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复习进程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复习进程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复习进程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复习进程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字词:读音与词义

怆然chuàng 涕下tì岱宗dài 决眦zì

鸡豚tún 拄杖zhǔ 叩门kòu

怆然:悲伤的样子。涕下:眼泪流下来。

岱宗:指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

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割:分

曾:同“层”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

寻:古代长度单位缘:因为

浑:浑浊豚:这里指猪肉

无时:随时落红:落花

学习《登幽州台歌》:

一、写作背景

由于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之,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

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

二、背景:幽州台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幽州台”或“黄金台”成为圣明君主广揽贤才的象征。

三、品味赏析:

1、“古人”“来者”各指什么?

古人:古代的贤明君主。来者: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译文

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

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

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4、“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写出诗人热泪飞洒的样子;“独”渲染诗人的孤独和悲愤。

5、诗中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是什么?而此句中最富感情色彩的词是什么?

独怆然而涕下;怆然。

6、为什么会“怆然”(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1)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对贤明君王的渴盼。

(3)表达人生的孤独感。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和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

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只可惜报国无门。

7、分析诗歌人物形象

①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②答题步骤:形象+内容分析(翻译)+情感

③答题格式:本诗塑造了一个……(性格或特点)的……(身份)的形象。

答案:诗人刻画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壮志难酬而感到孤独悲伤的悲剧主人公形象(形象)。上两句俯仰古今,追忆早已逝去的明君,感慨无缘见到后世的英豪。第三句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出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翻译+情感)。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的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五、练习:

①《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②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③《登幽州台歌》中,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④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二课时

赏读《望岳》

一、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二、朗读,理解词句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究竟是什么样子?青色的峰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好奇地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似乎要把眼眶睁裂。

总有一天我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三、理清文意

1、《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借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远大抱负。

2、《望岳》中心: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3、诗中表达作者抱负的是哪两句?作者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写出了诗人凌云的壮志,勃发的雄心,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因为①时值唐朝盛世。②诗人年轻,意气风发。③歌颂泰山的高大雄伟和神奇秀丽,透露诗人兼济天下的抱负。

四、课后练习:

本诗中“钟”“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1)“钟”字是“聚集”的意思,拟人,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2)“割”把泰山比喻为一把刀,切断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3)“小”:矮小。对比突出泰山的巍然高耸,表达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赏读《登飞来峰》

一、介绍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居士。北宋临川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飞来峰,唐宋时上面有应天塔,俗称“塔山”,传说从山东诸城飞来。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此时他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初涉宦海,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表达宽阔情怀。

二、听读课文,划出节奏,理解词句。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部编版七下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习题及答案 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20.古代诗歌五首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二、望岳/杜甫 三、登飞来峰/王安石 四、游山西村/陆游 五、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习题及解析】 一、理解性默写: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 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简答题: 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 答:“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表达作者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感慨。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

欧洲一体化进程

xx一体化进程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且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总结,加之欧盟以一体化的形式在欧洲加快内外整合,欧盟终于成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主权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最大的区域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 它以其成功经验提出治理全球的“欧洲理念”,欲在国际关系中扮演“一流角色”、“稳定器”和“方向标”。“欧洲理念”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发生“大碰撞”,在理念、国际法、外交改革、经贸等6个方面发生歧见,对此应予实事求是的估量。 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欧盟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内外整合后,以一体化的形式,积厚而发,通过一整套战略理念和行动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一、xx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1、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百待废兴。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苏之后的二流国家。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思想。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1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了欧洲统一的前景。从1951年开始至今,欧洲演绎着不断扩张和深化的历史。1950年5 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该条约于 1952年7月25日生效。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1 / 9

————————————————————————————————作者:————————————————————————————————日期: 2 / 9

教学设计方案 二〇一四/二〇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审批签字:2014年03月02日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课程名称简单电子线路装与维修 任务名称双电源固定型稳压源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班级维电12-2班 授课教师杨桂华、董毅 教学时间2013年10月24日至 2013 年 11月 5日学时34 周次8、9、10 工作情境描述 某工厂旧机电车间重新装修改造,需要重新安装照明电路,工期为两天,并对电机典型控制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对于破损电机进行维修,工期为8天。 学习任务描述 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照明电路无处不在,需要电工师傅依照照明电路与电动机的安装标准和安全规程来安装照明电路和电机典型控制电路。 操作者接到安装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识读接线图,准备工具和材料,做好工作现场准备,严格遵守作业规范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配合相关人员调试,填写相关表格并交付相关部门验收。按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 此项任务是以后所有任务实施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遵循“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原则去进行一次任务的实施,是为今后实习生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人员伤亡。 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辽宁工贸学校教案

学生基础1.对电工安全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2.能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4.在本项目实施之前,已对电工实习有一定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让学生知道基础的电路组成和原理; 2.学会处理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使学生能对电动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了解基础的电机典型线路的的安装与调试,为下学期的理实一体化电工课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掌握照明电路的安装方法和常见故障; 2.掌握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3.学会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并对其电路进行检修调试。 教学条件师资:理实一体化教师教学场地: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组织形式1.教师上课,提问并留作业 2.根据理实一体化学习任务进行实习; 3.考核,老师点评; 4.写一体化报告。 教学流程学习活动1 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学习活动2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学习活动3 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评价内容1. 布线; 2. 插件; 3. 焊接; 4. 总装; 5. 调试; 6. 安全文明生产。

三年级上册有关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2.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3. 情感目标: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 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具、学具: 投影仪、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 1)同学们外出旅游时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2)投影出示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下午14时40分从北 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 4)根据你所了解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做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板书)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

的时间计算 (板书:时间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2:20和2时20分 A:2:20是指晚上2:20或下午2:20那一刻。即这2:20表示时刻 B:2时20分是指某一活动经过的时长有2小时20分。即这2时20分表示时间。 这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慢慢自己总结。 2. 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例题。 一列火车本应 11 : 40 到达,现在要晚点 25 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 (2)读题,理解题意 (3)重点词语:“晚点”是什么意思? (4)思考如何列式,注意什么? 11:40+25分=12:05 答: (5)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从家到学校至少要25分钟,学校8:10上早自习,小明要在什么时候前出发才不会迟到? 8:10-25分=7:45 答: 2:一场电影从14:30开始放映,放到16:10结束,这场电影放了多长时间? 16:10-14:30=1时40分 答: 对比以上两题,你有什么发现?在今后作业中我们该注意哪些地方和细节?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教案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10120170146 马红福 一、教学立意 本单元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前面一课学习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本课是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欧洲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政治经济地位明显下降。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越来越耀眼,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哥实力雄厚。欧洲各国进退维谷,步履艰难,欧洲的一体化就是在这样的境地下产生的。欧洲各国不甘任人摆布,想要独立自主的站在国际的大舞台上。欧洲人勇于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即使是法德这样的宿敌也走向了合作,全球化的大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想要更好地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就必须要有实力,自己的实力才是保证自己国家发展的利器,欧洲的一体化是是欧洲走向富强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欧洲一体化过程,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大事件,知道《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内容。 知道周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以及原因,明白欧洲一体化进程是全球化大趋势下欧洲国家的选择。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纵向横向结合的全面的思考历史事件与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解读与分析的能力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知识的讲述,让学生明白欧洲一体化进程是全球化大趋势下欧洲国家的选择,国家顺应历史潮流可以获得发展,一个人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超越,只要我们去努力去尝试我们也会取得像欧盟那样的成就。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分册第四单元《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全球化》中第的第二课。全课共三目。第一目是“煤钢联营”,讲了欧洲联合的背景以及难点—法德和解,煤钢联营开启了欧洲联合的序幕。这一部分主要是背景的梳理以及舒曼计划下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这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准备。第二目是“欧共体”,《罗马条约》后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加上煤钢联营三个组织合并“欧共体”。英国加入欧盟一波三折,7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到了欧共体的发展。第三目为“欧盟与欧元”,1991年的《欧洲联盟条约》之后的两年,欧盟正式成立,2002年欧元启用。全球化大趋势下的欧盟整体实力增强,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 四、学情分析 本课作为第六分册的第四单元内容,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许多冷战历史和国际格局相关世界史的知识,所以这一部分知识很好理解,难度一般。 五、教学重点 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及影响 六、教学难点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基于背景产生的原因)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展示新闻图片: 同学们好,2015年6月12日至6月28日欧洲运动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现在欧洲运动会正在举行中。欧盟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上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欧盟同学们知道多少?哪位同学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 好的,谢谢这位同学的回答,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1 频 回 问题;2 师设问,着 入 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练习

20古代诗歌五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独chuàng()然而tì()下 (2)岱.()宗夫如何 (3)决眦.()入归鸟 (3)丰年留客足鸡豚.() (4)xiāo()鼓追随春社近 (6)吟鞭.()东指即天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 ..()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4)阴阳割.昏晓( ) (5)荡胸生曾.云() (6)决眦.入归鸟() (7)会当凌.绝顶()() (8)自缘.身在最高层() (9)莫笑农家腊酒浑.() (10)拄杖无时 ..夜叩门() (11)吟.鞭东指即天涯()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他被称作“”,其诗作被称作“”,都收集在《》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和。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 (3)王安石,字介甫,号,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对后世影响深远。 5.理解型默写。 (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

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6.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7.“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看了右边的图 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 写出其中的两句。 8.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3)(江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对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示例,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 材料:①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 ②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示例】辛弃疾推荐词——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用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解决问题--用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例3及练习二十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3、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教学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分,也就是()分=1小时。 3、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二、引出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2、出示例3主题图 师:明明和红红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约好一起玩,现在是什么时间,他们在说什么? 再看情境图:明明说:做完作业啦! 问:明明做完作业是什么时间?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事情的过程吗? 3、提出问题: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钟面上的时间(7:45 9:15 10:50)根据画面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推算出明明踢球的时间是

上面三个时间中的哪一个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交流 引导:要求明明哪个时间去踢球,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板书:做完作业、看木偶剧) 踢球的时间在这两个时间中间,你能找出这两个时间吗?(板书:踢球) 指名回答,师板书如下: 9:00 ---- ? ---- 10:30 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你是怎样解答的?(指名回答,师小结并红笔板书:9:15 )5、检验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把所选的答案9:15代到题目中看看是否合理。 学生自己尝试检验,然后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二十三第4题。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推算时间的情况,瞧,小红和妈妈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师出示题目,指名说题意。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推算出小红去摘西红柿的时间吗? 8:30 ——?—— 12:30 大扫除摘西红柿去小文 家玩 钟面上有4个时间可供选择,你能都读出来吗? 哪个时间较合适,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推算时间,是用什么方法推算的?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三第5、6题。 第5题: 亮亮的活动时间表 时间 3:00—3:20 3:30—4:00 4:10—4:35 4:45—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欧洲一体化的具体进程、日本的崛起过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过程与方法: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 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 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与表现 教学难点:区域经济发展与多极化格局的关系 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走向联合的欧洲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欧洲怎么就能联合起来啦?大家知道,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燃起战火的,欧洲国家像法德、英德矛盾应该很深的,可以说是世仇啊,怎么就能联合起来呢?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欧洲经济的发展对他们政治上的联合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你们在政治上学过了吗?经济是一条神奇的纽带,它能联系你我他,甚至能够将昔日的仇敌,变成今天的朋友——经济决定政治!欧洲经济的发展促使欧洲国家在政治上的联合,而反过来呢?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反作用,欧洲得联合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那么,欧洲的联合除了经济发展的需求,还一有什么原因吗?谋求政治上的独立和安全。

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独立和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就必须联合起来,加强团结合作。 欧洲联合和建立统一欧洲的思想早在中世纪末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形成,是欧洲的一种理想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根植于对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眷恋,希望欧洲停止分裂,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不少欧洲的大师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包括政治家丘吉尔都主张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欧洲的联合表现在——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共体)。那么,欧共体由哪三部分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建立后,他们采取的措施: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在欧洲共同体内部实现大部分商品的自由流通。实行共同的农业和渔业政策。同时,欧共体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的方向发展,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上的进一步联合。 刚成立的时候,欧共体包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联邦德国。从1973年到1986年,欧共体又进一步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欧共体已经发展成为欧盟,并且欧盟还在不断地东扩,东欧的许多国家已经相继加入欧盟,欧盟现在正在和土耳其的加入处在谈判之中。这说明了欧洲的联合还在继续,欧洲的政治经济实力在不断的增长。 欧洲经济政治实力的不断增长这对美苏两极格局来说是一个明显的挑战。 2.日本的崛起 与此同时,美苏两极格局的另一个挑战者日本开始迅速崛起,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经济实力就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种飞跃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⑴美国的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重点由强调日本执行战争赔偿转到扶植日本发展经济。1948年后,先是削减日本甚至免除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发还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同时,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⑵日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 ①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集团和忧患意识。使日本人比其他民族更有能力根据自身愿望,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发展。

三年级上册有关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2.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3.情感目标: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具、学具: 投影仪、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 1)同学们外出旅游时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2)投影出示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下午14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 4)根据你所了解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做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板书)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 (板书:时间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2:20和2时20分 A:2:20是指晚上2:20或下午2:20那一刻。即这2:20表示时刻 B:2时20分是指某一活动经过的时长有2小时20分。即这2时20分表示时间。 这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慢慢自己总结。 2.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例题。 一列火车本应11 : 4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2)读题,理解题意 (3)重点词语:“晚点 ”是什么意思? (4)思考如何列式,注意什么? 11:40+25分=12:05 答: (5)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从家到学校至少要25分钟,学校8:10上早自习,小明要在什么时候前出发才不会迟到? 8:10-25 答: 2:一场电影从14:30开始放映,放到16:10结束,这场电影放了多长时间?分=7:45 16:10-14:30=1时40分答: 对比以上两题,你有什么发现?在今后作业中我们该注意哪些地方和细节?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By丘钟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基本趋势和特点的目的,学会分析国际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本书 从世界总体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进程,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从世界主要力量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以及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关系加深,一国国内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同世界问题相联系,本书适应这一需要,为读者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前三章对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概括和综合的分析。后面七章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和国际组织的视角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研究。 (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 掌握“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明确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 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明确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经过的时间一教案

6.2.2 经过的时间(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第85-87页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六第6题,求经过时间(经过时间是整时或不超过1时)的计算。 教学提示: 教学时,重点应放在组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合作交流上,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重视学生合情的推理。对于学生求经过的时间可以不要求写出具体的算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计算经过了几时或几分的时间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钟面模型。 学生准备:钟面模型、演算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学生: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我最喜欢玩过山车! 教师:有这么多好玩的项目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你们会计算玩了多长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教师重视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让学生产生认识经过时间的需要,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求经过时间(整时) (1)出示情境图。

教师:上周末,二年级(1)班的小红和她的伙伴们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在游乐园玩,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呢? (2)从2:00--4:00,你会算经过时间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反馈交流。 预设1:我是想钟面,从2:00到4:00时针从2走到4,正好走了两个大格,所以玩了2时。 预设2: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 预设3:我用减法做,4-2=2时,小红在游乐园里面玩了2时。 (4)小结:怎样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的经过时间?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还可以想一想钟面上时针走了几个大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对时间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直接作用于学习,不仅缩短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学例3,求经过时间(不超过1时) (1)出示例3图。 教师:愉快的周末结束了,小红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小红是什么时刻离开家的?什么时刻到达学校的? 学生:8时5分离开家,8时25分到达学校。教师:那小红从家到学校花了多长时间呢? (2)4人小组用钟面拨经过时间,观察讨论。 (3)汇报、交流。 教师:时针有变化吗? 学生:第1个钟面和第2个钟面的时针都是8时多,说明经过时间不超过1时。 教师:谁来说一说小红在上学路上经过了多长时间?

历史与社会人教九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世界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世界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欧洲一体化进程,理解欧洲的走向联合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2.掌握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过程,理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3.了解不结盟运动和中国振兴的基本史实,探究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图表、历史资料,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小组辩论,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要想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教学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教学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欧洲共同体的旗帜) 师: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上欧洲共同体的旗帜上共有多少颗星?它们象征着什么? 生1:共有12颗星,象征着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 师:12颗星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寓意? 生1: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统一。 生2:1986年,欧洲国家制作这面旗帜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师: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其中第一个问题就与大屏幕的旗帜有关。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 [推进新课] 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 (辩论赛)

(多媒体课件播放欧洲一体化进程大事记) 师:从欧洲一体化大事记中可以看出,欧洲一体化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不断增加,而且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那么,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是自发走向一体化还是自觉走向一体化的呢?请同学们分为两组,就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同意自发走向一体化的同学为一组,同意自觉走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 A卷基础篇 1.直接默写。 (1)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后不见来者 (2)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 答案:念天地之悠悠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阴阳割昏晓 (4)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答案:荡胸生曾云 (5)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答案:飞来山上千寻塔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缘身在最高层 (7)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丰年留客足鸡豚 (8)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 (9)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吟鞭东指即天涯 (10)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 2.理解默写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登飞来峰》诗中用比喻表现诗人敢于斗争,立志实现远大抱负,相信改革必胜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范文整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4页例3及做一做。 在认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共呈现了三种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结合自己的习惯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 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坐多长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应用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算理。 配套资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 二、学习设计 课前设计 我早上7:40到学校,上午10:40放学,我上午在学校待了多长时间? 我晚上6:00开始写作业,写了2个小时,我写完作业是在什么时间? 课堂设计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 思考一: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自主探究,研究策略

活动一: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然 后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补充。 方法一:借助钟面数一数:时针一共走了9个大格,所以是9小时。 方法二:以中午12时为分界,分两段计算,3+6=9; 出示12时计时法的时间尺,让学生指一指3、6、9分别 表示的是哪一部分。 方法三:转化成24时计时法,18-9=9。 出示24时计时法的时间尺,让学生在时间尺上指一指算 式的18、减数9、得数9表示的意思。 思考二:这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两个9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小结:个9表示9小时,在时间尺上是一个点,而结果中的9表示9小时,是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活动二:回忆刚才的过程,计算经过时间用到了哪些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思考三: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小结:各种方法各有优劣,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思考四:怎么知道你解答的对不对呢?如何检验?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检验的方法。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回顾解决经历时间问题的过程,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9-岳麓版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欧洲共同体的合作实现的原因,掌握合作的进程,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理解欧共体两大支柱;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利用所学知识和史料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英国“脱欧”时政了解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体会合作才能共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2、难点: 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四、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漫画导入,引发思考:在两大导弹压顶之下,法国人和德国人会讨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本课学习。 第二环节: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 第三环节:解释“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或地区,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 类型:依据其合作水平从低到高可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等四种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名词解释,学生对“经济区域一体化”有宏观认识。 第四环节:学生依据预习案自主预习、构建知识体系,预习后根据PPT中问题进行自测后教师提问。 预习案中给出如下提示: 结合下列问题速读教材并圈点标划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1952、1958、1967、199 3、2002) 3、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设计意图:当堂自主预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预习案中所给出的问题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自测、教师提问的方式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第五环节:教师重点解析。 重点解析1:欧共体两大支柱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真正起步是在二战以后。 二战以后,欧洲各界对欧洲联合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热情,各种统一运动风起云涌。为协调各组织的行动,1948年5月800名来自西欧各界的热衷欧洲联合的人士在海牙举行了由温斯顿·邱吉尔主持的的“欧洲大会”。大会制定了欧洲组织的最低纲领,并决定把各种力量统一成“欧洲运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也行动起来。1948年3月,英、法、荷、比、卢五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加强集体防卫,并派生了西欧联盟;1948年4月奥地利、比利时、丹麦、

法国、希腊、爱尔兰、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英国、瑞典、瑞士、土尔其和德国西占区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5月,布鲁塞尔条约成员国和丹麦、爱尔兰、意大利、挪威、瑞典共十国组建了欧洲委员会。 上述组织虽有全欧性质,但都是政府间的合作组织,并不具有超国家的力量。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才是向欧洲一体化迈出的最具实质性的一步。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一手策划的。1950年5月9日,在征得政府同意后,舒曼公布了他的计划。其主要内容为:

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管理机构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负责整个制度运转的共同高级管理机构将由各国政府指定的独立人士组成。机构的决定在法国、联邦德国和其他参加国具有效力。由于不愿接受一个超国家机构的存在,英国拒绝了法国的建议,而荷兰、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表示欢迎。经过艰苦的谈判,1951年4月18日六国在巴黎签订有效期为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体不仅有独立于各国政府的自己

机电一体化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生产加工电路的基本控制线路。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各种生产机械的工作性质和加工工艺不同,使得它们对电动机的控制要求不同,需要的电器类型和数量不同,构成的控制线路也就不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相当复杂。但任何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有机地组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重要性。 本项目包括3个学习任务,其中有了解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正确接线、并会根据接线图完成点动电路的控制安装、试车排故。通过“理实一体”相结合的目的,更好的完成实训学习任务。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一体化专业2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机电专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掌握了简单的基础接线实训等学习任务。 该班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技能掌握水平有待强化,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够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根据接线图对其安装、检测。 2.能熟练掌握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能识读并绘制电路图、布置图和接线图。 4.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安装和调试点动控制线路。 5.能通过调试排除故障。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会根据接线图安装完成接线。 2.化解方法 小组合作,结合理论知识,教师巡回指导,现场示范等。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难点 完成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检修。

2.化解方法 小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总结归纳等。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实一体教学法(设定任务,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将理论内化为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细节的理论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手实训积极性)分层教学法(职中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效的分层教学可以让所有同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成绩及动手能力较强的为A,较一般的B,强迫学习的为C)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 古代诗歌五首(2017)课堂练习

20古代诗歌五首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独chuàng()然而tì()下 (2)岱.()宗夫如何 (3)决眦.()入归鸟 (3)丰年留客足鸡豚.() (4)xiāo()鼓追随春社近 (6)吟鞭.()东指即天涯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念天地之悠悠 ..()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4)阴阳割.昏晓( ) (5)荡胸生曾.云() (6)决眦.入归鸟() (7)会当凌.绝顶()() (8)自缘.身在最高层() (9)莫笑农家腊酒浑.() (10)拄杖无时 ..夜叩门() (11)吟.鞭东指即天涯()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他被称作“”,其诗作被称作“”,都收集在《》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和。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 (3)王安石,字介甫,号,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对后世影响深远。 5.理解型默写。 (1)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2)《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

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6.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7.“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看了右边的图 片,除了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外,你还会想到哪些古诗名句?请 写出其中的两句。 8.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3)(江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对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示例,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 材料:①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 ②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示例】辛弃疾推荐词——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