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文结构式备课教案

仔细观察,想一想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构成的角的名称。

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流程精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流程精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集体备课流程 一、集体备课的形式 每个学年组组利用周一、周二、周四放学后进行集体备课,备出第二天或一周的上课内容。 二、集体备课的流程 1、主备人初备阶段 初备即集体备课的准备阶段。各备课组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将教材按单元或章节,确定好主备人和主备时间。各备课组长按学校统一要求提前一周组织备课组教师针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集体讨论交流备课的基本思路和提纲,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重难点、课前导入、例题设置、练习设置(分层。主备人围绕备课提纲将自己承担的主备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吃透教材的编写体系,梳理出教材的知识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形成交流意见。 2、集体交流、讨论阶段 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根据确定的主题,由备课组的全体成员进行集体交流。交流的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由主备人围绕着自己确定的初案,较为详细的对本章或本单元的理解、观点、设计等作以阐释。这个环节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大致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分析本单元或本章节的内容在整个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②确定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依据;③确定重点、难点并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运用哪些教学策略;④重点阐述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如何设计的,每个环节这样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体现的基本理念。 二是在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的过程中,备课组的另一名老师可以根据修改时的意见和思路进行随时补充、完善。 同时,备课组长要就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交流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备课氛围。其实,集体备课的价值主要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交流过程中,各人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可以是别人的观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五?教学资源 及环 境准备 信息化资源:几何画板课件 ; 常规资源:作图工具(直尺,三角尺等)教参、课标; 教学支撑环境:多 媒体教室、网格纸; 其他:纸笔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步骤与内容 一、 教学目标 展 示 二、 探索新知 1 ?创设情境, 导 入课题 数学家毕达哥 拉斯的故事 2?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活动一: 观察书上 108 页图 活动二: 观察幻灯片图 活动三: 动手做一做 一般的 直角三 角形3.例题 例 1. Rt △ ABC 中,=90 ° , AB=C AC=b BC=a 已知 AC=6 , BC=8 求AB. 4.练习检测 三、 课堂小结 作业的布置 放映幻灯片 教师讲解数学家 毕达哥拉斯 教师提问:同学 们,你能发现图 中的等腰直角三 角形有什么性质 吗? 一般的直角三角 形,是否也有类 似的性质呢? 总结:在Rt △ ABC 中,两直角边分 别是a 、b ,斜边 为c ,那么 2 _ 2 2 a b c 教师板书 学生自主完成 与同伴合作探讨,从 网格图中不难发现 下面的现象: 等腰直角三角形两 直角边为边长的小 正方形的面积的和, 等于以斜边为边长 的正方形的面积。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 边的平方和等于斜 边的平方 学生讨论后总结 学生注意听讲 学生单独完成 教学过程我采用 以 下环节:创设情 境以古引新,提 出问题发现探 索动手操作证 明定理,应用知识 回归生活,总结升 华推荐作业。 在创设情境以古 引新这一环节,我 由故事引入了商 高定理的由来,这 样引起学生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求 知欲。然后出示问 题:是不是所有的 直角三角形都有 这个性质呢?问 题的设计有一定 的挑战性,目的是 激发学生的探究 欲望,使学生进入 乐学状态。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对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小学数学备课要求。望全体数学老师认真贯彻执行! 教学计划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本册教材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的编写特点,再加上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要采取的教法。) 三、教学本册教材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 全册备课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三、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五、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单元就可以) 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就可以) 五、单元自测分析(主要从本单元测试的基本情况、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典型解剖、补救措施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课时备课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配套K12】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优秀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优秀模板 导语:我们时常在数学的奇妙天地中去体味数学,学习数学,开垦数学。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 教法建议 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比应用讲授法应好些,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参考采用 2.对于定理的证明,有条件的教师可考虑利用多媒体课

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2.掌握定理“过梯形一腰中点且平行底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3.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4.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引导分析、类比探索,讨论式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什么区别?三角形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叙述定理). 2.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1、推论2(学生叙述,教师画草图,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复习). (由线段EF引入梯形中位线定义) 【引入新课】 梯形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 现在我们来研究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所示:EF是 的中位线,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EF与BC有什么关系?( ) (2)如果 那么DF与FC,AD与GC是否相等?为什么?(3)EF与AD、BG有何关系? 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梯形ABGD,则EF为梯形ABGD的中位线. 由此得出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现在我们来证明这个定理(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P109例2,练习二十四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卡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高兴吗?(高兴)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 2、我们第一站去水果园看看。我们现在来到了西瓜大棚,(课件出示)一个西瓜重1千克,你们觉得呢?(比1千克重) 师:为什么?(因为天平斜了一边,西瓜比1千克重。)

你们再估一估,这个西瓜大约重几千克?(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了,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请小朋友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师:小朋友是这样摆的吗?(播放课件展示) 3、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苹果园,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请小朋友再估一估。(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 二、合理推理,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摆出了1个西瓜重4千克,又知道4个苹果重1千克,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播放课件)请小朋友通过学具再摆一摆。(学生操作,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学生汇报,让他们说说原因。 师:小朋友说得真不错,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边播放课件,边讲解。) 2、请小朋友把思考过程再看看、想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厌。(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从而理顺思路。) 三、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1、游完了水果园,肚子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好吗?(播放课件,学生再一次激动起来,好奇的睁大眼睛盯着屏幕)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 【篇一: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模板】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对性质的理解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 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研讨、探究 教学进程 情景导入 (一)动手操作: (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 (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交流、探究 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成立的理由。如图 因为a∥b, 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 所以∠2=∠3 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 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学生 画图板演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三)应用、提高 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解:因为ad∥b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练一练: 如图a∥b∠1=55、∠2=68,求∠3、∠4、∠5的度数 (四)总结升华 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你能 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p23、(3 、4、5)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 1.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尊学生需要,关注学习过程。,更是放手让学生大胆去作、比较、争论、分析归纳,课堂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正式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主备人:刘小艳 其他备课人:范可刘欢曾金霞尹娟娟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认识人民币主备人:刘小艳

其他备课人:范可刘欢曾金霞尹娟娟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重、难点: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认识人民币主备人:刘小艳

其他备课人:范可刘欢曾金霞尹娟娟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9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第一课时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方法1:连加。展示:3.5 3.5 3.5=10.5(元)师:你是怎么想的?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 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初中数学备课模板--实例

课程一:方程应用题 一:知识回顾 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方程应用题 1、有些需要逆向思维解答的应用题,可以用方程解答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弄清题意,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找出一个等量关系式,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决题中的问题。 二:导师讲解 和倍关系 【例1】育新小学共有108人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4倍。参加科技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长方形面积、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例2】用一根长5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要使长是宽的2倍,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年龄问题 【例3】妈妈今年46岁,小倩今年12岁,再过多少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倩的3倍? 路程问题 【例4】甲、乙两车从相距28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价格问题 【例5】奶奶买4袋牛奶和2个面包,付给售货员20元,找回5.2元,每个面包5.4元,每袋牛奶多少元?

三:课堂达标训练 【强化1】体育比赛中参加跳绳的人数是踢毽子人数的3倍,已知踢毽子的人数比跳绳的人数少20人,跳绳、踢毽子各有多少人? 【强化2】鸡兔共笼,鸡比兔多25只,一共有脚170只,鸡兔各有几只?(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强化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南京开往上海,经过4小时后,甲车落后在乙车后面28千米。甲车每小时行3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强化4】幼儿园大班有10个小朋友,现在有60个苹果平均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得2个,小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备课(同名17189)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备课(同名17189)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备课 刘清华 各位老师:大家好!作为一名教师,大家都深知备课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不是教学生一节或两节课,而是教学生一学期,一年,两年甚至更多年,我们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甚至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可能没有时间批改作业,但我们坚决不能不认真备课就进课堂。备课工作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备好课呢?在以往备课的经验基础上,又应该如何做到有效备课呢?我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认识,与大家交流,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备教学理念 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原来的基本理念有“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改为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数学素养,使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综合考虑了学生发展、社会需求和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形成“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我们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的学生。这才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 二、备课程资源 备课程资源就是备教材以及和教材配套的一系列参考资料。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备教材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首先,要熟悉教材。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晓全部教材,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把数学知识有机的贯通成一个整体,并且了解各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材的深广度。其次,要分析钻研教材。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研究教材的思想性,研究数学中的运动、发展、转化。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概念教学中应侧重于观察、抽象、概括、辨析等能力的培养;在定理教学中侧重于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教学内容较容易的侧重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内容较难、较复杂的则侧重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运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参考一些其他的数学教学辅助资料,进行概括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出生动的开放的数学趣味课堂。 三、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

杨氏之子 EEPO:要素组合(图文结构式II型)2套

MS—备课方式:图文结构式(Ⅱ) 概况: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楚雄市鹿城小学杨建发对应性反思评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3′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4′1.读课文。 2′2.检测生字词。 2′3.本篇文言文应该 怎么朗读? 2′4.检查交流。 3′1.小组合作学习:参考注释,自 学课文。 16′2.交流分享。 3′3.再读感悟,讲一讲故事。 2′1.回归整体读课文,感 受杨氏之子的聪慧之处。 2′2.从文中可以看出杨氏 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3.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方法&策略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 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 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 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 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 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 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 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 家想听吗?(讲述杨氏之子 故事)(听+想)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 2.自读、同桌读、小组读。 (听+看+想)(防方法单一,防 形式单一)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注意 停顿。(想+做) 4.同桌互读互听,全班交流 朗读方式。(防空讲) 1.1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 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想+做+讲) 1.2.第一组三组翻译前3句,第二组四组 翻译后2句。用表达呈现方式把关键词句写 在中卡上。(口头语言约定、四人小组、表 达呈现、中卡)(防假讨论、防空讲、防假 合作) 2.1.指名2个小组交流。(面向、防空讲) 2.2.到附近的小组交流剩下的课文内容, 并补充在学习卡上。(做+看) 3.读一读课文内容,再将故事将给同桌听 听。(做+讲) 1.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做+讲) 2.再次阅读课文后两句,思考问 题。(灵敏、机智、反应很快) (讲+听+想)(防空讲防假听) 3.同桌交流学习本文的收获。(讲 +听)(防空讲防假听) 说明/备注/总评: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三定:定主备人(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时即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 2、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3、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二、纪律集体备课期间,所有教师均需参加备课组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三、制定集体备课的四个基本环节: 个人初备(个案)集体研讨(共案)修正教案(特案)课后交流与反思(修订案)。 (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 1、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思考是不是设计了切合实际的、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是不是设计了合理的板书、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对于教材上没有或概要的内容,教师要不要去补充;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我们

还存在疑惑和障碍等,带着问题初步形成了融注我们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2、该环节完成时间:寒假期间,春季开学之前。 3、各年级主备人员安排:一年级:陈发贵二年级:廖小兰,三年级:张平,其他非主备教师同样要将自己所带班级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各教师除将自己主备年级的教学设计设计得科学合理之外,还应研读同组其他年级的教材,以便与其他年级教师进行研讨。 (二)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1、在集体备课时,按照分组,先由主备人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后由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说课,组员相互比较,在组内开始有针对性的讨论。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2、集体备课不是教师单方面地洗耳恭听名师的意见,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要以敢说“不”的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在思想上真正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觖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解答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对口令。 师: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先来做个对口令的游戏,比比谁的反应最快,看看谁表现的最出色! 师说口诀的前半句,生对出口诀的后半句。 师:真没想到大家表现的这么出色。既然大家表现的那么好,我们就一起来参加动物音乐会吧! 学生仔细倾听。 2、故事导入 师:森林力要举行动物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瞧,小鸟们也飞来了,工作人员长颈鹿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又这么多小动物来参加,发愁的是它不知道要为小鸟们准备几间房子?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长颈鹿与小鸟(板书课题)孩子们,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帮助长颈鹿叔叔解决难题吧!有信心吗?生:有师:好,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师:瞧,这就是长颈鹿叔叔为小鸟们设计的房子。 (多媒体课件出示长颈鹿及房子的画面。) 师:同学们,长颈鹿叔叔要为小鸟分房子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看谁的眼睛最亮。 生:42只小鸟, 生:每间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依次出现画面) 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生:每间房子可以住6只小鸟,42只小鸟, 师:好的,说的非常完整。谁还能向他这样说再完整的说一遍呢? 指名学生叙述。 师:同学门观察的非常仔细,你能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需要几间房子?)是啊,我们一起来看长颈鹿叔叔是怎样提的数学问题的。大家齐读数学问题? 生:需要几间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相反数》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相反数》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初步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的意义,理解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难点是多重符号的化简.“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也就是下节课要学的绝对值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互为。另外,“0的是0”也是定义的一部分。关于“数a的是-a”,应该明确的是-a不一定是正数,a不一定是正数。关于多重符号的化简,如果一个正数前面有偶数个“-”号,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符号后只剩一个“-”号。 二、知识结构 的定义的性质及其判定的应用 三、教法建议 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互为的概念。 由于教材先讲,后讲绝对值,所以的定义只是形式上的描述,主要通过的几何意义理解的概念。教学中建议,直接给出的几何定义,通过实例了解求一个数的的方法。按着数轴————绝对值的顺序教学,可充分利用数轴使数与形更好地结合起来。 四、的相关知识 1.的意义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2019与2019互为。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如5与-5是互为。 (3)0的是0。也只有0的是它的本身。 (4)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2.的表示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成为原数的。若表示一个有理数,则的表示为-。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仍与原数相联系同。例如,+7=7,特别地,+0=0,-0=0。 3.的特性 若互为,则,反之若,则互为。 4.多重符号化简 (1)的意义是简化多重符号的依据。如是-1的,而-1的为+1,所以。(2)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 果为负;如果是偶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例如,。由此可见,化简一个数就是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若结果是“+”号,一般省略不写。 (一)

小学数学如何备课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备课? 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性的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能注入属于自己创新的火花,要从根本上改变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上到哪里算哪里”的不负责任的思想,或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年复一年的抄旧教案本,没有一点创新的成分,抄现成的教案设计导致只能得其“形”,而不能悟其“神”,因此,我将自己几十年的备课经验,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好一节课的几点体会。 一、走进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才能准确有有效地上好每节课,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务必要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最后通过

老师的整理和点拨,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 例如:小学一年级下下册数学《左右》章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般要在7~9岁,才能逐渐形成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的能力。所以这部分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本课时的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所以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设计一些游戏逐步进行深化,让他们初步感知体会相对左右和同向左右的区别。比如设计两个同学面对面,老师发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拍拍对面同学的左(右)肩……学生按口令活动。也可以我面对学生举起右手,让学生说说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开始会条件反射地认为老师举的是左手,这时我不宜立即予以纠正,可以转过身去,让同学们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直观的游戏,让学生自主认识到左右会因为参照标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二、钻研教材 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很不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9+几的进位加法的计

教案数学模板范文

教案数学模板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经典教案模板】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平行【第一课时】 作者:马玉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二上册第5章第1节。本 节内容由两个主体部分组成,分别是:认识平行、认识垂直。本节 课为第一课时,课型为新授课,主要内容是平行的认识。 之前,学生们学习了直线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直线的相关特点。这 为学习本节课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学生们树立了基本的几何图形 认知。本节课重点探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可 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平面几何认识判读能力。这也顺利地引出了 下一节《平行四边形》。学好本节课,是学生学好以后知识的基础。从本章的内容上看,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材的安排上,直线位置关系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本节课将围 绕这一知识点展开详细讲解。平行知识点为教材处理关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普遍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在生活中也能 经常见到平行的事物,但学生直停留在印象感观,并没有很好的认 识学习。本节课正是研究我们身边的平行现象,得到归纳出数学基 本知识——平行。平行,每位学生都可以眼见感受得到,学生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会抱有很大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关于两条看似不相交 其实相交直线的判读,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喜欢有趣地多媒体动画,借助演 示动画帮助学生产生空间想象,进一步理解。让学生体验探索知识 的乐趣,感受“快乐学习”的理念。

知识和技能 1.知道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举出平行的例子。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从平面的角度分析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培养学生平面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节课认识到数学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2.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乐于思考,积极动脑。 【教学难点】 1. 平面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分类过程。 2. 理解平行。 【教学重点】 相交和不相交。平行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动画演示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幻灯片。 【篇二: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1 2 【篇三: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整理

星火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初稿) 三年级

主讲:叶娟娟教学目标: 1、理解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2、培养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3、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教学设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在学习之前我们大家一起复习口算题。(出示口算题) 66 ÷6=0 × 6=8 × 0= 28 + 0=0 ÷5=50 × 7=0 ÷2= 48 -9=0 ÷7= 4 × 0=178 ÷2 ≈ 1600 ÷4=700 × 8=900 × 2= 3 × 800= 2、谈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吃饭穿衣。下面请大家看一组信息,你能了解一些什么?

3、提出问题: (1)出示单位:千瓦时 3个月用电量平均每月用电数李思 309 万青 420 学生说信息 (2)问:平均每月用电数应该怎么求?为什么? 309÷3 用3个月的总用电量除以3 420÷3 (3)估计309÷3大约是多少?怎么想?(309÷3≈100) 二、探索新知 1、探究309÷3的算法 师:309÷3到底是多少呢?会算吗? (1)师讲解并板书例六 ①并强调简便算法, (2)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并指名说算理。 师:为什么商中间写0?可以省吗?——(占位) (3)将竖式进行对比进行对比,讨论得出0÷3的过程可以省略,选第二种简便写法。 百位3÷3没有余数,0÷3=0省略,直接在十位写“0” (4)边板书边复述笔算过程 (5)出示练习402 ÷2=609 ÷3=808 ÷4=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备课教案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 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 大家! 课题: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 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62÷3166×475÷5 51÷384÷254÷2720×40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 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初中数学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不等式组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正却分析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三、理念设计 本节课通过对不等式组解法的复习回顾,让学生对不等式组及解集的形成和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有一个过程性的体验,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性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加快解题速度。在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设计中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突出设和列。 四.教学过程

2x+x<72 1. 求出不等组2x+x+6>72 的解集中的正整数 x2 引申归纳。 无解,求m 的取值范围 3.若不等式组 X >m x>3 的解集为x>3 ,则m 的取值范围 探究实际问题例题解析1:如果每个学生分 3 个桃子,那么多 8 个;如果前面每人分 5 个,那么最后一个人分到桃子但少于 3 个.试问有几个学生,几个桃子? 问:(1)你是怎样解题目中的相等数量关系的? (2)你是怎样理解题目中的不等关 学生对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积累,这里对同 一个未知量需要满足几个不等 关系的实际问题做进一步探 索。 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系的? (3)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组?(教学说明:1、为让学生能从总体上准确把握题意, 复习回顾复习旧知。 提升认识。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2014.4.16 地点电教室 主持人: 内容:观课、议课、共同提高 参加人员: 活动过程: 一、确定集体备课的主题、过程、实施计划。 (1)确定课题:四年级数学《混合运算》; (2)确定人员: (3)收集材料,指定专人备课; (4)讨论交流,准备上课的教案; (5)集体观课议课,调整教学设计; (6)第二次上课; (7)再次观课议课即定稿。 二、上完课后,观课议课。 :老师的课问题有点琐碎,内容不能突出,课件有点多余,在讲练习的时候,与课件有点不同步,孩子的板演较少。导语内容很多余,与孩子沟通应该在课前。上课时,问题提得比较完整,孩子回答的比较完整。 :老师在提重点问题时,应多找几个孩子说说,在解应用题时,要注意关系式,提问题时要问清楚,老师说得有些多,评价性语言较少。

要注意引导孩子多思考,找孩子板演时,要先让该生说思路,然后再找其他人说一说,练习时要注意格式,注意细节。 :老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难点不都突出,提得问题有些笼统,练习没有层次,建议练习的题型应更多。导课过长,对于学生说到跟本课无关的知识时,应及时的给予肯定。 三、共同研讨,逐步完善。 修改老师的混合运算的教案。 1、观图后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情境导入要与新课相联系; 4、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新课内容适时加入小练习。 四、混合运算的教案定稿。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