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又叫轮腐病·在我目百无发生于黑龙江省,以后蔓延到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的乌鲁木齐市、哈密、克孜勒苏、伊犁、塔城、阿勒泰、昌吉、石柯子等8个地(州、市)。27个县(市)均有发生,是我区对内检疫对象。目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薯的调运未经严格检疫。病害仍在继续扩大蔓延,该病在田间造成缺苗、死株和烂薯,使品质变坏,减产严重,贮藏期还可造成烂窖。

症状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其症状最大的特点是病株表现萎蔫和块茎维管束呈环状腐烂。病薯播种后,病重者腐烂不能发芽或出土;轻者可出苗,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瘦弱、节间缩短、分枝减少、叶变小。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缘褪绿,逐惭向上枯黄·最后自下而上萎蔫枯死,旧叶片不脱落,茎杆仍为绿色,维管束黄色至黄褐色,切断后用手挤压,有时可见乳白色粘性菌脓溢出。病株基部茎的切面上,可见维管束部分变为黑褐色。

病害还可出现枯斑型症状,即下部叶片的尖端或叶缘呈褐色,叶脉间呈黄绿色或灰绿色,叶脉仍为绿色,产生明显的斑驳,以后叶尖枯干,并向内卷,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全部枯死。地上部萎蔫和枯斑型二种症状常同时出现,依品种不同有主次之分。

新收获的病薯和健薯,在外表上无明显的区别,但贮藏后,病薯薯皮变暗,脐部红褐色。纵切痛薯,可见环状维管束有不同程度的乳黄色腐烂,用手挤压薯块,可见从切开的薯块维管束中涌出许多乳白色或黄色菌脓,皮层于髓部易于分离。

病原马铃薯环腐细菌[Clauibactre michiganense subsp. Sepodonicu m(SpicckermannetKotthoff)Dzvis et al.]棒形杆菌属。茵体短杆状,大小0.8-1.2×0.4-0.6微米,单生,偶尔成双,菌体有多型现象,有时呈球状或棒状。不形成荚膜和芽孢。无鞭毛,不能在水中游动。革兰氏染色阳性,生长最底温度1-2℃,最高温度31-33℃生长适温为20-23℃,致死温度56℃。生长最适P H值为8.0-8.4。好气性,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最快3天才能形成菌落,有的培养基上8-10天才形成针头大的菌落。菌落初为白色,薄而透明,有光泽,经过转移可变为乳白色或黄色。当菌落分裂很快时可出现“V”型和“L”型菌体。在培养基上菌体不能长期生存,经30-60天,培养基干燥后即失去生存能力,即使在菌落上滴加矿物油覆盖保存,18个月后也只有1/4为活菌,经21月后全部死亡。

环腐病菌在牛乳上生长良好,能使牛乳凝固而不胨化,不能分解酪蛋白,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在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糖中

、能产酸,在鼠李糖中不产酸。可水解淀粉,还原硝酸盐。人工培养需维生素B

1、烟酸、组氨酸、嘌呤、嘧啶等物质,但胱氨酸等氨基酸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环腐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据吉林农大鉴定,可定为两个菌系。病菌的专化性较强,在自然的条件下只为害马铃薯,人工接种还能使番茄、茄子产生萎蔫症状。

发病规律病害初侵染源是带菌种薯,病菌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切刀和盛放种子的容器,其次还可通过灌水和昆虫传播,但传病作用不大,再侵染的可能性很小。病茵可以从伤口侵入,潮湿时可从皮孔侵入。

带菌薯块播下后,当薯块萌发时,病菌从薯块维管组织蔓延到芽的维管束组织中,随着茎叶的形成,病菌在导管中逐渐发展,形成系统侵染,当苗高1 0厘米米左右时,病菌则从块茎蔓延至茎杆中部。现蕾期病菌己侵染至叶柄和叶片,使地上部出现症状,同时地下部的病菌也顺着维管束侵入匍匐茎,再扩展到新形成的薯块维管束组织中,成为带病薯块。将病薯留种,又可使下一年发病。病菌在块茎中有时可长时期不表现症状,但薯块是带菌的。

病菌发育适温为20一23℃,发病适温为18一24℃,当土温超过31℃时病害的发生受抑制,此外土攘潮湿,粘重有利发病。窖内通气不良和高温高湿,病菌通过块茎皮孔和伤口进行再侵染,可造成烂窖现象。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

防治措施

(一)严格实行检疫制度调种时要经过产地检疫,切实做好种薯检验,禁止从病区调种,防止病薯传入,保护无病区。

(二)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虽末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注意从当地主栽品种中选育抗性强的品种。现各地种植的克疫,晋薯2号,长薯4号,阿奎拉,农友2号,高原1、2、3号都是兼抗晚疫病和环腐病品种。

(三)建立无病留种田

1.整薯播种,避免切刀传染:采用小整薯播种,既可避兔污染切刀扩大传染,又能抗旱增产。试验证明,小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减轻发病率50%一80%,提高出苗率70%一95%,增产20% 一30%。

2.夏播(或晚播)留种:夏播(或晚播)生长期短,种薯被病菌侵入机会少,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3.晒种选种,淘汰病薯:在温度高的条件下可促使病薯出现明显症状,而加以淘汰。另外削尾检查种薯维管束颜色,可汰除90%以上的病薯。

4.芽栽:近年来各地扩大良种繁育,又迸一步扩大芽栽,防病效果达80%以上。

(四)防止切刀传染用0.1%一0.2%升汞液或5%石碳酸、0.1%度米芬、5%的来苏尔、75%洒精等浸泡切刀,切病薯后进行消毒。包装材料及盛放容器可通过蒸煮,高温消毒,或硫酸铜液处理。机具和农具可用漂白粉溶液或福尔马林液消毒。

(五)药剂浸薯目前试用200毫克/千克(ppm)的土霉素溶液浸种薯或用升汞液浸种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 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 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 (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一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与药剂筛选

一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与药剂筛选 公司)、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四川省川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40%多菌灵悬浮剂(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病菌分离与培养取病薯洗净表面,晾干,去掉病部腐蚀变质的部分,取1 cm×1 cm×0.5 cm病块,在体积分数为75%乙醇中来回摆动3~4次消毒,洗净乙醇,放入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28 ℃恒温保湿培养,待长出白色菌丝时挑取菌丝接种于燕麦片琼脂培养基中28 ℃暗光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皿后进行转接备用。 1.2.2 病原菌ITS扩增及序列分析、鉴定采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DNA,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凝胶成像系统拍照,扩增产物送到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双向测序,测序后利用DNAstar lasergene7.1和BioEdit7.0软件进行拼接和人工校正,GenBank在线Blast。 1.2.3 药剂筛选①悬浮孢子液配制:用灭菌水配制悬浮孢子液后稀释至一定的浓度(100倍的显微镜观察每个视野30~40个孢子)。②接种:用250 mL容量手压喷雾器将准备好的孢子悬浮液喷至薯块表面,边喷边翻动使得整个薯块表面全部湿润。③药剂筛选:接种后3 d喷施药剂。药剂有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多菌灵悬浮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分别稀释1 600、500、150、500、500倍,以喷清水为CK,每个处理薯块30块,各重复间用小木箱相隔,小木箱内用报纸隔开,3次重复,室温下置于钢架上进行观察统计。

马铃薯环腐病及其防治图谱

马铃薯环腐病及其防治图谱 2014-09-17本刊作者王永崇农药市场信息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转圈烂、黄眼圈、圪缩病等,是系统性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我国是在黑龙江省首先发现,后由于种薯调运,相继传至其它马铃薯种植地区等地。马铃薯受环腐病菌为害后,常造成死苗、死株,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个别可减产60%以上。 发病原因: 引起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为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图1),也称环腐棒杆菌,属好气性细菌。短杆状菌体无鞭毛,单生或偶而成双,不形成荚膜和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环腐棒杆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也可通过切刀带菌在切薯块时传染。病薯播下后,在22℃左右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7左右的最适环境条件下,或者芽眼腐烂不能发芽,或者出土病芽,且病菌可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引发马铃薯环腐病。 危害症状: 马铃薯感染环腐病后,地上部染病可显示出枯斑型和萎蔫型两种症状。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图2),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图3),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图4)。块茎发病切开可见维管束变为乳黄色至黑褐色,皮层内现环形或弧形坏死部(图5~8),这正是环腐得名的来由。经贮藏块茎芽眼变黑干枯或外表爆裂,播种后不出芽或出芽后枯死或形成中心病株。感病马铃薯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有白色菌脓溢出。

发生流行特点:环腐棒杆菌在1~33℃的温度范围内都可生存,且干燥情况下的致死温度为50℃。环腐棒杆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虽然很短,但在土壤中残留的病薯或病残体内可越冬且长期存活,一般情况下对下一季再侵染方面的作用不大,所以夏播和二季作生育期相对较短,一般发病较轻。收获期因病薯和健薯可以接触传染,因而成为环腐病的重要传播时期。 影响环腐病流行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病害发展最适土壤温度为19~23℃,超过31℃病害发展受到抑制,低于16℃症状出现推迟,一般温暖干燥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展。在2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贮藏比低温1~3℃贮藏发病率高得多。另外播种早则发病重,收获早则病薯率低。 防治技术:针对马铃薯感染环腐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加强检疫,杜绝菌源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种植抗病品种的整薯播种,播前进行晾种或催芽,汰除病薯。种薯如需切块,切刀可用0.2%升汞水、或0.1%高锰酸钾液等浸渍消毒,做到切一块消毒1次。同时也可用45%敌磺钠湿粉150克/100千克种薯,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210克/100千克种子进行拌种,也可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进行浸种

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

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 摘要:阐述了马铃薯环腐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发病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马铃薯环腐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环腐病是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病害,其田间发病率平均为20%,可引起死苗和严重萎蔫,对产量影响很大,可造成减产13%以上,严重的减产60%以上,并造成贮藏期间大批烂薯。环腐病在自然条件下仅危害马铃薯。 1症状 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引起地上部分发生萎蔫和地下部分沿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腐烂。 1.1地上部症状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马铃薯环腐病症状有很大差异。①萎蔫型:自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片边缘向叶面稍纵卷,似缺水状。初期症状在中午较明显,早晚或遇雨可恢复,以后随病情发展而不能恢复,逐渐黄化凋萎甚至枯死,但叶片不脱落。在北方,多数在开花以后发病,发展缓慢。在多雨年份,病株枯死较晚,比健株早死不超过15d,对产量影响不太大。但在干旱年份,病株枯死较早,减产严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势发展快,严重的可引起死苗,一般使发芽延迟,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小,花期可出现明显的矮化和萎蔫症状,对产量影响很大。②枯斑型:一般下部复叶的顶端小叶先发病,叶尖或叶缘褐色,叶脉间呈黄绿或灰绿色,有明显斑驳症状,同时叶尖渐枯干并向叶面纵卷。顶端小叶出现枯斑后,其它小叶逐渐出现枯斑。病害逐渐向上蔓延,最后遍及全株而枯死。叶片自症状出现到枯死约15d 左右,植株自出现症状到全株枯死平均为27d。严重的病株生长矮小,出现枯死斑后很快枯死。病株茎基部的切面上可看到维管束变为黑褐色。各品种常兼有萎蔫型和枯斑型两种症状类型,而以某一种为主。 1.2薯块症状薯块外部症状不明显,纵切开后可看到维管束变成黄色或褐色,重病薯维管束变色部分可连成1圈,严重时甚至皮层与髓部可以脱离。用刀切开新鲜病薯后,用手挤压,可以看到从维管束部分挤出乳白色或黄色菌溢。经越冬贮藏的病薯芽眼干枯变黑,甚至有的外表开裂。如果有其它细菌或镰刀菌的进一步侵染,维管束亦可变黑并腐烂。轻病薯出苗后形成病株,重病薯播种后有的不出芽。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又叫轮腐病·在我目百无发生于黑龙江省,以后蔓延到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新疆的乌鲁木齐市、哈密、克孜勒苏、伊犁、塔城、阿勒泰、昌吉、石柯子等8个地(州、市)。27个县(市)均有发生,是我区对内检疫对象。目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薯的调运未经严格检疫。病害仍在继续扩大蔓延,该病在田间造成缺苗、死株和烂薯,使品质变坏,减产严重,贮藏期还可造成烂窖。 症状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其症状最大的特点是病株表现萎蔫和块茎维管束呈环状腐烂。病薯播种后,病重者腐烂不能发芽或出土;轻者可出苗,但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瘦弱、节间缩短、分枝减少、叶变小。从下部叶片开始叶缘褪绿,逐惭向上枯黄·最后自下而上萎蔫枯死,旧叶片不脱落,茎杆仍为绿色,维管束黄色至黄褐色,切断后用手挤压,有时可见乳白色粘性菌脓溢出。病株基部茎的切面上,可见维管束部分变为黑褐色。 病害还可出现枯斑型症状,即下部叶片的尖端或叶缘呈褐色,叶脉间呈黄绿色或灰绿色,叶脉仍为绿色,产生明显的斑驳,以后叶尖枯干,并向内卷,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全部枯死。地上部萎蔫和枯斑型二种症状常同时出现,依品种不同有主次之分。 新收获的病薯和健薯,在外表上无明显的区别,但贮藏后,病薯薯皮变暗,脐部红褐色。纵切痛薯,可见环状维管束有不同程度的乳黄色腐烂,用手挤压薯块,可见从切开的薯块维管束中涌出许多乳白色或黄色菌脓,皮层于髓部易于分离。 病原马铃薯环腐细菌[Clauibactre michiganense subsp. Sepodonicu m(SpicckermannetKotthoff)Dzvis et al.]棒形杆菌属。茵体短杆状,大小0.8-1.2×0.4-0.6微米,单生,偶尔成双,菌体有多型现象,有时呈球状或棒状。不形成荚膜和芽孢。无鞭毛,不能在水中游动。革兰氏染色阳性,生长最底温度1-2℃,最高温度31-33℃生长适温为20-23℃,致死温度56℃。生长最适P H值为8.0-8.4。好气性,生长缓慢,在培养基上最快3天才能形成菌落,有的培养基上8-10天才形成针头大的菌落。菌落初为白色,薄而透明,有光泽,经过转移可变为乳白色或黄色。当菌落分裂很快时可出现“V”型和“L”型菌体。在培养基上菌体不能长期生存,经30-60天,培养基干燥后即失去生存能力,即使在菌落上滴加矿物油覆盖保存,18个月后也只有1/4为活菌,经21月后全部死亡。 环腐病菌在牛乳上生长良好,能使牛乳凝固而不胨化,不能分解酪蛋白,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在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糖中 、能产酸,在鼠李糖中不产酸。可水解淀粉,还原硝酸盐。人工培养需维生素B 1、烟酸、组氨酸、嘌呤、嘧啶等物质,但胱氨酸等氨基酸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环腐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据吉林农大鉴定,可定为两个菌系。病菌的专化性较强,在自然的条件下只为害马铃薯,人工接种还能使番茄、茄子产生萎蔫症状。 发病规律病害初侵染源是带菌种薯,病菌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切刀和盛放种子的容器,其次还可通过灌水和昆虫传播,但传病作用不大,再侵染的可能性很小。病茵可以从伤口侵入,潮湿时可从皮孔侵入。

马铃薯病害

马铃薯枯萎病 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马铃薯青枯病 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别于枯萎病。 马铃薯炭疽病 染病后早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很坏死,病株易拔出。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粒状菌核。 1、蚜虫。该虫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虫害之一繁殖力强,主要为害叶片及嫩芽,同时又是传 播病毒病主要媒体。 防治:出现蚜虫为害时,可用10%吡虫啉或10%毒丝蜱进行防治。 2、地老虎(夜蛾)。马铃薯生长至10公分左右,夜蛾以幼虫形式于近地面处将幼茎咬 断,造成缺苗。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间杂草,以消灭杂草上的虫卵。②用诱虫灯诱杀成虫。③在发生为害时于傍晚施药,可用10%氯氰菊酯1500倍加50%辛硫磷1000倍液重点喷幼菌根部。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一)、马铃薯卷叶病:主要表现为叶片小叶向上卷。通常是植株下部或全株叶片变脆,上卷呈筒状。有的仅叶片边缘微向上卷,有的卷曲严重而成匙状或筒状,严重时,叶片变厚,发脆变硬,颜色较深较浓,给人以丛簇凌乱的感觉。生理性卷叶的特点是受害植株卷叶表现较为一致。 (二)、马铃薯Y病毒:脉缩、叶片卷曲、小叶叶缘向下翻、矮化、小叶叶脉坏死、坏死斑点、叶片坏死和茎上出现条纹都是典型的症状。不太敏感品种的反应只是发生轻微的花叶,或者表现不出症状。 (三)、马铃薯A病毒:产生轻微花叶、斑驳,叶脉上或叶脉间呈现不规则的浅色斑,叶面稍有粗缩。 (四)、马铃薯花叶病:叶片颜色深浅不一。但叶片平展,不明显变形,叶脉不坏死。有的株系在某些品种上能引起过敏反应,产生顶端坏死。有的强系还可以引起叶片皱缩。此外,病株底部的叶片,当被遮阴时,常常不转为均匀黄色,而是呈现绿色脉带 硼肥对土豆的作用:块茎产量和淀粉含量增加,可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 [摘要]马铃薯的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因为马铃薯有着高产高效,生长发育时间短和营养丰富的特点,许多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首选马铃薯。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日趋严重的马铃薯病害,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马铃薯产量质量下降,薯块种性退化,且马铃薯病害分布地区广,不易于管理,而且发病情况因气候条件而异。因此了解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毒十分必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环腐病4种病害的病原体和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并且针对情况提出了各种相对应的防治方法,设法将马铃薯减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防治方法;常见病害 1概念和现状 马铃薯的别名又叫做土豆、洋芋和山药蛋,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现代化的科技给农产品结构带来了极大的改善,栽培技术越来越普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跃居世界第一位,它的生长周期较其他植物短,茎叶又十分丰富,所结果实也产量较大价值较高。可目前黑龙江、偏北地区出现了几种常见的马铃薯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和环腐病等,其中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早疫病和晚疫病。许多生物学家也致力于研究开发出许多针对性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2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的方法 2.1病毒病 2.1.1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 导致马铃薯种植业逐渐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病毒病已广泛地通过马铃薯传播,进而危害到马铃薯的种植。这种有害的病毒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马铃薯的卷叶病毒,它的发病症状是受到病毒感染的马铃薯植株会逐渐变矮,其叶子会变得又厚又黄,宁企鹅在植株的下半部分的小叶子会往上弯曲;另一种是马铃薯的皱缩花叶病毒,它是由于X和Y病毒相互混合之后去感染马铃薯导致的。不论是哪一种病害病毒,当温度升高的时候,这些病毒将更快更准的入侵植株,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其中X病毒的传播方式为汁液传播,Y病毒的传播方式为蚜虫或者职业传播,而卷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蚜虫传播。 2.1.2防治的方法 一方面,对于已经受到病毒入侵的马铃薯植株,及时的采取脱毒处理,另一方面,对于还未感染的植株可以选择使用无病毒种植的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广泛而均匀地喷洒药物来防治防范田间的蚜虫。

马铃薯土传病害及其防治

马铃薯土传病害及其防治 一、什么是马铃薯土传病害? 马铃薯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马铃薯根部或茎部侵害马铃薯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马铃薯土传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干腐病、枯萎病、黑痣病、疮痂病、粉痂病、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软腐病、细菌性萎蔫病及线虫等。 二、马铃薯土传病害是如何存在的?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马铃薯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三、马铃薯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 对于马铃薯土传病害,重茬连作、施肥不当和土壤线虫侵害都会诱发土传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快速发展,土传病害呈高发态势。 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马铃薯为茄科作物,多年连作,枯萎病、疮痂病等发生严重。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近年来我国一些马铃薯主产区黑痣病、枯萎病大暴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马铃薯

生产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马铃薯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 四、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马铃薯的根和茎,马铃薯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会引起幼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马铃薯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马铃薯,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五、如何防治马铃薯土传病害? 1、土壤处理:对于温室大棚,将切碎稻、麦草桔秆1000-2000公斤/亩+消石灰100公斤/亩或15公斤尿素,有条件的地方适量加增有机肥耕翻、灌足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同时封闭大棚,处理20天左右。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 3、轮作:这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轮作的年限不一样,一定要掌握好轮作的时间才有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