夹、记录用表、森调工作手册、粉笔、方格纸、计算工具等。

三、方法步骤

本实验分组进行,每小组6-7人。 (一)外业

1.选择标准地的基本原则:

(1)在哈尔滨实验林场对所调查林分作全面踏查,掌握林分的特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即林分特征及立地条件一致的地段设置标准地。

(2)标准地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远离林缘。

(3)标准地面积:按标准地上林木株数的多少为标准。如近熟和成熟林应有100株以上,

中龄林150株以上,幼龄林200株。一般先用400m 2

的小样方查数株数,再按上述标准推算满足要求的标准地面积。

(4)标准地形状:一般用矩形或方形。 2.标准地境界测量:

(1)用罗盘仪测角,用皮尺或测绳量距离。坡度5°以上应改算为水平距,相对闭合差一般要求不超过各边总长的1/200。相对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绝对闭合差(m m 。

(2)设置固定标准地时应将标准地与已知测线明显地物标相联,,并在标准地调查薄 上绘略图,以便日后查找。

(3)在标准地四角埋设标桩。埋桩时,其写字面要朝向标准地的角线方向。

标桩规格:永久标准地标桩,用针叶树剥皮制作,粗20cm ,长1.5m ,埋入地下70cm 。流水帽砍成圆锥形,流水帽下隔5cm 以下砍出写字面,长25cm ,宽15cm 。用铅油写出标准地号、标准地面积及设年月日。临时标准地的标桩,粗12—14cm ,长1.2m ,埋入地下50cm 。 3.标准地调查: (1)每木调查:

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活立木、枯立木、倒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的工作,称每木调查(或每木检尺)。

① 径阶大小的确定:林分平均直径6—12cm ,采用2cm 为一径阶;林分平均直径在12cm 以上,以4cm 为一径阶,人工林可用1cm 为一径阶。

② 确定起测径阶:检尺时最小径阶称为起测径阶,小于起测径阶的树木称为幼树。一般调查时,天然成过熟林起测径阶为8cm ,中龄林4cm ,人工幼林1或2cm 。 ○3 划分材质等级:

a .用材部分占全树高40%以上者为经济用材树。

b .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或1m(阔)以上,而小于全高40%者为半经济用 材树。

c .用材部分在2m(针)或lm(阔)以下者为薪材树。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只分用材树和薪材树。半经济用材树的60%记入经济用材树,40%记入薪材树。但需另计枯立木和倒木以供计算枯损量。

④ 每木检尺:

三人一组:二人测胸径,一人记录并作记号。测径时,必须分别树种、材质等级和径阶,同时应分别林层进行。在坡地应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在平地沿S 形方向量测。测 径时应注意:

a .必须测定距地面1.3m 处直径,在坡地量测坡上1.3m 处直径。

b .轮尺必须与树干垂直且与树干三面紧贴,测定胸径并记录后,再取下轮尺。

c. 遇干形不规整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在1.3m 以下分叉者应视为两株树,分别检尺。

d .测定位于标准地境界上的树木时,本着北要南不要,取东舍西的原则。

e. 测者每测一株树,应报出该树种、材质等级及直径大小,记录者应复诵。凡测过的树木,应用粉笔在树上向前进的方向作出记号,以免重测或漏测。

在固定标准地调查时,一律采用lcm 一径阶或记实际胸径,每木检尺要分别树种,健康木,病腐木或生长级记录,每株树应编号,并在其1.3m 处作上记号(如T),以利下次复测,测定精度0.10m 。 (2)测树高:

① 测高的主要目的是为确定各树种的平均高。应分别树种和径阶测树高,主要树种应测15—30株,中央径阶多测,两端逐次少测。凡测高的树木应实测其胸径和树高,将所测结果记入“测高记录表”中,通过绘制树高曲线图,由林分平均直径查出林分平均高。亦可用数式法回归计算。

② 对其它次要树种可选3—5株相当于平均直径大小的树木测高,取其平均值为平均高。 ○3 优势木测高规定:

a .标准地每100m 2

测一株树高最高、树冠完整的树木; b .将标准地大致分为几个小区,每区选一优势木测高;

c .优势木平均高n

H

H n

i ∑=1

i

优优=

④ 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精确到0.5m 。幼林可用特制测竿测高,必须有专人观察测竿是否正确达树顶,不得由持竿人在树下估计,用测竿测高精确到0.1m 。 ⑤ 树冠测定:

对测高,样木要测枝下高(b H )和冠幅(w C )。枝下高精确到0.5m 。冠幅要求按东西、南北二个方向量测,精确到0.lm 。

⑥ 将测高样木的量测值(胸径、树高、枝下高及冠幅),按径阶填入测高记录内(用3—3)。优势木测高值填入表3—1。 (3)测定树木年龄:

① 用查数伐根上的年轮数,或用生长锥其它方法确定接近平均直径树木的年龄。混交林只确定优势树种的年龄。

② 有些树种的幼树可以数轮枝确定年龄时,应加上生长达最基部一个轮生枝高度所的年。

(4)测定郁闭度:

① 标准地的两对角线上树冠覆盖的总长度与两对角线的总长之比,作为郁闭度的估测值。或在标准地内机械设置100个样点,在各点上确定是否被树冠覆盖,总计被覆盖的点数,

并计算其频率,将此频率作为郁闭度的近似值. ② 树冠投影法:

在方格纸上绘制标准地树冠投影图,从图上求出投影面积和准地面积,用下式计算之:

100)1(100?-=?=

T

O T C c S S

S S ρ 式中:c ρ——郁闭度;

C S ——林冠投影面积; O S ——林冠空隙面积; T S ——标准地面积。

(5)选伐标木(样木)和解析木:

① 根据平均木或不同的调查目的选取标准木或解析木。将标准木所在林分状况记入准木卡片。

② 选出的标准木测定其胸径、树冠的东西、南北长度,记载树木生长情况,然后伐倒,伐根不超过胸径1/3。查数伐根上的年轮数,测定心材直径、被压期间年轮数和大小及其病腐情况。

③ 实测树高(精度0.1m)、树冠长度、树高1/4、1/2、3//1处的带皮和去皮直径,测胸径和1/2处直径,测最近10年(或5年)的直径生长量及胸径最后lcm 的年轮数。

④ 以2m(或lm)为区分段,进行区分求积。则作树干解析时, 应在伐根、胸径,各区分段中央直径及梢端处截取圆盘。如不作树干解析,则在胸径和各区分段中央直处测定最近10年(或5年)直径生长量。

⑤ 用目测截断法测定最近10年(或6年)树高生长量。

⑥ 根据木材规格对标准木合理造材,将各材种名称、大小记载入“标准木卡片”。 (6)地形地势、植被、土壤、更新及病虫害的记载与调查。

① 记载标准地的坡位(上、中、下及谷地)、坡向(用象限角记载)、坡度(以度为单位)和海拔。

② 植被调查方法:

林下植被的描述与分析是森林植被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林分分类、动态及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主要调查记载林内有哪些植被种(草本)及其生长状况分布情况、高度、覆盖度,林缘的植物情况;是否有地被物(苔藓、地衣)以及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的情况。用样方调查:标准地内四角及中心各设一块131m 的样方。设置好样方后,要估测一下总盖度、营养苗(即仅带枝叶的营养休)及生殖苗(具花或果实的苗)的平均高度。记录样方内所出现的全部植被名称。对每种植被作如下数量指标调查; a. 密度:密度是与多度意义相近的一个指标。它是脂单位面积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测时即数每一平方米样方内所测植物的株(或从)数。

b .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枝叶)的垂直投影,以覆盖面积的百分比表示(它相当于林业上所用的郁闭度)。盖度可分种盖度(又叫分盖度)、层盖度及总盖度(群落盖度)。要求测定每种植物的种盖度(由于植物枝n 十相互重叠,各种之种盖度之和常大于总盖度)。

c .高度:植物高度说明植物的生长情况、竞争和适应能力。对每种植物种高度的测定,应分营养苗及生殖苗分别测定,注意测量的自然高度应取平均值。

d .物候相,即指植物随气候条件按时间有规律的变化而表现出的按一定顺序的发育期。可分营养期、花蕾期,开花期、结实期和果后营养期等几个阶段。

多度采用德鲁全法记载:

Cop 3

——植物覆盖50%以上(分布很多);

Cop 2

——植物覆盖25%以上(分布较多);

Cop l

——植物覆盖5%-25%以上(分布中等); Sp ——植物覆盖5甲。以下(稀疏、散生); Sol ——少;

Un ——单株状态: Soc ——分布均匀; Gr ——布不均(块状)

e. 生产力:指植物的生长状况,它是一个相对指标。可分强、较强、中等、较弱及弱填写,其记载形式举例如上:将植被(幼树、下木及活地被物)调查结果,填用表5—5中。

⑧ 土壤调查:在标准地内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挖土坑,记载土壤剖面(详见“土壤调查表”)。

④ 更新调查:可用小样方或其它方法调查与记载树种、年龄、平均高、分布状况及密度等。

⑤ 病虫害及其它情况的记载。

(7)清理林场,以保持林内环境卫生。 4.进行目测练习:

(1)对本组标准地的主要测树因子作目估,将目测结果记入“标准地调查薄”封面的其它栏内。在内业计算出标准地各调查因子后进行比较。

(2)如时间允许,可在各组标准地内业完成后,由教师带领在每块标准地上先由学生目测,再宣布实测结果,培养学生的目测能力。 (二)内业

主要是标准地材料的计算与整理。内容是:

1.标准木各调查因子的计算(即实验二“标准木卡片”上有关内容): (1)用区分求积法计算标准木带皮、去皮及10年前的材积, (2)材积生长量的计算:

总平均生长量:C

V a

=

连年生长量n

V V n

a a --=

(3)胸径、树高、材积生长率的计算: .

n

T T T T n a a n a a T 200

?+-=

--ρ

(4)计算形数:

h

g V f ?=

3.1

(5)计算形率:

3

.1d d g i

i =

式中 i d ——H/4、H/2、3H/4处的直径 (6)计算树皮材积及树皮率:

树皮材积=V 带皮-V 去皮

树皮率%带皮

皮V V =

(7)材种材积的计算(详见实验二)。 2.标准地各调查因子的计算: (1)林分平均直径: ①计算林分平均直径:

N

D

D n

i i

g ∑==

1

2

②单纯同龄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的分析: a. 正态分布规律的验证:

在方格纸上,以横轴示径阶,纵轴示株数,把每木调查所得的各径阶株数点绘于图上,联结各点得析线图,观察该林分的直径分布状态。

b.求算林分最大径阶和最小径阶之组中值与林分平均直径之比值;

① 林分平均高:以林分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图上查出相应的树高为林分平均高。用各径阶中值在曲线图上查出各径阶平均高。

② 优势木平均高,以优势木的算术平均高作为上层木平均高。 ③ 求算最大、最小树高与林分平均高的比值并观察其范围大小。 (3)平均年龄:以标准木年龄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年龄。 (4)每公顷株数与断面积的换算:将标准地各树种的株数与断面积分别被标准地面积除,即换算成每公顷株数与断面积。 (5)蓄积量:(详见实验八)

(6)树种组成:按各树种蓄积量(或断面积)占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成数计算,并用十分数表示(如8落2桦)。

(7)疏密度:

疏密度积量)

标准表上断面积(或蓄量)

标准地断面积(或蓄积=

(8)标准地各径阶各材材积及材种出材率的计算(详见实验二)。 ① 根据林分平均年龄、平均高查地位级表确定地位级。

② 根据优势树种平均年龄及上层木平均高,查该树种地位指数表确定地位指数。 以—上是对单纯同龄林为例,说明标准地调查及其调查因子的测定。如为复层林,则应

先测各森林分子的调查因子,再确定林层的调查因子。

四、思考题

1.标准地调查法有何用途?标准地调查的关键性步骤是什么?

2.根据你所设测的标准地计算结构,简述一下该林分的特点和生长情况。

五、实验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的全部结果(用表5-1至5-5)

用表5-1 标准地调查簿标准地号:__________

16

用表5-2人工林调查表

标准地面积 m2标准地号

省地区(市) (县) 林场

I. 林地概况

1.地形

2. 海拔高

3.坡向坡位

4.土壤

5. 主要植物种

II. 造林情况

1.造林前土地种类

2.造林时间年月

3.整地方法,规格数量及配置情况

4.整地时间年月

5.播种或定植时间年月

6.种、苗来源及苗木年龄

7.补植时间、苗木来源、苗龄

8.抚育情况(时间、年抚育次数、方式) III、株距、行距

1、主要树种 2.伴生树种 3.每公顷株数

IV、混交图式(或纯林) V、成活率或保存率 % 及各树种成活率

VI、病虫及其他危害情况

VII、其它

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

17

用表5-3每木检尺及测高记录表

18

调查日期:调查者:

19

常用社会调查方法

常用社会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统一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是标准化的、书面的、抽样的。分为自填式问卷和代填式问卷。 问卷的设计:①卷首语,是自我介绍信,包括调查目的、意义、主要内容、选择被调查者的途径和方法,调查单位名称和时间等。语气要谦虚、诚恳、平易近人,文字简明、通俗、有可读性。②填答说明;③问题和回答方式。 此外,有的自填式问卷还有结束语,可以是简短几句话,对被访者的合作表示真诚感谢,也可稍长一点,顺便征询一下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的看法。 例如:您填完这份问卷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如有,请写在下面: ———————————————————————— 您填完这份问卷后有何感想? ①很有意义□②可能有用处□③没有意义□④不清楚□ 如果是访问问卷,在结束语后,还应有以下一些内容: 完成情况:完成_,未完成_(不在家_,拒绝回答_,其它_) 访问时间:_年_月_日_时_分,至_时_分,合计_分钟 访问员姓名__,对回答的评价:可信_,基本可信_,不可信_ 问题的种类:①主题性问题,即围绕调查主题而询问的问题: a.客观性问题(住宅面积、人口、人均收入) b.主观性问题(人们思想、感情、态度、愿望等主观世界方面的问题,“您对……有何看法?”、“您认为……是……吗?”) ②检验性问题,为检验回答是否真实、准确而设计的问题。如在问卷中先问“您今年多少岁?”,在问卷后再问“您哪年结婚,当时多少岁?”先问收入,再问支出,或先问支出,再问收入等。这类问题,一般安排在问卷的不同位置,通过互相检验来判断回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③背景性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情况(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情况、行业、职业、职务或职称、收入等)。 以上问题,背景性问题不可少,是对被调查者分类和对比研究的重要依据,其它的则依据调查目的、内容而定,较复杂的调查问卷(特别是经济调查问卷)才需要设计检验性问题。 问题的结构:即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 ①按问题性质或类别排列 ②按问题复杂程度或困难程度排列:一般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客观方面,后主观方面;先一般性,后特殊性,特别是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更应安排在问卷后面。以上排列有利于增强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信心,有利于把回答逐步引向深入。 ③按问题时间顺序排列:当前,由近及远,或倒过来,总之保持连续性、

常用调查方法说明

调查法 调查法-调查法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打算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确实是调查法。它的目的能够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能够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 调查法-正文 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纳的方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古代的中国和西方,都有总结教育经验的记载,所用方法有的是有关事实的记录,也有初步的经验概括,但都没有形

成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展,教育事业的兴起,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统计法等,都先后进入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特不是K.马克思、 F. 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下: 观看法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打算,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看,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观看法不限于肉眼观看、耳听手记,还能够利用视听工具,如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等作为手段。观看法的步骤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预备,制订观看打算。先对观看的现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依照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看的目的、内容和重点。假如情况复杂或内容多,可采取小组分工观看。最后制定整个观看打算,确定进行观看全过程所需的次数、时刻、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采纳的仪器等;并考虑如何保持被观看对象的常态等等。②按打算进行实际观看。在进行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打算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要选择最适宜的观看位置,集中注意力,记下重点,不为无关现象扰乱,观看时

090101203实验三标准地调查

实验一、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 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它应该是整个林 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 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踏 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 当地段设置标准地。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 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 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 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一、 标准地设置 (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 (2)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 (二)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 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 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50 株。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 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 差一般不得超过 200 1.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蒿草,对 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用粉笔作记号)。根据需要,标准 地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 二、 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每木调查 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0.1cm ),这是标准 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 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1. 径阶大小确定 2. 确定起测径阶 3. 其它注意事项 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 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按整化径阶记载 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 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森林火灾林木损失调查火烧迹地基本情况记录、标准地的每木调查记录

附录A火烧迹地基本情况记录 表A.1 火烧迹地基本状况记录 森林火灾编号_______________ 填表说明:表中提供有备选项的栏目,将备选序号涂黑即可;有林地括号内备选项可选2项。 调查者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 审核者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标准地的每木调查记录 B.1 每木检尺 a)不能重测和漏测。在山地条件下,通常可以沿高线方向“之”字形行进。 b)每木检尺记录实际胸径数据,保留1位小数。每木调查表见表A.1 表A.1 火烧迹地标准地每木调查记录 森林火灾编号:所在林班小班 调查者记录者审核者年月日

B.2 起测径级的确定 起测径级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胸径尺度,标准地起测径阶为5.0cm;5.0cm以下的树木按照幼树处理,不检尺,只统计其(有效)株数(1平方米有多株按1株计)。 B.3 幼树调查统计 a)针叶树树高在30cm以上,阔叶树树高100cm以上但胸径未达到检尺径阶的林木, 按幼树统计; b)针叶树树高在30cm以下,阔叶树树高100cm以下的林木按幼苗; c)当幼苗数量不多时,可以将幼苗与幼树的株数一起统计,统称幼苗幼树; d)幼苗幼树只记株数,只推算其损失的总株数,不计算蓄积量损失。 B.4 测树高(用一元立木材积表可不测树高) a)测树高是为了绘制树高曲线。各树种绘制树高曲线的株数不应低于30株。在每木 检尺的基础上,选择不同径级测树高,平均胸径附近的树木多测几株,个别距离平 均胸径较远,特别是有间断的大径级应选测1~2株以上,这样所绘制的树高曲线 才能有充分的代表性; b)树高的测量误差,单株不超过5%或0.5m。该误差可以通过在同一测点测定2~3 次来控制,也可以分别在2个以上的测点对同一株树测定比较。

2016化学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附件2: 赣州市化学实验操作题库及评分标准 一、实验名称:粗盐提纯 实验要求:1、正确取用液体药品 2、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 3、正确地进行过滤操作 4、正确进行蒸发操作 5、整理器材 实验时间:10分钟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酒精灯、坩埚、坩埚钳、胶头滴管、小烧杯、玻璃棒、石棉网、试管刷、抹布 实验药品:粗盐水(实验时尽量少取些盐水,能满足实验演示即可。)

二、实验名称: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条件 实验要求:1、正确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条件,观察相关反应的现象 2、正确取用固体药品以及液体药品 3、正确使用酒精灯 4、在评分表中写出相关结论 5、整理器材 实验时间:10分钟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药匙、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火柴 实验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三、实验名称: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实验要求:1、正确地倾倒和滴加液体药品 2、正确地使用pH试纸 3、能正确地鉴别物质 4、在实验记录表中正确地注明鉴别结果并写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所测碳酸钠溶液的pH 5、实验后整理器材 实验时间:10分钟 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pH试纸、滤纸、标签纸、水槽、试管刷、试管架、废液缸、抹布 实验药品: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待鉴别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试剂瓶上分别贴上标签并注明“样品1”和“样品2”,要求考生取样品时用对应的贴有“样品1”和“样品2”标签的试管)

四、实验名称:酸(稀硫酸)的性质 实验要求:1、正确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 2、掌握试管振荡方法 3、通过3个实验证明酸通性中的三个不同的性质 4、实验完毕,用文字简述实验中体现出的酸的性质 5、规范操作,确保安全,实验后整理器材 实验时间:10分钟 实验器材:试管5支、滴瓶2只(内盛试剂)、药匙(或镊子)1把、水槽、试管刷 实验药品:稀硫酸、石蕊试液、碳酸钠溶液、锌粒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现场调查表及资料清单.doc

一般项目环评现场踏勘调查表及常规资料清单 1.环评委托书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委托书是必须的) 2.立项文件(分审批、核准、备案三个类型,备案制项目必须有,常见的有项目 备案证和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函两种) 3.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项目建议书)(比较正规的项目有,如果有可研 且可研质量比较高,以下很多环节可以省略) 4.环境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经济区划等 (环评单位自备,企业没有) 5.厂区平面布置图【包括污染物排放口位置图(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 (必须有,在企业提供的平面图基础上加工) 6.外环境关系图或四邻关系图(现场画草图,四个方向拍照、厂区各车间拍照, 项目建成比较早的也可以根据经纬度在谷歌地图上找出来,比较轻松地解决周边关 系图)(必须有) 7.项目所在位置中心或重要拐点坐标(GPS 定位后回来后将厂区按实际形状标注 到 1:50000 地形图上) 8.新建项目土地征用批文(土地证、预审意见、土地租用协议) 9.选址意见书(有的项目涉及) 10.危险废物处置协议(有危险废物产生且环保部门有要求的才需要) 10.其它前置支持性文件(如果有) 11、公用工程配套协议(供热、供水、供气、供电、污水接纳协议)(有的需要) 企业名称 联系人 法人代表 邮编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总投资(万元)环保投资自己算 总定员(人数) 劳动定员及生产 劳动定员管理人员(人数) 制度 生产工人(人数)

年生产天数 生产制度 班次 每班工作时间 供水来源 总用水(立方米 /天) 给 /天) 排 新鲜水量(立方米 水 生产用水(立方米 /天) 循环用水量(立方米) (如果有) 生产废水排放量 (立方米 /年) 污水排放去向 如使用化粪池 其容积为 取暖方式 自建锅炉、集中供热、空调或电暖气、地源热泵、不采暖(需要确定是哪一种) 饮用水解决方法 供电来源 某某变电站或某某电网,企业自备 多少 KV A 变压器 电源 年 用 电 量 ( kWh ) 总占地面积( m 2) 绿化面积( m 2) 主生产车间(m 2) 厂区 建筑 辅助生产车间 占地 面积 (m 2) 面积 办公室( m 2) 宿舍 有 洗浴 有 无 宿舍人数 人 无 周边环境调查 敏感点名称 敏感点规模 方位 最近直线距离( m ) (环境敏感点 ) 村庄、学校、医院等 注:水厂取水 口: t/d ;居民 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 区(点):户数 /人数;医院: 床位数 工艺流程图及文 字说明 一般企业提供, 提供不了的根据企业口述和现场情况回来以后查阅资料自己画图, 然后再跟 企业核实,征得业主同意。企业提供的如果不准确也需要自己调整

化学实验操作评分表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一) 氢氧化钙变质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目的:探究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并证明固体的组成成分。 二、实验用品:稀盐酸(1:4,盛于滴瓶中)、变质氢氧化钙固体 样品(盛于广口瓶中)、酚酞试液(盛于滴瓶中)、药匙、试管(Ф20×200mm)2支、试管架、U形纸槽、洁净纸、小烧杯(100ml;盛蒸馏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 二、实验用品:硫酸铜溶液(盛于细口瓶中)、铁钉(盛于广口 瓶中)、托盘天平(带砝码盒)或电子秤、白纸2张(10cm ×10cm)、镊子、烧杯(100mL)、量筒(10 mL)、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三) 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一、实验目的:观察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二、实验用品:酸性硫酸铜溶液(硫酸铜饱和溶液与1:4的硫 酸溶液按5:1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架、试管(Ф15mm×150mm)一支、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抹布、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四)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液溶质实验探究 一、实验目的:认识碳酸钠与稀盐酸和氯化钙的反应。 二、实验用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废弃液体(稀盐酸与氯化钙 混合液、盛于细口瓶中),10%碳酸钠溶液(盛于细口瓶中),试管架、试管(Ф15mm×150mm)一支、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抹布、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市场调研常用方法

市场调研常用方法 一、产品置留访问 定义: 将某种产品给被访者使用,并对其使用前后消费行为及心理的不同进行调查。优点: 可以了解产品使用前后情况的不同之处。 缺点: 1、需要花费较高的调查费用。 2、访问员需要较高的责任心,并与被访者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 3、调查的周期较长。 适用方面: 新产品投入市场前的使用效果调查。 二、电话调查 定义: 指由访问员通过电话向被访者询问问题、搜集资讯的方法。 优点: 1、整个项目的访问时间短。 2、节省费用。 3、可以解除对陌生人的心理压力。 4、问卷较简单,对访问员的要求较低。 缺点: 1、无法访问到没有电话的单位或个人。

2、只能得到简单的资料。 3、无法深入了解情况。 4、无法出示卡片、照片等相关资料。 5、无法了解被访者当时的态度,难以辨别答案的真伪。 6、拒访情况较多。 适用方面: 样本数量多,调查内容简单明了,易于让人接受。 三、二手资料法 定义: 通过找各种媒体发表的文章或文献的方法来搜集相关资料。 优点: 搜集到的资料范围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各种类型的资料。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省事、省力。 缺点: 难以考察资料的真实性及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适用方面: 1、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2、搜集政府的相关行业政策。 3、搜集来自同行或相关行业在博览会、交易会、展销定货会或学术交流会议上的资料。 四、拦截调查

定义: 指的是在一些固定范围内(例如商业区、商场、街道、医院、公园、报摊等)拦截行人进行面访调查。 优点: 1、整个项目的访问时间短。 2、可以在访问进行时对问卷真实性及品质进行控制。 3、可以节省抽样环节和费用。 缺点: 1、由于在固定场所,容易流失掉不到该场所去的群体。 2、不能耽误被访者太长时间。 3、被访者中途拒答的情况可能发生。 适用方面: 项目时间短,能够清晰地定义被访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各方面特征。 五、入户调查 定义: 指访问员到被访者的家中进行访问,直接与被访者接触,利用结构式问卷逐个问题地询问,并记录下对方的回答;或是将问卷交给被访者,说明填写要求,等待对方填写完毕稍后再收取问卷的调查方式。 优点: 1、直接与被访者接触,可以观察他(她)回答问题的态度。 2、严格的抽样方法,使样本的代表性更强。 3、能够得到较高的有效回答率。 4、对于不符合填答要求的答案,可以在访问当时予以纠正。

测树学实习报告模版

测树学实习报告 姓名:陈榕 学号:090101203 小组:第四组 小组成员:陈榕,荆迪一,张彦,韩蒙, 刘晶晶,吕莹莹,

指导老师:周春国 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实践环节,温习已学知识,预习新内容,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实习内容: 基本训练(立木胸径及其树咼测定)立木材积测定(区分求积法)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 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5个小组; 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 每人撰写实习报告。 仪器工具: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测高器 直径钢围尺 皮尺 角规 标杆 工具包、粉笔 实习指导书 记录笔、本(纸)及计算器 实习时间:2012年4月16?20日(第10 周)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 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它应该是整个林 分的缩影,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因子的数量、属性及质量指标值,其中,林分数 量因子值可由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踏 查,目测各主要调查因子,从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 当地段设置标准地。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 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 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 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一、标准地设置 (一) 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 (2 )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 (二) 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 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 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 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内林木株数不少于 50株。 (四) 标准地境界测量 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 「般不得超过 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木,清除蒿草,对 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用粉笔作记号)。 地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标桩。 二、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每木调查 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 0.1cm ) 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 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1. 径阶大小确定 2. 确定起测径阶 3. 其它注意事项 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 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按整化径阶记载 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 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表:见小组实习报告 根据需要, ,这是标准

现场调查表

产妇出院前访谈表 (医院:编号:姓名:床号:)一.基本信息 1.年龄: 2. 民族: 3. 文化程度: a.小学 b.初中 c.高中或中专 d.大学及以上 4. 新生儿胎次: 5.新生儿年龄(小时): 6. 新生儿出生体重(g):出生身长(cm) 7. 新生儿为:a.正常足月产 b.早产/低出生体重 二.产前 1. 您孕期接受产检的次数: 2. 接受产检的医院:a.本院 b.外院 3. 您是否诊断为高危产妇: a.是 b.不是 如是,原因为:,接受的诊疗服务有: 4. 您产前是否接受过有关母乳喂养的宣传或教育:a.有 b.没有 如有,提供者为: 三. 生产及产后 1. 分娩方式: a.阴道分娩 b.剖宫产,原因 2. 新生儿分娩过程中 (1)医生是否鼓励您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娩姿势(坐着、站着、躺着): a.是 b.否如是,采取的姿势是: (2)您是否自主选择陪同分娩者: a.是 b.否 (3)医生是否鼓励您在待产过程中进食和喝水: a.是 b.否 (4)医生是否给您进行了宫底加压:a.是 b.否 (5)医生是否给您进行了灌肠: a.是 b.否 3. 给新生儿洗澡了么: a.有 b.没有 如有,出生后多久洗澡的: a.<1小时 b.1-6小时 c.7-24小时 d.>24小时 4. 新生儿出生后是否与您进行皮肤接触: a.是 b.不是 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生后多久开始进行:a.<1分钟 b.1-10分钟 c.11-59分钟 d.≥60分钟 (2)持续了多久后与您分开:a.<10分钟 b.10-29分钟 c.30-59分钟 d.60-89分钟 e.>90分钟

(3)与您分开前新生儿是否完成第一次母乳喂养(衔接正确且大口吸吮):a.是 b.否 (4)停止皮肤接触的原因: 5. 新生儿是否在住院期间始终与您在一起:a.是 b.否 若填否,母婴分开的原因是什么: 6. 是否是母乳喂养: a.是 b.否 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生后多久开始母乳喂养(衔接正确且大口吸吮):a.<15分钟 b.15-60分钟 c.61-90分钟 d.>90 分钟 (2)第一次母乳喂养用了多长时间(分钟): (3)分娩后,是否有喂养母乳之外的其他东西:a.是 b.否 如是,喂的是什么 原因是: 7. 是否用瓶子喂养新生儿: a.是 b.否 8. 医生是否对新生儿脐带进行处理: a.是 b.否 如是,如何处理的,使用药物为: 9. 在医院是否收到婴儿食品厂商的礼物或产品(包括配方奶粉、奶瓶等):a.有 b.没有 如有,请展示品牌,品牌为: 10.新生儿出生后是否患病:a.是 b.否 如患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患疾病为(2)花费(元): (3)是否获得保险补偿: a.是(补偿比例为) b.否 11.产后是否接受过有关母乳喂养的宣传或教育: a.是 b.否 如是,提供者为: 12.您对本机构将开展新生儿安全项目有何期望、要求或建议: 如新生儿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您是否通过挤出母乳来喂养新生儿: a.是 b.不是 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1)您每间隔多久挤一次奶(小时): (2)如何给新生儿喂奶: a.杯子 b.勺子 c.胃管 2.新生儿是否进行了袋鼠式护理:a.是 b.否如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去24小时里,袋鼠式护理实施是否≥18小时: a.是b.否 (2)在此过程中,新生儿和您是否分开超过30分钟: a.是 b.否

2018年六安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含步骤)

实验A:量取3毫升的蒸馏水并加热 实验用品:量筒(10ml,25ml),胶头滴管(放在小烧杯中),酒精灯,蒸馏水,火柴,试管(15*150),试管夹,试管架,抹布,废液缸

实验用品: 1、仪器:大试管、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片. 2、药品:锌粒、稀硫酸 实验过程: 1、连接装置并检验气密性 2、加入药品 (1)先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2)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3)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 3、塞上橡皮塞,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收集氢气 5、拆除实验装置、将废弃物放入指定容器,清洗并整理器材

实验C 过滤10ml粗食盐水 实验目的: 1、掌握量筒的使用; 2、掌握取用液体、过滤等基本操作。 实验用品: 1、仪器:漏斗、小烧杯2个、量筒(10mL、50mL)、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玻璃棒、剪刀 2、药品:粗盐水(瓶装)。 操作步骤: 1、选择实验器材; 2、制备过滤器: 3、量取液体: 4、过滤: 5、实验习惯。

评分细则: 实验D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50g) 实验用品: 1、仪器:天平、量筒、滴管、玻璃棒、烧杯、药匙 2、药品: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实验过程

1、计算:需NaCl的质量为,需水的质量为,体积为 2、称量: (1)称取2.5g NaCl固体,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2)准确量取的蒸馏水 3、溶解: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无声)搅拌; 4、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讲台前的指定容器中; 5、清冼仪器,整理实验台。 评分细则:

实验E 探究小石块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实验用品: 1、仪器:试管、橡皮塞、导管(胶皮管)、镊子、铁架台(或试管架)、烧杯 2、药品:小石块、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1.按照装置图连接好装置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 4、在大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小石块,然后加入10-15ml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观察试管里发生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评分要点 序号考查评分点分值 1检查仪器和药品1 2按要求组装实验装置2 3检验装置气密性2 4向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小石块2 5加入稀盐酸,立即塞上橡皮塞2

市场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都有哪些

市场调研常用的调查方法都有哪些? 一般分为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 定性调查包括:小组座谈会、深度访谈、专家意见法、投影技法、观察调查。 定量调查包括:电话调查、神秘顾客、入户访问、拦截访问、邮寄调查、网上调查。 什么是小组座谈会? (1)小组座谈会 小组座谈会(简称FG,Focus Group),是市场调查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定性的调查方法,由8-12人为一组在一名专业主持人的引导下对某个主题或者概念进行深入的讨论。小组座谈会通常是在设有单透镜和监听装置的会议室完成的。 小组座谈会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被访问者对一种产品、概念、想法或者组织的看法,从而获取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 小组座谈会的关键远远不止一问一答的简单交流方式,它是借用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的概念,即在小组中来自各种生活和各种职业的人们,当被鼓励主动表现自己而不是被动回答问题时,他们会对某一主题表达出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看法,尽管被访问者自己没有感觉。在座谈会中,避免直截了当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间接提问来引发激烈的讨论,而讨论所带来的信息是通过直接面谈所不能达到的,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越辨越明”。小组座谈会通常用于解决一些了解消费者行为、需求和态度的问题,所获得的结果是定性的。同时,它也是在定量调查之前必要的步骤之一,小组座谈会的一些结果可以做为定量调查问卷设计的基础。 (2)小组座谈会使用状况 自从十年前小组座谈会被应用在市场研究领域以后,大多数的市场调查公司、广告代理商和消费品生产厂商都广泛使用这种方法。据统计,每年各种商业用户花在小组座谈会的开支超过了4亿美元,世界著名的Leo Burnett 公司每年组织350多个座谈会,博士伦公司(Bausch & Lomb)的隐形眼睛产品大多是通过小组座谈会的调查方式确定的,高露洁-棕榄公司(Colgate-Palmolive)的产品开发也得意于小组座谈会。 (3)小组座谈会的实施 小组座谈会的流程如下图表示:。 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掌握工作流程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工作流程失误会导致小组座谈会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甚至导致失败。 座谈会环境 由于定性调查包括深入的面谈和讨论,对被调查者来说,小组座谈会是一种了解消费者隐藏动机的方法。因此,小组座谈会通常是在专业的测试室中进行的,采用不被被调查者发现的现场观察(如使用单面镜和闭路电视设备)、录像和录音设备对全程进行记录,便于事后分析。 征选参与者 参与者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被邀请的。常见的方法有商业街上的随机选取、随机电话邀请以及依据数据库进行邀请等。实际上,被邀请者通常是有条件限制的,测试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事先设计好一些条件,对被测试者进行筛选,只有满足条件的合格的被测试者才能参加

(完整版)问卷调查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的方法用得很广泛,对于没有接触过spss 的人第一步面临的就是问卷编码问题,有很多外专业的同学都在问这个问题,现在通过举例的方法详细讲解如下,以方便第一次接触SPSS 的同学也能做简单的分析。后面还有分析时的操作步骤,以及比较适用的深入统计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 调查分析问卷回收,在经过核实和清理后就要用SPSS做数 据分析,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把问题编码录入。 SPSS 的问卷分析中一份问卷是一个案,首先要根据问卷问题的不同定义变量。定义变量值得注意的两点:一区分变量的度量,Measure的值,其中Scale是定量、Ordinal是定序、Nominal 是指定类;二注意定义不同的数据类型Type 各色各样的问卷题目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单选、多选、排序、开放题目四种类型,他们的变量的定义和处理的方法各有不同,我们详细举例介绍如下: 问卷调查的方法用得很广泛,对于没有接触过spss 的人第一步面临的就是问卷编码问题,有很多外专业的同学都在问这个问题,现在通过举例的方法详细讲解如下,以方便第一次接触SPSS 的同学也能做简单的分析。后面还有分析时的操作步骤,

以及比较适用的深入统计分析方法的简单介绍。自己写的,错误之处请指正, 调查分析问卷回收,在经过核实和清理后就要用SPSS做数 据分析,首先的第一步就是把问题编码录入。 SPSS 的问卷分析中一份问卷是一个案,首先要根据问卷问题的不同定义变量。定义变量值得注意的两点:一区分变量的度量,Measure的值,其中Scale是定量、Ordinal是定序、Nominal 是指定类;二注意定义不同的数据类型Type 各色各样的问卷题目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单选、多选、排序、开放题目四种类型,他们的变量的定义和处理的方法各有不同,我们详细举例介绍如下: 1 、单选题:答案只能有一个选项 例一当前贵组织机构是否设有面向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 A有B正在开创C没有D曾经有过但已中断 编码:只定义一个变量,Value 值1、2、3、4 分别代表A、B、C、D 四个选项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评分细则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评分 细则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化学试题1 氢氧化钙完全变质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原理:探究氢氧化钙是否变质并证明固体的组成成分。 二、实验用品:稀盐酸(1:4,盛于滴瓶中)、完全变质氢氧化钙固体样 品(盛于广口瓶中)、酚酞试液(盛于滴瓶中)、药匙、试管(Ф20×200mm)2支、试管架、U形纸槽、洁净的白纸、小烧杯 (100ml;盛蒸馏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主考教师监考教师总分 化学试题2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原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 二、实验用品:硫酸铜溶液(盛于125ml细口瓶中)、铁钉、托盘天 平、白纸2张(10cm×10cm)、镊子、烧杯(100mL)、量筒(10 mL)、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四川省二0一三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三) 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一、实验目的:观察酸性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 二、实验用品:酸性硫酸铜溶液(硫酸铜饱和溶液与1:4的硫酸溶液按 5:1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架、试管(Ф15mm×150mm)一支、滴管(置于一烧杯中)、试管刷、抹布、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学校报名号姓名抽签号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试题(四) 液体药品的量取 (考试时间:10 分钟) 一、实验目的:准确量取10mL 蒸馏水 二、实验用品:量筒(10 mL)、胶头滴管(置于一烧杯中)、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蒸馏水(盛于细口瓶中) 监考教师 学校报名号姓名成绩

调查研究常用九大方法

调查研究常用九大方法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8日作者:孙亚男 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直接关系到调研工作开展。笔者结合调研工作实际,将常用的九大调研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供大家调研时参考。 1.实地观察法。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因该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不能进行大样本观察,需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通常适用于对那些不能够、不需要或不愿意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 2.访谈调查法。该法是比实地观察法更深一层次的调查方法,它能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的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本较小,或者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包括个别访谈法、集体访谈法、电话访谈法等。但由于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且访谈过程耗时长、成本较高、隐秘性差、受周围环境影响大,故难以大规模进行。 3.会议调查法。这种方法是访谈调查法的扩展和延伸,因其简便易行故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比较常用。通过邀请若干调查对象以座谈会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最突出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较快地了解到比较详细、可靠的社会信息,节省人力和时间。但由于这种做法不能完全排除被调查者之间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调查结论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且受时间条件的限制,很难做深入细致地交谈,调查的结论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调查者自身因素影响等。 4.问卷调查法。即间接的书面访问,该法最大优点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阔的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适用于对现时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相对简单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应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对某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调查、中小学教师队伍科研现状的调查等。由于问卷调查法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因此该法不能代替实地考察,特别是对那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因配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完成。 5.专家调查法。这是一种预测方法,即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其知识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和评估。最大优点是简便直观,特别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而又较多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广泛应用于对某一方案做出评价,或对若干个备选方案评价出相对名次,选出最优者;对达到某一目标的条件、途径、手段及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估计等。 6.抽样调查法。指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它最大的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相对准确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组织全面调查范围广、耗时长、难度大,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验证。比如开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调查、流动党员现状社会调查等。局限性在于抽样数目不足时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7.典型调查法。指在特定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方法。在调查样本太大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但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要准确地选择对总体情况比较了解、有代表性的对象。如某地级市开展对区县市农村党员致富情况的调查,应选取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党员致富能力较强的县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

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测 树 学 教學實習報告 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班级 1301015 学号 130101524 姓名项颖 指导教师周春国 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1、定义: 在林分,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通过设置标准地进行实测调查,可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推算全林分结果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2、标准地设置 (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反映待测林分的特征,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是林分的 “缩影”; 2)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 分平均高的距离); 4)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分布应均匀。 (二)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能够反映林分的结构规律和保证一定的精度,标准地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 传统的方法是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矩要做水平改算。测线闭合差不超过1/200。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测量境界线时应代开灌木,清除蒿草对测线外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根据需要,标准低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树桩。 3、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标准地每木调查 在标准地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称为每木调查,也称每木检尺。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简化记载和计算,树木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每木调查的工作步骤: 1)径阶大小的确定 径阶的多少直接影响平均直径及其有关调查因子的准确程度。径阶是用组中值来表 示的,其径阶整化围过大或过小,都不能正确地反映直径分布的规律,因而需要确 定适当的径阶大小。 2)确定起测径阶 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根据林分结构规律,同龄纯林(或森林分子)的最小直 径近似地等于平均直径的0.4倍,通常可将其作为起测径阶。一般,天然过成熟林, 起测径阶定为8㎝,中龄林定位4㎝,人工幼林1或2㎝。 3)划分材质等级 每木调查时,不仅要按树种记载,而且对于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还要按林木质量等级分别统计。 4)每木检尺的注意事项: A.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段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 B.用整化径阶的轮尺或围尺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在坡地应站在坡上方测定,1.3 米以下分叉树应视为2株,分别检尺。 C.是用轮尺时必须与树干垂直,若遇干形不规则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的直径

环评项目查看现场要点记录讲解

环评项目查看现场要点记录 1、环境现状调查 (1)调查范围 项目现场前详细阅读资料,了解项目情况,根据技术导则要求初步确定项目的评价范围,重点针对调查范围内的敏感点。 污染类项目:一般情况下,对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作详细调查, 生态类项目: (2)调查对象及调查重点 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敏感点和外环境。 敏感点调查调查范围内以下情况: 重要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珍稀保护物种分布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水生生物“三场”等居住生活区——居民点、学校、医院、疗养院、科研单位 基础设施——变电站、高压线、车站 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水库、市政污水管网、城镇污水处理厂等 饮用水源——河流型水源、水库、井泉、供水设施<自来水厂、提升泵站、输水管道>等 其它:如林场、基本农田、养殖场、岩溶塌陷地带等 外环境:项目周边的工矿企业(尽量调查其产排污情况)、公路、铁路、高压线及变电站、垃圾收集站、污水处理厂、危险化学品储库、周边用地规划及其它可能对本项目产生影响的外环境等。——结合项目外环境情况,初步判断项目的选址合理性。 敏感点和外环境落实到平面布置图或地形图上,若无此图,则手工绘制草图。标注其方位、距离、受项目影响因素及可能对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等。 (3)现场记录要全面 针对项目将项目情况、周边环境情况等均采取摄像、照片等形式记录,

调查内容尽量要做到详细,原则上照片数量不得少于30张。 2、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了解项目所在地理位置; 调查了解项目企业合法证明材料(企业法人证、企业营业执照等,矿山类需“五证”)、立项批文(或备案登记证;发改委等部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设计方案等)、规划用地许可证(或项目选址意见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或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主要为矿山类项目)、土地利用有关文件、总量控制指标(即排污许可证)及原有环评批复、其它相关政府文件(例如会议纪要等)。 矿山类项目还需调查矿区划定批复、储量核查批复、地灾批复、煤质监测报告、瓦斯等级鉴定书等。 (2)企业总平面布局 有企业总平面布置图的要对照核实(不一样的地方作出标注;尤其是矿山项目的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尤其要关注) 若无总平面布置图需现场对照手绘 (3)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 现场调查了解清楚整个企业的生产工艺及产排污环节,落实采用的原材料基本情况(名称、用量、厂家等) 污废水:产生废水的环节,结合材料使用情况落实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落实厂区内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情况(处理工艺、规模、运行出水水质、处理达标验收情况等);落实排水去向 废气:产生废气的环节,结合材料使用情况落实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落实废气源(名称、排放口规范情况及数量、排放口设置位置等)、排放方式(是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处理设施情况(处理工艺、规模、排放废气监测资料、处理达标验收情况等) 噪声:调查了解主要设备情况(数量、型号、布置位置) 固体废物:调查临时堆放场的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