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登幽州台歌》练习

一、词语解释

1、前:

2、古人:

3、后:

4、来者:

5、念:

6、悠悠:

7、怆(chuàng)然: 8、涕:

二、填空

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字,人称“”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

3、“怆然”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同时衬托出,从而表现诗人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古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

7 、“古人”“来者”指的是。“独”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的感情基调。

8、《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它的语言风格是。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

是:

三、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望岳》练习题

1、表达技巧:

《望岳》中每一联都切着字写,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是,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

2、思想内容:

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 ,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 _。3、表达技巧: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秀美,用的是。“阴阳割昏晓”句写泰山的,这是。

5、名句理解:

(1)如何理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炼字: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3)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意思。

(4)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登飞来峰》练习题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3,《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6,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7,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游山西村》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腊酒浑.()鸡豚.()叩.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丰年留客足鸡豚.()(2)从今若许闲.乘月()

3、填空:

《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4、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5、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6、“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7、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8、“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己亥杂诗》

默写诗歌己亥杂诗

,。

,。

1、古诗给我们以启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让我们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3、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4.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5.作者拿自况,表达了。

6、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7、“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比喻。“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效力的思想感情。今天常用来比喻。

8、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