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概述

小丑鱼和海葵之间存在互利的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是指两种不同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有的共生生物紧密缠绕在一起,让人们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在植物和动物共生的例子中,我们往往很难判断这些生物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

共生生物可不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和谐共处的卡通角色。大部分共生生物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帮助另一种生物,它们只是选择了对自身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这是物种自然选择的本能行为。

其实也是共生生物。没有共生现象,地球上可能就不会存在生命。也许正是共生关系推动了生物的进化。有的科学家认为整个地球就是个巨大的共生有机体。但共生关系有时看起来很奇怪。

共生关系-形式

共生关系的形式有许多种。有的共生生物需要借助共生关系来维系生命,这属于专性共生关系。有的共生关系只是提高了共生生物的生存几率,但并不是必须的,这叫做兼性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有时是不对称的,在共生关系中很可能出现一种生物是专性共生而另一种生物是兼性共生的现象。

传统定义中的“密切接触”也值得仔细推敲。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关系很简单——一个生物直接长在另一生物之上或另一生物体内。但生物学家认为两种生物如果存在某种生物化学关系,比如产生并分、、或其他,那么它们也可以被视为共生生物。

共生关系还分为内共生关系和外共生关系。内共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长在另一生物体内,生物学家所说的“体内”是指生物体的细胞之间或身体组织里面(比如鞭毛虫的例子)。外共生是关系指一种生物长在另一种生物之外。(某种生物长在另一种生物的消化道内应该属于外共生,因为这种情况显然不符合生物学家对于内共生关系的定义。

共生关系-进化

阿兹特克蚁会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蚁栖树

进化本身是不可思议的。生物的适应现象多种多样,有时这种现象似乎有违逻辑,生物共生现象尤其如此。自然选择是解释共生生物进化过程的关键。在某群中,有些个体具有比其他

个体更利于生存繁衍的共生特征,它们更有可能将这种特征传给后代,而其他不具有这种有利特征的个体则很有可能在进行繁殖之前死去。这样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递,有利于生存的优越特征会在该种群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决定共生特征能否得以传承的关键因素是种群压力——种群压力是指对某种群的个体来说比较艰难的生存环境。在进化的过程中,生物的共生特性和它们的逃脱天敌以及捕获猎物特性同样重要。许多共生关系最开始也许只是兼性共生,在经历了长期之后,这些生物会变得越来越依赖共生关系,因为共生特征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具有优势。最终,共生双方将完全依靠共生关系获取食物、居所、酶等生存资料。

生物共生关系就好像是生物进化的“工具箱”。比如,树木需要土壤深处的养分,为此它们会进化出有利于吸收养分的根系——事实上,许多树木都有发达的根系。但是,这种进化需要漫长的时间(通常需要上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有些可能无法完成这样的进化。而中的真菌恰好具有从土壤深处汲取养分的能力。当树木与真菌比邻而生时,就会彼此形成共生关系,因为树木进化成与真菌共生的生物显然要比树木的单独进化快得多。

有的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叫做“共生起源”的理论,这一理论已经被普遍接受。该理论认为共生是地球上复杂生物起源的关键。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日益多样的微生物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共生关系,不同的微生物在共生关系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以维持生存。这些共生关系逐渐发展成一个关系紧密的互利网络,每种微生物都好像是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最终,它们进化成了带有一层保护膜的整体,也就是人们说的,而其中的微生物都成了细胞的一部分:线粒体、细胞核和核糖体。

共生关系-实例

黄嘴牛椋鸟以非洲水牛身上的寄生虫为食,但它们本身也是寄生生物,会啄食水牛伤口处的结痂,不让它们的伤口愈合。

植物

豆科植物和是又一个共生的的实例。根瘤菌存在于土壤中,是有鞭毛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有一定的寄主特异性,但不十分严格,例如根瘤菌能与豌豆共生,也能与共生,但不能与共生。在整个共生阶段,根瘤菌被包围在寄主质膜所形成的侵入线中,在寄主内合成固氮酶。豆血红蛋白则系共生作用产物,具体讲,植物产生,而则由细菌合成。豆血红蛋白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对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对创造固氮作用所必须的厌氧条件是有利的。就这样细菌开始固氮。在植物体内细菌有赖于植物提供能量,而类菌体只能固氮而不能利用所固定的氮。所以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碳水化合物,根瘤菌供给植物氮素养料,从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动物

动物与之间共生现象的例子也很多。牛、羊等与瘤胃微生物共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反刍动物的瘤胃的温度恒定、pH保持在—之间,瘤胃中的CO2、CH44等气体造成无氧环境,大量的草料经过口腔后与唾液混合进入瘤胃中,为其中的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瘤胃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为反刍动物提供、和等营养。两者相互依赖,互惠共生。

人类

生长在印度洋科科斯群岛的蝠鲼与鮣鱼

人和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之间也是共生关系。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巨大数量足以排阻和抑制外来肠道致病菌的入侵,还为人提供维生素B1、B2、B12、K、等营养物质。而人体肠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当人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致使肠道中正常菌群失调后,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海洋生物

群落中共生现象也十分普遍,如和之间;某些小虾和海葵之间;珊瑚鳟和之类担任“清洁工作”的鱼之间的关系。太平洋中有一种大──石芝,呈美丽的翠绿色,非常漂亮,这是因为其组织中共生着一种微小的海藻的缘故。

有很多种,它们会帮助其他鱼类清理身上或口中的细菌和真菌。舟鰤、清洁工隆头鱼和加州尖隆头鱼均以其他鱼类身上的寄生生物为食。如果没有这些清洁鱼,其他鱼类就会受到寄生虫的困扰。因此,当清洁鱼靠近时,其他鱼类一般不会采取任何攻击行动,这让清洁鱼可以放心完成清洁工作。此外,其他鱼类有时还会主动去找清洁鱼来帮助自己清除细菌。

共生关系-生态作用

共生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估计根瘤菌固定的氮约占生物固氮的40%。具有能够固定氮的块根的木本树种,通常是最先占领贫瘠的土壤。例如在,由于块根中有共生固氮菌,故能很快占满整个冰碛土。

3对任意向量下列关系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3.对任意向量,a b r r ,下列关系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 ) A .||||||a b a b ?≤r r r r B .||||||||a b a b -≤-r r r r C .22()||a b a b +=+r r r r D .22()()a b a b a b +?-=-r r r r r r 4.若非零向量,a b r r 满足||||a b =r r ,且()(32)a b a b -⊥-r r r r ,则a r 与b r 的夹角为 ( ) A.4π B.2π C.34 π D .π 5.设D ,E ,F 分别为△ABC 的三边BC ,CA ,AB 的中点,则EB FC +=u u u r u u u r ( ) A.AD u u u r B.12AD u u u r C.BC uuu r D.12 BC uuu r 6.设M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O 为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则OA →+OB →+OC →+OD →等于 ( ) A.OM u u u u r B .2OM u u u u r C .3OM u u u u r D .4OM u u u u r 7.设θ为两个非零向量,a b r r 的夹角.已知对任意实数t ,||b ta +r r 的最小 值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θ确定,则||a r 唯一确定 B .若θ确定,则||b r 唯一确 定 C .若||a r 确定,则θ唯一确定 D .若||b r 确定,则θ唯一确定 8.记,(),()max{,},min{,},,(),() x x y y x y x y x y y x y x x y ≥≥??==??<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 婚。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 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父亲为英国人)。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 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 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 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并不想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敏感,可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生气自己才舒服。想改变这样的相处模式,因为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尤其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可只有自己改变而父母不改变,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明,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家人介绍,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 五、心理测验结果: (1)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它分值均为正常范围。 (2)EPQ测验结果:P-45,N-55,E-45。 六、诊断 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辨析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关系

辨析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关系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都属于种间关系,但它们都有各自的内涵。 1. 概念辨析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共生生物之间呈现出同步变化,即“同生共死,荣辱与共”。以数学模型(图a)和概念模型(图)的形式表示如下: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称为寄生生物,被侵害的生物称为寄主或宿主。寄生生活对寄生生物来说是有利的,而对被寄生生物来说则有害。如果两者分开,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可健康成长,两者之间无必需的数量关系。以数学模型(图b)和概念模型(图)的形式表示如下: 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数学模型一般用图c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A、B两种生物同时增加,此时的竞争并不激烈,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空间、食物有限,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弱者最终被淘汰。如果两个物种生存能力相当,由于竞争和种内斗争的双重调节,使两种生物互为消长,能长期共存于同一环境中,表现出趋同进化。其概念模型可表示为图(其中C代表资源或环境)

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一般表现为“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的不同步变化,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先增先减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后减的是捕食者。其数学模型(图d)和概念模型(图)可表示如下: 2. 共生、寄生、捕食的比较 (1)寄生与共生的区别 寄生和共生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同点是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而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生物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寄主来说,则是有害的。(2)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从而对寄主造成危害。寄生生物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而不是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如果一种生物吃掉整个另一种生物或其某一部分,那就不是寄生关系,而是捕食关系了。 3. 典型例题剖析 例: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作者:————————————————————————————————日期: ?

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封开县江口中学陶勇 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独特的半自主性并与细胞核建立了复杂而协调的互作关系,它们的起源一直以来多被认为有别于其他细胞器。在人们为这两种细胞器设计的起源假说中,内共生起源学说很好地贴合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和核质关系特征,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和行光能自养的蓝细菌。该假说的提出远早于mtDNA和cpDNA的发现。随着人们对真核细胞超微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及其编码机制的认识,内共生起源学说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1970年,Margulis在已有的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设想。假设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体积较大、不需氧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通过糖酵解获取能量。而线粒体的祖先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具备三羧酸循环所需的酶和电子传递链系统,可利用氧气把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进一步分解,获得比糖酵解更多的能量。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即与宿主细胞间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获得更充分的能量;而这种细菌则从宿主细胞获得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与此类似,叶绿体的祖先可能是原核生物的蓝细菌(cyanbacteria)。当这种蓝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摄人后,为宿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宿主细胞则为其提供其他的生存条件。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先后得到了大量的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特别是近期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发现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大量原本可能属于呼吸细菌或蓝细菌的遗传信息,说明最初的呼吸细菌和蓝细菌的大部分基因组在漫长的共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向细胞核的转移。这种转移极大的削弱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性,建立起稳定、协调的核质互作关系。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据 1.基因组与细菌基因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细菌基因组的典型特征。它们均为单条环状双链DNA分子,不含5-甲基胞嘧啶,无组蛋白结合并能进行独立的复制和转录。此外,在碱基比例、核苷酸序列和基因结构特征等方面,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也与细胞核基因组表现出显著差异,而与原核生物极为相似。同时,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身的DNA聚合酶及RNA聚合酶,能独立复制和转录自己的RNA。 2.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机制类似于细菌,而有别于真核生物:①与细菌一样,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从N-甲酰甲硫氨酸开始,而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从甲硫氨酸开始。②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核糖体较小于真核生物80S核糖体。③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只有5SrRNA,而不少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中存在5.8SrRNA。④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合成因子具有原核生物核糖体的识别特异性,其功能可部分地被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因子取代,但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因子不能识别细胞质核糖体。⑤线粒体核糖体与线粒体mRNA形成多核糖体。⑥叶绿体tRNA和氨酰-tRNA合成酶通常可与细菌相应的酶交叉识别,而不与细胞质中相应的酶形成交叉识别。⑦叶绿体的核糖体小亚基可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大亚基组合,形成有功能的杂合核糖体。⑧线粒体和叶绿体核糖体上的蛋白质合成被氯

兰花与菌的共生关系

兰花与菌的共生关系 弘扬国兰文化,传播兰花知识楚畹幽兰冠从芳,双钧画法异寻常。国香流落空留赏,太息金陵马四娘-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兰花与菌的共生关系来自兰花吧00:00 13:45 兰是植物界进化最高极的物种,菌是生物界较低极原始的物种(这里说的菌,专指真菌,原属植物界,现已独立为菌物界,与植物、动物并列)他们都是陆地上最复杂最重要的主体生态系统—森林中的 重要员。在维系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森林生态系统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兰与菌之间,以及兰和菌与其他生物种之间,建立起了多种复杂的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关系),极积参与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从而也成就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物种的延续与进化。 由于兰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人们将其请出森林,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进行人工栽培,所谓来其自然生,还其自然养,引种驯化栽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兰属植物大多数种,作为花卉栽培进入人们生活领域,生长发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兰与原生环境中许多野生动植物种的生态关系虽消失了,但与兰关系密切的一些种如昆虫、菌物、微生物等随之进入养兰环境。其中兰与某些菌

物种亘古以来所形成的微妙的生态关系被保持住了。这也是人类引种栽培兰花取得成功的关健因素之一。兰与菌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伴生、寄生、共生。兰与一些腐生菌、蝇类幼虫、原虫、环节动物等伴生在兰盆基质中,营养方式各异,和平共处,有利无害或利大于害。如腐生菌以分解基质中的有机物为生,也为兰根提供营养来源。森林中的许多附生兰,主要靠腐生菌分解老死的木质纤维素为矿物质源,以完成自己的生长发育;兰菌寄生关系普遍存在于森林系统中,主要是一些致病性真菌如刺盘孢菌、棕疫霉菌、镰刀菌、狄巴利腐霉、立枯丝核菌、菌核菌、柱盘孢属菌等,也称为寄生菌。它们是兰的敌人,分别引发炭病、疫病、基腐病、腐烂病、根腐病、菌核病,黑斑病等兰病。它们的菌丝侵入兰花细胞内吸收营养,分泌毒素解析破坏植物组织,引起植株新陈代谢失调,甚至死亡。也有一种“反寄生”关系,密环菌 菌丝与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接触后,菌丝伸入块茎内作为营养源,不断被消化吸收,供块茎生长膨大,最终完成生活周期,而密环菌又腐生在其它植物上吸收营养,供自己及天麻生长;兰菌共生关系是朋友关系,主要以菌根的方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组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菌(共生真菌),其 菌丝与兰的营养根形成一种联合体,菌根菌从兰根获得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而兰也从菌根菌那里得到所需养料及水份,从而达到一种互惠互利、共生共荣的高度统一的联

七年级数学下册 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习题 (新版)北师大版

《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1.图中的圆点是有规律地从里到外逐层排列的.设y为第n层(n为正整数)圆点 的个数,则下列函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 A.y=4n-4 B.y=4n C.y=4n+4 D.y=n2 2.如图,△ABC的底边边长BC=a,当顶点A沿BC边上的高AD向D点移动到E点, 使DE=1 2 AE时,△ABC的面积将变为原来的( ) D C A A.1 2 B. 1 3 C. 1 4 D. 1 9 3.如图,△ABC的面积是2cm2,直线l∥BC,顶点A在l上,当顶点C沿BC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不超过点B)时,要保持△ABC的面积不变,则顶点A应( ) l C B A A.向直线l的上方运动; B.向直线l的下方运动; C.在直线l上运动; D.以上三种情形都可能发生. 4.当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原来的2倍,高变为原来的1 3 时,它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 )

2 A. 2 3 B.29 C.43 D.49 5.如图,△ABC 中,过顶点A 的直线与边B C 相交于点D ,当顶点A 沿直线AD 向点 D 运动,且越过点D 后逐渐远离点D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ABC 的面积的变化情况 是(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先由大变小,后又由小变大 D.先由小变大,后又由大变小 6.如图,圆柱的高是3cm ,当圆柱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柱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2)当底面半径由1cm 变化到10cm 时,圆柱的体积增加了______cm 3 . 7.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一个斜坡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 s (m)与时间t (s)的数据如下表: 写出用t 表示s 的关系式:________.

第十章 微生物同动植物的共生关系

第十章微生物同动、植物的共生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微生物与动植物的共生关系,突出讲授根瘤和根瘤菌。 10.1 微生物和植物共生关系的类型 10.1.1 细菌和植物的共生 细菌和植物的共生主要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体系,其次是根瘤菌与榆科植物、弗兰克氏放线菌与植物以及蓝细菌与其它生物的共生体系。(见表) 表10-1 结瘤豆科植物 报道属数报道总类按种计算 亚科属数+ +/- - 总数估计总数+ +/- - 总数结瘤% 蝶形花505 241 14 14 269 14000 2416 - 46 2462 98 含羞草66 18 8 5 31 2900 351 - 37 388 90.5 苏木177 13 13 39 65 2800 72 6 180 258 27.9 合计748 272 35 58 365 19700 2839 6 263 3108 91 + 表示结瘤- 表示不结瘤+/- 表示有些结瘤,有些不结瘤。 表10-2 和弗兰克氏菌共生的植物科属 科名属名已知结瘤种数 桦木科桤木属42 木麻黄科木麻黄属18 异木麻黄属58 裸孔木麻黄属18 杨梅科杨梅属28 10.1.2 真菌和植物的共生 细菌和植物的共生关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真菌和植物的共生关系则更为普遍。植物形成菌根是普遍现象,自然界大部分植物都具有菌根,菌根对于改善植物营养,调节植物代谢、增强植物抗逆性都有一定作用。根据菌根的形态结构和菌根真菌共生时的其它性状,菌根可划分为以下类型:(见表) 表10-3 菌根的类型 主要类型亚型特殊结构真菌类型寄主植物 外生菌根有包围根的菌担子菌,子囊裸子和被子植物 套和哈蒂氏网菌、藻状菌的乔木和灌木 内生菌根内外生菌根可形成菌套,在根担子菌、子裸子和被子植物 细胞内有菌丝圈囊菌的乔木和灌木 丛枝菌根细胞中有菌丝内囊霉科裸子和被子植物 圈和细小分枝的乔木、灌木和 的吸器(丛枝) 草本植物,苔鲜 和蕨类植物等低 等植物 (浆果鹃菌根、水晶兰菌根、杜鹃菌根、兰科菌根)

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关系研究方法及其应用_姜鹏

M ycosystema 菌 物 学 报 15 November 2009, 28(6): 895-901 jwxt@https://www.doczj.com/doc/e211535046.html, ISSN1672-6472 CN11-5180Q ?2009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fanli@https://www.doczj.com/doc/e211535046.html, 收稿日期: 2008-10-24, 接受日期: 2009-01-12 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关系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姜鹏 范黎*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048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ymbiosis between orchids and fungi JIANG Peng FAN Li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兰科Orchidaceae 是一个广布于全球的植物大科,包括了许多著名的药用植物和珍贵花卉。因其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植物学家和园艺工作者等从各个角度对兰科植物进行了研究。Bernard 首次发现兰科植物种子需依赖真菌的侵染才能萌发(Curtis 1939)。此后,有关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关系的研究广泛地开展起来,研究者们从二者间的专一性、营养、生理以及共生关系形成的机制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此过程中,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被研究者们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了其中一些主要的方法。 1 分子系统学理论与方法 1.1共生真菌的分类鉴定 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的早期研究中,一般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形态学方法中所采信的鉴别特征多是真菌的繁殖结构或有性世代的特征,而很多兰科植物 共生真菌的此类结构特征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常难以甚至不可能获得。例如丝核菌属Rhizoctonia 的成员是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但研究者们没有发现它们的无性繁殖结构,也很少甚至没有获得其有性世代,只能凭借营养菌丝和菌落的培养特征以及融合群等对其菌株进行区分。笔者在研究促进天麻Gastrodia elata 种子萌发的共生真菌时发现,绝大多数的种子共生萌发真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不产生子实体,因而不能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真菌种的基因序列被测定,一些适用于分类学以及系统学研究的基因陆续被选出,这一切都为分子系统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分子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陆续被研究者们运用到兰科植物共生真菌的研究当中。按照系统学的理论,一般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在系统发育树上的距离也比较接近。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基因来构建未知共生真菌和相关已知真菌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并通过分析未知共生真菌在系统发育 DOI:10.13346/j.mycosystema.2009.06.023

互利共生

分析蜜蜂与某种植物的互利共生 本文通过构建互利共生模型,得到关于蜜蜂和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自治微分方程组,通过讨论平衡点的性质、解的轨线的性质,研究了蜜蜂和该植物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二、问题重述 互利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独立生物个体或物种生活在一起,彼此均受益,但相互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彼此不需要依赖对方而可以独立存在。一种蜜蜂主要以某种植物的花蜜为食,同时也为该植物传播花粉。预测蜜蜂和该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三、模型假设 1 假设蜜蜂与该植物的互利共生关系具有专一性,在考虑的一定区域内不考虑其它种 群对蜜蜂和该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2 蜜蜂与该植物单独存在时自然增长。 3 蜜蜂与该植物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增加的量与它们相互接触的程度成正比。 4蜜蜂与该植物内部为争夺有限资源(如食物和空间)有种内斗争,且减少的量与种群数量成正比。 四、符号说明 x()t--------表示任一时刻t区域内蜜蜂的种群数量 () y t---------表示同一区域该植物的种群数量 a-----------蜜蜂数量的自动调节能力 m----------该植物数量的自动调节能力 b-----------蜜蜂与该植物互利共生对蜜蜂种群数量的影响 n-----------蜜蜂与该植物互利共生对该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r-----------蜜蜂种内斗争激烈程度 s-----------该植物种内斗争激烈程度 五、问题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模型比较简单,也很容易分析,虽然不能具体求得解析解,也能反映实际情况。 模型得出互利共生的两个种群的种群数量在不同水平上按同一趋势同步变化,这是符合生物学实际的。 十、参考文献 【1】王波。蜜蜂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 【2】寇永华(636150 scxhzxkyh@https://www.doczj.com/doc/e211535046.html,) 生物是怎样“专一性”的四川省宣汉中学 【3】张录强环境容纳量《中学生物学》2005年03期 【4】叶其孝姜启源译数学建模(原书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共生的例子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共生的例子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共生的例子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45、区别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 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4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 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 保存等。 4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 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 实和种子。 50、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

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大的单位是界。 51、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52、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3、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54、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5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5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5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60、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共生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共生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共生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 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 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45、区别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4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4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50、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大的单位是界。 51、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52、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3、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54、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5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5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普遍的互惠共生关系

普遍的互惠共生关系 摘要:本学期上了何老师的《探秘动物的生存智慧》选修课,更加激起了我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尤其是对本应该笨笨的动物,却懂得如何相互配合达到互利共生这一行为的强烈感慨。再结合和上人与人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们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这一关系。 关键词:动物;互惠共生;人类;社会 Abstract:this term on the Mr.He "quest animal survival wisdom" elective courses, and more aroused my curiosity of the animal world. This should be especially for the stupid animal, but knows how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achieve mutually beneficial symbiosis with the behavior of the stro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peopl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in people, there is also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ey words: animal; mutual symbiosis; human; society 共生一词,其原意是指广泛的共生,互惠共生为共生的一种形态,指处于共生的双方,互相都能从对方得到某种生活上的利益,此称为互惠共生,但是双方得到的利益性质不一定是相同的。生物的互惠共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间相互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学家的重要研究领域。特别是近代内共生,同种共生,共生发源等重进化现象相继被证实或被广泛接受。迫使人们重新对生物间互惠共生关系发生频率,发生过程,主要作用进行认识,从而大大改变了对生物产生,存在和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也让互利共生成为研究热点。 1动物之间的互惠共生 1.1鳄鱼与牙签鸟 自然界中体形相差悬殊却可以共生的动物很多,比如凶猛的鳄鱼当饱餐一顿后,就会在河边闭目养神。这时,常常有许多牙签鸟在它背上飞来飞去,好像在跟鳄鱼亲切交谈。而当鳄鱼酣然入睡时,牙签鸟却毫不客气地拍打着翅膀,将它从酣梦中惊醒,鳄鱼便张开大嘴,让牙签鸟飞到口腔里,去啄食它牙缝中的残食

浅析《卡萝兰》中的母女关系

摘要:尼尔·盖曼的儿童魔幻小说《卡萝兰》讲述了机智勇敢的小女孩卡萝兰通过自家房子的第14扇门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与邪恶力量斗智斗勇的一次惊奇探险。本文通过研究卡萝兰的成长心理来分析她与亲生妈妈和“另一个妈妈”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卡萝兰》;亲生妈妈;“另一个妈妈”;母女关系 一、引言《卡萝兰》是英国后现代作家尼尔·盖曼的一部儿童魔幻小说。它讲述了卡萝兰通过自家房子的第14扇门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与邪恶力量斗智斗勇的一次惊奇探险。尼尔·盖曼笔下的卡萝兰是一个机智勇敢、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在自家的第14扇门后面发现了一条秘密通道,这条通道连接着现实世界和另一个平行世界。在平行世界里,她对父母关爱的渴望、对新奇事物的探索欲望均得到了满足。只是当她发现“另一个妈妈”要将她永远留在平行世界,并绑架了她的父母作为威胁时,她决心从邪恶的“另一个妈妈”手中解救自己与父母。 二、母女关系 由于孩子会成长为与他们的母亲完全不一样的自我,因此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表达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卡萝兰的成长心理来分析她与亲生妈妈和“另一个妈妈”之间的关系。 1. 卡萝兰与亲生妈妈的关系 卡萝兰是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这个时候的她自主意识逐渐形成,独立性增强,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经历体验世界。她搬进宅子的第二天就开始探险,从园子到周围的动物最后到门那边的世界。在与“另一个妈妈”斗争时,她也不断强调自己是个探险家。这个年龄的卡萝兰脱离了儿童的稚嫩却又不够成熟,她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关注。如同法国心理学家拉康所说:“请求不为客体所满足,一个请求总是一个指望别人承认的请求、亦即指望母亲的爱的请求。” 可是卡萝兰的妈妈对她的渴望毫不知情。无聊是即使妈妈在身边,孩子仍旧感到孤独的周期性危机,一旦孩子感到无聊了,那意味着他正处于发展独立自我的过度状态。卡萝兰总是感到无聊,录像都看过了、玩具玩厌了、书也读过了,正是这种无聊感刺激了卡萝兰对门那边世界的幻想和向往。 女儿总是在渴望妈妈的喜爱、认可、支持和保护,母性的缺乏比母亲对孩子的虐待更加令人痛苦。尼尼·赫尔曼认为母亲始终是其女儿“最强烈感情”所针对的目标。在卡萝兰与“另一个妈妈”斗争的关键时刻,她得到了来自妈妈的支持和鼓励,“接着,响起了另一个声音,像妈妈,她自己的妈妈,真正的妈妈,经常发火、经常责骂她的好妈妈。‘干得好,卡萝兰。’有这一声,就够了”。这一声增加了卡萝兰的勇气和自信,让她一举战胜了“另一个妈妈”。 2. 卡萝兰与“另一个妈妈”的关系 卡萝兰对另一个世界的探险都是在梦境中进行的。梦境指引着卡萝兰穿梭于现实世界和另一个平行世界。通过梦境,她认识到老鼠是“另一个妈妈”派来监视她的间谍;通过做梦,她从黑猫那里获得了打败“另一个妈妈”的方法,救出了自己和父母。在梦中,她体会到她一直渴望的父母全心全意的关注和照顾,也明白了她真正想要的母爱是怎样的。 在平行世界里,卡萝兰的另一对父母没有忙于工作,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卡萝兰身上,“卡萝兰走到大门口,回头一看,他们还站在那儿,脸上挂着笑,慢慢地向她招手”。卡萝兰无论什么时候想看见另一对父母,他们都在她身边,这极大地满足了卡萝兰对父母爱的渴望。卡萝兰的“另一个妈妈”会无时不刻地用语言表达对卡萝兰的爱与关心,给卡萝兰安全感。 三、结语

第十章-微生物同动植物的共生关系

第十章微生物同动、植物的共生关系微生物学教案 10-1 第十章微生物同动、植物的共生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微生物与动植物的共生关系,突出讲授根瘤和根瘤菌。 10.1 微生物和植物共生关系的类型 10.1.1 细菌和植物的共生 细菌和植物的共生主要是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体系,其次是根瘤菌与榆科植物、弗兰克氏放线菌与植物以及蓝细菌与其它生物的共生体系。(见表) 表10-1 结瘤豆科植物 报道属数报道总类按种计算 亚科属数+ +/- - 总数估计总数+ +/- - 总数结瘤% 蝶形花505 241 14 14 269 14000 2416 - 46 2462 98 含羞草66 18 8 5 31 2900 351 - 37 388 90.5 苏木177 13 13 39 65 2800 72 6 180 258 27.9 合计748 272 35 58 365 19700 2839 6 263 3108 91 + 表示结瘤- 表示不结瘤+/- 表示有些结瘤,有些不结瘤。 表10-2 和弗兰克氏菌共生的植物科属 科名属名已知结瘤种数 桦木科桤木属42 木麻黄科木麻黄属18 异木麻黄属58 裸孔木麻黄属18 杨梅科杨梅属28 10.1.2 真菌和植物的共生 细菌和植物的共生关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真菌和植物的共生关系则更为普遍。植物形成菌根是普遍现象,自然界大部分植物都具有菌根,菌根对于改善植物营养,调节植物代谢、增强植物抗逆性都有一定作用。根据菌根的形态结构和菌根真菌共生时的其它性状,菌根可划分为以下类型:(见表) 表10-3 菌根的类型 主要类型亚型特殊结构真菌类型寄主植物 外生菌根有包围根的菌担子菌,子囊裸子和被子植物 套和哈蒂氏网菌、藻状菌的乔木和灌木 内生菌根内外生菌根可形成菌套,在根担子菌、子裸子和被子植物 细胞内有菌丝圈囊菌的乔木和灌木 丛枝菌根细胞中有菌丝内囊霉科裸子和被子植物 圈和细小分枝的乔木、灌木和 的吸器(丛枝) 草本植物,苔鲜 和蕨类植物等低 等植物 (浆果鹃菌根、水晶兰菌根、杜鹃菌根、兰科菌根)

断绝母女关系协议书

断绝母女关系协议书 甲方(母亲):,女,汉族,身份证号: 乙方(女儿):,女,汉族,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系母女关系,现因性格不合及观念差异等原因,导致经常发生争吵及甲方失踪等行为,母女感情破裂,现双方已无法生活在一-起,经双方及近亲属协商,现决定解除母女关系,并对双方权利义务做出如下约定: 一、甲方与乙方断绝母女关系,以后甲乙双方各自独立生活,互不干扰,双方互不承担抚养或者赡养等费用。 二、协议签订后,甲方的生老病死乙方不再承担。乙方的生老病死,甲方也不承担责任。 三、解除母女关系后,甲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来滋扰乙方,更不得无故殴打乙方,如果甲方无故滋事干扰乙方的生活并有侵害乙方权利的行为,乙方有权立刻报警并采取一切法律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按一般的社会人员处理,不得以母女关系进行特殊处理。 四、解除母女关系后,如甲、乙任何一方在外打架斗殴等行为,所产生一切后果,对方不承担连带责任,完全由各自独立承担。 五、现双方确认无共同债务,解除母女关系后所产生债务由各自承担,对方

不承担连带责任。 六、现家中无任何共同财产,解除母女关系后,甲乙双方以后劳动所得收益及财产归自己所有,另一方不得霸占或者抢夺,否则按照抢夺或者其他犯罪论处。 七、现甲乙双方共同拥有的位于涡阳县北环西路11-1的房产已被国家拆迁,所得拆迁补偿费用及房产,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现由甲方配偶张世界,乙方父亲张世界做遗嘱处理。以后甲乙双方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反悔,更不得以任何借口再向乙方索要,否则以违法犯罪论处理。 八、本协议双方签订后生效,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忠实履行,不得反悔,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九、本家庭协议一式四份,家庭成员各执一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见证人(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高中生物辨析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关系专题辅导

高中生物辨析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关系 刘德臣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都属于种间关系,但它们都有各自的内涵。 1. 概念辨析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共生生物之间呈现出同步变化,即“同生共死,荣辱与共”。以数学模型 (图 a)和概念模型(图a')的形式表示如下: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 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称为寄生生物,被侵害的生物称为寄主或宿主。寄生生活对寄生生物来 说是有利的,而对被寄生生物来说则有害。如果两者分开,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 主可健康成长,两者之间无必需的数量关系。以数学模型(图 b)和概念模型(图b')的形式表示 如下: 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数学模型一般用图 c 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 A、B 两种生物同时增加,此时的竞争并不激烈,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空间、食物有限,两种生物呈现出“你 死我活”的变化,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弱者最终被淘汰。如果两个物种生存 能力相当,由于竞争和种内斗争的双重调节,使两种生物互为消长,能长期共存于同一 环境中,表现出趋同进化。其概念模型可表示为图c' (其中C代表资源或环境) 用心爱心专心

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一般表现为“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的不同步变化,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先增先减的是被捕食者,后增后减的是捕食 者。其数学模型(图d)和概念模型(图 d ' )可表示如下: 2. 共生、寄生、捕食的比较 (1)寄生与共生的区别 寄生和共生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同点是共生的两种生物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而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生物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寄主来说,则 是有害的。 (2)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 从而对寄主造成危害。寄生生物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 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而不是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如果一种生物 吃掉整个另一种生物或其某一部分,那就不是寄生关系,而是捕食关系了。 3. 典型例题剖析 例: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 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用心爱心专心

植物内生细菌3

植物内生细菌3 冯永君① 宋 未② ①博士生,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 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9770023) 关键词 植物内生细菌 植物微生态学 内共生固氮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有生物防治、植物促生和内共生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农田耕作的单一化,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在人们日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细菌对于替代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引 言 植物内生细菌名称的由来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的.起初,人们对健康植物组织中存活的微生物并未引起重视,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特别是细菌)从植物的根、茎、叶、穗中分离出来,人们才意识到这些从植物中分离的微生物可能与植物存在某种相互关系.随着对这类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1992年克洛珀[1]第一次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的概念.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是一个主动过程,定殖细胞必须是活的和能增殖的;定殖后的内生细菌不会对植物造成实质性的危害症状[2]. 虽然植物内生细菌概念提出的时间尚短,然而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了微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和微生态学家以及作物学家的广泛关注.首先,这是因为内生细菌概念的提出完全打破了人们对植物组织的传统认识: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健康的植物组织内是无菌的.虽然在1992年克洛珀提出内生细菌的概念之前的几十年的发展时间里,已从植物组织内越来越多地分离了许多微生物,但人们还是认为这是一些潜在的植物病原菌,因而始终未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克洛珀总结了前人的工作将这些“内生细菌”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后,才使人们意识到不得不抛弃以前的所谓“潜在的植物致病菌”的片面性见解,重新面对这个新鲜事物.因而可以说植物内生细菌概念的提出是植物微生物学学科发展的一次革命.内生细菌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微生态学和微生物学学科交叉的新的生长点. 其次,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植物体内要含有这些细菌呢?它们的行为是怎样的,有何应用价值?一些初步的研究已经证实,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不仅积极地生存着,而且还能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如固氮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和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等[3].这些研究结果的公布立即让生态学家和作物学家兴奋起来.人们注意到植物-内生细菌这种和谐共生,互利共栖的生命形式,可能是未来生态型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所以,开展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不仅对植物微生物学科的基础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植物内生细菌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目前关于植物内生细菌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观点,认为植物内生细菌是潜在的植物致病菌.研究者从植物病理学的角度着手,研究重心是单个微生物及其致病性,目的在于分离内生细菌,鉴定致病性,阻止其进入周围环境.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内生细菌有潜在的植物致病性,它们在侵染健康植物时,不表现实质性的致病症状,但当无病症的健康植物偶然受到来源于生物的或非生物的胁迫条件的威胁,以及受到突然恶劣的环境变化的冲击而造成植物自身的防御功能严重削弱时,一部分内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 in The Joy Luck Club fro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11040414 黄雅君 Thesis Statement: The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 by using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analyzing why the psychological theory exists and how it affects the whole novel. 1. Introduction 2. Related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its embodiment 2.1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2.2 The PTSD embodiment in The Joy Luck Club 3. The Reason of the PTSD embodiment 3.1 The traumatic memory 3.2 Psychological projection 4. The impact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 4.1 Impact about conflicts 4.2 Impact about integration 5. Conclus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