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平行四边形(拓展提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平行四边形(拓展提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平行四边形(拓展提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平行四边形(拓展提高)

平行四边形拓展提高

1、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EF∥AC,交BC于点F,试判断线段BE和FC的大小关系.

2、如图,□ABCD中,AF平分∠BAD交直线BC于F,DE平分∠ADC交直线CB于E,试说明BE=CF。

3、如图,某村有一口呈四边形的池塘,在它的四个角A、B、C、D处均种有一棵大核桃树,这村准备开挖池塘建养鱼池,想使池塘面积扩大一倍,又想保持核桃树不动,并要求扩建后的池塘成平行四边形形状,请问这村能否实现这一设想?若能,请你设计并画出图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 =?

60,E、F分别为AB、CD的中点,

AB = 2AD,求证:

EF.

F

C

A

F

E

A

D

C

B

E

C

5、如图,已知CD 是?ABC 的中线,CN=MN ,求证:AM=CB

6、如图,在□ABCD 中,BC=2AB ,M 为AD 的中点,CE ⊥AB 于点E ,连接ME ,试说明∠DME=3∠AEM

7、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36,将?ABC 沿BC 平移到C B A '''?中,使B '和C 重合,连接C A '交AC 于D ,则DC C '?的面积为 ( ) A 、6 B 、9 C 、12 D 、18

M

E D A D M N C B A

8、在四边形ABCD 中,ACBD 相交于O 点,AC=BD,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连接EF 分别交AC 、BD 于M 、N ,判断三角形MO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结EF 并延长,分别与BA 、CD 的延长线相交于M 、N 。 求证:∠BME=∠CNE

10、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F 分别在线段BC 、AB 上,∠EFB=60°,DC=EF .

(1)求证:四边形EFCD 是平行四边形; (2)若BF=EF ,求证:AE=AD .

11.如图,△ACD 、△ABE 、△BCF 均为直线BC 同侧的等边三角形.

当AB ≠AC 时,证明:四边形ADFE 为平行四边形; .

N

M

F

E

D

C

B

A

E

N

F

A

B C

D

M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五、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六、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2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1) 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 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3) 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015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加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在□中, , ,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则△的周长是( ) A.6 B.8 C.9 D.10 2.如图,□的周长是,△ABC 的周长是,则的长为( ) A. B. C. D. 3.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 ) A.120° B.135° C.140° D.144° 4.在□ABCD 中,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AC ⊥BD B.∠A +∠B =180° C.AB =AD D.∠A ≠∠C 5.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为( ) A.1 B.2 C.3 D.4 6.(2013?四川泸州中考)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 ∥DC ,AD ∥BC B.AB=DC ,AD=BC C.AO=CO ,BO=DO D.AB ∥DC ,AD=BC 7.(2013?海南中考)如图,在□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BO=DO B.CD=AB C.∠BAD=∠BCD D.AC=BD 8.(2012?四川巴中中考)不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C.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D.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9.(2013?广东湛江中考)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这个多边形是( ) A.四边形 B.五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10.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是边AD ,AB 的中点,EF 交AC 于点H ,则AH HC 的值为( ) A.1 B.12 C.13 D.1 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第2题图 第1题图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同学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知识点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看自己有哪些知识点还未掌握! 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3) 第三单元倍数和因数 (4) 第四单元多边形面积 (6)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9)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13) 第七单元可能性 (14)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 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 同乐学校五年级有故事书20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53,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53,文艺书有多少本? 2、打字员打一篇稿件,第一天打了50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了51 。第二天打了多少页?两天共打了多少页? 3、学校礼堂长20米,宽15米,高8米,要粉刷礼堂的顶棚和四周墙壁。除去门窗面积120米2 ,平均每平方米用涂料0.45千米,一共需涂料多少千克? 4、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5、光明小学共有学生650,二年级学生数是全校学生总数的15 ,二年级的男生为数占二年级学生数的713 ,二年级有男生多少人? 6、某公司预算一天的开支为5600元,实际比预算节省了314 ,该公司每天的实际开支为多少元? 7、要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水箱,从内部量长1.1米,宽6分米,高9分米。做这个水箱共需多少面积的铁皮?做好后,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不计铁皮的厚度) 9厘米 15厘米 8厘米13厘米

8、五(2)班要用涂料粉刷教室,已知教室的长宽高分别为9米、6米、3米。要粉刷教室的天花板和四面墙壁,扣除门窗面积40平方米,每平方米需要涂料0.5千克,粉刷这个教室需多少千克的涂料? 9、星期天,小明的爸爸在河里钓了一条鲫鱼和一条鲤鱼,一共重2千克,其中鲤鱼重23 千克,鲫鱼比鲤鱼轻多少千克? 10、一个长方体无盖的玻璃鱼缸,长2米,宽0.5米,高1米,做这样的一个鱼缸,需玻璃多少平方米? 11、把一根长5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最多能锯( )块。 12、甲书架有书600本,从甲书架借出1/3,从乙书架借出3/4后,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的2倍还多150本,乙书架原有书多少本? 13、文文要打一份2400字的稿件,已经打完3/8,还剩多少字没打完?按每分钟100字的速度,文文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14、一条铁路,修完90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3/4少300千米,这条铁路长多少千米? 15、一条54公里的路,第一周修了1/3,第二周修了余下的1/3,两周共修了多少千米? 16、修路队准备在11天内修好一段公路,现已修好640米,正好是全路段的8/11,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17、一段公路,第一个月修60千米,比第二个月少修1/4,第二个月修了多少千米?(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 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第二天修了1000米,这时,已修的米数占全长的8/15,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8、修一条路,已修的是未修的一半,如果再修150米,就可完成这条路的一半,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 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ABCD 中,∠A+∠C=200°,则∠B 的度数是( ) A .100° B .160° C .80° D .60° 2.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S ?ABCD =4S △AO B B .AC=BD C .AC ⊥B D D .?ABCD 是轴对称图形 3.如图,?ABCD 中,AB :BC=3:2,∠DAB=60°, E 在AB 上,且AE :EB=1:2, F 是BC 的中点,过D 分别作DP ⊥AF 于P ,DQ ⊥CE 于Q ,则DP :DQ 等于( ) A .3:4 B .52:13 C . 62:13 D 13:32 4.已知点A (0,0),B (0,4),C (3,t+4),D (3,t ).记N (t )为?ABCD 内部(不含边界)整点的个数,其中整点是指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则N (t )所有可能的值为( ) A .6、7 B .7、8 C .6、7、8 D .6、8、9 5.如图,在?ABCD 中,AB=4,∠BAD 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与DC 交于点F ,且点F 为边DC 的中点,DG ⊥AE ,垂足为G ,若DG=1,则AE 的边长为( ) A .32 B .34 C .4 D .8 6.如图,在?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结论不 一定成立的是( ) A .BO=DO B .CD=AB C .∠BAD=∠BC D D .AC=BD

7.在面积为15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垂直于直线BC于点E,作AF垂直于直线CD于点F,若AB=5,BC=6,则CE+CF的值为() A 11+ 23 11 B. 11- 23 11 C. 11+ 23 11 或11- 23 11 D. 11+ 23 11 或1+ 2 3 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cm,BC=5cm,对 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则OA的取值范围是() A.2cm<OA<5cm B.2cm<OA<8cm C.1cm<OA<4cm D.3cm<OA<8cm 9.如图,过?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M分别作平行四边 形两边的平行线EF与GH,那么图中的?AEMG的面积S1 与?HCFM的面积S2的大小关系是() A.S1>S B.S1<S2 C.S1=S2D.2S1=S2 10. 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24,点D在线段AC上,点F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BC=4CF,DCFE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3 B.4 C.6 D.8 二、填空题 1.已知点D与点A(8,0),B(0,6),C(a,-a)是 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则CD长的最小值 为. 2.如图,△ACE是以?ABCD的对角线AC为边的等边三 角形,点C与点E关于x轴对称.若E点的坐标是(7, -33),则D点的坐标是 3.如图,?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AEB=45°,BD=2,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180°到其原来所在的同一平面内,若点B的落点记为B′,则DB′的长为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 3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分数的基本质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 【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 (1) 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 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 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展开与折叠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如:3.5÷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

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 的循环节是3,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7、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圆点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西安龙文教育一对一授课案 教师:学生:日期:星期:时段: 一、本章知识要点梳理: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知识回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平行四边形对称性

二、典型例题讲解 例1.公园有一片绿地,它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绿地上要修几条笔直的小路,如图,AB=15cm,AD=12cm,AC⊥BC,求小路BC,CD,OC的长,并算出绿地的面积. 例2: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E=DF. 例3已知:如图(a),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 求证:OE=OF,AE=CF,BE=DF. 【引申】若例1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b的位置,那么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和图d),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三、练习巩固 1.在□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 A.1∶2∶3∶4 B.1∶2∶2∶1 C.1∶1∶2∶2 D.2∶1∶2∶1 2.如图4.4-11,EF过□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E,交BC于F,若AB=4,BC=5,OE=1.5,那么四边形EFCD的周长是( ) A.16 B.14 C.12 D.10 3.如图所示,在Y ABCD中,AB=4cm,AD=7cm,∠ABC的平分线BF交AD于点E,? 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则DF=________cm. 4.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8cm,相邻两边的差为4cm,求两边的长. 5.在□ABCD中,已知AC、BD相交于点O,两条对角线的和为30cm,△OCD的周长为20cm,求AB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20% 1. 2. 5小时=()小时()分5060平方分米=()平方米 2. 24的约数有(),把24分解质因数是() 3. 分数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 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是最小的质数,分母是合数,这个分数最大是(),如果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1。 5. 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3分米、2分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之和最大是()平方分米。 6. 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框架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 7. A=2×3×5,B=3×5×5,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9. 4/9与5/11比较,()的分数单位大,()的分数值大。 10.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48,其中一个数16,另一个数是()。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0% 1. 下面式子中,是整除的式子是() ①4÷8=0.5 ②39÷3=13 ③5. 2÷2. 6=2 2. 在2/3、3/20和7/28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 ①3个②2个③1个 3. 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 ①奇数②偶数③合数 4 . A=5B(A 、B都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A 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A ②A 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 ③A能被B整除,A含有约数5 5. 在100克的水中加入1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①1/9 ②1/10 ③1/11 6. 已知a>b,那么2/a与2/b比较() ①2/a>2/b ②2/a <2/b ③无法比较大小 7.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这两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有() ①2个②4个③6个 8. 一个长方体被挖掉一小块(如图)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①体积减少,表面积也减少 ②体积减少,表面积增加 ③体积减少,表面积不变 9. 用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纸,每张长12厘米,宽8厘米。要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小需要这种长方形纸()。 ①4张②6张③8张 10、一根6米长的绳子,先截下1/2,再截下1/2米,这时还剩() ①5米②5/2米③0米 三、计算题:28% 1. 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分米)4% a=8 b=5 c=4 2. 脱式计算(能简算要简算)12% 6/7+2/15+1/7+13/15 19/21+5/7-3/14 2/3+5/9-2/3+5/9 8/9-(1/4-1/9)-3/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数的世界 知识点: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2、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3、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 的因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4、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 奇数或偶数。 补充知识点: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补充知识点: 1、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2、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找因数 知识点: 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 补充知识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找质数 知识点: 1、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2、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六单元百分数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策略: 从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区别百分数和分数在读写和意义上的不同。 教学准备:写有百分数的资料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谁见过百分数?百分数和一般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中的“比一比”的第(1)小题,要学生分析资料,交流:

你认为选派那名队员比较合适?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出示:“比一比”的第(2)小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中提供的信息,交流:你认为那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学生交流写出分数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容易比较了。 3.教师讲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树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写。 22100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练习: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写出下列百分数:1℅、100℅、103℅。 3.写出下列百分数: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十八点八、百分之零点三。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新的内容?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的读写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联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 一、倍数与因数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最小的自 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注意:我们现在研究的都是0除外的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没有 最大和最小的整数。 自然数一定是整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即整数包括自然数) 3、倍数和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如:4×5=20,就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 判断题或填空题易出。如:4×5=20,4是因数,20是倍数,这是错误的。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而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找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地找就不会重复 和遗漏。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1的因数只有1个,就是1。如:36的因数:1,36,2,18,3,12,4,9,6 5.找倍数:从1倍开始有序地找。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它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例:一个数最大的因数与最小的倍数是18,这个数是( 18 )。 6、2,3,5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 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7、奇数和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即个位上是0,2,4,6,8的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即个位上是1,3,5,7,9的数。 8、根据因数的个数,我们把非零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 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如:2,3,7,11等。 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如:4,12,49,36,51等等。 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精析】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 知识点1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角,对角线,对称性) (1)边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2)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对角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X|k | B| 1 . c|O |m 知识点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注意:①必须是同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也就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时,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②有两条边相等,并且另外两条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2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 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

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三、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连接三角线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线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要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和中线不要搞混淆了,说的是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 四、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和 知识点一、多边形及正多边形 1、多边形: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分类: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由n 条线段组成的多边形叫做n 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4、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知识点二、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多边形的内角和:n 变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2、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多边形的对角线有: 【巩固训练】 一、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X|k | B| 1 . c|O |m 1. (2012浙江杭州3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B=4∠A ,则∠C=【 】 (3) 2n n

北师大课标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请查看下面的课程目录截图,确认是你需要的教案 本册教案特点:课程脉络清晰,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后教学反思等经本人整理充实后一应俱全,本人首发,是目前为止网络上最全面的教案,可以直接进行教学参考和修改使用。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复习 一、角的计算问题 1.在□ABCD中,∠A∶∠B∶∠C∶∠D的值可以是() A.1∶2∶3∶4 B.1∶2∶2∶1 C.1∶1∶2∶2 D.2∶1∶2∶1 2.在□ABCD中,∠A、∠B的度数之比为5∶4,则∠C 等于()A.60° B.80° C.100° D.120°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40°,则∠B =,∠C=,∠D= . 4.在□ABCD中,∠A:∠B=2:3,则∠B=,∠C=,∠D=. 5.在□ABCD中,∠A+∠C=270°,则∠B=______,∠ C=______. 7.ABCD中,∠A比∠B大20°,则∠C的度数为( ) A.60° B.80° C.100° D.120° 8.以A、B、C三点为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作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一共可以作( ) A.0个或3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3,在ABCD中,EF∥AB,GH∥AD,EF与GH 交于点O,则该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个数共有( )A.7个 B.8个 C.9个 D.11个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700,求平行四边形各角的度数。 二、边长计算问题 1.□ABCD的周长为36 cm,AB= BC,则较长边的长为()A.15 cm B.7.5 cm C.21 cm D.10.5 cm 2.如图,□ABCD中,EF过对角线的交点O,AB=4,AD=3,OF=1.3,则四边形BCEF的周长为()A.8.3 B.9.6 C.12.6 D.1 3.6 3.在□ABCD中,AB=3,BC=4,则□ABCD的周长等于_______.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8,周长等于24,则BC=,CD=,AD=.5.已知□ABCD的周长为28cm,AB:BC=3:4,则AB=,BC=,CD=, 5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5332 =-7253 =+3285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个性修改 及 教学反思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5 1=,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51=515151++=5 3;学生2:3×51=515151++=5111++=513?=5 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7 3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五、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3×51=515151++=53 3×51=515151++=5111++=513?=5 3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最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7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 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 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 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 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