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37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及判断题练习

专题37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及判断题练习

专题37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一基础知识必备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___自然区域_____________,同种生物的_全部个体_________。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

(三)(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二、易错警示

1、“种群”与“物种”概念的区别

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即能够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全部生物。特点:这些生物可以是不同地域的,它们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联系。

种群: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特点:这些个体不能仅仅是机械地聚集在一起,个体之间应该存在联系。

2、样方的个体数量计算方法

(1)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2)边界线上的个体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点上的。如图1、图2:

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估算公式为:N总=N初捕数×N再捕数/N再捕中标记数

由于再捕中标数位于分母上,则:

(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获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分母偏小,则N总偏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分母偏大,则N总偏小。

(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4 “S”型曲线关键点(区段)的分析

5 “S”型曲线的K值及其变动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6 “S”型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

(1)K值与K/2值的分析

(2)K值与K/2值的应用

对点训练

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假如某动物种群数量在2012年是20只,2013年发展到40只,2014年发展到80只,那么2019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是1280只()A.640只B.C.2560只D.5120只

【详解】已知某动物种群数量在2012年是20只,2013年发展到40只,2014年发展到80只,可见λ=2,根据公式:N t=N0λt,则2019年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是20×27=2560(只),错误。

2.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详解】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种、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有差异,错误

3.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别较大()

【详解】不同物种生存的环境不同,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等均有差异,这些均是不同种群密度差别较大的原因,正确;

4.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详解】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错误;

5.出生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详解】出生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错误。6.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所得到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大()

【详解】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时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因此根据公式“种群个体总数=第一次捕捉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捉时被标记的

个体教”可知,当部分个体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分母变小,从而导致种群密度数值偏大,正确。

7.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有关()

【详解】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年龄和性别无关,错误。8.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详解】样方法调查时,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错误。

9.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详解】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统计样方内部的个体以及相邻两边(含顶点)的个体,错误。

10.在种群“J”形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详解】在种群“J”形增长模型(N 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错误;11.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详解】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相对稳定的,不是固定不变的,错误;

12.为防止农田中田鼠泛滥成灾,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后控制其种群密度()

【详解】在田鼠种群达到K/2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可有效防治鼠灾,错误;

13.在“S”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详解】“S”形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正确。1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详解】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正确;

15.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比田鼠慢的重要原因是其繁殖能力弱()

【详解】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比田鼠慢的重要原因是其繁殖能力弱,出生率低,正确;

16.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详解】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变大,当迁入率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变小,正确;

17.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详解】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错误。18.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详解】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但是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所以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错误;

19.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详解】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大量减少,错误;

20.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详解】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进而间接影响出生率减少害虫的数量,错误;

21.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详解】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务工人员有关,故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正确。

22.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形增长()

【详解】某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在一定时期内,由于食物、空间相对充裕,该种群将会出现“J”形增长,正确;

23.调查种群的密度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详解】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错误;

24.诱捕害虫中的雌性个体以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降低其种群数量()

【详解】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减少害虫的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数量,正确;25.捕捞湖泊中的鱼类时,捕捞后的剩余数量在K/2以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详解】要使捕捞后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正确;26.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途径是改善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详解】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正确。

27.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必定会越来越大()

【详解】年龄组只能预测种群数量,种群数量在这期间还受到迁入率、迁出率的影响,不一定一对增大,错误;

28.可通过减弱家鼠的繁殖能力来降低家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详解】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决定的,和鼠的繁殖能力无关,错误;

29.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详解】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同种生物的K值在不同环境中也不相同,环境改变后,K值也会改变,错误;

30.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详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正确。

31.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详解】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错误;

32.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详解】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没有最大值,错误;

33.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详解】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正确;

34.仅靠种群密度能准确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详解】种群密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错误;35.食物不足时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竞争导致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详解】食物不足时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竞争导致很多个体不能存活或不能生殖,种群密度会减小,错误;

36.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15,死亡个体数为5,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详解】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量为15,出生率为15÷100=15%,错误;

37.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详解】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正确;

38.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每年生殖次数增加,则出生率可能会更高()

【详解】如果增加某动物的每年生殖次数,可以产生更多的后代,所以可能导致出生率更高,正确;39.种群密度增长的种群出生率可能小于死亡率()

【详解】种群密度增长的种群出生率可能小于死亡率,但有大量的个体迁入,正确。

40.鼠害的控制应该严防其种群密度达到K/2,若达K/2值处,可能导致有害生物成灾

【详解】根据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当某鼠种群数量达到K/ 2 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可能导致其成灾,故为预防鼠害,应严防达到K/ 2 ,正确;

41.种群的K值不会发生变化()

【详解】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错误;

42.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会超过K值()

【详解】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故其最大值可能超过K值,错误;

43.维持鱼类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时,能提高种群的K值()

【详解】维持鱼类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时,可以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但不会提高K值,K值主要与环境条件有关,错误。

44.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详解】家鼠的环境容纳量是环境的固有属性,不会因为被大量捕杀而降低,错误;

45.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详解】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大,错

高考生物讲义含试题答案解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9章生物与环境 第37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同种__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__单位面积__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__最基本__的数量特征。 ②调查方法:__样方法__、__标志重捕法__、血球计数板法、黑光灯诱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__新产生或死亡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__迁入或迁出__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__各年龄期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3)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4)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B)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为20,出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死亡率为10%,种群年增长率为10%,故A项错误;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的动物,当雌雄比为1∶1时,每个个体都能产生后代,此时的出生率最高,越接近该比例,出生率越高,故B项正确;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动物的繁殖时期推迟,会导致年平均出生率降低,故C项错误;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故D项错误。 3.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C)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A、B项错误;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小,C项正确;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若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值偏大,D项错误。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020高考生物专项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生物 解析版)

考点突破 素养达成 考点一 种群的概念、特征及关系(国考5年5考) (全国卷:2018全国卷Ⅰ、Ⅲ;2017全国卷Ⅲ;2016全国卷Ⅱ;2015全国卷Ⅰ; 地方卷:2016浙江卷;2015四川、北京、江苏卷;2014广东、浙江、四川、江苏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考问2 种群的空间特征 常见类型: (1)均匀分布型: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考问3 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确定调查对象 ↓ 选取样方?????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 计数

重捕、计数????? 捕获数N 2标记数N 0 ↓ 计算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为:N N 1=N 2 N 0 )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考向一 种群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5·江苏卷,T 9A ](×) (2)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卷,T 5A ](√) (3)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14·江苏卷,T 5B ](√) (4)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2013·浙江卷,T 4A ](×) 提示:出生率为20100 ×100%=20%。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2013·浙江卷,T 4B ](√) 提示:雌雄比例接近1:1且婚配制度为一雌一雄;出生率比较高。

专题37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及判断题练习

专题37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一基础知识必备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___自然区域_____________,同种生物的_全部个体_________。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的比较

(三)(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二、易错警示 1、“种群”与“物种”概念的区别 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即能够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全部生物。特点:这些生物可以是不同地域的,它们之间可以没有任何联系。 种群: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特点:这些个体不能仅仅是机械地聚集在一起,个体之间应该存在联系。 2、样方的个体数量计算方法 (1)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2)边界线上的个体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点上的。如图1、图2:

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估算公式为:N总=N初捕数×N再捕数/N再捕中标记数 由于再捕中标数位于分母上,则: (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获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分母偏小,则N总偏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分母偏大,则N总偏小。 (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4 “S”型曲线关键点(区段)的分析 5 “S”型曲线的K值及其变动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6 “S”型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 (1)K值与K/2值的分析

2021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突破

2021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突破【考点定位】 考纲内容考纲解读 1.种群的特征(Ⅰ);2.种群的数量变化(Ⅰ)。1.了解种群的特征; 2.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命题预测】 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等,预测2021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 【要点讲解】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2)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3)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Ⅰ类型: Ⅰ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均匀分布: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草地上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瓢虫的空间分布。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 项目“J”型增长“S”型增长 曲线模型 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 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 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3.K值与K/2的应用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1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标要求 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2.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考点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易错提醒(1)一“全”:指全部个体,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包括雌雄个体。 (2)二“单”:指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三“同”:指同一物种、同一时段、同一区域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想一想一块地里的所有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否属于一个种群?不是(填“是”或“不是”)。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提醒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调查方法 ①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②样方法

a.样方大小确定方法为根据被调查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确定样方的大小。 b.样方法调查时要强调“随机”取样,原因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法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c.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调查时若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d.某兴趣小组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结果如表所示。其中,第四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植物种群密度是8株/m2。 样方N1N2N3N4N5 种群密度(株/m2) 8 7 8 x9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项检测试题 种群数量变化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种群数量变化01 1.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答案】C 【解题思路】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因此A错误;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因此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因此C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因此D错误。 2.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 c d →→,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答案】⑴竞争;⑵c、a;⑶降低;⑷恢复力稳定性、低;(5)400 【解析】a与b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a、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a、b竞争的过程中,a最终胜利。如果d的数量大量减少,即c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c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a被大量捕食,使得a的数量锐减。而如果干旱导致a即生产者大量减少,必将使得c和d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的减少。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而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题演练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题演练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 A.①③⑤ C.②④⑤ B.②④ D.③⑤ 2.(2021・黄山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21年,某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的植株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3.(2021・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4.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5.下列表示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 ) 6.(2021・聊城模拟)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图中的( )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课时作业:3第9单元 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课时作业:必修3第9单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淄博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8年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近年来,淄博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答案C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A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甲、乙 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

答案B 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丙(性别比例),通过性别比例失衡间接影响出生率,A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年龄组成),B正确;蚜虫活动范围小,个体小,一般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甲可代表出生率和迁入率,乙可代表死亡率和迁出率,甲大于乙时不一定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不一定为增长型,D错误。 3。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 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J”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答案B 解析在O~d期间,只能体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A错误;据图可知,在a~d之间,R先大于1后小于1,即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后小于死亡率,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c~d期间,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易错知识点判断大全(学生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基础易错知识点正误判断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等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是通过计数所有样方内的个体数除以面积(或体积)得到的。() 3.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用标记重捕法。() 4.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5.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6.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7.在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种群中,种群出生率约等于零。() 8.使用样方法调查密度时,对于落入样方边线的样本,一般来说取上边,左边,左上顶点的样本,而不统计下边,右边,和其它三个顶角的样本。() 9.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10.种群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形曲线。() 2.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某酵母菌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 个小室组成,容纳的液体总体积是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入99mL 无菌水中稀释,然后利用血球计数板观察计数。如果该同学观察到血球计数板计数的 5 个中格80 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48 个,则估算1mL 样品中有酵母菌2.4×108个。() 3.在种群的S 型增长曲线中,达到1/2K 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 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4.J 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常表示为λ,S 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 5.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6.自然界中一定空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形曲线。() 7.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8.气温、干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等都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三、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草地无群落的水平结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解析版)

名师预测 1.右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 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 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 2.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方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在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确定样方调查芦苇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 C.定期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数量变化 D.在较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析】样方法调查芦苇密度时应随机选取样方,A错误;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路线,B正确;每天定时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计数,调查其种群的数量,C 正确;在随机选取足够大的样本人群中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D正确。 【答案】 A 3.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 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4.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解析】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 【答案】 B 5.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高考生物必考突破课时达标含答案解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课时达标第37讲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 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牛既不是一个物种,又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故不属于一个种群,①错误;竞争是种间关系,种群内争夺食物为种内斗争,③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样方法适合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时样方的面积选择1 m2 C.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标志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偏高 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内斗争会降低种群密度,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C.围湖造田等人为活动会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 D.群落的结构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 解析种内斗争会降低种群密度,淘汰弱者,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4.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 解析由于环境资源有限,鱼类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会越剧烈,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题图为“S”型种群增长曲线,一开始种群的增长就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有利于种群数量快速得到恢复。 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D) 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得雌性个体的产卵能力下降 B.成虫个体大量迁出使得幼虫个体数量减少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得种群出生率下降 解析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7.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解析若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小,A 项正确;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大,B项错误;若个别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C项错误;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D项错误。 8.据报道,因小龙虾(其食物和鲑鱼重合)入侵苏格兰的克莱德河,导致河中鲑鱼、石蝇(鲑鱼主要的食物来源)数量急剧减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小龙虾和鲑鱼间存在竞争关系 B.限制鲑鱼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食物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28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标要求 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特征。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 3.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 核心知识 1.种群的概念:。 2.以概念图的形式总结种群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4.以概念图的形式总结种群的空间特征 【考点诊断并修正错误】 (1)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2020·全国卷Ⅰ,T6A]( ) (2)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3)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2020·江苏卷,T15B]() (4)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2018·全国卷Ⅰ,T5B]() (5)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6)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7)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卷,T5A]() (8)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2014·福建卷,T3C]() 【教材拓展】 1.(必修3 P62“学科交叉与数学的联系”改编)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 (1)这个种群中鼠的种群密度大约是________只/公顷。 (2)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理由是什么? 2.(必修 3 P63“思考与讨论”改编)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其理由是什么? 重点难点突破 以表格的形式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出现误差的原因 活学活用 1.麻雀是中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鸟类,属于留鸟,不进行季节性迁徙。某地区的麻雀有家麻雀、树麻雀、黑顶麻雀、山麻雀等不同物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所有的麻雀属于一个种群 B.利用标志重捕法可精确计算出家麻雀的种群密度 C.季节变化不影响黑顶麻雀的种群密度

高考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高考生物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项练习题(带 答案) 种群是生物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为帮助大家掌握知识查字典生物网整理了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专项练习题,请大家参考。 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解析种群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通过种内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单独个体所不具备的,A、B、D正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传染病使种群死亡率升高,C项错。 答案 C 2.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

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答案 B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集群分布(A)、随机分布(C)和均匀分布(D)。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答案 B 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解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

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测试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测试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多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 B.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C. 一个种群中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D. 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据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2050年将达到最高值,做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 A. 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 现有人口数量密度 C. 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D. 人口性别比例 3.下列选项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 均匀分布 B. 蛇被鹰捕食 C. 初生演替 D. 种群密度 4.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决定作用及预测该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 ) A.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 B. 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 C. 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 5.对某一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培养液稀释10倍,然后滴入血细胞计数板(1mm×1mm大方格)中观察, 发现一个小方格内(1个大方格含有400个小方格,且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酵母菌的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A. 2×106个 B. 2×108个 C. 2×109个 D. 2×1010个 6.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成衰退型 B.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的操作是:振荡试管→滴培养液→盖盖玻片→稍待片刻→显微计数 D.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7.科研小组为研究不同密度、不同性比率对雌性小白鼠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高中高三一轮总结复习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经典习题

课时考点训练 题组一、种群的特色 1.(2013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质源为黑线姬鼠供给了优秀的生计条件,鼠大批生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纳标记重捕法检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捉了 100 只,标记后所有放掉,第二次捕捉了 280 只,发现此中有 2 只带有标记。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鹰的迁入率增添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 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目降落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降落 D.植物→鼠→鹰这条食品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记重捕法以及食品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关系等有关知识。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目增添,可使黑线姬鼠 x280 的种群密度降落;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目约为x,则100=2,x= 14 000 只, 14 000 2 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100 只/hm ;群落的丰富度重申的 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密度;食品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物种所含能量越少。答案: C 2.(2013 年高考浙江卷 )以下对于出生率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终时为 110,此中重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靠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经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延,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纪构造种类的种群,则稳固型的出生率最高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种群密度的有关知识。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A 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

高考生物 题型分析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题型一、种群的特征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 D 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 B 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用标志重捕法。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学案:3第9单元 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学案:必修3第9单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 解析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纲明细]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课前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文 1.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必修3 P60—正文)(√) 2.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是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必修3 P60—正文)(√) 3.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必修3 P61—探究)(√) 4.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必修3 P63—正文)(×) 6.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必修3 P67—正文)(√)7.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必修3 P67—

正文)(√) 8.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必修3 P68—探究)(√) 9.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必修3 P68—探究)(√) 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2017·全国卷Ⅱ)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2)(2013·全国卷Ⅰ)天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3)(2013·全国卷Ⅱ)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随机取样。(√)(4)(2012·全国卷Ⅱ)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知识自主梳理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1.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错误!同种生物的错误!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名称定义特点或作用 种群密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是种群错误!最基本的数

2018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3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Word版含答案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调查方法 a.样方法: Ⅰ.适用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Ⅱ.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选取样方⎩⎨⎧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 计数⎩⎨⎧ 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位于样方边线上的,只计相邻两边 及其顶点上的个体 ↓ 计算种群密度: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b.标志重捕法: Ⅰ.适用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Ⅱ.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个体,计数为M ↓ 重捕,计数为n,其中被标记个体为m ↓ 密度估算公式如下: N(种群数量)=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记数) ×M(标记数)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 ①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如图) a b c Ⅰ.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Ⅱ.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的空间特征 1.判断有关种群特征叙述的正误。 (1)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提示】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提示】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6)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2.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如图)。 (1)其中a、b、c、d分别是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密度、迁入率与迁出率。 (2)调查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哪个特征?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Word版

姓名,年级: 时间:

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调查方法 a.样方法 Ⅰ.适用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Ⅱ。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b.标志重捕法 Ⅰ.适用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Ⅱ.调查程序 确定调查对象 ↓ 捕获并标记个体,计数为 M ↓ 重捕,计数为n,其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 种群密度估算公式如下: N(种群数量)= ()M()() n m 重捕个体数标记数重捕中标记数 (2)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连线) 提示:A —c —Ⅰ B —b-Ⅲ C-a-Ⅱ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及性别比例 项目 定义 特点或意义 出生率 (死亡 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决定种群 大小和种 群密度

迁入率 (迁出 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 总数的比率 性别比 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种群密度 2。种群的空间特征 [纠误诊断] (1)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 提示: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3)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4)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提示:行道树灌木丛为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的种群密度应采取等距取样法.(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提示:调查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6)从理论上讲,第二次被捕捉时动物躲避捕捉的能力增强,所以调查的种群数量比实际数量要偏小.(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