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苏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研究方案

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1. 人类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自有人类开始就有残疾人。残疾虽然发生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残疾人的境遇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从客观的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并未获得与社会经济与文明的同步发展,依然处于较健全人更加不利的社会地位,其生存权、教育权和就业权还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2. 残疾人就业问题解决的需要。在残疾人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就业问题最为突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明确规定要大力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提出“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残疾人就业难,而智力障碍人士由于智力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限,加之社会偏见的影响,其就业更难。从需求角度,部分智障人士也是要独立在社会生存的,需要经过特定的职业技能训练,他们也能够达到从事一个简单工作的能力。作为智障学生这个弱势群体,要改变他们的命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必须求得一个适合的生存方式。开展支持性就业研究,势必促进学校领导和老师客观地认识当前的形势,冷静地分析多层次智障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采取多种模式帮助他们掌握一定就业技能;通过打造“绿色通道”,让有能力的智障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进行就业。

3.特教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苏南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在“一切为了残疾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宗旨下,于2004年开办专门针对15岁以上大龄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班,目前已有7名学生成功就业。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智障学生的生命质量,我校将“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行动研究”作为学校十二五主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力图面对智障学生的能力现状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在解决“学什么”和“学得好”的问题上,在解决“学得好”和“能就业”的问题上开拓创新,把支持性就业系统的打造作为对智障学生进行“满足需要、全程服务”的特教使命,为智障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分担重负,为社会的均衡发展承揽责任。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有:融合教育、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

1.智障学生。本课题中是指智力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但是在行为与功能方面相对良好的轻中度智力障碍学生。

2.支持性就业。“支持”(support)是现代特殊教育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支持性就业是一种更重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环境协调的新特殊教育观念。本课题在支持性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给予资源、策略、环境整合上的支持,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元的支持系统,辅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育、社会活动,最终实现个人的愿望,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融合教育。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特殊教育的理念。在本课题中指给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力,在心理、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参与主流社会的活动,能成为现代社会的主人。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关于智障人士的就业问题研究,国外发达国家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过立法和专款推动,使得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形势良好。国内研究起步较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很多学校开展研究,但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比较好的解决智障学生就业的实施办法,尤其是农村更是如此。其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社会的不认可,认识存在偏见,甚至出现宁可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接受智障人就业的现象;二是智障学生由于智能发展的迟缓,导致技能掌握的简单化和社会能力的缺失,很难找到适合的岗位;三是受地域区别和个体差异,不同学校之间研究成果借鉴价值不高。我校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旨在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和优秀学校的经验,充分挖掘本土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吴江的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的模式,使得有能力的智障孩子通过我们的实践研究,能成功就业,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2.本课题研究价值:

本课题通过对智障学生职前培训与开发社会支持性系统的探索,丰富融合教育理念的内涵,搭建一个支持性就业模式,从而打造智障人士就业的“绿

色通道”,使智障群体融入社会生产力。这样的研究成果能为经济发达地区培智学生实现社会支持性就业提供更多可资的借鉴。

3.本课题研究创新之处:

在研究方法上将可能得到支持性就业的一部分智障学生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个案,进行菜单式的职前培训,而菜单的确定则采用“由内而外”和“由外至内”相结合的方法,即将培智学生障碍程度和需求与社会企业等单位需求综合确定菜单内容,这样的案例可能是一种新的探索。

四、理论依据

1、生存教育理论:人类之所以能够在万事万物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然是具备了必须的生存能力。“适者生存”,反之,“不适者难以生存”。人的生存有两方面的力量因素: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力量,即人为了生存而有的自然生成的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是文化教育的力量,随着历史发展,社会的衍变,特别是人类所处的环境的特殊性,对人类生存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必须有生存教育的的介入,支持人类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存的适应性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2、支持性教育理论:“支持”(support)是现代特殊教育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支持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一个人的独立性、生产性、社区整合性与满意感,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支持性教育是一种更重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环境协调的新特殊教育观念。支持性教育理念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支持性教育更加重视个别化教育,更加强调教育必须适合个人的需求和个人特点,随时关注一个人的自主的、新的发展;第二,支持性教育主张由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得到他人了解、尊重,充分发挥这些儿童自己的潜力和个人优点。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更主动、积极和幸福;第三,支持性教育建立在整合的社区基础上。认为必须开发在社区中的许多自然支持和社会支持的资源,协助弱势人群或个体实现自己的生涯发展。

3.融合教育理论:融合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特殊教育的理念,是人本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以特殊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它要求从每一个特殊儿童的需要出发,根据每一个儿童的特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教学,迎合其多元化的需要,发展其多元化的特质,促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融合教育的重点是为特殊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让特殊儿童以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状态参与到正常生活中去。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了解国内外残疾人就业相关理论和政策法规,掌握智障人士的就业状况,分析其问题和影响因素,探索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

2.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对智障学生进行支持性职前培训,包括提供技能教学服务、探索劳动技能培训模式、职业人格和职业能力培养。实施支持性就业行动。

3.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适合本地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路径,争取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关爱、扶持,共同打造智障人士就业的“绿色通道”,使智障群体融入社会生产力。

2.研究内容:

1)融合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从理论层面研究融合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国内外融合教育现状的研究。

融合教育理念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各方面的研究与工作都是以此为方向,对于它的现状我们要时时关注,使我们的工作具有时代感。

3)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智障学生由于身心的障碍往往很难独立在社会中就业,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关注与支持,打造智障人士就业的“绿色通道”,才能使智障人士融入社会群体,成为社会生产力。

4)智障学生职前培训的内容、方式及方法的研究

“适者生存”,智障学生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做好生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学习,因此作为特殊学校,对智障学生进行职前培训是必须的;智障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我们要去探索不同的培训内容、方式和方法,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5)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适应性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智障学生在心理与行为上往往与正常人有所偏离,很难适应社会这个大熔炉,这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支持性就业适应性心理辅导和行为训练,以确保顺利地获得支持性就业。

6)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案例研究

智障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该项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将根据差异性相对不大的学生作为个案,进行菜单式的职前培训,而菜单的确定则采用“由内而外”和“由外至内”相结合的方法,即将培智学生障碍程度和需求与社会企业等单位需求综合确定菜单内容,这样的案例研究能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也能给于我们足够的信心。

3.研究重点:

在本课题研究中重点放在两条主线上,一条主线是智障学生职前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的研究,为今后获得支持性就业做好准备;另一条主线是寻求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做好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将聘请省内特殊教育专家及我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组成课题顾问组,由学校领导及职技教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的骨干成员,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开展研究活动。形成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定期交流,及时总结,积累资料。引进各类专业资源的,如书籍资料、各地的实践经验等,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加强理论学习,调查、了解我校智障学生的就业意向与现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职业技能训练。依托我市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从我校智障类毕业生就业情况为起点,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多方位联系,进一步拓宽智障类学生支持性就业的渠道。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1~2011.6)

该阶段主要完成课题设计、论证与申报工作。(1)学校行政及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研究确定研究方向;(2)邀请有关专家作课题研究的顾问,共同确定研究总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课题的设计进行指导和可行性论证;(3)进行文献梳理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好课题研究评审书进行申报。(4)组建课题组并分工,将子课题落实到每个成员。

2)实施阶段(2011.7~2015.6)

该阶段是课题实施的核心阶段。(1)在引领、推进与反思等环节的持续推进中,在学校与社会各界的信息互动中,研究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有效策略,逐步建立起智障学生支持性就业的途径。(2)各子课题完成阶段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5.9~2015.12)

该阶段主要工作是整理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对职前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与支持性就业系统的建立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

2)案例研究法:选取差异性相对较小的智障学生小群体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菜单式”的培训,对于其间的成功经验和影响进行深描。

3)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走访等对智障学生的需求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的衔接点进行调查了解。

4)文献研究法:梳理同类课题和研究已有成果,为本研究提供借鉴,也为寻找创新性的研究空间奠定基础;

七、预期研究成果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力量。本课题组核心成员一部分是在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吴海生为学校教务主任,教学业务精通,能有力地指导职前培训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周玲美为学校德育主任,是国家心理咨询师,在心理辅导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沈翔飞是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同时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每年有论文获奖或发表;姚娟和石荣新是学校职技班的职技专业课教师,已从事该专业教学5年以上,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并且也形成了相关的论文,如《培智学生劳技课学习兴趣的

培养和保持之我见》和《尝试实践性提高培智学生职技教育实效》等。以上成员都是学校“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参与者。

2、前期准备。在撰写申报评审书前后,收集查阅了大量了有关智障人士职业教育和支持性就业的课题或论文,对本地智障人士就业做了大量调查,从而发现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实用价值。在初步确定课题方案后,精心选择了本课题组核心成员,为完成课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在本课题研究之前,我们的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有7名智障学生成功就业,有多篇相关的论文发表或获奖,如《智力障碍学生职前培训的思考》、《生态化教育理念下的培智职技教育初探》、《培智学生劳技课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之我见》等。

3、保障条件。本课题研究需要的物力、人力、财力支持均能得到保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特殊教育》及相关资料的订阅,为课题研究导航。近千平米、内置适合智障学生10多个职业培训项目的职训楼,为课题研究提供物质保障。另外学校在有关研究经费和时间安排等方面将给予充足的保证,本课题一定会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