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肠杆菌科细菌

第九章 肠杆菌科细菌

第九章  肠杆菌科细菌
第九章  肠杆菌科细菌

第九章肠杆菌科细菌

第一节概述

一、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群生物学特性相似,常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阴性杆菌。随人和动物粪便排出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和腐物中。大多数肠杆菌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或细菌侵入肠道以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可导致全身多处部位感染。少数肠道杆菌为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均可使人患某些肠道传染病。

*、肠道菌科的种类繁多,依据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及DNA同源性进行分类,目前至少有30个菌株、120多个菌种。

二、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①、形态与结构:肠杆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大小约(1—3)μm×(0.3—1)μm,多数有周身鞭毛,能运动。致病菌多有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胞。

②、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培养温度为37℃。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直径约2—3毫米中等大小、湿润、灰白色光滑性菌落。

③、抗原构造:主要有3种:

⑴、菌体(O)抗原:为细胞壁的脂多糖,耐热,100℃数小时不被破坏,具有属、种特性,其特异性取决于脂多糖分子末端重复结构特异多糖链糖残基种类和排列。长期人工培养后容易失去O抗原,菌落为粗糙型(R),因此菌落可发生S—R变异。

⑵、鞭毛(H)变异:为鞭毛蛋白质,不耐热,60℃30分子即可被破坏,其特异性取决于多台脸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构造,失去鞭毛后H抗原消失,O抗原外露,为H-O变异。

⑶、微荚膜或包膜抗原:位于O抗原外围,可阻止O抗体与抗原结合,为多糖类物质,不耐热,60℃30分钟可被去除,重要的有大肠埃希菌K抗原、克雷伯菌K抗原、沙门菌Vi抗原等。

④、抵抗力:肠杆菌科细菌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最强,在水、粪便中可生存较长时间,与疾病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即可被杀死,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常用氯消毒饮水。

第二节埃希菌属

1、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临床肠道分离菌,影最长是有Escherichia 从人粪便中发现而得名,即大肠杆菌。在婴儿出生后几小时,大肠杆菌就可进入肠道,并终身伴随。并为宿主提供一些具有营养性作用的合成代谢产物,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K等,故为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外组织器官时,便可引起肠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均有毒力因子能导致腹泻,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①、生物学特性:

⑴、形态与染色:该菌属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大小为(1—3)μm×(0.4—0.7)μm,无芽胞,多数菌株有周身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某些菌株有微荚膜。

⑵、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圆形突起、灰白色光滑型菌落。

⑶、抗原构造:主要有O、H、K三种抗原。O抗原有170多种,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H 抗原约56种以上,K抗原约100多种。K抗原根据耐热性不同,又分为L、A、B三型。一个菌株只含一种型别的K抗原,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表现方式是按:O、K、H排列。

⑷、抵抗力:该菌对热的抵抗力比其他肠道杆菌强,加热60℃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中生存力较强,在土壤、水肿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对胆盐、煌绿及对磺胺、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②、致病性:

⑴、致病因素:

㈠、侵袭力:⒈K抗原:具有抗吞噬,抵抗补体和抗体的作用。⒉菌毛:可使细菌粘附于肠粘膜表面,某些菌株菌毛的粘附作用高度专一,即定植因子。

㈡、毒素:⒈肠毒素:由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产生,分为耐热肠毒素(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两种,均有质粒控制。⒉志贺祥毒素:由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产生,为细胞毒素。

⒊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

⑵、所致疾病:

㈠、肠外感染:大肠埃希菌在肠道内一般不致病,当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化脓性炎症,以泌尿系统最常见,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在婴儿和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导致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

㈡、腹泻:某些血清型菌株致病性强,能直接引起人类的腹泻,可分为5类:

I、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是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该菌株的致病物质是肠毒素和定植因子。所致腹泻表现为轻度腹泻或类似霍乱样的严重腹泻。本菌科产生ST和LT两种肠毒素。

a)、ST对热稳定,加热100℃20分钟不被破坏,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通过激活肠粘膜细胞上的鸟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GMP水平升高,导致肠液分泌而发生腹泻。

b)、LT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即被破坏,其本质为蛋白质,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构成。A亚单位又分为A1、A2两部分。A1是独行部分。LI的免疫原性和致泻机制与霍乱毒素类似。当毒素B亚单位与肠粘膜细胞上GMI神经节苷脂结合后,A亚单位进入细胞内解离为A1和A2,A1能激活肠粘膜细胞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当细浆内cAMP浓度增加时,可促进肠粘膜细胞大量分泌肠液,因肠腔积液而导致腹泻。

II、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CPEC):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严重可致人死亡,成人少见。该菌不产生肠毒素,主要粘附于小肠粘膜表面的微绒毛,并大量繁殖,致使刷状缘破坏,微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累,造成水样腹泻。

III、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主要引起较大儿童和成人的腹泻,少见。该菌不产生肠毒素,侵袭力侵入结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产生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和溃疡,导致腹泻。大便为粘液血性,临床酷似细菌性痢疾。该军无动力,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近似志贺菌,容易误诊。

IV、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致病菌,其血清型主要是O157:H7,该菌能产生志贺祥样毒素,为细胞毒素。该菌依靠菌毛粘附于回肠、盲肠和结肠上皮细胞,释放毒素,引起出血性结肠炎。表现为轻度水泻至伴剧烈腹痛的血便。10岁以下儿童可并发表现为:急性肾衰、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牛是该菌主要的宿主,人因食入EHEC污染的食品,如牛奶、牛肉等而感染。

V、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该菌经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在其表面聚集形成转块状排列,可产生肠集聚耐热肠毒素,引起婴儿持续性水样腹泻、脱水。

③、微生物学检查:

⑴、细菌总数:每毫升或每克样品中所含的细菌总数。国家规定,每毫升饮用水、果汁、汽水中所含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毫升游泳池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0个。

⑵、大肠菌总数:每升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凡在37℃培养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者均为大肠菌群,包括:埃希菌、枸橼酸杆菌、克雷伯菌属、产气杆菌。国家规定,每升饮用水中不得超过3个,瓶装汽水、果汁等每100毫升中不超过5个,每升游泳池水不得超过100个。

④、防治原则:大肠埃希菌所致的感染可选用磺胺类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因其易产生耐药菌株,应做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

第三节沙门菌属

1、肠杆菌科中另一大群寄居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的革兰阴性杆菌,共有2463种血清型。

一、生物学特性:

①、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大小为(1.0—4.0)μm×(0.6—2.0)μm,除鸡沙门菌和雏杀门菌等外,都有周身菌毛,一般无荚膜,不形成芽胞,多数有菌毛。

②、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半透明、中等大小、圆形光滑型菌落,不分解乳糖,在SS琼脂、MAC琼脂或中国蓝琼脂等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形成无色菌落。

③、抗原构造:该菌主要有O和H抗原,少数菌有Vi抗原。

⑴、O抗原:为LPS,性质较稳定,能耐100℃2小时,O抗原至少有58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沙门菌含有一种或数种O抗原,有的O抗原是某一种沙门菌所特有,有的O抗原是几种沙门菌共有。分类时将具有相同O抗原的沙门菌归为一个组,可将沙门菌分为A—Z,O51—O63、O65—O67等42个组,引起人类疾病的大多数在A—F组,O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M类抗体。

⑵、H抗原:为蛋白质,性质不稳定,加热60℃15分钟即被破坏,H抗原有两相,第1相特异性高,即特异相,用a、b、c…表示,同一组内第1相抗原很少相同,第2相特异性地,即非特异相,用1、2、3…表示,同时具有第1相和第2相H抗原的,即双相菌。仅有1相者,即单相菌。每一组沙门菌根据H抗原不同,可进一步分成不同种和型。H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

⑶、Vi抗原:因与毒力有关而命名为毒力抗原,为不耐热的酸性多糖聚合体,加热60℃30分钟或经石碳酸处理即被破坏。新分离的伤寒与希氏沙门菌等少数菌具有Vi抗原,人工培养转代后消失。Vi抗原存在于菌体表面,它可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

④、抵抗力:沙门菌不耐热,60℃15分钟即死亡,70%乙醇或5%石碳酸中5分钟可被杀死,在水中能生存2—3周,粪便中可活1—2个月,冰冻土壤中可过冬,对氯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①、致病因素:

⑴、侵袭力:沙门菌有毒株能吸附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并穿过上皮细胞层到达皮下组织,在此部位细菌可被吞噬,但不被杀死,并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并可随其移动而将细菌带至其他部位。具有Vi抗原的沙门菌具有较强的侵袭力。Vi抗原具有抗吞噬,阻挡抗体与补体的作用。

⑵、内毒素:沙门菌有较强的内毒素,可致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中毒性休克等,并能激活补体系统,产生C3a、C5a等,吸引白细胞而导致肠道局部炎症反应。

⑶、肠毒素: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能产生肠毒素,导致腹泻和水样泻。

②、所致疾病:

⑴、肠热症,即伤寒:主要由伤寒、甲型副伤寒、肖氏和希氏沙门菌引起,其临床症状不易区别,只是伤寒病程较长,约3—4周,症状严重,而副伤寒病程短,约1—2周,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细菌随食物、水经口感染,进入小肠以菌毛吸附在小肠黏膜表面,而后侵入粘膜下肠壁固有层的淋巴组织。沙门菌为胞内寄生菌,可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并经淋巴管、胸导管入血引起第一次菌血症。此时,病人出现发热、不适、全身疼痛等前驱症状。随后细菌经血流扩散至肝、脾、肾、胆囊、骨髓等器官,被吞噬细胞吞噬,在其内继续大量繁殖后可再次入血造成第二次菌血症,并释放内毒素,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肝脾大、皮肤出现玫瑰疹。

㈠、胆囊中的细菌可随胆汁进入肠道,一部分随粪便排至体外,另一部分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使已致敏的肠壁组织发生超敏反应,导致局部坏死和溃疡。此时,如不注意饮食容易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等并发症。

㈡、肾中的细菌可随尿排出

㈢、第二次菌血症常出现在病程的2—3周,若无并发症,3—4周后机体免疫力增强,细菌逐渐被消灭,病情开始好转,部分患者愈后,粪便中仍可继续排菌。恢复期3周至3个月内排菌者,即恢复期带菌者。长达1年者,即长期带菌者。

⑵、食物中毒:最常见沙门菌感染,因食入含有大量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的食物所致,潜伏期为6—25小时,起病急,病人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水样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一般多在2—4天自愈,严重者迅速脱水导致休克、肾衰而死亡。

⑶、败血症: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希氏沙门菌等引起,发生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细菌经口进入肠道后很快进入血流,肠道病变不明显,但败血症症状严重,有高热、寒战、厌食和贫血。可进一步发展为脑膜炎、骨髓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等。

③、免疫性:伤寒或副伤寒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很少再感染,主要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方面以局部的SIgA较重要。食物中毒时,因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故病后免疫力不显著。

三、微生物学检查:

①、由于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等,正常人血清中可含有一定量的抗体,其效价随地区而有差异,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甲型副伤寒、肖氏和希氏沙门菌H凝集效价在1:80以上时才有诊断价值。

②、动态观察:发病第一周末,抗体开始产生,以后逐渐增多,故在患病初期其抗体多在正常范围内,在病程中应逐周复查,若效价逐次增强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高4倍或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③、H和O抗体在诊断上的意义:患肠热症后,H与O抗体在体内的消长情况不同,O抗体为IgM类,出现较早,持续时间短(约半年),而H抗体多为IgG类,出现较晚,但维持时间长达数年。因此,若H、O凝集效价均高,则患肠热症可能性大,若二者均低,患病可能性小。若O高H 不高,可能是感染早期或是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若O不高H高,有可能是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少数病人,肥达反应始终在正常范围内,这可能是早期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或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所致。

④、带菌者检查:先用血清学方法测定可疑带菌者血清中有无Vi抗体,若在1:10以上时,再反复取粪便或尿液等进行分离培养,以确定是否为伤寒或副伤寒的带菌者。

四、防治原则:将病人隔离治疗。现用Ty2la(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差向异构酶缺失菌株)活疫苗口服效果好,有效免疫期达3年以上。治疗常用氯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

第四节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①、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大小约(2—3)μm×(0.5—0.7)μm,无鞭毛、无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

②、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但宋内志贺菌常形成扁平的粗糙菌落。在肠道菌鉴别上形成五色菌落,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不产气,

S,甲基试验阳性,吲除宋内志贺菌延迟发酵乳糖外,一般不分解乳糖,不分解尿素,不产生H

2

哚试验多为阳性。

③、抗原构造:本属细菌有O和K抗原,无H抗原。O抗原又分为群和型特异性抗原,依据O抗原的不同将志贺菌属分为四群(种)40多个血清型。K抗原在细菌分类上无意义,但可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凝集作用,加热100℃60分钟可消除此作用。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其次为宋氏志贺菌。

④、抵抗力:志贺菌的抵抗力比其他肠道菌弱,加热56%—60%10分钟即被杀死,对酸敏感,在粪便中由于其他细节产酸,可使志贺菌数小时内死亡。因此,采集粪便标本作为分离培养时,应取新鲜粪便立即送检,但在污染物品及瓜果蔬菜上,志贺菌可存活10—20天,在适宜的稳定下,可在水剂食品中繁殖,引起水源或食品型的爆发流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①、致病因素:

⑴、侵袭力:菌毛能粘附于会场末端和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继而侵入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并扩散至邻近细胞,引起炎症反应。细菌一般不侵入血流,具有K抗原的志贺菌致病力强。

⑵、内毒素:本属细菌都有毒性很强的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可使其通透性增高,促进毒素吸收,引起发热、神智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中毒症状。内毒素可破坏肠粘膜,形成炎症、溃疡,出现脓血黏液便。内毒素还可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使肠道功能失调、肠蠕动紊乱和痉挛,尤其是直肠括约肌痉挛最明显,因而临床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⑶、外毒素:A群志贺菌I型和II型可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即志贺毒素,该毒素具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和肠毒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使肠粘膜细胞变性坏死,并可导致肠粘膜细胞分泌大量肠液而导致水样泻。由此种菌引起的痢疾较严重。

②、所致疾病:该菌属引起细菌性痢疾。人类对此菌敏感,经粪—口途径食入10—200个细菌就可以致病,可分为3类:

⑴、急性菌痢:起病急、症状典型,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出脓血黏液便。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⑵、慢性菌痢:病程在二个月以上,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多为急性痢疾治疗不利,或营养不良、胃酸过低、伴有肠寄生虫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⑶、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儿童的急性感染,特点是在消化道症状出现前,由于内毒素迅速从肠壁吸收入血,作用于全身和中枢神经系统,首先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昏迷、微循环衰竭、休克等。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③、微生物学检查:

⑴、标本采集:采取患者粪便中的脓血或粘液部分立即送检,避免与尿混合,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保存在30%甘油缓冲盐水中。中毒性痢疾可取肛试子检查。

④、防治原则:应用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和氟哌酸等药物。因志贺菌属易出现多重耐药菌株,用药前应做药敏试验。

(完整版)第六章课后习题肠杆菌科

第六章课后习题肠杆菌科一、名词解释 1.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2.肥达反应(Widal test) 3.迁徙生长现象(swarming growth phenomenon) 4.外斐反应(Weil—Felix) 二、选择题: 1.肠杆菌科常用的培养基KIA属于 A 基础培养基 B 营养培养基 C 鉴别培养基 D 选择培养基 E 特殊培养基 2.根据生化反应和不同,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A O抗原 B K抗原 C H抗原 D O、H抗原 E Vi抗原 3.伤寒沙门菌“O”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是 A IgG B IgM C IgA D IgE E IgD 4.鉴定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依据是 A 是否发酵乳糖 B 是否产生H2S C 是否发酵葡萄糖 D 是否产生靛基质 E 是否有动力 5.下列哪种生化反应大肠埃希菌呈阳性? A 脲酶试验 B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C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D 吲哚试验 E 硫化氢生成试验 6.通过?侵入血流致病的细菌是 A 志贺菌 B 葡萄球菌 C 伤寒沙门菌 D 变形杆菌 E 变形杆菌 7.志贺菌属中能缓慢发酵乳糖的为 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特志贺菌 D 宋内志贺菌 E 以上均可 8.沙门菌带有Vi抗原的是 A.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B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C 伤寒沙门菌 D 鼠伤寒沙门菌 E 肠炎沙门菌 9.肠杆菌中有荚膜无鞭毛,呈粘液状的为 A 沙门菌 B 克雷伯菌 C 大肠埃希菌 D 沙雷菌 E 变形杆菌

三、填空题: 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____无芽胞杆菌,随____排出体外。 2.肠道杆菌形态结构有下列共性:为0.3-1.0×1-6.0μm中等大小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无____,多数有____、菌毛,少数有荚膜。 3.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有____抗原、____抗原和荚膜(K)抗原。 4.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菌株毒力较强,可直接引起肠道感染,统称为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5.Vi抗原与____有关,Vi抗体随细菌被清除而消失,故测定Vi抗本有助于____的检出。6.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是____;其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____,血循环中白细胞数。 7.细菌性痢疾免疫以____为主,肠热症免疫以免疫为主。 8.致病性肠道杆菌在SS、MAC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通常是色,大肠埃希菌菌落是色。KIA培养基上分解葡萄糖层变黄,分解乳糖及葡萄糖层变黄,培养基中葡萄糖与乳糖比例为,产生H2S的细菌可出现。 9.痢疾志贺菌易产生耐药,耐药性受____质粒控制。 10.沙门菌属血清学鉴定时,其步骤为、、。 11.鼠疫耶尔森菌在液体培养基上,24h形成絮状沉淀,48h形成,72h后呈生长。 12.引起小儿腹泻的沙门菌是_______,主要菌体抗原为___________。 13.MIU代表的3个试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1.什么是不耐热肠毒素(LT)?它的物理性质、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及与霍乱毒素(CT)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O157:H7大肠杆菌?其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是什么? 3.如何根据O抗体和H抗体的变化特点判断肥达试验的结果? 4.对肠热症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标本采集应注意什么? 5.简述对疑似痢疾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规及快速方法。 弧菌、弯曲菌、螺杆菌 一、名词解释: 1.霍乱红试验 2.神奈川现象 二、选择题: 1.霍乱弧菌的生长特点是 A 专性厌氧 B 最适生长温度25℃ C 能在高pH环境生长 D 营养要求高 E 需高盐 2.下列哪个不是副溶血性弧菌的特点 A G-杆菌,呈多形性 B 40g/L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C 厌氧环境生长良好 D 碱性环境能生长 E 营养要求高 3.下列哪种细菌只能在微氧环境下生长?

2020临床初级检验技士考试《微生物》章节训练题库:肠杆菌科及检验

2020临床初级检验技士考试《微生物》章节训练题库:肠杆菌科及检验 一、A1 1、下列关于肠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病原群,说法错误 的是 A、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 B、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C、EIEC引起黏液脓血便 D、EHEC可引起严重的腹痛、痉挛,严重者可发展为急 性肾衰竭 E、EAgg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 2、S-R变异是 A、抗原性变异 B、鞭毛变异 C、耐药变异 D、菌落变异 E、毒力变异 3、志贺菌属分群、分型的依据是 A、O抗原

B、H抗原 C、K抗原 D、V抗原 E、O抗原和K抗原 4、无鞭毛的细菌是 A、埃希菌属 B、沙门菌属 C、志贺菌属 D、变形杆菌属 E、枸橼酸杆菌属 5、肠杆菌科细菌的鞭毛抗原是 A、O抗原 B、H抗原 C、Vi抗原 D、K抗原 E、Vi抗原和K抗原 6、志贺菌属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包括哪些血清群(型)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是 7、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志贺菌具有鉴别性的生化反应是 A、发酵乳糖 B、发酵山梨醇 C、发酵葡萄糖 D、硫化氢试验 E、明胶水解试验 8、下列细菌中,引起细菌性痢疾症状最轻的是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不对 9、根据O抗原,志贺菌属分为多个群,其中A群为 A、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E、痢疾杆菌 10、宋内志贺菌 A、为A群志贺菌 B、为B群志贺菌 C、包括10个血清型 D、培养中常有扁平的粗糙型菌落 E、快速发酵乳糖 11、志贺菌属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别试验是 A、氧化酶和动力试验 B、血清凝集试验 C、加热破坏K抗原 D、在KIA上培养24小时以上 E、免疫荧光菌球法 12、在志贺菌中,其中一个血清群的菌落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两种,诊断血清中同时含有Ⅰ相和Ⅱ相抗血清,这个血清群是 A、A群 B、B群 C、C群

微生物检验第十四章 肠杆菌科及检验练习

第十四章肠杆菌科及检验 一、A1 1、吲哚试验阳性的组合 A、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霍乱弧菌 B、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产气肠杆菌 C、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肺炎克雷伯菌 D、伤寒沙门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E、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 2、能利用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的细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奇异变形杆菌 C、产气肠杆菌 D、肺炎克雷伯菌 E、宋内志贺菌 3、从腹腔感染患者腹腔液中出分离一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阴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在血平板上有迁徙生长,H2S阳性,它可能是 A、变形杆菌 B、摩根菌 C、普罗威登斯菌 D、伤寒沙门菌 E、枸橼酸杆菌 4、用于粪便污染检测指标的是 A、霍乱弧菌 B、产气肠杆菌 C、阴沟肠杆菌 D、变形肠杆菌 E、大肠杆菌 5、主要流行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O血清型是 A、O6 B、O25 C、O157 D、O111 E、O158 6、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特点是 A、只引起肠道感染 B、不引起泌尿生殖器感染 C、腹泻可由两种肠毒素引起 D、外毒素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

E、不引起败血症 7、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肠道菌的主要抗原 A、O抗原 B、H抗原 C、荚膜抗原 D、芽胞抗原 E、菌体抗原 8、典型的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结果是 A、乳糖(-),IMViC(+、-、-、-) B、乳糖(+),IMViC(+、+、-、-) C、乳糖(-),IMViC(+、+、-、-) D、乳糖(-),IMViC(+、+、+、-) E、乳糖(-),IMViC(+、-、-、-) 9、肠杆菌科中,表面抗原是 A、O抗原 B、H抗原 C、K抗原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10、IMViC试验不包括 A、糖发酵试验 B、V-P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吲哚试验 11、H-O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12、目前筛选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中的 A、O抗体 B、H抗体 C、K抗体 D、Vi抗体 E、M抗体 13、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是 A、抗“O”试验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临床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各种肠杆菌科病原菌的种类与耐药情况已发生变化,造成的感染临床治疗困难。现对本院2006—2011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及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制定经验治疗方案。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来源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本院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肠杆菌科细菌,去除同一患者中同一部位所获重复菌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符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1]。 1.1.2抗菌药物及试剂药敏纸片及琼脂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产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与培养按临床微生物培养操作规范进行标本的采集与培养[2]。 1.2.2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肠杆菌科编码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判断药物敏感性。1.2.3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测定:参照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表型确定法[3]。 1.3数据处理将结果输入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同一患者的相同菌株只作1次分析。 2结果 2.1肠杆菌科细菌检出情况本院5年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661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株280株,占42.4%。2007—2011年产ESBLs菌株分布情况见表1。 2.2菌种分布与变迁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从2007年的98株到2011年161株,而且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见表2。 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赵海1,沙迎菁2(1.青铜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宁夏青铜峡751600;2.青铜峡市妇幼保健所检验科,宁夏青铜峡751600)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并分析该院临床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200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纸片扩散法中的筛选试验和确认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福氏志贺菌、变形杆菌属和沙雷菌属。耐药分析显示,亚胺培南一直对所有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舒巴坦。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除大肠埃希菌以外的其他肠杆菌细菌抗菌活性好。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比例逐年增高。结论院内细菌耐药性监测不仅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还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和蔓延。 【关键词】β内酰胺酶类;肠杆菌科;抗菌药;抗药性,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6-2424-02中图法分类号:R378.2文献标识码: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i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Zhao Hai1,Sha Yingqing2(1.Department of Lab-oratory,Qingtongxia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Qingtongxia,Ningxia751600,China;2.Department of Laboratory,Qingtongxia Municip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Qingtongxia,Ningxia75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ynamically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clinical specimens in this hospital.Methods The screening test and verification test in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promulgated by the the American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in2000were adopted.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 used K-B method.Results The most commo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were 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Shigella flexneri,proteus and Serratia.The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imipenem always matained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all commo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followed by amikacin,cefoperazone/sulbactam and cefepime/sul-bactam.Fluoroquinolones had goo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o other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except Escherichia coli.The propor-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ESBLs-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Conclusion The drug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of nosocomial bacteria can not only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but also delay the pro-duction and spread of drug resistance. 【Key words】Beta-lactamases;Enterobacteriaceae;Anti-bacterial agents;Drug resistance,bacterial;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 表1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情况(株) 年度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合计 98 111 140 151 161 661 24 34 63 65 67 253 47 50 52 55 57 261 15 18 16 17 19 85 8 6 6 10 13 43 4 3 3 4 5 19 32 37 61 71 79 280 32.7 33.3 43.6 47.0 49.1 42.4 总数痰尿大便咽拭子大便ESBLs阳性阳性率(%)

肠杆菌科细菌讲义

第五节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 ( Proteus , Providencia , Morgannella ) 为一群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亦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变形杆菌属 包括4个种:普通变形杆菌(P.vulgaris,又分为生物2群和生物3群)、奇异变形杆菌( P.mirabilis)、潘氏变形杆菌(P.penneri) 、产粘变形杆菌( P.myxofaciens )。广泛存在于泥土、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物质中。与人类致病有关是前3种,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能引起人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还常引起伤口、呼吸道、新生儿脐带感染等,此外还能引起食物中毒,奇异变形杆菌是婴儿肠炎的病原菌之一。潘氏变形杆菌是新近发现命名的,是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 生物学性状:G-杆菌,呈多形性,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大多数菌株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呈迁徙生长现象(可被石碳酸或胆盐等抑制),产硫化氢、苯丙氨酸和脲酶均阳性,KIA 呈K(不发酵乳糖)/A++。 抗原构造;本属菌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用这些菌株替代立克次体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可作为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称外-斐反应。 普罗威登菌属 包括5种:产碱普罗威登菌(P.alcalifaciens)、斯氏普罗威登菌(P.stuartii)、雷氏普罗威登菌(P.rettgeri)、拉氏普罗威登菌(P.rustigianii)和海氏普罗威登菌(P.heimbochae).与人类致病有关常见前3种,有碱化尿液的作用,促使尿结晶形成,与泌尿系统结石形成有关。斯氏普罗威登菌和雷氏普罗威登菌可致泌尿道感染和其他肠外感染,并引起许多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种间鉴定见书P174表17-16 摩根菌属 只有摩根摩根菌一个种,可致泌尿道和伤口感染,并与腹泻有关。种属间鉴别如下:总鉴定见表17-17(P176) 第六节耶尔森菌属(Yersinia) 它包括7个种,与人类致病关系较大的有3种,即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 一、鼠疫耶尔森菌(Y.pestis) 是鼠疫(Plaque)的病原菌。通过人与感染动物(或人)接触或鼠蚤叮咬而受感染,属烈性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nterocolitica) 本菌天然寄居在多种动物体内,通过污染食物和水,经粪-口途径感染或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本菌是肠杆菌科中的肠道致病菌之一,近年来某些血清型引起的肠道感染正逐年上升。 1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 Pathogenic Biology 课程编码:00412018 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18 )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七年制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有关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学(11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⑴正常菌群的概念。 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⑶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熟悉】⑴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⑵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 2.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3.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4.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第二节细菌的结构;第三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目的要求 【掌握】⑴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⑵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实验课内容)。 【了解】⑴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 ⑵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意义。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的组成与功能。 2.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其功能。菌毛的定义、化学组成、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定义、形成、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熟悉】⑴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 ⑵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及分解代谢产物的意义。 ⑶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 【了解】⑴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课内容)。 ⑵细菌的属、种、型、株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理化性状与新陈代谢: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新陈代谢。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及营养机理。 2. 细菌生长繁殖与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实验课内容)。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第二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主要鉴定特性2

菌属菌种 葡萄糖 产酸葡萄糖 产气 乳糖 硫化氫 (H2S) 吲哚 (Ind) 枸橼酸盐 (Cit) 脲酶 (Ure) 动力 (Mot) 鸟氨酸 (Orn) 赖氨酸 (Lys)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100 95 95 1 98 1 1 95 65 90 志贺菌属A、B、C群志贺菌100 0 0 0 45 0 0 0 0 0 D群宋内志贺菌100 0 2 0 0 0 0 0 98 0 爱德华菌属迟缓爱德华菌100 100 0 100 99 1 0 98 100 100 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100 0 1 97 0 0 0 95 97 98 枸橼酸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100 89 78 78 33 78 44 89 0 0 异型枸橼酸菌100 98 50 0 99 99 75 95 99 0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100 97 98 0 0 98 95 0 0 98催娩克雷伯菌100 97 100 0 99 95 90 0 0 99 肠杆菌属产气肠杆菌100 100 95 0 0 95 2 97 98 98 阴沟肠杆菌100 100 93 0 0 100 65 95 96 0 哈夫尼亞菌属蜂房哈夫尼菌100 98 5 0 0 10 4 85 98 100 多源菌属聚团肠杆菌100 20 40 0 20 50 20 85 0 0 沙雷菌属粘质沙雷菌100 55 2 0 1 98 15 97 99 99 变形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100 85 2 95 98 15 95 95 0 0 奇异变形杆菌100 96 2 98 2 65 98 95 99 0 摩根菌属摩根摩根菌99 90 1 20 95 0 95 95 95 1 普罗威登斯菌属雷氏普罗威登斯菌100 10 5 0 99 95 98 94 0 0 耶尔森菌属小肠耶尔森菌100 5 5 0 50 0 75 2 95 0 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红色鉴定关键指标

肠杆菌科细菌综述

肠杆菌科细菌综述 作者:王晓英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 学号:1080809089 摘要:本文介绍了受到广泛关注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与人类相关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引起的肠胃炎和慢性疾病,以及对于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意义。 没有哪一类微生物比肠杆菌科更多地受到医学和生物学界的关注。自该科设立以来,肠杆菌就与人类和脊椎动物胃肠道的定居以及随后肠道感染继发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基于一些病人表现出种种胃肠道症状,包括痢疾(志贺菌),伤寒热(伤寒沙门菌)和婴儿夏季腹泻(各种病原体),并且从有症状病人粪便中分离到病原因子,早期先驱性的研究工作识别和鉴定了这类细菌的许多特征。这些年来,肠杆菌在引起肠道外疾病(包括血源感染,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伤口和(或)手术部位的感染过程及眼,耳,鼻和喉疾病)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过去20年中,随着医学干预和治疗方式的相应改变,肠杆菌在肠道外感染中的作用逐步增大。1. 肠杆菌科的分类: 基于表型方法,分子方法,分子探针,多相分类学等方法将肠杆菌细分成40多个属。到目前为止,这些类群的重点是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属,特别是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其次是数量增长较快的类群,包括主要与植物有关或引起植物疾病(植物病原菌)的种和属。此类群中最古老的属是欧文菌属,这一类群现在包括7个不同的属,其中有一些原先归于欧文菌属后转归于其他属,如泛菌属。肠杆菌科中第三类主要是昆虫病原菌或昆虫,寄生虫的内共生体。此类群中最为熟知的属是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和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Buchnera aphidicola 是蚜虫的内共生体,与其宿主形成了极长期的稳定关系,以至于历经5000万年到7000万年该菌并没有发生遗传学重组或基因获取。最后一类群包罗万象,包括水生微生物(布戴维氏采菌属和布拉格菌属),与酿酒有关的微生物(脂杆菌属)和与温泉相关的嗜盐菌和嗜热菌(Alterococcus)。以下列举一些重要的肠杆菌属: 1.1昆虫病原菌内共生体: 杀雄菌属,Buchnera菌属,

第10篇肠杆菌科

第 10 章 肠杆菌科 一、选择题 【 A 型题】 1. 鉴别肠杆菌科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选用: A. 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 D.甘露醇糖发酵试验 E.吲哚试验 2. 能发酵乳糖的肠杆菌科细菌属是: A. 埃希菌 B.志贺菌 C.沙门菌 D.变形杆菌 E.空肠弯曲菌 3. 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 痢疾志贺菌 B.福氏志贺菌 C.鲍氏志贺菌 D.宋内志贺菌 E.以上都不能 4. 急性中毒性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全身中毒表现 B.腹泻腹痛 C.脓血便 D.恶心呕吐 E.相对缓脉 5. 下列哪一项结果可辅助诊断泌尿道大肠杆菌感染? A.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 B.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1,000 C.每毫升尿含 大肠杆菌 > 10,000 D.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 1,000,000 6. 肥达试验是一种: A. 定量凝集试验 B.半 定量凝集试验 合试验 7. 肥达试验结果是: H 1 :640,O 1:320, A. 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肖氏沙门菌副伤寒 D.胃肠炎 E.回忆反应 8. 水、食品等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指标菌是: A. 伤寒杆菌 B.副伤寒杆菌 C.大肠杆菌 D.痢疾杆菌 E.变形杆菌 9. 志贺毒素具有毒素活性的部位是: A. B 亚单位 B.A 亚单位 C.D 亚单位 D.E 亚单位 E.C 亚单位 10. 关于大肠杆菌的特性,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为革兰阴性杆菌 B.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 C.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D.鉴定主要依靠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 E.为肠道内正常菌群,无致病作用 11. 下列那种细菌不会引起食物中毒: A. 鼠伤寒杆菌B.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 萄球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痢疾杆菌 E.希氏沙门菌 12. 我国卫生细菌学标准是每升饮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得超过 A.3 个 B.5 个 C.30 个 D.300 个 E.50 个 13. 我国卫生细菌学标准规定: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 100ml 中大肠菌群不得 超过: A.3 个 B.5 个 C.30 个 D.50 个 E.300 个 14. 肠道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中,下列哪项对菌种鉴定无意义? 100,000 E.每毫升尿含大肠杆菌》 C.定性凝集试验 D.沉淀试验 E.补体结 A 1:40, B 1:40,该受检者可能患有: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包括一大群生物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其中部分为致病菌,如: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而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故称为条件致病菌。 肠杆菌科的分类主要根据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按照Bergery分类法,分为5个族、12个属。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已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各种生化反应和比较细胞核DNA的同源性等,在此基础上,目前肠杆菌科细菌分为25个属。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表: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爱德华菌属沙门菌属 拘椽酸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 沙雷菌属变形菌属普鲁菲登菌属多源杆菌属 莫根菌属耶尔森菌属克鲁菌属欧文菌属 布丘菌属西地西菌属爱文菌属塔特姆菌属 拉恩菌属米勒菌属勒克菌属勒米诺菌属 Yoken菌属 肠杆菌科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两端钝圆,无芽胞。多数细菌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个别细菌有荚膜。多数细菌有菌毛。本科细菌为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各种细菌菌落大小相似,直径2~3μm。 本科细菌中致病菌不发酵乳糖,条件致病菌中除变形杆菌外,均可发酵。发酵迅速者有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缓慢发酵者有爱德华菌属、沙雷菌属等。各种肠杆菌科细菌的生化反应表现多样, 不同菌属的生化反应甚不一致,故可作为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依据之一。 肠杆菌科细菌构造复杂,菌体表面有多种抗原,主要有菌体抗原0、鞭毛H抗原和荚膜K 抗原三种。细胞壁共分三层:细胞外膜、粘肽糖肽与质周隙组成的胞壁层和细胞膜。0抗原为细胞壁成分,由蛋白脂多糖组成,耐热。0抗原可分三部分:①多糖侧链,各种不同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不同的糖成分,多糖的排列也不相同,因而决定了0抗原的特异性;②核心部分,包括外核心区、骨架和核心糖脂,各种肠道杆菌的核心部分相同;③类脂A,与内毒素有关,可引起与内毒素血症相同的发热、炎症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各种临床表现。荚膜抗原能抑制细菌与0抗血清的凝集,并可促使细菌易于粘附于粘膜表面,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如:大肠杆菌的Ki抗原和伤寒杆菌的Vi抗原。H抗原由鞭毛蛋白组成,不耐热,其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H抗原可能与细菌在尿路中的播散有关。多数肠杆菌科细菌表面有菌毛,为一种蛋白成分,与细菌对粘膜表面的粘附能力有关。

实验六 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实验六肠杆菌科细菌的微生物学鉴定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学时:6学时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形态与染色特性以及主要培养特性; 2.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常规微生物学诊断法; 3.掌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生化试验的方法和原理; 4.熟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选择性和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5.熟悉沙门氏菌血清分群、定型的方法和步骤。 二、知识背景 肠杆菌科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运动者周身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好;发酵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者产酸或产酸产气;在麦康凯琼脂上生长;细胞色素氧化酶阴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等。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其它生化试验是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重要试验。 大肠埃希氏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作为原发和继发病原可引起多种动物疾病:犊牛的肠道感染和水泻;幼猪的水泻和腹泻,二月龄以上猪的出血性肠炎和水肿病;狗的尿道感染;鸡的气囊炎和大肠杆菌肉芽肿(Coligranuloma。 沙门氏菌(Salmonella,虽然沙门氏菌血清型超过2200个,但承认的种为数不多,在O抗原的基础上,沙门氏菌血清组(群用字母A、B、C…表示,然后根据它的H抗原(鞭毛抗原再分,用阿拉伯数字1、2、3…等表示,沙门氏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的疾病,是肠杆菌科重要的致病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可引起动物流产,胃肠炎和败血症。

其它肠杆菌科成员: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可引起牛乳房炎、肺炎、母马的宫颈炎和子宫炎,这个菌常形成厚的荚膜。变形杆菌(proteus引起动物的尿道和胃肠道疾病。耶尔森氏菌(yersinia引起鼠疫、胃肠炎等。 生化试验和血清群的鉴定和定型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三、实验材料 每6人一组,每组所需材料: 1.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2管:分别为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提供实验用菌种; 2.普通肉汤2管:分别用来接种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3.普通琼脂平板2个分别用来划线接种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4.生化试验用培养基2套,包括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发酵试验管、靛基质,M.R、V.P试验、 柠檬酸盐利用,硝酸盐还原试验等; 5.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2管; 6.选择性培养基2个,如:麦康凯琼脂平板或远滕氏琼脂平板或伊红美蓝琼脂平板; 7.各种生化试验试剂:靛基质试剂,M.R试剂,V.P试剂,硝酸盐还原试剂; 8.沙门氏菌因子血清。 四、操作程序 1.观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并作描述;

(第10章肠杆菌科

(第10章肠杆菌科 一、教学大纲要求 (1)肠杆菌科分类 (2)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特性 (3)肠杆菌科各菌属特性 (4)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意义 (5)肠杆菌科各菌属鉴别 (6)肠杆菌科实验室检查 二、教材内容精要 (一)肠杆菌科概述 1.分类 肠杆菌科是一大类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有14个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爱德华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多源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耶尔森菌属。 2.肠杆菌科共同特性 (1)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有菌毛,多数有周身鞭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生化反应活跃,氧化酶-,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或不产气,触酶+,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2)抗原构造:肠杆菌科抗原构成主要有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菌毛抗原等。O抗原与H抗原为肠杆菌科血清学分群与分型的依据,但是O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可被表面抗原和菌毛抗原阻断。 (3)毒力因子:主要有菌毛或菌毛样结构、荚膜或微荚膜、外膜蛋白、内毒素及外毒素等。3.临床意义 肠杆菌科细菌多为肠道正常菌群,除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埃希菌属部分菌种、耶尔森菌属有致病作用外,其余均为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医院感染。 4.鉴定与鉴别 (1)科间鉴别:氧化酶阴性基本可将肠杆菌科与弧菌科、非发酵菌、巴斯德菌科区别开来。后3类菌均为阳性(表10-1)。 表10-1 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 试验肠杆菌科弧菌科发酵菌巴斯德菌科 葡萄糖氧化、发酵发酵发酵氧化或不分解发酵氧化酶-++* + 形态杆状弧状、杆状杆状球杆状 鞭毛周鞭毛或无单鞭毛单、丛、周鞭毛或无无鞭毛注:*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 (2)分类鉴别:用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可将肠杆菌科分为三大类(表10-2)。 表10-2 肠杆菌科初步分类 1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1.肠杆菌科:①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40种), 常随人与动物粪便排出,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物中。 ②大多为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部分强致病菌。 2 分类: (1)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属:胃肠道感染、增殖、引起症状 (2)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欧文菌属、哈夫尼菌属、爱德华菌属 (3)其它:肥杆菌属、致病杆菌属、克吕沃尔菌属、拉恩菌属、西地西菌属、塔特姆菌属3.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1)形态与结构:G-杆菌,多数有鞭毛,大多有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无芽胞。(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常用肠道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生化反应与致病性成反比。 (4)Ag构造:菌体(O)Ag、鞭毛(H)Ag、表面(K、Vi)Ag、粘附因子(F)Ag (5)变异现象:S-R、H-O、Ag、耐药性、毒素产生、生化反应等 (6)传播方式:污染的饮水及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7)致病性:菌毛、表面Ag、内毒素、肠毒素等,以肠道症状为主。 (8)抵抗力:不强,加热60℃经30分钟即死亡。 4. 肠道杆菌分离鉴定程序 5.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

(2)其他选择鉴别培养基 A. EMB(伊红美兰): 含乳糖,伊红和美蓝是抑菌剂和pH指示剂,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沉淀,形成紫黑色菌落或具黑色中心的外围无色透明的菌落。 B. HE培养基:含乳糖、蔗糖和水杨素,胆盐、去氧胆酸钠、溴麝香草酚兰和酸性复红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硫代硫酸钠和柠檬酸铁铵用于检测硫化氢的产生,使菌落中心呈黑色;溴麝香草酚兰和酸性复红为pH指示剂,发酵糖产酸的菌落呈红色,不发酵糖的菌落为蓝色。选择鉴别培养基 C. 麦康凯琼脂 MacConkey:含乳糖,牛胆盐可抑制G+菌,中性红是pH指示剂,细菌发酵乳糖产酸时菌落呈粉红色,并在菌落周围出现胆盐沉淀的浑浊圈。 (3)在SS琼脂平板上,大肠杆菌产生较大、红色菌落;伤寒沙门菌产生较小、黑色菌落。 在CB选择培养基上,大肠杆菌产生较大、蓝色菌落。 (4)双糖铁培养基:指示剂为酚红,酸性为黄色,碱性为红色。上层为固体琼脂斜面,含乳糖,指示剂为酚红。下层为半固体琼脂,含葡萄糖,含硫酸亚铁。 6. 抗原构造 (1)O-Ag:菌体抗原,为细胞壁LPS最外侧的重复寡糖单位,决定O抗原的特异性。(2)H-Ag:鞭毛抗原,蛋白质成分,不耐热,特异性强;可发生H-O变异。 (3)K/Vi-Ag:为荚膜成分,如大肠杆菌的K抗原、伤寒杆菌Vi抗原,能阻抑O凝集(4)F-Ag:菌毛抗原,是细菌表面的黏附结构,能阻断O凝集 (5)肠道杆菌共同抗原:抗原决定簇位于LPS的核心多糖上,在细菌鉴定和分类中有一定的意义 7. 三种菌属比较 大肠细菌Escherichia 1. 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一般多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统称病普通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 2. 普通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具有刺激免疫系统、提供营养成分、构成肠道生物屏障、解毒等作用。 (1)作为水源是否被污染的依据: 我国饮水;细菌总数≤100 个/ml, 大肠菌群数≤3个/L; 饮料:细菌总数≤100 个/ml, 大肠菌群数≤5个/100ml。 (2)普通大肠杆菌所致疾病 A. 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第九章 肠杆菌科细菌

第九章肠杆菌科细菌 第一节概述 一、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群生物学特性相似,常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阴性杆菌。随人和动物粪便排出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和腐物中。大多数肠杆菌为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或细菌侵入肠道以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可导致全身多处部位感染。少数肠道杆菌为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均可使人患某些肠道传染病。 *、肠道菌科的种类繁多,依据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及DNA同源性进行分类,目前至少有30个菌株、120多个菌种。 二、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①、形态与结构:肠杆菌均为革兰阴性菌,大小约(1—3)μm×(0.3—1)μm,多数有周身鞭毛,能运动。致病菌多有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微荚膜,不形成芽胞。 ②、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培养温度为37℃。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直径约2—3毫米中等大小、湿润、灰白色光滑性菌落。 ③、抗原构造:主要有3种: ⑴、菌体(O)抗原:为细胞壁的脂多糖,耐热,100℃数小时不被破坏,具有属、种特性,其特异性取决于脂多糖分子末端重复结构特异多糖链糖残基种类和排列。长期人工培养后容易失去O抗原,菌落为粗糙型(R),因此菌落可发生S—R变异。 ⑵、鞭毛(H)变异:为鞭毛蛋白质,不耐热,60℃30分子即可被破坏,其特异性取决于多台脸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构造,失去鞭毛后H抗原消失,O抗原外露,为H-O变异。 ⑶、微荚膜或包膜抗原:位于O抗原外围,可阻止O抗体与抗原结合,为多糖类物质,不耐热,60℃30分钟可被去除,重要的有大肠埃希菌K抗原、克雷伯菌K抗原、沙门菌Vi抗原等。 ④、抵抗力:肠杆菌科细菌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最强,在水、粪便中可生存较长时间,与疾病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即可被杀死,易被一般化学消毒剂杀灭,常用氯消毒饮水。 第二节埃希菌属 1、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临床肠道分离菌,影最长是有Escherichia 从人粪便中发现而得名,即大肠杆菌。在婴儿出生后几小时,大肠杆菌就可进入肠道,并终身伴随。并为宿主提供一些具有营养性作用的合成代谢产物,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K等,故为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外组织器官时,便可引起肠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均有毒力因子能导致腹泻,即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①、生物学特性: ⑴、形态与染色:该菌属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大小为(1—3)μm×(0.4—0.7)μm,无芽胞,多数菌株有周身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某些菌株有微荚膜。 ⑵、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圆形突起、灰白色光滑型菌落。 ⑶、抗原构造:主要有O、H、K三种抗原。O抗原有170多种,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H 抗原约56种以上,K抗原约100多种。K抗原根据耐热性不同,又分为L、A、B三型。一个菌株只含一种型别的K抗原,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表现方式是按:O、K、H排列。 ⑷、抵抗力:该菌对热的抵抗力比其他肠道杆菌强,加热60℃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中生存力较强,在土壤、水肿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对胆盐、煌绿及对磺胺、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产NDM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进展

[32]A l m e i d aS M ,C u n h a D S ,Y a m a d a E ,D o iE M ,O n o M.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f e r r i t i na s ab i o m a r Gk e r f o r C N Sm a l i g n a n t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J ].A r q u i v o s d e n e u r o Gp s i q u i a t r i a ,2008,66(3b ):720G724.[33]F a nK ,C a oC ,P a nY ,L uD ,Y a n g D ,F e n g J ,e t a l .M a g Gn e t o f e r r i t i n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f o rt a r g e t i n g a n d v i s u a l i z i n g t u m o u r t i s s u e s [J ].N a t u r en a n o t e c h n o l o g y ,2012,7(7):459G464. [34]B e l l i n iM ,M a z z u c c h e l l i S ,G a l b i a t iE ,S o m m a r u g aS ,F i a n d r a L ,T r u f f iM ,e t a l .P r o t e i n n a n o c a g e s f o r s e l f Gt r i g g e r e d n u c l e a r d e l i v e r y o fD N A Gt a r g e t e dc h e m o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i nC a n c e rC e l l s [J ].J o u r n a l o f c o n t r o l l e d r e l e a s e :o f f i c i a l j o u r n a l o f t h eC o n Gt r o l l e dR e l e a s e S o c i e t y ,2014,196:184G196.[35]D a n i e l sT R ,D e l g a d oT ,R o d r i g u e z J A ,H e l g u e r aG ,P e n i c h e t M L .T h et r a n s f e r r i nr e c e p t o r p a r tI :B i o l o g y a n dt a r g e t i n g w i t hc y t o t o x i ca n t i b o d i e sf o r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c a n c e r [J ].C l i n i c a l i m m u n o l o g y ( O r l a n d o ,F l a ),2006,121(2):144G158.[36]N e c k e r sL M ,T r e p e l J B .T r a n s f e r r i nr e c e p t o r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o f c e l l g r o w t h [J ].C a n c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1986,4(5):461G470. [37]O ?D o n n e l l K A ,Y uD ,Z e l l e rK I ,K i mJ W ,R a c k e F ,T h o m G a s GT i k h o n e n k oA ,e t a l .A c t i v a t i o no f t r a n s f e r r i nr e c e p t o r 1b y c GM y c e n h a n c e s c e l l u l a r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t u m o r i g e n Ge s i s [J ].M o l e c u l a ra n dc e l l u l a rb i o l o g y ,2006,26(6):2373G2386. [38]L i L ,F a n g C J ,R y a nJ C ,N i e m iE C ,L e b r o nJ A ,B j o r k m a n P J ,e t a l .B i n d i n g a n du p t a k e o fH Gf e r r i t i n a r em e d i a t e db y h u m a n t r a n s f e r r i n r e c e p t o r G1[J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 t h eN a Gt i o n a l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o f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o fA m e r Gi c a ,2010,107(8):3505G3510. [39]C o n t iL ,L a n z a r d oS ,R u i u R ,C a d e n a z z i M ,C a v a l l o F , A i m eS ,e t a l .L GF e r r i t i nt a r g e t sb r e a s t c a n c e rs t e mc e l l s a n dd e l i v e r s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n d i m a g i n g a g e n t s [J ].O n c o t a r Gg e t ,2016,7(41):66713G66727.[40]L i a n g M ,F a n K ,Z h o u M ,D u a nD ,Z h e n g J ,Y a n g D , e t a l .H G f e r r i t i n Gn a n o c a g e dd o x o r u b i c i n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s p e c i f Gi c a l l y t a r g e ta n dk i l l t u m o r sw i t has i n g l e Gd o s e i n j e c t i o n [J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 t h e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 o fS c i e n c e so f t h eU n i t e d S t a t e s o f A m e r i c a ,2014,111(41):14900G14905.[41]Z h a n g L ,L iL ,D iP e n t aA ,C a r m o n aU ,Y a n g F ,S c h o p s R ,e ta l .H GC h a i n F e r r i t i n :A N a t u r a l N u c l e iT a r g e t i n g a n dB i o a c t i v eD e l i v e r y N a n o v e c t o r [J ].A d v a n c e dh e a l t h Gc a r em a t e r i a l s ,2015,4(9):1305G1310.[42]L iL ,M u n o z GC u l l a M ,C a r m o n a U ,L o p e z M P ,Y a n g F , T r i g u e r o sC ,e t a l .F e r r i t i n Gm e d i a t e ds i R N Ad e l i v e r y a n d g e n e s i l e n c i n g i nh u m a n t u m o r a n d p r i m a r y c e l l s [J ].B i o Gm a t e r i a l s ,2016,98(2):143G151.? 一通信作者,E Gm a i l :w z j x y f y @163.c o m . 综一一述 产N D M 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进展 王铮铮综述,余方友?审校 (宁波市第二医院检验科,浙江宁波315000 )一一关键词:N D M ;一碳青霉烯酶;一肠杆菌科细菌;一耐药性;一亚型一一肠杆菌科细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 治疗产超广谱βG内酰胺酶(E S B L s )和/或质粒介导的产A m p C 酶等肠杆菌科细菌的强有效抗菌药物[1]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或过度滥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数量不断增多,给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带来了困难.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最主要原因,N D M 型碳青霉烯酶属于B 类酶,它能高效水解多种抗菌药物,从而对碳青霉烯类二头孢菌素二青霉素类抗 菌药物产生耐药或者降低其敏感性[ 2 ].本文将对近年来产N D M 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研究做一总结,并对其检测方法和治疗对策作进一步探讨.1一N D M 型碳青霉烯酶 1.1一N D M 型碳青霉烯酶的结构特点一N D M 是一种 金属酶,它是一类以金属锌离子为酶活性中心的独立 的βG内酰胺酶[3] .N D M 酶可以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 抗生素在内的几乎所有βG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单环类除外),它的活性不受酶抑制剂的影响,却可被E D T A 抑制.其中N D M G1的蛋白质分子量在27.5K D a 左右,以单体形式存在.该金属酶水解βG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能力与它的活性呈现高度的相关性.特殊的插入序列和氨基酸残基存在于酶活性中心周边,有利于增加N D M 酶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亲和力. 1.2一N D M 型碳青霉烯酶的流行分布一目前已有16 种不同型别的N D M 被报道(h t t p ://w w w.n c b i .n l m.n i h .g o v /p a t h o g e n s /s u b m i t _b e t a _l a c t a m a s e /),其中N D M G1型酶是流行分布最广的一类.N D M G1型碳青霉烯酶是由b l a N D M G1耐药基因所编码,最早发现于一位尿路感染的印度裔瑞典患者的尿液标本中所 62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年第39卷Z 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