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_附答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_附答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_附答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_附答案

小学三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时间:30分钟,总分:100分)

一、我会填写。(每空1分,共26分)

1.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有()条腿,都长在()部。

2.蚯蚓的身体由一节一节的()组成。

3.蚯蚓与蜗牛一样喜欢生活在( ) 、( )的环境。

4.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和营养等条件。

5.金鱼全身长有()片,用()呼吸。

6.一棵大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组成。

7.通过观察,我知道草本植物有()、()等,木本植物有()、()等。

8.蚂蚁在行进过程中分泌一种(),会引导后面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9.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到爱护小动物,不()它们并保护它们的()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不在()的地方活动。

10.()、()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的物体。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蚯蚓不喜欢在水里生活。()

2.我们可以用放在水里的方法叫醒正在睡觉的蜗牛。()

3.植物不能运动,所以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4.狗尾草的叶子像鸡蛋,是卵形的。()

5.在给金鱼喂食时,别喂得太多。()

6.蜗牛是用腿爬行的。()

7.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8.树木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象爱护自己一样爱护树木。()

9.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10.甘蔗是木本植物。()三、

三、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 像狗尾草一样比较软的茎叫()。

A、木本植物

B、草质茎

C、木质茎

2. 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A、它很轻

B、它的叶柄内有气囊

C、它是水生植物

3. 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是()。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4. 金鱼在水里不停的张嘴是因为()。

A、它要不停的喝水

B、它在呼吸水中的氧气

C、它是在寻

找水中食物

5. 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

B、眼睛

C、声音

6. 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可以用()工具。

A 、绳子和尺B、放大镜C、秒表

7. 下列现象中说明树有生命的是()。

A、书上有鸟窝 B 、树干可以做家具C、树会生长

8. 在观察树叶时,我们要()。

A、捡地下的树叶观察

B、爬上树观察

C、折断树枝观察

D、摘一片新鲜叶来观察

9. 蜗牛爬过的地方()。

A、会留下粘液

B、会留下脚印

C、什么也不会留下

10.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A、树上

B、泥土中

C、水中

四、我会连线。(12分)

地面蜗牛用鳍游泳

水里蚂蚁用腹足爬行

土壤里金鱼用脚爬行

草丛蚯蚓用身体伸缩爬行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蜂鸟

世界上最小的鸟长颈鹿

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非洲象

海洋中最大的动物蓝鲸

五、简答。(22分)

1. 你们在观察蜗牛时发现什么?(至少四点)(8分)

2.在观察树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段树枝上的树叶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同种树叶,这说明了什么?(6分)

3.写出动物的共同特点:(至少四点)(8分)

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联系实际填一填。 1、科学家为了明白一个事物的真象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直到弄清楚为止。 2、描述玩具时,可以从、、、等方面进行描述。 3、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和方向。 4、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起点。 5、科学就是,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当好小法官。 1、科学研究没有一定的程序,科学家的发明也是巧合的结果。() 2、用手指顶住坐在椅子上同学的头,该同学站不起来,是因为他的力气小。() 3、一棵树上的叶子虽然很多,仔细观察却没有一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 4、为了研究玩具的秘密,有时要把玩具拆开进行研究。() 5、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三、猜想与探究。 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查漏补缺。 1、、、、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2、研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我用的方法叫做,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21摄氏度写作( ),-10°C读作( )。 4、要准确地测量液体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 5、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也不同。 6、热水的温度是随着的延长温度越来越低,直到与相同。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它用来测量。 8、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的温度。 9、常用的温度计是,它的单位是,用来表示。 10、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注顶端。 二、明辨是非 1、认识不了解的物体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它的气味,以免有毒气体对我们造成伤害。( ) 2、折线统计图能更形象、具体地显现出热水降温的过程。 ( ) 3、给文具分类,不管确定什么标准,只能将其分成两类。 ( ) 4、对同一个物体而言,重心越低,越不稳定。 ( ) 5、量筒不能加热,也不能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 ) 三、珠海拾贝。 1、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A、不能拿出水面B、可以拿出水面C、怎样都可以 2、不倒翁的重心在()。A、底部 B 、顶部 C 、中心 3、量筒是测量()的工具。A、温度高低B、冷热程度C、体积大小 4、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它的重心()。A、发生改变B、不发生变化 C 、不确定

小三综合 第1页 共4页 小三综合 第2页 共4页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科 学 试 卷 一、火眼金睛我最棒。下列说法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24 分,每小题3分) 1、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 ) 2、用洗涤剂水浇灌的植物会长得更旺盛。 ( ) 3、动物及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 ) 4、植物的根只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 ) 5、种子中的胚根将来会长成植物的叶和茎。 ( ) 6、生长在水下的植物不需要阳光。 ( ) 7、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岩石逐渐减少。 ( ) 8、豆荚成熟后,是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 ( ) 二、精挑细选我最准。将唯一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序号填入题中括号内。(24分, 每小题3分) 9、人们常用来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是( )。 A 、修建梯田 B 、收集落叶 C 、围湖造田 D 、种植绿肥 10、以下选项中,不是植物的茎的是( )。 A 、树枝 B 、西瓜 C 、甘蔗 D 、荸荠 11、下列植物依靠昆虫传播花粉的是( )。 A 、高粱 B 、蒲公英 C 、桃花 D 、水稻 12、观察土壤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火烧 B 、用放大镜看 C 、用手捻 D 、放在水中搅拌 13、腐殖质是由( )变成的。 A 、泥土 B 、塑料垃圾 C 、化肥 D 、动植物的遗体 14、花的各部分构造中吸引昆虫的部分是( )。 A 、萼片 B 、花瓣 C 、雌蕊 D 、雄蕊 15、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树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卵圆形的、针状的、 扇形的、掌形的等。( )的树叶是扇形的。 A 、柳树 B 、松树 C 、 银杏 D 、梧桐 16、下列不能在土壤里生活的小动物是( )。 A 、 蚯蚓 B 、鼹鼠 C 、青蛙 D 、蝌蚪 三、对号入座我最行。(14分,每小题2分) 17、以下食物属于植物的什么部位?请把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1)香蕉 A 、根 (2)红薯 B 、茎 (3)土豆 C 、种子 (4)花生 D 、果实 18、土壤分为三类,请你把相关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5)黏土 E 、颗粒大,加适量水仍搓不成团,易散开 `(6)壤土 F 、颗粒小,加适量水容易搓成团 (7)沙土 G 、颗粒中等,加适量水搓成的泥球会有缝隙 四、简要回答我最酷!(16分,每小题8分) 19、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力所能及的什么?写出四点即可。 20、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种子传播的四种方式。 五、动手探究我最能!(22分,每空2分)

期中测试卷 一、填一填。(15分) 1、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成的。 2. 种子萌发先长()、再长()、();植物的根总是向上生长的,()的生长速度最快。 3.从卵里出来的()是蚕的幼虫,()是蚕的成虫。蚕的一生经历了()、()、()、()四种形态。 4、()是蚕生长中的显著特点、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的()现象是蚕的生长特征。 二、判断题。(10分) 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2、植物都是用茎来繁殖后代的。() 3、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叶。() 4.凤仙花的果实里面的是种子。() 5.植物的种子不一定都可以食用。() 6、蚕不属于昆虫。() 7. 蚕的生命是从幼虫开始的,蚕卵没有生命。() 8.蚕蛹不动,所以蚕蛹没有生命. ( ) 9.蚕的生命周期在所有昆虫中是最长的。() 10.人的生命周期都一样。() 三、选择题。(14分) 1、下列各种工具可以帮助把凤仙花的种子看得更加清楚的是()。 A、放大镜 B、小刀 C、尺子 2.凤仙花适宜生活的环境是()。 A、黑暗湿润

B、向阳干燥 C、向阳湿润 3、植物的叶在制造养料的过程中能产生( )。 A.二氧化碳 B 氧气 C 氮气 4、月季、番薯能扦插成活,说明它的茎具有( )的作用 A、输送水分和养料 B、固定植物 C、繁殖 5、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A.20天 B.56天 C.78天 6、蝗虫、乌龟和家兔四种动物中有一种动物的生殖方式与其他动物不同,这种动物是()。 A、蝗虫 B、乌龟 C、家兔 7、夏天,在庭院里的器皿中经常有一些雨水,如果时间长了,里面有一些上下翻动的小虫,它们是蚊子的()。 A、卵 B、幼虫 C、蛹 四、连一连。(共16分) 1.(8分) 红薯的茎直立茎 凤仙花的茎匍匐茎 牵牛花的茎攀缘茎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 集 乡 王 寨 小 学 年级:三年级 教者:耿志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知识展示台(16分,每空1 分) 1.温度计________℃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2.水结冰会从________变成固态,结冰后的体积会________。 3.我们在做水能溶解的实验时,要________地加入要溶解的物质,直到________为止。 4.加速溶解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等。 5.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水、________等。 6.在验证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________、装水的盆、________。 7.空气压缩枪的制作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 8.我们可以用________称量质量。 9.实验时,我们可以借助蚊香的________和纸条的________观察空气的流动。 10.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________的踪迹。 二、对错审判厅(20分,每题2 分) 1.晾衣服是把衣服中的水变成水蒸气。() 2.当冰融化后,变成的水的体积会比冰小。() 3.做溶解实验时。应该在每个被子里放1 毫升的清水。() 4.我们在做加速溶解实验时,要将两份食盐同时倒入水中。() 5.加热蒸发皿的时候,需要将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 6.水和空气都不能占据空间,只有石块能占据空间。() 7.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8.我们在测量空气的质量的时候,可以用漏气的袋子装空气。() 9.做风的模拟实验时,我们需要一个封闭的箱子。() 10.空气就是氧气。() 三、选择大乐园(20分,每题2 分) 1.下列属于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的是()。 A.水有形状,水蒸气没有 B.水看得见,水蒸气看不见 C.水有颜色,水蒸气没有 2.我们记录水结冰时的温度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A.试管 B.酒精灯C温度计 3.蒸发皿需要放在()上加热。 A.烧杯 B.三脚架 C.桌子 4.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变化是()。 A.颜色 B.状态 C.形状 5.在验证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的实验中,如果在杯底扎一个小洞,那么在不添加

三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第一学期 亲爱的同学们,虽然是刚刚接触《科学》课,我想你一定在科学活动中感受到了科学带给你的乐趣,也肯定有了新的收获。请在这份试卷上尽情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吧。祝你成功!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 _____ 一、勤于动脑填一填(21分) 1、人的身体分为()、()、()、()四部分。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看,用()摸,用()听,用()闻。 3、在校园里,我发现了蜜蜂、()、()、()等生物。 4、按土壤中所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土壤分为()、()、()。 5、腐烂的植物和动物的遗体,统称为(),它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肥料。 6、水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会()的()体。 7、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二、灵活思维判一判(16分) 1、为了观察方便,我们必须把小动物抓在手上。() 2、我们用手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冷热、大小、轻重、粗细、厚薄等。() 3、同学之间有的指纹是相同的。() 4、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不受到水的浮力。() 5、沙子会流动所以是液体。() 6、对任何一种液体我们在观察时都可以用嘴去尝。() 7、树木和我们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树木。() 8、蚯蚓的头部在离它的环带较近的一端。() 三、火眼金睛选一选(16分) 1、1、下边能用来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是()。 A、量筒 B、放大镜 C、绳子和尺 2、当我们观察细小的东西时,要借助的工具是()。

A、望远镜 B、放大镜 C、摄象机 3.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A、壤土 B、黏质土 C、沙质土 4.一只完好的乒乓球放在水中() A、会浮 B、会沉 C、可能会浮 5、蚯蚓喜欢的生活环境是()。 A、干燥 B、明亮 C、潮湿阴暗 6、一个人的()是侦破案件的关键,并且是最准确的证据。 A、声音 B、指纹 C、长相 7、下列哪一项不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 A、植树造林 B、种植草坪 C、建造房屋 8、下列哪种东西在土壤里腐烂的较慢() A、剩饭 B、落叶 C、塑料袋 四、小小巧手连一连(5分) 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手 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鼻 气味眼 味道耳朵 冷热、轻重、粗细舌 五、开动脑筋做一做(4分) 科学课上,你一定与同学、老师一起做过“将土壤中的沙和黏土分开”的小实验,相信你一定想出了好多办法,回忆一下,告诉大家吧! 1、第一种方法: 2、第二种方法: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8分) 开动你的大脑,用你的智慧,解决以下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一、我会填写(每格1分,共28分) 1、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看,用摸,用听,用闻, 还可以用__________来测量等。 2、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有条腿,都 长在部。 3、我们用量叶片的和的方法来比较叶片大小。 4、蚯蚓的身体由一节一节的组成。 5、蚯蚓与蜗牛一样喜欢、的环境。 6、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和营养等条件。 7、和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的物体。 8、金鱼全身长有片,用呼。 9、一棵大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组成。 10、通过观察,我知道草本植物有、,木本植物有、。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蜗牛的壳不会随着蜗牛一起长大。() 2、蚯蚓不喜欢在水里生活。() 3、我们可以用放在水里的方法叫醒正在睡觉的蜗牛。() 4、观察蚂蚁时,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捉。() 5、植物不能运动,所以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6、小洞里可能有小动物。我们可以直接将手伸进去寻找。() 7、狗尾草的叶子像鸡蛋,是卵形的。() 8、蚂蚁在行进队伍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手去划。() 9、在给金鱼喂食时,别喂得太多。() 10、“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了用柳树的茎可以进行繁殖。()

三、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植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樟树 B、狗尾草 C、水葫芦 2、像狗尾草一样比较软的茎叫() A、木本植物 B、草质茎 C、木质茎 3、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A它很轻 B 它的叶柄内有气囊C它是水生植物 4、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是()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5、金鱼在水里不停的张嘴是因为() A、它要不停的喝水 B、它在呼吸中的氧气 C、它是在寻找水中食物 6、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 头上的触角B、眼睛C、声音 7、在观察活动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B、观察过的小动物随便放在路边 就行了 C、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8、拓印树皮图案正确的方法是先将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再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然 后()蜡笔在纸上涂擦。() A、竖捏 B、平捏 9、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可以用()工具。 A 、绳子和尺B、放大镜C、秒表 10、下列现象中说明树有生命的是() A、书上有鸟窝B 、树干可以做家具C、树会生长 四、我会连线(共8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每题2分,共50分)。 1、空气有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重量。(×) 2、一瓶香水放在讲台上全班同学都可以闻到这说明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3、当轮胎充满空气后,就再也打不进去空气了。(×) 4、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5、5毫升的水大约有一小勺。(√) 6、塑料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污染,所以使用完后我们要把它烧掉。(×) 7、在科学观察中,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8、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有用处。(×) 9、冰、雪、露、雾都是水的存在方式。(√) 10、我们可以通过折、撕、揉、摸、闻对纸进行细致的观察。(√) 11、观察就是用眼睛看。(×) 12、有些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我们就可以判断这种物体的柔韧性好。(√) 13、一棵狗尾草只有一粒果实。(×) 14、所有的材料都有韧性。(√) 15、所有的植物都要落叶。(√) 16、只要树叶老化死亡了,树也就要死吗亡了。(×) 17、植物的生命周期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悬殊很大。(√) 18、蜗牛在玻璃上爬行会很容易滑下来。(×) 19、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20、水生植物就是全部浸没在水中的植物。(×) 21、水能流动,空气也能流动。(√) 22、蜗牛和金鱼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23、纸张不同,其吸水性、柔韧性也是不同的。(√) 24、刚落下的叶还是有生命的,直到它完全腐烂了,叶子的生命才结束。(×)

25、我们自己造的纸出现厚薄不一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纤维分布不均匀、压制不够造成的。(√)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计50分)。 26、莲属于( B )。 A、陆生植物 B、水生植物 27、将玻璃瓶中的空气抽出一半后,瓶中还有( A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28、液体流动得快慢与液体的(A)有关。 A、黏(nián)度 B、重量 29、用植物的枝条可以编制篮子,说明它有一定的( B )。 A、硬度 B、柔韧性 30、判断叶子的生命是否结束了的标准是(B )。 A、叶子发黄了 B、叶子掉落了 31、一般情况下,同一株植物的叶子越硬,说明( A )。 A、它的生长时间越长 B、它的生长时间越短 32、蚯蚓的环带靠近(A )。 A、头部 B、尾部 C、不能确定 33、右图量筒所指示的液体体积是(C )。 A、120升 B、110升 C、110毫升 34、卫生间一般都铺瓷砖而不用木地板,其原因是( A )。 A、瓷砖的瓷面防水性能好 B、瓷砖便宜 C、瓷砖比木地板干净 35、我们用鼻子可以判断出水是( C ) A、无色 B、透明 C、无味 36、属于木头和铁的共同特征的是( B )。 A、容易让水浸透 B、都是固体 C、容易加工 37、下列材料中硬度最小的是( B )。 A、木头 B、纸 C、金属 D、塑料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2019—2020学年上学期 三年级科学学业质量检测试卷 成绩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30分) 1.五星红旗向东飘扬,吹得是()风,柳条向西北方向摇摆吹的风是()风。(风向) 2.()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为单位。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 3.()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4.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动物的一生要经历()、()、()、()的生命过程。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是胎生动物的是()。 A.山羊 B.小鸭子 C.鸭嘴兽 2.下列是卵生动物的是()。 A.小猫 B.青蛙 C.牛 3.下列()属于鸟类。 A、蝙蝠 B、寒号鸟 C、丹顶鹤 4.鱼类依靠()运动。 A、鳃 B、鳞 C、鳍

5.下列()不是蝴蝶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阶段。 A.中年 B.蛹 C.产卵 6.下列()不属于我国的珍稀动物。 A、白鳍豚 B、丹顶鹤 C、袋鼠 7.地球上的动物不断减少会造成()后果。 A、物种灭绝 B、食物变多 C、环境更好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1.哺乳类动物大部分都是胎生的。() 2.昆虫类动物的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胸、腹四部分。() 3.人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 4.金鱼的生命过程中包括孵化。() 5.生长发育和衰亡几乎是所有动物都会经历的生命历程。() 6.地球上的动物不断减少会造成生态不平衡。() 四、应用(每空2分,共34分)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通常用()来表示。()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在读数时应()液面。 请在括号内填上对应的名称。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三年级科学试题(附答案) 一、判断,正确的涂 A ,不正确的涂 B。( 21 分,每个 1.5 分) 1.往结冰的路面上撒煤灰,是为了减少摩擦力。() 2.磁铁不只可以吸铁,还可以吸铜。() 3.做实验时需要多做几次,得出的数据才更科学。() 4.只有弹簧能产生弹力。() 5.小车只要受到力就一定会运动。() 6.太阳的能量是无穷无尽,太阳永远不会消失。() 7.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8.无论是并联还是串联,灯泡的亮度是一样的。() 9.一个开关只能控制一个小灯泡的亮灭。() 10.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如果使用不正确也会造成很大危害。() 11.只要对一个物体推和拉,这个物体就一定会动起来。() 12.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时,手里拿着一个长杆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13.把磁铁从中间折断,我们就能获得只有南极和只有北极的磁铁。() 14.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二、选择,把相应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21 分,每个 1.5 分) 1.下列例子中,增大摩擦力的是() A.在百米赛跑时,采用助跑器 B.在自行车比赛前,向车轴中加机油 C.冬天路面结冰后,常在冰面上撒些渣土 2.摩擦力的大小与()没有关系。 A. 物体的颜色 B.物体的重量 C.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 3.一块条形磁铁摔断后,会() A. 不具有磁性 B.磁极消失 C.每块小磁铁都有两个磁极 4.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 A. 镊子 B.手 C.磁铁 5.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千米。 A.1.5 万 B.1.5 亿 C.1.5 6.下列计时工具中,可以判断24 个节气的是()。 A. 水钟 B. 日晷 C.圭表 7.小组组装了一个完整的电路,发现小灯泡不亮,你猜可能的原因是()。 A. 灯泡坏了 B.电池没电 C.二者皆有可能 8.下列几种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精品文档 A.不准用没有绝缘柄的剪刀剪断电线 B.不准在电线上晒衣服 C.不准走近落在地面上的高压线头 D.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把他拉离带电体。 9. 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玩翘翘板,为了更好地达到平衡,大人应该坐的离跷跷板中心()。 A. 近些 B.远些 C.一样远 10.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应该()。 A. 赶紧去拉他 B.赶快拨打110 C.拉开电闸,断开电源 11.下列物体能导电的是()。 A. 塑料 B. 湿木板 C.报纸 12.两节电池串联后,电源的变化情况是(). A. 增大 B.减少 C.不变 13.()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能生产稳定、持续电流的电池。 A. 爱迪生 B.伏特 C.伏打 14.下列电器用的电不是来自发电厂的是()。 A. 手电筒 B.电视 C.洗衣机 三、科学与生活( 8 分) 1.写出三种不同的电池。( 3 分) 2.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 2 分) 3.说说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3 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10分)(共4题;共10分) 1.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________。 2.酒精灯熄灭时要用________盖灭,不能用________吹。 3.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________。 4.加热或者搅拌都会________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共5题;共15分) 5.孔明灯会飞的原理和热气球相同。() 6.水不会在空气里存在。() 7.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8.加热对溶解的速度和溶解能力都没有影响。() 9.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因为我们无法捕捉他们。()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5分)(共5题;共10分) 10.我们知道,空气在水中能形成气泡,这说明()。 A. 空气占据空间 B. 空气在水中漂浮 C. 空气是一种气体 1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 A. 升温 B. 降温 C. 放热 12.下列方法不能加快物质溶解的是()。 A. 给水升温 B. 搅拌 C. 给水降温 13.下列三种物质中,与其他两种不同的是()。 A. 空气 B. 水 C. 酒精 14.下列事例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是()。 A. 气球的存在 B. 水中倒扣的杯子里面有空气 C. 扁平的塑料袋 四、简答题:(5分)(共1题;共5分) 15.如果白糖和沙混合在一起,能用水分离吗?为什么? 五、科学探究题:(5分每小空1分)(共1题;共5分) 16.某同学为了研究白糖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他把一大包白糖同时倒入100毫升水中充分搅拌后沉淀,杯底沉底了很多白糖,他认为白糖不能溶解在水中。 (1)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________。杯底沉淀很多白糖的原因是________ (2)要把杯底沉淀的白糖分离出来,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溶解在水中的白糖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植物的茎具有植物及运输和的作用。 2.蚕的一生经历了卵、、蛹和四种形态。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天。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在土壤中。 4.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依靠阳光提供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制成的。 5.人的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阶段、混合牙阶段和阶段。 6.养蚕、抽取织成,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7.蚕蛾也需要吃桑叶。() 8.像蚕一样,所有的小动物的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9.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10.植物只要开花,都能结出果实。() 11.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12.大多数植物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生命的。() 13.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周期长短相同。() 14.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恒牙长出后终生不换。() 15.蚕的生命周期是从蚁蚕开始的。() 16.用刚洗净的桑叶喂蚕最好。()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中的括号内,每题5分,共35分)17.仙人掌的茎是()。 A.扁平状 B.针状 18.金鱼是()生。 A.卵生B.胎生 19.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A.根B.茎 C.叶 D.根、茎、叶 20.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21.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22.下列动物中,要经历变态的是()。 A.猫 B.苍蝇 C.金鱼 23.植物的茎输送水分和矿物质的方向是() A.从下向上 B.从上向下 C.没有方向 四、连线题(共12分) 24.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 红薯的茎直立茎 凤仙花的茎缠绕茎 牵牛花的茎攀缘茎 葡萄的茎匍匐茎 25.将植物的根、茎、叶、花的作用对应连线。 根支持、运输作用 茎制造养料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在“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中,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学生们将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其中一、二单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而三、四单元则涉及了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 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2019年上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三年级科学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0分) 1.()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在我国,我们使用的温度单位是 ()。 2.风有()、()的不同。 3.天气谚语可以分为()、看风、()和看物象四类。 4.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能()火柴、这是因为放大镜有()的作用。 5.磁铁能够吸(),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叫()。 二、我会选(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水泥马路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会留有一条缝隙,原因是()。 A.为了美观 B.为了行人方便 C.防止水泥热胀冷缩 2.中国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 A.李四光 B.竺可桢 C.袁隆平 3.“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谜底是()。 A.下雨 B.下冰雹 C.沙尘暴 4.蚕的头很小,头上有适于咀嚼桑叶的()。 A.牙齿 B.口器 C.舌头 5.“海市蜃楼”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A.直射 B.放射 C.折射 三、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2.每天室外的温度都是一样的。()

3.风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 4.马王堆出土的汉代丝绸就是蚕丝制作而成的。() 5.磁铁有无数个磁极。() 6.照相机镜头中的透明镜片是凸透镜。() 7.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用潜望镜能在水下观察水上物体,这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9.熄灭酒精灯时,用嘴一吹就可以了,但要注意防止火灾。() 10.我们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天气数据可以通过报纸发布。() 四、我会连(每连对一条得1分,共6分) 小孔成像折射张衡发明液体温度计 平面镜反射牛顿发明了“相风铜鸟” 三棱镜直射雷伊色散实验 五、我会答(共4分)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至少写四种)(4分) 答:

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1、一片完整的叶由和组成。 2、写出你见过的叶子的颜色有、、。 3、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叫()植物,水中生长的植物叫()。 4、我知道的叶的形状有、、 ..。 5、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 6、我知道树是植物,草是植物。 7、和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除此之外,你还认识的水生植物有、。 8、菊花一般在时才开花。 二、请你判一判。(14分) 1、所有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2、同一树枝上的几片叶子的颜色、大小和形状一定都同. () 3、不同植物的叶子也有相同的地方。() 4、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5、植物是有生命的,但是植物的叶子是没有生命的。() 6、小草和大树一样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体。() 7、公园里到处都是小草,我们可以任意踩踏。() 三、请你选一选。(14分) 1、观察就是()。 A、随便看看; B、带着目的看; C、有目的地看并记录; 2、观察大树的粗细可以用()工具。 A、放大镜; B、量筒; C、绳子和尺。 3、判断是不是同一种树叶,主要看叶子的()是不是差不多。

A、大小 B、形状 C、颜色 4、在观察树叶时,我们要()。 A、捡地下的落叶观察 B、摘一片新鲜叶观察 C、折断树枝观察 5、银杏叶是()。 A、针形叶; B、带形叶; C、扇形叶; D、披针形叶。 6、区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最主要看植物的()。 A、茎; B、叶 C、果实。 7、水生植物生长可以不需要的条件是()。 A、阳光; B、水分; C、泥土。 四、请你探一探 植物是有生命的,我能把下面这些有关向日葵的短语,依照向日葵的生命过程的顺序排列出来。(16分) 种子长出很多叶子长出第一对叶子新的种子成熟 开花出现花蕾结果种子发芽 五、请你答一答。 1、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它的秘密在哪里?(10分) 2、你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有哪些?(12分) 3.树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是什么?(1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