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广义: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狭义: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学校教育心理学科学问题2.特色是“高,专”3.对象是大学生;4.为实现高效的三大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高等教学心理学的学科界定问题;2.高等学校学习的心理研究;3. 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4. 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整体观、层次观、动态观、自组织适应观)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人的心理:1.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2.心理状态;3.个性:1)心理动力(动机,兴趣,需要,世界观)2)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1.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方式,学习参照物,自我评价)2.生活方式改变;3.就业导致的焦虑;4.性格的不成熟性;5.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6.人际关系的困扰;

7.情感冲突。

大学校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全面认识自我(他人,自我,)2.正确对待自我(积极悦纳自我,理智对待自我,乐观憧憬自我)3.努力完善自我(确定正确的理想自我;理想细化为子目标;培养健康的自尊心及自信心)

第三章: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学习:广义: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变化(四方面理解)狭义:学生的学习

学习的类型:1.布鲁姆:依据学习目标进行的分类(认知、情感和技能学习)2.加涅:依据学习结果进行的分类(智能、认知、言语、动作、态度)3.冯忠良:依据学习内容进行的分类(知识、技能(做事)、行为规范(做人))。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据学习阶段将学习分八类联结型学习理论:1.桑代克:学习规律(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有了某种学习的心向进行学习时就会产生满意感,S→R联结形成后,若得到练习与应用这个联结就会增强。2.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正强化:当一个刺激跟随在一个操作反应之后,并能提高这个反应的概率。负强化:当排除一个跟随在操作反应之后讨厌的刺激,并能提高这个反应的概率。惩罚不是强化。

认知型学习理论: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认知结构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或者说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或取消。格式塔学派: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发现学习的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智慧潜力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3.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4.有利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与保持。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学生只需要将教学内容内化。有意义的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应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1.学习材料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适当的观念。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2.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后果而发生的替代学习。

理想榜样的条件: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2.榜样的示范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3.榜样的行为对于学习者要具有可行性 4.榜样的行为对于学习者要具有可信任性5.榜样的行为要感人

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1.学习上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2.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更多支配时间,内容选择性大)3.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学术讲座、专题等)4.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

观察学习的实现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过程。

澳苏伯尔认为,当教学中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时,这样的联系可称之为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

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靠记忆。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命题,命题网络,图式。程序性知识:做什么怎么做靠操作和练习。表征方式: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分类: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管理策略)

运动技能的形成: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求熟悉默读方法,这种学习属于元认知知识学习。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识

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形式训练说:最早: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的官能(数学-推理)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学习情景与迁移情景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学习情境的影响因素)

经验类化说:先行学习中获得的原理,全部/部分地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中(客观、主观的影响因素)贾德:水下打靶实验

关系转换说: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关系。两个情景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顿悟(小鸡或幼儿觅食)

学习定势说:先前学习的态度倾向对解决问题的影响(猴子葡萄干)

分析-概括说:通过对两种学习情景的综合分析,概括出两者之间本质上相同/相似的条件,这是迁移发生的基础。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

4.定势的作用。

如何促进高等学生迁移能力: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

“闻一知十”“温故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人们对越熟悉的物体越难以灵活变通地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固着。

第六章:问题的解决与创造力

问题:必须间接地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处理的情景。指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景(三角形面积求解)。组成:给定,目标,障碍。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几何题)

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产品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

创造的过程:准备阶段-孕育阶段-明朗阶段-证实阶段

前创造力:创造力的准备阶段或创造力的萌芽阶段(儿童幻想);潜创造力:创造力的广义理解。对个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但已被发现或发明过的成果。真创造力:创造力的狭义理解。具有独特的、新颖的和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成果,该结果是前所未有的。

问题的解决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从问题的明确度来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多属精确问题。大学生研究学习中所研究的问题,多是模糊问题。

问题的解决策略:1.算法策略:缺乏具体目标的情况下使用(抓逃犯)费事非礼;2.启发策略: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较少的操作解决问题,省事省力。1)手段-目的分析策略(正向工作法)2)目标递归策略(逆向工作法)(下象棋、工程设计)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专家与新手区别;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邓克尔实验)3.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4.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洗澡浮力5.原型启发:鲁班锯子,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有共同处6.情绪及动机状态:中等强度耶克斯-多得森定律。

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1.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2.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四维策略;

3.养成学生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习惯。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1.知识与创造力:有呈正相关(促进),有呈负相关(阻碍)2. 智力与创造;3. 人格与创造(与智力相比,创造力更依赖人格)

智力与创造关系:创造力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只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4.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创造力的开发: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2. 激发问题意识与开发创造力: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3. 运用创造思维开发创造力:举一反三、多种思维方式4. 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新颖,变化,超越给定)。

第七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学校情境中的动机组成:奥苏伯尔:1、认知内驱力(求知欲)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成就欲)3.附属内驱力。

耶基斯-多得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内容时,效率提高更明显。

强化动机理论:斯金纳:强化: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均为强化,分为:外部强化,内部强化。

成就动机理论:默瑞:定义: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产生的条件:有成就需要的基础上。阿特金森:1.力求成功的动机:喜成功率50%的任务。2.避免失败的动机:喜易完成/极难完成的任务。

归因理论(行为结果):美.海德:环境归因和个人归因,了解行为的原因,并预测人们如何行为。韦纳的归因说: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外部,稳定非稳定,可控不可控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习得性无助感表现:1. 动机降低;2. 认知出现障碍3. 情绪失调

自我效能感理论: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美,班杜拉:首提,分效能期待,结果期待。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体的归因方式。

行为的发生两因素决定:先行因素-期待;结果因素-强化。

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一、设置合理目标(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可接受性的目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有效利用反馈信息与评价1、强调进步的反馈比强调差距的反馈更有效;2、评定的分数或等级并非表明个体的能力而是其进步快慢的指标。三、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1、通过教师实现学习任务本身的变化。2、注意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四、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1、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五、利用竞争与合作1、竞争型目标结构(能力强而自信的学生的动机容易得到激发)2、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3、个体化目标结构(个体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自我的横向比较)六、增强自我效能感(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给学生提供挑战性任务)七、进行归因训练(训练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

第八章: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群体(团体)的概念: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三人以上的人群。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1 社会助长(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对他人的意识,包括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2 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吃):群体一起完成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个体的评价焦虑减弱个人在群体中的责任意识减弱。3 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有的某种倾向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增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团队中原本支持的意见讨论会更支持,原本反对的意见讨论后会更反对)4 从众:人们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原因:信息压力、规范压力。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平等性2.感情色彩浓厚3.富于理想化。

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1.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水平 2. 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3. 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4. 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1.平等原则;2.尊重原则;3.真诚原则;4.理解原则;5.社会交换原则。

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发现并赞扬别人优点4.合理掌握批评艺术。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维护他人的自尊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5.加强交往,密切联系。

第九章: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

道德:它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间关系的一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是指导和调节行为的准则。

品德: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的特征/倾向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联系:1.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2.品德是在各方面的道德的影响下形成的3. 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个人的品德风貌。区别:1.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2. 道德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3. 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品德是其中局部反应4. 道德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品德还受身心规律制约6. 道德是哲学、社会学等研究对象,品德是教育、心理研究对象。

科尔伯特用道德两难法(海因兹偷药救妻)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可分为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儿童此时的道德观念是外在的,为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避罚服从取向)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2、习俗水平。儿童为了得到奖赏和表扬或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第三阶段:人际协调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3、后习俗水平。也称原则的道德水平。此时人们行为判断已不限于遵从某个特殊的权威人物,而是与人共同承担责任,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自己内部的行为准则了。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社会法制取向)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认为0-9岁属前习俗水平9-15岁习俗说,16岁以上后习俗水平。

道德情感的含义:情感是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情感体验。

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1.行为重复;2.行为模仿;3.有意练习;4.与坏习惯斗争。

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原因:客观:家庭社会学校;主观:1.不正确道德认识;2.异常的情感表现,3.明显的意志薄弱;4.不良习惯的支配;5.某些性格缺陷;6.某些需要未被满足。

不良品行矫正的心理依据:1.了解不良动机;2.纠正认知障碍;3.克服习惯惰性;4.克服自卑心理;5.抵制外界诱惑;6.针对差异因材施教。(怎样纠正)

不良品行矫正的常用方法:1.防范协约法;2.表征性奖励法;3.强化暂停发;4.过错矫正法;

5.榜样示范法。

第十章: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良好、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IQ80以上;2. 了解自己、悦纳自我3.接受他人,善于人处4.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5.适应社会生活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7.人格完整和谐8.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2 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3 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4 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5 有利于培养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学习问题(自制学习)2.生活辅导(调节情绪、适应能力、人际关系)3.生涯辅导(认识自我、潜能开发)

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与否或心理正常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人数约占20%左右,常见的三种心理障碍分为:神经症、精神病和人格障碍。

高校心理咨询的原则:1. 保密原则(最为重要)2.信赖性原则(尊重、信任、真诚、平等)3.教育性原则4. 主体性原则(学生为主体)5. 时间限定性原则(面询50分钟)

心理咨询和治疗常用方法:一般方法:会谈法,观察法,测验法;治疗方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

第十一章高校教师心理

教师职业认同:教师对这一职业的感知和评价,形成态度、情感、归属感等。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

促进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1.促进社会对教师身份的认同2.改善学校管理3.加强自我认同构建。

高校教师主要心理特征:1.认知心理特征(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2.情感心理特征(成熟而稳定的情绪是保证教学活动的重要心理品质)3.意志特征(自制力是教师善于自我调节和自我支配的能力)

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1.家长的代理人2.知识的传授者3.学生的楷模4.管理者5.心理医生6.朋友和知己者

期待效应:分为自我应验效应(指最初由错误的期望引起并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和维持性期望效应(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对学生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学生的期望,并在学生的行为已发生改变时,依然按照他原有的期望对待发生)。

教师期望效应的传递模型1. 五步模型2.10箭号模型3.布朗模型。

教师期望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力和成就动机的形成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和意志品质

教师期望效应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1.树立期望教育观,促进教师适度期望与学生自我期望的整合2.慷慨地使用赞美之辞,注意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3.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合理地运用期望效应:提前将自己的课堂规则传达给学生、“以人为本”合理设置期望值、不断进行尝试与反思4、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期望效应的效能: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做到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坚持信任原则,看人长处,正确引导、运用激励机制,掌握激励技巧,提升学生的能力。

教师胜任力结构1. 专业知识(一杯水,一桶水)2. 教学技能(教学准备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综合技能)3. 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机智、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力)4. 职业素养(教育爱与良心,教育公正,教育威信,心理健康,人际关系)。

教师胜任力培养策略:1、修炼师德,塑造师魂2、树立“学高为师”的信念3、提倡学习型领导方式4、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过程1、适应阶段(关键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二是由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2、分化定型阶段3、突破阶段4、成熟阶段—成为学者型教师。

青年教师的发展模型有二:A、新教师—适应型教师—知识型教师—准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成才时间短、难度大)B、新教师—适应型教师—技能型教师—准学者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成才时间长、难度小)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策略1. 系统的理论学习2. 完善的技能训练3. 科学的自我反思4. 自觉的科学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衰竭(紧张敏感、缺乏活力)、去人性化(失去耐心与爱心)、个人成就感降低(工作无价值感、自我贬损)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案例分析) 1.李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内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 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 A.其身体素质差 B.其人缘不好 C.体育成绩不好 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 (2) 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 B.学习能力问题 C.恋爱问题 D.性心理问题 (3) 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B.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 C.得到集体的关照 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4)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 B.投射法 C.反省法 D.访谈法 答案:(1) D (2) A (3) (4) 2.大二男生王某,经常会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一个定理为什么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明明知道那样理解是与事实不符合,也知道书上说的是对的,但老是想……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1) 该生出现的症状属于是。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疑病症 (2) 该生出现的症状主要体现在。 A.情绪方面 B.行为方面 C.观念方面 D.意向方面 (3) 该生出现的症状隶属的范畴是。

A.人格障碍 B.神经症 C.性变态 D.精神病 (4) 对待该生出现的症状,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放松疗法 B.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 C.思维阻断法 D.多参加集体活动 答案:(1) A (2) C (3) B (4) 3.王强《高等数学》考试不与格,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考好,王强说:“老师出题太偏,我复习的都没考到”,又说:“学校学习条件太差,图书馆位子不够,寝室太吵,教室晚上十点就熄灯”。辅导员问其他同学为什么王强数学没考好,同学说:“他经常上网玩游戏,上课也经常不来。” (1)本案例属于心理学的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 B.归因 C.自我效能感 D.心理健康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1m/s=3.6km/h

【第二章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修订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修订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案例分析:小杰、阿勇和乐乐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的成绩在班上都不错。小杰立志期末要拿全额奖学金,所以每一门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阿勇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卖力;乐乐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除了课堂认真学习外,他还在课后积极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最前端的信息。请结合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中三人的学习动机各属哪种类型,有何优劣。并谈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小杰等三名同学同寝室同学习,因受到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激励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班上成绩都不错。三人的行为可以应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需要动机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它由三部分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认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从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派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认为学业成就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间接学习需要,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习是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学生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这三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中都必不可少,但随着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小杰立志期末拿全额奖学金而认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尊、赢得相应地位,是以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是以

高一数学各个章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ψ)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探究与发现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1.2 应用举例 阅读与思考海伦和秦九韶 1.3 实习作业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 基本不等式 必修三实用性和适用性在高一作用不大,所以高一上学期学必修一二,下学期学必修四五,跳过必修三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1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2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已认识到准则可以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3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自律也称作() 客观化阶段 主观化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4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5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服从”为主要特征的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6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7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真正到了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8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利他观念产生于()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9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0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就达到了成熟水平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1 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是() 成就取向教学评价 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 成功取向的教学评价 结果取向的教学评价 12 下属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圈出重点 划线标识 做笔记 做摘录 13 把学习材料组合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以促进学习效果的认知策略

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高校教育中,大学教师往往表现为社会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抱有什么样的劳动态度,表现出怎样的道德修为,直接熏陶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正在成长着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部分。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等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习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的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想

象处在由理想转为现实的关键期,并能根据要求和需要朝着一定的目标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且创造性的成分日益增多。 大学生社会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情绪、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等,从而产生了许多新需要,伴随着这些新需要的是否满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他们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较强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他们对需要的认识和评价尚不完善,对情绪的控制力还不强,会出现时而情绪高涨,时而自暴自弃,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外显、时而内隐。其次,进入高校后,他们在逐渐产生更广泛的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渴求知识的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爱情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的满足与否,使得他们出现了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体现在虽然自觉性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虽然理智成分增加但还缺乏自制力;虽然勇敢但缺乏毅力;虽然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依赖性;虽然果断性增强但仍带有冲动型。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薄弱的一面。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大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观初步确立、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一方面喜欢更多地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来衡量和评价所从事的活动和接触的事件,并为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另一方面他们的人生观基本上是从感性体验中得来的,外界环境和人际交往发生变化时,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课讲稿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数据库知识点重点章节总结学习资料

1. 基本概念 (1) 数据库(DB):是一个以一定的组织形式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概念(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3) 数据库系统(DBS);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4) 实体;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以相互区别开,并可以被我们所识别的事物.概念等对象均可认为是实体(5) 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通过属性对实体进行刻画.实体由属性组成(6)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7)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8)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和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9)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10) 1 :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1:1联系”。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和E2的联系是“1:N联系”。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M:N联系”。(11)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指我们要管理的客户存在的各种事物.事物之间的发生.变化过程)、观念世界(信息世界)、数据世界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下来,文件系统可对数据的存取进行管理,文件组织多样化,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独立性)、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 数据结构化 (2) 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 独立性高 (4) 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 DBMS的数据控制功能 (1) 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2)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3) 并发控制 (4) 数据库恢复 5.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 面,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 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 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6.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模型 7. 关系模型 ?关系: 一张表 ?元组: 表中的一行 ?属性: 表中的一列 ?主码: 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 ?分量: 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 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小杰、阿勇和乐乐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的成绩在班上都不错。小杰立志期末要拿全额奖学金,所以每一门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阿勇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卖力;乐乐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除了 课堂认真学习外,他还在课后积极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最前端的信息。请结合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中三人的学习动机各属哪种类型,有何优劣。并谈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小杰等三名同学同寝室同学习,因受到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激励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班上成绩都不错。三人的行为可以应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需要动机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伯尔 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它由三部分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认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从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派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认为学业成就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间接学习需要,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习是为了获得 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学生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 这三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中都必不可少,但随着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 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小杰立志期末拿全额奖学金而认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尊、赢得相应地位,是以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是以认知内驱力为主;阿勇受到教师父母的影响,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十分卖力,其学习动机三者均有。 小杰的学习行为指向当前学习中可能取得的成就,指向未来学术 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是间接学习需要,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和 知识本身,是外部动机,外部学习目标达到后学习动力可能减弱。乐 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 是由好奇心、探究欲发展起来的,对乐乐的专业发展和毕生研究会有 持久的影响,但在学习过程中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阿勇应该逐步将学习动机调整到以认知内驱力为主,寻找学习主攻方向。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就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和职业性,在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奖惩;科学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成就感和责任感;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总之,高校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和学生特点,以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b.单位:焦耳(J)。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鹏在两天紧张的学习中,培训老师围绕高等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观与教育、高校班级群体心理与管理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四个板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及外沿,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浅,以下是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面对芸芸学子,心态颇为忐忑,如何把专业知识详尽的教授给学生?如何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及课后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种种疑问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逐一摆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经过学习,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几点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利于教师摆正位置积极有效开展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效,此次学习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 入职以来,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生体格发育趋于稳定、性机能趋于

成熟和身体机能明显提高等生理发展特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等心理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简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懵懂的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向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足以确保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观,同时也是构筑自身的教育观念。课前的交流、课堂的互动、课后的谈话等需要老师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知识讲求系统化、精准严谨,同时也枯燥乏味,如何让知识点活跃起来,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触类旁通的延展问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类似的知识来佐证,同时将雷同的知识点系统化提炼,抓住主要特点,再结合实际用途分出不同点,在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适当的增加学习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照教师发展阶段,认为自己很好地度过了认知阶段,目前正逐步进行认同阶段,但在这个阶段比较深的感触就是职业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顺畅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得到相应的成绩,但目前而言,很多时候是费尽心机的组织教学工作,结果是部分学生

[信管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教材结构 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信息化基础知识 2、电子政务 3、企业信息化 4、商业智能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2、信息系统建设 3、软件工程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5、软件架构 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7、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什么是项目 2、项目的组织方式 3、项目生命周期 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6、项目管理高级话题 第五章立项管理 1、立项管理内容 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4、签订合同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 1、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 2、项目启动 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

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5、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6、监督和控制项目 7、整体变更控制 8、项目收尾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 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3、范围定义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5、范围确认 6、范围控制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 1、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2、活动定义 3、活动排序 4、活动资源估算 5、活动历时估算 6、制定进度计划 7、项目进度控制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 1、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2、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3、项目成本估算 4、项目成本预算 5、项目成本控制 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基础 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3、项目质量保证 4、项目质量控制 第十一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3、项目团队组织建设 4、项目团队管理

《圆》章节知识点总结

《圆》章节知识点 一、圆的概念 1.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确定圆的基本条件:(1)、圆心:定位置,具有唯一性,(2)、半径:定大小。 3.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两个等圆能够完全重合。 4.①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②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为两条等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③在同圆或等圆中,能过重合的两条弧叫做等弧。理解:弧在圆上,弦在圆及圆上:弧为曲线形,弦为直线形。 5.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且唯一一个。 6.①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②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是三角形内面积最大的圆,圆心是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他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内心到三顶点的连线平分这三个角。 (补充)圆的集合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 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 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 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