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精)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精)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精)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精)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新区第一中学地理组张先根)

教学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地理上册2.8(P58--P6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能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德育目标: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避害趋利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计算机,或投影、录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苏州现在正处在秋冬交替的季节,前几天还是秋高气爽,一夜的狂风便把我们带到了寒冷的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见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这使得气候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我们学习气象灾害,目的在于提高大家对减灾防灾的认识,做到趋利避害,防御和战胜灾害。

[开始新课]

[播放录像]气象灾害实况录像片。

[教师提问]什么是气象灾害?

学生回答: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气象灾害吗?(计算机出示灾害小画面)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 气象灾害种类很多,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

[教师提问]什么是台风?(展示北半球气旋图)

学生回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多形成灾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灾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教师讲述] (展示台风结构图)四周空气绕着台风中心急速旋转,且边转边移动。台风中心附近的宽度约100千米的一个环状区域是破坏力最强的地带,狂风暴雨和恶劣天气都集中在这里;而台风中心即台风眼,碧空无云,风和日丽,是狂风暴雨包围中的一块静地。

[教师提问]谁能具体说一说台风的灾害。

学生回答: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教师补充](看课本中的台风路径图)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这是1990年15号台风卫星图象和台风经过的路径。简述台风经过的主要路径。

[教师小结]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省。

[出示资料]

资料1:1990年第十二号台风,从8月20日到22日,前后三次登陆福建,使福建全省连降暴雨,沿海一带泛滥成灾,全省各大小河流都超过警戒水位和危

险水位,造成全省13.3万公顷农田被淹,9000多处水利工程被洪水冲

毁,5000多间民房在暴雨中倒塌,44人在风灾水灾中死亡,受灾人口达 4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

资料2;预计14日晚上至15日晚上,(受14号台风桑美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江南东半部、江淮东部、山东半岛、河北东北部、东北地区南部有

小到中雨,其中浙江东北部、长江口区、江苏沿海、山东半岛等地有大到

暴雨,华东沿海和东部海面、台湾北部沿海及东部洋面有6

10级大风,

~

台风桑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的风力有11

12级。(2000年9月14日

~

《人民日报》)

但台风也有功,盛夏期间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解除或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旱情。

[教师提问]为什么我国的水旱灾时有发生?

学生回答:由于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极不均匀,所以我国的水旱灾时有发生,在同一时间里往往是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在同一地方往往是旱涝交替出现。

就全球范围来说,每年也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出示资料]

资料3:孟加拉国年年闹水灾。1988年9月见的一次水灾,被认为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国64个县中有53 个县遭这场空前大水袭击,3000多

万人被水围困无家可归。洪水冲毁800万间房屋、1300多千米公路、240

多座桥梁和一些火车站。洪水造成的粮食损失约为300万吨。国家仅修

复被毁的交通设施就要花费1.6亿元。

资料4:非洲近代最大的灾难----干旱。1982年以来,非洲大陆遭受了本世纪最严重的旱灾,34个国家遭受大旱,占非洲国家总数的2/3。严重的干旱给非

洲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全非洲严重缺粮的

灾民达1.5亿人以上,至少有1000万人被迫背井离乡,更多的灾民则挣

扎在死亡线上。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这两种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最大的,我们先来看看洪涝灾害。

[教师提问] 什么原因可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学生回答: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可造成洪水灾害,同样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达暴雨也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使国民收入和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教师小结]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在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和东部地区,从而引发洪涝灾害。

[出示录像和资料]

资料5:特大暴雨袭击浙江北部地区。1997年6月30日浙江北部地区普降大雨,青山、赋石等大型水库水位超过历史实测洪水位,接近建国以来最大的

1969年“7.5”特大洪水,截止7月2日晚,全省受灾乡镇达406个,倒塌房屋11000间,死亡33人。

资料6:皖赣铁路因暴雨行车中断。1997年6月30日18时起,皖南地区突降暴雨,降雨量最高达180毫米,造成山洪暴发,致使皖赣铁路发生多处塌

方,达范围线路路基被冲毁,20余座桥梁桥台移位,桥头路基被毁,皖

赣线行车全线中断。

资料7:1996年7月蓟县两次风雨造成3800多棵大树被刮倒、刮断,造成公路交通中断,通讯与供电中断48小时,直接经济损失4300多万元。

[教师小结] 从录像片和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而与洪涝灾害对应的干旱灾害,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居各种气象灾害的第一位。

据 1960

1990 年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受旱农田面积约为2085万公顷,占

~

全国各种气象灾害受灾面积的62%。干旱也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的问题。

[教师提问]什么是干旱呢?

学生回答: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教师提问]干旱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学生回答: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以及更严重的灾害,如沙尘暴等。

资料8:据报载,今年(2000年)3月至4月,受北方高压的影响,反气旋活动频繁,冷空气不断南下,导致我国连续多次发生大面积的沙尘暴。与往年相

比,今年沙尘暴发生时间提前,频率增加,程度加重,影响范围扩大,已

经逼到了长江流域,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沙尘暴给受灾地区造成了严

重的危害。

台风、洪涝和干旱的灾害使巨大的。同样,寒潮也会带来危害。

下面请同学们读1989年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寒潮警报。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对比台风,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大约在什么季节能听到寒潮警报?

学生回答:台风警报一般在夏秋季节,寒潮警报一般在冬半年(深秋、冬季、初春)。

[教师提问] (展示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我国哪些地方受到这次寒潮的影响?危害怎样?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出示寒潮定义)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

[教师提问] 防御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有哪些减灾措施?

学生回答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教师讲述]在本世纪的我国水利史上,有两项特大型水利工程。第一大工程是三峡工程,第二大工程是小浪底工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一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实现。这两大工程建成以后,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回答2: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水旱兼治。

[出示图片]三北防护林,治理干旱灾害的成果图。

学生回答3:加强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

[教师补充讲述]我国在湖北、四川、上海等地建有台风或暴雨警报服务系统,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播放成功预报气象灾害的实例录像)。

[出示资料]

资料9:1991年6月17日淮河王家坝超过警戒水位,防汛部门根据雨势减弱的准确预报把分洪时间推迟48小时,使下游1.9万人得以安全撤离。

学生回答4:普及有关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教师总结]1990~2000年是国际减灾十年,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并于1993年第一次把减灾列入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中,建立了相应的减灾管理系统。

我们是地球的主人,防灾减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复习总结](出示投影片)

教后感:

本教案是2001年11月28日我校对外公开课时使用的教案。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感受如下:

一、成功之处:

1、本教案符合教案的基本格式,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同时注重理

论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2、这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教案中大量的文字材料一方面可以通过

屏幕展示给学生,既能节约时间,又能提供大量的信息;另一方

面,文字材料结合配图,图文并茂,互相补充。

二、有待改进之处:

1、部分文字材料反映的事实年代较久远,有待替换为近期世界上发

生的主要灾害。

2、在平时教学中多增加“地理案例”的提供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获苏州市二等奖)

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方案(最新)

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方案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我市各类异常天气不断增多,暴雨(雪)、雷暴、大风、干旱、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频发,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气象灾害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按照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方案》(x电〔X〕19号)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市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意义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对防止和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是维护公共安全、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制定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我市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基础,切实增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二、努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水平

(一)加强自动气象站建设,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 根据黑办发电〔X〕19号文件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全市自动站气象观测网站密度,重点加强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建设。X年主要在林场(所)建设7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在乡(镇)建设10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升级改造4个乡(镇)二要素自动气象站为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在丘陵、山地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易发地域和天气敏感区,建设3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3年完成所有林场(所)、乡(镇)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自动站建设、日常维护等经费要纳入当地政府(区、局)常规预算。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 气象部门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暴雨(雪)、雷暴、大风、干旱等灾害中短期预报,着力做好突发性局地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三)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接收 1、电子显示屏建设 各县(市)、区政府在乡(镇)居民区和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场所至少设立一个电子显示屏,用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与显示,重点加强农村乡镇电子显示屏建设。

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分析

浅析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摘要:阐述了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必须重视完善气象灾害问题,我国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主要有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及预测、气象灾害的减灾服务。具体的防御对策主要有加强协调指挥体系建设、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管理 据有关部门统计,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种类最多,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又最难防范的灾害。为了做好气候变化对我区各行业的影响和我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气候预测与评估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向社会公众和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准确、权威的天气预报、警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和生产、生活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必须重视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的气象灾害问题。 我国气象灾害的防御主要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一、工程性措施 (一)、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进行堤防修筑、河湖整冶、水库加固、涝区治理、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的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和防御干旱。 (二)、兴建防护林 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沙漠化,防御水土流失,增强农业稳产高产。在我国,1978 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工程完成了大规模的造林工程,是世界林业建设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生态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对农田小气候和大气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非工程的措施 (一)、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气象灾害及其预防

永昌中学课堂教学案例与设计编写时间:年月日第二轮修改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019年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计划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2019年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计划 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市地处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洪涝、干旱、高温、强对流天气、寒潮、暴雨、大雾、冰冻、霜冻、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都有发生。据统计,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各类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绝对值在大幅度地增加,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在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为主要特点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气象灾害防御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重要的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指导各级气象防灾体系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随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建成较完整的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业务体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与服务面不断拓宽,电视、电台、报纸、手机、网站、电话、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广泛应用于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全市每天接受气象服务信息的公众达到95%以上;多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取得进展,已经探索建立了市区域联防、上下联动、部门联合的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应急处置机制;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我国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显著下降,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3%-6%下降到目前的1%-3%;初步构建起气象灾害防御法规制度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文件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陆续颁布实施;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科普宣传不断深入,通过气象科普基地、气象科普馆、气象科普讲座、大众传媒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了公众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完整版)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朱良初中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朱良初中 2013.2

朱良初中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朱良初中抱着对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意识,为切实有效应对气象灾害,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 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制订本预案,做好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学校在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朱良初中防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朱同罡 副组长:郭良明 成员:王效帅李天忠等校委会成员、全体班主任、校医 4、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日常工作职责 ①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 ②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出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③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学校的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④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锅炉房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 三、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

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气象灾害和防治技术 一、园艺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减灾技术: 1、风害的危害及其防御: ⑴危害:①影响园艺植物的生产量,降低光和效率;②造成植株体发生机械损伤,生殖期落花落果;③会使木本园艺植物产生偏冠现象,影响植株美观性和经济价值;④大风天气易使土壤沙化,地表覆盖物减少;⑤在生殖生长期内会影响正常的传粉,花器受损,影响结实的产量。 ⑵减灾技术:①注意园地的选择,避免在严重风害多发的风道和上风口等区域建设;②改造自然条件,营建防护林(特别是在盛行风的迎风面栽植树木,多可选用高大的乔木作为主护林带,低矮的乔灌木作为副林带)③选择适宜品种,大风多发区不适宜种植高小抗风能力差得植物;④加强综合管理(如水肥的管理,枝叶的修剪,植株密度的选择等) 2、低温灾害及防御: ⑴防御措施:①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农业气候条件的园艺作物及品种; ②生产期内加强园艺植物田间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培育壮苗植株,提高作物本身的抗逆性; ③进行人工低温防治措施(通过灌水增加土壤空气湿度和热容量,减缓变温幅度;采用烟熏法,减少地面辐射散热,增加近地层的热量,大量烟粒可作为吸湿性的凝结核促进空气中水分凝结放热,减缓降温;也可以人工降雨、喷水或根外施肥、覆盖等措施)④对以受害的植株要及时清理或修剪,避免成为病原载体,造成次生灾害;⑤加强秋季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减施氮肥,促根生长,进行修剪摘心,增强抗寒性。 3、农业气象灾害的减灾防灾的基本原则: ⑴以人为本的原则 ⑵以效益优先的原则 ⑶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原则 ⑷不同灾种采取不同防灾减灾对策的原则 ⑸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减灾技术》杨晓光李松茂等主编

12-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9气发[2010]93号)

中国气象局文件 气发…2010?93号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我国农村气象灾害多,受灾地域广,防灾力量弱,防灾减灾任务艰巨。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是关系国家农村改革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气象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关于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精神,全面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气 — 1 —

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以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民农村满意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的作用,综合运用科技、行政、法律等手段,统筹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发布、应急处置和风险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农村趋利避害水平,切实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用3—5年的时间,形成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成覆盖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健全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实现防御规划到县、组织机构到乡、精细预报到乡、自动观测到乡、气象服务站到乡、应急预案到村、风险调查到村、科普宣传进村、气象信息员到村、预警信息发布到户、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灾情收集到人,发展适合我国农村基本情况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整体水平。 三、主要任务 — 2 —

气象灾害防御手册

气象及衍生灾害防御实用技术手册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 二OO八年五月

前言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指示, 科技部会同中国气象局组织专家编写了《抗震救灾减灾气象实用技术》,重点针对地震以后灾区可能出现的气象及其衍生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现印发供参考。 四川省的主要气象及其衍生灾害有:暴雨、高温、强对流(雷电、冰雹等)、泥石流、山体滑坡、雾、寒潮、道路结冰、雪灾等。地震后,灾区的强降水将给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库、大坝、堰塞湖、道路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气温的变化也会对灾区的人民的身体健康、生活等产生一定影响等。震后灾区应加强防范上述气象及其衍生灾害的发生,减少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编制过程中一些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各部门和地方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及时补充和更新,为抗震救灾提供有效支撑。

目录 一、地震灾区的气候概况 (1) 1.地理概况 (1) 2.气候概况 (1) 2.1气温 (1) 2.2降水量 (2) 2.3日照 (2) 2.4四川地震重灾区5-9月气候背景分析 (3) 二、地震灾区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4) 1、暴雨 (5) 1.1特点及危害 (5) 1.2暴雨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5) 2、高温 (6) 2.1特点及危害 (6) 2.2高温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6) 3、雷电 (7) 3.1雷电特点及危害 (7) 3.2雷电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7) 4、冰雹 (8) 4.1特点及危害 (8) 4.2冰雹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8) 5、地质灾害 (9) 5.1泥石流特点、危害及防御措施 (9) 5.2山体滑坡特点、危害及防御措施 (10) 6、雾 (11) 6.1特点及危害 (11) 6.2大雾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1) 7、寒潮 (12) 7.1特点及危害 (12) 7.2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2) 8、道路结冰 (13) 8.1特点及危害 (13) 8.2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3) 9、暴雪 (14) 9.1特点及危害 (14) 9.2暴雪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4) 三、地震灾区高温天气对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5) 1、高温天气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5) 2、高温天气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6) 四、地震灾区降水对地质灾害、水库、大坝、堰塞湖、道路交通等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6) 1、降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6) 2、降水对水库、大坝的影响 (17) 3、降水对堰塞湖的影响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70号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

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开展自救互救。 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预防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第十一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风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题库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题库)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A国务院B省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乡镇以上人民政府 2、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标准的规定。 A国家B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C住建部D国家标准委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影响(范围)、强度,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临时确定为气象灾害危险区,并及时予以公告。 A时间B地点C范围 4、擅自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A1万B2万C3万D5万 二、多项选择题 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A种类B次数C强度D造成的损失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A国家重大建设工程B省级重大建设工程C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D大型太阳能、风能 3、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A重要天气预报B灾害性天气警报C重大过程服务信息D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4、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民政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A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B应急联络C信息传递D灾害报告 三、判断题 1、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对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对 3、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正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上一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一、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 2.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4.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 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2.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国家与地方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基础,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国家与地方综合气象监测络,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气象卫星工程和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完善雷电、酸雨、臭氧、大气成分、土壤墒情等专业观测,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气象部门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台风、暴雨、大雾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抓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增加信息发布内容,拓展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功能,设,发布接收子系统。完善和扩充气象频道、气象手机短信预警发布系统、数字卫星广播系统和专业信息站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发布渠道相结合,及时发布台风、暴雨、大雾等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在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或利用现有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警报器等设施接收和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加强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行业和领域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农村乡镇自动气象站和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方案

***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为减少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等有关规定,制定我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方案。 一、防御原则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二、防御重点 主要是暴风、暴雨、雷电、雪灾以及其他灾害性天气。。 三、防御工作 (一)暴风灾害防御 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风抢险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气象协理员要保持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同时按照暴风预警指令等级组织好灾害的防御,高等级预警的要停止集会、停课、停业及一切危险作业,妥善安排留守人员和转移广大群众,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一旦发生灾害,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抢险救灾。 (二)暴雨灾害防御 积极组织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和抢险准备工作。接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灾害预警信号后,要立即组织人员防御,学校、幼

儿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和幼儿安全。要做好镇村道路的疏通和农作物的排水工作,加强危房的检查,对危险地带加强值班和巡逻,同时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三)雷电灾害防御 组织编制左家坞镇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雷电重点防御单位要与防雷检测部门联系,做到定期检测、定期维护。同时,积极做好新、改、扩建工程防雷设施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工程检测以及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装置检测等工作。积极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宣传工作,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四)雪灾灾害防御 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应急和抢险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成立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目标明确,确保各项防御工作落到实处。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106号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 鄂政办发〔2010〕106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切实做好我省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等农副产品主产省份之一。近年来,虽然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但农业对天气变化的依存度仍然很高。尤其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省天气变化起伏大,突发性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多发。做好气象为农业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把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部署,抓出成效。

二、深入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一)增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完善提升现有农村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水平,是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建设的基础条件。各地要完善监测功能、增加监测密度,逐步将每个乡镇的自动雨量站升级为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在暴雨和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行政村增建自动气象站,在雷电多发频发地区开展农村雷电灾害监测,推进乡乡有站、预报到乡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实现局地灾害性天气的观测和预警,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全省农村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率接近城市水平。今年要在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组织试点市、州开展精细化到乡镇的气象预报业务试验。 (二)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开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要做到需求属地化、产品特色化、服务精细化。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支持气象部门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布局特点,选择重点基地,建立农村气象服务联系卡制度;详细分析需求,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农业气象服务,做好做深“一县一品”农业生产气象服务,针对每个产品建立一套需求分析表、一套服务指标、一套业务流程和一个业务平台,针对不同农事季节开展精细化服务。要按照一年建一品的服务要求,到2012年,每个市、州要有3-4项重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

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 克仁克腾旗气象局 目录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1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 第二章 山洪灾害知识14 第三章 风沙、沙尘灾害知识19 第四章 雷电灾害知识23 第五章 气象次生灾害知识30 第六章 生活中如何防御气象灾害35 第七章 农作物如何防御气象灾害42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70号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经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开展自救互救。 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预防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第十一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域,编制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第十二条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第十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标准,应当考虑气象灾害的影响。 第十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防御需要,编制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协助本地人民政府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工作。 第十八条大风(沙尘暴)、龙卷风多发区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护林和紧急避难场所等建设,并定期组织开展建(构)筑物防风避险的监督检查。 台风多发区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海塘、堤防、避风港、防护林、避风锚地、紧急避难场所等建设,并根据台风情况做好人员转移等准备工作。

浅析气象灾害的防御

浅析气象灾害的防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气象灾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气象灾害的防御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主要是目前还未形成完善、规范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7)15-0223-01 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气象灾害的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全面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 1、我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 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由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等所造成的灾害,以及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气象灾害的起因源于天气现象,造成的影响却涉及交

通、电力、通讯、农业等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1 干旱 干旱即为在一定时期内降水量严重缺乏,导致水流量太少,土壤水分严重缺失,从而造成农作物的生长大受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都遭受到严重的损坏。干旱带来的主要影响有旱灾、干旱风、城镇用水受影响,甚至引发地质或农林灾害等,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城镇工业用水亦受到影响,生活用水也会有所缺失。对于农业而言,干旱是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1.2 冷冻害 冷冻害主要是由于冷空气或寒潮的入侵而导致连日温 度持续下降,导致农作物持续受损,产量大打折扣。冷冻害通常伴随着寒潮、大风、霜冻、强冷空气等等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导致人畜、苗木都受到冻害,道路、线路被冻受损,还有可能导致农林或水圈等灾害发生。 1.3 洪涝 洪涝即为在短期内或是连续的一次强降水的过程,容易导致地势较低或地形较为封闭的地方由于降水而难以有效 排泄,从而造成农田水分过多而影响农业生产;洪涝灾害通常以大暴雨形式呈现,主要会导致积水过多、洪水爆发、城镇内涝,建筑物或农作物惨遭损害,甚至危及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引发进一步的地质灾害或是农林灾害。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难点:台风的形成。 3.疑点:无。 4.解决办法:结合录像、图片讲述。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启发式; 2.分析讨论法; 3.讲述法。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 (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 气候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前面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种类很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候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过渡:联合国曾经把台风列为气象灾害之首,而寒潮又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下面,我们先了解台风和寒潮。 看录像,回答问题: 1.什么是台风和寒潮? 2.台风和飓风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1.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见下图)。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版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7版) 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570号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7号)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开展自救互救。 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预防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第十一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