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焰色反应学案

最新焰色反应学案

最新焰色反应学案
最新焰色反应学案

焰色反应

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可使用它们的单质或化合物、固液态等进行实验。

【学习目标】

1、了解焰色反应对于化学实验和研究的作用

2、掌握焰色反应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现象

3、掌握和熟练关于焰色反应的练习

【自主探究】

1、焰色反应的基本介绍

2、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

3、焰色反应的本质

【自主整理】

一、焰色反应的基本介绍

(1)“焰色反应”不是化学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它是金属原子或离子在灼热的条件下获得一定的能量,某些核外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发生一定变化的现象。

(2)焰色反应研究的对象是金属元素,研究的物质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其它的一些反应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紫色等等,都不属于焰色反应。

(3)并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都能发生焰色反应,在中学化学实验中要求掌握的有钠、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4)做焰色反应的实验一般要用一个物体做被灼烧物质的载体,中学化学实验中一般用的是铂丝,主要是因为铂丝灼烧时火焰没有特殊颜色。实际上凡是灼烧时火焰没有特殊颜色的金属,都可以作焰色反应的载体,如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等均可。

二、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

以铂丝做被灼烧物质的载体,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是:

(1洗洗:用稀盐酸蘸洗铂丝。目的是使铂丝上的高沸点杂质转化为沸点相对较低的氯化物。要注意用纯净的盐酸把铂丝洗得干干净净。

(2)烧烧:将用盐酸洗过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除去铂丝上的杂质。要注意所用的火焰应是无色或浅色,而且一直烧到火焰恢复到原来的无色或浅色为止。

(3)蘸蘸:用灼烧合格的铂丝蘸取被灼烧的物质。

(4)再烧烧:将沾在铂丝上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要注意:在观察钾的焰色反应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其主要原因是因钾及钾的化合物中可能混有钠元素,而钠的火焰能掩盖钾的紫色火焰,而蓝色的钴玻璃能滤去黄色的光,这样可以避免钾或钾的化合物中混有钠元素所造成的干扰。最后要洗净。

简略点说,即:洗→烧→蘸→烧→洗。

三、焰色反应的本质

根据构造原理,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激发态原子不稳定,电子又会跃迁回到较低能级,并释放出能量。不同的原子释放不同的能量,表现出不同的焰

色。因为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激光、霓虹灯光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实验】

实验用品:铂丝,酒精灯(或煤气灯),浓盐酸,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

装置图:

操作过程:①将铂丝蘸浓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②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钴玻璃观察).③将铂丝再蘸浓盐酸灼烧至无色。

钠离子

锶离子钾离子

特殊方法(可以借鉴)

用石棉绳蘸取待测金属离子的甲醇溶液直接点燃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简便,现象也很明显。

特殊方法特点:

(1)该方法的燃料为甲醇,它的火焰颜色很淡,对金属离子焰色的观察干扰小。

(2)石棉是一种耐火材料,实验时,它只是作为燃料载体,本身并不燃烧,因而其实验效果明显好于脱脂棉或滤纸等可燃物作燃料载体。

(3)火焰较高,焰色较纯,燃烧时间较长,便于观察。

注意事项:

(1)试剂瓶中剩余溶液可用石蜡将瓶口封住,防止甲醇挥发,可重复使用。

(2)观察钾离子焰色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现象更明显。

【问题的提出】

焰色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碱金属》一章中的重要实验,课本中实验用铂丝蘸取待测液来做,每操作一次用盐酸洗净并烧至没有颜色为止,耗时比较长,并且有些离子的焰色现象很不明显,特别是钾的焰色反应现象很难直接观察到,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片。为此,我们可以对实验操作上作些改进。【改进后实验操作】

⑴检查酒精灯是否含有其他干扰杂质,并用滤纸擦干净,然后点燃酒精灯。

⑵待火焰稳定后,用装有硝酸钾溶液的喷雾器将雾状液滴喷向火焰,直接观察钾的火焰颜色(不用透过钴玻片)。

⑶换一个装有其他溶液的喷雾器重复上述操作,逐一观察这些金属离子呈现出的不同火焰颜色。

【改进的优点】

⑴实验现象明显(尤其是钾焰色的观察,不必用钴玻璃片),可见度高。

⑵实验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⑶实验耗时大大缩短。

第二课时 常见的钠盐 焰色反应

第二课时 常见的钠盐 焰色反应 20121124丰集高中化学组 一、常见的钠盐(Na 2CO 3和NaHCO 3) 反转化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的生产 食品工业,泡沫灭火剂等 思考:Na 2CO 3和NaHCO 3的鉴别方法 二、侯氏制碱法 ⑴、侯氏制碱法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要制纯碱,先制得溶解度较小的NaHCO 3。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 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沉淀,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即: ①NaCl(饱和)+NH 3+H 2O+CO 2=NH 4Cl+NaHCO 3↓ ②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⑵、优点: 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 2 ,革除了 CaCO 3 制 CO 2 这一工序,NH 4Cl 可做氮肥,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三、焰色反应 1.概念:许多 火焰呈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 反应,是一种 变化,是元素的性质。注意有些金属元素没有焰色反应,如 等。 2.常见元素焰色:钠是 ,钾是 (透过 观察)等。 3.操作步骤: 洗: 烧: 蘸: 烧(洗): 。 要点透析 一、关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问题分析 1. Na 2CO 3和NaHCO 3的鉴别方法 (1)根据热稳定性不同 (2)根据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鉴别 ②Na 2CO 3溶液与盐酸的互滴鉴别 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气泡产生,向盐酸中滴加Na 2CO 3溶液开始就有气泡产生。 (3)根据阴离子不同用盐溶液鉴别 (4)根据溶液的酸碱性鉴别(为高二内容,先了解) 2.与等浓度盐酸反应的规律 ⑴放出CO 2快慢:NaHCO 3>Na 2CO 3 ⑵混合物反应先后:因CO 32- 结合H + 更容易,所以Na 2CO 3先反应生成NaHCO 3,然后NaHCO 3再反应。

碱金属元素 教学设计

【有关"碱金属元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 碱金属元素 第三节碱金属元素 一、金属元素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注意:K、Na密度变化趋势反常ρNa>ρK 碱金属元素中Rh有Rb、Cs密度大小水 Na、K、Cs可保存在煤油中,而Li常保存在凡土杯中 二、焰色反应 1、内容: 钾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 钠:黄色 2、用途:测定金属或金属阳离子的存在 操作:①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至与原火焰颜色一致 ②蘸溶液或粉未在外焰观察,每次实验完毕,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灼烧至与火焰颜色一致*,观察钾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结构(Li次外层为2个电子) 2、相似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注意:1、Li燃烧生成L2Io,而Na以后的金属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K至K以后的金属燃烧生成RO3起氧化物 结论:碱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起反应,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即失电子的能力。 *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因金属氯化物高温下易挥发。 2、与H2O反应 2K+2H2O=2KOH+H2↑ 2K+2H2O=2K++2OH-+H2↑(遇水燃烧) K、Na与H2O反应巨烈,放出的热使生成H2燃烧火焰呈紫色,并有较轻微得爆炸声,酚酞变红显碱性。 结论:与H2O反应由Li——Cs逐渐巨烈,Li遇水不溶成小球,Na熔成小球,K燃烧。 4、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四、钾肥 1、钾肥:主要指KCl K2SO4 K2CO3 钾盐为速效肥而CO(NH2) 2等为迟效肥 推出:应避免与氨态氮肥混合使用,放出NH3。应CO32—反应NH4+→NH3↑ 2、氮促进叶片生长,磷促进果实根发育,钾促进茎的生长。 3、岩石的风化 4、CO2自得:1)水的吸收;2)岩石风化;3)光合作用 教案内容: 内容1:知识讲解 教学设计2. 碱金属元素 教案内容: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评估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章单元评估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1—10每小题2分,11—18每小题3分,共44分) 1. 含铝物质的下列用途与其性质有对应关系的是() A. 金属铝有好的导热性,常用铝箔做包装材料 B.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常用其作耐火材料 C. Al(OH)3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可用其制作中和胃酸的药物 D. 明矾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用其作净水剂 2. (双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钠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生成其相应的化合物 B. 钠与水的反应实际上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的反应 C. 钠在水溶液中参加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 D. 钠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3.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过量铁粉,然后过滤D.Fe3+与KSCN反应产生血红色沉淀

4.2010年11月,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成功召开,其中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再次让世人感叹焰火的魅力。这些应用到了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 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6. 下列对不锈钢和普通钢的认识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三章单元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级:09级化学四班 姓名:连莉莉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的地位 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内容。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2、本章教材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实验探究基本技能,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铁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三维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 三、课程目标

1、了解钠、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3、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4、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5、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 ②以MgO 、Fe 2O 3、CuO 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③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④以Al 2O 3、Al(O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以KAl(SO 4)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⑤掌握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焰色反应操作。 ⑥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特点,使学生掌握酸式盐的组成特点。

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 特殊颜色。这是因为这些金属元素的原子在接受火焰提供的能量时,其外层电子将会被激发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外层电子不稳定,又要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基态。不同元素原子的外层电子具有着不同能量的基态和激发态。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波长的电磁波,如果这种电磁波的波长是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就会在火焰中观察到这种元素的特征颜色。利用元素的这一性质就可以检验一些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的存在。这就是物质检验中的焰色反应。 进行焰色反应应使用铂丝。把嵌在玻璃棒上的铂丝在稀盐酸里蘸洗后,放在酒精灯的火焰(最好是煤气灯,因为它的火焰颜色浅、温度高)里灼烧,直到跟原来的火焰的颜色一样时,再用铂丝蘸被检验溶液,然后放在火焰上,这时就可以看到被检验溶液里所含元素的特征焰色。例如,蘸取碳酸钠溶液灼烧时,看到的火焰呈黄色。蘸取碳酸钾溶液,放到灯焰上灼烧,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浅紫色。实验完毕,要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后,才能再去蘸另一种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编辑本段焰色反应的原因 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 焰色反应 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但由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不同,电子跃迁时能量的变化就不相同,就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

2021版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物质结构与性质含选修高考专题讲座3元素推断试题的分类突破教学案

第4章物质结构与性质(含选修) (三) 元素推断试题的分类突破 根据原子结构与物质组成推断 1.元素推断中常用的两条规律 (1)最外层电子规律 最外层 电子数(N) 3≤N<8 N=1或2 N>次外层 电子数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主族 (ⅢA~ⅦA族) ⅠA族、ⅡA族、第 Ⅷ族、副族、0族元 素氦 第2周期 (Li、Be除外)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阴上阳下”规律。 如O2-、F-、Na+、Mg2+、Al3+电子层结构相同,则Na、Mg、Al位于O、F的下一周期。 2.物质的特殊组成 (1)O与H可形成H2O、H2O2。 (2)O与Na可形成Na2O、Na2O2。 (3)C与H可形成多种烃类物质(如CH4、C2H4、C2H2等)。 (4)N与H可形成NH3、N2H4、NH4H。 (5)O与S可形成SO2、SO3。 (6)N的含氧酸有HNO2、HNO3。 (7)S的含氧酸有H2SO4、H2SO3。 (8)Cl的含氧酸有HClO、HClO2、HClO3、HClO4。 (9)Si的含氧酸有H2SiO3、H4SiO4。 (10)N与O可形成N2O、NO、N2O3、NO2、N2O4、N2O5。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1)根据核外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个数推测核外电子数。 (2)根据轨道电子的数目推测, 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有C和O。 (3)根据价电子排布式确定元素,如3d64s2的原子为Fe,3d54s1为Cr。 [典例导航]

(2016·全国卷Ⅱ,T9)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思路点拨] [答案] A (1)NaH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d与a、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在水溶液中呈________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b2-、c+、d2-的半径大小顺序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 [答案] (1)Na+[H]-(2)NaHS 碱HS-+H2O H2S+OH- (3)S2->O2->Na+ (4)Na2O、Na2O2 [答题模板] “两步”快速突破元素推断题 [对点训练] 1.(2019·长春模拟)已知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焰色反应教学设计说明

钾离子的焰色反应 :晓雪 (学号:1230070152 :309025223qq. :)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焰色反应来自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它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钠的重要化合物之下引入的知识,来自实验3-6,能够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学科的神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金属的认识。 2.学情分析: 要求:不通过蓝色钴玻璃即可观察到钾离子的浅紫色的焰色反应。学生已学习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对于金属和金属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单质本身经过灼烧会有什么现象呢?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金属学习体系,知道金属本身灼烧也有一定的颜色。 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一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使课本中要求钾离子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但是我们也可以找到不透过也可以观察到颜色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让学生了解权威所做的解释不一定是唯一的方法。通过课前查资料,以及改进实验与原始实验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进实验的优点,先观察视频后进行动手操作实验,实验会更顺利更成功,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焰色反应的概念。 (2)能够说出几种金属的灼烧颜色。 (3)能够做到钾离子不透过蓝色钴玻璃也可以观察到浅紫色。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钾进行灼烧后的颜色。 (2)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等方法,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焰色反应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习化学的使命感。 (2)感受到欣赏烟花美丽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形成远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3)体会到学习化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深刻反思化学对于环境的破坏。思考如何在做到化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化学必修教学设计: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苏教版

第2单元课时2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 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 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各个 次观察到 什么现 象?出现 这些现象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 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 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 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 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焰色反应原理

焰色反应原理 原理: 金属和它们的盐类,在灼烧时能产生不同的颜色。利用焰色反应,可以根据火焰的颜色鉴别碱金属元素的存在与否。这是因为当碱金属及其盐在火焰上灼烧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了能量,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但处于能量较高轨道上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很快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这时就将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而放出的光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为 400nm~760nm),因而能使火焰呈现颜色。由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不同,电子跃迁时能量的变化就不相同,就发出不同波长的光,所以放出光的颜色也就不同。焰色反应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 观察钾的焰色反应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以滤去黄色的光,避免钾盐里混有钠盐杂质所造成的干扰。 焰色反应之一: 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 的颜色的反应。灼烧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时,原子核外的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从基态跃迁到具有较高能量的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回到基态时,会以一定波长的光谱线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从焰色反应的实验里所看到的特殊焰色,就是光谱谱线的颜色。每种元素的光谱都有一些特征谱线,发出特征的颜色而使火焰着色,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洋红色含有锶元素,焰色玉绿色含有铜元素,焰色黄色含有钠元素等。 焰色反应之二:

(1)定义: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用于检验某些微量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也可用于节日燃放焰火。 (2)实验用品:铂丝、酒精灯(或煤气灯),浓盐酸、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 (3)操作过程: ①将铂丝蘸浓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②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钴玻璃观察); ③将铂丝再蘸浓盐酸灼烧至无色。 (4)用途:碱金属(碱金属的盐均为可溶性盐)和其它一些金属及其相应离子所发生的焰色反应可用于分析物质的组成,进行有关物质的鉴别。如:钠或含有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钾或含的化合物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钴玻璃)。 实质:离子跃迁 例: 钠:黄色锂:紫红色铷:紫色钙:砖红色锶:洋红色 钡:黄绿色铜:绿色

2.1.2 钠的几种化合物 焰色试验(导学案)-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

2.1.2 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反应【导学案】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氧化钠的性质 氧化钠属于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与水反应:; )反应:;(2)与酸性氧化物(如CO 2 (3)与酸(如HCl)反应:。2.过氧化钠的性质 【实验探究2-3】 ①② (1)与H O反应:; 2 反应:。 (2)与CO 2

【核心素养提升】 【思考1】有的同学认为Na 2O与Na 2 O 2 都是碱性氧化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思考2】结合Na 2O 2 的性质思考实验室中应该如何保存Na 2 O 2? 【思考3】现有两包淡黄色粉末。分别是硫粉和过氧化钠,请思考用怎样的方法可将二者鉴别? 3.过氧化钠的用途:供氧剂、漂白剂 【重点知识突破】 1.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 2O 2 不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盐酸、稀硫酸等)反应时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O 2 , 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2)Na 2O 2 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2-、SO 2 、SO2- 3 、Fe2+、酸碱指示剂等。 (3)Na 2O 2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因此Na 2 O 2 的水溶液能氧化有色物质而使之褪色,能漂白品 红溶液、酸碱指示剂、有色布条等。 2.Na 2O 2 与H 2 O、CO 2 的反应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 2或H 2 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 2 O 2 时,CO 2 或H 2 O与放出 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固体质量的关系 相当于固体(Na 2O 2 )只吸收了CO 2 中的“CO”、H 2 O中的“H 2 ”;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 Na 2O 2 +CO===Na 2 CO 3 ,Na 2 O 2 +H 2 ===2NaOH(实际上该反应不能发生)。 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

科目化学模块化学必修1 (人教版)时间 第三章 2 节共 3 课时模块总36 课时教学设计编号: 课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授课班级高一(2)、(5)授课教师魏崧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金属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的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金属,为以后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掌握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的共性和差异性 2、掌握检验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法------试剂法和焰色反应 3、以Al2O3、A l(O 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以KAl(SO4)2为代表,使学生掌 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4、掌握Fe3+的氧化性及检验方法,Fe3+与Fe2+的转变, 5、掌握F e(O H)2氧化成F e(O H)3的过程 过程 与 方法 1、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理念,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 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 2、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同时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比较 法。 3、通过对几个实验的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 实验条件的重要性,积累一些科学假设和对比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1、帮助学生主动构成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2、通过实验、图表分析、联系生活等多渠道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 物质变化的奥秘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体验合作和动手的整个过程的积极的情绪。 教学重点1、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差异性。 2、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 3、Fe3+与Fe2+的之间转变。 教学难点1、Na2CO3、NaHCO3溶液反应现象的差异。 2、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3、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分析Fe3+与Fe2+的转变并进行实验设计和验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列表对比。 教学资源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氢氧化铝性质实验;Fe3+与Fe2+的转变及验证实验;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Na 黄 Li 紫红 K 浅紫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为钾里面常混有钠,黄色掩盖了浅紫色) Rb 紫 Ca 砖红色 Sr 洋红Rb 紫Cu 绿 Ba 黄绿 Co 淡蓝 镁、铝,还有铁、铂、镍等金属无焰色 稀有气体放电颜色 He 粉红 Ne 鲜红 Ar 紫 1.红色:Fe(SCN)]2+(血红色);Cu2O(砖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红棕色);液溴(深红棕色); Fe(OH)3(红褐色);I2的CCl4溶液(紫红色);MnO4-(紫红色);Cu(紫红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色).。 2.橙色:溴水;K2Cr2O7溶液. 3.黄色:AgI(黄色);AgBr(浅黄色);K2CrO4(黄色);Na2O2(淡黄色);S(黄色);FeS2(黄色); 久置浓HNO3(溶有NO2);工业浓盐酸(含Fe3+);Fe3+水溶液(黄色); 久置的KI溶液(被氧化成I2) 4.绿色:Cu2(OH)CO3;Fe2+的水溶液;FeSO4.7H2O;Cl2(黄绿色);F2(淡黄绿色);Cr2O3 5.蓝色:Cu(OH)2;CuSO4.5H2O;Cu2+的水溶液;I2与淀粉的混合物. 6.紫色:KMnO4(紫黑色);I2(紫黑色);石蕊(pH=8--10);Fe3+与苯酚的混合物. 7.黑色:FeO,Fe3O4,FeS,CuS,Cu2S,Ag2S,PbS,CuO,MnO2,C粉. 8.白色:Fe(OH)2,AgOH,CuSO4,Na2O,Na2CO3,NaHCO3,AgCl,BaSO4,CaCO3,CaSO3,Mg(OH)2,Al(OH)3,三溴苯酚,MgO,MgCO3,绝大部分金属等. 说明:①元素基本上按周期表的族序数排列;②物质基本上按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盐、有机物的顺序排列;③许多物质晶状为无色,粉末状为白色,晶型不同可能有不同颜色;④硫化物和过渡元素化合物颜色较丰富。 一、单质绝大多数单质:银白色。 主要例外:镧系锕系及下列物质Cu 紫红,O2 无,Au 黄,S 黄,B 黄或黑,F2 淡黄绿,C(石墨)黑,Cl2 黄绿,C(金刚石)无,Br2 红棕,Si 灰黑,I2 紫黑,H2 无, 稀有气体无,P 白、黄、红棕。 二、氢化物LiH等金属氢化物:白NH3等非金属氢化物:无

高中常见物质的检验优秀教学设计方案优秀教学导案

第2单元课时2 常见物质的检验 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2-2-+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CONH1.学会Cl、SO434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案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2-2-、、、SOCO 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3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NH4方法,介绍现代分析 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案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案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案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案过程 [导入] 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 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 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现象离子试剂 +1 实验NH 4—Cl实验2 2—3 SO实验42+——NHSO、Cl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明确44+溶液,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碱金属元素与焰色反应导学案

碱金属元素与焰色反应 考点解读 1.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1)一般性 (1)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3)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 - 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4)一般情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酸式盐比正盐的溶解度大(但NaHCO 3的溶解度比Na 2CO 3的小)。 (5)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Na 、K 等需立即放回原瓶。 (6)锂与O 2反应与钠不同,只生成Li 2O ,而不生成Li 2O 2。 2.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焰色反应的操作 铂丝――→用盐酸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蘸取 待测物――→酒精灯灼烧 观察火焰颜色 (3)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提示:物理变化 相同 考向分析 考向一:碱金属元素性质规律的应用

【典型例题1】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氯气、氧气、氮气等发生反应 C.碳酸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答案】C 【解析】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这是碱金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的一个例外;碱金属中除锂外,均不与氮气直接反应;Cs与Na同为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由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Cs2SO4也易溶于水;由Na2CO3加热不分解,可得出Cs2CO3加热也不分解。 方法指导:碱金属的常见设问点 (1)碱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现象; (2)碱金属单质的保存(注意碱金属的密度); (3)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产物的判断; (4)碱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的比较; (5)碱金属的碳酸盐性质的比较; (6)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关的碱金属的应用。 考向二、焰色反应 【典型例题2】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 【答案】B 考向三、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典例3、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Cl2、O2、N2等发生反应 C.Cs2CO3加热时不能分解为CO2和Cs2O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解析:选C 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这是碱金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的一个例外;碱金属中除锂外,均不与N2直接反应;由Na2CO3加热不分解,可得出Cs2CO3加热也不分解;Cs与Na同为碱金属元素,性质相似,由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Cs2SO4也易溶于水。 对点训练

微课焰色反应教学设计研究

微课焰色反应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焰色反应是通过灼烧金属盐溶液观察火焰颜色来鉴别金属元素的常规方法。采用与焰色反应微课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在演示实验环节针对传统实验中铂丝价格昂贵,现象不明显等缺点,提出用脱脂棉来取代铂丝的实验改进方案,在教学中取得了成本更低、简便快捷、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焰色反应;脱脂棉;钠离子;钾离子;鉴别 1教学背景 1.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教社《化学》(通用类)中职第四章第三节。 1.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之后,对学生的知识框架完整性进行补充,要求学生学会鉴别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1.3选题价值。通过焰色反应加深学生对金属元素的认识,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论联系生活事例。如理解节日烟花绚烂,炒菜时盐溅到火上显黄色的原因等。 1.4学生分析。已学习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系统知识,初步具备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利用非金属离子的鉴定通过知识迁移,预测金属离子鉴定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中职学生思维活跃,不喜欢空洞的教科书式说教,逻辑推导思路在化学课上比较生疏,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实验,色彩鲜艳的颜色刺激视觉神经,动画和视频形象的领悟内容,所以通过实验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焰色反应原理,了解几种金属元素焰色反应颜色。2.1掌握焰色反应实验鉴定金属离子方法。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过程与方法。(1)学会知识迁移,将其应用在生活中。(2)学会在实验中发现不足进行改进,培养创新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5)从生活出发,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美。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焰色反应原理和几种常见金属离子焰色反应焰色。掌握焰色反应实验鉴定金属元素的方法。3.2教学难点。焰色反应原理、焰色反应实验操

高三化学 常见金属的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的基本步骤 实验用品:铂丝,酒精灯(或煤气灯),浓盐酸,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 ①将铂丝蘸稀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②蘸取试样(固体也可以直接蘸取)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制钾时需要用到钠,因此钾离子溶液中常含有钠离子,而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黄色与少量的紫色无法分别出来)。 ③将铂丝再蘸稀盐酸灼烧至无色,就可以继续做新的实验了。 特殊方法(借鉴) 用石棉绳醮取待测金属离子的甲醇溶液直接点燃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1.准备 普通石棉绳一根(约50cm)、火柴、金属的盐酸盐或硝酸盐、试剂瓶、50mL小烧杯、剪刀。 2.方法及步骤 (1)分别将几种准备进行焰色反应的金属盐酸盐或硝酸盐配成甲醇的饱和溶液于试剂瓶中,备用。 (2)取20mL~30mL需要进行焰色反应的金属盐酸盐或硝酸盐分别置于50mL小烧杯中,把石棉绳的一端浸入约1cm~2cm,取出,用火柴点燃,即可明显地观察到该金属离子的焰色。 3.方法特点

(1)该方法的燃料为甲醇,它的火焰颜色很淡,对金属离子焰色的观察干扰小。 (2)石棉是一种耐火材料,实验时,它只是作为燃料载体,本身并不燃烧,因而其实验效果明显好于脱脂棉或滤纸等可燃物作燃料载体。 (3)火焰较高,焰色较纯,燃烧时间较长,便于观察。 4.注意事项 (1)试剂瓶中剩余溶液可用石蜡将瓶口封住,防止甲醇挥发,可再用。 (2)观察钾离子焰色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现象更明显。 ?常见焰色反应的火焰颜色,钠—黄,锂—紫红,钙—砖红,锶—洋红,钾—浅紫,钡—黄绿,铜—绿。 ?焰色反应口诀 ?口决一:钾紫钠黄(钳子夹)铷紫锂紫红,钙锶砖洋红(盖砖房,思洋房),钡铜黄绿绿(背黄驴)。 ?口决二:钾浅紫,钙砖红;钠黄镁铝无;钡黄绿,铜色绿;铁无锂紫红。 ?口诀三:钾紫钠黄锂紫红,铷紫铜绿钡黄绿,钙砖红,锶洋红,钴淡蓝,铁无色。 ?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

化学必修一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学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时1) 【学习目标】 1.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Na2O2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焰色反应的概念及操作。 【学习重点】 Na2O、Na2O2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 Na2O2的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旧知回顾: 写出钠与氧气常温和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 +O2 Na +O2 新知探究: 一、Na2O、Na2O2 1.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2. 演示实验化学书55页实验3-5 (1)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现象先变____,说明生成了______,后变____,说明______。 (2)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__,说明生成了_____________ (3)用手摸试管外壁,感觉___________,说明反应_____________二、焰色反应 1.演示实验化学书57页实验3-6 2、定义很多______________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3、操作 洗- 将铂丝(或光洁的铁丝)用_______ 洗净 烧- 将洗净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于______________ 蘸- 蘸取_______ 烧- 在无色火焰上灼烧,并观察_______ 洗- 再用_______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______________ 4、几种金属的焰色 钠_______ 钾_______ (观察时要透过______________ ) 5、注意事项 (1)焰色反应是_______的一种_______ 性质,无论是金属_______ 或金属_______ 均能发生焰色反应 (2)不是所有元素都有特征的焰色,只有碱金属元素以及少数金属元素才有此性质。知识检测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淡黄色固体 B。都是碱性氧化物 C.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D。都能与二氧化碳化合 2.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

辨色识金焰色反应试验教学设计

辨色识金------焰色反应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学科内容:焰色反应在学习完金属元素相关性质之后作为一个物理性质作为补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是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重要鉴别方法。 社会价值:焰色反应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加身对金属的认识,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如了解烟花绽放的原理,炒菜时溅到火焰显黄色的原因等。通过火焰焰色的特定现象联系化学知识。 教学改进:教材中其焰色反应实验具有实验现象不明显,操作繁琐等缺点,在课堂教学中不便学生观察,因此选择用创新自配溶液以及新的反应装置进行实验改进。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①已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具备较完善知识体系 ②能利用化学性质对金属离子进行鉴别 ③基本的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 2.能力储备 ①具备一定的知识联系迁移能力 ②能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的能力

3.思维特点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较难系统地学习知识、整理自己的思路、整理知识。更喜欢直观的实验现象学习知识,还未熟练将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等手段运用到化学学习中。而各种缤纷多样的颜色更能加深同学们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通过焰色反应鉴别钠盐和钾盐及其现象 ②掌握常见金属离子的鉴别方法 ③了解了解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各金属元素的火焰颜色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知识结构化学习 ②学会知识练习生活,迁移到生活的应用当中 ③学会客观辩证化学实验的缺陷,学习实验改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身边的化学,认识身边的化学 ②客观辩证实验缺陷,养成严谨与创新的品质 ③感受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关联性 三、实验内容设计 ①教师演示钾、钠的焰色反应 ②教师演示利用蓝色钴玻璃区分钠钾混合溶液的焰色 ③学生分组实验操作锂、钙、铜的焰色反应,加强学生对焰色反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1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情感目标:通过由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研究体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重点难点】 钠的重要化合物、焰色反应 【自主学习】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实验探究】 1、回忆初中有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2、看课本56页“科学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①溶解性及酸碱性探究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比较 与Ca(OH)2反 应足量:不足: 与BaCl2反应 相互 转化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食品工业,泡沫灭火剂等 讨论:分析课本57页实验,说明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呈现的各种艳丽色彩的原因 三、焰色反应 1、定义:很多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2、操作:洗、烧、蘸、烧、洗 3、几种金属的焰色: 钠:色,钾:色(观察时要透过 )

【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是白色固体 B.均是碱性氧化物 C.均与水反应生成碱 D.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 2、向酚酞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 ) A.最后溶液变红 B.溶液先变红色最后褪色 C.无明显现象 D.因为Na2O2与酚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4、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的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中Na+数目减小,有O2放出 D.溶液的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 5、用1L 1.0mol·L-1 NaOH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3 B.2∶1 C.2∶3 D.3∶2 6、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钠的热稳定性 C.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量和反应快慢不同 D.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有两份质量相同的NaHCO3,向第一份中加入盐酸使其充分反应;将第二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冷却至原温度再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则它们所耗用的盐酸的体积比( ) A.2∶1 B.1∶1 C.1∶2 D.4∶1 8、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 9、在10mL 0.01mol·L-1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 0.05mol·L-1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 A.1.344mL B.2.24mL C.0.672mL D.0mL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