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与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与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与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与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新型能力与实施方案策划控制程序

1目的

根据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和发展战略,规定策划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集及相对应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体系、新型能力目标及新型能力实施方案的方法与途径。

2范围

适用于识别、确定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集,策划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相对应的两化融合新型能力体系、新型能力目标及可行性实施方案的策划。

3职责

1.1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公司战略、战略目标和战略-优势集-能力体系报告;

1.2信息中心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对战略-优势集-能力体系报告的评审;组织策划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集以及相对应的新型能力体系;

1.3两化融合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负责拟打造的两化融合新型能力目标的建立及实施方案的策划活动;

1.4相关业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战略一优势集一能力体系、新型能力目标和新型能力实施方案策划输入提供,参与策划分析和评审;

1.5信息中心负责保留形成文件的“新型能力策划报告”、“新型能力策划项目任务书”。

4程序

本策划是在公司现已构建的文件化管理体系基础上,依据结构化方法开展涉及两化融合的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集和相对应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体系以及新型能力项目目标和实施方案的策划活动,以确保策划结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4.2. 1战略

战略是指公司在现在和将来为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实现持续成功所需的公司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总经办负责组织策划公司战略及战略目标,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根据公司战略、战略目标、信息化规划,分解出公司的年度阶段性目标,最高管理者批准后作为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输入依据。

5.2. 2组织所处的环境

4.2.2.1影响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愿景、使命及核心价值观、公司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a)外部环境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

-政治法律,国家政策;

-社会文化;

-经济形势;

-客户需求,市场态势;

-管理,创新手段;

-竞争对手及国内外行业标杆;

-技术发展趋势等.

b)内部环境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战略及战略目标;

-企业使命、愿景;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管理方针;

-企业现状等。

4.2. 3分析的模型

1)S WOT (优势、弱势、机会、威胁);

2)P EST (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3)标杆对比;

4)平衡记分卡;

5)波特五力等。

4. 2.4分析过程

总经办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每季度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必要时引入咨询机构,以公司的战略为基础,采用SWOT、PEST、标杆对比、平衡记分卡、波特五力模型等战略分析工具一种或组合,综合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文化、经济形势、客户需求,市场态势、竞争对手、国内外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现状(包括两化融合评估诊断的结果)等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出公司已有的优势、需要加强的优势、未来的优势,形成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集。

5.2.5分析的输出

1)分析的输出构成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集,包括已有的竞争优势、需要加强的竞争优势和未来需要的开始打造可持续竞争优势。

2)优势方向可包括研发设计资源优势、产品性能优势、智能化产品服务优势、成本优势、质量优势、资源能源优化配置优势、营销优势、市场快速响应优势、优质高效服务优势等方面。

4.3优势集-能力体系策划

5.3. 1分析输入

1)评估和诊断的结果;

2)可持续竞争优势集;

3)业务需求和目标;

4)企业装备、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现状;

5)市场营销现状及需求;

6)市场竞争情况。

4. 3. 2采用GB/T 23020-2013进行评估审核规范

4. 3. 3策划过程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依据与战略相匹配的竞争优势集,按GB/T 23020-2013标准评估和诊断的结果,以及公司的信息化规划报告分析企业两化融合所处发展阶段、关键环节、重点、

切入点和发展方向,以及相关关键指标与行业水平的对比情况,分析公司的管理过程中的长

板、短板、改进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需求,在产品、价值链、管理三个维度上,策划出

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集对应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体系。

4.3.4策划的输出

4. 3. 4. 1优势-能力体系策划应输出支撑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集的新型能力体

系。

4. 3. 4. 2新型能力体系中的每项能力应包括:能力定义、能力建设达成效果、建设时间、主

要责任人等内容。

4.3. 4. 3新型能力打造方向可包括:

1)生产管控类能力(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质量环境节能环保的精细化管控能力等);

2)财务管控类能力(财务与业务集成、成本精细化管控、集团型企业财务集中管控等);

3)经营管控类能力(一体化高效经营管控、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集团型企业资源集中共享与协同运营等);

4)研发创新类能力(基于客户需求的数字化快速定制研发、产品研发工业设计生产制造一体化、在线异地协同研发等);

5)用户服务类能力(用户互动与敏捷服务、客户订单的快速响应与交付等)。

6)能力主要从企业管理维度、产品维度、价值链维度三个维度方向分析和确定。

4.4战略-优势-能力体系

4.4.1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4. 4. 1. 1根据“战略-优势-能力体系”主线,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业务部门编制“新

型能力策划报告”。管理者代表应组织对“新型能力策划报告”的科学性、可行性、必要性和

紧迫性进行评审,并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4.4. 1.2行政部保留“新型能力策划报告”的评审及批准的记录。

4. 4. 2战略-优势-能力体系的更新

4. 4. 2. 1当国家政策、公司战略等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新型能力的监视测量结果、管理评审结果对战略-优势-能力体系产生重大变更要求时;管理者代表组织修订、评审“新型能力策划报告”,并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4. 4. 2. 2行政部应保留“新型能力策划报告”更新的评审及批准的记录。

4. 5新型能力项目策划

4. 5. 1根据“新型能力策划报告”,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确定拟打造的新型能力目标,

策划新型能力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需求和实现方法。

4. 5.2团队组建

4.5.2. 1管理者代表指定工作组长,由工作组长组建两化融合工作组,明确项目建设职责,批准后人事部达成纪要或者发文公布。

4. 5. 3新型能力目标确定

1)根据能力的特性、边界和范围,两化融合工作组策划出具体的、可测量、可达成的且有时间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目标。

2)从战略方向、业务需求、管理需求、项目特性、功能需求、标杆行业对比、技术发展趋势情况等方面策划拟打造的新型能力目标。

3)新型能力目标应规定实现的时间要求、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指标。

4)新型能力目标由业务部门和工作组制定,分管业务负责人组织评审,授权管理者批准。

4.5. 4实施方案策划

5.5.4. 1策划的输入

4. 5.4. 2两化融合工作组组织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实施方案策划的输入,主要包括:

1)新型能力的目标;

2)市场环境分析结果;

3)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4)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5)外部技术发展趋势:

6)业务需求和目标;

7)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

8)数据开发利用现状;

9)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

4.5.4. 3两化融合工作组应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对输入的充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评审的参加者至少应包括技术实现的责任部门,必要时应有相应的专家代表。

5.5. 4. 4行政部保持新型能力项目策划输入及评审的记录。

6.5.4. 5方案策划

两化融合工作组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在分析策划输入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的策划:

1)两化融合工作组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分析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现状,参考“业务流程再造(BPR)”等方法策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优化的需求;

2)两化融合工作组和相关业务部门分析技术现状,参考“项目管理知识体系”、“IT治理模型”等分析方法,共同完成技术实现的策划;

3)两化融合匚作组和相关业务部门根据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并分析数据开发利用现状,共同策划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4)两化融合工作组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分析现有的支持条件和资源现状,确定支持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7.5.4.6策划的输出

1)输出要求要满足策划的输入所提出的要求,输出报告包括以下需求:

a)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

b)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

c)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d)确定基础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e)明确项目的职责、方法和进度。

2)策划输出的结果形成“新型能力项目策划书”,包括新型能力目标、实施方案的策划输入、实施方案的策划输出。

3)输出评审、批准

a)分管负责人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对策划的输出进行评审,以评价输出对所要求的满足程度,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经评审,符合要求的“新型能力项目策划书”由授权管理者批准。

b)两化融合工作组及相关业务部门应保持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策划输出及相关评审、批准记录。

4.5. 4. 7策划的更改与控制

1)两化融合工作组负责识别在能力打造过程中发生策划的更改,并组织对更改进行评审。更改在实施前应获得授权管理者的批准。

2)实施方案的策划输入、策划输出、更改及相关评审、批准记录,项目结束后由两化融合工作组负责移交相关业务部门保存。

5相关文件

5.1新型能力策划报告

5.2公司战略梳理

质量管理体系 文件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一、目的:对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为有效版本。 二、范围:对与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为有效版本。 三、职责者:公司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收集。 四、内容: 1、职责 1.1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手册。 1.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质量手册。 1.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 1.4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1.5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 2、程序 2.1文件分类及保管 2.1.1文件一级分类及代号 2.1.2 文件二级分类及代号 每一大类生产质量管理文件下,又规定作二级分类,即分为:

二类分类代号中的字母除SOP,SMP为英文缩写外,其它均为中文的拼音缩写。2.1.3第一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质量手册,第二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程序文件,由办公室备案保存。第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各相关部门自行保存并报办公室 备案存档。 2.2文件的编号 2.2.1文件的编号与格式 编号格式 版本号(两位数字) 2.2.2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代号的编制按2.1.1、2.1.2的有关规定执行。 2.2.3 顺序号用三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按文件编制的顺序排列。 2.2.4 版本号表示文件修订情况,文件的第一版用“00”表示,第一次修订用“01”表示,以后每次修订按顺序递增。 2.2.5例如: 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编号:CX-SMP-001-00表示该文件是:程序文件 , 2.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a)质量手册由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由管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发布, 由办公室负责登记、发放; b)各部门工作文件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写、汇总,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 经理批准,办公室负责登记、发放; c)应确保文件使用的各场所都应得到相关文件的适用版本。文件的发放、回收 要填写《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2.4文件的受控状况 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凡与质量体系运行紧密相关的文件应为受控,由各主管部门按规定执行。所有受控文件必须在该文件封面书写“受控”表 明其受控状态,并注明分发号。 2.5文件的修订或替换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教程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XY XY/XG 2009-2015 版本号:A/0 实施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版本号:A/0 1 目的 技术实现要确保技术方案制定者的多样性,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获取方式,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2 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技术实现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管理职责 4.1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方案。 4.2 信息部 4.2.1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组织论证可选技术路线; 4.2.2 负责组织审查技术方案; 4.2.3 负责跟踪和控制技术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执行情况。 4.3 各部门负责各相关责任部门参与技术方案的审查确认。 5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 总要求 5.1.1 相关要求 5.1.1.1 公司制定两化融合技术方案时,应确保:明确两化融合技术方案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技术实现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技术方案,包括得到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主体的确认。 5.1.1.2 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采用的技术应当能无缝升级;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 5.1.1.3 公司应对存放于纸面、手头或其他载体的必要基础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5.1.1.4 公司应确保技术的应用主体全程参与技术获取过程,关注技术获取后的消化吸收与利用,采取有效手段对相关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确保技术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5.1.1.5 公司应适当保持技术获取的记录,如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培训资料等。 5.1.1.6 公司应采取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适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里程碑评审等监视与测量手段,跟踪和控制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5.1.1.7 公司在监督与控制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 5.1.1.8 公司应适当保持监督与控制的记录。 5.2 业务描述 5.2.1 前期准备 1

01两化融合文件控制程序

xxxxxxx 两化融合 文件控制程序 编号:HL/GX/B/01-2014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1.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文件:指信息及其承载的媒体,女口:过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它电子媒体,图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等的展现方式。 4.职责 4.1.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统一指导和协调文件管理工作,对重要文件进行审查。 4.2.企管部 ――负责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 负责建立并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清单; ――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档案管理; --- 负责建立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并保持公司规章制度清单。

ff ――负责外来标准的收集、发放,负责管理类体系文件的归口审核、抽查监督。 43公司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文件的编制、送审、监督检查执行。 5.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5.1.总体要求 5.1.1目的 文件控制是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制定、标识、修订、审批、发布、存储、查询、重用、归档、作废等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文件控制程序,保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可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5.1.2相关要求 (1)文件在发布前均应经过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 (3)确保文件的名称、版本、编号、受控性质、和最新修改状态等得到有效的标识。 (4)确保在各工作场所,能从内网查阅或获得纸质的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5)确保文件保持完好、清晰,易于识别。 (6)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运行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7)作废文件均应撤出使用场所和现行有效文件数据库,如因其他目的而保留,应对其进行适当标识,防止误用。 52业务描述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方案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方案 1 项目目标 1.1辅导企业在合同约定的周期内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或验收); 1.2辅导企业策划2020-2025年两化融合新型能力和中长期规划; 1.3辅导企业规范两化融合项目的策划、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匹配与规范、运行维护、数据开发利用、监督和控制等过程; 1.4辅导企业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1.5辅导企业建立、实施、保持、改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活动融合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 2 建设内容 2.1项目前期准备和项目启动阶段:营造氛围、凝聚共识; 2.2两化融合现状调研诊断、评估阶段:认识自我两化融合水平,清楚定位和阶段性目标; 2.3两化融合策划阶段:以企业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为出发点,辅导企业根据国家政策、企业现状、内外部环境、技术发展趋势,市场态势等方面,采用SWOT 分析、平衡计分卡、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进行分析和新型能力策划;识别持续竞争优势需求、识别新型能力需求、确定两化融合方针、确定两化融合目标、识别/确定两化融合过程、提供所需的资源等; 2.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阶段:辅导企业建立两化融合体系文件并发布; 2.5两化融合中长期规划:辅导企业建立公司两化融合中长期规划和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2.6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优化:辅导企业针对公司现状和需求,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 2.7两化融合体系试运行; 2.8根据体系试运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匹配、优化、修订;

2.9内审员培训、考核; 2.10实施内审和管理评审; 2.1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符合性审核; 2.12第三方的评定审核; 2.1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 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策划 两化融合难点在两化融合的前期调研、策划,重点在体系文件编制和实施、优化、改进。人天分布如下: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管理制度

编号:SY-AQ-0135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管理制 度 Management system of quality manual and procedure documents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管理制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在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各个场所使用的文件是有效版本,特制 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更改,发放和回收的管 理。 2、管理要求 2.1全质办是《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 2.2《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在贯彻实施过程中若发现差距或不 符合实际情况时,各职能部门要以书面形式反馈全质办,全质办向管理 者代表提出更改报告,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经管理者代表报准后进行 更改、控版和回收。 2.3全质办指定专人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按规定范围进 行发放、更改和因收,对其使用和保管进行监控。

2.4全质办受管理者代表委托解释《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有关内容。 2.5技术科负责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标准化审查。 2.6《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持有者要保证其有固定的存放位置,以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其进行更改、回收等。 2.7《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持有者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不准外借,更 不准私自提供他人转抄或复印,若发现类似问题,应予以追究责任。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2015年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我市工业转型发展,根据《潜江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潜政办发【2015】27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的推进原则,分行业抓好重点骨干企业的“两化”融合试点。落实“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支持试点企业示范引领,撬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继而推动全市企业“两化”深度融合。 二、工作目标 至2015年底,完成8家企业的信息化试点建设,推进20家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各试点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水平、工作质效显著提高,电子商务实现突破性发展。三、“融合”重点 突出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冶金机械、农副产品、家具制造五大产业,以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系统综合集成、电子商务发展为重点,推进试点企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业务电商化发展。 医药化工:重点抓好金澳科技、金华润化肥、永安药业、潜江制药、潜龙医药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各企业生产过程实现精准控制达到节能降耗、减排微排目的。拟产生2家

试点企业。 纺织服装:重点抓好奥瑟夫制衣、利维高制衣、金松纱业、江汉棉纺、江赫医材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各企业设备改造和ERP系统高度集成,实现管理信息化,达到质效提升目的。拟产生2家试点企业。 冶金机械:重点抓好正豪华盛、东方汽车零部件、江汉钻具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各企业ERP系统高度集成,实现管理信息化和生产过程信息化。拟产生2家试点企业。 农副产品加工:重点抓好华山水产、莱克水产、九缘食品、多优多、尝香思、功鑫长明、同光面粉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各企业内部局域网、ERP系统集成和电子商务建设。实现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业务电商化。拟产生2家试点企业。 家具制造:重点抓好汉田家具的ERP系统集成建设。四、工作方案 (一)开展调查研究。组织通信运营商对全市企业“两化”融合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了解“融合”需求,初定试点行业和企业。此项工作上半年完成。 (二)组织企业申报“试点”。根据初步确定的试点企业,在推进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按照《潜江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件要求,组织企业报送材料,申报试点。申报工作拟8月底完成。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并确保贯标不走形式,落到实处,实质性支撑两化融合创新工作的成效,需要确保本次贯标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推广并提升对两化深度融合的认识:认识到XXX企业战略及对未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认识到信息化、互联网+环境下XXX企业所需要的新型能力;借助贯标机会,对主要创新部门、自动化部门开展两化融合相关培训,提升各环节的认识水平;积极争取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二:建立有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在XXX企业 范围内,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明确XXX企业两化融合的范围与边界、两化融合的方针与目标,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编写并协助审核通过两化融合管理手册,重点针对移动互联的两化融合的优秀做法及其他遴选出来的两化融合先进做法,协助相关业务环节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相关文档资料。 第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推进:根据X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标要求,制订与之匹配的技术方案、进度安排、实施方案等,确保企业战略落地及实施。 第四: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在遴选出来的相关领域挖掘出XXX 企

业的新型能力,并划定贯标边界与范围推进管理体系的实施,完成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对新型能力的打造成果进行监测与考评:根据贯标要求及贯标过程中明确的两化融合方针与目标,对相关的新型能力(如MES支撑下的数字化生产 管控能力)的打造效果进行测评和考核,确保达到贯标形成的短期的两化融合目标考核要求; 第六:确保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定;通过与咨询机构、评定结构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本次贯标结果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根据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的评定规范,为确保贯标效果,本次贯标将建立以XXX公司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该组织在公司内部需要以正式文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主要包括: 1)总经理,担任最高管理者 2)负责两化融合工作的副总经理,担任管理者代表,领导小组组长 3 )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确定的贯标范围,邀请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 担任本次贯标领导小组的副组长 2、两化融合工作小组 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向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汇报,主要成员包括: 1 )信息自动化运营部主任,工作小组组长,贯标项目总监,负责贯标项目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受控状态分发号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编号JD/QMB4.2.3—01~JD/ QMB8.5.2/8.5.3—05 编制办公室 评审各部门 批准管理者代表 版本号第A/0版

无锡市江达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文件修改记录表QR4.2.3—0107 文件名称编号 修改日期修改次数版本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备注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表 序号ISO9001: 2000 标准条款号 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1 4.2.3 JD/QMB4.2.3—01 文件控制程序 2 4.2.4 JD/QMB4.2.4—02 记录控制程序 3 8.2.2 JD/QMB8.2.2—03 内部审核程序 4 8.3 JD/QMB8.3—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 8.5.2—8.5.3 JD/QMB8.5.2/8.5.3—05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号JD/QMB4.2.3—01 第A版第0次修改 文件控制程序第1页共5页 1.目的 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使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各个场所使用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从所有发放和使用的场所及时撤出失效和作废的文件。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如标准、法规、顾客财产的知识产权(提供的图纸)等。 3.引用标准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JD/QMA—2006《质量管理手册》4.2.3《文件控制》 4.职责 4.1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的控制。

20两化融合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文件.doc

1.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红领集团(以下简称“公司”)两化融合管理 体系管理评审的职责、管理活动的容和方法、检查与考核、报告与记 录等要求。 本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活动。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控制程序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控制程序。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控制程序。 管理评审:为了确定管理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职责 4.1. 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 ——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评审计划和评审报告。 4.2. 企管部 ——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汇集评审所需资料;——负责报告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状况;——负责起草管理评审报告,评价改进 措施的效果;——负责报告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组织实施管理评 审计划及评审后改进措施效果的跟踪检查。

4.3. 公司各部门 ——负责提供评审所需资料,并实施本单位改进措施。 5.管理活动的容与方法 5.1. 总体要求 5.1.1目的 通过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审,确保其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并评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调整的必要性。 5.1.2相关要求 ——管理评审基于两化融合管理评估与诊断结果、监视与测量结果、前期管理评审结果及改进措施执行情况,结合公司控制程序及相关标准要求开展,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外部环境变化。 ——管理评审时要考虑是否需要对两化融合管理方针和目标进 行修正。 ——管理评审要关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过程绩效。 ——管理评审要关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5.2. 业务描述 5.2.1 评审准备 5.2.1.1 评审计划 根据两化融合联合工作组的指示,企管部在管理评审实施前两周拟定“管理评审计划”(见附录A),经企管部领导审核后,报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两化融合体系试运行方案

XXXX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运行方案 编制: 批准: 审核: 日期:2020年6月

一、试运行目的 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动态匹配和调整,进行体系文件的完善和优化。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的相互磨合,检验两化融合实施框架中业务需求与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二、工作内容 (一)公司领导对信息化支持的试运行 (二)文件管理体系方法的应用过程试运行 (三)新型能力的识别及策划过程试运行 (四)全员参与的意识培养过程试运行 (五)信息化设备设施、信息资源保障过程试运行 三、计划安排 本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运行方案从2020年6月20日起开始实施,进入体系试运行阶段,于2020年9月20日结束,试运行期间嘉兴恩碧技电气有限公司相关部门所有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四、相关管理职责与权限 组织职责 最高管理者1.在公司的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向全员传达本公司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制定两化融合方针,确保有效获取与公司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3.在公司的决策层中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并进行充分授权,以确保其有效发挥组织协调、统筹落实的领导作用; 4.推动并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有效发挥领导作用; 5.建立健全职责与协调沟通机制;

6.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融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 7.组织管理评审,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8.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和外部资源,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管理者代表1.提出公司两化融合相关决策建议; 2.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3.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4.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5.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6.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办1.负责宣传贯彻两化融合方针,努力实现管理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2.负责公司薪酬、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指导、管理、监督员工工作,使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3.负责主导推进两化融合体系建设和运行及新型能力策划,负责本部门两化融合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 4.负责组织管理评审的实施; 5.负责组织公司诊断评估工作,编制诊断与评估报告; 6.负责协助制定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7.负责监视和测量计划制定和监控。 人资部1、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2.负责两化融合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落实全员培训,做好员工培训的有效性评价;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文件

XY XY/XG 2003-2015 版本号:A/0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1 目的 本程序制定目的是在两化融合实施策划过程中,明确界定两化融合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实施方法和框架,使策划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持一致。 策划输出为《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中长期规划)的策划过程,定义了策划的方法、输入、输出、评审与批准、维护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 《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4 管理职责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4.1 组织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活动; 4.2 组织编制《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 4.3 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 4.4 审核并批准《两化融合实施策划书(中长期规划)》文件的变更。 4.5 策划具体工作的执行、监督和协调。 5 管理程序 5.1 策划准备 5.1.1 策划组织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启动策划工作,管理者代表作为负责人组织并领导策划,规划未来中长期的两化融合实施。两化融合推进办公室人员,业务部门人员参与策划具体工作。 5.2 策划输入 各业务部门应提供策划输入内容,作为策划的输入,提交人确保提供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策划输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b)市场环境分析结果; c)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d)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 e)外部技术发展趋势; f)业务需求和目标; g)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现状; h)数据开发利用现状; i)基础条件和资源现状。 5.3 策划活动 各业务部门按策划要求完成策划任务。 5.3.1 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需求分析 根据业务流程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确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的需求。 5.3.2 技术实现需要分析 根据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的优化需求,依据技术现状和外部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信息系统需求)。 5.3.3 运行维护需求分析

两化融合项目实施方案

XXXXX中心的信息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XXXX有限公司 二O一三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目标 (1) 1.1项目提出背景 (1) 1.2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 (2) 第二章信息化改造可行性 (3) 2.1发票规划、产为政策、行业准入分析 (3) 2.2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分析 (4) 2.3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分析 (5) 第三章信息化改造项目分析 (6) 3.1信息化基础及存在问题 (6) 3.2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7) 3.3系统目标 (8)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选型 (10) 4.1日本宫腰表格轮转印刷机技术改造 (10) 4.2全自动厚薄纸网纹辊上光机技术改造 (11) 4.3试卷密封线多排孔打孔研发 (13) 4.4数据机房及信息化系统建设 (14) 4.5主要设备和配套工程 (16) 第五章、项目实施条件和进度分析 (16) 5.1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16) 2.投资规模 (17) 5.2项目实施进度分析 (17)

第六章、项目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18) 6.1项目经济影响分析 (18) 6.2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18) 第七章实施进度说明与分析 (18)

第一章项目背景和建设目标 1.1项目提出背景 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经济兴起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是重要的核心和基础。信息产业的自身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降低,促进全球商业市场的形成。全球化的过程正是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传统农业、工业经济的改造与重组的过程。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息化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信息化推进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务实,更加注重应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作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印刷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是极为诱人的。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人类最早的印刷术。时至今日,我国印刷产值达2400亿元,从业人员达500万,印刷厂家多达12万家,是不折不扣的“印刷大国”。印刷企业处于空前竞争的前沿,竞争的成败最终决定三点:先进的印刷设备与照排软件、科学的管理手段、畅通的供销链渠道,这三点归结为一点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竞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印刷包装企业中,除为数不多的骨干企业实施了ERP外,绝大数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仅有16%左右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26%左右的企业拥有少量的计算机,且主要用于财务和OAN。正如河南科技大学印刷包装工程研究中心魏风军主任指出的:“目前中国印刷包装行业的整体信

质量管理体系与文件控制程序

文件操纵程序 编号: SF-QP4.2.3-2005-1 1.目的 对与组织质量治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操纵,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均为有效版本。 2.范围适用于与质量治理体系有关的文件操纵。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公布质量手册。 3.2治理者代表负责审核质量手册。 3.3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 3.4生技部负责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 4.程序 4.1文件的分类 4.1.1文件分为技术性文件和治理性文件两大类。 a.治理性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打算、治理制度、合格供方名单及外来治理性文件和相应的表格; b.技术性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检验规程、作业指导书、产品标准等和外来技术文件。 4.2文件的编号

4.2.1质量手册的编号:SF - QM - □ 文件编制的年代号 质量手册代号 企业代号 4.2.2程序文件的编号:SF - QP □ - □ 文件编制的年代号 程序文件标准对应章节号 程序文件的代号 企业代号 4.2.3质量打算、治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第三层次文件的编号: SF - ZD □ - □ 文件序号 质量手册中文件章节号 作业指导书代号

企业代号 4.2.4记录: SF – QR □- □ 文件序号 质量手册中文件章节号 记录代号 企业代号 4.2.5设计、工艺文件规程的编号按原文件编号或技术文件治理部门自行编制。 4.2.6各部门分发代号 总经理01 治理者代表02 生技部03 供销部 04 质检部05 车间06 仓库07 4.3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 文件公布前应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a.质量手册由生技部组织编写,治理者代表审核,上报总经理批准公布,由生技部文件资料治理员负责登记、发放; b.各部门的文件由各部门组织编写,由部长审核,上报治理者代表批准公布。由文件资料治理员负责登记、发放;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通过匹配性调整实现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相互融合和动态匹配,并在公司建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文件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机制,以确保匹配后的相关成果得以固化。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后相互间的静态和动态的调整及规范化和制度化确立和运行。 3 术语和定义 匹配与规范:指公司对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以及有效匹配后,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4 职责 4.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负责两化融合实施过程匹配与规范阶段重大事项的协调与决策。 4.2信息中心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并保持《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控制程序》;负责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过程中的优化调整方案的论证评审、及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4.3各部门 参与试运行工作;负责试运行期间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技术实现优化调整方案的提出,以及参与方案论证和实施工作。

5 工作流程 6 过程方法及要求 6.1试运行 项目责任单位负责试运行的准备和相关工作,包括: a) 制定试运行策略方案,以及静态与动态数据的初始化准备等; b) 全面、有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识别问题或缺陷,并采取适宜的措施,确保其得到及时解决; c) 必要时,开展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和技术实现的优化调整,确保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配; d) 应通过培训、人员调岗等措施,确保员工满足新的岗位能力要求。 信息中心对试运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注:项目责任单位是指在项目立项前确定的项目建设单位。 6.2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调整 试运行期间发现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与信息系统和技术不匹配时,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进行梳理和论证分析,必要时提出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调整的方案,调整方案应按照《两化融合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控制程序》执行。 信息中心对优化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6.3 技术实现优化调整 试运行期间有技术实现优化的调整需求时,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梳理系统优化需求,必要时提出技术实现优化调整方案,详细说明需要增加的系统需求或需优化的系统功能,在进行技术优化方案实施前,应按项目要求履行变更管理的申请和审批流程,经评审、批准后方可进行实施。优化方案编制完成后,应报送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依据项目组提出的优化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对优化调整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审批,调整方案获批后,由项目组组织实施。 6.4 岗位变更后能力匹配 试运行前,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协调项目组对系统关键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并编制用户操作手册、系统配置及运维文档等,以确保岗位变更后职责与能力相匹配。 6.5 确立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文件规范 项目责任单位组织项目组将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实现优化过程中需求调研、优化方案、实施结果、培训记录等按照规范的文件形式进行固化,按照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文件的标准格式及编号,并指导编制人员进行规范填写。 7 相关文件 无 8 相关记录 无

两化融合-系统技术实现方案模版

文件编号:WTKJ-IFI-P3/2-009 实施过程技术方案 XX股份有限公司 XX年XX月

1.关于本方案 [这里描述本方案和招标方技术文件规定的内容的对应性。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突出我们方案的要点,便于招标方快速理解。] 2.概述 2.1.项目背景 [介绍本项目的背景,一般来自于招标方的技术文件,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背景做介绍,便于方案阅读者了解项目的背景知识,便于理解方案的后面章节。] 2.2.建设目标 [一般来自于客户招标文件,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 2.3.建设原则 [这里描述系统的建设原则,一般比较统一,以“XX性”等系统属性为中心进行描述。] 3. 需求描述及分析 3.1.概述 3.1.1.需求分析目标和任务(可选) [这里描述通过需求分析要达到的目标,从大的方面描述需求分析的任务。] 3.1.2.需求分析组织方式 [需求分析包含两部分,首先是需求描述,包括业务需求、接口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其它补充需求。其次是需求分析,包括对系统涉众的分析,列举所有与系统有关的角色,清楚的说明他们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本系统的。接着以系统用例图的形式描述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最后,描述本系统对技术架构的需求,用于指导后面的架构设计。] 3.2.需求描述 [注:如果方案包含多个应用和子系统,可按应用或子系统分别描述需求。] 3.2.1.业务需求 [这里用文字和流程图描述业务需求,目录可自行组织。] 3.2.2.接口需求 [这里描述所有和系统有联系的接口方面的需求。] 3.2.3.性能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性能需求。] 3.2. 4.安全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安全方面的需求。] 3.2.5.其它需求 [这里可以描述其它无法归类的客户需求。] 3.3.需求分析 3.3.1.系统涉众分析 [这里描述和系统相关的用户,包括客户,最终用户细分,他们在系统中的职责以及他们如何使用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本系统的所有干系人及职责描述,相当于用例分析中的角色。] 3.3.2.功能需求分析 [这里描述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可以使用用例图,如果功能需求比较多,可以采用用例包。最好在开始时,给出系统用例图。] 3.3.3.对技术架构的要求 [这里描述对架构设计有指导性的关键需求,会影响到后面的架构设计。] 4.总体设计 4.1.总体设计目标 [这里描述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 4.2.总体设计原则 [这里描述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 4.3.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这里以逻辑结构图(一般分层组织)的方式,描述我们提供的整个软件生态系统,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技术。] 4.4.网络系统设计 [这里用网络拓扑图的形式描述网络方面的设计。] 4.5.硬件系统设计 [这里描述硬件方面的设计,一般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防火墙等。] 4.5.1.服务器 [这里描述硬件服务器的选型,依据内容多少,目录可自行添加。] 4.5.2.网络设备 [这里描述网络设备的选型,依据内容多少,目录可自行添加。] 4.5.3.存储系统

质量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XX/XXXX XXX XXXX 文件控制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文件的控制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文件的控制。 2 引用文件 XX/XXXXX XXXX 记录控制程序 XX/XXXXX XXXX 设计和开发更改控制程序 XX1580 设计文件的分类编号 XX207 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 3 职责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质管部负责管理,图样、技术文件由科技部办公室负责管理,各部门配合。 4 工作程序 4.1 文件的编制、审核 文件的编制、审核,依照归口管理的原则,由各主管部门编制后,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其适用性,并批准实施。重要的、涉及面广的质量文件,可由最高管理者审批。图样和技术文件按XX207《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并确保图样、技术文件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当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发生变化时,由有关部门提出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的申请,依据原审批程序再次批准后方可执行。 4.2 文件的标识 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标识由质管部按企业标准的规定进行标识; C)技术文件的标识,归档文件由档案室按公司档案分类大纲编号,其中设计文件由标准化人员按XX1580《设计文件的分类编号》和XX207《设计文件的管理制度》给出; c)质量记录的标识按XX/XXXX XXX XXX《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标识; d)外来文件依照归口管理的原则,由归口管理部门对文件标识。 4.3 文件的归档、分发和控制 文件的归档应依照确保文件协调一致、现行有效、及时归档的原则,要确保文件清晰、易于识别。 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质管部负责印制、存档和管理,根据工作需要,质管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登记、编号和分发至有关部门,质管部及使用部门负责对使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控制,保证所有场所使用的文件是现行有效的版本,作废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质管部负责及时从使用现场收回,并按作废文件的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b)技术文件由产品课题负责人按XX/XXXX XXXXXXX《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负责归档,科技部办公室负责复制。科技部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拟定文件发放清单,由科技部办公室登记、编号、发放。科技部办公室负责对技术文件的编制,使用单位对技术文件的使用进行控制,保证所使用的技术文件现行有效,并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c) 质量记录按XXX/RXXX XXXXXXX《记录控制程序》进行归档,需要时,记录复印件可发至相关部门和人员存档管理。 d)当需要借阅存档的质量管理文件体系或技术文件时,借阅人需到文件归档管理部门办

两化融合系统技术实现方案模版

两化融合系统技术实现方案模版

文件编号:WTKJ-IFI-P3/2-009 实施过程技术方案 XX股份有限公司 XX年XX月

1.关于本方案 [这里描述本方案和招标方技术文件规定的内容的对应性。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的突出我们方案的要点,便于招标方快速理解。] 2.概述 2.1.项目背景 [介绍本项目的背景,一般来自于招标方的技术文件,也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背景做介绍,便于方案阅读者了解项目的背景知识,便于理解方案的后面章节。] 2.2.建设目标 [一般来自于客户招标文件,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 2.3.建设原则 [这里描述系统的建设原则,一般比较统一,以“XX性”等系统属性为中心进行描述。] 3. 需求描述及分析 3.1.概述 3.1.1.需求分析目标和任务(可选) [这里描述经过需求分析要达到的目标,从大的方面描述需求分析的任务。] 3.1.2.需求分析组织方式 [需求分析包含两部分,首先是需求描述,包括业务需求、接口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其它补充需求。其次是需求分析,

包括对系统涉众的分析,列举所有与系统有关的角色,清楚的说明她们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本系统的。接着以系统用例图的形式描述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最后,描述本系统对技术架构的需求,用于指导后面的架构设计。] 3.2.需求描述 [注:如果方案包含多个应用和子系统,可按应用或子系统分别描述需求。] 3.2.1.业务需求 [这里用文字和流程图描述业务需求,目录可自行组织。] 3.2.2.接口需求 [这里描述所有和系统有联系的接口方面的需求。] 3.2.3.性能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性能需求。] 3.2. 4.安全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安全方面的需求。] 3.2.5.其它需求 [这里能够描述其它无法归类的客户需求。] 3.3.需求分析 3.3.1.系统涉众分析 [这里描述和系统相关的用户,包括客户,最终用户细分,她们在系统中的职责以及她们如何使用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本系统的所有干系人及职责描述,相当于用例分析中的角色。]

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 现管理程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Y XY/XG2009-2015 版本号:A/0 实施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1发布2015-09-06实施 发布

目的 技术实现要确保技术方案制定者的多样性,选择适合自身的技术获取方式,确保技术与业务管理的高度融合。 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公司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技术实现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规范性引用文件 / 管理职责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方案。 信息部 负责组织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组织论证可选技术路线; 负责组织审查技术方案; 负责跟踪和控制技术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执行情况。 各部门负责各相关责任部门参与技术方案的审查确认。 管理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总要求 相关要求 公司制定两化融合技术方案时,应确保:明确两化融合技术方案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技术实现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按照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技术方案,包括得到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主体的确认。 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采用的技术应当能无缝升级;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公司应对存放于纸面、手头或其他载体的必要基础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 公司应确保技术的应用主体全程参与技术获取过程,关注技术获取后的消化吸收与利用,采取有效手段对相关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确保技术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公司应适当保持技术获取的记录,如技术文档、操作手册、培训资料等。 公司应采取例会、周报、月报、专题会议等适当的方式,必要时采用里程碑评审等监视与测量手段,跟踪和控制计划、进度、质量、调整、变更等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方反馈等动态信息。 公司在监督与控制过程中,应加强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制定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公司应适当保持监督与控制的记录。 业务描述 前期准备 由信息部牵头相关部门开展技术方案制定,明确参与部门和参与人的职责,主要由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部门和业务骨干参与。 以公司信息化、供应链等项目的立项、评审、储备等过程的产生的输出结果为依据,充分理解相关部门需求,评诂应用现状,开展技术需求分析,认证可选技术路线,明确性能参数等技术指标。 制定技术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