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

专家咨询热线:400-650-4039

更多参考资料: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

北京彭胜三叉神经痛研究所版权所有

本文档之涉及内容版权归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所有所有阅读或知悉此文档人士均已默认此文档的保密原则和版权所属并保证不将文档之内容透露或间接透露于第三方知情

许多三叉神经痛患者带病数十载而不得治愈,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折磨使他们痛不欲生,因此,本病被认为是"世界上人类最大的敌人"。临床上为诊疗的方便,通常把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型。下面就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做一详细介绍。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见的病因有,小桥脑脑角胆脂瘤(表皮样囊肿)、听神经瘤、脑膜瘤、血管瘤和三叉神经鞘瘤等;半月神经节肿瘤,包括神经节细胞瘤、神经鞘瘤、脊索瘤等;垂体腺瘤向鞍旁生长伸入两层硬脑膜之间的腔中,这个时候,除了表现三叉神经痛症状外,还会出现垂体功能紊乱的现象;颅底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及各种转移癌等。这些都是因为神经出现了病变,而导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了疼痛以外,还有神经系统也可能出现问题。常伴有三叉神经麻痹的现象,如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疼痛多为持续性,支配区的感觉障碍,或者出现咀嚼肌瘫痪的现象,咬合无力。

以上,我们了解了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在治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心情的调整,因为一般三叉神经痛在治疗的时候保持好的心情对治疗也有好处,患者切忌不可放弃治疗,坚持服用药物。

就诊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路红旗村4号院香山医院

到达我院的公交线路:

1、乘运通112线、318、360、360快、505、630、714、698路公共汽车到红旗村站下车。

2、乘331、634路直达香山,换乘360、318路公共汽车到红旗村站下车。

北京各火车车站到我院:

1、北京站:从北京站出发,行至北京站西乘103路到展览路下车,换乘714路到红旗村下车。

2、北京西站:从北京西站出发到西站南广场乘616到六里桥北里下转乘698到红旗村下车

3、北京东站:从北京东站乘608到四惠桥下车转乘特9外到东冉村换乘698、714到红旗村下车。

4、北京南站:从北京南站南广场出发乘特5路到香泉环岛转乘505到红旗村下车。

5、北京北站:从北站出发乘332到动物园转乘360到红旗村下车。

专家咨询热线:400-650-4039

在线咨询网址(请将下列地址复制地址栏):

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company.php?arg=sjzsancha&style=1

相关链接:

三叉神经痛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

三叉神经痛症状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zhengzhuang/

三叉神经痛治疗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zhiliao/

三叉神经痛病因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bingyin/

三叉神经痛常识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changshi/

参考文献:

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

版权说明:

本文档为九州抗癌药物网(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专家所编写。本文档版权归九州抗癌药物网所有。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协议授权不得转载、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获得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以注明"稿件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 ",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责任。

联系我们:

北京彭胜三叉神经痛研究所

详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路红旗村4号院香山医院

康复热线:400-650-4039 (免长途费)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 松原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王瑜马长安学习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掌握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可提高口腔科及神经内外科专业医生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前言: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

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 学说。 二、临床表现: 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为什么称高血压就是“沉默的杀手”? 高血压病初期症状很少,46、5%无任何早期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她疾病就医时才偶然发现高血压。据调查,在高血压患者中约80%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70%未经治疗,90%以上未得到满意的控制,许多人已患上高血压但并不知道,也未治疗,即使偶测血压增高也未引起重视,直到出现并发症(如脑出血)时才就医。而此时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好,不仅造成财力、时间的巨大浪费,而且死亡率及致残率亦均明显增高。目前,高血压的致残率及由它引起的心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居我国疾病的首位,所以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生命的第一杀手”。 高血压病人早期会有哪些不正常现象? 高血压病病人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无平行关系。常见的症状有: (1)头晕: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就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就是持续性的。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 (2)头痛:头痛亦就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与后脑勺。 (3)烦躁、心悸、失眠: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因颇令人苦恼,故常成为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常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5)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中风发生。 (6)出血:较少见。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就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约80%患高血压。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要警惕就是否患有高血压,及时进行血压测量或到医院就诊。

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发表时间:2017-11-27T15:23:42.2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易明琪 [导读] 探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 年2 月至2017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n=30)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为76.67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 评分为2.71±0.87 分,对照组为4.37±1.54 分,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7±2.71 d,对照组为15.27±3.48 d,P<0.05。结论单纯神经内镜下血管减压术可有效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原发性;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mple neural 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application effect.Collected in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our hospi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30)received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n = 30)accept simple neural endoscopic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prognosi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3.33%,76.67%,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ain VAS score was 2.71± 0.87 points,4.37±1.54 points,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as 7.17± 2.71 d,15.27 ± 3.48 d,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the simple neural endoscopic vascular decompres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therapy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to improve the patients' pain degree,improve the effect of prognosis has a positive effect,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 trigeminal neuralgia.Primary;Nerve endoscopy;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作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触电样、刀割样、针刺样或闪电样的剧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保守治疗法[1],其可暂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有限。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血管减压术逐步应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对患者的康复可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我院分别使用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和传统药物保守治疗进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并对两种方法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 年2 月至2017 年2 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 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龄31~58 岁,平均年龄42.85±4.82 岁,单纯性三叉神经痛22 例,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8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年龄33~59 岁,平均年龄41.13±4.96 岁,单纯性三叉神经痛23 例,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脑部CT检查均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②观察患者均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且无手术禁忌症;③对照组患者对治疗药物无用药禁忌;④患者无其他基础性疾病、无严重肝肾疾病;⑤患者意识清晰,无认知障碍,可与医护人员自主交流;⑥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和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即卡马西平,口服,首药剂量100 mg/次,bid,而后每日将剂量增加100 mg[2],直至疼痛控制或患者无法耐受为止,苯妥英钠,口服,0.1 ~0.2 g/次,bid或tid,每日最大给药剂量≤0.6 g,维生素B1、B6,口服,10 ~20 mg/次,tid,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给药,100~200 μg/次,qd,山莨菪碱,口服,5 ~10 mg/次,tid,菸酰胺,口服,100 mg/次,tid,连续给药10 d。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单纯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即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患侧的肩部垫高,采用乙状窦后入路,于乳突后发迹做2.5 cm~3 cm直切口,骨窗范围控制在1.5 cm×1.5 cm,使患者乙状窦和横窦交界处暴露,将硬膜弧形剪开,铺薄层脑棉片将水平裂蛛网膜分离,使脑脊液释放,当患者脑压下降后,沿小脑的表面置入0°神经内镜[3],缓缓进入患者桥小脑角,将蛛网膜分离,进一步释放脑脊液,而后于面听神经上间隙将三叉神经周围的蛛网膜松解,自三叉神经上方和下方分别观察三叉神经出脑干部位和后根全程,确定责任血管后,将其锁定,将神经内镜的镜头保持在有利于手术操作的位置,将神经周围粘连的蛛网膜剪开,将责任血管游离,将Teflon棉片垫于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确认无其他责任血管后,且无出血后,取出神经内镜,手术完毕。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身体指标恢复正常,可正常进行工作、生活;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疼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可进行生活、工作,存在轻微并发症;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疼痛仍然明显,甚者较治疗前加重。预后情况考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可视量表(VAS)进行评价,满分10 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明显。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VAS评分和住院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护理措施: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4.病情观察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神经肽的相关研究进展

(CAPPIE )[J ].Lancet ,1996,348:1329?1339. 〔7〕 CURE.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to prevent recurrent events trial investigators.Effects of clopidogrel in addtion to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without ST ?segment elevation [J ].N Engl J Med ,2001,345:494?502.〔8〕 Mehta S R ,Yusuf S ,Peoers R J ,et al.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to prevent recurrent events trial investigators.Effects of pretreatment with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followed by long?term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the PCI ?CURE study [J ].Lancet ,2010,358:527?533. 〔9〕 Agnieszka Pelc ?nowicka ,Leszek Bryniarski ,Ewa Mirek ?Bryni ?arska , et al.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does everyday medical practice reflect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A pilot study [J ].Kardiologia poiska ,2009,67: 12?18. 〔10〕 Peter Alagona.Unresolved issues associated with early initiation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J Invasive Cardiol ,2010,22:40?44. 〔11〕 Von Beckerath N ,Taubert D ,Pogatsa ?Murray G ,et al.Absorption , metabolization ,and antiplatelet effects of 300?,600?,and 900?mg loading doses of clopidogrel :results of the ISAR ?CHOICE (Intracoronary stenting and antithrombotic regimen :choose between 3high oral doses for immediate clopidogrel effect )trial [J ] .Circulation ,2005,112:2946?2950. 〔12〕 Patti G ,Colonna G ,Paseceri V ,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high loading dose of clopidogrel for reduction of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sults from the ARMYDA ? 2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redu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angioplasty )study [J ].Circulation ,2005,111:2099?2106. 〔13〕 Alex R Hobson ,Graham Petley ,Geraint Mortion ,et al.Point ?of ? care platelet function assays demonstrate reduced responsiveness to clopidogrel.but not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drug ?eluting stent thrombosis whilst 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J ].Thrombosis Journal ,2008,6:11?16. 〔14〕 Marc S Sabatine.Novel antiplatelet strategie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2009,76:8?15. 〔15〕 Victor L ,Serebruany.The TRITON versus PLATO trials :beyond platelet imhibition [J ].Thromb Haemost ,2010,103:259?261.(收稿日期:2010?04?01 修回日期:2010?04?0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神经肽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泸州医学院08级口腔系研究生 (王 晋);成都军区总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李晨军) 王 晋,李晨军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神经肽中图分类号 R 7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188(2010)08?0912?03 doi :10.3969/j.issn.1004?0188.2010.08.054 随着对神经肽、神经递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与原发性 三叉神经痛有关的疼痛性疾病研究中,均发现有多种神经肽 参与其中,与疼痛有关的包括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rotein ,CGRP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P 物质(substance P ,SP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 )、β?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 )等,它们都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系密切。笔者对神经肽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做一综述。1 CGRP 1.1 CGRP 的生物学作用 CGRP 在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的胞体合成后,以快速轴浆运输的形式,分别运输至外周端及中枢端,在此发挥作用。根据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CGRP 在口腔颌面部的作用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导痛觉等伤害性信息:CGRP 是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递质,顺行向中枢传导痛觉等伤害性信息,而逆行释放于局部组织中可引起痛觉过敏;(2)有研究显示,咬合创伤可引起 牙髓及牙周组织中CGRP 阳性纤维增多〔1?2〕 。由于CGRP 作为伤害性刺激的递质或调质存在于感觉神经元中,因此, 在有关疼痛的研究中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2 CGRP 的致痛机制 CGRP 介导的机械性伤害刺激传递是借助促进脊髓背角释放SP 以促进痛觉的传递实现的,CGRP 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背根节和三叉神经节内,具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并能加强速激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血浆蛋白渗出的作用。CGRP 可与多种神经递质共存,甚至共存于一个分泌颗粒内。脊髓珠网膜下腔注射CGRP 可使痛域降低,注射CGRP 抗体可提高痛域。CGRP 和SP 共存, 提示CGRP 可促使SP 的释放而利于痛信号的传递〔3〕 。Goadsby 等〔4〕用电刺激5只猫的三叉神经节后,产生类似的 三叉神经痛,发现颈外静脉血中SP 、CGRP 含量显著升高。通过实验证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颈外静脉的SP 、CGRP 含量确实高于术后缓解期,痛支神经纤维中CGRP 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的数量、面积等显著多于非痛支神经。认为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痛支神经过度合成和释放CGRP ,促进 SP 的大量产生,导致阵发性剧痛〔5?7〕。随着SP 的耗竭,疼 痛消失。陈志峰等〔8〕通过对大鼠的研究表明,用铬线疏松结 扎大鼠右侧眶下神经,大鼠于术后9d 起持续出现机械性痛觉过敏,是由于CGRP 等神经肽类的突触前、后效应,提高延髓内兴奋性氨基酸作用,通过NMDA 受体上的作用,引起神经元兴奋性增强,这种兴奋性增加可受CGRP 等神经肽的释放而易化,其结果是感受野的扩大,并导致程度更强、时间更 长的疼痛〔9〕。进一步证实了CGRP 在三叉神经痛发作中的 万方数据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10 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病因及发病机制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临床表现 性别与年龄 年龄多在40 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疼痛部位 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疼痛性质 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的规律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减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5 、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扳机点 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表情和颜面部变化 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紧张、焦虑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 无异常体征,少数有面部感觉减退。此类病人应进一步询问病史,尤其询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包括腰穿、颅底和内听道摄片、颅脑CT、MRI 等检查,以助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分类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 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Second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

高血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是指患者的自我感觉和身体的某些器官受到损害时表现出来的征象。 (1)症状特点 根据高血压病起病缓急和病情进展情况,临床上分为缓进型高血压病和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病两种。缓进型高血压病比较多见,约占高血压病的95%,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常达10~20年或更久,其中约半数病人多年无症状,偶尔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个别病人可突然发生脑出血,此时才发现高血压。但多数早期高血压病患者常有头痛、头昏、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失眠、焦虑和容易疲劳等,其中以头痛、头昏最为常见。这些症状主要由于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及脑血管舒缩功能失常所致,其轻重与高血压程度不一致。早期高血压病患者往往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血压波动较大,易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和劳累后增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后,血压多能降至正常。病情继续发展,高血压病患者经休息后,也不能降至正常,多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这些器官受损可以是高血压直接损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造成的。这些靶器官受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最后导致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脑梗塞、脑出血、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等。 如在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诱因使血压骤然极度上升,则可直接威胁生命,出现高血压急症。如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烦躁不安、肢体活动不灵等恶性高血压或高血压脑病等表现,亦可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转载自中国健康网https://www.doczj.com/doc/e112122794.html,,请保留此标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救治。 (2)血压变化 高血压病初期,只有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体力劳动后血压暂时升高,以后血压升高变得明显而持久,休息或去除诱因不能使其满意下降。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波动性为其临床特点,血压波动的幅度可很大。

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探讨

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3-06-21T10:18:27.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黄晓敏 [导读] 多虑平抗焦虑、镇痛解痉的功效非常显著,能够快速松弛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安全性也比较好 黄晓敏(内蒙古赤峰市宁城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 024200)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170-02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对治疗的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的24例患者作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较单一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多虑平疗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 inal neu-ra1gia,PTN) 简称为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内科疾病,以女性居多,临床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都存在疼痛缓解时间短、复发率高的问题[1]。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急骤发作、阵发性、电击样或火烙样剧烈疼痛,间歇期完全不痛。早期的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一般仅在白天发病,随着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程度逐渐加剧,夜间也可发作,影响睡眠。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女16例,男8例,年龄25~75岁,平均46.3±4.5岁。病程3个月~30年。右侧14例,左侧10例. 并与同期单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的24例患者作对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口腔病学》制定。①疼痛为突发性痛、电击样痛、剧痛。②疼痛持续时间很短,数秒钟。③有板击点。④突然发作,随疼痛的消失有间歇性缓解期。⑤疼痛部位明显,局限于三叉神经一个或几个分支的分布区。具备上述部分或全部症状,在排除偏头痛、副鼻窦炎、牙源性疼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三叉神经疱疹、吞咽神经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后即可作出诊断。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具体方法:第1天卡马西平100 mg,口服。之后每天增加100 mg,直至增加至800 mg为止,2次/d,口服,连续使用1个月。第1天多虑平25 mg/次,3次/d,口服。如病情严重可酌情增加,但是不超过250 mg。两种药物均给予1个月治疗[2]。对照组采用单一卡马西平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1.4疗效判定治疗后随访6个月~1年,制定疗效标准[3],共分为4级: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之和为总有效。治愈:疼痛消失,停药2个月后症状不复发。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不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停药2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加重现象。有效:疼痛有所减轻,对日常工作与生活有一定影响,停药后症状加重,需进行维持性药物治疗。无效:疼痛症状加重或无变化. 2 结果 治疗组24例中治愈13例,占54.17%,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24例中治愈9例,占37.5%,总有效率79.17%,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的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突然出现的、阵发性、短暂性、闪电样剧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发作逐渐频繁,疼痛也逐日剧增。病人难以忍受,表情十分痛苦,病程漫长,数年甚至数十年。目前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存在许多学说,如癫痫发作学说、微血管压迫学说、神经变性学说、骨性压迫学说等。治疗方法虽很多,但效果不算满意,现在临床上治疗仍以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作为首选。 卡马西平(carbarm azepine),为二苯并氮杂草类化合物,结构与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类似,具有抗癫痫、镇痛、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效果较好,用药后24小时起效,约80%患者有效。疗程应控制在2-3个月内. 多虑平抗焦虑、镇痛解痉的功效非常显著,能够快速松弛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安全性也比较好。本组研究表明,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延秀,田玉科,关善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I(31):23-25. [2] 陈小平,李小刚.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特发性三叉神经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9):1071. [3]安波,张山,张志强.神经妥乐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5(4):65-67.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1-07-06T15:33:57.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高文彤 [导读] 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高文彤(黑龙江双鸭山煤炭总院 155100)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182-02 【摘要】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无效或失效时考虑其他疗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诊断治疗 临床资料:收集三叉神经痛36例,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35-76岁,70%以上为40岁以上,病程最短2年最长30年。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无预兆,开始和停止都很突然,轻触即可诱发,间歇期可完全正常。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是一种濒死样撕裂样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到1分钟左右,几乎总是在一侧(仅5%以下为双侧性发生),其通常由触摸受累区、冷风、吃饭、刷牙,有时甚至谈话可引发。本症中年后期开始,更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4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70%~80%,女性较男性略多。 【诊断精要】 1.临床特征与体征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每天可有一次或多次。三叉神经的上颌支最常受累(约占60%),下颌支次之(约占30%),但在三叉神经眼支发作者罕见。通常疼痛从口角附近放射到同侧面部、耳、眼和头部。在病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如上、下唇,鼻翼,口角,牙齿,颊,舌等)有板击点或称触发点。三叉神经痛以一阵阵地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可以在发作期间有持续的灼样或疼痛的背景。无症状的期间可以数月或数年。 本病原因不明。患者可没有神经病学体征或提示任何相关器质性损害的其他特征。仔细询问神经病史(如曾有的神经性疾病例如视神经炎)和检查(如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头颅X片或下列疾病的某些阶段。 2.鉴别诊断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中主要为颅底部肿瘤,陈曼娥等报告12例以颜面痛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颅底部肿瘤,其中前颅底肿瘤3例,中颅底肿瘤5例,后颅窝肿瘤4例。颜面痛表现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7例,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5例。这提示颜面疼痛是颅底部肿瘤的重要信号,在临床诊治中应予足够的重视,应避免延误诊断而延误治疗。 (2)多发性硬化:这比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更常见于双侧三叉神经痛。 (3)桥脑小脑角肿瘤。 (4)三叉神经纤维瘤。 (5)基底动脉扩张。 (6)牙痛:为持续性,多局限于齿龈部,不因外来因素加剧或诱发,必要时可作X线检查以鉴别。 (7)三叉神经炎: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疼痛加剧。检查时有三叉神经感觉减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其前有炎症、病毒感染及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可以鉴别。 (8)舌咽神经痛。 (9)蝶腭神经痛。 【治疗精要】 三叉神经痛治疗主要可用抗癫痫、神经阻滞等治疗。 【处方选择】 1.卡马西平:开始可给100mg,2/d,口服,如果对副作用能耐受,则随后可很快地加到600mg,3/d,以控制疼痛。 2.苯妥英钠: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可给予100mg,2/d,口服,每日可达600mg。 3.硝西泮0.5~2.0mg/d,口服。或必要时口服氯苯氨丁酸5mg,3/d,逐渐加到30mg,3/d,用1~2周。 4.神经阻滞治疗 5.如以上治疗无效,或虽有效但不能耐受副作用,则可考虑给予手术治疗。但手术的患者要准备接受术后有可能留有面部麻木,有时甚至可出现面部感觉障碍及保护眼角膜的感觉缺失。手术可有以下几种: (1)酒精注射,暂时阻断面部的三叉神经相应分支,使疼痛暂时缓解。 (2)经皮用苯酚、甘油或酒精注射入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 (3)经皮用热凝或电凝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节,有报道称首次热凝有效率为90%,2次热凝有效率100%,术后均停止发作,未见有严重并发症。一年内复发率为16%,经再次治疗后又获痊愈。 (4)经颅切开术行神经根切除(因手术的危险性原因已基本废弃不用)。 (5)感觉根减压术,通常从经过三叉神经的一个小动脉减压,不引起面部感觉丧失,但需要经后颅凹手术。 【经验指导】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抗癫痫药,临床已经证实了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卡马西平常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但在撤药时则应每1周或2周缓慢地进行,使停药时不是落在本病的自发缓解期。苯妥英钠则是第二个可选择药物,非抗癫痫药物也常用于临床,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巴氯芬是常用的次选药物之一。抗抑郁药氯丙咪嗪效果优于阿米替林,第二代抗抑郁药安非拉酮有效而且副作用较小。麻醉药及抗心率失常药利多卡因,妥卡尼临床实验证明有效,但妥卡尼血液方面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而美西律及丙美卡因局部眼麻醉方法未获得肯定疗效。谷氨酸盐受体拮抗剂右美沙芬临床实验证明无效,而氯胺酮用药初期有效,长期效果不理想。肌松药替扎尼啶可以被很好地耐受但疗效弱于卡马西平,目前仅可作为次选药物或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养华,牛朝诗,凌士营,计颖,蒋辰,程传东.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手术治疗—附36例临床分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

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的症状 目录 什么叫高血压 高血压病概述 缺钙也会引起高血压 什么是体位性高血压? 什么是睡眠性高血压? 什么是缓进型高血压? 什么是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什么是临界高血压? 高血压的现状与流行趋势 什么叫高血压 随着人民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有不少人也十分关心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是不是患有高血压?在介绍高血压的定义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压?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一种以动脉压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mmhg(毫米汞柱)或kpa(千帕斯卡)为单位,这就是血压。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医生记录血压时,如为120/80mmhg,则120mmhg为收缩压,80mmhg为舒张压。按国际单位表示“kpa”(千帕斯卡),换算的方法: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那么120/80mmhg相当于16/10.6kpa。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 (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血压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首先受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影响,是指不存在心脏搏动时,整个身体内的血液将逐渐停止流动,血管内各点的压力达到一个相同值,该值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正常人大约是6mmhg(0.8kpa)。另外受心脏搏动影响,心脏射血进入动脉与外周血管阻力有密切关系,外周血管阻力越高,动脉血压也就越高。

最新高血压测试题

高血压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 型题 1 、A 1 型题(单个最佳选择题) 1 、下列哪种疾病不引起血压升高? A 、肾动脉狭窄 B 、急性肾炎 C 、嗜铬细胞瘤 D 、急性肾盂肾炎 E 、主动脉缩窄 2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危险的分层,以下哪项属于高危险组: A 、高血压1 级,不伴有危险因素者 B 、高血压1 级伴1~2 个危险因素者 C 、高血压2 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 个危险因素者 D 、高血压1~2 级伴至少3 个危险因素者

E 、高血压1~2 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者 3 、恶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持续升高达下列哪项: A 、≥140mmHg B 、>140mmHg C 、≥130mmHg D 、>130mmHg E 、≥120mmHg 4 、关于恶性高血压的特点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 、由中度、重度高血压思者发展而来 B 、细、小动脉透明性变性 C 、眼底血渗出和乳头水肿 D 、肾功能不全,可有心、脑功能障碍 E 、如不及时治疗,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脑卒中或心衰 5 、下列哪种药物降压作用迅速,心率增快: A 、卡维地洛 B 、美托洛尔 C 、硝苯地平 D 、卡托普利 E 、维拉帕米

6 、肾动脉狭窄患者以下哪类药物禁用: A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B 、钙通道阻滞剂 C 、β受体阻滞剂 D 、α受体阻滞剂 E 、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 7 、下列哪项降压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常易引起干咳症状: A 、美托洛尔 B 、维拉帕米 C 、尼群地平 D 、伊贝沙坦 E 、卡托普利 8 、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尚可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药物是: A 、吲达帕胺 B 、培哚普利 C 、洛沙坦 D 、地尔硫卓 E 、阿替洛尔 9 、下列哪种降压药有高钾血症者不宜应用: A 、阿替洛尔 B 、卡托普利 C 、非洛地平 D 、吲达帕胺

原发性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区别

原发性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区别 *导读: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 经痛,病因部明显区别。……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人们常说的三叉神经痛是指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近年来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种原因: ⑴中枢性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提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中枢其它部位。三叉神经痛的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有扳机点、抗癫痫治疗有效、加之在疼痛发作时中脑处记录到局灶性癫痫样放电均支持中枢性病因学说。但此学说难以解释临床所见的许多现象。 ⑵周围性病因 即病因在半月节到桥脑之间的后根部分,文献报告多倾向于周围病变,有以下学说:①机械性压迫或牵拉三叉神经根,主要是临近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②动脉硬化引起三叉神经的供血不足。 ③多发性硬化或自发性脱髓鞘疾病。④家族性三叉神经痛。多数临床资料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 病因。

总之,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无一致意见,因此,临床治疗方案难以针对病因来确立。现有治疗方法多是以缓解症状、消除疼痛即所谓的对症治疗为目的。 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较少见,主要为颅内和颅底骨的肿瘤、血管畸形、蛛网膜粘连增厚、多发性硬化等原因导致的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可通过辅助检查,如:颅底X 线照片、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CT或核磁共振检查来发现原发病灶。明确病因,以助诊断,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