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研发生活教育课程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完整)研发生活教育课程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完整)研发生活教育课程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完整)研发生活教育课程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研发生活教育课程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东莞启智学校廖健华

随着对智障教育研究的深入,如何教育智障孩子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并最终融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既是智障儿童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特殊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重点。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生活能力”为核心,对不同类型的智障学生进行生活训练与研究,不断探索“生活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法,着力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体系,满足学生实际生活需要

培智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而生活化的教育课程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我们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核心,开展生活化教育,建构个性化的生活教育课程。

1.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陶行知说过:“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智障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掌握农、食、住、行几个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我们从智障教育的社会需要,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发展需要出发, 着力构建促进智障学生获得生活实际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目标的生活化课程体系,通过教材自编、选编、借鉴的方法,适当增加在生活自理、个人卫生、交通工具、饮食卫生、家居安全、服饰选择、休闲娱乐等几个基本方面的内容,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将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2.创设贴近生活的场景,力求教学形式的活动化。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我们采用“生活情景创设”和“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模拟生活的情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因此,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出发,用他们熟悉的场景、环境、生活方式创设教学场景来唤醒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玩中学、做中学;运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生活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手段让智障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我们把学校的校道画上斑马线,校道装上红绿灯装置变身成马路;把校医室装扮成社区医院的门诊处,设置小超市、银行、家政室等公共生活情境模拟的教室,让学生在精心布置的校园环境和生活模拟教室中主动地学习和体验。

3.打造社会化课堂,增添课堂教学新的活力。

根据每个智障学生的不同发展状况,我们开设家政服务、园林绿化和中式烹饪等生活课程,利用家政教室、生物园开展劳动耕作教学,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劳动技能。同时,我们着眼于智障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考虑,积极开展社会化的课堂,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到大自然、社区生活的大课堂中去,在生活实践体验中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能够在一定程度参与社会生活,获得更为独立的生存能力。如在“乘车”这一活动中,我们带学生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亲身体验乘车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看站牌、拦车、买车票,还有上车时和在车上的注意的礼仪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车的能力。

二、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同步,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在做好学科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培养与训练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训练课程来最大限度地补偿缺陷,发掘他们的潜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1.开设生活指导课。

提高学生的生活劳动能力是基于智障学生的基本生存的需要。因此,我们开设了生活指导课,编写了《生活指导教程读本》,从早上起床后的洗刷、洗澡、穿衣、叠被等生活常识开始,培养学生在个人洗漱、寝室整理、餐具清洁、餐厅礼仪和家务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整理书包”、“穿衣服比赛”、“劳动小能手比赛”、“我是妈妈的好帮手”和“我是小厨师”等主题劳动技能的展示活动,把生活教育训练与学生平时的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2.开设感觉统合训练课。

针对多动症、注意力障碍、运动协调障碍和自闭症等学生的不同差异,开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通过滑板、按摩球、滚筒跳袋、蹦床等多种训练器材来制定相应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感知觉、平衡、空间知觉等方面的训练,刺激大脑功能,提高他们有效地提高行为协调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基础。

3.开设可视音乐治疗训练课。

针对情绪易失控,行为缺陷的自闭症学生,老师制定个别康复措施,通过电脑媒体等手段,将听觉和视觉有机结合,使音色,旋律,节奏,色彩,形状的变幻融为一体;通过多重感官和刺激,对智障学生起到唤醒,催进,激励,抚慰,

宣泄等精神心理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大脑潜能,帮助智障学生调节过激情绪,控制的不良的行为,有效解决他们身体、情绪、行为感知的障碍和缺陷。

4.开设图形操作课。

我们教师自己开发了一套图形操作系统,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利用电脑触摸屏终端学习,通过手指点击、拖拉的方式,使手、口、眼、脑等多感官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了学习生活语文和生活数学的课程兴趣,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5.开设“3.3.3”训练课。

“3.3.3”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杨玉英教授在经过20多年对儿童学习与全面发展的探索研究过程中,从培养儿童“反思脑”的角度发明了一套全面开发儿童大脑潜能的学习工具与培训方案。老师们通过运用学具操作开展各种题型的精细动作训练,让学生的手、眼、耳、口和脑的学习器官功能全面调动协调起来,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及注意力,开发大脑潜能。

三、挖掘教育资源,助力学生回归主流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教育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教育契机和平台。

1. 善用社区资源,让社区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

智障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之中,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我们的做法是社区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冲破学校围墙,让智障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生活中去学习。因此,我们生活中的菜市场、社区医院、超市、警务室都成了我们学生生活实践的校外课堂,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到菜市场里学习买菜、

到邮局里寄信、银行里学习存钱、医院门诊部学习看病等,让学生在社会中了解这些场所、设施的规范和功能,懂得怎样去适应和运用,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能力,从而培养智障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

2.善用媒体资源,让现代技术提升学生的生活的品质。

在教学中,尽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媒体,为学生制作了大量的图片、课件以及生活素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将图像、音响、语言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用媒体把社会生活带入课堂,精美逼真的图画世界,为学生创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用office系统编辑文档、用绘图软件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画、学会上网浏览信息、使用QQ与人交往、上淘宝网购物等等;开展音乐欣赏、电影欣赏、摄影欣赏、网上游戏等主题课程,让学生也能发现美、欣赏美,享受文艺生活之美;教会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学会打电话和发信息,让学生也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的好处,提高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3.善用自然人文资源,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东莞市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为此,我们开设了校本课程“我的家乡——东莞”,把东莞的历史名胜、城市发展情况、特产、福利企业的情况以及对本地的残疾人优惠的政策法规等都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城市生活环境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人并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开展积极开展“家庭亲子游活动”,让家长带孩子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体验生活,到市科技馆、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等地方参观学习,带孩子们到公园中体验大自然,让学生在游玩中认识动植物、认识东莞杰出人物、风土人情等等,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知识

和技能,增强孩子们对东莞、广东等人文环境的认识,增强了亲子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4.善用社会企业资源,让学生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劳动者。

每一个特殊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最终都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劳动,成为自强自立、自食其力的生活劳动者。作为学校,我们主动争取社会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机构和企业资源,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就业实习的机会,为他们回归社会、融入社区生活迈好坚实的起步;学生毕业时,及时把学生资料送到市残联就业部,参加残联组织的一些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后,残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市残联属或镇区残联属下的企业、工厂做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同时,有很多的爱心企业也愿意为残障学生提高供自立的舞台,在企业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智障学生也能成为自食其力、为社会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

总之,智障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我们的课程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育训练的重点,才能真正地帮助智障学生学会生活,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

202961 教育社会学 作业(高起本、专升本)

《教育社会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研究对象上讲,教育社会学探究的主要是 A.广义教育 B.中观教育 C.狭义教育 D.社会教育 2.教育社会对自身以外的其他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功能是 A.教育社会的外功能 B.教育社会的内功能 C.教育社会的负功能 D.教育社会的隐功能 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存在的样态来看,组织一个乐队、一所学校属于 A.静态实体范畴 B.物质实体范畴 C.精神实体范畴 D.动态运动范畴 4.一般认为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方面的经典之作是 A.《教育社会制度分类》 B.《赞助性流动、竞争性流动和学校制度》 C.《教育社会制度分类经典》 D.《教育社会制度分类指南》 5.建立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在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属于 A.分目标 B.总目标 C.局部目标 D.分类目标 6.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而确定,借助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实现的知识体系是 A.课程 B.环境 C.大纲 D.课堂 7.在环境中,山河.植被.平原等自然生态属于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人制造的环境 D.学校环境 8.社会变动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社会生产方式 9.国学和乡学最初出现于我国 A. 西周 B.夏朝 C.西汉 D.唐朝 10.我国第一家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专业期刊是 A.《教育政策法规》 B.《教育法导论》 C.《教育法学研究》 D.《教育法律动态》 11.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讲,在我国较早提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社会意义的学者是 A.雷通群 B.杨贤江 C.刘慧珍 D. 车文博 12.对教育社会自身构成要件的功能被称为教育社会的 A.显功能 B.隐功能 C.外功能 D.内功能 13.在教育社会学上,从组织的存在样态来说,平纹组织织物、紧密性组织属于 A.动态实体性概念 B.静态实体性概念 C.严密实体性概念 D.松散实体性概念 14.教育社会制度是教育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标准,它是教育社会制度的实质特征,又被称作 A.动态标准性 B.静态标准性 C.规范标准性 D.实体多元性 15.在教育社会学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及其属性相互关系构成的总和是 A.自然组织体系 B.社会组织体系 C.空间组织体系 D. 多维组织体系 16.正规化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社区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17.对人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并且又不与教育活动发生直接相关的设施和人口称为

培智职业教育

浅谈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残疾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可能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而达到他们将来在社会上“能生存、会生活”的教育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在残疾学生初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使他们平等地进入社会,自力更生。这不仅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是特殊教育学校蓬勃发展的基础。 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残疾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可能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要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在残疾学生初中阶段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平等地进入社会,自力更生。即有利于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加大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发展,才能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全面发展。现结合我们学校的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提高认知,育残成才。 首先,智障孩子学习一些初步的文化知识和一些日常生活技能,能够在家人的 帮助下自己照顾自己就行了。但是大多数智力障碍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好多家 长都不想再生其他的孩子了,或者生活能力差,不能给智力障碍的人提供很好 的家庭生活。大家可想而知,这些孩子长大了用什么来生活?所以我们的教育 目标不能仅局限于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残疾人的潜在价值,树立“残而不 废、育残有为、育残成才”的新教学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从

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对他们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成为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具有职业技能的社会人。 二、市场调研,选教专业。 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了残疾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参与社会竞争 打基础的,是为给社会输送残而有为的劳动者,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 教育必须因地制宜,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所设置的专业必须服从于社会的 需要,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学生毕业后能学有所用,缩小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间存在的差距,针对传统的项目进行了调整更新,选 择开设了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强的面点糕点制作、烹饪、串珠工艺品制作 与销售、十字绣、丝网花、蔬菜种植、绿色无公害生态豆芽的生产与销售、修 锁配钥匙等专业,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因为我们学校的生源大部分 是农村的孩子,所以我们学校在校外创建了大面积的农作物、时令蔬菜种植基 地,让学生学习各种农作物、蔬菜的种植技术,还买了小兔子让同学们每天学 习喂养,这些非常适合农村学生毕业后在家生产、生活。而面点糕点、串珠工 艺品、丝网花的制作与销售、修锁配钥匙等技术、绿色无公害生态豆芽的生产 与销售则比较适合县城内的学生学习就业。 三、因材施教,选学专业。 在安排学生选学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上,学校首先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要考虑师资力量和设备条件,再次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家长的意向。开设课程因分析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出发有选择的学习相应的、实用的、可以理解和学会的动手能力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学生选学职业教育专业,在学习一两种专业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力争让学生理解,学会、能应用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一、学生情况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年级: 三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完成作业,但没有钻研精神。 2、情绪不稳定,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 3、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依赖心理,聪明但不爱动脑。 4、性格孤僻。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无责任心。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李某同学今年十一岁了,本应该上四年级了,但由于频繁转学而降级两次。在家里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由于是长李,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爱于面子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

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李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

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浅谈

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浅谈 发表时间:2017-07-27T09:25:11.8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8期作者:田玉梅[导读] 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一门特定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 四川省武胜县特殊教育学校638400 摘要: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的重要职责。教学中,我们应寓知识教学于游戏中,做到教学语言形象有趣、通俗易懂,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词:数学教学中重度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一门特定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作为奠基的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是不可推脱之事,但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大多是中重度智障学生,他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对理解准确而严谨的数学语言更有困难。但他们同样有着交流的愿望和需求,他们有渴望与人交流、渴望被人理解赏识的需求,因此,加强中重度智障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我们培智数学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 一、寓知识教学于游戏中,培养中重度学生学习兴趣 爱游戏是每个人的天性,中重度智障学生同样如此。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到:“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因此,在培智数学教学中,寓知识教学于游戏中,不但能满足学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要让学生做中理解数学,学会数学语言表达。我们知道,语言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智障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在平时上课都是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地进行,分组让学生在牢固掌握每一句话的基础上逐句逐词练习,一直到能准确表达说出数学语言为止。例如,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创设“比高矮”的游戏于教学之中,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同时让学生边做游戏边背儿歌:开口向左读大于,开口向右读小于。比较大小看左边,左边数大用“>”,右边数大用“<”,两边相同用“=”。在读儿歌时,第一次我让学生跟着老师念,刚开始学生声音响亮,越念越感到有趣,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因为他们刚接触陌生的课文,还有些好奇心,可紧接着念就厌了,念着念着,中重度生的声音越来越低。学生对此并不太不理解,学习积极性怎么越来越低。这时,教育家陶老先生的话回荡在耳边:“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这时,我们又可结合“5>3读作5大于3,3<5读作3小于5,4=4读作4等于4”,让智障学生在读中理解。这样的游戏情境,不仅能激趣,而且效果明显,能让学生明确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等重要符号。 二、教师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数学语言,除了我们作为示范性的教学语言要亲切有感染力外,还要科学准确,能起到示范的作用。而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由于他们不但表达有问题,耳朵还有问题,部分学生存有弱听,理解能力更是低下,因此,在教学语言表达上,我们不仅要放缓说话速度,还要使其通俗易懂,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三、根据数学语言特征教学,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方式进行 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语言表达显得很规范。但我们知道,数学语言很丰富,根据其外形特征,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掌握数学语言的水平是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主要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一部分智障学生难以把日常生活的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没有语言转化能力,不能用数学语言把问题的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这说明他们不仅数学语言没基础,底子薄,而且表达能力和方法都存在问题。为此,我们要采用数学语言训练的有效形式,必须服务于智障学生的生活,根据数学语言特征教学。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习得数学语言,为正确的表达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课后,我们可出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小明的身离是1()5()”。可以先请智障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汇报;也可以采用同桌探讨的方法,通过同桌间的互动,使学生相互交流,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可以让学生小结,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说出问题的解决策略,达到既能用又能说出所以然的效果。经过学生交流讨论,答案有多种,有的认为小明的身离是1(米)5(分米),有的认为是1(米)5(厘米),还有的认为是1(米)5(毫米)。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鼓励智障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既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参考文献 [1]潘福练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J].广西教育,2013年。 [2]戴爱华轻度智障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方法与途径[J].新课程,2011年。 [3]陈秀珍浅论智障学生数学语言的有效训练[J].考试周刊,2015年。

轻度智障生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的方法初探(彭祖红)

轻度智障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 的方法初探 ——以生活适应课为例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彭祖红 由于轻度智障学生的身心以及学习特点,义务教育之后进行学业深造的可能性偏小。特殊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残疾学生实现自食其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回归主流社会。而自立的前提在于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轻度智障学生经过合适的教育是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由此看来,探讨轻度培智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如何渗透职业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指出,生活适应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生活适应课程是新《方案》的核心课程,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体现了对智障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因此,培智生活课程有效渗透职业教育对于轻度智障学生未来顺利过渡到职业教育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根据我校培智学生课程实施情况以及未来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以轻度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课教学为例,对轻度智障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渗透职业教育提出一些浅见。 一、抓住学生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培养生活适应技能。 智障学生由于身心障碍,存在思维发展迟滞,注意力和记忆力低下,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展不良,生活自理和居家生活能力发展迟缓等现象。因此,培智生活课程应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生活适应的各种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分三个环节对轻度智障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在低年

2017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2017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在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同于一般学生,他们的教育与管理关乎整个学校的安全稳定,应及早发现、适当干预。下面是有2017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欢迎参阅。 2017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范文1 在我教的这个班里,有个名叫高新月的女孩,今年9岁,是外来务工子女。在三年级我接手这个班时,她的语文成绩在10分左右,平时在班里听不到她的声音、看不到她活动的身影,即使你主动跟她交流,你连她的回答也听不清。她就像班里的编外成员,除了能看到座位上的人,你感受不到她的存在。与她的家长交流后得知,由于孩子在老家长大,上一年级前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在语言发展、与人交流、知识储备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差距很大,加上内向的性格、对环境的不熟悉以及外来务工子女的身份,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说话声音越来越低,与人交流头也不敢抬,生活中连个朋友都没有,在家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门都不出。我分析,高新月最重要的问题是自信心缺失、交际障碍以及学习障碍。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开始的半个月,我每天与她交谈十分钟,基本都是夸她的进步和表达我对她的喜爱。同时在班里抓住一切机会表扬

她。还与她的家长说好,对她只表扬不批评,即使有错也以提出希望为主。半月后,我要求她每天起床对自己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声音越大越好。 在班级中,我选出了两名性格活泼、热心的女生,平时与她多在一起玩,还给她换了一名性格温和、爱帮助人的同位,鼓励她多与同学交流。 针对高新月的情况,每天放学时我都为她单独补习半小时,查找学习中的问题,教给她学习的方法,从如何识记生字词更容易,到背诵的方法,再到如何预习、如何复习……只要有问题,我就及时帮助解决。同时,我从不对她提不切实际的学习期望,我对她的要求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学期以后,高新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声音大了、笑容有了、跟人讲话敢于抬起头来了,测验成绩已经到50分左右了。 2017小学特殊学生教育案例范文2 我班有个学生叫陈英杰。在四、五年级时,是出了名的调皮大王,曾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问题学生”。本学期他被学校分到我班。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经常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班上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提高自护自救能力我校地处镇闹市,办学历史悠久,校园面积小,所辖范围广。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以预防为主、以常规性工作为主、以自我保护为主的要求,做到从环节上细化,从重点上强化,从教育上深化,学校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我们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校每月一次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把安全主题教育内容印发到每一个学生;班级每周一次安全主题班队会;学生人人有安全笔记本; 各班还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电教片。开学第一天,我们认真安排学生回家准时收看央视《开学第一课》,要求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观后感,让家长签字,家长能陪同的要陪同孩子一起观看。全校共1000多名学生观看了此节目,观看后第二天,三至六年级学生及家长共交“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体会380篇,各班利用班队会开展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讨论交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用知识守护生命的能力。 从5.12汶川大地震,我们认识到学校进行紧急疏散预演的重要性。10月22日下午4:40分,我校打响紧急集合铃声,正在上课的教师在听到紧急集合铃声后,立刻集合学生,按照指定路线带领学生到操场集合;各值日教师、楼层负责人在听到紧急集合铃声后第一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维持好学生的安全,防止拥挤踩踏;学生撤离到操场后,各班班主任整理队伍,检查学生人数。由于组织严密,教师尽职,一千多名学生在两分半钟的时间全部安全转移到了操场,整个演练紧张而有秩序,环环紧扣,效果良好。通过紧急疏散的预演,提高了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我校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观念,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今春,学校大门口双程路边有两家建房,建筑材料占道严重,道路狭窄,我校加强领导、教师值日力度,学校师生无一例交通事故发生;今秋,我们通过安全排查,发现旧家属楼上面的瓷砖有脱落现象,就每天由值日教师进行监控,发现有脱落迹象,及时除掉;随着冬季的到来,被盗现象增多,我们对学校大门,车棚门进行了加固,并向派出所申请安装报警器。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安全工作做更深、做更细、做更实,为全体师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教育社会学作业2014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1、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修正阶段的表现? 2、规范性研究方式确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1、简述不同社会经济结构背景下教育职能的演变。 2、简述不同文化结构对教育取向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 1、结合实际,谈谈地区差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 2、简述阶层差异对教育机会反差的影响。 第五章社会变迁: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 1、试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混变对教育失范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 1、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差异对教师权威的影响。 2、结合实际谈谈对教师双重角色及其角色冲突的理解。 第七章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学生 1、结合实际谈谈对菲兰关于学生多重世界和越界行为的四种类型的理论的认识。 2、为什么学生会形成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有何功能? 第八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学校 1、结合实际谈谈学校组之间分层对学生自我期待与发展的影响。 2、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学校组织有何特性? 第九章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班级 1、简述依据中性标准区分班级不同组织水平的几种理论。 2、为什么班级是自功能性和半自治性组织? 第十章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 1、日中两国小学生道德课内容的区别主要体现出课程价值取向的哪些不

同? 2、试分析教师和学生如何影响课程的实施? 第十一章教育中的核心社会活动:课堂教学 1、参照课堂教学的社会学模型分类,试分析你的教学模式的类型及教师角色和学生势力的表现。 2、结合实际,谈谈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差异的表现和影响。 第十二章教育的社会功能诸论述评 1、简述帕森斯的教育功能理论 2、简述学校消亡论的主要观点。 第十三章教育的社会功能述要 1、简述教育社会功能的形成分哪几个阶段? 2、、教育社会功能从取向转化为行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苏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研究方案 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1. 人类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自有人类开始就有残疾人。残疾虽然发生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残疾人的境遇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从客观的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并未获得与社会经济与文明的同步发展,依然处于较健全人更加不利的社会地位,其生存权、教育权和就业权还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2. 残疾人就业问题解决的需要。在残疾人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就业问题最为突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明确规定要大力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提出“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残疾人就业难,而智力障碍人士由于智力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限,加之社会偏见的影响,其就业更难。从需求角度,部分智障人士也是要独立在社会生存的,需要经过特定的职业技能训练,他们也能够达到从事一个简单工作的能力。作为智障学生这个弱势群体,要改变他们的命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必须求得一个适合的生存方式。开展支持性就业研究,势必促进学校领导和老师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形势,冷静地分析多层次智障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采取多种模式帮助他们掌握一定就业技能;通过打造“绿色通道”,让有能力的智障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进行就业。 3.特教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苏南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在“一切为了残疾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宗旨下,于2004年开办专门针对15岁以上大龄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班,目前已有7名学生成功就业。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命质量,我校将“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行动研究”作为学校十二五主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力图面对智障学生的能力现状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在解决“学什么”和“学得好”的问题上,在解决“学得好”和“能就业”的问题上开拓创新,把支持性就业系统的打造作为对智障学生进行“满足需要、全程服务”的特教使命,为智障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分担重负,为社会的均衡发展承揽责任。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六年级数学特殊生案例分析

六年级数学特殊生转化案例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案例介绍 本班郭良旺同学,自控能力差,上课一贯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作业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按时完成。由于在学习上存在惰性,以至于学习成绩较差。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特别淘气,惹来其他孩子告状。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去玩耍,只有代管家长看着,他才会做点作业,若是不看着,根本不会自觉地做作业。但是该生性格随和,乐于与同学交往,能听老师的话。 二、问题分析 1、自身因素 态度不够端正。平时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很好,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基础不够扎实。拼读音节的能力很差,很多要求会读的字不会读,很多要求会写的字不会写,基础非常差。基础知识的不巩固,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2、家庭因素 家长不够关心。他的父母忙着做生意,他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生活上都是爷爷奶奶照顾的,但是在学习上他的爷爷奶奶一窍不通,孩子回到家后放任自流。由于父母太忙,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等到成绩出来了,要是不理想,就对孩子一顿痛打。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懒散、爱撒谎、爱欺负别人的不良恶习。 三、矫正情况 1、个别面谈。 常与该生作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其实该生也想完成作业,只是因为上课管不住自己,没有认真听课,有时就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平时做作业的动作又比较慢,完成作业的时间就花得比较多了。 2、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表现。 指导家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辅导。如定期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指导孩子进行预习、复习,了解孩子在学习在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对该生进行个别辅导,并提出辅导要求。

生活数学在智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生活数学在智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发表时间:2013-05-27T09:56:33.750Z 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何绍军[导读]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 何绍军四川省阆中市特殊教育学校637400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生活数学能激起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喜好,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坡度,培养学生将数学学问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素材搜集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巧设一些适合智障学生的生活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将学问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精选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前,教师要精心组织好教材,从教材中发掘生活,从生活中发掘数学,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智障学生搭建一个轻松学习数学的平台,使教学、学习事半功倍。 1.让熟悉的生活情景为智障学生服务 如在教学“人民币”时,就借助进超市购物的生活经历并在班中开一个“小超市”,在每件物品上标好价格,一部分学生当营业员,一部分当顾客,进行买卖活动。这样弱智儿童通过买卖双方的实际交易,很自然地掌握并运用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枯燥的数学概念题取得了详细生活经历的支持后,很容易地在智障学生脑海中形成积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味大大增加,所获得教学效果就不可思议了。 2.让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智障学生服务 如在教一年级“认数8”时,我不局限于教材中呈现的一些插图,而在原有教材的根底上,增加几种生活中的实物来做教具,让学生摆、比、数。如:8位同学、8本书、8支铅笔、8颗糖果、8辆玩具汽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8,数出8,树立8的概念。由于智障学生学习好模拟少了解,假设只用教材提供的图片来认识数,不但单调,而且有可能使学生误以为8就是书上的这些东西,而不了解8所代表的实践数目,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困难。 3.让数学中的生活内容为智障学生服务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吨”的认识。我设计了一则日记:一天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完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吃了一个100千克的面包。然后,背起3克重的书包,去离家500千米的学校上学。在日记中划出运用不当的计量单位,并在下面写出恰当的计量单位。经过生活中事例的充实,把本来死记、模糊的数学学问置身在学生的生活中,应用生活中的数学经历,协助智障学生了解所学数学学问间的联络,提高智障学生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才能。 二、精创情境内容,使生活经历数学化 《上海市辅读学校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这为智障学生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从智障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不断加强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但要想让智障学生对单调的数学感兴味,教师就必需让数学教学走进智障学生的生活。在课前,教师要寻找联系数学知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切入,再把这些学问内容浸透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有效地创设和本堂课相关的教学情形,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的数学活动。 1.创设故事情境激起学习趣味 例如在教“1+1=2”时,我先出示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花猫,然后说小花猫要去钓鱼。同学们都很高兴,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的动作演示,接着就让学生数,小花猫先钓了1条鱼,又钓了1条鱼,合起来钓了2条鱼。最后让学生编出故事、说出算式。这不仅引出了学习内容,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 2.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习趣味 智障学生感性认识不完全,思维直观,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便能吸引这些智障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数前概念“配对”的时候,我便创设了“好朋友在哪里”的问题情境。我先拿出牙刷,一部分学生问:“牙刷的好朋友在哪里?”另一部分学生会一边找出“牙膏”,一边说:“牙刷的好朋友在这里!”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3.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习趣味 智障学生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应用智障学生的好奇心,适时创设生活化情境,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出示汽车行驶时的录像,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是其它外形呢?”学生可能会说方的也行,然后教师能够出示方轮胎行驶时的效果(电脑制造),得出“圆形的轮子跑得快,” 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圆半径的意义。用这样的方式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问的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问在理想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学问来了解生活世界的才能。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生活化的教学主题,化繁为简,化简为易,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才能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进而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加强学生课间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课间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我们广大学生安全的关键。平时,我们对同学们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卫生安全教育、用电用水安全教育、课间安全教育等。今天我主要讲一下课间安全教育 课间活动的内容一般以下几种:处理作业或预习、上厕所、身体活动(包括追逐打闹)、交流谈心和自娱自乐。构成安全隐患的主要是小学生自发进行的身体活动,课间的身体活动就成了小学生课间活动的潜在的最大安全隐患。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是天性,由此引发的课间伤害事故也是接连不断。概括来说,小学生课间活动的伤害事故主要表现在拥挤踩踏伤害、追逐打闹伤害、危险游戏伤害利用危险物品伤害他人等四个方面。 拥挤踩踏伤害。这种伤害主要发生于教室门口、楼道。上下课时,学生大量聚集到教室门口、楼道,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安全意识差,拥挤现象难以避免。一旦有一名学生失足跌倒,就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危及学生生命。 追逐打闹伤害。小学生精力旺盛,好运动,特别是男同学常会为了芝麻大的事,满教学楼地追逐打闹。在追逐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易发生安全事故。 危险游戏伤害。这是课间活动时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因素。究其原因,一是游戏本身隐含了危险因素,二是游戏的地点常常不是在宽阔的操场,而是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教室前。 利用危险物品对其他学生进行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小刀、弹弓、玩具枪等。为了大家的课间活动安全,我给大家提如下要求: 一、规范言行,举止文明。很多事故都是由于学生出口伤人,相互对骂或行为过激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学生规范语言、行为文明。

二、明令禁止。小学生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有时也弄不清楚。我们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守则》和《规范》,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三、课间做一些有益和安全的游戏和活动。 四、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凡事多想想后果。 最后,我还宣布我校学生课间活动的十条规定: 1.课间休息时不在楼梯、走廊、过道间逗留玩耍。 2.在楼梯、走廊上行走时,应礼貌让路,不得抢先、拥挤,靠右慢走讲秩序。 3.行至拐弯处要小心,避免碰撞慢慢行。 4.不带有危险性的玩具到学校里玩。 5.不乱扔果皮纸屑,注意安全讲卫生。 6.下楼梯不跑不跳稳步走,保持距离不推拉。 7.在教室里休息不要追逐、推拉、打闹,防止课桌椅的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8.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不得私自玩单杠、爬杠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项目。 9.严禁趴在走廊的围栏上,不准放东西在围栏上,不准从楼上往下扔东西。 10.严禁在走廊上奔跑、追逐、打闹和游戏。 石头梁初小 2012、1027

《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教育社会学》在线作业二 1. 班级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A. 互为补充 B. 互为前提 C. 互为排斥 D. 不相关 满分:2 分 2. ()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 责任感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 分 3. ()从广义上讲,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狭义上说是在社会 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致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 普遍注意,并需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的问题 A. 教育问题 B. 政治问题 C. 经济问题 D. 社会问题 满分:2 分 4. ()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职业声望 C. 教师专业地位 D. 教师权利 满分:2 分 5. ()是教育社会学中使用最普遍的定量研究方法A A. 调查法 B. 现场法 C. 隐蔽法 D. 人种学研究 满分:2 分 6. ()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 地位和功能 A. 教育规范系统 B. 教育设备 C. 象征的标识 D. 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满分:2 分 7. ()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 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 能

B. 环境 C. 人口 D. 国际理解 满分:2 分 8.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这是人 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折点,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第一个里程碑 A. 《人类环境宣言》 B.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C. 《我们共同的未来》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满分:2 分 9.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合规范,并内化为个 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作为“社会学习者”和“社会参与 者”的全面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逐渐转变的过程 A. 个性化 B. 社会化 C. 集体化 D. 群体化 满分:2 分 10. ()把课程看成一种生成的社会现象,课程并非是教育目标所能限定的东西,而是 在传递过程中被创造、建构出来的、可变的东西 A. 功能主义范式 B. 解释论范式 C. 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 结构主义范式 满分:2 分 11. 学校主要成员()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 乎完全相对 A. 教辅人员 B. 教师 C. 校长 D. 教育行政人员 满分:2 分 12. ()是科层制理论的代表人物 A. 贝塔朗菲 B. 卢斯山 C. 韦伯 D. 泰勒 满分:2 分 13. 1907年苏扎罗在()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A. 斯坦福 B. 耶鲁

智障学生劳动技能

智障学生职业技术教育 吴飞 对智障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以后走向社会至关重要。劳动能力是智障学生生存的基础。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调动他们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自理自立,长大后适应社会劳动和家庭生活,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因此劳动教育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 一、让弱智儿童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例如: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书包,摆好自己的桌椅等一些日常的劳动技能,具体方法是先请能干的学生做一遍,然后老师再示范讲解正确的操作过程,结合劳技课比比谁做得好,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二、创设劳动环境,养成劳动习惯。 智障学生经常体验的是失败,所以他们的自信心往往很差,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老师引导,但他们还是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的,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也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些行为举止。因此,师生共同劳动,既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敬意,又让学生从劳动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的最好时机。每次大扫除,我都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干,而是和学生一起干,给智障学生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他们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在劳动中要求智障学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一步加深难度,并在此过程中适时的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增强学生不断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对学习劳动技能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轮流做值日生,要完成各项工作,像擦桌椅、清扫等,逐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熟练劳动技能。其次根据弱智儿童的劳动能力,要求每天到校后把教室内外打扫干净,老师天天检查督促,使学生慢慢地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劳动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三、运用激励机制,反复练习巩固提高,在竞赛中展开并验收训练。 每个人都喜欢表扬,厌恶批评,智障儿童也不例外。在教育训练中,我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适时给予表扬。表扬形式可以为口头表扬“你真棒!”、“你做得真好!”“如果再……老师就更喜欢了!”;也可以从微笑的表情、惊叹的眼

特殊学生个案例分析

特殊学生个案例分析 2014 春机电苏奉火我做班主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做这件事最简捷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通过班干部会的了解,二是通过晚自习逐个同学了解学生的情况。我首先通过班干部会来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争取最大限度地了解他们。其中有一名同学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他是班里为数不多的“特殊”学生之一,好吃懒惰、爱慕虚荣、集体荣誉感特差,迷恋网络,从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经过家长、班主任和 政教处等多次教育,仍没有悔改的意思。作为专门做思想工作的班主任,我虽然没有学生工作的经验,但直觉告诉我对于这个特殊的学生,必须用特殊的方法,不宜早下结论,就算他真的有问题,也应该先观察,多了解,全面掌握他的情况,教育方法也一定要想 得周到、细致、科学,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才能给予他实实在在的帮助。在细 致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找准契机,以适当的谈话方式,以平等的态度与一位被认为是“问 题学生”的某某进行心灵的沟通,实现其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化。 【案例分析】 通过多次和他家长的谈话,才知道一直和我联系的人是他的爷爷,从他爷爷那里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父母就不在他身边,爷爷奶奶在照顾他的时候特别的溺爱他,可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帮他做,盛饭,叠被子如此的小事情,都是爷爷奶奶包办,所以养成了花钱流水,好吃懒惰的坏习惯。再加上初中在恒兴中学就读,和其他孩子比吃比穿比花钱,进一步加剧了坏的习惯的形成。 来到陈利后,在校生活,由于习惯不好,有懒,不打扫寝室卫生,个人卫生有糟糕,所以,班级的寝室的其他同学都很讨厌他,再加上他本来就不擅长沟通交流,同学冷落

他,于是他就经长玩手机,形成“独立王国” ,沉溺网络。 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耐心的找他谈话,用平易近人的语气分析该生所存 在的问题,并分阶段的各个击破该生的不好习惯,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不要有有色的眼光去 对待他,要给予该生帮助。通过多次的平等对话,该生也开始勤快了,上网少了,寝 室是有反映最近该生的表现良好。 【解决方案】 在他一次玩手机被科任老师收了手机之后。当我让班长找他来谈话时,他按时来到 了办公室,进门时怯怯的。为了消除他的恐惧,我开玩笑:“听说今天上课又加料啦,过头了”。他不好意思说:“上课很无聊,所以就,,”。我又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哦,能做到吗?”他不再说话。我心想:没必要吧,又没批评你。我就说“老师只是指出你的错误, 以后改过来就好了,并没有批评你,怎么了”,他说:“反正我犯错误太多,给大家留下了 不好的印象,所以就破罐子破摔了。”我知道他对游戏挺兴趣的,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 从他所爱好的网络游戏谈起,激励他可以学好计算机,将来开发自己的游戏。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谈话,走时他又从门外探出头说要替他保守秘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经常交流,他认为我是仅有的能理解他的人,在真正关心他。经过将近一个 学期的不懈努力,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开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与同学的交往也多了。 【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他的教育,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爱心是一切的前提,还 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是一名 理论型的、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这也使我感觉到谈话法对做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做学

浅谈智障儿童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智障儿童数学课堂教学 ——姚庆厂 智障儿童是指在发展时期即已产生的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儿童。他们的典型特点就是:注意力分散、有意记忆差、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数理概率差、数前概念和计算能力更是他们的学习障碍。本人通过这几年对这类特殊儿童的教学,使班上8名智障儿童的数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能掌握5以内加减运算的有3人,能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的有3人,有2人能进行简单的应用题运算,现就智障儿童的数学教学,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教育的趣味性,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驱动力,是有效学习的法宝。特别对于注意力分散、接受能力慢、抽象思维差的智障儿童来说,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让智障儿童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地吸收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很重要。例如在向学生教授5的组成(分解、合成)时,首先给学生5只漂亮可爱的小狗玩具,让他们做小狗找朋友的游戏,以提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然后,启发他们把5只小狗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让他们在摆弄小狗的过程中学习5的组成知识,最后老师再归纳总结出5有4种分法,可以分成4个数组等等。这样,孩子通过游戏的、直观的、主动的教学,掌握了数理的概念。 二、注重教育的差异性,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虽然智障儿童有共同的身心特点,但他们每个人又都是

不同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而且他们的智残程度也不相一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学生硬套进一个模子里,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避免出现有的孩子“嚼不烂”、“吞不下”,而有的孩子却“吃不饱”的现象。例如教学生认识数字时,可通过玩扑克的形式进行,对程度高的学生可玩1—10的倒数及相邻数;对程度低的学生,则只要求玩1—10的倒数及相邻数;对程度低的学生,则只要求玩1—10的数字配对就行了。总之,根据智障儿童的不同情况,设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激发不同能力和水平的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做到人人有参与,个个有进步,全面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智障儿童所学到的知识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因此,在智障儿童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训练的内容必须来源于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教学的目的必须服务于智障儿童的生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可在课堂上模拟商场里购物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商场的售货员及顾客等,学习认识商品的价格,认识人民币的币值,进行钱币的找赎等。当学生能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会人民币的使用后,老师再带他们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进行实地教学,这可以加深学生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只要我们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把不同的教学目标融入到生动有趣的各种游戏中,让他们能适应日常生活的需求,从而达到智障教育共同发展进步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