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教案5

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教案5

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教案5
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教案5

高考生物知识点复习教案5

知识梳理

1.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__________________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__或其他产物,释放出__________________并生成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的____________催化作用,把__________________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_______,释放能量,生成许多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其反应式可简写成:__________________。

(2)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释放能量,生成______________的过程。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概括为以下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过程

有氧呼吸的过程可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酵解

①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

①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水的生成

①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呼吸的原理的应用

(1)在农业生产上,要设法__________________。

(2)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等来说,要设法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食品防腐方面,调控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突破

1.细胞呼吸与动物通过口腔和肺呼吸的差别是什么?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细胞呼吸这一生理过程的理解:①概念上的区别:细胞呼吸是细胞内的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口腔和肺的呼吸指的是动物体吸收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②能量代谢上的区别: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而呼吸则需要消耗ATP,供给呼吸肌利用。

2.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人也有酸痛的感觉,为什么?

剖析:此题主要考查你能否用无氧呼吸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人在剧烈运动时,人体内的肌细胞因为不能及时获得氧气,要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在体内积累过多,使血液的pH下降,刺激局部神经,产生酸痛的感觉。

问题探究

问题:农民在作物栽培时,常进行中耕松土;在储藏粮油种子时,常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在生活中,常将果实和蔬菜放入冰箱中,以达到保鲜的目的,某些果实和蔬菜可放在低温下或降低空气中氧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延缓老化。

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联系有关生产生活实际是生物学命题的基本趋势,将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生物学基本知识相联系,这类题型并不难得出答案。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

(1)温度:有氧呼吸是酶促反应,温度对有氧呼吸的影响是通过影响酶的催化效率体现的。

(2)水分:水既是有氧呼吸的环境,也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一般当含水量高时,代谢增强。

(3)氧气:氧气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氧气充足可以增强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氧气缺乏,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代偿产能。

典题精讲

例1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中,18O

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思路解析:

小鼠吸收的氧气进入细胞后将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结合生成水。

答案:D

例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储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

思路解析:植物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这取决于外界条件和细胞位置。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这一点不能作为二者的主要区别。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的确要通过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到线粒体中去继续分解,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种子库中储存的风干种子,去掉了细胞中的大部分自由水,含水量很低,因此细胞呼吸很弱,呈休眠状态但绝不是不进行细胞呼吸,许多种子在储存过程中有明显的损耗就是细胞呼吸的宏观表现,干种子含水量一般在10%—16%之间,含水量越低,细胞呼吸越弱,越有利于储存。

答案:A

知识导学

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因为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有机物及能量的利用率高,绝大多数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以有氧呼吸为主的细胞呼吸方式,但仍保留无氧呼吸的酶系统以应付暂时缺氧的不利状态。

能联系有关实际熟练掌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在农业生产上,要设法增强细胞呼吸,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2)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等来说,要设法降低细胞的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3)在食品防腐方面,调控细胞呼吸的因素,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疑难导析

细胞呼吸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二是释放能量。而口腔和肺的呼吸指的是动物体吸收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肺泡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呼吸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此时肌细胞可以进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必须澄清一个模糊认识,此时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有氧呼吸。

问题导思

在解答此题时,应该学会举一反三,对相应问题产生联想:

(1)对农业生产来说,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夜晚,为什么适当降低温度反而有利于提高产量?

(2)粮食在收仓储存之前为什么要进行晾晒,甚至烘干,减少水分?

(3)干种子在萌发时,为什么要进行浸泡?

(4)在储藏植物果实时,为了保持其品质,有时需要将果实用塑料布密封,抽出空气再充入氮气,这样操作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对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化学变化要弄清楚,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才有氧参与,与氢结合生成水。

典题变式: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会产生CO2的试管有( )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线粒体

D.丙酮酸+内质网

答案:C

绿色通道:本题考查了跟植物细胞呼吸有关的多个知识点,是带有专题性质的综合性选择题。学生如果对有关知识体系掌握不全面,或者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则容易失分。

典题变式: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答案:CD

2.高等植物的细胞呼吸只发生在( )

A.活细胞

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

D.气孔周围的细胞

答案:A

(完整版)2017年江苏高考生物试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20 题,每题 2 分,共计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琢鄄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 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芋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冶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踿踿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海洋生物学知识点教案

一、名词解释 1、潮下带:不超过两百米的水层区,海底地形较为平坦,坡度较小,以大陆缘为外界 2、生物沉降:是指由生物活动结果形成的沉积物。它包括由生物遗体或遗物(如粪便)直接形成的沉积物,如硅藻土、贝壳层、鸟粪层、泥炭、煤等;也包括与生物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沉积物,如磷块岩,某些石灰岩、石油等。生物沉积物多形成于海洋中 3、海洋雪:在深海中,由有机物所组成的碎屑向雪花一样不断飘落,称作海洋雪。海洋雪主要由有机物碎屑所组成,起源于海洋上部透光层的有机物生产活动。海洋雪的组成包括:已死或将死的动植物(浮游生物)、原生生物(如硅藻)、细菌、粪便颗粒、泥沙和尘土等。 4、大陆边缘沉积: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临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 5、珊瑚礁:热带海洋中一些海岸、岛屿、暗礁周围和海滩大量生长造礁石珊瑚为主的骨骼堆积形成的礁体,统称为珊瑚礁。有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 6、真红树植物:是指专一性生长在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它们只能在潮间带环境生长繁殖,在陆地环境不能够繁殖。其特征是胎萌、呼吸根与支柱根、泌盐组织和高渗透压。 7、赤潮: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8、广盐性生物:又称“盐度变化生物”。指能够在海水含盐度变化较大的海水中生活的生物。海岸带及河口区的生物多属于广盐性生物。如某些双壳类及腹足类、介形类、海绵等。如紫菜能在32‰—24‰的盐度中生长。 9、寒流:水温显著低于流经海域的海流。即:自冷水区向暖水区流动的洋流。 10、上升流:海底富含营养盐的高密度海水向海表面涌升的现象。 1、海洋环境:地球上海和洋的总水域,按照海洋环境的区域性可分为河口、海湾、近海、外海和大洋等,按照海洋环境要素可分为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和海面上空大气等。 2、大洋区:远离大陆,深度较大,面积广阔的区域。 3、海洋透光层:是指自然光穿过海水时达到光能衰减至1%的水层深度。它表示光波经过海水时光强所能影响到的水层。在海洋中,光线射达1厘米厚的水层时,光线只占表面能量73%,到达10米深度时,占表面能量18%,到达100米深度时,只有1%左右。光波的长波部分消失较快,短波消失较慢,到100米深处只剩下光波波长为0.3—0.6微米的部分。海洋透光层的分布,对海洋生物种属的分布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4、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大量积累,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异常增殖,大量消耗溶解氧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5、海洋真菌:生活在海洋中的能形成孢子且有真核结构的微生物。大多数栖于某种基物而生活,少数自由生活,因此,真菌在海洋中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寄主的分布。 6、浮游植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a、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而不包括细菌和其它植物。 7、赤潮:详情见上(7) 8、广盐性生物:见上(8) 9、海洋荒漠化: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沿海地区)生产力的衰退过程,即海洋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海洋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输入海洋的污染物的大幅度增加。 10、海洋哺乳动物:海洋哺乳动物是哺乳类中适于海栖环境的特殊类群,通常被人们称作为海兽。是海洋中胎生哺乳、肺呼吸、恒体温、流线形且前肢特化为鳍状的脊椎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都是从陆上返回海洋的,属于次水生生物。属游泳生物。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水生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此学案专门针对笔试 【章节复习】 浮游生物学Planktonology 研究浮游生物的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浮游生物的定义 全世界共有33个植物纲:水中有18个纲的代表 63个动物纲:水中有60个纲的代表 根据生态习性分为: 浮游生物(Plankton) 自游生物(游泳动物Nekton) 底栖生物(Benthos) ●浮游生物的一般特征 ①生物体缺乏发达的游泳器官,活动受水流或风浪支配,营随波逐流式漂浮生活,但在一定范围内具垂直移动能力 ②除部分水母类、甲壳类、被囊类外,身体体型小,对它们形态结构的研究,需要借助于解剖镜和显微镜 ③除生活于气水交界和深海的部分种类具色彩外,一般身体趋向于透明无色 ④浮游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适应漂浮生活 第二节浮游生物的分类 一、按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自养生物,初级生产力贡献者。多为细菌和单胞藻类(主 要是硅藻和甲藻),包括生产者和还原者,分布在真光层。 ?浮游动物(Zooplankton):异养生物,次级生产力贡献者。各类无脊椎动物(如原 生动物、水母、节肢动物、毛颚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多毛类、被囊动物)及其幼虫以及低等脊索动物幼虫、低等脊椎动物幼虫,如鱼卵、仔鱼、稚鱼。 ?真光层(euphotic layer):水层中能找到光的部分,通常为水深0米到100-200米范 围。 二、按个体大小

三、按生活史中浮游时期的长短 终生浮游生物、暂时性浮游生物、偶然性浮游生物 四、按生活的环境 ●淡水浮游生物(freshwater plankton):盐度<5‰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盐度>16‰ ●河口浮游生物(estuarine plankton):盐度5-16‰ 五、按浮游生物的分布 水平分布:沿岸性浮游生物、远洋性浮游生物 垂直分布:上层浮游生物、中层浮游生物、下层浮游生物、极深海浮游生物 第三节浮游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研究内容:形态、分类、生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生物海洋学Biological Oceanography 海洋生物学Marine Biology 二、浮游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在形态、分类方面: ?微生物学、海藻学、无脊椎动物学 2、生态方面: ?水产学、海洋学、渔业、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 3、生理、生化方面 4、数、理、化、计算机 第四节浮游生物学的重要性 一、渔业 1、有益: ?水产经济动物的饵料 ?可培养的饵料生物 ?直接的捕捞对象:海蜇、毛虾 浮游生物渔业(Plankton Fishery) 2、有害: ?赤潮(Red tide) 或称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 定义、危害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

海洋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初级生产者: 具有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将简单无机物合成高能有机物质的细菌、藻 类或其它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2.河口:河流进入海洋的区域,该区域的盐度在淡水与海水之间变化。 3.赤潮:指海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使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水 中缺氧,鱼类大量死亡。 4.溶解潜伏热:1克的冰在同样温度下溶解为1克的水所产生的热量。 5.孤雌生殖:只有雌性个体参与的单性生殖方式。 6.光照层:海洋中的表层,在该水层中的光线能够保持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 7.浮游植物:在海洋中随水漂流的微型植物,个体多小于20微米。 8.牧食食物链:生物链的起点为活的海洋藻类,可以是浮游植物、也可以是大型藻类。 9.共生关系:对共生生物和宿主都有利的关系 10.潮间带:海岸张周围涨潮时的海平面与退潮时海平面之间的地区,称为潮间带,即位于低 潮线与高潮线之间的地区。 11.Salinity:水中总的含盐量称为盐度,以千分比的形式表示。 12.最低含氧带:在水深1000米左右,由于水中动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氧 气的速度与氧气的产生速度相当,而导致溶氧量低的地带。 1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的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 终又回到环境中。其路线包括有生命阶段和由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阶段,共同组成此循环。 14.食物链:能量和营养沿着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生物群落所经历的路线称为食物链,分 为牧食链和碎屑食物链。 15.寄生:存在于两种生物之间,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受到损害的生物为前者提供营养 物质和栖息场所。

2019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附答案

2019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7.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8.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江苏省徐州市高考生物总复习 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四)

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四) 1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是有________的DNA 片段;基因存在于________上,并且呈________排列,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_______关系。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____________的排列顺序。 13.DNA 的复制:DNA 分子的复制是指以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_的过程。场所: 、 ; 时间:细胞分裂 。(即有丝分裂的 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期);特点: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 分子的 单链;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 ;能量:由 提供;酶: 、 ;意义:将遗传信息从 传给 ,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 。DNA 分子通过复制将__________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__________的连续性。 14.RNA 与DNA 的比较 15.转录:细胞核中以DNA 的 链为模板合成 的过程;场所: ;模板:DNA 的 链;原料: ;能量: ;产物: ;信息的传递方向:DNA 。 16.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以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 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场所:细胞质的 ;模板: ;原料:;能量: ;搬运

工具:;产物:;信息传递方向:mRNA 。遗传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________,共有______个,其中3个________密码子(不具有对应氨基酸)。由________个密码子决定________种氨基酸。一个密码子对应________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________密码子。 17.中心法则(1957克里克):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________;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________和________。而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的______________和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的________,则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中心法则的内容实质上就是________的流动过程。 18.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酶的合成从而影响黑色素的形成进而影响人的肤色;基因还能通过控制________结构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的形成,使红细胞维持正常形状和功能。 19.遗传定律基本概念: (1)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2)杂交:自交:测交: (3)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4)纯合子:杂合子: (5)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20.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________传粉植物,而且是________受粉,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________,可使实验结果可靠又易分析;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使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2)由相对性状到相对性状的研究(从到)(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法。 2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 F1: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2020年中科院南海所海洋生物学考研分享(附参考书)

2020年中科院南海所海洋生物学考研分享(附参考书) 一、本专业报考录取情况介绍 南海所生物海洋生物学专业复试进了27名,录取7名。剩下有18名调剂到了生物工程专业,刷掉2名。海洋生物学专业复试分数线要求英语/政治≧50、业务课≧90、总分≧300。具体录取人数看视每年复试情况而定。 总的来说,南海所是一个相对好考的研究所。招收人数多,复试要求不严,刷人也少。只要过了初试分数线,联系好导师,好好准备一下复试就没有问题。 二、各科(公共课+专业课)复习时间节点、参考书目 专业课可选择较多:微生物学、数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物学,任选2门。我选择的是851微生物学和610分子生物学。 各科参考书介绍: 微生物学参考书为:闵航的微生物学和张利平的微生物学(两本书都要有,相互参考着看);851微生物学的历年真题(近十年)。 分子生物学参考书:朱玉贤的分子生物学第四版:610分子生物学历年真题(近十年)。 英语一参考书:历年真题、背单词书(朱伟恋恋有词)、作文模板总结、冲刺预测卷子(张剑、何凯文的冲刺预测卷子) 政治参考书:政治课本内容总结、肖秀荣系列、冲刺预测卷子、冲刺考试内容预测总结(可参考不同机构的名师的,进行汇总,越全面越好)。 各科复习节点介绍: 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课: 10月份之前一遍一遍的翻看课本,此时应把整本书都当做重点进行全方面了解,不跳过课本上出现的任何知识点,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理解。如果考研准备时间早,在看课本的同时可以重做历年真题,找答案归纳整理。 10月份和11月份是专业课复习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应该对课本有所掌握,也全身心投入到了备考状态。10月份进行自己的背诵笔记整理,依据近10年真题考察的重复知识点以及考试大纲帮助自己找到书本上的复习重点,在一边有重点的看书的同时,一边整理笔记。专业课笔记可以按章节总结,每一章笔记以问答题的形式囊盖课本上的重点考点,又单独设立实验设计专题部分、名词解释专题部分以及当年生物相关的热门部分。11月份就要开始背诵自己整理的背诵笔记了。12月份重新对真题和课本进行一遍梳理。 专业课复习应挑取大块时间,比如上午复习专业课一,下午专业课二。养成习惯,没有其他任务拖延时,此时间表应尽量保持不变。 英语和政治复习介绍: 英语和政治可以跟着线下辅导班或者网课班,尽量报一个班跟着复习。我是推荐新祥旭考研辅导,可以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就报班,尽量在5月份之前就开始,这两门前期投入早的话,不会在后期拖累专业课的复习时间。 英语可以每天早晨分配半小时到一小时背单词,半小时到一小时背作文,养成习惯不要间断。一般在背诵了10篇左右的作文后,可以按着作文套路总结一个自己适用的万能作文模版。以后在做模拟卷子的时候就尝试用自己总结的作文模板写作文。每天分配一些时间做英语历年真题,一遍遍总结。最后冲刺时期也就是接近考试日期的时候要静下心来,做一些名师的冲刺预测卷子如张剑、何凯

2020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 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

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 5.下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6.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CaCO3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7.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2018届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16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6免疫调节 1.(2017·海南高考·T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A项,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故错误。B项,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对不能吞噬的病原体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故正确。C项,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为免疫缺陷病,故错误。D项,免疫系统既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又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故错误。 2.(2017·江苏高考·T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解题指南】(1)题干信息:HIV有高度变异性、损伤多种免疫细胞、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2)解题关键: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HIV感染人群的免疫力下降。【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和艾滋病。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

高考地理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重点)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 案例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 我们可以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但是,也只有5厘米。由于抬升速度缓慢,所以,经过4000万年,喜马拉雅山才成为世界最高的山脉之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特征的变迁。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上。193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迅速在海边填造了一块2平方千米的新大陆。 由于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4、地壳运动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解释地壳运动、海陆分布及演变的一种学说。1912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格纳正式提出。起初,魏格纳看到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南、北美洲和非洲、欧洲的边缘相吻合的现象设疑,从而进行系统研究。该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是一个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其余部分称为泛大洋。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导致大陆发生从两极向赤道的离极运动。由于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潮汐作用,导致大陆向西的运动。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初期,使泛大陆漂浮分开。美洲大陆漂得最快,亚洲、澳大利亚大陆漂得最慢。在美洲大陆与欧洲、非洲大陆之间首先形成大西洋,接着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洲大陆间形成印度洋。直到新生代第四纪初期,才形成现代世界上海陆分布的轮廓。世界上的山脉也是大陆漂移被挤压褶皱而形成。亚洲东缘的岛弧群,是陆地向西漂移时留下的残块。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东西向大山脉,是大陆从两极向赤道的挤压结果。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确的大地测量数据证实,目前大陆仍在缓慢地保持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也表明,许多大陆块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初始的位置,而是经过了位移。但最初的大陆漂移说不能解释泛大陆分裂的古生代褶皱带,不能解释升降运动;因此这一学说在当时并没有被人们接受。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给这一学说以新的解释。

江苏高考生物试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琢鄄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 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 条或2 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芋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冶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踿踿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江苏省徐州市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二)

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二) 28. 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原因是:①有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_,相当于________;②在____________的内外两侧存在________。 29. 物质进出细胞,有的是顺浓度梯度的,称为________;有的是逆浓度梯度,称为__________。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借助________帮助的,叫做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 30.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这种运输方式体现了生物膜的一种功能特性叫做______________。 31. 酶是__________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酶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条件比较____。 32.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会使酶的______________遭到破坏而使酶永久失活,______________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仍可恢复。 33.ATP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缩写,分子结构简写成__________。A代表________,P代表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____。ATP是一种____________化合物。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 34. 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的实验: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_______,用碘蒸气处理,________的一半呈深蓝色,这一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 35. 光合作用分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光反应在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暗反应在______________中进行。 36. 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物质,________是活泼的还原剂。 37. 光合作用中的能量变化: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光合作用全过程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试题分析及2010年备考建议 发表于《中学生物学》2009第8期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08-0035-03 孙小木程明(江苏省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214433) 期盼已久的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试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今年是继2008年江苏省实施新课程模式高考的第二年。试卷命题遵循有利于高校择优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原则,从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力求充分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一、试卷和题型特点分析 1.试卷构成 全卷共计34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其中2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 5个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计15分。非选择题包括9个综合题,共计65分;全卷满分为120分。和2008年江苏高考卷相比,没有出现选做题,均为必答题。 2.考点分析

3.试卷特点 试卷整体涉及的考点符合《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生物)》考纲的指导思想,考查内容都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考纲考核内容的覆盖率高。同时,试卷考查的角度灵活,形式新颖多样,试题难度也较大。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眼教材,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今年江苏高考试题覆盖的知识点广,重视双基,同时又突出了对重点内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遗传、变异和进化”,共计40分;“生命活动的调节”,共计12分;“生物与环境”,共计9分;“细胞的组成与结构”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癌变”、“细胞代谢”,共计20分;“现代生物三大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共计17分等,具体分值参见表1。试卷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又保持重点知识内容考查的相对稳定,对中学生物教学起到稳定作用。 (2)“旧”中有“新”,充分体现能力立意 例如第12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复制。既兼顾对本知识点的常见考查形式,又充分利用给出的DNA复制过程示意图,要求学生从示意图中寻找相关信息进行解题。例如A选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每个复制点周围螺旋解开的范围大小不同得出DNA复制是多个起点同时进行,而非同时开始的结论。 例如第13题,主要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以书本“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为依据,而实验材料换为烟草花叶病毒(TMV),这是对书本知识的改造拓展。 例如第28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既有学生熟悉的细胞核中的转录,又对比给出了线粒体的转录和翻译图。充分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转录的场所和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等知识点的理解。 (3)选修教材和必修教材的考查比例更合理 江苏高考所涉及的选修教材是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和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必修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其中的许多内容与必修教材的相关知识有着密切联系。今年的高考卷中涉及选修内容的题号有3、8、23、32、34,总分值为22分。 (4)注重树立实验思想,重点考查实验分析 今年实验题以常见素材为背景,减少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将重心由侧重实验设计转向考查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及实验分析。立足教材,设置问题,设问难度层层深入,考查考生对实验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5)凸显新课程理念,关注生物学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生物试卷十分重视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中“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要求。试卷中涉及指导生活生产的题号有3、25、26;关注人类健康的有18、33、34;渗透物种和环境保护的有24、27。

2016年清华大学070703海洋生物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2016年清华大学070703海洋生物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生命科学学院 院系所、专业及研究方 向 考试科目备注 070703海洋生物学01海洋生物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6生 物学④903生化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综合 考研复习方案和规划 前几遍专业参考书的复习,一定要耐心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 1、基础复习阶段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更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 2、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3、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或本校老师。 三、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认真做课后习题,考研题型基本离不开课后题的原型,将课后题做清楚明白,专业课基本就不会成为你的问题。 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材料综合相对于其它只考一门专业课的专业来说,知识点比较多,前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 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笔记应着重将自己不是非常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通过多做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题型归类。 (三)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总结真题中高分值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大题可能会关乎你在初试中是安全通过还是被刷,同时也不能放弃分值较小的题型。基本原则是计算题吃透,选择简答认真总结分类,把握各类型题在各章节的分布,有重点的去复习,分值较多章节着重记忆理解。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2018江苏生物高考试题真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RNA的参与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D.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6.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7.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与300 mg/LIAA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8.花药离体培养是重要的育种手段。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花药育种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

江苏高考生物卷带答案

2017江苏高考生物卷 带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琢鄄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 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 条或2 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芋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冶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踿踿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冶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0.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冶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