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进餐教育

幼儿进餐教育

幼儿进餐教育
幼儿进餐教育

幼儿进餐教育

孩子的进餐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期进餐的基本要求包括:

1.1.卫生进餐——饭前用肥皂洗手,饭后漱口。

要求: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认真清洗。

随洗随吃,注意手的保洁。

注意桌面清洁。

2.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

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完成自己的一份饭菜。

3.3.礼貌进餐——不大声喧哗。

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

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

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开展进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呢

一、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

1.餐厅墙面的布置:

良好的环境布置不单单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美化了餐厅,深一步来讲能激起幼儿的食欲,更促使他们能愉悦的用餐。

各个年龄班所采用的布置手法均不同:

小班:幼儿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外在的任何积极都极易影响到他们,所以墙面的布置不宜太多、太花哨。

由于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而对幼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餐饮习惯,小班的幼儿恰好处于这种由家庭到集体的过渡适应阶段。逃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屡见不鲜。因此在餐厅的墙面上可以做些幼儿不爱吃的食物的各种放大、拟人化的卡通造型。让幼儿先从视觉出发逐渐接受和喜爱这些食物的表面(所谓表面:就是让幼儿先接受这些原本不爱吃食物的造型、颜色等,让幼儿觉得它们还是挺漂亮和可爱的)。

中、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增多对餐厅环境的布置内容。

中班的幼儿可让他们动手和老师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装饰或作品。大班的

幼儿就可让他们独立担当了。(内容:可以在区域中投放的,手工、美术作品等。)2.桌椅排列:

各个年龄班根据本班幼儿自身的特点,及时合理的调整安排进餐时桌椅的摆放,以及个别幼儿进餐时的座位。(如下图)

⑴定期或不定期的变化排放: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易受外在的影响较大,各个阶段餐厅桌椅位置的调整,能在某种程度上吸引幼儿且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幼儿对于进餐的兴趣。

⑵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选择排放方式:如图①②的排列方式就比较适合小班的幼儿。小班初期的时候,在进餐时尤其需要老师的帮忙和照顾。选择这两种排列方式也便于老师在进餐时的全面指导和个别照顾,个体之间顾及的位置跨越相对较小与方便。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选择范围就更广些了,图①②③都比较适合。

⑶根据用餐的内容:吃自助餐的时候就可以选用图③④的位置排列,因为在进餐过程中需要经常的走动取菜,这样的位置就比较方便走动以及对于菜的取拿和减少碰撞。

3.音乐:

音乐创造了温馨的用餐气氛,同时柔和的音乐也给予幼儿以一定的暗示作用:例:音乐能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和心境,也让幼儿明白如果大声的讲话好听的音乐就听不清楚了。

音乐的选择上,多以钢琴曲、幼儿喜爱的英语歌(最好是没有歌词的乐曲。若有歌词的歌曲幼儿易在进餐时跟词轻唱,会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其进餐,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呛到,含饭等。)为进餐时的背景音乐。应该注意的是:音乐音量的适宜,过大过小都不合适。

二、酝酿愉快的用餐气氛

1.1.餐前安静活动: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的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之间因游戏的结果而产生的消极状态转慢慢化为积极;通过注意的转移使心情不好的幼儿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举措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去用餐。

2.2.分组进餐:

综合年龄特点、人数以及安全等问题在请幼儿去进餐前可以考虑让他们分批进入。

例1:平时动作慢、用餐较慢的幼儿可以请他们先去。或者根据某些幼儿个性特点的需要先请其去,让其有足够的时间来调节。

例2:在餐前活动快结束时可以运用儿歌或歌曲的方式请幼儿分组去准备。比如说请穿红颜色衣服或者衣服上有红颜色的宝宝先去等等,这样既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消除或转移了前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问题,又可以起到复习儿歌、歌曲和分组的作用。

3.3.自由选择座位:

⑴所谓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在这点上也有体现。要给孩子自己选择的空间,幼儿进餐时其就坐的位置都由他们自己自由选择,当他们坐在自己选择的座位上;自己选择的餐具边;自己所喜爱的伙伴身边,进餐时就会充满了满足感,用餐时愉悦的心情也就自然流露嘞。

⑵顾及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在饮食上对肥胖、超重或体重不达标的幼儿还是要多予照顾的:在超重和肥胖的这个“小群体”中,老师预留了1——2张桌子(视各班此类幼儿人数而定),这些桌子上的蔬菜量都较其它的多,而米饭量就相对的稍少些,让这些幼儿在最小的程度上还能有选择自己座位的空间和权利。

三、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

1.1.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将要求转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以往为幼儿建立用餐常规时,教师经常选用反复强化,严格要求的方式来培养,但是总有幼儿出现“老师看与不看两个样”的情况,幼儿仍处于他律而非自律的阶段,从长远发展来看,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只有将要求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才能是真正实现了我们教育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转化呢从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的需要就是最好的教育切入点。

[例1]洗手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进餐前不可缺少的步骤。但往往许多幼儿都不太乐意洗手尤其是用肥皂洗手,碰到这一环节时他们常常会动动小“脑筋”或者“顽皮”一下。比如:玩水,不擦肥皂就出来进餐了等等。

对此,我们抓住了小班孩子喜欢与老师亲近的需求,用了点小小的“伎俩”

就让他们变得爱洗手了。例:洗手用的肥皂间隔放,白一块、黄一块或红一块、黄一块,黄色的肥皂是柠檬味的,老师较容易区分出,所以之前有一位幼儿用了黄色的肥皂洗手后,当他把洗净的小手让老师闻时,老师便趁势地说道:“哎呦,真香啊!让我来猜猜你用了什么颜色的肥皂啦是黄色的吧!”当那个幼儿兴奋的点点头之后,就可以看到盥洗室中的幼儿都争相效仿。即使老师猜错了也无妨,反正幼儿用肥皂洗手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一段时间后又可变换方法:猜猜一共用了几种颜色的肥皂等等。只要抓住一、两个幼儿在生活习惯上的闪光点,就可营造出多一份的教育契机。

让每个幼儿带着和老师游戏,考考老师的想法,那份餐前愉悦的情绪就自然而然地诱发和流露出来了,而洗手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同样,让幼儿自觉调整用餐时间,减少用完餐后等待的时间也是老师们一直倍感困扰的问题。

[例2]炜炜是个内向的小男孩,一到了吃饭他就更没了激情,餐桌上的任何一种东西都会将他“吸引”,旁人的一些举动也会尽收他的眼底。可偏偏就是表现出一副自我世界,独自享受的姿态。无论老师在一旁如何的劝说,甚至于“利诱”都达不到所想要的结果。偶尔的一次汽车的主题,请小朋友将自己所拥有的爱车带来幼儿园,并利用一切的空余时间尽可能让幼儿相互交流、探讨。这下炜炜可被吸引住了,用餐和盥洗完毕的幼儿一个个的来到阳台上捧着心爱的车开心的玩着,可我们的炜炜嘴里含着饭眼巴巴地望着伙伴们嬉戏的身影。似乎是又一个好的教育契机了,老师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悄悄地问道:“宝贝,你现在也想和他们一起玩是吗”炜炜看了老师一眼很用力的点点头,随即眼光又瞟向了窗外。“我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你和他们一起玩。”老师微笑着说。虽然炜炜的目光仍停留在窗外的伙伴手中的车上,但老师刚才的那句话似乎使他受到了某种触动,接着说:“再请个朋友来和我一起帮你吧,这样你就可以更快的和小朋友一起去玩车了。这两个朋友都在你的嘴巴里,一个是牙齿,另外一个是你的喉咙哦。”老师趁势的喂了他一口,“先请牙齿帮帮忙,把这些饭菜都磨碎。”咦,炜炜的嘴巴竟然开始跟着动了起来。“磨碎了以后,再请你另外一个朋友喉咙帮一下忙,把饭菜都咽下去。”炜炜又一次的照做了,效果似乎还不错。“太棒了,你的两个朋友真厉害,我请小朋友和你的汽车去说一下,让它等着你,你马上就陪它玩对吗”这下炜炜马上点了点头。老师和经过身边的一个小朋友耳语了一番又说道:

“我请小朋友帮你去和小汽车说了,你要继续加油哦。”接着炜炜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顺利地完成了他的那份饭菜,虽然在他盥洗后几乎接近要结束活动的时间了,但在两位老师的沟通后决定再延长几分钟,虽然这短短的几分钟并没有使炜炜十分的满足,但老师还是捕捉到了他眼中流露的愉悦之情。“小汽车好玩吗”老师问。点了点头表示了炜炜肯定的回答。“那好,等下次吃饭的时候再请你的两个朋友来帮你,这样你就能比今天有更多的时间玩小汽车了。让它们早点来好吗”“好。”这次炜炜的回答很干脆,老师也更直接的感受到了他的快乐。

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需要,设置餐后活动,就是老师们吸引孩子主动调整用餐时间的好办法。

小班:根据季节和幼儿爱好设计一些餐后的活动。例如:利用教室地势的特点(有的教室前就有大草坪的,有的教室前有阳台等)夏天,可以放些大盆、通之类的玩水用具,让用餐及盥洗完毕的幼儿玩耍。结合班级幼儿的爱车的特点可以在阳台上增设跑道,让其玩车。若是冬天,中午正好是阳光充足的时候可以带幼儿在草地上做做安静的游戏,享受一些写意的阳光等。这样正在用餐的幼儿也可以意识到自己进餐的速度,可以及时调整以便也能和伙伴一起游戏了。

中大班,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比较强,之前没有做完的手工游戏或者他们更愿意利用餐后的时间去完成。下棋是孩子之间的互动游戏,他们之间相互的影响力,也促使将用餐转化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了。

2.2.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帮助幼儿克服不良行为

挑食是小班幼儿在用餐中常见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以身作则法。通过了解和调查得出,很多幼儿对于一些食物的排斥和他们生活的家庭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比如:幼儿往往从成人平时的言谈举止中或者一些家长本身的餐饮或挑食习惯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影响。这个就要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从而做到逐步的改善。

老师们建议家长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达到营养均衡的摄取,在平时家长可以在幼儿在场时有意识的谈些他们不爱吃食物的营养所在;也可以在餐桌上和幼儿一起尝试;还可以多变化一些烹饪的方式,同一种菜的不同口味也会吸引到幼儿的。当然耐心和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幼儿比较排斥胡萝卜,家长可以先给其喝点胡萝卜汁,让其在口味上去直接的感受;在菜肴中适当加些胡萝卜丝,让幼儿能直观的看到其的点缀美;再逐渐的过渡到胡萝卜丁、

片、条、块等。通过家长的配合在幼儿园老师也应该多给予这些孩子鼓励,今天能吃一小口,就给予表扬。明天争取能再多吃一口,以此循序渐进的努力,帮助幼儿逐渐的克服。

到了中、大班,还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根据其特点可以逐渐过渡到以用科学的语言讲事实和讲道理,胡萝卜里面有很多的胡萝卜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让你的眼睛变的明亮,和有神的。

3.3.从细节出发,持之以恒,将要求落实为幼儿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保育老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就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给予一定的纠正。

有幼儿进餐的部分行为规范为例:

?入座后两脚能自然的放在座位前,并人能坐正。

指导语:**宝宝的小脚藏的真好,我在这里都看不到。

**宝宝的小脚本领真大,藏在里面,小朋友走过他的身边都不会被

绊倒了。

**宝宝的人坐得很正的呶,饭菜和营养都一下子到就下去了,他的人一定可以第一个长得高又高。

?一只手扶碗另一只手拿调羹。

指导语:一只小手和碗做朋友扶住它,另一只小手和调羹做朋友拿住它。

轻轻的扶住小碗它就不会逃走了,会和你做朋友的。

小手拿住调羹它就不会掉了、变脏了。

?能一口饭一口菜,会用磨牙咀嚼咬碎→咽下。

指导语:一口饭和一口菜做朋友,放在嘴里一起嚼,味道会更好的。

用后面的大牙齿帮帮忙哦,把它磨磨碎。

我来找找有没有大老虎的牙齿哦,你的牙齿比大老虎还要厉害。还

有没有更厉害的

这个是大狮子的牙齿,太棒了!

来,我来给它加加油。(老师用手去轻轻摸摸嚼饭菜的那边脸)

让我看看磨碎了没有啊(请难以下咽的幼儿张开嘴)

哟……你的牙齿真厉害,已经磨的很碎很碎了,可以请喉咙帮下忙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做中学”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做中学” 摘要:“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价值,主要在幼儿教育阶段针对学前儿童进行试验,开展的主题都是科学领域方面的,有实验探索活动“溶解”“影子”“磁铁”“水的沉浮”“风车”等,还有科学观察活动“小鸭喜欢吃什么”“小鱼生活在那里”“蒲桃树的生长变化”等等。让幼儿深入了解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发现其中的奥妙,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本文从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阐述,以求对当前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有更深入的认识。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实验是正在我国进行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之一。它是在吸取美国和法国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基础上,经韦钰院士发起和积极倡导,由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于2001年5月共同发起的。它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从小培养我国儿童的科学素养。它又是如何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呢? 一、它犹如游戏活动一样在幼儿发展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幼儿放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前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的重要性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法教学的深远意义游戏有助于孩子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健康积极的游戏内容,加上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科学的情境,因势利导,能够促使一些传统的教学难题得以解决,比如,孩子们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能力很弱等特点,教师针对这些特点,运用到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而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则能够使孩子们的精神昂扬,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游戏有利于幼儿教育课程的实施开展 幼儿学生年龄段偏小,他们对好多事情都没有完整的认知,甚至对幼儿教育课程理解起来也会十分吃力。这个时候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融入到游戏中去,二者相得益彰、相互影响,让幼儿较为轻松的掌握课程知识。例如,在音乐游戏《老鹰捉小鸡》中,既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本身的节奏、旋律的感受,又能培养幼儿的勇敢、机智、团队协作的良好品质。将课程融入到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获得知识。这种幼儿教学模式才是完善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打破之前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游戏在课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 二.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们难发现,游戏活动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游戏中孩子们毫无顾忌额的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在好奇心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着他们的自主性,探索游戏中的趣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参与其中,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可以根据幼儿这一阶段的特点,巧妙地运用游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促进幼儿学生的身体发展,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教育随笔:让幼儿愉快进餐

教育随笔——让幼儿轻松进餐 孩子的进餐,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班的海澜在吃饭上,就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每次只要饭一来,别的小朋友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可是她却对着饭发呆,发愁如何把这碗饭吃完。看着他一天天消瘦的样子,老师和家长都很着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进餐呢?我决定建立良好的进餐常规,同时让班上三位教师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制定出教育计划和手段,让常规培养持之以恒,并取得家长的紧密配合。 首先,向孩子介绍用餐的重要性。我们利用餐前的时间,向孩子们讲吃饭的好处及重要性,让他们初步了解食物吃入肚子中是如何消化的。同时通过教学活动、保健活动、自我保护等教育活动,利用图片、课件、图书等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肚子中食物的变化,在观察发现中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引起兴趣。如:小朋友是怎么长高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脸象红苹果那样,很漂亮?为什么爸爸那么高?他为什么经常生病?等等,使小朋友知道食物的重要性。进餐时,教师根据不同的菜品和菜色,向幼儿介绍其营养价值,如:多吃青菜脸蛋会变的很漂亮;多吃米饭会比爸爸长得还要高……教师往往用夸张的手法教育孩子,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在幼儿园中,教师总是孩子们心目中最了不起的人。 其次,设法激起孩子的食欲。在进餐前向孩子介绍菜的名称,名称要起得有童趣,尽可能引起孩子想吃的欲望。如幼儿对某些青菜不太愿意吃,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说:“大力水手的午餐来了”、根椐“小兔子爱吃萝卜爱吃菜”的儿歌,给菜起名叫做“小兔子的午餐”,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愿意做小兔子乖乖的。同时教师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一下菜单内容,然后告诉保健阿姨,以便保健阿姨安排下周的食谱。这样,孩子在进餐时会有一种骄傲感,从而会更加喜欢进餐了。 最后,教会孩子正确咀嚼的方法。有人认为,正确咀嚼的方法是天生的,不用教。其实不然,有些孩子的咀嚼方法是不正确的,如有的幼儿长期以来惯用左侧牙齿咀嚼,久而久之,左侧咬肌由于长期用力,肌肉比较发达、有力,而右侧肌肉相对松弛、无力,由此出现了面部两侧的不对称,医学上称之为“因偏侧不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 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小班幼儿的社会教育 当前,幼儿园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习惯、社会性等的发展。美国教育家罗宾森说过:“对我们成人来说,社会生活,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居住在

浅谈安全教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浅谈安全教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 缪文静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应通过全方位的培养,保证和促进幼儿的安全成长和发展,而其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又是保障幼儿安全生活和学习,以及安全成长的基础,因此,应在幼儿教育中全面重视。 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习惯,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进地树立起安全意识。如,在每天对幼儿进行晨检和午检时,应每次均携带小刀等物品是危险的,并在今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让小朋友相互之间进行检查,让他们明白在身上带哪些物品是危险的,并督促他们相互之间进行监督,从而最终使得每个幼儿均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提高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让幼儿循序渐进。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在平常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避免幼儿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如,应让幼儿养成吃饭时安静不打闹,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用铅笔时不咬笔头;上下楼梯要有序,不拥挤,不戏耍,并沿楼道和楼梯右侧走等习惯。让幼儿坚持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事,久而久之,必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三)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在危险情况发生时,明白该用何种方式保护自我,以尽量避免受到伤害。比如,幼儿在坐滑梯时,容易在滑到最下端时,出现摔倒在地的情况,应让幼儿明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尽早用手撑地,以减轻身体与地面接触时的重量,受到最小的伤害。同时,在某个幼儿遇到危险情况时,应让其他幼儿同时接受经验和教训,避免今后类似情况的发生 (四)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A、让幼儿明白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安全知识的形式应直观、易懂,可多借助一些危险情况发生时小朋友受到伤

幼儿进餐教育

幼儿进餐教育 孩子得进餐教育就是幼儿园健康教育中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期进餐得基本要求包括: 1.1.卫生进餐——饭前用肥皂洗手,饭后漱口。 要求: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认真清洗。 随洗随吃,注意手得保洁。 注意桌面清洁。 2.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得进餐。 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完成自己得一份饭菜。 3.3.礼貌进餐——不大声喧哗。 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得响声,不敲碗筷。 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 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开展进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呢? 一、创设温馨得用餐环境 1.餐厅墙面得布置: 良好得环境布置不单单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美化了餐厅,深一步来讲能激起幼儿得食欲,更促使她们能愉悦得用餐。 各个年龄班所采用得布置手法均不同: 小班:幼儿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外在得任何积极都极易影响到她们,所以墙面得布置不宜太多、太花哨。 由于每个家庭得教育方式不同而对幼儿形成了各种不同得餐饮习惯,小班得幼儿恰好处于这种由家庭到集体得过渡适应阶段。逃食等不良得饮食习惯屡见不鲜。因此在餐厅得墙面上可以做些幼儿不爱吃得食物得各种放大、拟人化得卡通造型。让幼儿先从视觉出发逐渐接受与喜爱这些食物得表面(所谓表面:就就是让幼儿先接受这些原本不爱吃食物得造型、颜色等,让幼儿觉得它们还就是挺漂亮与可爱得)。 中、大班:随着年龄得增长,可逐渐增多对餐厅环境得布置内容。 中班得幼儿可让她们动手与老师一起做一些简易得装饰或作品。大班得

幼儿就可让她们独立担当了。(内容:可以在区域中投放得,手工、美术作品等。) 2.桌椅排列: 各个年龄班根据本班幼儿自身得特点,及时合理得调整安排进餐时桌椅得摆放,以及个别幼儿进餐时得座位。(如下图) ⑴定期或不定期得变化排放:由于幼儿得年龄特点,她们易受外在得影响较大,各个阶段餐厅桌椅位置得调整,能在某种程度上吸引幼儿且有一定程度得增加幼儿对于进餐得兴趣。 ⑵根据幼儿年龄得特点选择排放方式:如图①②得排列方式就比较适合小班得幼儿。小班初期得时候,在进餐时尤其需要老师得帮忙与照顾。选择这两种排列方式也便于老师在进餐时得全面指导与个别照顾,个体之间顾及得位置跨越相对较小与方便。 对于中、大班得幼儿选择范围就更广些了,图①②③都比较适合。 ⑶根据用餐得内容:吃自助餐得时候就可以选用图③④得位置排列,因为在进餐过程中需要经常得走动取菜,这样得位置就比较方便走动以及对于菜得取拿与减少碰撞。 3.音乐: 音乐创造了温馨得用餐气氛,同时柔与得音乐也给予幼儿以一定得暗示作用:例:音乐能调节一个人得情绪与心境,也让幼儿明白如果大声得讲话好听得音乐就听不清楚了。 音乐得选择上,多以钢琴曲、幼儿喜爱得英语歌(最好就是没有歌词得乐曲。若有歌词得歌曲幼儿易在进餐时跟词轻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影响其进餐,也存在着一定得安全隐患:如,呛到,含饭等。)为进餐时得背景音乐。应该注意得就是:音乐音量得适宜,过大过小都不合适。 二、酝酿愉快得用餐气氛 1.1.餐前安静活动: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与愉悦得情绪下进餐就是餐前安静活动得主要目得。餐前得谈话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得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之间因游戏得结果而产生得消极状态转慢慢化为积极;通过注意得转移使心情不好得幼儿把负面情绪降到最低……这一系列得举措根本得目得就就是要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得心情去用餐。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讲解学习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 (一)良好的进餐行为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必须通过进食各类食物并从中摄取丰富的

营养来取得。长时间的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将会造成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二)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影响其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并进一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终生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地基础。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 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易受外界的影响和支配。这时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幼儿教育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有以下体会: 什么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幼儿期是孩子习惯、性格、品行培养与定型的关键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如何,将会给一个人带来终生影响。一个人成年以后的价值观、性格气质、行为取向等,背后的动机往往跟童年的经历有关。由此可见,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走向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幼年时期。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开始,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说明对幼儿的教育非常重要。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

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注重幼儿养成教育与幼儿道德教育。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哭是孩子们的一种手段,当他们要什么就会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大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形成以哭作为武器,一旦家长不能满足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非常任性,而家长无奈之下就会采取打骂,对于孩子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念,幼儿从小就应该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由爷爷奶奶在家带,父母则忙于工作,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特别的溺爱,而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脾气倔强,不放手幼儿做任何一件事情,让幼儿形成对大人的一种依恋。经常有家长打电话问我,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饭,说孩子在家不喜欢吃饭,在幼儿园对孩子的零食控制很严格,到了吃饭的时间,肚子饿,自然吃得香香的,而回到家后这样的饮料,那样的糕点,这么小的一个肚子能装多少,自然就不喜欢吃饭,再说零食好吃但没有米饭有营养,而且还不健康,对身体也没好处,所以从小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 教育随笔: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 在幼儿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进餐问题,在现代生活一般都比较优越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形成了不规范的饮食习惯,吃饭挑剔、边吃边玩、互相嬉戏、姿势不正确等不良饮食习惯,以致无法避免的会使饭菜掉到地上、桌上,偶尔还会出现碗碟掉到地上的现象;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健康发育保证。做为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进餐表现,正确实施教育,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强,有些进餐规则和安全进餐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开展各种活动。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多鼓励,少批评。如针对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健康活动。在《吃饭不挑食》活动中我们通过故事,使幼儿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在《香香的食物》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讲一讲、尝一尝等活动,使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蔬菜(特别是一些有特殊味道蔬菜)的营养价值,帮助孩子们养成多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这样,有效的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进餐常规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争取家长配合,家园一致,共同教育幼儿,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只限制在幼儿园内就很难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家园同步,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幼儿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找解决方法。如建议家长在家中要让幼儿自己吃饭,严格规定进餐时间,独立吃完后才可以离开餐桌,他们不吃时可以让少吃一点,并且中途不给零食,让幼儿知道这顿不吃只能饿着等下一顿了,平时不能对幼儿的要求百依百顺,并且要言出必行,自己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可见养成良好进餐习惯既要按一定的要求去做,还要长期坚持,不能间断,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良好习惯逐步养成。

“幼儿进餐的习惯教育”案例解析

“幼儿进餐的习惯教育”案例解析 位淑芳山东省邹平县魏桥中心幼儿园256212 幼儿进餐问题是幼儿园老师较为关注的问题。在进餐中有目的地关注幼儿进餐,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建立良好的常规。笔者从案例观察入手,对幼儿在进餐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进行了有效的策略研究。 一、案例再现 镜头一:吃饭时间到了,洋洋小朋友眼泪汪汪地说:“老师,我肚子疼。”老师走过去看看碗里的菜,再看看洋洋,顿时明白了。老师轻轻地问道:“老师知道你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告诉老师,哪个菜不想吃?”她指了指碗里的黑木耳说:“这个我不喜欢。” 镜头二:文龙在吃饭时走神了,嘴里的食物也不嚼了,过不了多长时间,他又开始和附近的小朋友交头接耳,不仅影响同伴的正常进餐,自己也是磨蹭到最后一个吃完。 镜头三:饭后教师发现小林座位下有撒掉的汤。老师找到小林发现她的衣服湿了,检查过后并无烫伤。老师问道:“是不是汤撒掉了?”孩子一脸的紧张,快要哭出来了。“老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对吧?”她轻轻地点点头。 二、案例剖析 以上三个镜头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幼儿进餐存在的习惯问题:挑食,进餐规则意识缺乏,进餐情绪不积极等等。进餐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何会成为教师普遍关心并为之头痛的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等方法,总结分析原因如下: 1.正确就餐方法的缺失 孩子入园前,在家进餐比较随意。大多数父母对孩子就餐要求不严格,在教师进行的调查中显示:95%的孩子在家吃饭时边吃边看电视,或者边吃边玩;

78%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督促甚至是追在身后喂饭才肯进餐;半数的家长对孩子的进餐听之任之,觉得没什么太大关系。如此一来,孩子入园后很难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 2.良好进餐氛围的缺乏 幼儿进餐中,笔者发现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醒:“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吃饭的时候不许讲话”,“你又是最后一个吃完”……看似善意的语言却将愉快的进餐变得严肃、紧张,让幼儿的神经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影响到食欲。 3.教育引导方法的单一 幼儿进餐习惯不好时,教师引导幼儿的方法比较单一,经常听到的话语就是:“今天的饭菜多香啊,快点吃。”“看看今天谁吃饭好,我们就奖励小红花。”久而久之,孩子对教师的引导语已变得麻木,对小红花也不再感兴趣了。 三、策略研究 1.创设愉悦的进餐氛围,关注幼儿进餐心理 (1)重视餐前引导。要解决幼儿不良的就餐问题,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餐前可与幼儿进行比较安静的活动,可进行餐前谈话,告诉幼儿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也可通过小故事,让幼儿感觉到吃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例如在《窗前的小豆豆》里面,校长就将普通的饭菜变成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进餐的积极性。 (2)宽松环境的创设。吃饭的时候需要安静的环境,而给孩子适度说话的权利也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和教育的开放。我们要允许孩子在不影响吃饭的情况下就近交流,他们会交流饭菜的味道、颜色,从而提高自己的食欲,因为餐桌也是他们探究事物奥妙的场所。然而宽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当教师发现有些孩子干扰别的幼儿吃饭时,必须进行及时的制止,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自控。 (3)鼓励性语言的运用。教师在幼儿进餐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多运用鼓励性语言提高幼儿进餐的情绪。发现个别幼儿良好行为初现时,教师要积极予

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学生姓名刘园 学生学号R1220103 专业初等教育(数学双语) 届别2012届 指导教师 2014年 5 月 12 日

目录 摘要 (2) 一、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3)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3)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4)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4) 1、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4) 2、要科学地进行智力开发 (5) 3、要有新颖的艺术启蒙 (5) 4、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6) 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7)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7) 2、适时、适当对其激励 (8)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8) 4、要有坚决的态度 (9) 5、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9) (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9) 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9) 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10) 3、进行榜样教育 (10) 4、需要持久的训练 (10) 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 (10) 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 (11) 三、总结 (12)

摘要 幼儿学前教育是我国关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幼儿学前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学前教育观念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幼儿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的重要性 日本学者井深大曾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传统教学手段是以老师单方面灌输和课后作业练习来达到教学任务的,但针对幼儿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幼儿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并不断促进儿童的发展。在现实的幼儿教学中,如果幼儿教师仅仅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枯燥乏味地满堂灌,一方面不符合儿童的心理活动规律,另一方面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把游戏教育穿插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所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幼儿教育中游戏教育的特点 (一)趣味与娱乐性。趣味性主要是指游戏的内容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主要是指游戏实施的过程中所营造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游戏教育的实施能激起幼儿们的兴趣,幼儿们解放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快乐,无忧无虑,进行无压力式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认知水平。(二)自主与独立性。传统的学习活动中,大部分是由家长或教师向幼儿灌输,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游戏教育则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幼儿独立自主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在游戏中,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幼儿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求知、自我探索,亲自感知身边的具体事物。游戏教育就是给幼儿一个独立自主的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真正感兴趣的,而不是把家长或老师选择的东西强加给儿童。从而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精神,对今后成长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

(三)互动与交流性。游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幼儿亲身参与体验,需要幼儿之间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游戏中,幼儿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冲突与矛盾,这就需要幼儿进行相互的协调与忍让。同时,教育游戏中的交互性也能够帮助幼儿建立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个过程有利于幼儿更加直接的认识社会关系,认识自己的社会属性,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四)竞争与目的性。游戏都有胜负之分,幼儿教师或家长应该在游戏比赛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让幼儿认知到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重要性。 (五)教育与启发性。游戏活动的开展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感染幼儿的小心灵。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不断感知自己的体验和同伴的反馈,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力与创新能力。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可以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快乐,获得发展,幼儿也正是通过游戏,认识了我们生存的世界。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一)游戏教育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发展。给孩子上体育课或者让孩子专门的进行身体锻炼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在游戏中,孩子们不觉得自己是在上课,不觉得自己是被大人逼迫着去做一件事,所以他们更乐于投入。比如,跳绳、接力跑等,不

幼儿的进餐环节组织

幼儿的进餐环节组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树立教育的整体观,适度把握生活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幼儿的一日三餐又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科学的组织此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幼儿方便,教师轻松。对于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和个性习惯问题还有教师在日常进餐管理中的难题,我将从餐前组织、进餐细节、餐后组织三个方面做如下分享: 一、餐前组织: 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每个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有的班以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学习的开心,教师组织轻松。环节过渡不再是一个难题。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二、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1、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专家指出,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由于铁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高。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可以尝试用贴花或多余的水果来奖励有进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动如玩玩具、自主游戏等来吸引他们尽量吃快。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 2、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远程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 题目: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摘要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学前教育观念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满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新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提出的要求。幼儿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关键词:学前教育;素质教育;技巧 写作纲要: 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三、要有新颖的艺术启蒙 一、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是一生中脑部发育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浅谈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幼儿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之强决定了我们对于幼儿习惯培养的工作上不可马虎。好的进餐习惯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且终生受益。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需要老师的耐心,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我想,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会养成良好进餐习惯并茁壮成长的。 【关键词】幼儿进餐习惯培养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之强决定了我们对于幼儿习惯培养的工作上不可马虎。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对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而良好的进餐习惯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偏食、厌食、拒食以及由此所衍生的身心不适与种种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现象,也是令家长深感头痛的问题之一。 好的进餐习惯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且终生受益。但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中间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正确引导和培养。进餐习惯包括饭前洗手、吃饭时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等。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根本谈不上有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这就对我们在对培养孩子正确进餐习惯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老师会根据餐前餐后管理规定指导孩子正确用餐。刚开始我们发现,由于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用餐习惯,很多孩子不知道饭菜进口后要咀嚼或者不会咀嚼,出现整吞或者没有嚼碎就吞下去的现象,还有的孩子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挑食偏食现象也很普遍。饭菜端上来以后有用手抓的,有看着饭菜发呆的,这都是没有养成好的进餐习惯的表现。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来引导孩子正确用餐的方法,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老师一段时间的正确引导,孩子就会有意识的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在开学初,我们对全班22位幼儿进行了一次家访,主要了解孩子在家进餐和在园进餐情况是否一样。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把进餐情况分成了三种:(1)孩子在餐前没有一个好的卫生习惯;(2)自己不会吃或者不愿意吃,要大人喂;(3)挑食、偏食现象严重,在家不吃饭,一日三餐以零食为主,每餐只吃一口到二口饭,身材矮小,体弱多病。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们仔细研究,制定了以下方法和措施。 1.家长、教师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引导 幼儿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比较“松弛”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总是由着孩子说了算。所以,使孩子造成偏食的现象。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也向家长提到了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碰到的问题,每次孩子

幼儿园就餐管理制度52134

幼儿就餐管理制度 为营造有序的就餐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安全、快乐地进餐,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特制定餐厅就餐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用餐时间 1、幼儿用餐时间: 早餐XX:XX——X:XX 午餐XX:XX——XX:XX 晚餐XX:XX——XX:XX 2、教师用餐时间: 午餐:当日值班教师XX:XX——XX:XX 非值班教师XX:XX——XX:XX 晚餐:所有订餐教师XX:XX——XX:XX 3、后勤用餐时间: 午餐XX:XX——XX:XX 晚餐:XX:XX——XX:XX 门卫、保安实行替换用餐,确保大门口有人值班,坚决不因就餐空岗。 二、教师职责 1、幼儿就餐环节中,教师应始终有序组织学生按照指定的位置就坐,无哭闹、不洒饭、饭后桌椅面的清洁。 3、幼儿的就餐活动应控制到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特别关注迟到幼儿的动态,做好热情迎接及随时就餐准备。 4、就餐中不允许学生走入过道盛舀饭菜,以防烫伤或摔倒发生意外。 5、用餐后由当日负责整理餐具的教师同时整理桌椅,并有序归位。 6、小、中班幼儿就餐中会有频繁的入厕现象,要求每位幼儿

入厕时务必由1位教师负责跟随看护,杜绝幼儿独自离开;大班、学前班教师可根据本班孩子身体发育特点引领至卫生间统一入厕。 7、教师应引导告知幼儿就餐时餐点切勿脱离餐具放于桌上,以防细菌沾染影响身体健康。 8、教师盛饭时确保饭菜装入容器的2/3即可,杜绝盛饭过满或食物过分累积,欠佳优雅。 9、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进餐状态,及时为学生提供进餐协助和服务。 10、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由班主任在班内带领孩子做感恩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1、各班饭菜必须由班级教师搬运,不允许学生运菜。 12、餐后由各班自己将干净食物、剩菜、碗勺分别盛放在相应容器内交回厨房,消洗间由厨房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后再进入保洁间。 三、健医生职责 1、保健医生需每日提示早晨迟到的幼儿家长,为了孩子的进餐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不迟到。 2、细致查看饭菜质量,调查幼儿用餐情绪和对饭菜的需求情况,每周六上午汇总整理向办公室汇报。 3、严格督察厨房人员及各班级教师在用餐期间的饮食卫生,如一次性手套的佩戴、头发的整理、学生洗手情况等。 4、查看厨房和各班就餐前后的环境整洁状况。 四、行政人员职责 1、值班中层主任每日在幼儿三餐开餐期间,应全程跟随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快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根据日常管理考核项目对照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便于整改。 3、教研室主任根据工作安排适时关注用餐状况,将发现问题

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及教育方法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及教育 方法 专业:学前教育 学习形式: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单位: 教学单位: 完成日期:2014 年10月 6 日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2) 一、幼儿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2) 1.1对人格品质的发展的重要性 (2) 1.2幼儿教育对于人的认识发展有重要性 (2) 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3) 2.1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 (3) 2.2幼儿教育对家庭的价值 (4) 2.3幼儿教育对社会的价值 (4) 三、幼儿教育价值的生理基础——来自脑科学研究的证据 (4) 四、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与家庭合力尊重儿童参与、建立自信心 (6) 4.1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 (6) 4.2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6) 4.3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 (6) 4.4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及教育方法 摘要: 幼儿教育又称为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特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要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设入,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本文旨在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以心理发展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为依据,论证,阐述细儿教育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社会性主动性人际交往心理发展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lso called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mainly refers to theimplementation of the 3 -- 6 years old ages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people to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mportant" refers to the foundation laying period it is a personal development, many important ability, personalityform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eriod; "special" is unique tothis stage i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from the initialuncertainty to the basic shape, instead can start the transition period to learn and acquir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world,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to take active measures,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epopulariz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de a lot of desig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combine research on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brain science psychology as the basis, demonstration, and explain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fine children education. Keywords: Social The initiativ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前言: 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离不开社会。文章多从教育与大众传媒,政府部门,社区和家庭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间的研究为最甚。涉及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家庭教育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