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兰化一校

王萍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之相适应,小学数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

“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室做课前准备;放学回家,每到广播英语或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收音或电视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二个方面好处是,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撒切尔所说的“想都不用想”,实际上就是受习惯支配着的下意识在发挥作用。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三个好处是,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儿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儿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儿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儿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些愿意玩儿的人拖他去整天玩游戏机或上网,他会感到没意思、无聊、难受。即使出于身体锻炼的需要或者不得已而逢场作戏,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这也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剌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

作为一名一年级数学教师,我充分思考了如何以课程教学为契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性学习习惯。学生离开学校后,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自行学习和能动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单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和养成他们的发展性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教育机构。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即“立足于小学生发展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往往能很

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反之则不然。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面对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孩子,作为教育者重要角色的教师,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应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紧张而忙碌的学校生活,成为一位优秀的小学生。

二、培养怎样的习惯

(一)让孩子们学会“看”

学会“看”即学会观察。良好的观察力是孩子们学好数学的基本条件,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观察力就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他要观察什么,该怎样去观察。没有目的的感知就算不上观察。在数学学习中,观察的目的性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明确观察对象,要求,步骤,方法。在让孩子们进行观察时,应先让他们静下心来,再告之具体的要求,分步完成观察的任务。如我们小学的第一课《数一数》就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中的事物,然后数出它们的个数,这是一节培养孩子们观察能力的好课。上课时,请小朋友们先静静的看一看图上都有什么。这时学生的回答都是一些具体的事物,像有人、有树、有国旗等。他们还不懂得把事物和数字联系起来。接着再让学生去观察每种事物的个数,明确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这时学生明白了:老师是让我们去数数每样东西有几个。数学学习中对数学对象的观察往往不是轻而易举地就能达到目的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就不能杂乱无章地进行观察,而应逐步养成观察的条理性。

(二)让孩子们学会“听”

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教给听的方法:要求孩子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要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把注意力集中到将探讨的问题上,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做积极的信息交流。听时还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请您把……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听的结果。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一定要付诸行动。例如,在课堂中,可以随时请学生复述前一位同学的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

(三)让孩子们学会“说”

说,即语言表达能力,它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还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即回答老师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修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而被修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如果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意见,可以说:“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因为……”。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和用

词,还要教会他们长句短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孩子们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多多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说多练,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四)让孩子们学会“想”

“想”即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部分,他们大多依赖性太强,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表现得更为突出。要想让他们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老师还得狠下决心,努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让孩子们学会“写”

一进入小学,写字就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而小学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正确的写字习惯往往给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作用,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写字时,首先要求孩子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其次,通过讲解,使孩子们形成正确、美观的字符印象,理解字符的涵义。例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弯又弯……再次,要求孩子写字时把本子整理干净整洁,字迹要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经过诸多专家的研究与总结,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了以下10项具体要求:

按时到校不迟到;

带齐各学科学习用具;

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放学后,做完作业再去玩;

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整齐;

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写完作业认真检查;

有错及时改正;

主动预习、复习,敢于质疑;

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并扩展到家庭、社会。因此,对教师的行为也有具体要求:

指导、教会学生带好学具;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承认学生差异,宽容、理解学生的不足,课堂中给每个学生创造发言机会;

允许学生作业出错,及时该错后仍然可以评“优”;

在学习上,看基础,看进步;

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

三、怎样培养习惯

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自己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灭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

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行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小学生,已经认识到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危害,但就是把握不住自己,总想有小动作。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学生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比如,上课时多提问注意力易分散的个别学生,或者在课堂上做一些游戏,把学生的“地下活动”变成“地上活动”。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监督,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孩子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某位精神溜号了,发现学生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要立即指出,并督促改正。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只要持之以

恒,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总会取得成功。到那时,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同时良好的习惯也将伴随着孩子们,让他们终身受益。

教育就是培养一种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一种习惯 南村小学刘晓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把我们所知道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还是要学生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乖孩子呢?我以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综合习惯,所以,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一种习惯的培养。 中国的教育理念习惯于让受教育者严格按照教育主持者的意志、愿望、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还是近代现代的教育体制,虽然在教育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这种关系,却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的距离。 现在的教育虽然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由于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考试的影响,教师学生都有一种“放不开”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按教师的目的去学习,能考出好成绩吗?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既让学生成才又要与教育要求相协调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的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对行为等方方面面的一种良好的综合习惯的培养。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隐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都要养成

不断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实际上与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是一脉相通的。而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对事物开始感知认知的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如果养成了良好的综合习惯,对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养成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习惯成自然”的培养。 国外发达国家究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一些。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呢?我们完全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来进行一下反思:孩子在未入学之前,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是“孔融让梨”的“礼义”式教育;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事先要对孩子进行“循规蹈矩”的“规矩”式教育;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则对孩子进行“棍棒成才”的“打骂”式教育;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就要对他们进行“爱护新装”的“干净”式教育。孩子在入学之后,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要求就相应地升了一级:成绩在班上一定要进入前三名,一定要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各种比赛一定要获奖,在学校一定不能犯任何错误,一定要遵守校规班纪,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更甚者还对孩子作出了许多“不能”的要求:不能与同学追逐打闹,不能与异性交朋友,不能多管与学习无关的“闲事”,不能去同学家玩,不能带同学来家里玩,不能看电视,不能去上网。凡此种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少见吗?这样教育培养的结果,不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延续下去,那恐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说明手册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商品名: 英文名:SodiumLactateRinger’sInjection 汉语拼音:RusuannaLingeZhusheye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主要组分为:每1000ml中含乳酸钠3.10g氯化钠6.00g氯化钾0.30g氯化钙(CaCl2·2H2O)0.2g。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也有少量乳酸,主要自葡萄糖或糖原酵解生成,来自肌肉、皮肤、脑及细胞等,乳酸生成后或再被转化为糖原或丙铜酸,或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分解为水及二氧化碳,因此乳酸钠的终末代谢产物为碳酸氢钠,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伴酸中毒时,乳酸钠可纠正酸中毒并使钾离子自血及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降解乳酸的主要脏器为肝及肾脏,当体内乳酸代谢失常或发生障碍,疗效不佳。 【药代动力学】乳酸钠的pH为6.5~7.5,口服后很快被吸收,在1~2小时内经肝脏氧化,代谢转变为碳酸氢钠,但一般以静脉注射为常用,用乳酸钠替代醋酸钠作腹膜透析液的缓冲剂可减少腹膜刺激,对心机抑制和周围血管阻力影响也可有所减少。 【适应症】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用于代谢性酸中毒或有代谢性酸中毒的脱水病例。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一次500ml~1000ml,按年龄体重及症状不同可适当增减。给药速度:成人每小时300~500ml。 【不良反应】①有低钙血症者(如尿毒症),在纠正酸中毒后易出现手足发麻、疼痛、搐愵、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因血氢钙离子浓度降低所致;②心率加速、胸闷、气急等肺水肿、心力衰竭表现;③血压升高;④体重增加、水肿;⑤逾量时出现碱中毒;⑥血钾浓度下降,有时出现低钾血症表现。 【注意事项】下列情况应慎用:①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药物(尤其是降糖灵),阻碍着肝脏对乳酸的利用,易引起乳酸中毒;②水肿患者伴有钠潴留倾向时;③高血压患者可增高血压;④心功能不全;⑤肝功能不全时乳酸降解速度减慢,以致延缓酸中毒的纠正速度;⑥缺氧及休克,组织血供不足及缺氧时乳酸氧化成丙铜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速度减慢,以致延缓酸中毒的纠正速度; ⑦酗酒、水杨酸中毒、I型糖原沉积病时有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倾向,不宜再用乳酸钠纠正酸碱平衡; ⑧糖尿病铜症酸中毒时乙酰醋酸、β-羟丁酸及乳酸均升高,且常可伴有循环不良或脏器血供不足,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不知从何时起,父母们、老师们提起教育来往往与孩子的分数挂钩,与孩子的智商挂钩,“德、智、体、美、劳”中只剩下了一个“智”字,于是高分你能者出现了,有地无德者出现了,于是我国留学于国外地人高才生会因为嫉妒去开枪行凶。我们国内的大学毕业生考公务员身体不合格竟会持刀伤人……是心理素质问题么?是性格问题吗?我认为答案很简单,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忽略了道德习惯的培养。而道德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我从书上看到有些人嘲笑英国人吝啬,事例是有个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吃苹果,连苹果核都吃掉了,事后一问那个英国人才知道原来公共汽车上没有果皮箱,人家吃完苹果没处丢核,只好吃下去,我很敬佩这个人,因为他从小受到这样的教养;不能随地乱丢东西,他就一直那样做,即使条件不充足他也不会改变习惯。还有些书刊上介绍美国的学生经常带着糖果,下课后会说笑间吃几块糖,但都很自然地把糖纸放到口袋中或书包里,从没有人扔到地上。而我们这些号称“文明三古国”里的中国人呢?我亲眼见过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站在车站等车时吃些糖果,随手将纸扔到地上,她们身边就有垃圾筒;也曾亲眼见过一些孩子打骂长辈,他的父母就站在一边无动于衷。这样的人即使他上最好的学校得最高的分数他也不会成功,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习惯。基本的道德习惯包括什么呢?它包括孝敬

父母、尊敬师长、言行一致、关心同情他人、热爱劳动、有责任心、吃苦耐劳、勤俭朴素、不浪费、文明礼貌等等。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而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作为基础,做事不会礼仪,那不管他是什么性格,做出事情来都会很不合适。中国自古以来是以讲道德著称的,经历了“五四”新旧文化交替,经历了1949年不同社会体制的变换,经历了“大年浩劫”对一切古旧文化的否定,使得很多人茫然,失去了方向,而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又太注重物质文明,使得精神文明被忽略了,道德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如今,看到关鸿羽所著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把德育放到了首位,而且用了极大的篇幅来描述道德习惯的培养,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培养道德习惯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重视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 认认真真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著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完后不由得感到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非这本书有多重,而是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让我深深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美德有两类——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育产生和发展,道德的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6个注射剂药学研究技术要求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6个注射剂药学研究技术要求 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2020年第62号)》对临床价值明确但无法确定参比制剂的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如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此类品种无需开展一致性评价,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按照《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药品质量提升相关研究。 为推进注射剂的质量提升工作,药审中心组织撰写了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六个品种的药学研究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本《技术要求》),旨在为该类品种的研发提供技术指导。本《技术要求》是对上述品种的一般技术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在对产品及工艺不断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药品研发、生产、包装、运输、贮藏环节的控制,建立全过程的药品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升药品的质量控制水平。 (一)共性技术要求 作为注射剂仿制药,除满足仿制药注册申报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等技术要求。 1、处方 产品的处方组成包括活性成分与注射用水,处方中如使用pH调节剂,需在处方中列出pH调节剂名称,明确pH调节剂用量范围。不应添加抑菌剂。 过量投料建议参考ICH Q8 相关要求。 2、生产工艺 2.1 工艺研究 按相关指导原则开展工艺研究,确定生产工艺关键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注意以下方面: (1)参考《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试行)》进行灭菌条件筛选。 (2)为了有效控制热原(细菌内毒素),需加强对原辅包、生产过程等的控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读后感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 读后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本质》读后感 因为参加了我校一次教师研讨读书会,讨论的中心话题同样围绕一本书--教育是没有用的吗?这本《教育是没有用的》书是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老师阅读,在温州书城一度卖到脱销,而讨论会上也引发了我校老师们的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好的学生不是学校教出来的,在学生成功的道路上,老师只是阶段性的领路人而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教育更好的方式,去改变一个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带着研讨会上的激动和困惑,我回家坐下来重新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阅读着这本书,对书中林格先生提到的观点进行了深深地反思。 林格先生在开篇里提到:我走了很多学校,面对过数以万计的家长,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家长太累了。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司、

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的和家长、教师的身上。有一位全国着名的女老师对我说:“我们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周末也基本上没有休息,没有时间与人交往,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朋友,连家庭都照顾不了,甚至性生活都不合谐。”我听了很震惊。很多人把原因全部归结到应试教育体制上去,我不赞同。我认为解放老师和家长的出路在于转变观念,从教育内涵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正道。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扞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它。 确实,现在我们对教育的期待,总是把与各种未来的名利之实捆绑起来了。同样作为一名家长,我希望现在自己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孩子以后享有更多的自由。这种自由度体现在:自由的选择去做喜欢的事情;自由地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自由地选择自己游走的空间。而这一切自由的前提,是他要拥有足够的能量。我们只要播下这棵种子,以爱的水与阳光去浇灌,它总会发芽生长,但至于它要朝哪个方向生长,或者在什么时候结果,结什么样的果,却是超出我们的预期与无法控制的。 林格先生提到:教育,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历史止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词阐述基本的心性。基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10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 感(10篇) 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人的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有一位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 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这位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

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这位妈妈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乌申斯基还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他的意思就是: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最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非常费解,后来走上了教育岗位之后才渐渐明白这里说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教育的习惯,而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着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

林格氏液

标签:杂谈 平衡盐液又称乳酸钠林格氏液,是一种含有乳酸盐、不含重碳酸盐的等渗电解质溶液,其电解质浓度、pH、渗透压等与细胞外液非常接近,故称平衡盐液。本品对防治低血容量休克有重要生理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替代失去的细胞外液〔‘,或作为代血浆的溶媒而增加其治疗价值,并可防止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工c)以防止休克。 林格氏液也称复方氯化钠,是因为林格除了含有氯化钠成分,还含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及乳酸根离子。 林格氏液配法: (1)氯化钠 9g (2)氯化钾0.12g (3)氯化钙0.24g (4)碳酸氢钠0.2g (5)蒸馏水1000ml 林格氏液比生理盐水成分完全,可代替生理盐水用。 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氯化钾及氯化钙,则为林格氏液。因为它是由英国生理学家“林格”所发明,所以称林格氏液,实际上就是通称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在林格氏溶液的基础上再加入乳酸钠,则成为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也称哈特曼氏溶液,每100 ml含氯化钙 g,氯化钾 g,氯化钠 g,乳酸钠 g。 林格氏液比生理盐水成分完全,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以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乳酸钠林格则适用于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倾向的脱水病例,所以手术室经常使用。 静脉内应用的液体可笼统地分为晶体液和胶体液。在失血性休克、大手术和创伤抢救的早期,晶体液对于补充丢失的细胞外液是非常适当、有效。但是在急性复苏期后可出现明显的血液稀释和胶体渗透压降低现象。胶体渗透压下降可造成水肿和漏出液形成。因此在后续液体复苏中应该使用胶体液,以减轻重要脏器的水肿,如心脏、肺和脑等。已经证实这种复苏方法可以维持或增加胶体渗透压。 乳酸林格氏液含有的电解质与血浆相似,而生理盐水仅有Na+和Cl-。(A液:每1L溶液含、、?H2O、;B液:每1L溶液含?2H2O、?6H2O、葡萄糖、氧化谷胱甘肽;A液和B液低温贮存,于使用前等量混合即可) 附:胶体液--美国常用的胶体液有合成淀粉、白蛋白和右旋糖酐,贺斯(成分:羟乙基淀粉)是一组人工合成的结构类似于胶原的复合物 两栖类动物器官所用的ringer's solution称为任氏液;人体静脉输注称为林格液 任氏液 (Ringer液)配方及作用 20%氯化钠(ml) 10%氯化钾(ml) 10%氯化钙(ml) 5%碳酸氢钠(ml) 1%磷酸二氢钠(ml) 葡萄糖(g) 2(可不加) 蒸馏水加至(ml) 1000 是用来延长青蛙心脏在体外跳动时间的。 乳酸林格氏液 LRS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LRS 林格氏液 RS 生理盐水VS 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 目前手术室内用的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已越来越少。因为5%葡萄糖液500 ml的血浆扩容效果大约仅36ml。低氧/低血压或者循环阻断时,葡萄糖在无氧代谢下形成乳酸,会加重细胞的酸中毒。因此,病人入室开放静脉均采用晶体液:生理盐水或者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后者又叫平衡液。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笔记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书笔记 ●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事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是智力习惯。 ●真正的教育,绝不但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维护好孩子的心力。就是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灵,然后,自然就会自觉地区引爆大脑的潜能,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 ●言传身教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父母能够经常检查一下自身的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做到一定水准就是文化,或者说,教育就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种意识,一种耕耘,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一种忘我的情怀,一种综合,最后融会贯通之后,就是一种力量,对心灵产生影响与感召的力量。教育之所以是大智慧,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无形,但胜有形;无用,但大器天成。所以,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热情,要有情感参与,要有灵魂,也就是说,要从文化层面上来把握其真谛,否则很容易成为教条。 ●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以前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持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能够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持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养成教育理应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 ●天下大事比成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把最简单的事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习惯的特征:简单,自然,后天性,可变,情境性。 ●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行为的最高层次。 ●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通常就需要经过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自动的过程。 ●六岁前的孩子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爱惜物品的习惯。六至十六岁的孩子要注意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勤俭朴素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信的习惯、独立性与坚持性的习惯、勇敢的习惯、自制的习惯、适合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及从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乌申斯基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而父母养育孩子,不但仅是为了孩子成才,更是为了孩子成人。 ●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人习惯好,其人格就一定健康。反过来也是如此,很多人格高尚的人身上也存有这样那样不好的习惯。习惯比人格更为具体,他是人格的基础之一,比人格低一个层次。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一定就具备了良好的人格。教育专家孙晓云说:“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理应是人格化的,而非技能性的。”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习惯就是素质,素质形成的过程往往是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而素质总会顽强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 ●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条途径来实现。我们也不能忽视孩子的自我教育。孩子一旦学会了自我教育,既能持续深化自我理解、自我体验,还能训练和发展出良好的意志力,这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是很重要的。 ●养成教育的方法:突破法;榜样法;体验法;情绪疏导法;反复训练法;层次目标法;行为契约法;刺激控制法;父母言传身教法;家庭环境熏陶法;代币法;以好带坏法;家校合作法;家庭会议法;持之以恒法。 用孩子的长处作为“突破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突破口”如同针灸中的穴位,找准它,好习惯的养成指日可待。孩子的兴趣点就是他的长处所在。 选择适合孩子的高度目标,理应成为使用榜样的一个重要法则。如果能够寻找那些最优秀的同龄人,因为目标太高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体验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养成教育中融入体验元素,有助于孩子更好更深刻地体会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丰富内心世界,改变行为习惯。“不让他人代劳”是一项重要原则。 真正的教育不再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行为训练要抓反复,反复抓。 前苏联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父母是天然的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欲教子先正其身。”父母的习惯不好,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是很难的。身教大于言传。因为习惯大多是在琐碎小事和日常生活中培养的。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就是在对孩子实行无声的习惯培养。 不知不觉的、悄悄的、一点一滴渗透的教育是最厉害的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团结、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有良好的家长教养态度;有严格的生活制度;有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和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等等。过度注重物质环境,缺乏良好的精神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弊无益。家庭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是构成家风的重要方面。家风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参麦注射液 (50ml)用药提醒

在临床中发现参麦注射液50ml瓶装仍须葡萄糖稀释,因此将两个问题整理成一个小短文,大家看一下,提个意见。 参麦注射液(50ml)用药提醒 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并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我院参麦注射剂有两种规格:50ml(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和20ml(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其中50ml装药品说明书给予警告:静脉滴注时本品须经稀释后使用!此警告引起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产生系列疑惑,鉴于此,药学部药师将临床医务人员关于该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及释疑整理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疑惑一:参麦注射液50ml规格存在的必要性? 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用药指导,50ml小瓶装参麦注射液同样需要溶媒稀释,医务人员认为该规格未对临床用药造成便利。而按照药剂学理论,大容量参麦注射液与同品种小容量产品相比,大容量参麦注射液产品的生产采用大输液生产线进行,洁净级别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中调整了药液的渗透压,使用更加安全、更加方便快捷,基本排除了大用量静脉给药中使用小规格产品可能发生的药液受污染的情况。另一方面,按照药物治疗学理论,本品在用于抢救危急重症时,推荐每日用量不宜低于200ml,剂量太小可能影响疗效。显然,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规格为50ml的参麦注射液就显现出了剂型上的优势。 疑惑二: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使用该注射液时怎样选择溶媒? 该药药品说明书及中国药典05版(中药卷)均提示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该药的溶媒,这是因为中草药针剂大多是中药的浸出液或提取物,成分较为复杂,多含大分子有机物,与氯化钠注射液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含离子成份较多的林格注射液等也可因与它药混配而产生较多的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也在于配伍后的pH值得变化,有效成分因溶解度下降而析出。虽然盐水稀释但用肉眼观察澄明度依然很好,看不到有什么沉淀,但药物颗粒显著增大增多,这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根据中医观点,参麦注射液成分是红参、麦冬等的提取物,红参、麦冬等有补气阴功效,盐水在中医性味上属咸归肾主润下,有破结之效,而糖水可补中土,性与参麦相类。 也有观点认为,中药注射剂在申报新药时所提供的资料仅包含使用糖水的相关安全性资料,因此也不否认可以使用盐水作为中药注射剂的溶媒。而药品说明书在用药过程中具有法定效力。纵览我院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静脉滴注时规定仅使用糖水做溶媒的品种有:丹红、血栓通、血塞通、参附、参麦、冠心宁、红花、丹参,仅使用盐水做溶媒的品种有:血必净、红花黄色素、灯盏细辛,既可以使用糖水又可以使用盐水做溶媒的品种有:喜炎平、醒脑静、痰热清、复方麝香注射液、热毒宁、莲必治、苦碟子、康艾、灯盏花素。 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对疾病的好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为糖尿病人选择葡萄糖注射液时多并用胰岛素来抵消外源性葡萄糖对机体的影响。文献表明,体外试验中,胰岛素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随时间延长其效价下降,8h下降超过40%,与胞二磷胆碱联用,8h内下降49%,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中则相对稳定,8h内效价变化小于10%。也有观点认为,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并不能有效保证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安全范围,影响因素之一认为输液瓶材质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会减少;另一方面,即使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了胰岛素,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被机体的组织利用需要历经一个生化过程,会引起体内血糖的较大波动。特别在胰岛功能差或胰岛素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书心得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书心得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室的卫生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负责清 洁打扫,但是地面上总还是存在纸屑;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学生出现错误;经常教育学生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有学生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学生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不订正……为什么总是有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真的是他们的领悟能力有问题吗?答案很显然:不是。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生活当中,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 最近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颇有收获。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养成 教育的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具体解答了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该如何培养的问题。这里的“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良好的习惯能促人进步,诱人发展,当然良好习惯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艰难地过程。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孩子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且不会觉得痛苦,大了以后反而难了。因为习惯是潜意识的自动功能,是行为的载体,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样,习惯从孩子小时培养也许不到10 次就行,等长大以后培养,一般都需要连续进行21 天以上才行,但若要固定下来要90 天左右,一般人很难做到。 习惯的养成要经过重复或多次的练习,所谓“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同时我们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 ——读《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有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确,行为习惯好,思想品质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孩子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孩子的年龄由小到大,教育的内容也随之由少到多,直到好的习惯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在我的女儿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 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比如,明显伤害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应予以制止,告诉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有的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的,比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的,或者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等等。二、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

意讲求方法和实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果孩子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拾一下积木,要吃饭了。”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再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良好的行为。对于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孩子起床以及做家务劳动等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要求,养成他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一方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例。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中班了,每天的作息时间都养成的非常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但是这个暑假里,她养成了早上赖床的坏毛病,每天早上醒了也躺在床上不起来,直到在我的威逼利诱之下才不得不起床。开学之后的每天早上,奶奶都要把好话说尽才哄得她起床,有一次我还批评了她,最后她也哭我也气,后来我和爸爸联合起来教育了几次,每次都是当面答应的很好,一到起床的点就又恢复原样,这让我们有些头疼。一天,我们陪她看电视的时候突然发现,她对闹钟很感兴趣,我灵机一动,便和爸爸商量送

林格氏液 乳酸林格氏液

乳酸钠林格氏液林格氏液 平衡盐液又称乳酸钠林格氏液,是一种含有乳酸盐、不含重碳酸盐的等渗电解质溶液,其电解质浓度、pH、渗透压等与细胞外液非常接近,故称平衡盐液。本品对防治低血容量休克有重要生理作用,已被广泛用于替代失去的细胞外液〔或作为代血浆的溶媒而增加其治疗价值,并可防止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以防止休克。 林格氏液也称复方氯化钠,是因为林格除了含有氯化钠成分,还含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及乳酸根离子。 林格氏液比生理盐水成分完全,可代替生理盐水用。 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氯化钾及氯化钙,则为林格氏液。因为它是由英国生理学家“林格”所发明,所以称林格氏液,实际上就是通称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在林格氏溶液的基础上再加入乳酸钠,则成为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也称哈特曼氏溶液,每100 ml含氯化钙0.02 g,氯化钾0.03 g,氯化钠0.6 g,乳酸钠0.31 g。 林格氏液比生理盐水成分完全,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以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乳酸钠林格则适用于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倾向的脱水病例,所以手术室经常使用。 静脉内应用的液体可笼统地分为晶体液和胶体液。在失血性休克、大手术和创伤抢救的早期,晶体液对于补充丢失的细胞外液是非常适当、有效。但是在急性复苏期后可出现明显的血液稀释和胶体渗透压降低现象。胶体渗透压下降可造成水肿和漏出液形成。因此在后续液体复苏中应该使用胶体液,以减轻重要脏器的水肿,如心脏、肺和脑等。已经证实这种复苏方法可以维持或增加胶体渗透压。 乳酸林格氏液含有的电解质与血浆相似,而生理盐水仅有Na+和Cl-。(A液:每1L溶液含12.4gNaCl、0.716gKCl、0.206gNaH2PO4?H2O、4.908gNaHCO3;B液:每1L溶液含0.23gCaCl2?2H2O、0.318gMgCl2?6H2O、1.8g葡萄糖、0.184g氧化谷胱甘肽;A液和B液低温贮存,于使用前等量混合即可) 附:胶体液--美国常用的胶体液有合成淀粉、白蛋白和右旋糖酐,贺斯(成分:羟乙基淀粉)是一组人工合成的结构类似于胶原的复合物 两栖类动物器官所用的ringer's solution称为任氏液;人体静脉输注称为林格液 任氏液 (Ringer液)配方及作用 20%氯化钠(ml) 32.5 10%氯化钾(ml) 1.4 10%氯化钙(ml) 1.2 5%碳酸氢钠(ml) 4.0 1%磷酸二氢钠(ml) 1.0 葡萄糖(g) 2(可不加) 蒸馏水加至(ml) 1000 是用来延长青蛙心脏在体外跳动时间的。 林格氏液 RS 生理盐水VS 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 目前手术室内用的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已越来越少。因为5%葡萄糖液500 ml的血浆扩容效果大约仅36ml。低氧/低血压或者循环阻断时,葡萄糖在无氧代谢下形成乳酸,会加重细胞的酸中毒。因此,病人入室开放静脉均采用晶体液:生理盐水或者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后者又叫平衡液。 凡是理想的晶体液,都应和血浆电解质含量相似,但目前这两种晶体液都缺少满意的成分,生理盐水似乎不“生理”,平衡盐液似乎也不“平衡”。 一、生理盐水与高氯性酸中毒 “正生理“盐水氯化物含量非常高,因此高氯血症是危重病人进行性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Steward认为,决定H+浓度有三个主要因素:CO2,体内弱酸和强离子差(Strong Ion Difference, SID)。SID=(Na++K++Ca2++Mg2+)-(Cl-+Lactate),是酸碱调节的独立机制,按照Steward理论,强离子在水溶液中几乎安全解离。H+浓度随SID的升高而降低,如大量输入生理盐水,使血浆Cl-增加,则SID降低,导致H+浓度上升而致酸中毒。用碳酸氢钠治疗可增加Na+浓度,使SID趋于正常,从而纠正酸中毒。Steward理论不仅与高氯血症酸中毒发生有关,而且与酸中毒的纠正有关,纠正酸中毒不在于碳酸氢钠多少,而在于钠的含量。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

读《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在学校的推荐下,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书里面关于养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见解,让我受益匪浅。本书是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专著,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实用新颖。我深深赞同作者的教育观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正确、规范地解决问题显得犹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年来的数学教学工作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的。 一、新课教学要扎实有效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十分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每节新知识都有例题讲解与巩固训练,这就为老师的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所以在教授每节新课时,都要十分细心地研究相关例题的解题规范与注意要点。这些规范与要点,教师可以直接点破,提醒学生注意,也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己平心静气地阅读,去发现。后者可能得到的东西较为零碎、片面,但这些东西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取的,印象往往比较深刻。教师可以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之上加以补充和提炼。让学生经历自学、互学、教师点拨的全部过程,从而很好地把握例题的解题规范与要点。接着安排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完成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练习巩固中及时加以训练,记忆效果甚佳。这一点也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遗忘最快的前几分钟内强化记忆,可以避免遗忘。二、教会学生先审题,再做题 小学生的审题意识不是很强,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在这一点上,我平时主要是教学生按以下几个环节审题: 认真读题为进一步分析题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审题时要把题目结构搞清楚。一定要分清主次,分清之后,题意自然也就摸透了。 在做好以上两点后,对于题目还要追加三问:一问本题现有什么条件?二问题目要求什么?三问从条件到问题还需什么?所需的部分如何获得? 经过上面3个环节的教学,“先审题,再做题”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做好正反两种解题类型的比较、分析、总结、修正与提高 不比较就不知道自己水平的高低,也就没有提高和进步。基于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通过观看同伴们不同类型的解题过程,并加以反思,取长补短。 1.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留意选取解答规范、书写认真的学生的作品举办展览,让同学们欣赏自己同伴的优秀作品,并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找出别人的闪光点,找出差距,弥补不足,奋起追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同学通过观看别人的优秀作品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选取差的解题过程,借助投影仪,让同学们共同挑毛病,找不足,并思考如何改进。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提升。 经过这一过程,学生在今后自己的解题过程中就会避免类似错误与不足的发生,从而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教会学生做好错题的整理与使用 错题集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整理时应注意的是:一要注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林 格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林格 4月23日下午3点,青年教育专家林格(blog)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开展三期系列讲座,分析中国教育的现状,探讨网友们关心的教育问题,解答网友们的教育疑问。以下为聊天实录: 精彩语录: 孩子在整个学校最集中的就是在课堂,课堂看上去都一样,但是每个学生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别大了,我们课题组用三四年时间创建了阶梯式法,现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事件性,共有五个级别。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尹俊(blog)。今天我们请到的林格老师给我们进行第三讲,还是谈教育,我们今天第三讲的主题可能就是怎么样来操作,把这个孩子教育好了,我想很多家长是特别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成绩的,甚至于很多孩子最关心的也是自己的学习成绩,所以一开始请教老师头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提高学习成绩?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林格:可以先理解一下什么叫做学习?我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义,学习就是不断地自我更新。就跟知了褪壳一样,你知道知了春末的时候从地里爬出来,爬到树上要把壳褪掉,获得自由,有一点痛也有一点难,但是一定要挣脱原来旧的东西,获得新的自我,这个是学习的本质。不管是现在我们课堂上的学习还是课程上的学习,还是生活当中的学习,

其实它的本质是自我更新。在养成教育这个理念和实践体系里面,我们始终认为要完成两个使命,第一个使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更新的终身的学习习惯,进而把这个人从被动的学习引导到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我觉得养成教育的第一个使命。第二个使命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品质,从行为习惯着手,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最终达到他健全的人格和平和稳定的成功心理,这是养成教育的两个使命。所以我经常讲,养成教育,本来是一个德育的范畴,可是我们为什么会把学习这个问题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因为我们很清楚,如果学习不好,孩子做了也没有信心,因为孩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学习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所以即使养成德育上的要求,也是我们怎么把德育贯穿到学生的这种学习的生活当中去,所以我认为确实应该抓好学习。 真正好的学习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好的学习习惯以后才会慢慢从会学又返回到爱学的位置上,形成良性循环。我觉得特别是现在在整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哪一个环节是真正决定学习成绩的?我们经过研究以后发现其实是课堂决定的,课堂是整个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发扬激活课堂的活力,提高上课的水平是决定学习成绩的,这是核心。我们在养成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体系当中是怎样提高学习成绩的呢?首 先我就觉得不管是家长也好,还是老师也好,让我们重新来思考课堂上课的这种行为习惯,上课的水平,我们通常把它分成五个级别。 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究竟处于哪个级别就决定了他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我们家长有的时候不太关心孩子在学校里面的状态,其实孩子在整个学校最集中的就是在课堂,课堂看上去都一样,但是每个学生和每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5ml)说明书中文翻译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5ml)说明书中文翻译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说明书参考译文 近期主要变更 剂量与用法,部分性发作(2.6) 警告与注意事项(5.1、5.2、5.3、5.4、5.7) 适应症与应用 当口服KEPPRA给药暂时不可行时,KEPPRA注射液是抗癫痫药物用于成人(≥16岁)以下发作类型的辅助治疗: 部分性发作(1.1) 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肌阵挛性发作(1.2) 原发性强直性癫痫发作(1.3) 剂量与给药方法 KEPPRA注射液在使用前用100mL可配伍稀释剂稀释,滴注15min(2.1)。初始使用KEPPRA(2.2):部分性发作:1000mg/d,每天2次(500mg,每天2次),根据需要和耐受性每2周增加1000mg/d至最大推荐日剂量3000mg/d。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患者的肌阵挛性发作:初始剂量1000mg/d (500mg,每天2次)。每2周增加剂量1000mg/d至推荐日剂量为3000mg/d,尚未研究剂量低于3000mg/d的有效性。特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初始剂量1000mg/d(500mg,每天2次)。每2周增加剂量1000mg/d至推荐日剂量3000mg/d,尚未研究剂量低于3000mg/d的有效性。 替代治疗(2.3)

从口服KEPPRA转向静脉注射剂量:开始静脉注射左乙拉西坦,总日剂量和频率与片剂相当。在静滴治疗期结束时,患者可转用KEPPRA口服给药,日剂量和频率与静脉注射左乙拉西坦相当。 剂量说明(2.5)、肾功能损害成人患者(2.6)和相容性和稳定性(2.7)见全部处方信息。 剂型和剂量 500mg/5mL,一次性小瓶(3)。 禁忌 无 警告与注意事项 1 精神病反应:行为异常包括精神病症状、自杀意念、易激、攻击行为。监测患者的精神病征兆和症状(5.1)。 嗜睡和疲乏:监测患者的这些症状,在未获得充分的经验前劝告患者不要驾驶汽车或操作机械(5.2)。 撤药痉挛:KEPPRA应逐渐减少(5.5)。 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KEPPRA比安慰剂的发生率≥5%)包括:嗜睡、无力、感染和眩晕(6.1)。 特殊人群使用 妊娠:妊娠期间左乙拉西坦的血浆浓度可能下降,需密切监测。基于动物试验数据可能导致胚胎损害(5.7、8.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