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塑模常用浇口类型(最新整理)

注塑模常用浇口类型(最新整理)

注塑模常用浇口类型(最新整理)
注塑模常用浇口类型(最新整理)

IML常用浇口类型

这部分归纳了10种常用的浇口类型,如下所示。自己翻译的,有些词句不准确,欢迎大家指正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垂直浇口:易于填充,可防止冲墨,薄膜皱折也较少

发生

针型浇口:很多注射位置可用来做浇口,会自动断,

不需要额外冲切步骤。会造成冲墨。

针型喷射浇口:很多注射位置可用来做浇口,不需要

额外冲切步骤。对小尺寸产品比较适用。

香蕉浇口:很多注射位置可用来做浇口,不需要额外

冲切步骤。冲墨频繁。

扁平浇口:易于填充,产品变形现象很少发生。

扇形浇口:易于填充,产品变形和冲墨现象很少发生。

Tab浇口(不知应该翻成啥):可防止冲墨,浇口冲切

有难度。

Jump浇口:注射速度快,易于填充,浇口冲切有难度。

Edge浇口:易于填充,可防止冲墨,浇口冲切有难度。

Sub浇口:很多注射位置可用来做浇口,会自动断,

不需要额外冲切步骤。

海尔模具浇口设计规范

1.概述 浇口是连接流道与制品的直接通道,浇口的类型及尺寸对制品的成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按照浇口的形状及作用,可大致分为以下类型:大水口、弯钩浇口、潜浇口、侧浇口、点浇口、运动(行位/斜顶)浇口等。 在汽车模具设计中,我们选择浇口类型及尺寸可以参考客户提供的样件,然后由CAE分析出合理的位置及尺寸,或者参考类似模具母本,如有不确定的因素应进行评审得出结果。 2.各种浇口设计要求 2.1 大水口 大水口又可分为冷流道大水口和热流道大水口。 2.1.1 冷流道大水口设计要求 冷流道大水口一般采用我司的标准浇口套,一般需要注意的尺寸在下图中标识。为匹配注塑机,首先要保证φA和SRB的尺寸要相应的大于注塑机的相关尺寸。φC的尺寸则要根据CAE提供的尺寸进行选择。同时要尽量短的选择H的尺寸,尽可能小于60mm,太长的话会引起料流温度下降引起注塑效果缺陷。 此类浇口适用范围:制品较小,易于填充,一般为非外观件,并且客户同意后期修料把的模具。

下表为我司现有海天系列注塑机喷嘴的部分参数供参考。 2.1.2 热流道大水口设计要求 热流道大水口又可分为普通热流道大水口和阀式热流道大水口。 2.1.2.1 普通热流道大水口 普通热流道大水口的设计要求类似于冷流道大水口设计要求,在热流道订购单中表明需要的尺寸即可。 2.1.2.2阀式热流道大水口 阀式热流道大水口在热嘴中有针阀,可以控制料流的开闭及保证点在制品上的热嘴不留下料把。在设计点在制品上的阀式热流道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料把长度及封胶长 度。

如上图,按照产品胶位面切割后阀针没有接触到制品,会在制品上留下一段料把,影响制品外观及装配。 如上图,按照产品胶位面切割后,阀针和热嘴之间的封胶过小,长时间工作会使封胶段磨损失效,应保证封胶长度在1.8mm以上。 此类浇口适用范围:制品较大,多点浇口进料的模具,可以实现自动生产,便于机械手取件且不用后期修料把的模具

浇口的设计原则

浇口的设计原则: 1.浇口位置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加工及其使用时清理浇口 2.浇口位距型腔各个部位的距离尽量一致,并使其流程最短 3.浇口位置应保证塑料流入型腔时,对着型腔中宽畅,厚壁部位 4.避免浇口位置设置时料流直冲型腔壁,型芯,或者嵌件, 5.浇口的设置,最好避免使产品产生熔接痕或者控制熔接痕在不重要的部位 6.浇口位置及其料流流入方向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7.浇口在制品上易于清除,同时不影响制品外观 zym_16 edited on 2004-11-08 15:41 作者回复:【分享】浇注系统的设计[Re:zym_16] zym_16 模具技术版 版主 发贴:490 积分:31 于2004-09-27 10:57 主,分流道截面的选择, 1.主流道的截面大于或者等于各个分流道的截面面积之和 2.如果型腔数比较多,最好在各个分流道的拐弯处倒圆角 3.原则上,主流道的至浇口的末端的分流道的拐弯数不超过3个 作者回复:【分享】浇注系统的设计[Re:zym_16] zym_16 模具技术版 版主 发贴:490 积分:31 于2004-09-27 11:04 机嘴选择的考虑因素: 首先来复习一下机嘴的基本常识:

作者回复:【分享】浇注系统的设计[Re:zym_16] zym_16 模具技术版 版主 于2004-09-27 11:12 浇口套的球面半径大致有两种规格 a,1/2“(13mm) b,3/4”(19mm) 但是比较常用的还是SR13mm,16mm,20mm, 球面的深度3~5mm 理论上:浇口套的SR半径=注射机喷嘴半径SR1 + 2mm

注塑模具浇口设计说明

浇口类型 选择浇口类型和选择最佳的浇口尺寸以及浇口位置一样重要。浇口类型可分为人工和自动去除式浇口。 人工去除式浇口 人工去除式浇口主要是指那些要求操作者在进行制件再加工时将其与流道分离。使用人工去除式浇口的原因有: ?浇口体积过大,以至于当模具打开时无法从制件处剪切。 ?一些剪切敏感的材料(如PVC)不能存在高剪切率,从而不能应用自动去除式浇口设计。 ?在穿过较宽处的时候,为了保证流动分布的同时性,以达到特定的分子纤维排列,通常不使用自动浇口去除方式。 型腔的人工去除式浇口类型包括: ?注道式浇口 ?边缘浇口 ?凸片浇口 ?重叠式浇口 ?扇形浇口 ?薄膜浇口 ?隔膜浇口 ?外环浇口 ?轮辐或多点浇口 自动去除式浇口 自动去除式浇口的特点是,在打开制模模具顶出制件的过程中,可以切断或剪切浇口。自动去除式浇口应用于: ?避免在再加工时去除浇口 ?保持所有顶出的周期时间一致 ?浇口残留最小化 自动去除式浇口包括: ?针点浇口 ?潜入式(隧道式)浇口 ?热流道浇口 ?阀门浇口 注道浇口

推荐这种浇口应用于单型腔模具或要求对称充填的制件。这种类型的浇口适合于较大壁厚处,这样保压压力将更为有效。较短的浇口最好,这样模具充填更为快速,且压力损失较低。浇口另一侧需配备一个冷料井。使用这种浇口的劣势在于,流道(或注道)被修整之后,制件表面会产生浇口痕迹。可以通过制件厚度来控制凝固,但凝固并不取决于制件厚度。一般而言,在注道浇口附近的收缩率较低,而注道浇口处的收缩率较大。这会导致浇口附近具有较高的拉伸应力。 尺寸 起初,注道直径由机器射嘴来控制。该注道直径必须比射嘴口直径大 0.5mm左右。标准注道衬套的锥度为2.4度,开口面向制件。因此可以通过注道长度来控制制件处附近的浇口直径,该直径应当比该处壁厚至少大 1.5mm或约为该处壁厚的两倍。注道和制件的连结点应为放射状的,以避免应力裂化。 ?锥角较小(最小为1度),可能导致在喷射过程中注道无法与注道衬套脱离。 ?锥度较大,造成材料浪费且冷却时间延长。 ?非标准注道锥度,更昂贵而收益很少。 注道浇口 边缘浇口 边缘浇口或侧边浇口适用于具有中等厚度和较厚的部分,也可用于多型腔双板模具中。浇口位于分型面处,制件从侧边、顶部或底部进行充填。 尺寸 浇口尺寸一般为制件厚度的80%至100%,最大为3.5mm,宽度为1.0至12mm。浇口段长度不超过1.0, 0.5mm 最佳。 边缘浇口 凸片浇口 凸片浇口一般用于扁平的薄制件,以减少型腔内的剪切应力。应用凸片浇口,在注塑成型后进行修剪,可以将浇口附近的高剪切应力限制在辅力片上。凸片浇口通常用于精密注塑成型。 尺寸

浇口的设计

5.2.4 浇口的设计 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熔体通道。 浇口的设计与位置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塑件能否被完好地高质量地注射成型。 浇口可分成限制性浇口和非限制性浇口两大类。 限制性浇口的作用: 限制性浇口是整个浇注系统中截面尺寸最小的部位,通过截面积的突然变化,使分流道送来的塑料熔体产生突变的流速增加,提高剪切速率,降低粘度,使其成为理想的流动状态,从而迅速均衡地充满型腔。 对于多型腔模具,调节浇口的尺寸,还可以使非平衡布置的型腔达到同时进料的目的,提高塑件质量。 限制性浇口还起着较早固化防止型腔中熔体倒流的作用。 非限制性浇口的适用范围:非限制性浇口是整个浇口系统中截面尺寸最大的部位,它主要是对中大型筒类、壳类塑件型腔起引料和进料后的施压作用。 常用的浇口可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1)直接浇口 直接浇口又称主流道型浇口,它属于 非限制性型浇口,如图5.18所示。塑料 熔体由主流道的大端直接进入型腔,因 而具有流动阻力小、流动路程短及补缩 时间长等特点。由于注射压力直接作用 在塑件上,故容易在进料处产生较大的 残余应力而导致塑件翘曲变形。这种形 式的浇口截面大,去除浇口较困难,去 除后会留有较大的浇口痕迹,影响塑件 的美观。这类浇口大多用于注射成型大、 中型长流程深型腔筒形或壳形塑件,尤 其适合于如聚碳酸脂、聚砜等高粘度塑料。另外,这种形式的浇口只适于单型腔模具。 在设计直接浇口时,为了减小与塑件接触处的浇口面积,防止该处产生缩孔、变形等缺陷,一方面应尽量选用较小锥度的主流道锥角α (α=2°~ 4°),另一方面尽量减小定模板和定模座板的厚度。

直接浇口的浇注系统有着良好的熔体流动状态,塑料熔体从型腔底面中心部位流向分型面,有利于消除深型腔处气体不易排出的缺点,使排气通畅。这样的浇口形式,使塑件和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最小,模具结构紧凑,注射机受力均匀。 (2) 中心浇口 当筒类或壳类塑件的底部中心或接近于中心部位有通孔时,内浇口就开设在该孔口处,同时中心设置分流锥,这种类型的浇口称中心浇口,如图5.19所示。中心浇口实际上是直接浇口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直接浇口的一系列的优点,而克服了直接浇口易产生的缩孔、变形等缺陷。中心浇口其实也是端面进料的环形浇口(下面介绍)。 图5.19 中心浇口的形式 在设计时,环形的厚度一般不小于0.5 mm。当进料口环形的面积大于主流道小端面积时,浇口为非限制性型浇口;反之,则浇口为限制性型浇口。

注塑浇口设计

浇口设计 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通道,是浇注系统的最后部分,其作用是使塑料以较快速度进入并充满型腔。它能很快冷却封闭,防止型腔内还未冷却的熔体倒流。设计时须考虑产品的尺寸、截面积尺寸、模具结构、成型条件及塑料性能。浇口应尽量小,与产品分离容易,不造成明显痕迹。其类型多种多样。 浇口的作用 (1)防止倒流。当注射压力消失后,封锁型腔,使尚未冷却固化的塑料不会倒流回分流道。 (2)升高熔体温度。熔体经过浇口时,会因剪切及挤压而升温,有利于熔体的填充型腔。 (3)调节及控制进料量,使各腔能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内同时充满。这叫做人工平衡进料。 (4)提高成型质量。浇口设计不合理时,易产生填充不足、收缩凹陷、蛇纹、震纹、熔接痕及翘曲变形等缺陷。 浇口的分类 浇口形式很多,包括侧浇口、潜伏式浇口、点浇口、直接浇口、扇形浇口、薄片浇口、爪形浇口、环形浇口、伞形浇口及二次浇口等。 其中点浇口又称细水口,常用于三板模的浇注系统,熔体可由型腔任何位置一点或多点地进入型腔。适合PE、PP、PC、PS、PA、POM、AS、ABS等多种塑料。 点浇口优点: (1)位置有较大的自由度,方便多点进料。 (2)浇口可自行脱落,留痕小。 (3)浇口附近残余应力小。 (4)本浇口对桶形,壳形,盒形制品及面积较大的平板类制品的成型非常

适用。 本塑件属于小型塑件,为盒盖形,用一模多腔,其表面要求较高,要求从中心进浇。结合上述对浇口的介绍本次应选用点浇口。 浇口位置的选择: (1)浇口位置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清除及模具加工,因此能用侧浇口时不用点浇口。 (2)浇口位置距型腔各部位距离相等,并使流程最短,使熔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同时填满型腔的各部位。 (3)浇口位置应选择对型腔宽畅、厚壁部位,便于补缩,不致形成气泡和收缩凹陷等缺陷。熔体由薄壁型腔进入时,会出现再喷射现象,使熔体的速度和温度突然下降,而不利于填充。 (4)在细长型芯附近避免设开设浇口以免料流直接冲击型芯导致变形错位或弯曲。熔体的温度,压力大,对镶件冲击的频率大,若镶件薄弱,必然被冲弯,甚至被冲断。 (5)在满足注塑要求的情况下,浇口的数量越少越好,以减少熔接痕,若熔接痕无法避免,则应使熔接痕产生于制品的不重要表面及非薄弱部位。但对于大型或扁平产品建议采用多点进料,以防止产品翘曲变形和填充不足。 (6)浇口位置应有利于模具排气。 (7)浇口位置不能影响制品外观和功能。 (8)浇口位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9)在非平衡布置的模具中,可以通过调整浇口宽度尺寸来达到进料平衡。 (10)一般浇口截面积为分流道截面的3%~9%,浇口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矩形,浇口长度为0.5~2.0mm,表面粗糙度R a不低于0.4um。 (11)在侧浇口模具中,应避免从枕位处进料,因为熔体急剧拐弯会造成能量的损失。无法避开时要在枕位进料处做斜面,减小熔体流动阻力。 (12)浇口数量的确定:浇口数量取决于熔体流程L与制品胶位厚度T的比值,一般每个进料点应控制在L/T=50~80.任何情况下,一个进料点的L/T值不

塑料产品设计规范

塑料产品设计规范 塑料制品设计特点﹕ 塑料产品的设计与其它材料如钢,铜,铝,木材等的设计有些是类似的;但是,由于塑料材料组成的多样性,结构﹑形状的多变性,使得它比起其它材料有更理想的设计特性;特别是它的形状设计,材料选择,制造方法选择,更是其它大部分材料无可比拟的.因为其它的大部分材料,其设计者在外形或制造上,都受到相当的限制,有些材料只能利用弯曲﹑熔接等方式来成形.当然,塑料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也使得设计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如我们所知,目前已经有一万种以上的不同塑料被应用过,虽然其中只有数百种被广泛应用,但是,塑料材料的形成并不是由单一材料所构成,而由一群材料族所组合而成的,其中每一种材料又有其特性,这使得材料的选择,应用更为困难. 塑料制品设计原则﹕ 1.依成品所要求的机能决定其形状﹐尺寸﹐外观﹐材料 2.设计的成品必须符合模塑原则﹐既模具制作容易﹐成形及后加工容易﹐但仍 保持成品的机能 塑料制品设计程序: 为了确保所设计的产品能够合理而经济,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在外观设计者﹐机构工程师,制图员,模具制造者,成形厂以及材料供应厂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必须的,因为没有一个设计者,能够同时拥有如此广泛的知识和经验,而从不同的事业观点所获得的建议,将是使产品合理化的基本前提;除此之外, 一个合理的设计考虑程序也是必须的;以下将就设计的一般程序作出说明: 一.确定产品的功能需求,外观. 在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设计者必须列出对该产品的目标使用条件和功能要 求;然后根据实际的考虑,决定设计因子的范围,以避免在稍后的产品发展阶段 造成可能的时间和费用的漏失.下表为产品设计的核对表,它将有助于确认各 种的设计因子. 产品设计的核对表 一般数据: 1.产品的功能? 2.产品的组合操作方式? 3.产品的组合是否是可以靠着塑料的应用来简化? 4.在制造和组合上是否可能更为经济有效? 5.所需要的公差? 6.空间限制的考虑? 7.界定产品使用寿命? 8.产品重量的考虑? 9.有否承认的规格? 10.是否已经有相类似的应用存在?

浇口种类设计规范

浇口分类设计规 浇口的种类大致分为以下:直浇口、侧浇口(侧浇口、扇形浇口)、搭底浇口、平缝浇口(环形浇口、外环形)、针点浇口、潜浇口(表面潜浇口、顶杆式潜浇口、平板式零件潜浇口、香蕉潜浇口)。 一、直浇口 注: 1、d1必须满足注塑机的要求,浇道单边斜度最少1°。 2、浇道单边斜度最少1°。 3、d2在满足注塑的条件下在越小越好。 4、L越小越好,可以用加长喷嘴减短流道。 二、侧浇口 . .

. . 1、浇口尺寸计算方法: h=nt w=(3-10)h L= (0.8-1.5 ) A=(20-30)° L1=0.5 -1 其中n 为常数,根据塑料的不同而不同 塑料类别 参数n PE/PS 0.6 POM/PC/PP 0.7 PMMA/PA 0.8 PVC 0.9 2、侧浇口自动脱浇口设计 侧浇口在一般设计是不能自动脱浇口的,如果把产品与流道 设计成不同时间顶出,便可以实现自动脱浇口的效果。 倒扣 延时针

三、搭底浇口 搭底浇口是侧浇口的改良,适合某种特定形状的产品。 1)、在侧面不允许有浇口的情况下; 2)、避免有流纹的现象; 3)除硬质PVC外,适合绝大多数产品。 注: h=nt w=(3-10)h L=0.8-1.5 四、扇形浇口 扇形浇口是侧浇口的改良,它的宽度随深度的减少而增加。 1)、适合于大型平板类形状产品 2)、塑料流入型腔呈扁平状,减少流纹及夹水纹的产生。 3)、适合除硬质PVC外的任何塑料,本公司PMMA产品 . .

此尺寸参照侧浇口,以加强浇 口处应力,便于断口整齐及近 浇口的乱流现象。 五、平缝式浇口 . .

注塑中的进胶的方式及设计要点

进胶的方式及设计要点 浇口可以理解成熔融塑料通过浇注系统进入型腔的最后一道“门”,是连接分流道和型腔的进料通道。它具有两个功能:第一,对塑料熔体流入型腔起着控制作用;第二,当注塑压力撤销后,封锁型腔,使型腔中尚未冷却固化的塑料不会倒流。浇口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制品外观的要求、尺寸和形状的制约以及所使用的塑料种类等因素。浇口形状和尺寸对塑件质量影响很大,浇口在多数情况下是流道中截面尺寸最小的部分(除主流道型的浇口外),其截面积与分流道的截面积之比约为0.03-0.09,截面形状多为矩形或圆形,浇口台阶长1-1.5mm左右。一般采用小浇口,因为它有以下优点: 第一,小浇口可以增加物料通过时的流速。小浇口两端有较大的压差,这样可以降低熔融塑料的表观粘度,使充模容易。 第二,小浇口可以提高熔融塑料的温度,增加流动性。小浇口处的摩擦阻力大,熔融塑料通过浇口时,一部分能量转变为摩擦热而升温,这对提高薄壁塑件或带有精细花纹的塑件质量很有好处。 第三,小浇口可以控制和缩短补料的时间,降低塑件的内应力,缩短模塑周期。在注射中,保压阶段一直要延续到浇口处凝结为止,小浇口凝结快,补料时间短,减小了大分子的凝结取向和凝结应变,大大减小了补料内应力。小浇口的适应封闭也能正确地控制补料时间,提高塑件的质量。 第四,小浇口可以平衡各型腔的进料速度。小浇口出阻力大得多,只有流道充满并具有足够的压力后,各型腔才能以相近的时间充模,这样可以改善各型腔进料速度的不平衡性。 第五,便于塑件修整。小浇口可以用手工快速切除。小浇口切除后的痕迹小,减少了修磨时间。但是,过小的浇口会大大增加流动阻力,延长充模时间,高黏度的熔融塑料和剪切速率对表观黏度影响小的熔融塑料,不宜采用小浇口 浇口又称进料口,它是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狭小通口,也是最短小部分,其作用使熔融塑料在进型腔时产生加速度,有利于迅速充满型腔,成型后浇口塑料先冷凝,以封闭型腔,防止熔融塑料倒流,避免型腔压力下降过快,以至在制品上产生缩孔或凹陷,成型后便于使浇注凝料与制品分离. 浇口种类 1、盘形浇口: 沿产品外圆周而扩展进料,其进料点对称,充模均匀,能消除结合线.有利于排气.水口常用冲切方式去除,设计时注意冲切工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