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小学语文?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板书:荷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扼要阐述。

一、第一方面:说教材,具体从三小点说:(4分钟)

1、教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篇课文,该单元以描写景物为主题展开。《荷花》是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根据三年级的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目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第二方面:说教法和学法:(2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的教法是: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第三方面:说教学过程:(8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播满池荷花的实景,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轻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满满荷花的美丽景象,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用曲线画下来,并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

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教材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以感情为主调,以观赏为基础,以乐读为手段”,让学生充分朗读文章。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荷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么我们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荷花的美呢?把你最欣赏的句子找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从而让学生在“闻荷花——看荷花——赏荷花——变荷花”中感悟荷花的美丽和作者对荷花浓厚的爱慕,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荷叶挨挨挤挤的”时,用多媒体展示“荷叶”的样子,这一幅幅画面,不仅把学生们带入满塘荷花中,更能让他们理解“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小莲蓬、破裂”等词和重要句子“像……;有的……有的……;仿佛……”。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荷花图,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荷花的热爱。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感受荷花的美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对着这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你有什么话跟荷花说说,通过这个环节,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布置学生小练笔《假如我是一朵荷花》。

这就是我整个教学过程。

四、第四方面:说板书:(1分钟)

根据本文的写作顺序和要点,我设计这样的板书:

闻清香

看挨挨挤挤大圆盘有的……有的……美丽

3 荷花赏很美也很美可爱

变仿佛翩翩起舞随风飘动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好,我是来自迎祥镇广田小学新庙村小的杨太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 一、说教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程设计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荷花》三年级课文范文

《荷花》三年级课文范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 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年级作文牵牛花像三荷花一样写三百字 每到夏天,我们小区的花坛里,就会有很多牵牛花。

孙犁《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荷花淀》是温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地方创新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提炼小说的主旨”。《荷花淀》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者以写意的笔调,透过几个生活场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具有勇敢、坚贞、乐观性格和美好心灵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形象。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人物形象典型,通过对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劳动妇女的进步历程的描写,表现了军民必胜的信心。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体会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能力目标:通过鉴赏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掌握以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手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会“荷花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的依据: 小说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形象,她们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而作者主要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她们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依据: 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孙犁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独具艺术魅力。《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3 荷花-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荷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美丽的荷花三年级作文

美丽的荷花三年级作文 美丽的荷花 今天,我和妈妈去三垟湿地欣赏美丽的荷花。 荷花真美呀!有的荷花白里透红,像个大桃子; 有的荷花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像个 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荷花争奇斗艳,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在荷花丛中,偶尔有几只蜻蜓飞过,停在荷叶上休息;还有几只蜻蜓用自己细长的尾 巴去点水;还有几只蜻蜓在用优美的舞姿吸引周围的游人…… 我和妈妈正在欣赏美丽的荷花,突然看见一个小朋友从荷花丛中的岩石上捉起一只小鳖。我羡慕极了,真想自己也能捉到一只小鳖。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要告别美丽的荷花了。我真希望每天看到这些荷花,这样我 的心情也会越变越好。 美丽的荷花 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文化广场看荷花荷叶。 我走到荷花池,看到一个个荷叶像一张张又大又圆的小床。美丽的红荷花在这些小床 之间冒出来,有的躲在荷叶下面,像一个个还没睡醒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 绿色的小莲蓬,发出淡淡的清香,有的小鱼告诉荷花昨晚的美梦,看到自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啊! 荷花很美丽,如果把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再加上小动物,小动物似乎告诉荷花自 己的快乐,画家的本领可了不起了。 突然,我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荷花,穿着鲜红的衣裳,微风吹过,我就随风飘动,不光 是我,我旁边的荷花都在盛风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的在阳光下面站着,这时 候才知道自己在看荷花呢! 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小鱼在荷叶下乘风挡雨,有的蜻蛙把荷叶比作舞台,天天都在唱歌,有的像一个游乐场,把水放上去,水珠像一个小孩子,在上面玩耍得非常 兴奋! 文化广场的荷花和荷叶真美丽,让我舍不得离开! 美丽的荷花 我很喜欢荷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课堂实录【最新】

荷花 师:多美妙的歌声!相信你们的读书声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 在今天的课堂上尽情的畅读!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1:背白居易的《池上》。 生2: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背《江南》(汉乐府) 师:还有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生:《小池》 师:一起来背背。(学生齐背)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 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 这样的荷花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 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 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 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 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 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 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 生:(齐说)小莲蓬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听课老师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著名作 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观察过荷花,并且把他的发现和感受写成了一篇 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荷花》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荷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荷花》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句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荷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清晨“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课文的作者叶圣陶先生“因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还写出了荷花的韵味,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并形成自己的感悟。但他们对文中描绘的荷花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挨、蓬”等5个生字;会写“仿、

佛”等11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对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句子。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中想象部分出现的景象及其对动态美的叙述。 五、说教法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美和语言美。 2.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本课的主题是赞美了荷花生机盎然的美,所以本课的学法,我以“美”字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我紧扣“美”字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完整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3、荷花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三.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三、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全国小学语文说课一等奖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荷花》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青光小学的孙金彦,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的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的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的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1.以多角度,多种形式读文,读中求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析、记忆,解决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资源,紧扣“美”,激发学生想像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目标确定 本年段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能比较迅速地随文识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判断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为自主阅读欣赏和理解课文提供了保证。通过衡量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光盘,观看插图,妙悟“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会作者的丰富想像,学习边阅读、边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

(4)要善于观察、多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本课重点是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之中精彩的词句,难点是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一个好的教法和学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进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 五说教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重组美景图片:激发兴趣,初识美 播放课件,请学生观赏后说说感受,当学生谈到“美”时,顺势而导,这么“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从而,进入新课。这样,以直观的画面美感受、吸引学生,把学生限于生活环境无法亲眼目睹而又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在眼前,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习沿“美”的主线展开。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20200604084920)

《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2、想去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老师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3、你们看得都陶醉了吧?来说说,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引导:从颜色、形状,还有荷叶等方面说。) 评:这个词用得真好!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来,生活处处是学习啊! 二、课文赏析 1、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读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板书:美) 2、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第2段) 3、请同学们拿出笔,轻读第2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谁来读 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你“挨挨挤挤”这个词读得真好!挨是一个多音字,还读作…… “挨挨挤 挤”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师:人少够吗?那请你们小组来表演下。) ③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荷叶很多?让我们一起感受荷叶的多吧。(指定1-2大排齐读) ④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荷叶比作什么?“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 盘”,这又让你知道了什么?生:荷叶很绿,很圆,很大(板书:叶) ⑤是啊,荷叶也很美呢!谁能读出荷叶的美?(指名读、再指定3-4大排齐 读) 归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一一”。咦,叶圣陶爷爷看到的是荷花是红色的吗?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哪些字?(生:长、钻、伸、露……)请你把字放

描写荷花三年级

描写荷花三年级 【第1篇】 一天早上,妈妈带着我一起到荷花公园去看荷花。 来到荷花公园,我看见有很多人在看荷花,我就立刻跑上前去看一看,看见了正在盛开的荷花,我的妈妈走到我的旁边问:“儿子你知不知道荷花的美称是什么呀?”我说“知道知道,它是花中君子呀。”我走近闻了闻荷花的香味,我感觉到了清凉和清爽还有一阵清香。 荷花的颜色有好多,有红的、白的、粉的…… 看见红色的荷花,我就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花”的诗句。看见了花骨朵,我就会想起一把没有撑开的小雨伞,看见刚开的荷花就像一个娃娃的小脸蛋粉嫩粉嫩的,看见开放的荷花就像一个仙女一样在荷花池中翩翩起舞。这样的情景让我想起美丽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还是一个宝,因为荷花盛开露出了好吃的莲蓬,我们可以吃到莲蓬籽,莲蓬籽可以做菜,营养价值非常高。它的根就是我们常吃的莲藕了,我非常喜欢妈妈做的糖醋藕,好吃的不得了。 荷花,荷花,你真美,我要是你该多好呀!!! 【第2篇】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清早,我到公园去,一进门就闻到 了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跑去。 荷花池里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一看到荷花,我就想到

了荷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花中君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的颜色真是五颜六色,红的如火,粉的似傍晚天边的晚霞,白的如雪……荷花的形状也真的是千 奇百怪: 有的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有 的是刚开的,像人们刚起床,伸了一个小懒腰。有的是半开的,才展开六、七片花瓣儿。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好像在向人们打招呼呢。 我看到了荷花,就想到两句关于荷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真美啊! 【第3篇】 荷花自古有“花中君子”的美称。荷花是草本科植物,在夏天开放,秋天凋谢。 有一年夏天,我来到洪泽湖观赏荷花。来到荷花池边,整个池子里都是荷花,荷叶挨挨挤挤,这正是杨万里所谓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这些荷花颜色众多,有红的,粉的,还有白的。远远望去,红色的荷花像一团团火焰,粉色的荷花像一片片美丽的彩霞,白色的荷花像一片片雪花。 荷花千姿百态。有的是一个花骨朵,正含苞欲放;有的是半开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是完全盛开的,像热情奔放的小伙子。荷花一朵接着一朵,使我目不暇接,美丽极了。几只蜻蜓

荷花淀教案设计公开课

荷花淀 孙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对话,用点拨法研习对话描写。 一、导语设计 师:(板书“战争”),一提起战争,同学们往往会想到炮火纷飞、硝烟弥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景象。 二、情节结构 师:大家已经读了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作品有没有直接描写战争? 生:没有, 描写了几个生活场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给几个生活场景拟一个小标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师:写了几个生活场景? 生:3个 师:哪3个?叫几位同学来给大家说说。 (提问学生并板书) 夫妻话别(概括为“夫妻夜话”好不好?“夜话”内容较笼统,不能准确概括这个生活场景,“夫妻话别”要好一些。概括要准确,贴切)-----探夫遇敌-----助夫杀敌(同学们概括力不错) 它不像一般的小说那样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完整的结构,结构上是高度浓缩的,在情节的展开上具有跳跃性:跳跃起伏:深夜织席候夫归,才始盼君归又送君归去,寻夫未果遇敌寇,助夫杀敌回。 师:在劳动过程和战斗过程的描绘上是不是像一般情况那样艰苦呢? 生:这个过程给人的感觉不仅不是艰苦,反而给人快乐、浪漫的感觉(板书:浓缩、跳跃、浪漫) 三、研习小说的对话描写 师:好,下面我们重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言。首先我们品读“夫妻话别”这个对话片段。 师:我请两位同学起来一人扮水生,一人扮水生嫂,大家充当叙述人,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要力求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1)“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什么? ——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2)师: “水生笑了,女人看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我把它改一改,两种改法。一种是把“你”字去掉,改成:“怎么了?”另一种是把主语“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说课稿(精品)

《荷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个方面来具体解说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3课,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课文。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并形成自己的感悟。但他们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上述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3.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有序观察,抓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中想象部分出现的景象及其对动态美的叙述。 四、说教法 本篇课文的作者、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法:展示一个以读为主线的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美和语言美。 2.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 由于本课的主题是赞美了荷花生机盎然的美,所以本课的学法,我以“美”字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设计“走进美”、“积蓄美”、“感悟美”、“深化美”和“我写美”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我紧扣“美”字设计了“走进美”、“积蓄美”、“感悟美”、“深化美”和“我写美”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美 我先给学生出个谜语,由此引出课题。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直观形象的荷花图片,把学生一下子带入到荷花的世界中。 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游戏识字,积蓄美 识字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但是很多学生对此却不感兴趣。我设计了摘苹果、开火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读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初步懂得欣赏词句,本节课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运用以往领悟的品读词句的方法欣赏本课遣词造句的特点。 2、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实施自主探究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因此更需发扬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虚拟成专题网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设有六个部分,分别为“走进课堂”、“增长见识”、“灿烂文化”、“荷花资源”、“在线测试”、“荷言荷语”。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荷花淀》说课稿 2004年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 盛蓉

《荷花淀》说课稿2004年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盛蓉 2004年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盛蓉">《荷花淀》说课稿2004年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盛蓉明月照弹琴 《荷花淀》说课稿 淄博实验中学 盛蓉 2004年11月,在市教研王玉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实验中学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的《荷花淀》一课在山东省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这堂课的成功是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下面我就这节课的课堂设计做一下说明。 《荷花淀》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课文。这是学生高中阶段遇到的第一篇小说,而且这篇描写战争的小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孙犁用他诗意的笔调描绘着白洋淀上那烟水渺渺的风光和质朴洁净的女人们,在带给读者无限美感的同时,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热情,同时也会激起读者对那场侵略战争的憎恶之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学案向学生介绍小说的有关常识,引导学生鉴赏小说时重点分析关注的方向,但因为这是学生高中学到的第一篇小说,所以对于一些非常系统的理论性的知识可以不必强求,以免降低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另外,也可以在学案中补充一些对 孙犁先生及白洋淀派的介绍,让学生对孙犁先生的为人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在课前做好必要的预习工作。 王老师曾经跟我说过,要成功地诠释一篇课文,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它最独特的地方。《荷花淀》的绰约风姿无疑就在于它独特的“诗意美”,这种美恰恰与小说表现的战争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这正是孙犁小说风格的体现。我就把这个文本的最独特之处作为架构整堂课的核心。而孙犁小说的诗意美是通过文中的语言传达出来的,所以我们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品味语言,感受风格。课上,牢牢立足文本,以学生活动探究为主,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诵读、品味文中的环境描写,重点揣摩人物对话,让学生感受到笔下的景物之美、人情之美,进而领会到孙犁小说独特的风格。 为了使教学环节清晰,有层次地推进课堂进程,我把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 一、 初步感知。 在导语设计中,力求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孙犁笔下美丽的白洋淀,引导学生关注这篇小说与其他描写战争的作品的不同之处,并提出问题:小说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学生在预习和阅读学案相关知识介绍的基础上,很容易就发现了小说的独特在于它的“美”,老师顺势提出学习目标。 二、 触摸语言。 《荷花淀》的美体现在文本语言上,主要是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而优美的环境描写相较对话来说,更直观地呈现出美感。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中景物描写之美,为主题的发掘做好铺垫。我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读完本文之后,你感觉小说中哪幅画面最能给你美的感受?哪位同学能把你认为最美的语段读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哪幅画面”就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引导他们寻找文中的景物描写。学生找的非常准确,分别是1——3段,月下小院和荷花淀的描写,64和65页寻夫未遇时水面的描写,66页伏击战前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说课稿【新版】

荷花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叶圣 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 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 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 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 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 读中体会。 学法:

三年级阅读题荷花完整版

三年级阅读题荷花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荷花》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辫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漂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把()里不正确的字划掉。 2、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比喻句用“——”划下来。 3、第一自然段写了荷花开放时的()种姿态。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一个句子。 4、为什么说眼前的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5、成语“”说明了“我”的动作很优美。 6、如果你也变成了其中的一朵荷花,又会有什么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呢? 二、阅读《翠鸟》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这个片段主要讲什么?请用“——”在片段中划出来。 2、作者抓住翠鸟的的羽毛,写出了颜色的鲜艳美丽。 3、你最喜欢翠鸟哪里的羽毛为什么 4、翠鸟的羽毛的特点是(),眼睛的特点是(),嘴巴的特点是() 三、阅读《燕子专列》,回答问题。 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zòu zhòu)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shè s è),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bīn bīng)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运送到温暖的地方。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tātà)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请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加上横线。 2、燕子遇到了麻烦,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个四字词概括。 、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荷花》课后习题

《荷花》课后习题 知识积累 一、拼一拼,写一写。 héhuābǎo zhàng fǎng fúpiān piān qǐ wǔ( ) ( ) ( ) ( ) lián peng suí fēng piāo dóng yī shang ( ) ( ) ( ) 二、想一想,填一填。 粉红的()雪白的()碧绿的()()的荷花()的花瓣()的荷叶一阵()一池()一幅() 三、比一比,组词语。 裳()稻()蜻()蜓()常()蹈()晴()挺() 四、照样子,写一写。

挨挨挤挤()()() 静静地()()() 五、照样子,写一句话,用上带下划线的词语。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六、把课文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发展练习 快乐阅读 春天 春天到了,美丽的春天令我们陶醉。 有人说春天是用眼看见的。我便使劲地看: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一个

个落在电线上,恰似五线谱,给春天谱写了一曲赞歌;暖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河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鲜嫩的小草拱出了硬硬的土地,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气息;百花盛开,蜂飞碟舞;冬眠的小动物也爬出了热被窝…… 有人说,春天是用耳听到的。我便用心的听,小鸟的啁啾、潺潺的流水伴随着孩子们可爱、顽皮的嬉笑…… 有人说,春天是用鼻嗅到的。我便努力的嗅,解冻的土地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清香,尤其令人久闻不愿归去的是百花竞妍,吐放出迷人的芳香,清静、淡雅…… 有人说,春天是用脑想象的。我便大胆地想,我面前出现了一副美好的画卷: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下,一片无垠的草地上,一群群牛羊在尽情享受草地的芳香;青悠悠的岭,绿油油的山,苍翠欲滴;一群小朋友在小桥流水旁嬉戏、玩耍;工人们正在建设美好的家园;一所学校正在国旗下宣誓……呵! 春天是美丽的、芳香的、动听的、神往的…… 1.抄写下面的词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