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的中华文化》

《我们的中华文化》

《我们的中华文化》
《我们的中华文化》

《我们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各科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组人民的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重难点:

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包容性,近代衰微的原因,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自主学习: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文字的作用:

汉字的作用:

3.古代中华文化衰落的原因:

和。

4.只有在下和

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即和。求同存异就是,兼收并蓄就是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增强

问题探究;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期繁荣稳定的原因?

2.教材65页探究思考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练习巩固:

1.(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2.(2008广东卷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①.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②.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③.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④.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7山东文综22.)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

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7广东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B.包容性C.民族性D.地域性

课后练习:

1、“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

过法国传入欧洲。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法国的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笛卡尔、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都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温总理演说中对伏尔泰名著《风俗论》的引述,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兼容并蓄

D、革故鼎新

2、2005年4月27 日,4000多片和田美玉连缀而成的金缕玉衣,武

则天时期秘藏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秦始皇陵的最新发

现……全国15个省,50余家博物馆珍藏的213件国宝级文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集体亮相,上述文物真品

①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④书写了新时期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①③

3、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有人提出可以

放弃汉字的书写。但学者指出,在电脑时代,我们还是要多写字,写好字。当汉字逐渐地在我们的手下变得生疏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遗失的时候。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汉字是世界上运用

人数最多的文字

③汉字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④汉字的书法艺术是

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4、《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

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②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③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④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①④

5、蒙古族民歌《吉祥三宝》是“CCTV-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一大亮点,表达了人们对爱与和谐的向往。歌曲给人展现的是蓝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还有蒙古包里载歌载舞的一家三口。以来自蒙古的天籁之音,深情感动着天与地;纯净透明的声音,抚慰着奔波的城市人。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民族性

B、差异性

C、继承性

D、源远流长

6、.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晶晶是一只大熊猫,其头部纹饰源于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象征奥林匹克圣火。迎迎是一只藏羚羊,其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妮妮的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五个吉祥物分别代表着一个美

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它既体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体现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请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原理?

7、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来大陆访问,在访问期间,他一再说到“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在一定意义上,此“本”即中华文化之本。

(1)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种关系对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文化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

课堂练习:1-4 DADB

课后练习:1-5BDDBA

6.(1)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奥运吉祥物上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等设计造型体现了文化

的多样性和民族性。(3分)

(2)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其特有的包容性。奥运吉祥物上从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到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等设计造型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福娃中包含的奥运圣火和五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分)

(3)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奥运会吉祥物既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又弘扬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3分)

(4)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材料中奥运吉祥物的形象设计极具创意,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奥运会精神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说明了这一点。(3分)

7、⑴①台湾文化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而形成的具有明显台湾区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②台湾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台湾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⑵①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因此我们应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l②发展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表现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表现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其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2、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3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作业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A 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据此回答2~3题。 2.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解析: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可知,应选B。 答案:B 3.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 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6、 7、8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 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课时) 全章概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纵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点,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本课来探究神奇的中华文化。 (二)进行新课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63页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上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4-65页内容,并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汉字与史学典籍 2、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汉字与史学典籍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数千年来,文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考点要求 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要点阐释 [基础梳理] (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的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 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___ ”,就是能在 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各民族 文化在____________ 中交流,增强对____________ 的认同、对___________ 的理解。 [学习指导]重难点分析 1.如何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主要是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第一,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却有独具 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进一步分析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容性;第三,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 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理解这个问题,要注意紧密结合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来进行。( 1)对比两河流域 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世界古老文明和中华文化发展的不同命运,体会古老的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 2)结合汉字文 化和我国史书典籍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作用,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3)注意探究和 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4)联系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和近代中华民族 救亡图存的奋斗,理解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根本要求。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华文化是否正日益走向衰落? (1)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上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华文化确实在遭受西方各国“强势文化”的冲击。 (2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这是中华文化虽 历经磨难,但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的根源。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我们既要与其他各国文化和谐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中华文化不仅不会走向衰落,还会走向辉煌。 误区警示 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知识学习】高二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总 结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A (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 包容性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

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B (1)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5、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6、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国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专题精练(含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③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段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D.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 【解析】A项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项错误,我国还有少数民族的记录文字。D项错误,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但不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工具。 【答案】B 5.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这是因为()。 ①近代中国封建统治日渐没落②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 ③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④中华文化丧失了生命力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判断,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 【答案】C

(完整word版)6-1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与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题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1. 了解中华古代文化辉煌的历程。 2.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跟踪检测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A. 秦的统一 B.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C. 隋唐时期 D. 宋明理学 2.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该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必须()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C. 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D. 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5. 2018年9月,第八届“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北开幕,该项活动是由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与大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发起、轮流举办的,旨在让汉字艺术及中华文化永续传承。两岸举办汉字文化艺术节,表明()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中华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汉字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6. 下图是“福”字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 A.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 汉字展现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 汉字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7.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该书呈现了古代的礼乐、制度、音律、历法、天文、地理等内容。由此可见,史书典籍() A. 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 是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D. 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2020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第2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2019届山东寿光质检)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文化传播的手段是大众传媒,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②说法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拯救汉字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故③④正确。 2.(2018河南安阳联考)约在公元前14世纪时期,殷商后期的“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它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说明( ) ①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③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可为各族人民所通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字的演化及其作用,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②中“根本原因”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排除。④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2019届辽宁锦州质检)“中国智慧自成语境”。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材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①符合题意;大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4.(2018湖南郴州质检)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具

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6、 7、8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B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A 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A. 统一的汉字 B. 相同的服饰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规范 D 5、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春秋》 C 6、中华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 A. 科学技术 B. 园林艺术 C. 文学艺术 D. 天文历法 B 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A. 多样性、复杂性 B. 实用性、整体性 C. 开放性、多样性 D. 多样性、实用性 D 8、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被称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的是 A. 灵渠 B. 大运河 C. 万里长城 D. 都江堰 A 9、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语言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处华东的是 A. 吴越文化 B. 中原文化 C. 荆楚文化 D. 滇黔文化 B 10、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 A. 《荷马史诗》 B. 《格萨尔王传》 C. 《江格尔》 D. 《玛纳斯》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王蒙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据此回答11--12题。 C 11、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及英语是对外开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②汉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④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引进的成分越少越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12、针对上述现象,王蒙之所以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这是因为 A.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B.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C.每个汉字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A 13、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习题课练1

课练25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知名学者于丹认为:每一个汉字都会讲故事,探讨汉字作为交流工具之外的美学价值,能为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搭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是因为() A.汉字带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B.汉字书写中华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C.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 D.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答案:C 解析: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而不是“汉字”,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汉字的“沟通”“传播”功能,不选;于丹认为汉字能为身处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搭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说明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媒介,C当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说法错误。 2.国家语委主任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建设,规范重点领域语言文字使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使用的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国家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 A.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汉字显示了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C.汉字的文化内涵丰富,为世界人民所通用 D.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 答案:D 解析:A与题意无关,题目考查的是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而不是文字。汉字不能显示中华各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B不选。C表述错误,汉字没有为世界人民所通用。国家之所以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是因为汉字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承,D正确。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历史,是中国的一张王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说明①②正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③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4.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下边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汉字的内涵会因时而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练习-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练习26我们的中华文化 1.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 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 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培育 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 一帜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 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 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5490035? 4.在台湾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台湾同胞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中 华文化的特征。近年来,博大精深的根祖文化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台湾同胞前来大陆寻根问祖。这充 分说明() ①璀璨的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中华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 展进程③台湾同胞对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归属感④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 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陈毅的“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杨靖宇的“拼着热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左权的“太行浩气传 千古”。他们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篇章。要弘扬这种精神是因为它是() ①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②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③中 华民族的创业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④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和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孝”的图形(如图)从老表示长者为老人;从子在老之下,意谓顺从侍奉长辈。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 可以领悟到()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备战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精品复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作业

每课一测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鉴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有明显的下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隆重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材料说明() ①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书写汉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④书写汉字不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②说法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重视汉字的书写,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书写汉字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说法错误。 2.“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 000至6 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这部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讲述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交流,让文物“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5分钟、微纪录”的表达形式顺应了短平快视频时代的潮流,迅速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该纪录片() A.借助大众传媒来诠释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B.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能增强中国观众的文化自信 C.诉说了原始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使文物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D.以短小精悍、有内涵的方式讲述国宝,是中华文化四海传播的见证 解析:选B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的推出,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故选B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舍去C项。央视推出纪录片,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项错在“途径”上。题中强调“中国观众的共鸣”,未涉及“四海传播”,排除D项。 3.“中国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贸易往来,给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很多人选择到中国留学,是因为到中国哪怕只是学好中文,对回国以后的就业都会有帮助。”外国留学生的心声表明() ①经济是影响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②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③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中国巨大的市场促使外国留学生重视中国文化,体现了经济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也表明中

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在古代的发展历程(主要考选择,抓关键词记忆) ①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②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形成雏形 ③秦——促进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④汉代——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⑤隋唐——全盛时代⑥宋元明——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产生宋明理学。 ⑦明清——开始面临西方文明冲击 2.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注意根据区别找对材料) 二者区别源远流长强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强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包容性的含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包容性的意义)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主要考选择,注意关键词区别) 基础知识(1)关于汉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汉字的作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独特性——内容丰富,展现中国特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都是其表现 区域性——强调各地域之间的差别 民族性——强调国内各民族的特色如民族舞蹈、民族建筑等 6.独特性(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科学技术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在古代,我国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注意这并不能说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民族无优劣之分 7.区域性(1)各地区文化具有区域性的原因 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②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③历史、地理因素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即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8.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3)各民族人民拥有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凝聚力。 9.中华文化再创辉煌(1)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2)近代衰微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根本原因)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3)再创辉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才能创造辉煌。 发展历程 特征再创辉煌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汉字、史书典籍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我们的中华文见证 表现 原因包容性含义 意义 注意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对他国文化是理解。

《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汇总

《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汇总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

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成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