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苏联运载火箭简介(一)

前苏联运载火箭简介(一)

前苏联运载火箭简介(一)
前苏联运载火箭简介(一)

前苏联运载火箭简介(一)

周威

自1996年4月前苏联运载

火箭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

服务市场以来,其运载火箭

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

占据了重要位置。俄罗斯等

前苏联国家为降低发射成

本,提高运载火箭可靠性和

发射计划的灵活性做出了突

出贡献。随着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各种运载火箭以各种合作方式不断进入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有关其运载火箭的资料和信息逐渐丰富起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有关资料也在不断完善。本文拟根据俄罗斯航空航天局(最近重组为俄联邦航天局)、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波音公司、阿里安公司和欧洲咨询公司等网站资料和有关信息,以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资料,较为系统地介绍前苏联国家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的各种运载火箭情况。

在其航天发展史上,前苏联先后开发和研制了20多个系列的运载火箭,包括联盟号、宇宙号、质子号(UR500)、天顶号、能源号、第聂伯号、呼啸号、N-1、UR200、UR700、R-56、R7、旋风号、起飞号、安加拉号、拖船者号(Burlak)、空中起飞号(Vozdushny Start)、牙齿号(Zyb)、高空号(Vysota)、波浪号(Volna)、静海号(Shtif)和缩帆号(Rif)。其中,根据公开的资料统计,俄罗斯的6种运载火箭(质子号、呼啸号、联盟号、宇宙号、安加拉号和起飞号)和乌克兰的3种运载火箭(天顶号、闪电号和第聂伯号)分别通过自身的市场渠道或与欧美公司合作,相继在国际发射服务市场推出。本文将就这些火箭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状态等内容进行介绍。

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

质子号运载火箭原名UR500型运载火箭。它的基础型为两级运载火箭,是在UR200型火箭的基础上研发的。UR500型火箭于1965年7月首飞,发射了4颗质子号卫星,火箭也以此卫星的名字命名。该系列火箭包括5种型号,即UR500型、UR500K型、UR500K-L1型、UR500K-L1P型和UR500KM型。UR500基础型两级运载火箭的基本技术参数见表1。

1966年后,在两级火箭技术的基础上,前苏联又研

制开发了三级状态的运载火箭质子K以及四级状态的运

载火箭质子K/DM组级、质

子M和质子M/和风M(质子

KM)。

在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展

史上,还没有哪种运载火箭

可以和UR500型火箭(即现在的质子号火箭)的发射记

录相媲美。在美苏军事航天竞赛中,UR500是洲际导弹

中的“巨人”。它在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登月计划中,占有重要位置。上个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使用四级状态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向月球和火星等发射了多颗探测器,并向地球同步轨道发射通信卫星。同时,三级状态的质子号火箭发射了前苏联所有空间站组件(礼炮号及和平号)。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俄罗斯开始向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推销质子号火箭。1996年4月,质子号火箭成功发射了欧洲“阿斯特拉”1F商业卫星。这是质子号的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它最终成为俄罗斯商业发射的主力军。截至2003年底,质子号约完成了280次发射任务,其中有40多次属商业发射任务,可靠性达到96%。

质子K/DM组级型:最初,三级状态的质子K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空间站

组件。它曾经为礼炮号、和平号以及国际空间站曙光号和恒星号轨道舱提供发射服务。它可以把重1976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至低地轨道(轨道倾角51.6度)。配上DM 组级上面级,质子号便成为四级火箭。这种火箭曾发射前苏联“荧光屏”、“彩虹”和“地平线”系列通信卫星以及“探测器”、“月球”、“金星”、“火星”、“维加”、“火卫一”等探测器。其中有的探测器首次成功取回了月壤样本,并在火星上实现了软着陆。

四级状态质子号运载火箭的地球同步转

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4700~4930千克,也可

将1880千克的卫星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质子K/DM组级型火箭总起飞质量为

691272千克,全长57.2米(配标准商用整流罩,直径4.35米)。其它技术特性见表2。

质子M/和风M型:在质子M型基础上,加上和风M上面级(能二次启动),便形成一种四级运载火箭,又称质子KM型。它是四级状态质子号火箭的增强型,有77%的技术从质子号基础型火箭继承而来。它可将卫星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为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可靠性,与质子K型相比,质子M型做了几项技术修改。首先是第一次采用了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模拟式控制系统。由于该系统体积小、质量轻,从而降低了燃料消耗,提高了运载能力。另外,一级采用了新型RD-253发动机,把1480千牛的推力提升到了1570千牛。采用这两项新技术后,低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了22吨。有了这些改进措施,质子M型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了5500千克。由于上面级体积减小,可利用的整流罩空间随之增大,并具备多星发射能力。

和风M上面级是由呼啸号所用的和风KM发展而来的。2000年5月质子KM 首飞成功,将俄罗斯“地平线”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质子M/和风M型火箭总起飞质量为691272千克,全长57.2米(配标准商用整流罩,直径4.35米)。它的其它技术特性见表3。

未来的发展计划:为了满足未来大功率、大体积通信卫星市场的需要,俄罗斯目前正计划进一步提升质子号火箭上面级的运载能力,研制和开发运载能力更强的低温燃料上面级KVRB。该上面级可以携带12吨液氢和液氧燃料,与质子K型火箭相配合,可以弥补发射场纬度偏高的不足,与阿里安5系列运载火箭竞争。(待续)

苏联兴亡史

对苏联解体的一些看法 当我怀着好奇的心开始学习《苏联兴亡史》这门课的时候,我发现这段对于我而言比较陌生的历史十分有趣,它见证了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开花结果真正地掌握了政权,并且发扬光大,让世界的各个角落都飘起红色旗帜。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看到了各种卑鄙的暗杀、可笑的现象、无奈的结果。最终,课程随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而结束。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不能结束,我们要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能让悲剧发生在我们伟大的祖国。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有各种解释和学说。作为一个只学习了一个短学期的学生,我只能就我所学习查阅到的知识资料对苏联解体说一说我的看法。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手上解体的。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11日,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被选举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一上台就努力推行经济体系的改革,他指出:“改革社会关系的体系,首先是经济体系,指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劳动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面貌。”可见当时的苏联由于经济体系种种弊端,经济状况已经很差了,百姓生活水平不行,国家危机重重。戈尔巴乔夫在这个非常困难的形式下上台执政,他没有选择,必须改革。在4月23日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发言,确定了要加强改革必须先强化管理,从党和国家的干部、体系等管理上下功夫。我认为这种做法、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党和政

府的管理体系一片混乱,上令下不行,那么领导人不论作出多么正确的决策,对于国家都是枉然,因为根本就执行不了。而当时的苏联我想就是这样的,长期的思想上的镇压、特权主义、腐败的官僚体系等等。最后,这次会议总结是要“言行一致,高度的主动精神和责任心,对自己、对同志要严格要求”。 随后,改革一步步开始。在那时的苏联,酗酒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严重到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产生了危害,所以必须管理治理!于是,在5月16日,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对酗酒现象的治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了关于加强同酗酒作斗争的命令。“命令”对酗酒并影响工作者进行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处罚,还加强了酒来源的管理。我看到了一份关于莫斯科居民酗酒的统计资料,统计结果是相当惊人的,在所考察的人口中,因酗酒进过防治所的有14.1%,进过醒酒所的有66.6%,因酗酒叫过救护车的有19.8%,在1964~1982年期间,苏联酗酒人口比例增加,每人每年消耗酒精量居然达到了10升,简直就是触目惊心啊。然而,由于改革方法不对,过于激进,导致了禁酒的失败。从禁酒的失败上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缺乏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的能力。俄罗斯民族酗酒是千百年的传统,怎能说禁就禁,更不能如此激烈,戈尔巴乔夫一开始就关闭伏特加酒厂、取缔酒类商店、摧毁葡萄园,给予酗酒毁灭性的打击,可是却不管这样做的后果。他没有从根本的思想教育入手,又一开始就过激地禁酒,这样导致人民异常激烈地反抗。一方面私酒开始泛滥,质量和制作过程不合格的私酒导致不少人工业酒精中毒伤亡,另一方面,本来就不振的经济雪

苏联卫国战争勋章介绍

卫国战争勋章介绍 前苏联一级二级卫国战争勋章历史与荣誉的记录。前苏联是二战时期为数不多的使用真金白银制作勋章、奖章的国家,这种不计成本的做法恰恰是对将士们鲜血与战功的激励与肯定。该章925银制(含银92.5%) 前苏联国家法定“莫斯科造币厂”铸造。一级编号2338688,二级编号4588633 1942年4月10日,斯大林委托苏联工农红军后方首长赫鲁廖夫将军研究向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军人授予勋章的

方案,最初定名为“军事英勇”勋章。艺术家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德米特里耶夫(勇敢奖章、战功奖章的图案设计者)及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库兹涅佐夫(后来也设计了“胜利”勋章的图案)积极参与了该勋章图案的设计。由于时间紧,两人分别于4月12日和18日就提交了设计稿,经研究最后采用了库兹涅佐夫设计的图案,并经过修改后定稿,勋章名称亦最终定名为卫国战争勋章。5月2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设立该勋章。 这种勋章直径45毫米,图案为一颗放射光芒的金色锤子镰刀红星军徽,红星中锤子镰刀外围有一圈白底金字,上面写着代表勋章名称的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ВОЙНА “卫国战争”字样,一把战刀和一支步枪在红星的后面以红星为中心相互交叉着。图案寓意勋章获得者在保卫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中拿起武器奋起杀敌,建立了光荣的功绩。勋章以红星军徽放射出的光芒线的颜色来区分等级,呈现金色的为一级,而二级的则是银色。 下面介绍一下这种勋章的颁发历史。 1942年6月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将首批卫国战争勋章授予在哈尔科夫方向战斗中立功的炮兵军人。其中一级勋章授予克里克利大尉、副指导员斯塔岑科和斯米尔诺夫上士。克里克利大尉领导他的队伍在战斗中共消灭了32辆德军坦克,最后在医院因伤势过重而牺牲。但直到1971年6月12日,编号为第312368号的一级卫国战争勋章才交给了克里克利大尉的家属手中,而编号为第1号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则授予了1942年8月25日牺牲的指导员

苏联解体的历史反思

苏联解体的历史反思 选择字号:大中小本文共阅读83 次更新时间:2014-11-19 21:37:32 进入专题:苏联解体● 梁柱吴恩远曹长盛安启念 1991年12月25日,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苏联国旗颓然跌落,三色旗随后升起。苏共亡党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惨痛的历史教训,苏联在没有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情况下顷刻土崩瓦解,“红旗落地”铸就了一个大国的苦难,也留下了巨大的历史谜团。认真总结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铭记20世纪遗留下的这一沉痛的政治遗产,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走向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对话人 梁柱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 吴恩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 曹长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安启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戈尔巴乔夫说,在他上台之际,国内并不存在特别尖锐的矛盾,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消灭苏联。他承认,苏联垮台完全是由于改革者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吴恩远:在苏联解体20余年之际,人们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分析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其焦点在于,一些人坚持认为存在70余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或称苏联

模式、斯大林模式等)“由于弊病太多,已走入死胡同”,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因;戈尔巴乔夫的责任仅仅是次要因素。 毫无疑问,苏联模式存在重大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严重束缚了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积极性;单一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极大消融了企业改革创新能力和生产活力;思想领域的保守、僵化和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发展丧失生命力……不改革、不克服自身弊端就没有出路。然而,实际上任何体制、任何模式如果不发展、不变革都会没有出路。“苏联体制弊端”与“苏联解体”之间并无必然逻辑联系,关键在于苏联模式能否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当时的苏联体制同样还有巨大优势的一面。由经济学家阿巴尔金主编、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出版的《苏联经济史》是重新评价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威著作。该书没有回避苏联体制的弊端,但同时指出:“毫无争议,苏联在自己的存在时期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没有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在经济和军事政治范畴成为世界第二强国,在航天、核能方面成为第一大国。它发展了自己的能源经济潜能,建立了结构最发达的统一的能源体制。苏联的基础科学、教育体制和干部培养体制客观上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该书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体制、苏联模式的垮台不是必然的”。 这不仅是俄罗斯权威经济学家的观点。苏联解体后的多次俄罗斯民意调查表明:70%以上的俄罗斯人认为苏联解体不存在必然性,是完全可以防止的。甚至戈尔巴乔夫本人也不认可“苏联体制弊端导致苏联解体”的观点。2010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说,在他上台之际,国内并不存在特别尖锐的矛盾,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消灭苏联。他承认,苏联垮台完全是由于改革者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安启念: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成功地进行改革,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赫鲁晓夫最先发动改革,但他为人鲁莽,改革过于随意,准备不足,不讲策略,很快失败。勃列日涅夫反对改革,因循守旧,失去了改革斯大林模式、创新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机遇,使各种问题不断积累,日益严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执行了错误的方针,导致国家解体,共产党下台。历史地看,苏联共产党要么反对改革,要么沿着错误的方向改革。在苏共亡党的问题上,应当负责任的不仅是戈尔巴乔夫,还有勃列日涅夫、赫鲁晓夫以及那些反对改革的人。 党的指导思想改变,放弃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是苏共覆亡至关重要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误解 解密档案中的历史真相

苏联解体的误解解密档案中的历史真相 苏联解体的误解 ——从解密档案中寻求历史真相作者:特约记者黄军甫 采访嘉宾: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 时间:2011年12月 黄军甫:12月25日是苏联解体20周年,国内各界对此都很关心。您是国际著名冷战史、苏联史专家,此时此刻一定感慨良多吧。沈志华:是的,作为一个苏联历史研究者,特别是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亲历者,每每想到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便有一种异常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当年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时,我就想,一个存在93年的老党、74年的大国,怎么说没就没啦,并且事先似乎没有任何征兆。现在通过看一些材料得知,苏联解体的事,连中央情报局都没有任何感觉。黄:看您的书也好,和您交流也好,感觉您有一个基本观点:一种历史,只有让它离去一定时间,我们才能科学地研究它,完整、全面地把握它。那么,苏联解体已经20年了,东欧剧变更是过去20多年了,现在应该可以对一些问题作比较清晰和准确把握的时候了吧?沈:黑格尔有一句名言:智慧的猫头鹰到黄昏才起飞。研究历史必须要以原始资料为基础,这是对史学家的起码要求。第一是当年的公开报道;第二是外国学者的著

作。但是,这两种材料都无法构成历史叙事的主体,还有后来的一些当事人回忆,都是第二位的。那么,核心的史料是什么?原始档案。不过,档案有一个解密期的问题。目前比较开放的是东欧各国的档案,特别是涉及原来执政党的文献,几乎全部都解密了。所以,现在确实是研究苏联、东欧剧变原因的大好时期。历史学家应该也完全可以加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黄:过几天就是苏联解体的纪念日,这几天俄罗斯又因杜马选举闹出许多事情,所以,虽然20年过去了,国人对我们这个北方邻居的兴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浓。不过,对于学术界和政界来讲,最感兴趣的问题恐怕还是苏联解体的原因。多数人认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基本上就两个原因:其一是美国搞和平演变的结果,其二是戈尔巴乔夫背叛社会主义的结果。沈: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人仍旧把苏联解体这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归咎于你提到的两个原因。这两点是不是原因?当然是。但它们恰恰是所有原因中最表面的、最浅层次的原因。熟悉马列主义和苏联历史的人都知道,共产党人是要埋葬资本主义的,是要搞世界革命的。因此,苏联和美国的斗争,或明或暗、或文或武,你死我活,世人皆知。但为什么人家没败你败啦?是你自己有问题。这就是毛泽东讲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另外,把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戈尔巴乔夫的背叛更是荒唐。马克思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713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21年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起义。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农奴制改革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现了布尔什维主义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日俄战争 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

前苏联及俄罗斯发明说明书的类型介绍

前苏联及俄罗斯发明说明书的类型及法律特征 严笑卫 1991年和1992年在前苏联和俄罗斯联邦发明保护领域通过了两部具有根本性转变的法律,从而导致前苏联和俄罗斯的专利文献在名称、组成和内容上发生重大变化。 自1931年至1991年7月1日以前,前苏联对发明实行发明人证书及专利的所谓“双轨制”保护并采取完全审查制。因此,发明说明书具体划分有以下4种形式: 1.授予发明人证书的发明说明书,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为 A1。 2.授予补充发明人证书的发明说明书,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为 A2。 3.授予专利证书的发明说明书,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为 A3。 4.授予补充专利证书的发明说明书,文献类型标识代码为 A4。 1991年7月1日“前苏联发明法”生效。正是这部法结束了历时60年的“双轨制”保护制度,采用国际通行的单一专利制度。在实施该法的过渡时期,对要求授予发明人证书的申请规定为:1991年7月1日尚在审查过程中的发明人证书申请,或对申请已做出授予发明人证书决定的,以及在1991年7月1日已授予发明人证书有效期自申请提交之日未满20年的,前苏联专利局根据发明人与申请人共同提交的书面请求授予专利权。属于最后这种情况,即根据发明人证书剩余有效期转换的专利,原有的文献号编排顺序不变,也不再出版转换后的说明书全文。只是在《发明》公报的“转换为专利的发明人证书”通告栏中公布这些专利文献号码清单。转换的专利号共有6689件,其中3981件在1992年的公报中通告,2708件于1993年通告。对在1991年7月1日还未授予发明人证书的申请,将专利权授予前苏联国家发明基金会。这类专利共有100余件。法律还规定,在1992年7月1日前未提交上述书面请求的原已颁发的发明人证书仍然有效。对要求授予专利的申请规定为:1991年7月1日前已授予的发明专利,有效期尚未届满的视为根据“苏联发明法”授予的专利。 随着1991年12月26日前苏联的解体,统一的发明保护领域被打破。1992年10月14日俄罗斯专利法的生效使一度混乱的俄罗斯专利制度变得井然有序。该法继承发扬了“苏联发明法”的立法思想,对发明仍然采用单一专利制度并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专利有效期自申请到专利局之日起20年。 根据俄专利法,对发明采取两级公布制。受理的申请经形审合格后自达到专利局之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但只在《发明》公报中刊登基本著录项目、文摘、附图或图式,以申

俄罗斯的风俗习惯介绍

俄罗斯留学须知俄罗斯的风俗习惯。俄罗斯的风俗习惯是很特别的。在俄罗斯留学的期间我学会了很多的那里风俗习惯。着实让我受益匪浅。 被邀请做客,或者过年,过节,过生日时,赠送鲜花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切不可送双数花朵,一般以三只,七只,九只都可以,送双数花朵是被认为送葬礼时给死人准备的。另外,送给年纪大的女士要送鲜艳一点的,比如玫瑰红或者大红色,显的有活力。而送年轻姑娘,一般选择比较浅色花,粉色,黄色等等表示纯洁。但情人节玫瑰一定要是红色的最好。 俄罗斯人大部分信奉东正教,去一些不完全属于旅游开放的教堂,女士需要戴头巾,男士则需脱帽。不管你是不是信奉东正教。 买东西自觉排队,加塞会被认为是没教养的行为。另外,在公共场切实不可大声喧哗,否则会遭白眼。上车应该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否则他们也会主动让你站起来,然后心安理得的坐下。 跟不是很熟悉的俄罗斯人聊天时,尽量不要谈一些关于苏联解体,斯大林,还有车臣领土的归属等问题。 除快餐店外,一般在饭店或者餐厅里就餐时都要给小费,因为,服务人员的大部分收入都是来自小费。视你对服务小姐的满意程度多少不等,一般是餐费的10-15%左右。 在俄罗斯基本上很少有砍价的时候,尤其是在国营大型商店,除了在商品上注明的折扣或者优惠外,基本上价格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在跳蚤市场里可以砍价,但是幅度不大,一般转上两三家摊位价格基本上就能很了解商品的价格了。 360教育集团说,俄罗斯人见面以握手礼为主,特别好的朋友久别重逢,会用拥抱和亲吻。一般是拥抱后互相亲吻脸颊三次,先右再左再右。与陌生女士相见,不要主动握手,更不能过分亲热。除非对方主动跟你握手,可以说两句赞美女士年轻漂亮的话,一定会得到对方的好感。 在剧院看演出,不论是芭蕾舞还是歌剧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都是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这样的场合,要着正装。并且绝不可以迟到。演出开始后切不可交头接耳或者吃东西,更不能接听电话。否则会被请出去的。 您和你不可以乱用。一般对长辈或者老师都要称呼“您(вы)”,还有在街上遇到的陌生人时不论多大年岁,为表示尊重都称您。只有比较熟悉的朋友或者家里的兄弟姐妹才称“你(ты)”。 在民宅里租房子住的时候,一般不要把聚会开的太晚,十一点以后就不可以放音乐或者高声说话了。否则邻居就要来敲你家的门了。另外尽量不要在十点以后再给人家打电话,否则会显的很不礼貌。租住有房东的房子时,请同学来家里玩最好经过房东同意。而且不能乱动房东的东西。做饭最好跟房东商量好,把时间错开,省的到时候抢厨房用。另外,在家一般不要做一些油烟很大的油爆菜,因为,俄罗斯大部分家庭的厨房里是没有抽油烟机的,搞的家里很脏就不太好了。

苏联演变教训与启示

苏联演变之后,苏联现今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然而,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在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一个首先实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大峡谷”工程并积累了70多年的正反实践经验的国家.一个先后经过二次模式转换过程并在最后—次改革中失去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它所提供的关于苏联模式社会义体制的改革和演变的无比丰富的历史材料,将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功的珍贵财富。本文在上述各章中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在思想理论上可以从中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跨越卡夫丁峡谷是一个史无的例的复杂工程 马克思一生主要是以西欧发达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而他的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研究基础之上。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发生,而且这种革命带有世界性质,将会同时发生。然而,马

克思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社会发展的道 路也进行认真探讨。在这个问题上,他首先破除了把他的理论教条化的做法,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 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 马克思针对俄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定条件下.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大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们一切肯定成果,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西方无产阶级的支持。在这种支持下俄国革命政权吸取资本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创造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利用俄国农村公社马克思在1881年给查苏利奇封信的草稿中谈到.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他认为,如果俄国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么,农村公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团素,变为使俄国比共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③。由此可见,

苏联国家机关介绍专集

国国家安全委员会KGB全面介绍 说起KGB还要从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治警察局“沙皇禁卫军”说起,它是由一个登上俄罗斯宝座的莫斯科大公伊凡雷帝于1565年创建的。黑色的装束,黑色的坐骑,系在马鞍下的狗头和狼尾扫帚,象征着六千禁卫军的使命;“嗅出并消灭叛徒!”这也许就是“KGB”的始祖。 真正意义上的KGB前身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伟大的列宁同志感到国内反对派的势力很强大,在19 17.12.19他又获悉国家公务员要进行总罢工。 于是他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专门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就这样“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如一把利剑,横空出世了。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几经演变,最后更名为现在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KGB”。不过可能连列宁同志自己也没想到,这个组织会发展的如此庞大,而且可以说是臭名昭著。一提起“KGB”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恐怖;暗杀;颠覆;美人计....... KGB名称变革: 1917·12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 1922·2国家政治保卫局1923·7国家政治保卫总局1934·7国家安全总局1941·2国家安全总局19 41·7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1943·4国家安全总局1946·3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1947·10-1951·11国家安全部1953·3内务部1954·3国家安全委员会(KGB) KGB的历任头目: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于1917-1926年间创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并担任领导。 捷尔任斯基:这位同志于1877出生在波兰一地主知识分子家庭原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神父,后来在中学其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义,并痴迷于此。数十年痴心不改此位同志精通多国语言,在革命其间,曾在监狱里渡过了11个春秋。几乎每隔几年就要进去一回真可谓“又红又专”。也怪不得伟大的列宁同志想到让他来组建“契卡”。他的威望只是在斯大林时期才有所减弱,因为斯大林同志也是一个搞情报的老手。:-<他的死一直就是KGB的经典传说。在他去世的前三个小时还在发表言辞激烈的演讲。1926.7.20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因心肌梗塞去世了。 其它头头: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诺夫在职时间:1936-38 离职原因:解雇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在职时间: 1938-41, 1941-43, 1953 离职原因:解雇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得罗波夫在职时间: 1967-82 离职原因:提升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又一次心血来潮,把此前默默无闻的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和国家安全局局长弗拉基米尔·普京推上了俄罗斯政坛的前台。这位苏联时代克格勃派往德国的特工人员成为继普里马科夫和斯捷帕申之后,第三位克格勃出身的俄罗斯总理。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若干历史思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若干历史思考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顷刻覆亡。这个重大的历史演变不是发生在战争年代,也不是政治反对派直接的诱导,而是在和平的改革进程中领导人自行解散了苏共,停止了苏联的存在。此时正值戈尔巴乔夫执政,苏联危机四伏,政治经济体制僵化,经济陷入危机,民族矛盾激化,意识形态混乱,改革势在必行。戈氏试图通过经济上的改革以完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之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了政治领域,同时改革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直至推行出一条背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引发了政治,经济,民族及意识形态危机。究其根本是苏共内部出现了问题,思想政治路线发生了质的变化;干部组织工作涣散,严重影响到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党风干群关系削弱了党的威信,最终导致苏共从内部垮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教训深刻,中共引以为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特别加强党的建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势下,时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更好更快地发展。关键词:苏联解体,苏共,党建 20世纪最震撼人心的重大历史政治事件就是苏联的演变和解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有着224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两洲疆域辽阔的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等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土崩瓦解。这个历史教训有其深刻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也出现过向“文化大革命”的政治上的偏离,但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历届领导集团提出诸如“三个代表”及“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时刻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干部组织工作,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确保社会主义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多年来,维系苏联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基础,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外交上的相互联系和依赖,且更重要的是统一的政治基础。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戈氏的改革破坏的维系这个民族的政治基础,苏共在苏联这个超级大国的统治地位受到极大削弱,最终垮台,直接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终至解体,东欧剧变。 一.戈尔巴乔夫与苏共错误的政治思想路线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之际,如何确定党的政治思想路线,使之符合苏联国情,是一个十分困难和复杂的事情。戈氏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渐发生了偏移,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他在苏共27大上具体阐述了:政治上的“民主化”和“公开化”的思想,反复强调“争取加速发展,这意味着进一步发扬民主……扩大党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公开性”。①p270这样没有阶级的“民主化”“公开性”,起先就削弱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戈氏一开始就从思想上把“民主化”“公开性”推向极端。众所周知,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有其鲜明的阶级内容。“民主化”与“公开性”的提出,最初是针对旧体制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有一定作用,但随着无节制、无限制的推广,使“民主”这个口号丧失其应有之义,并为各种反共反社会主义实力之声打开了方便之门,为各种攻击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历史的言论打开绿灯,为公众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游行、示威、罢工等活动提供了条件。在1988年苏共19次全国代表会议之前,各类组织,其中大部分是反共的政治组织,已达到3万个,最早引起联盟国家危机的波罗的海三国要求脱离苏联的政治性集会也开始举行。①p270无限制、无节制的“民主”与“公开”,实则是为各种势力滋生提供了温润的土壤。这只是戈氏改革触及到政治改革的第一步,苏共的领导地位受到很大削弱。紧接着戈氏在经济改革中受阻,他认为是党已成为改革的阻力,将矛头指向了党的政治思想路线。经过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大会和1990年苏共二月、三月全会,到苏共第28次代表大会,苏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的政治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苏联(俄罗斯)外交政策及其对外关系简介 一外交政策 (一)斯大林时期的外交政策(1945-1953):一是巩固苏联的外交成果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是应对美国和西方发动的冷战。总体呈现一种谨慎的防御政策。 背景:二战后,苏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独大,成为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实力大为增强,想要灭掉社会主义。来自美国为代表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欲建立全球霸权秩序核对社会主义的压迫和敌视。 斯大林的外交政策:起初与西方基本合作解决问题,后来转到应对西方冷战。 评价:评价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最大的标准是他时否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和殖民地任命的解放,是否有利益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斯大林反击冷战的压力和攻击,,维护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和支援了中国在内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赭石最主要的方面,他的外交政策中的犯下许多的大党主意扩张主义和侵略他国的霸权主意错误是第二位的。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53-1964) 背景:冷战长时期进行,苏联经济和军事上很感吃力,人民生活改善受到影响,内部出现希望与西方和平共处的声音。苏联的政权基本稳固,外部战争消灭的可能已经消失。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路线&核外交。 评价:赫鲁晓夫的外交以冒险主义开始,以空想主义结束,目的是为同美国争霸。导致内外混乱,是外交的一系列失败对苏联威望的打击和对苏联人民信心挫伤的结果。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64-1982) 背景:六十年代中期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苏联在这一时期经济迅速法杖。军事力量和武器力量超美国。 外交路线:主动的强势外交。(苏攻美守) 评价:苏联成为在冷战中实例上升最快,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坚持了社会主义事业,订立了一系列裁军减核及其他的一系列的协议,有助于缓和国际局势。 (四)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夫时期的外交政策 (五)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外交政策(1985上台) 新思维外交:改革,致苏联解体。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俄文原档目录(第一卷) №04180 斯大林致托洛茨基的电报(1920年3月21日) №04181 奥尔忠尼启则致契切林的电报(1920年4月23日) №04182 奥尔忠尼启则、基洛夫致列宁的电报(1920年5月4日) №04183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5月4日) №04184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斯大林的报告(不早于1920年5月4日) №04185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和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5月8日) №04186 契切林给奥尔忠尼启则的电报(1920年5月11日) №04187 奥尔忠尼启则致卡拉汉、列宁、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5月24日) №04188 托洛茨基致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电报(1920年5月26日) №04189 拉斯科尔尼科夫致托洛茨基、列宁、契切林的电报(1920年6月7日) №04190 契切林致奥尔忠尼启则的电报(1920年6月19日) №04192 契切林致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0年6月22日) №04191 契切林致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0年6月22日) №04194 契切林致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0年6月28日) №04195 托洛茨基致斯大林、列宁、加米涅夫的电报(1920年7月3日) №04196 契切林致克列斯京斯基的信(1920年7月5日)

№04197 斯大林致列宁的电报(1920年7月13日) №04198 温什里希特致列宁的信(1920年7月15日) №04199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契切林、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7月16日) №04200 斯大林致伏罗希洛夫的电报(1920年7月22日) №04201 斯大林致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的电报(1920年7月23日) №04202 斯大林致列宁的电报(1920年7月24日) №04203 斯大林致托洛茨基的电报(1920年7月26日) №04213 卡拉汉致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信(1920年9月9日) №04217 柯秀尔致奥尔忠尼启则的信(1920年11月13日) №04218 奥尔忠尼启则致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1月22日) №04219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1月29日) №04220 纳扎列江与奥尔忠尼启则通过直通线路谈话记录(不早于1920年11月30日) №04221 奥尔忠尼启则通过直通线路向斯大林、列宁、契切林的报告(1920年12月4日) №04222 舍因曼致契切林、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的电报(1920年12月6日) №04223 奥尔忠尼启则致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2月8日) №04224 奥尔忠尼启则致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2月9日) №04225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斯大林的电报(1920年12月12日) №04226 奥尔忠尼启则致列宁的电报(1920年12月15日)

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弹药简介

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弹药简介 随着70年代T-64的大量装备,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一度引起了西方阵营的恐慌,从T-72到T-80、T-90再到T-14,俄罗斯陆军的主力装备始终是125mm坦克炮,海湾战争中糟糕的表现使用125mm主炮饱受病诟,125mm弹药是否可以抗衡西方主战坦克,我们来系统的介绍一下苏联/俄罗斯125mm坦克炮弹药的发展历程。本文谢绝非授权转载。苏联/俄罗斯2A46 125mm坦克炮弹药主要分为三类,从左到右依次是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HE高爆榴弹、HEAT-FS尾翼稳定破甲弹,由于125mm主炮采用分装弹药,每一发炮弹分为弹头和主发射药筒两部分。一、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弹头不同于其他两种弹头,由于APFSDS是动能弹,所以弹头上带辅助装药,以提高炮口动能,弹体外部采用可燃桶。 APFSDS弹体基本结构是3片式弹托和5片式尾翼,弹托主要特点是结构非常简单,弹托质量小,脱壳容易,缺点是弹体在内弹道只有一个可靠支点,出口颤动大,射击精度不好,另外同口径尾翼容易划伤膛内表面,125mm APFSDS的后期型号专门对此进行了改进。 BM-9 弹头,与T-62使用的115毫米BM-3弹头从结构上看来几乎完全相同,稳定尾翼的数量从6降至5片,弹芯为钢

制,弹体为钝头,以便防止跳弹,头部有钢板制成的风帽已降低空气阻力,弹尾带曳光管,击发后显示红色轨迹2至3秒。 BM-12弹头,弹头嵌入碳化钨合金穿甲块(红色部分)。穿甲块长为71毫米,直径为20毫米。穿甲块前部有相对较软的金属为阻尼块(黄色部分),阻尼块是为了防止在不利的入射角度下发生跳弹。 BM-15弹头,是BM-12的改进版本,拥有同样71毫米长、直径20毫米的碳化钨合金的穿甲块。在阻尼块尺寸为20毫米长,直径20毫米。苏联后期主要用于出口。 BM-15弹芯结构,黄色为风帽,橙色为阻尼块,红色为碳化钨合金的穿甲块,蓝色为钢套。 BM-17弹头,是一个简化的出口版本,相对于BM-15穿甲性能较差。弹体取消了穿甲块。阻尼块尺寸放大至50毫米长,直径30毫米,以补偿较低的穿透能力。该型号曾大量出口。 BM-22 弹头,在BM-15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在穿甲块的前部,尺寸88×27毫米大尺寸的改进型阻尼块,产生的转正效果仍然是不能令人满意。较大的弹丸质量导致初速略有下降,但仍具有较强的穿透力。的BM-22所携带的辅助装药采用3Sh52主发射药筒使用的12/7 V A发射药,发射药截面上有7个小孔。BM-22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大量装备,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引言: 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我国作为仅存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面临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汲取苏联及苏共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显得必要且紧迫。 一、苏联兴盛的经验 1.国家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是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的捷径 苏联成立之前,沙俄工业基础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经济薄弱,且科学技术远远落后美国。综合国力孱弱,虽有数百万陆军,但枪支都不能配发完全,一战及日俄战争的失败最终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变革。也许正是这些惨败促使苏联人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制度下,集中全国物力,使用国家力量,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规划国家发展前景,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短短十年,就使苏联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击败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工业基础。苏联初期的计划经济取得空前成功,与同期欧美自由经济的大萧条对比鲜明,使欧美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甚至有美国记者回国后宣称在苏联看到了行得通的未来。 苏联的发展之路,是将国家力量充分运用到经济建设之中,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这种方法为我国所用,在建国初期完成了从没有重工业到初步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建立起了日后改革开放依靠的工业基础。美国罗斯福新政,也是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力量监管、干预经济生活,使美国率先走出了席卷欧美的经济大萧条。可以说,国家干预、参与经济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拯救危机的法宝了。近两年的经济危机,也正是美国金融市场缺乏国家监管、干预而爆发问题的结果;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得不干预金融市场、直接参与通用公司的运作。 2.政权的统一、思想的统一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发高昂建设热情

[VIP专享]苏联超深井简单介绍

苏联超深井简单介绍 编者按:前苏联时期曾经钻探过一些超深井进行地质研究。本集介绍的照片为前苏联最深的超深井的钻探过程。该井位于科拉半岛,钻探深度达到了12,262米。在钻探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这是继苏联空间站、深海勘探船之后的第三大科研成果,一直是俄罗斯科学家的骄傲。

勘探工作于1970年5月24日开始。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中只有极少数的科学家得以到现场参加此项研究工作。所有参加此项钻探工作的人员均分得了一套莫斯科的公寓房,工作期间的月工资水平达到大学教授一年的年薪。钻井现场成立了十六个实验室对岩心进行研究。整个研究计划是在前苏联地质部长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科拉超深井的钻探工作终止于1994年。到1983年,该井的钻探深度已经达到了12000米,为此,决定停止进一步钻进。最后的262米是在1983-1993年间进行的,花了整整十年。停止钻进的官方理由是经费不足,而内部人员透露,真正的原因是井内有一些超自然的现象出现。钻井技术人员向记者保证,根本不存在经费问题;由于有“妖魔”从井底出来,钻探工作不得不停止进行。

人类向自己脚底下探索要远难于向头顶上探索,人类已经可以到达太阳系的边沿,但很难打一个超过三千米深的深井。超过三千米深以后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置信的奇怪现象,钻头会融化到地下某些非常热的物质中,虽然钻头的熔点几乎等于太阳表面的温度,有时候钻头被坠了下去,拉出来的只剩下钢丝绳。更可怕的是,人们会听到从钻孔中传出来的嚎叫声以及尖叫声,这种现象根本无法用科学来进行解释。

1970年代人们已经获取了月球的地面岩芯样品。经分析后科学家发现这些样品的组成与地球三千米深的岩芯样品的组成非常相似。就好象月球是从科拉半岛三千米地层深处蹦出来的一样。

俄国历史

第一部分:古代罗斯和早期近代俄罗斯 1 截至公元前800年的斯拉夫人 2 公元前800—前600年亚洲人的迁徙 3 公元前600—前300年的西徐亚人、希腊人和斯拉夫人 4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的罗马人和萨尔马特人 5 公元200—400年哥特人的胜利征战 6 公元450年的匈奴帝国 7 公元450—550年斯拉夫人的第一次扩张 8 公元560—600年阿瓦尔人的征服 9 公元600—700年斯拉夫人收复失地 10 公元650—750年的可萨汗国 11 公元800—1000年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迁徙 12 截至公元880年的斯拉夫人和诺曼人 13 公元880—1054年的基辅罗斯 14 公元1000年的内河交通和商路 15 截至1000年的基督教和斯拉夫人 16 1200—1600年俄罗斯修道院的繁荣 17 1054—1238年基辅罗斯的分裂 18 997—1478年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 19 1000—1450年诺夫哥罗德的东方贸易路线 20 900—1500年日耳曼人的东扩和波罗的海诸国 21 截至1300年的蒙古帝国 22 1219—1241年蒙古人对罗斯的征服 23 1240—1462年立陶宛的对外征服 24 截至1462年天主教的向东传播情况 25 1261—1533年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26 1533—1598年罗斯的扩张 27 1460—1860年的莫斯科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河流 28 1565—1571年伊凡四世没收的土地 29 1598—1613年俄罗斯的混乱时期 30 1610—1618年波兰和瑞典的入侵 31 1640—1667年俄罗斯向西扩张情况 32 1648年和1670年的社会动荡 33 1478—1710年俄罗斯向东扩张的情况 34 1700—1800年的贸易和工业 35 1500—1916年的哥萨克 37 1721—1945年俄国向西扩张和波罗的海地区 第二部分: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基本情况

俄罗斯基本情况

————————————————————————————————作者: ————————————————————————————————日期: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简介 ——俄罗斯 一、俄罗斯概况 1、地理位置: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占地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3%,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为9000公里,横跨11个时区;南北宽为4000公里,跨越4个气候带。 2、行政区域:根据俄罗斯宪法,俄联邦现由85个实体,包括3个直辖市、22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46州和1个自治州。按地域原则联合成9个联邦区,包括中央联邦管区(莫斯科),西北联邦管区(圣彼得堡),南部联邦管区(顿河畔罗斯托夫),伏尔加联邦管区(下诺夫哥罗德),乌拉尔联邦管区(叶卡捷琳堡),西伯利亚联邦管区(新西伯利亚),远东联邦管区(哈巴罗夫斯克又称伯力城),北高加索联邦管区(皮亚季戈尔斯克又称五山城),克里米亚联邦管区(国际普遍认为仍是乌克兰领土)。 3、自然资源:俄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其拥有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石油探明储量252亿吨,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21%,居世界第一位,煤蕴藏157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4、气候条件: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

俄罗斯历史 概况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国家的摇篮是基辅罗斯。它建立于9世纪下半叶,是第聂伯河中游的东斯拉夫部落联合的结果,统一的古罗斯民族就这样形成了,后来在其基础上出现了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 从9世纪末起统治国家的是留里克王朝,传说其创始人为瓦良格人的一个军事首脑留里克,是斯拉夫人自己请他和他的兄弟希涅乌斯及特鲁沃尔来统治他们的。古代编年史这样写道:“那些瓦良格人自称罗斯…” 罗斯占地辽阔,西起韦斯拉河左岸支流,东至高加索山麓,南达塔曼半岛及多瑙河下游,北临芬兰湾和拉多加湖。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在位时,罗斯举行了受洗仪式。这一事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智者雅罗斯拉夫大公统治年间(1019-1054)是古代罗斯最繁荣的时期。正是他编撰了罗斯第一部法律——《罗斯法典》(《罗斯真理》)。但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国家分裂(1132年)。 13世纪俄罗斯遭到成吉思汗的汗国的侵略,蒙古鞑靼人的压迫长达两个半世纪。 自14世纪始,莫斯科公国在罗斯的地位逐渐上升,它成为“收拢罗斯领土”的中心。伊万·卡里塔在摆脱汗国统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政治成就,而他的孙子德米特里·顿斯科伊1380年在库里科沃原野对马麦汗的军事胜利则巩固了这一成就。最终推翻鞑靼蒙古压迫是在1480年。 15世纪下半叶,围绕莫斯科开始形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其成员包括当时罗斯所有的大城市,后来伏尔加沿岸、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民族也加入进来。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宣称自己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莫斯科是整个东正教世界的首都,即“第三罗马”。伊凡三世的孙子——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1547-1584)是第一个获得沙皇称号的大公,他在国内发动严酷的恐怖政策(削藩制),奠定了俄罗斯专制政权的基础,同时他也在国家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