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研究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研究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研究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研究

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研究

周鸿铎、曹宇

【摘要】广播电视媒介具有两重性,即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前者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后者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研究必须兼容广播电视媒介两重性特点的要求,但是重点是分析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在这种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从我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实际出发,系统分析了广播电视制度以及在这种制度的框架内对广播电视节目、电视剧市场、广播电视广告以及电视品牌、人力资源的经营与管理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同时还分析了广播电视产业服务化、系统化经营与管理理论。

【关键词】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电视品牌、电视剧市场、系统化管理

一、绪论

(一)广播电视产业制度

1.广播电视产业制度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产业制度是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一种经济环境,即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一种综合性因素或条件,主要是指产业管理制度、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资源状况、受众及其素质等因素,对广播电视经营所起的作用。由于我国现行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转轨期建立起来的,所以在管理体制上一直坚持人治;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国有广播电视产业制度。这种广播电视产业制度存在以下弊端:(1)高度垄断;(2)资源浪费;(3)人浮于事;(4)无成本意识;(5)有碍于利用社会资源;(6)无经营意识;(7)“旁门左道”现象严重;(8)主观主义的活动平台;(9)行政手段包揽一切;(10)不顾地区差别……

根据现行广播电视产业制度存在的弊端,要真正地发挥广播电视产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实施转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

2.广播电视产业制度模式

根据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广播电视产业的特点,新型的广播电视产业制度模式是:以改革国有广播电视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民营广播电视产业体系,面向受众、面向市场进行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

3.国家电视台可经营性资产的剥离

在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实现电视产业的转制,一方面是弄清楚可经营性资产及其剥离问题,另一方面在实施可经营性资产剥离时,还应该做好业务和人员的剥离。

根据电视产业的特点和我国文化产业的实际,实施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应采取以下策略:(1)节目性质剥离法;(2)机构剥离法;(3)“断奶”剥离法;(4)竞标剥离法;(5)行政剥离法;(6)市场剥离法;(7)改制剥离法。

实施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电视台可经营性资产剥离以后的各个电视产业实体应实行自主经营,不需要第三者介入;

第二,在可经营性资产剥离过程中要兼顾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经营资产盈利能力;

第三,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电视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二)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

1.经营方式

现在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开展经营活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生产力发展、时间节约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方式应该是一种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经营方式。所谓统一性,主要是指那些同政治的关系极为密切的新闻节目的生产和流通,或者本身就是政治性很强的新闻节目的生产和流通,要有国家统一计划、统一安排,以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不受到损害。所谓灵活性,主要是指除国家统一经营的新闻节目以外的其他广播电视节目以及项目(包括广播电视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要由各个广播电视产业实体及其所属的其他生产部门根据本部门、本地区的情况以及他们所掌握的广播电视产业消费市场的信息进行灵活经营,自行安排。

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方式是同所有制形式相联系的,但是所有制形式并不能决定经营方式,它只能决定经营的性质,真正决定经营方式的最终因素是生产力状况。

2.经营内容

根据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状况,当前经营的主要内容是:(1)广告产品的经营;(2)以节目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产品的经营;(3)信息经营;(4)技术经营;(5)劳务经营;(6)混合性经营。要从广播电视经营范围来分析,可以实行跨媒介、跨所有制形式、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由于经营范围的拓宽,其经营内容也是不断拓展的。

根据这些年来一些广播电视产业实体经营活动的经验来看,要搞好经营,取得最佳的经营效益,必须从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关系。

(三)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内容

广播电视产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是从经营实体的组建开始的,而管理往往是滞后的,是经营活动开展起来之后才由管理者根据经营活动状况而制定的各种制度和采用的各类管理手段,而这种制度和手段往往是根据经营活动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着调整。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要素的管理,它包括三个层次,即对单一经营要素的管理(比如对生产要素的管理)、实现经营要素(资金和资金来源、生产要素、劳动者)的最佳结合、突出经营三要素中某一要素的作用;(2)广播电视经营管理,即对广播电视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和调控;(3)广播电视资金管理;(4)广播电视产业财务管理;(5)生产性资产的管理;(6)广播电视产业内部的经营管理;(7)广播电视节目经营与管理。

二、广播电视节目管理

(一)广播电视节目市场管理

1.电视节目市场

我国的电视节目市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电视节目市场是指作为商品的电视节目价值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电视节目是这个市场上交易的标的物。我国电视节目市场形成的条件有:我国电视产业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根本条件;目前形成的完整配套、覆盖面广的电视传输网络是我国电视节目市场逐步形成的必要基础;快速发展的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电视广告成为推动电视节目市场发展的经济支柱。

电视节目市场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从市场形态角度来看,可区分为电视节目交易市场和电视节目收视市场;从电视节目传输方式及传输范围的角度可划分为全国性电视节目市场和地方性电视节目市场。

2.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形成

我国的电视节目市场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1)电视节目主动交流时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这种交流显然不具有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特点,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方法,有一定的弊端;

(2)电视节目对等交换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中期):这种“物物交换”的形式比较原始,不利于电视节目充分、畅通无阻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不公平和不等价交换的性质;

(3)电视节目市场交易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电视节目交换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交易市场。

电视节目交易市场的形态主要有:(1)自愿结合的电视节目交流或交易网;(2)电视节或电视节目交易会;(3)零星、随意、个别的节目交易;(4)完整的电视节目市场。

3.电视节目收视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性的电视节目收视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卖方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电视节目收视市场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地方又开始实行“对等落地”原则。要真正规范全国性电视节目收视市场,最终要靠电视产业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和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

“四级办电视”方针促进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大发展,但是也导致我国地方性电视节目收视市场出现严重的结构松散、秩序混乱、资源浪费现象。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同一地区的电视台之间通过市场方式实现联合,走产业化集团发展的道路。

总体来说,由于宏观体制和决策方面的原因,我国电视节目收视市场呈现出不稳定性、不可量化性、间接性和竞争的无序性等特点。

4.电视节目市场的营销管理

电视节目市场营销管理,即电视产业实体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必须以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为中心,对电视节目的策划、拍摄、制作、销售(或播出)、信息反馈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加强电视节目市场营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1)有利于了解受众,按市场需求生产电视节目;(2)可以进一步按市场规律开拓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的节目占有率;(3)有利于提高电视台的知名度,扩大电视台的影响。

根据我国电视节目市场的现状,其营销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牢固树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2)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3)以本地电视收视市场为中心,积极开拓外地市场;(4)充分利用频道特色,吸引目标受众群体;(5)开发非黄金时段,充分利用电视资源;(6)以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电视节目的促销工作,如加强电视节目的日常宣传、组织召开电视节目论坛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观众参与性的电视晚会、组织观众对电视节目进行评奖活动、组织有奖收看电视节目的活动、赠送纪念品、价格折扣、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高电视产业实体的社会声誉等。

(二)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管理

1.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管理

广播电视媒介产业自身利润来自三个环节,即内容制作、传播通道以及节目和广告销售。内容制作是广播电视媒介产业的立身之石,是传播通道和节目、广告销售的基础。所以,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和谈论的永恒话题。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特征主要分三个方面:政治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者根据广播电视产业的基本性质和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的根本任务,确定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计划,编辑与审查使其得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的舆论导向;(2)提高艺术和技术质量;(3)促进多生产名牌和精品节目;(4)增强电视产业实体综合实力。

2.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管理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建立以发展为主体的目标管理体系;以宣传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以装备为基础的技术管理体系;以栏目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经济管理体系;以“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定岗位”四定为基础的人事管理体系;以产业化为方向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员工为主体的形象管理体系……

这种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对广播电视产业实体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各种管理对象进行了有效调动,管理触角延伸到广播电视产业实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有利于形成脉络清晰,相互配合的良性推进总系统。

3.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管理的方法

根据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实际,其节目质量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1)广播电视节目分类管理,着力在“专”、“深”、“精”、“新”、“特”五个方面下功夫;(2)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定位管理;(3)广播电视节目审查管理;(4)广播电视节目监评制度管理;(5)建立和完善节目质量的控制体系管理。

自全国市级以上电台、电视台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以来,节目质量水平都有所提高,不但满足了广大广播电视受众的需求,同时,各电台、电视台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基本上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出现了奖罚与节目质量脱节的现象、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选题凑合应付现象、节目制作成本过高以及节目的文化品位有待提高和唯收听率、唯收视率等问题。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三)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和效益

1.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是指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所输出的劳动量与输入的劳动量的比值,或者说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大小。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是同广播电视节目成本、广播电视产业宣传功能的实现、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广播电视产业的转制以及党、国家和经营者的利益相联系的。

根据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管理现状和经营状况,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应从制度、技术和操作技巧三个方面入手,当前,亟待解决的是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率,当前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下管理制度体系,即建立产权清晰、责任分明的广播电视产业管理制度,把电台、电视台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介的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建立健全“制播分营”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和培训制度。

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成本效率模式;目的效率模式;市场效率模式;效益效率模式;质量效率模式;数量效率模式。

根据各类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操作方法的侧重点,其操作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1)成本操作法;(2)观念转变法;(3)市场运作法;(4)数量分析法。

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确立是从实践中来的,并非主观意志的产物。根据上面列举的六种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的状况,它的确立应坚持以下原则:实践的原则;实用的原则;可操作的原则;创新的原则;发展的原则。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在我国传媒产业的转制时期研究广播电视节目效率模式,对于广播电视产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广播电视节目效益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的效益简单地说是指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节目传播活动所带来的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一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总和,表现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和节目传播活动前后受传者和传播者在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

广播电视节目效益可分为节目制作者效益、传播者效益、传媒效益和受众效益。另外,

广播电视节目效益还包括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基础,社会效益是保证。

从理论意义上分析,广播电视节目效率与效益是统一的,不是一对矛盾。但是在广播电视产业的现实活动中,效率和效益的“矛盾”是经常发生的,不过,这种矛盾性并不是一种必然现象,是由管理体制以及由其作用所形成的经营理念造成的。具体表现是“垄断”性经营、陈旧的经营理念和非市场化的经营方式。

从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测评的现状来看,要保证其科学性,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节目效益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建立一套科学的,便于操作的广播电视节目效益评估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广播电视节目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应由以下基本内容构成,即广播电视传媒产业的职业道德指标;广播电视传媒队伍素质指标;广播电视传媒的舆论导向指标。

广播电视节目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指标:广播电视节目传输效率指标;广播电视节目成本考核指标;广播电视节目营销利润指标。

广播电视节目效益考核指标的实施可采用以下主要机制,即受众反馈机制、栏目组内部奖惩激励机制和主管部门的考核机制。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效益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考核指标的长期原则性和短期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经济效益的基础性和社会效益的方向性相结合原则;广播电视节目内部自律性和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发展规律性相结合原则;广播电视节目考核机制之间有机结合原则;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数量科学结合原则等等。

广播电视节目既然是一种以节目形式表现出来的信息产品,重视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经营的效益是必然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益?根据广播电视产业的性质和功能,要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效益,当前应采用以下策略:(1)产业化经营策略;(2)辐射性经营策略;(3)竞争性经营策略;(4)联合经营策略;(5)资本运营策略。

三、电视剧市场的经营与管理

(一)电视剧市场系统

1.电视剧市场

电视剧市场是电视产品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市场,电视剧市场是电视剧商品交换(买方和卖方)关系的总和。如果将电视剧的衍生产品运营纳入电视剧经营范围,电视剧市场将是一个具有外延十分宽泛的媒介市场。如下表所示。

售卖过程卖方产品买方价格支付

第一重售卖过程制作方

电视剧内

容产品

一级消费者:播出方

二级消费者:受众

内容产品销售费、版

权转让费、电视收视

费等

广告时间

受众群

第二重售卖过程播出方

收视率

广告主广告收入

衍生产品售卖过程衍生产

品制造

衍生产品衍生产品的消费者

版权销售费、衍生产

品收入等

电视剧市场分析

从资源的角度分析,电视剧市场是电视产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市场,主要有频率(频道)

资源、时间资源、受众资源、技术资源、渠道资源;人力资源或电视剧产业从业人员资源;广告资源;资讯资源或电视剧产品和电视剧的衍生资源等。可见,电视剧市场是一个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电视产品市场。

2.电视剧市场系统模型

电视剧市场系统包括电视剧产业流程诸环节以及电视剧产业运营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从时间纬度分析,电视剧市场运营就必须关注电视剧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从电视剧行业的历史和市场规模分析电视剧市场系统;从空间纬度分析,电视剧市场的运营就必须从电视剧市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去分析电视剧市场体系。

概括起来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着手可以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市场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电视剧市场分析

1.电视剧市场环境

电视剧市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重要分市场,其运营过程必然会受到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环境统称为宏观环境。

电视剧市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分市场,其产品(电视剧)就是一种文化创意产品,这种产品既受到电视剧生产者(制作者)市场的影响,又受到电视剧消费者(受众和传播者)市场影响。这类环境统称为微观环境。

2.电视剧市场运营

一个成熟的电视剧市场应该是由一个个有机联合的环节组合而成,分析电视剧市场运营的主要目的在于确立一个市场中存在的若干主体以及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电视剧市场运营

如下图所示。

⒈行业历史

⒉市场规模

⒊产业流程

⒋市场结构

⒌赢利模式

电视剧市场运营示意图

3.电视剧市场结构

从根本上讲,市场结构反映的是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其中竞争是最主要的关系。可见,竞争格局是考察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从对电视剧产业流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参与电视剧市场竞争的主体来自下列几个方面:市场调查、电视剧制作、电视剧流通、电视剧播出、资本运营、广告运营等。根据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不论哪个环节上的竞争主体都需要同时处理好与行业内部现在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产品提供者之间、产业链上游供应方、产业链下游需求方的竞争关系。这五种关系就构成了市场竞争机构。所谓电视剧市场结构就是反映这五种关系的电视剧市场竞争结构。

电视剧市场竞争结构如下图所示:电视剧市场竞争结构示意图

4.电视剧市场赢利模式

电视剧市场赢利模式就是指电视剧市场各环节在运营过程中如何科学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佳比例,进而实现电视剧市场运营的目的。模式是不断变化、动态发展的。这样,电视剧市场运营模式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各环节的盈利模式都会有一定的变化,有不同的表现。

(三)电视剧产业流程分析

1.电视剧制作环节

现在在我国,电视剧制作被称为是一个暴利行业,但是,在实际上真正能够盈利的电视剧还是少数。对于少数“暴利”的电视剧制作者来说,由于他承受的高风险,“暴利”也仅仅是对这种高风险的相对于播出环节的低回报。由于这种高风险之下的相对低回报局面导致了电视剧产业流程的恶性循环。

2.电视剧流通环节

目前我国电视剧市场流通环节的发行方严重缺位,专业的社会化发行力量尚未形成,传统的由制作方或者播出方兼任发行方的局面还将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存在一段时间。发行环节缺失阻碍着我国电视剧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我国电视剧市场上,由于买卖双方缺乏市场机制调节,电视剧交易缺乏公平性,在价格上不仅存在着忽高忽低现象,而且常常是由电视台定价。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个规范的硬性量化标准,仍处在人为价值判断上。现在,随着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和电视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建立科学而畅通的电视剧渠道是发展电视剧产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电视剧播出环节

电视剧是我国电视节目平均播出量中和电视台需求比例最大的节目类型。正因为这样,电视剧已成为电视台名利双收的制胜法宝。电视剧广告收入在整个电

潜在竞争

竞争主体产业链上替代品

产业链下游

视台广告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剧对电视台频道竞争也具有重要作用,好的电视剧往往能带动一个频道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

但是在电视剧播出环节也存在着一些风险,比如价格风险、期货风险、档期风险、政策风险等。

电视剧的播出不仅对于电视剧制作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电视媒介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国电视剧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高电视剧的播出质量,根据当前我国电视剧市场状况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强化电视剧产品的商品意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其二,主管部门要有成本意识,科学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其三,建立科学的电视剧定价体系,充分保证价格的合理性。

4.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是一种产业化行为,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本的直接运动为先导,对社会生产力各要素进行优化调整组合,以提高资本增殖能力。更直接地说,资本运营就是运用资本价值原则处理产业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使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经营形式。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最有效地提高资本运营效率。融资和兼并是资本运营的两大手段,也是电视剧市场化运营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预见,在把我国传媒产业“做强做大”思想的指导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传媒领域的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电视剧市场以及媒介市场的发展中,行业内部的兼并和重组将会成为资本运营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电视剧产品和分销渠道赢利模式

1.产品赢利模式

由于电视剧市场的特殊性质,电视剧产品的利润区域可划分为基本利润区和增值区两个层面。如下表所示。

产品基本利润区增值区

电视剧产品拷贝销售版权交易、融资、贴片广告业务、衍生产品运营等

电视剧产品利润区域示意图

国内外影视业的成功经验证明,增值区能够带来的利润远远高于基本利润区,越来越成为赢利的重点。而对增值区利润开掘的关键要素是品牌——包括产品的品牌及产品背后的组织、公司、集团的品牌。

(1)品牌模式

对于电视剧产品而言,其品牌的有形元素包括电视剧产品包装、片花、创作班子、剧组、营销宣传和营销渠道等;无形元素主要包括收视率、观众满意度、收视选择等。

(2)利润乘数模式

利润乘数模式是指从同一产品、特色、商标、能力或服务,重复地获得利润。这是一种从产品到利润倍增器的模式。从本质上来看,利润乘数模式是品牌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利润模式。

对于拥有强势消费娱乐品牌的公司来说,利润乘数模型是一个强有力的赢利机器。一旦投入巨资建立了一个品牌,消费者就会在一系列的产品上认同这一品牌。公司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从某一产品、产品形象、商标或是服务中重复地收获利润。

(3)衍生产品运营

衍生产品又称后内容产品,是指电影电视剧等内容产品一般渠道的收入如票房、收视收入以外的附加产值,包括录像带、VCD、音乐磁带、外景地的旅游开发、服装道具的拍卖、随片广告以及宣传渠道的组合营销等等。

2.分销渠道赢利模式

(1)直销模式

我国电视剧市场的传统渠道模式是一种直销模式。具体的交易形式表现为:直接交易、参加交易会(交易网)、网上交易等。不管是哪一种交易形式,说到底还是制作方和播出方之间的直接交易。由于这种传统的直销渠道模式同现代市场要求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造成了目前电视剧市场的某些混乱,同时还造成交易双方的资源浪费,导致电视剧市场流通环节的暗箱操作,导致制作方和播出方关系的恶性发展。

(2)中间商模式

中间商模式是一种发行渠道社会化的模式,它不仅是电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方之间交易的桥梁,而且它还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对于电视剧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外商业广播电视产业的经验,节目市场运作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发挥节目销售和发行中心的枢纽作用以及进行版权市场的管理和开发。目前在我国,电视剧中间商类的实体还不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这类中间商组织将会增多。

四、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与管理

(一)广播电视媒介广告分析

1.广播电视广告市场环境

广告活动是广播电视媒介市场运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广告的经营收入虽然持续高速发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即消费拉动困难、出口下降、世界经济下滑和金融危机影响,这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既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又影响着包括广播电视广告在内的整体传媒广告的发展。广播电视广告占总广告量份额逐年下降,电台、电视台的广告经营形势更为严峻。

在我国,广播电视广告活动还受到地区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地区经济出现较大差异,东西部的差异、各省的差异、地区内的差异,都是影响广告经营的重要因素。

从广播电视广告经营自身的角度分析,它还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外部压力,主要是部分的境外媒介进入中国媒介市场;二是内部压力,即任务压力、变革压力、竞争压力。

除这些环境条件对广播电视广告市场运营产业影响外,当前影响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广告的还有三个主要矛盾:第一,节目与广告管理的分离。第二,非市场化的频率、频道设置。第三,广告经营环境的恶化。

2.广播电视广告经营分析

根据当前我国的广告经营形势,广播电视广告经营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即理念、节目、管理、策略。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最主要的经营理念应该是:以客户市场目标的成功为己任的理念;注重广告公司利润的理念;以电台、电视台或广播电视产业实体的总体发展为出发点的理念。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告收入的根本,因为广播电视广告的经营收入实际上是靠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支撑的,离开了节目的支撑,广告就失去存在的基础。

目前在我国,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以频率、频道为单位分离的经营模式;以电台、电视台为单位统一的经营模式;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相统一的经营模式。模式无论怎么设置,广播电视广告模式的设置都应该适应广播电视产业的经营规模、节目制作状况以及当前广告经营形势的需要,从而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机构。广告经营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是广告增收的重要条件。广告业务的管理方式要与广告经营机构的设置相适应,或建立

目标管理机制;或建立项目管理机制,真正做到奖惩公平、责权利分明。

广告经营策略是增加销售的有效手段,其中包括广告的营销、广告编排、广告联合经营、广告资源配置、广告客户、广告价格策略等。广告是一种商品,在广告销售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节目的宣传推广是广告营销的重要手段;二是广告要主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市场调研与反馈、广告的创意设计与制作等。广告编排是一门科学。广告时段的编排应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要,即目标受众与销售对象的交集,才能成为广告编排最佳的选择。广告编排有时间编排、类别编排、硬广告与软广告的结合编排等方式。

(二)广播电视广告经营的心理战术

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研究使市场营销学得以繁荣昌盛,把心理学“战术”巧妙地运用到市场营销,可以使经营者对消费者(客户)更加了解,同时也为经营者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做好了心理学方面的准备。在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中如果科学地运用心理学“战术”也是十分有益的。

在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中,对广告价格的制定可以采用改变客户的价格参照系统的心理战术。这种效应的心理实质是降低了消费者(客户)的期望值,使消费者(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从而做出有利于经营者的决策。

在广播电视广告经营中采取的一次性支付广告费、广告招标等办法就是采用的让客户的付出集中起来的这种心理原理设计的策略。中央电视台每年的广告招标就是这种心理战术的最好例子。让客户的付出集中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战术。不仅能够让客户的损失感不敏锐,而且可能让客户在非理性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决策。

在产品价格之上、之下各有一个界限,将价格调整到界限之外容易被消费者注意,而在界限之内则容易被消费者忽视。广播电视广告经营可以根据客户这种心理设计相应的策略,同大客户做一些小交易就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三)广播电视广告营销

1.广播电视广告营销策划

广播电视广告营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销售时间,电台、电视台将某时段卖给企业,但企业选播的节目要经过电台、电视台审查;另一种是销售收听、收视率,由广播电视产业机构向广告商提供节目的收听、收视率,广告商向节目投放插播式广告。前一种营销成功的关键是开发好时段,后一种营销成功需要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作为广播电视产业机构,其广告营销策划主要有:第一,目标市场营销;第二,收听率、收视率营销;第三,广告市场机会营销;第四,包装营销;第五,阶段性促销;第六,完善广告服务;第七,提高广告质量;第八,整合广告营销等。

作为广告公司,其广告营销策划主要有:第一,正确的市场定位;第二,购买媒介版面和时段;第三,实施媒介运作要点等。

2.广播电视广告营销管理

广告经营与管理的中心是节目,其基本点是市场和效益。不同的广播电视产业机构有不同的经营思路和管理风格,就有不同的营销规范和管理程序。

(1)建立节目价值评估体系

广播电视节目价值评价指标包括:节目视听率、节目视听占有率、节目满意率、生活性、个性、知识性、娱乐性、创新性、参与性等。广播电视节目价值评估结果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命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广播电视广告价格管理

广告价格的确定受四个因素影响:时段;节目的商业价值;节目覆盖范围;经济状况。广告定价应慎重而合理,要依据节目制作成本来确定广告的基本价格,还要据视听率确定广告价格。

广播电视广告经营者应将黄金时间段与非黄金时段搭配起来,整体推向市场,有利于激活广告时段,扩大广告受众范围。

要灵活调整广告价格,在广告价格的调整中,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第一,段位价格提升。第二,指定顺序加价。第三,特定形式调价。第四,独家广告优惠。第五,非黄金时间段的广告价格可以下调。第六,新开发的广告时段和版面,可给予优惠的广告价格。第七,可以在竞争性栏目上降低广告价格。

(3)销售网络与客户管理

客户是广告经营的基础,也是广告市场竞争的焦点。在广播电视广告的买方市场中,如何维持和发展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是广播电视广告营销人员应特别重视的问题,同时还应注意开发新客户。在客户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与客户沟通;用合同的方式规定双方的行为;及时而准确地为客户提供影视资讯,包括适合其投放广告的节目和有关行业信息;要定期召开客户经验交流会、联谊会,共商广告经营大计。

广告营销过程中要加强对广播电视广告营销中形成的销售网络管理,只有主动出击市场,在媒介销售中形成销售网络才能有满意的收益。具体做法是:组织专门的营销队伍,并分布于全国各地;建立广告代理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

(4)广告播出管理

我国广告法对于广播电视广告内容、广告形式、广告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广告内容要健康,没有黄色、迷信、暴力等不文明的广告;严禁虚假广告;禁播烟草广告;科学限制药品、化妆品、食品类广告播出;广告播出量必须适度,不能泛滥;对黄金时间广告要有特殊规定等。

3.广播电视媒介广告营销运作

(1)广告时段和版面的开发

我国广播电视媒介已开发了很多新的频率、频道,播出时间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媒介产业对自身广告资源的开发还相差较远,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广播电视广告媒介资源的开发,核心是要寻找更多更好的广告时间和广告版面,同时又将广告时间和广告版面以各种广告形式销售出去。

时段和版面是广播电视媒介的广告资源。广播电视媒介应根据视听率的高低和广告客户对时段的重视程度区分为不同层次的时段,并根据时段确定广告播出价格。为了更好地利用广播电视媒介的播出时段资源,应该把黄金时段与非黄金时段搭配销售,形成整体广告效应。

(2)广播电视广告的发布形式

开发广播电视版面,要解放思想,充分挖掘广播电视广告资源,对广播电视版面进行立体式开发,拓宽广告营销市场。为实现广告资源的有效开发,可采用普通广告、标版广告、贴片广告、信息节目、直销广告、产品镜头安插、联合促销、视频点播广告、专业化频率、频道广告、广告歌、广告语、冠名权、植入式广告等发布形式,全方位提高广告效益。

五、电视品牌经营与管理

(一)品牌及电视品牌

1.品牌和电视品牌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认为,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结合,用于把一个或一群销售者与他们的竞争者相区别。可见,品牌就是一个产品的标识,这个标识提供了与其他产品相区别的特征。品牌专家大卫·艾格认为,品牌就是产品、符号、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和沟通,也就是说,品牌是一个全方位的架构,牵涉到消费者与品牌沟通的方方面面,并且品牌更多地被视为一种“体验”,一种消费者能亲身参与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一种与消费者进行理性的感性的总和。前一种品牌定义说明了品牌的外在形

式,大卫·艾格的品牌定义指出了品牌的内在形式。品牌之间的差异仅仅是品牌要素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对顾客是无意义的,因为顾客消费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以,现在品牌理论特别重视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商品只有通过消费者的使用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真正成为品牌产品。

那么,怎样评估品牌呢?国际上有许多种评估品牌资产的方法,但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卫·艾格(AKER)教授等人提出的品牌资产的五星模型。该理论认为,构筑品牌资产的五大元素是:品牌知名度(Brand Awareness)、品牌认知度(Perceived Brand Quality)、品牌联想度(Brand Association)、品牌忠诚度(Brand Loyalty)和其他独有资产。

品牌资产五星模型告诉我们,品牌是代表企业或产品的一种视觉的感性和文化的形象,它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代表全部企业的东西,它不仅是商品标志,而是信誉标志,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

根据对品牌的基础性认知,所谓电视品牌品牌实际上代表着电视人与观众交流时所传达的一套核心价值观,是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者对观众所作的承诺。更深层一点讲,电视品牌概念涉及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知名度;二是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三是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在媒介纷争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种来自市场的概念,电视品牌是一种竞争力、吸引力、亲和力和信任度。它能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吸引住一定数量的观众群,并在长时期内赢得观众的信任,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据自己独特的位置。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电视品牌是电视产业文化的象征和代表;从市场的角度看,电视品牌是指电视产业的拳头产品;从观众角度说,电视品牌是观众心目中值得信赖、能给自己带来较大收益的消费对象。

电视品牌资产的市值大小,可以通过电视品牌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两个方面加以评估。

电视品牌的外部资源:一是电视媒介的总体品牌资产的状况;二是特定发展时期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之间的有机互动关系中受众资源对各自的倚重。

电视品牌的内部资源:一是电视观众的构成规模及构成品质,主要的评估指标包括电视节目所拥有观众的绝对数量、节目在目标观众(所谓目标观众是指某栏目所指向的特定领域中最具有社会行动能力的社会成员)中的占有率;二是观众、特别是目标观众对电视台行为的忠诚度,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观众对该电视台的接触率、稳定率等;三是观众、特别是目标观众对电视台情感的忠诚度,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观众对电视台的满意度指标、观众在特定信息的获取方面对于电视台的主动选择率、首选率等。

2.电视品牌的建构和经营战略

要构建电视品牌形象,需要根据品牌建构的基本要求和我国在建构电视品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电视人的观念入手,营造中国特色的电视品牌,具体分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对电视品牌的收视进行科学定位;第二,搞好形象包装;第三,精办栏目和节目;第四,建设一支高素质、有个性的人才队伍;第五,利用品牌延伸,塑造电视媒介的整体形象。

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电视品牌价值,应该对品牌力大小不同的各种品牌,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经营,这是实现品牌价值的最佳手段。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电视品牌价值的实现可采用以下经营战略:第一,品牌发展战略;第二,品牌形象加强战略;第三.品牌延伸战略;第四,品牌再活性化战略;第五,品牌撤退战略;第六,多品牌战略。通过电视品牌经营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扩大品牌力的效益贡献,提高电视媒介经营的整体效果,确保电视媒介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二)电视媒介品牌体系

1.电视节目品牌化

电视节目是电视媒介产业实现品牌化经营的核心,电视节目的品牌化是整个电视媒介

品牌体系的最底层。电视节目为实现品牌化在进行改造时应当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内容定位的单纯化;二是进行模式化的节目生产;三是节目表现方式的适当软性化;四是注意建设一些专门的节目市场调研机构,来关注观众的反馈,增强节目与观众的互动。

2.电视栏目品牌化

电视栏目的品牌经营,需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的目标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风格是栏目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时期具有稳定性,因而就要注意保持这种稳定性。

电视品牌栏目的创新主要是在内容上下功夫,新的节目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才有可能成为新的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节目也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保持品牌形象。

3.频道的品牌化

频道的品牌化在当代电视的发展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频道的专业化是一个大的趋势,那么如何实现专业频道的品牌化呢?主要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频道准确定位;第二,全力打造品牌栏目;第三,不定期推出特别节目和活动;第四,精心培养名主持人;第五,注重整体形象包装;第六,借助其他媒介宣传、推广。

4.电视台的品牌化

电视台品牌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在其经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即:确立“主打内容”;确立主打品牌;保证电视台拥有主要品牌素材及其来源;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共创电视品牌;电视媒介应负起社会责任和遵循媒介伦理规范。

六、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经营与管理

(一)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

1.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

广播电视媒介的人力资源,是指在广播电视媒介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人自身的力量,也就是人在媒介活动中运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媒介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媒介经营与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广播电视媒介资源,同时,也是能动性最强的生产力因素。人力资源的利用、管理、开发好坏直接影响着媒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广播电视媒介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1)广播电视媒介管理者

广播电视媒介管理者是指在广播电视媒介活动中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作为广播电视媒介产业管理者,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管理技巧:第一,专业技术管理技能;第二,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第三,现代化的经营与管理理念。

广播电视媒介管理者的管理职能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最基本的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控制等三大职能。

(2)广播电视媒介被管理者

广播电视媒介的被管理者是指直接从事广播电视媒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他人工作职责的普通工作操作者。

目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改革尚在进行中。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力资源不适应产业化、集团化发展需要的矛盾,即从业人员平均综合素质较低。

(3)广播电视媒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从管理绩效的角度分析,管理者可分为有效管理者和无效管理者。作为一名有效管理者,他必然注意同被管理者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同时,管理者也会注意自身的形象,尽力发挥个人魅力,赢得其他工作人员的信服。

为提高管理绩效,首先,管理者要注意个人修养,注意自身的管理。其次,激励员工、尊重员工,并且使员工“能位对应”;最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保持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以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协调组织目标。

(二)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广播电视媒介经营与管理者对人力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利用、开发、调配的过程。它是媒介产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媒介产业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媒介组织对人才的渴求比其他行业更加迫切;同时,媒介产业从业人员大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人才,对他们更要注意人性化管理。从形式上看,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同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什么区别,基本都是对工作分析、工作评价、职位分类等。但是从管理内容分析,它的突出特点是信息化程度高、知识含量丰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度高,充分体现着广播电视媒介管理者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前,在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坚持能位对应、优势互补、动态管理、奖惩并举原则,打好广播电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基础。

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要有前瞻性,为适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广播电视媒介自身发展的要求,努力做好人力资源的预测和评估、人力资源的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以及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为此,就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协作机制等管理机制的作用,有效提高广播电视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七、广播电视产业服务化经营与管理

广播电视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性产业,或者称为服务产业。在我国,广播电视产业虽然承担着舆论监督的功能,但它最直接的目的还是为大众提供最佳服务。如何最好地实现广播电视产业的服务功能呢?这是广播电视产业经营与管理者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大课题。广播电视产业服务化,就是要从较深层次上思考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地位、职能及其与受众关系的定位问题、促进受众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广播电视产业内的行政机制向服务机制的转化问题。广播电视产业服务化经营的过程,是增强广播电视节目服务性功能的过程,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各种合理需求的过程,其思想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深层关怀。

从总体上讲,所谓服务是指通过劳动来满足他人的需求。向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人是服务者,享受他人服务的人是被服务者。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作为社会个体往往同时充当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作为社会文化信息产业的广播电视产业,其服务者是指广播电视产业内部从事以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为中心的各类广播电视产品生产的劳动者,被服务者一般指广播电视受众或使用广播电视产品的其他人员组织。广播电视产业的服务性功能是由服务双方的关系体现的。

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事实证明了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性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强大的魅力。许多对居民收听、收视情况研究部门的调研部门的调研成果表明:吸引受众的重要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是节目的“内容实用、贴近生活”,这是广播电视节目走向市场的第一“卖点”;第二是能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意见;第三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重要、接触现实;第四是报道及时、时效性强;第五是播出时间方便收看。这种按照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选择的顺序,几乎是对所有受众调查得出的共同结论。

八、广播电视媒介系统化管理

(一)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就是按照系统原理,将组织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协调和控制,使组织的各个部分、各种资源按照系统的要求进行组织和运行。

管理是合理配置组织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种追求资源最优配置的过程正体现了系统最优化的思想。按照这种思路和要求,在从事组织管理工作时,就需要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对象、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设计和经营,通过系统最优化实现管理目标。

(二)广播电视媒介系统管理领域

从广播电视产业链条构成的理论看,现代产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一类产业部门都需要其上游产业提供“原料”,共同构成产业链。广播电视产业的链条主要包括:节目制作公司、网络传播公司、节目营销公司、代理公司、电台、电视台及广播电视行政管理机关等。这些都是从广义上来说的广播电视产业系统管理领域。从狭义上来说,广播电视产业系统管理的领域主要是广播电视媒介机构本身的内部系统管理。

(三)广播电视媒介系统管理内容

若按管理的层面来分,广播电视媒介系统管理包括广播电视产业的宏观系统管理、中观系统管理和微观系统管理。其中,广播电视产业的宏观系统管理是根据国家确定的广播电视产业管理体制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广播电视产业系统实施的总体上的管理;中观系统管理是国家有关广播电视产业管理机构对广播电视产业机构的管理;微观系统管理则是根据广播电视产业机构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实务,实施具体化了的广播电视产业管理。

若按管理的对象、管理设计的具体领域来分,广播电视产业的微观系统管理包括广播电视产业的策略管理、节目制作管理、频率、频道运作管理、播出管理、宣传管理、技术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节目营销管理、广播电视的目标化管理、广播电视专业化管理、广播电视产业化管理、广播电视集团化管理、广播电视的品牌化管理、广播电视的服务化管理、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管理、广播电视节目成本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市场管理、广播电视资源管理、广播电视的广告管理等等,这些广播电视管理的环节共同构成广播电视产业微观系统管理。它们之间各自独立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协作。

(四)广播电视媒介目标系统化管理

从控制论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成熟的管理体制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管理,实质上是对系统实施的一种控制。控制有效的首要条件就是系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控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克服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中进行选择的过程。这一切过程又都是为了使系统朝着确定的目标发展,保持系统特定的功能。系统原理要求每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的,都有不同的目标。如果系统的目标不明确,必然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这就要求在系统化管理上实行目标化的管理方式,制定详细的目标计划,使管理有明确的目的。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已经在管理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一种成功的管理手段。因此,广播电视媒介系统的目标化管理就要注意在吸收这些优秀的管理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身的特点进行管理。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比较 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

在以上五种体制中,国有国营、国有公营和社会公营的广播机构,通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私有私营、公私合营两种机构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这五种经营管理体制中,国有公营体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该体制是欧洲各国多年来在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方面奉行的标准模式,从而与美国广播电视业奉行的私有私营体制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两大模式。而我们这里研究的英国广播业正是国有公营体制的典范,因此,英国广播研究在世界广播事业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英国选择了公共服务广播, 而美国却确立了完全不同的商业广播。英国虽然在50年代引入了商业电视( 70年代引入商业广播)与公共台竞争, 但仍然以公共体制为主导。英国公共广播强调“服务”观念。 对于两国广播制度的起源, 学者们进行了分别的论述。斯坎内尔从文化角度分析了19世纪中后期在中产阶级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服务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兴起的公共广播事业, 强调的是历史文化对广播制度形成的作用。克里塞尔则认为频率资源的有限性对英国广播制度的制约, 强调的是技术的决定作用, 同时他也承认广播事业兴起之前的公共事业组织模式对广播事业的资鉴作用。麦克切斯尼从社会阶层对广播利益的不同期许及其矛盾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商业广播制度形成的决定因素。当本文作者对两个国家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原因做对比探讨时, 发现上述分析尚不足以解释它们之间差异的根源。作者认为, 把它们放在特殊的社会语境下加以观照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语境下, 商业力量和经济逻辑在形成美国广播制度中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这正是美国不同于英国的地方。在20年代的英国, 准商业化的英国广播公司还没有形成今天意义上的广告经营形式, 广播只是用来促销收音机的手段, 走不走靠广告作为经济来源的纯商业化路线, 对组成广播公司的电器制造商销售收音机获取利益并没有实质性影响。同时对广播电台经济收入的影响也不大, 因为电台一旦得到广告收入, 就意味着失去公共服务广播的身份和地位, 从而失去执照费和专利权税收入, 因为从理论上讲广告费和执照费是不可兼得的。甚至对广播电台来说, 执照费相对而言更稳定, 更有保障。而美国的情况却不一样, 在1934年通讯法颁布之前, NBC和CBS都在从事广告业务, 广播运营已经离不开广告支持, 广告已经成为广播网的经济基础。特别是在广播制度最终确立的大萧条期间, 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广播网得以生存的经济命脉。这就意味着, 如果一旦按照教育家、宗教领袖们设想的那样开办一定数量的具有公共性质的广播, 广播网就会失去部分宝贵的经济来源, 这是他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所以他们通过游说活动力阻公共广播运动目标的实现。同时, 受大萧条打击的广告代理商、广告赞助商等也会蒙受经济损失, 前者将失去营利的主要途径, 后者将得不到扩大商家及其产品社会影响的机会。同样备受打击的好莱坞电影明星也在新兴的商业广播行业得到了再就业的岗位,获得了新的经济机会。政府也不愿意在大萧条时期把紧缺的资金用在广播事业上, 况且电台已经发现了维持生存的经营之道。所以, 经济利益因素决定了美国最终坚定地走上商业化广播的路径, 在英美广播制度差异的形成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是两者差异的主要根源。

浅析广播电视语言表达的艺术化

浅析广播电视语言表达的艺术化 摘要:目前,对于广播电视语言的艺术审美层面的重视远远不够,忽视了语言表达愉悦共鸣的审美功能,应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角度出发,使语言表达主体获得美感并创造出能给予人们审美愉悦享受的艺术作品,提升语言表达的艺术感和美感。 关键词:广播电视语言表达;艺术化; 广播电视语言是有声语言艺术,是通过大众媒介将有声语言艺术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目前,对于有声语言的艺术审美层面的重视远远不够,口语表达仅以实现信息共享、认识共识功能为主要任务,忽视愉悦共鸣的审美功能。 广播电视语言是有声语言艺术的创作活动,但语言表达实践大多还停留在生存空间和规范空间,没有提升到审美空间,这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审美对于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意义,没有认识到今天人们对于美的强烈需求,没有认清语言表达主体的艺术创作主体地位。 本文以实现语言表达艺术的审美价值为目标,以艺术和审美范畴为中心,专注于探讨如何实现语言艺术的纯粹的审美功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指出语言艺术的美感力量对于人的精神的拯救作用,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角度帮助语言表达主体获得美感并创造出能给予人们审美愉悦享受的艺术作品,使接受者得到美感享受,提升语言表达的艺术品格,使语言表达进入审美语域。 一、加倍重视语言艺术的审美价值 随着国家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但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生存压力加大,愈发凸显出人们精神生活的空泛和干涸,对物质的过分追求让人们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人们强烈地渴望得到心灵的安顿和精神的充实,因为心灵的力量才是人的生命的支撑力量。 人们不断寻求的精神力量包括思想的力量和美的力量两种,它们都来源于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但是对于人生而言,思想的力量是功利性的,美的力量是非功利的,所以说:“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美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是我们得以升华的动力,再深刻的思想都会过时或成为常识,唯独美是永远的。”美的力量是把人们从种种束缚限制中解放出来的力量,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是一致的①。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审美活动是人们汲取美的力量的主要途径。艺术审美是由于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们获得精神愉悦的主要途径,艺术给予人的是一种审美享受,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审美愉悦来源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表现于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对于生命力的追求。 今昔不同往日,广播电视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追求是重视语言艺术审美价值的体现,必须在深刻意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行动实现。 二、广播电视语言表达的美感营造 在充分认识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基础上,要重视语言的美化。语言的美化,首先是文化内涵的丰富与深刻,其次是通过有声语言表达的艺术化来实现和传达这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言艺术审美活动获得的愉悦,是一种美感,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创作方,要力求达到一种层面,即在真与善的基础上,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范围与境界,另一方面,接受方,能

媒介经营与管理-知识重点-严三九著。

绪论 媒介经营管理的定义: 广义:指运用媒介产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领导、计划、组织、控制等行为,使产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用。 狭义:指出售媒介的广告版面时段的有关经济活动和管理运作。 宏观:国家、社会、对媒介的制度、体制的规定和要求。 微观:指具体的媒介单位对自身的行政、生产、营销、财务、人事、技术、安全管理等的规定和要求。 特殊性:1.媒介必须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媒介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信息资源管理。 3.媒介组织的内部机构有着特殊的设置和构架。 意义*****:1.有利于媒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协调,从而协同发展。 2.有利于媒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和“双赢”。 3.有利于媒介提高自身品质,从而应对时代的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媒介的生存环境:***** 1.国外媒介产品将会更多地进入中国。 2.中国媒介的工作只能和管理体制将发生变化,会越来越向国际惯例,国际通行规 则靠拢。 第一章媒介组织结构 组织形式***** 1.直线制(单线制) 2.职能制(复线制) 3.直线—职能制(生产区域制)

4.事业部式 5.矩阵制 6.集团控股制 媒介组织的定义: 各级各类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各级管理组织结构。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组织,既不是纯粹的市场竞争的企业,又不是彻底的国家机关、完全的公益机构。它是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单位或群体。 主要特征: 1.具备管理组织的一般特性 2.生产特殊的文化产品 3.组织成员从事大众传播活动 4.以实现社会与经济功能的统一为目的 5.趋于垂直或水平整合化 媒介组织包括:管理主体,客体,环境,目的。 媒介组织结构设计的8个原则: 1.任务目标 2.分工协作 3.统一指挥 4.管理幅度 5.责权对等 6.集权分权 7.执行部门与监督部门分设 8.协调有效 媒介组织结构随着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变化下,作出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体现在: 1.结构组织趋于简化,制作与播出分离。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分析报告

更多免费项目建议书,尽在.... ★研讨理论★指引操作★解读案例★传授密笈★ 理论篇体验经济时代的营销治理:体验差不多成为整个市场与卓越企业日益关注的重要内容,顾客体验治理作为体验经济 时代营销治理的一种潮流和趋势,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 的重视和追捧 -----------------------------------------(P1)设计组织的原则和形式规范:尽管每种组织结构差不多上从经验中进展出来的,但不能因此就认定组织设计的科学和规 范性,实际上每种组织设计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组织设计逻 辑----------------------------------------------- (P4) 案例篇TCL通过异业整合实施冰箱突围:在今年年初,TCL白家电事业部对年度品牌推广策略进行了一番大胆的调整,其中重点 之一是强调要通过异业联合,从行业外查找资源来嫁接自己 的竞争优势---------------------------------(P6)咸阳偏转股份的多元化道路缘何崎岖多折:咸阳偏转股份显然也意识到了相关多元化理论的缺陷,在其放弃对相关多元化 的坚持后,遗憾地走向了另一极端,开始了实施无战略指导 下的多元化-------------------------------(P10) 操作篇如何防止经销商窜货?在当前中国经济中,窜货已成为一种

严峻阻碍商品经济秩序的社会现象,企业高层领导应 给予高度重视,从战略高度上建设企业的防窜货系统 ---------------------------------------------- -------------(P12) 新品上市的招商广告如何做?新品上市,专门多企业都会 选择做招商广告,如此做确实有专门多好处,但如 何样做?如何才会减少白费,保证效果?如何选择 媒体的投放呢? -------------------------------------------- -------------(P16) 点评篇郎咸平与国企改制:最近一段时刻,有关郎咸平的新闻在各种网络,平面媒体上传得纷纷扬扬,情况的前因后果,是 非争吵,各方观点是专门多目前进行改制企业所关注的问 题------------------------------------------------ (P18) 【理论篇】 体验经济时代的营销治理 一、体验成为新经济时代的差不多特征 继“体验式经济时代”被宣称差不多来临之后,Pine和Gilmore在《体验经济》一书中对“体验”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昭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经济的新纪元:体验经济差不多逐渐成为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个经

“虚境化”语境下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美学特征

“虚境化”语境下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美学特征 ——时空意义之上的“在场性”和“不在场性” 柴芦径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摘要:本文强调广播语境的虚境化特征。所谓“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淮南子·原道训》)。“在场性”和“不在场性”的美学特征是在虚境化广播语境要求下,对有声语言时间和空间意义的提升。具体地讲,有声语言表达的“在场性”是声音形式及其引发的观念中的客观世界、想象中的意象世界;“不在场性”是紧密联系“在场性”的、在一定文化模式下有声语言蕴涵的审美意绪和美学价值。它以创新的面目出现,活跃于人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虚境化;“在场性”;“不在场性”;意象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一 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特征的表述有不同的内涵和方式。本文提出的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两个特征——在场性和不在场性紧密依赖广播语境的特点。基于广播媒体传播方式的基本特征,我认为,广播语境的核心特征是虚境化。 语言表达的语境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有些语言学家把广义的语境称作“情景语境”,一般指参与者的主观因素,时空等客观因素;狭义语境指“语流语境”,即显现在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1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广义的语境不仅包括社会环境,还包括“自然环境、具体对象的量和质、有声语言的内容形式、表达的出发点和归宿、前馈和反馈”2等;狭义的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即表达主体在话筒前对广大听众所说的话。另外,我们认为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语境既有现实的、具体的,也有虚拟的,更有想象的,因此,广播语境是一个虚实相生的、复杂的、综合的“生态环境”。广播语境是现实的,因为广播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言语活动的真实性和当下性传播的基础和前提;广播语境的虚拟特征主要体现在某些节目类型的语言传播是表演性质的,比如情景广播剧、角色化谈话节目等,它们的语境是虚拟的。无论是现实的、具体的广播语境还是虚拟的语境,其中都包含了“实境”和“虚境”。广播语境的“实境”包括上述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现实语境和虚拟语境中的属于客观存在的因素,比如节目播出的时间、节目内容所涉及的环境、时间、事件、人物或话题、听众收听的具体环境等。在广播语境的“实境”中,语言使听众对语言的明证性依赖较强,换句话说,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属性在“实境”中地位突出。比如传递信息、发表评论,表达主体的语言必须确凿、科学、严谨,必须保证在“实境”中令听众“昭昭”。在广播有声语言的“实境”中,听众对有声语言作为“代码”的依赖性较强,而对“实境”的依赖性较弱,因此在“实境”中,听众对有声语言产生不同理解甚至产生歧义的情况不容易发生。可以这样说,有声语言的实用性、理解性基本上占领了广播语境的“实境”,尽管下这样的结论是冒着被视为机械、割裂和武断的风险的。 广播的传播方式缺乏电视传播所具有的诉诸视觉的、实在的、具体的画面所营造的语言

广播电视学概论

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它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广播的优势:受众多、覆盖面广,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声情并茂,引发联想;参与性强,及时反馈;技术简便,成本低廉;广告便宜,相对回报比较实惠。广播的局限性: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容易产生歧义;线性传播的制约性 电视传播特点: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视听兼备多元信息符号;时效性强;家庭式收视;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显著的广告效应。 电视传播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线性传播,选性差;不良电视节目给社会的负面影响更为直接。 电视之父:英国人白尔德 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视台。 调幅波与调频波的区别:①调幅波抗干扰性能差;调频波抗干扰强,音质逼真②调幅波声音保真度较差;调频波声音保真度较高③调幅波除直线传播外,还能通过地面绕射,电离层反射,所以传播距离远,可达数千公里以上,但容易造成电台互相串音或差拍啸叫。而调频波是直线传播,传播距离较近,一般只达一两百公里,需用微波中继传送才能达到远方。(卫星传播当然就更远了) 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无线电波的传播因波长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无线电波在电离层中反射的情况还与电波本身的频率有关;无线电波的传播与电离层中的带电粒子——电子和离子的密度有关。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商业制度型。 .电视传播的制式:NTSC制、塞康制(SECAM)、帕尔制(PAL)。中国PAL制(帕尔)俄罗斯SECAM制(赛康)美国NTSC 美国四大广播电视网:NBC、CBS、ABC、CNN 科学技术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起先导作用;广播电视事业需要先进的管理;生产力中人的发展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广播电视事业的运行环境。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时也特指精神文化,及所有的价值结构,规范结构,信仰结构等。 文化创业产业含义及特征:文化创业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 广义文化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文化本身对原有的文化模式的维护,是广播电视不得不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以适应广播电视传播指向的文化圈的需要;文化传播的优势扩散原理告诉我们,优势文化有利于广播电视的发展;文化的圈层性使广播电视产生“窄播”和非群体化得发展态势。 受众就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者及其传播内容的使用者,是使用而非一味被动接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的人。 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迁: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是出不重视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后期,是忽视和无视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是重新认识、逐步重视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高度重视。新世纪以来,受众的主动性将凸显。 受众的地位及作用:受众是广播电视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广播电

企业管理在网络时代的策略研究

企业管理在网络时代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2-13T17:07:55.14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作者:陆静华[导读] 现阶段,信息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企业经济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常州砼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信息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企业经济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企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改革。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发展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突破和改革,对此,企业要牢牢抓住互联网时代这一发展契机,将企业的生存发展、行业运作、商业模式等内容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快企业管理改革进程,实现满足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的重要目的。本文以互联网时代和企业管理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论述互联网时代增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策略。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问题与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和企业管理的概述 1.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以信息网络技术、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个人、企业、地区或国家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实现全球交流,有效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当前知识经济的深化发展。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全球化等趋势的影响之下,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并由此展开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之下,经济业务、数据传递等具有实时化、高效化、便捷化的多重特点,企业的各项业务往来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也不断创新发展。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是对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突破发展,对经济效益的提升、社会稳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将管理思维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内部活动等方面相结合,充分激发员工及管理者的创造力,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管理是进行资源配置、优化整合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包括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具有创新性、长期性、风险性、经济性和繁琐性的多重特征。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重要性 1.活化了人才的选用模式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活化人才应用模式的重要价值。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是企业管理创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人员,可以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人才应用模式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要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之下,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企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将自身的工作热忱更好的投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同时,人才应用模式的活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力量。 2.增添了企业的活力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具有增添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价值。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活力,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模式下企业僵硬、死板的管理机制,企业将自身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科学规划和系统管理。在良好的企业氛围和文化环境之中,企业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将互联网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紧密结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企业员工极易在氛围的渲染之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潜力,在业务开展、交往合作、产品研发等方面不断深入探索,形成良性发展的管理机制,促使企业永葆活力。 3.加强企业市场优势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具有增强企业市场有事的重要价值。企业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断进行自身战略改革调整、管理体制创新、内部资源优化等,进而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和正常运作。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将资源优化配置、运行模式优化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将互联网与企业管理创新相融合,可以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牢牢抓住当前的时代发展契机,对管理管理创新进行重点突破,实现由点到面的跨越式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理念不合理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企业管理方面却仍然处于初步阶段。相较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企业管理理念却并不成熟。人本化社会构建的现如今,企业管理本应着重于贯彻人本化思想,确保企业发展向“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用户中心”转移。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其人本化理念仅停留在思想表面,并未形成科学的商业经营模式、企业发展模式与客户管理模式,以至于企业管理落后于实际情况。综合而论,现阶段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导致企业管理创新意识不足,严重桎梏了企业的科学发展与管理创新。 2.企业管理模式不科学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存在管理模式不科学的问题,难以为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管理制度保障。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效的改变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并在市场发展中应用广泛,但是就我国当前企业管理的现状而言,仍存在部分问题,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以传统化的模式为主,这与我国企业管理理念不合理有一定关系。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模式浮予表面、流于形式,难以从根本上取得管理体制的实效性。 3.企业组织形式不健全

从细节入手 规范广播电视语言

从细节入手规范广播电视语言 发表时间:2010-12-22T13:54:25.9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0月下全文供稿作者:闫蕊寒 [导读] 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而能否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则是确保语言文字纯洁、健康的关键闫蕊寒(吉林省延边人民广播电台,吉林延吉 133000)?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0-212-01 摘要: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而能否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则是确保语言文字纯洁、健康的关键。广播电视媒体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更是责无旁贷。然而,目前,在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中,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还很普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能不要求我们从细节入手,去规范广播电视语言。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纯洁;文明程度;广播电视;普通话;推广 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全面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维护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而能否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则是确保语言文字纯洁、健康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语言的应用空前广泛,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这种情形下,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力度就显得尤为迫切。广播电视媒体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更是责无旁贷。然而,目前,在我们的广播电视节目中,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还很普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能不要求我们从细节入手,去规范广播电视语言。 一、要正确使用结构助词 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是表明词语之间结构关系的助词,具体地说,就是用以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词之间的结构关系。经常使用的结构助词有三个,即“的”、“地”、“得”。它们的读法一样,但是用文字表示,必须写成三个样子。由于读音无差别,书写错误就常常被忽视了。许多稿件、文章、电视屏幕上出现的字幕,几乎清一色地将所有的结构助词写成“的”。这就导致两个结果:一是直接影响播音员(主持人)的感情表达(尽管三个结构助词发音相同,但由于它们在句中的地位不同,常常影响到语气和逻辑重音);二是在读者和观众中传播错误的东西,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结构助词的用法。 简言之,“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就是说,定语后面写作“的”,状语后面写作“地”,补语前面写作“得”。这样可以使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也有助于播音员(主持人)正确确定逻辑重音并正确表达情感。 另外,结构助词误用,常常导致动词所要求的宾语错误。比如央视一位“名嘴”在与一线记者连线后,总愿意说“感谢××发回的报道”,还有些主持人在节目结束时习惯性地说一句 “感谢您的收看”。这些说法,皆因一个结构助词“的”,将“感谢”的对象搞错了,本应感谢“人”,却成了感谢 “收看”和“报道”。 二、数字的学问 广播电视新闻常常要用数字说话,尤其是在成就报道中常常会大量使用数字,但如何运用数字却是大有学问的。由此反映出的问题也就比较多。具体表现为: (一)倍数概念模糊。央视某频道有一篇报道介绍一个行业今年以来的发展变化,把形势描绘得很好,可是用数字对比时却来了一句“是去年同期的一倍”。“是一倍”表示什么意思?显然是指相等。相等就是维持原有局面,没有发展变化,这有什么值得宣传的?作者的意思很明显:“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或者说“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二)误用结构助词。一则广播新闻说“……超过去年全年的34%”。是多还是少?作者的意思显然是说“多”,可是,如果去年全年的效益是100,今年只要达到34.1,就可以说“超过去年全年的34%”。这里的错误源于一个“的”字。如果要表示“比去年全年多34%”,就只能去掉“的”字,改为“超过去年全年34%”。 (三)说法不准确。“近200多人参加活动”。“近200人”是不足200人,“200多人”,是超过200人,那么,“近200多人”,到底是不足200人,还是超过200人呢? 与之相似的,还有“将达到80%多”一类的说法。 三、几个常用词的误用 所谓常用词,顾名思义,是指说话、写文章经常使用的词汇,是人们在语言文字交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然而有些看似十分简单的常用词,在我们的广播、电视、报纸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误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几个: (一)“进行”。在广播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中,常出现一些滥用“进行”一词的句子,听起来很不舒服。总体上说,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多余,二是不当。 先说一下“多余”。“代表们积极进行投票。”“干部职工踊跃进行捐款。”这两个句子中,“进行”都是多余的,将“进行”一词去掉,变为“代表们积极投票”、“干部职工踊跃捐款”,不仅句子完整通顺,而且简洁明了。 如何判断“进行”一词是否多余呢?有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 “进行”用于动词之前,而不用于动宾词组之前,因为动宾词组清楚地表明了动作及其支配的对象,无须再用“进行”。上面两个句子中,“投票”、“捐款”都是动宾词组,如同“吃饭”、“读报”一样,均由动词及其支配的对象组成。没有人会把“我正在吃饭”、“我在读报”说成“我正在进行吃饭”、“我正在进行读报”,同样道理,“投票”、“捐款”也就不需要“进行”了。 再说一下“不当”。“对90多株罂粟进行了铲除。”“对20多台赌博机进行了销毁。”这两个句子听起来就十分别扭。从语法角度讲,“对……铲除”、“对……销毁”都是说不通的。显而易见,其错误在于介词使用不当,须将介词“对”改为“将”,形成“将***铲除”、“将***销毁”的句式。这样一来,另一个错误就显露出来了:“铲除”和“销毁”都是只显动词性的词汇,在句中充当谓语是十分妥切的,可两个例句中硬要让它们充当“进行”的宾语,这就必然造成语病。因此,两个例句均应在更换介词的同时去除“进行”,恢复“铲除”和“销毁”的谓语地位,使句子成为“将90多株罂粟铲除”,“将20多台赌博机销毁”。当然,这种改法不是惟一的,还可以调整词序,将谓语前置,形成直叙式:“铲除90多株罂粟”,“销毁20多台赌博机”,这样,句子不仅通顺,而且易听易懂,更加符合广播电视语言的要求。 (二)“重点”。重点是指同类事物中主要或重要部分。如果将同类或类似事物排列一大堆,那就没有重点了。如“重点查处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超员超载、乱停乱放、不按规定行车、非法营运、异地营运等交通违法行为”。这里不仅排列了一大堆“同类事物”(均为交通违法行为),而且尚未叙述完毕,又用了一个“等”字,哪里还有重点可言?为什么不使用确切的表述方法,如“着力查处”、“下大力气查

(完整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 (2004年7月19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4号公布自2004年8月20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坚持广播电视节目正确导向,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繁荣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专题、专栏、综艺、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等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节目版权的交易、代理交易等活动的行为。 专门从事广播电视广告节目制作的机构,其设立及经营活动根据《广告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管理。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制定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的发展规划、布局和结构,管理、指导、监督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 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第五条国家鼓励境内社会组织、企事业机构(不含在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 第二章节目制作经营业务许可 第六条申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结构,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机构名称、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广播电视及相关专业人员、资金和工作场所,其中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300万元人民币; (三)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其法定代表人无违法违规记录或机构无被吊销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记录;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申请机构应当向审批机关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章程; (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申领表; (四)主要人员材料: 1、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及简历; 2、主要管理人员(不少于三名)的广播电视及相关专业简历、业绩或曾参加相关专业培训证明等材料。 (五)注册资金或验资证明;

战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战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在以往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反映企业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方面的职能管理的理论发展较快,而反映企业全面的、战略性和方向性的整合性管理理论则显得比较落后。企业管理技术系统在美国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长期计划、60年代的战略规划之后,直到70年代顺应时代要求才告诞生战略管理。因此,美国是战略管理研究的发源地也是领头羊,战略管理理论基础雄厚,发展脉络清晰,渗透领域广泛:产业战略、联盟战略、制度战略以及知识战略。而我国的战略管理研究还处于基础和学习阶段,尤其在本土企业案例研究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1、科研工作者缺乏“出野外”的精神,对于企业的研究不够深入。2、对于研究过于注重方法论而忽视了从本质的层面上去研究。3、中国的案例研究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我国管理学术界同样面临如何推进我国管理科学化进程、提升我国管理科学研究水平、构建我国管理学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任务。二选择匹兹堡大学商学院原因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在美国学界的声望颇高;匹兹堡大学是美洲大学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简称AAU〉的成员学校之一。AAU的成员是由美国、加拿大共63个顶尖的研究机构所组成的联盟团体,在北美洲学界享有

极高的声誉。而匹兹堡大学的人文学科,在AAU之中更有龙头的地位。凯兹商学院〈Joseph M. Katz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也被列名为全美前50名的商学院。其次,凯兹商学院的信息管理水平在全美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攻读战略管理博士期间可以同时学习先进的信息管理和数据 分析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管理学术研究方面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不足。再次,匹兹堡大学是一个国际化背景很突出的学校,比较欢迎国际留学生的加入。与武汉大学经管院有较多的合作和交流项目。三完成博士学位的可行性分析及学习计划在武汉大学经管院攻读硕士期间,本人是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研究员,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有较多的研究经历:(1)《公司治理》第二版,Kenneth A. Kim 和John R. Nofsinger,2008年11月出版,译者之一;(2)《价值链研究白皮书》,Kapinsky and Morris,第二部分译者;(3)国家自科项目“关于‘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升级策略研究”课题号:70772046负责人:谭力文研究小组成员,参与每周课题讨论,负责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价值链升级策略研究;(4)国家社科项目研究“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与升级模型”课题号:07CJY009负责人:刘林青研究小组成员,负责组织每周课题讨论,邀请课题相关教授进行论文探讨,研究成果:“武汉市汽车产业价值链升级战略研究”;(5)教育部规划项

浅谈广播电视台的广告经营和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08311560.html, 浅谈广播电视台的广告经营和管理 作者:王斯 来源:《广告大观·媒介》2018年第12期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发展,我国经济、科技、文化都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势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各个领域中予以普及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疑促进了我国国内的新媒体发展,在新媒体不断过程中,对于传统媒体造成了个很大的冲击。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国内的经济广告市场份额主要被数字广告和电视广告以及形形色色网站的广告瓜分。对于目前的广播电视台而说,不单单要始终面对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压力,还面临着与其他传统电视台在市场经济中竞争下的压力。所以,我们要缓解这种压力,就要立足于实际,审时度势,找出适合广播电视台广告经营的新发展方向。本文就广播电视台的经营和管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探索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发展,我国经济、科技、文化都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势头,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国内的媒体行业也在不断发展中前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我国,电视已经得到普及,走进了千家万户之中。因为观看电视节目的人越来越多,且观看便捷,致使越来越多的销售企业把电视广告作为了营销广告投放的重点,由此电视广告重要性越來越得到体现,从而电视广告成为了我国各个广播电视台一项重要的业务。就现阶段而言,虽然我我国电视台其整体信息化的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可以进行深入探究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台在广告业务的管理以及信息化处理水平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甚至可以说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 一、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发展,我国经济、科技、文化都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势头。而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是一次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直接为传统广播电视带来的影响就是致使其广告投放量在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销售企业把其商品广告投放到新媒体上面去。通过进入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下原因: 第一,广播电视台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就目前而言,与新媒体相比较,广播电视台的发展远没有新兴的新媒体发展的迅速。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以及互联网信息都已经得到了普及,在新媒体上,从某些方面而言,观众可以更加自由,可以依据自己需求和爱好,想看什么节目就可以搜索什么节目看,但是对于广播电视台而言,电视节目的播放过程是需要预先进行编排的,从而我们简单地说,对于新媒体而言,观众“想看什么看什么”;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台而言,观众是“电视台播什么看什么”,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大部分尤其是年轻人更喜欢关注新媒体,所以综上而言,广播电视台的受众越来越少。

媒介经营管理笔记

媒介经营管理(闭卷考试!) 媒介经营管理的演进 媒介经营管理的实质是解决媒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媒介生存和发展的依据:效率性和社会性 效率性:资源的获取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源转换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效率,效率优势是媒介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依据。 社会性:媒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倘若不符合,媒介将失去生存的资格,更谈不上发展。不能将媒介经营理解为狭隘的追求媒介经济增长,这一增长应以社会福利为前提。 国家利益 社会发展考量 正当市场需求 平台延伸媒体不再过度依赖广告 历程的演进: 一、1978年至1984年(起步阶段)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以后整个社会系统变革的起点。 1媒介的功能重新实事求是是被认识 2媒介传播内容发生了变化 3媒介广告经营体制得以重新确立 4“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试水经营——大转折

二、1984年至1992年1多向探索阶段 变化:1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企业广告增多,外商广告也开始进入,媒体资源出现偏紧的局面,需求剧增带来了媒体的打发展 2办报热和观点“四级办”,媒介规模急剧扩张。此后10年,我国电台、电视台以后年均122%,134.7%的速度增长 3诞生了大批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报刊和观点节目 4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传播运营费逐年飙升,有限的财政支持,媒介运营捉襟见肘 5以广告营收为主,多元化经营共存 1984年10月,中央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党依据合适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促进了媒介发展 商品经济——企业自主经营——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社会稳定——政治不稳定 1984管理调控成本调控市场调控 三、1992年至2002年(推进阶段)(92年后传媒发展2nd高峰)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使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以此为转折点,我国的传播媒介开始呈现了整体的市场化经营,这一年是中国媒介经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市场对媒介影响力度开始加大,按照传播规律和市场规律经营媒体。(上海东方电台央视东方时空)

内部控制下的企业管理策略研究

内部控制下的企业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首先对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在分析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以此来为我国城市进一步发展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内部控制是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企业中内部控制的方法来看,大致包括预算控制法、授权控制法、风险控制法以及会计系统控制法几种类型。如果企业能够将这些方法有效利用,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二)内部控制是实现资源优化的根本途径。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了多项资源,每一项资源的有效利用都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如何从根本上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非常重要。 (三)内部控制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提高经济效益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想要通过内部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前提是需要对以下工作进行完善:首先是内部环境,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发展出发,制定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改善内部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是风险预估,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风险,企业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那么势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完善风险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部控制下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不集成。信息沟通就是把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信息沟通就没有群体活动。企业财务信息与沟通在企业管理控制中协调着财务活动,共同实现财务目标。企业不同层次财务控制主体与被控制者之间、集团公司与企业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集成的,必然存在信息不集成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不能及时的、有效的获取相关的信息支持。 (二)财务资金管理松散。目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上存在诸多的问题如管理方式陈旧落后、措施不健全。而且企业下属子公司虚开账户的现象比较普遍,投资随意性大,企业难以及时有效地掌握各个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因此在资金流向和资金控制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

《播音与主持语音基础知识与播音发声教程》

《播音与主持语音基础知识与播音发声教程》第一部分 语音基础知识 概论 播音员,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着传播信息的创造性劳动。 而普通话则是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最基本的手段。 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怎样理解普通话定义? 1、为什么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不以其他地方的语音为标准音? 答: 任何方言都可以作为标准语音,张太炎曾建议用武汉话作为语音标准,古往今来民族共同语都是以政治文化中心的语音做为标准。由此可见,今天我们把北京话定为普通话的标准是历史的必然。 日本广播协会NHK声称代表了日本标准语音, 英国广播公司BBC号称代表着最标准的英语. 他们的语言能以代表自己国家最标准的语言为荣. 我们也不能降低对语言的要求.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为什么不说以北方话为标准音? 答:

北方话是地区方言,北京话是地点方言。点比区更具体更精确。(地区方言差别很大,地点方言则很精确。) 3、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为什么不说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呢? 答: 北京话是地点方言,北方话是地区方言。主要是为了解决词汇问题,因为北京话是地点方言,词汇受限;而北方话是地区方言,词汇丰富。 例如: 普通话里的妻子,以北方方言来说: 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的词汇: 比如: 老婆、媳妇、婆姨等。 又如: 普通话里的“跑”以xx化来说: 有“颠儿“ ”撒鸭子”,而其就不能做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所以要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而不能以北京话做为基础方言。 4、语音、词汇、语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词语句子的物质外壳,靠着语音的帮助,人们的思想才能固定在词和句子之中。 现代汉语的一般词汇几乎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迅速的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 下放、上山下乡,下海,下岗。这些词汇都具有时代的基本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