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课时

3.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课时

3.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系统复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及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熟练的处理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等比数列性质和等比数列前n 项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等差数列比较

(二)新课讲解:

例1. 在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n a 和等比数列{}n b 中,111a b ==,22a b =,83a b =。 (1)求

数列{}n a 的公差和数列{}n b 的公比; (2)是否存在

,a b 使得对于一切自然数n 都有log n a n a b b =+成立?若存在,求出,a b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n a 的公差为d ,{}n b 的公比为q ,

由已知:1

11a b ==,1d q +=,217d q +=,

解得10q d =??=?(舍去)或65q d =??=?

, (2)若存在,a b ,使得log n a n a b b =+成立,即11(1)5log 6n a n b -+-?=+, ∴54(1)log 6a n n b -=-+,

∴(5log 6)(4log 6)0a a n b --+-=

要使上式对于一切自然数n 成立,必须且只需5log 604log 60a a b -=??+-=?

,解得1

a b ?=??=??

因此,存在1a b =使得结论成立。 例2.已知数列{}n a 中13a =对于一切自然数n ,以1,n n a a +为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1210n n a x a x +-+=都有实数根αβ,满足(1)(1)2αβ--=。 (1)求证:数列1{}3

n a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求{}n a 的前n 项和n S 。 解: (1)由题意得:12n n

a a αβ++=,1n a αβ?=,代入(1)(1)2αβ--=得:1111()323n n a a +-=--,当113n n a a +==时方程无实数根,∴13

n a ≠,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知:1{}3n a -是以11833a -=为首项,公比为12

-的等比数列。 (2)由(1)知1181()332n n a --=?-, ∴1811()323

n n a -=?-+, (3)n S 218111[1()()()]32223n n -=+-+-++-+11616()2

n =-?-。 例3. 已知0a >且1a ≠,数列{}n a 是首项为a ,公比为a 的等比数列,令lg ()n n n b a a n N *=∈, (1)当2a =时,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 (2)若数列{}n b 中的每一项总小于它后面的项时,求a 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得:n n

a a =,则lg lg n n n n

b a a na a ==, 当2a

=时2lg22lg2n n n n b n ==, ∴(22438n S =+?+?+…2)lg 2n n +? ①

2428n S =?+?+(1…1(1)22)lg2n n n n ++-+ ②

①-②得:n S -(248=+++ (1)

22)lg 2n n n ++-12(12)(2)lg 212

n n n +-=-- 11(222)lg2n n n ++=-- ∴1((1)22)lg2n n

S n +=-+; (2)由题意得:11lg (1)lg n n n n b na a b n a a ++=<=+

∴()lg 0n a n na a a --<

当1a >时,1a n a >-则11a a

>- ∴1a >, 当01a <<时,(1)n a a ->即1a n a >-则11a a >- ∴102

a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a 的范围为:1a >或102

a <<。 例4.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21()2

n n a S +=()n N *∈,求n a 及n S 。 解:取1n =,则2111()2

a a += ∴11a =, 又∵21()2n n a S +=,可得21()1()22

n n n a a a ++=∵1n a ≠- ∴21n a n =-,

所以,n S 135=+++…2(21)n n +-=。

(三)小结: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有关知识复习,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

四、作业:

1. P136A 组4,B 组6、7

2.若数列前n 项和n S 1(1,0)n ka k k =+≠≠,求证: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我的叔叔于勒》两课时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1课《我的叔叔于勒》 一、课标关于本课内容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中提出“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阶段目标”中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小说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 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故乡》、《孤独之旅》两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学生从中获得了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同时,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对描写、对比手法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认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为下一篇反映师生之间关系的小说《心声》打下基础。 2、本课的知识体系 莫泊桑的这篇小说,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节,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确定教学目标 1、依据: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初中小说的教学,要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学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由此,依据教材要求,重点研讨有关课文内容、写法、主题等几个问题。另外,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口头作文的形式,为课文另拟一个结局。

小学语文《台湾的蝴蝶谷》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台湾的蝴蝶谷》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台湾的蝴蝶谷》优秀教案1 教材分析: 本文以形象生动、富有画面美的语言描绘了台湾蝴蝶谷瑰丽壮观的奇异景色,表达了人们对蝴蝶的喜爱之情。全文共4个自然段。本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律,还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借助教材,可以训练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同学的语感,引导同学走进台湾,了解台湾,激发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多法并举,引导同学由表和里,由浅入深,扎扎实实地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入感悟其内涵。这样通过多媒体引导同学入境读悟,同学感悟得更轻松、更积极、更瑰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蝴蝶谷名称的由来和蝴蝶谷的迷人景象。 3、听说读写结合,渗透培养同学利用名种途径收集信息和处置信息能力的意识。 4、文道结合,激发同学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渗透祖国大团圆的美好祝愿。

教学重点: 了解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激发同学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蝴蝶谷的名称由来。 教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学法: 品读、欣赏、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暗示学法1、同学们,你们到哪里旅游过? 2、哎呀,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你们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你们相信吗?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月亮湾、迷人的桂林山水、沉睡的大海……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 3、对,书读得好了,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到台湾去走走看看,这可是一次特殊的旅行,只有会读书的小朋友才干真正享受到旅行的快乐,欣赏到美丽的风光。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 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 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 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 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 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 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 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 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 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 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 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 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 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 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 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 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 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 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了解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体会小说巧妙的构思。 4、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风气对人性的扭曲,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细致地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性格特点,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教学方法 l、诵读法 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 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人手,探讨作品主题。 3、续写法 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教学过程构思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化学键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4.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离子键 1.钠与氯气反应实验: 实验现象及解释实验结论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色火焰(原因:金属钠与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集气瓶中有白烟生成(原化钠。 因: )。 2.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过程 原子结构达到稳定结构离子结构NaCl形成过程 示意图的途径示意图 电子 Cl:得到Cl-: 电子 3、离子键概念:称为离子键。 思考:“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相互吸引吗? 4、离子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5、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6、离子化合物: 由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通常, 由形成。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BeCl等。) 32 思考: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金属元素吗? 注意: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铵盐、大多数金属化合物) 例1.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 (1)KI(2)HBr(3)Na 2 SO 4 (4)NaOH(5)KNO 3 7、电子式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 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例如:原子电子式: Na:失去Na+:阳离子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来表 示Na+Mg2+

阴离子电子式: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并标明离子所带电荷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AB 型 : AB 型: 2 A B 型: 2 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 氟原子 钙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钙离子 铝离子 氯离子 硫离子 ②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NaCl : MgO Na 2S : MgCl 2 ③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 例: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注意: 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 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KBr : MgCl 2 : 第二课时 二、共价键 1、共价键的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叫做共价键。 2、共价键的成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分子时 一般不发生电子的得失 ,通常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方式结合。 3、成键本质: 共用电子对 4、共价化合物 以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所组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 H 0、C0 等。 2 2 注意: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就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 化合物中(如 NaOH 、Na 2O 2 ) (3)判断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方法: 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离子键, 如果有,则为离子化合物;如没有,则为共价化合物。 5、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上第课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目的: 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 3.落实文中的生字词。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与人,人与亲人之间应有的关系; 2、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导学导读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莫泊桑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代表 2、学习字词:学生注音、释义,教师讲评。 给加点的字注音: 拮据 ..jié jū栈.桥zhàn煞.白shà撬.开qiào 诧.异chà牡蛎 ..lán lǚ阔绰chuò ..mǔlì褴褛 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苍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棍棒后刀、锥等的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头,

使缝隙增大。 诧异:惊讶,觉得十分奇怪。 牡蛎:一种软体动物,又叫蚝,肉鲜味美,可食用。褴褛:衣服破烂不堪。 3、指读预习提示,明确学法。 4、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问题,完成调查表 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流浪汉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 明确调查表 流浪汉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

董丽辉教育叙事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我的教师养成记 题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我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班主任,每天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游戏,为了这个目标,我努力学习,考上了师范学校,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初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样可以当班主任。可我也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选择真的成了心中所爱,我爱上了这一职业,爱上了语文教学,会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挥洒我的青春与热血。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1998年的9月份,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节课,我整整准备了一个星期,那天,踌躇满志的我走进了我梦寐以求的课堂,面前的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但一节课下来,还是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手忙脚乱,焦头烂额,课堂秩序的组织,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程序的运行,全都抛至九霄云外。课后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在课堂上说讲了什么。教学仅凭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要怎么办呢?这时,办公室的同事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带我听课,帮我评课,教导主任也时常帮我导课,我自己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年后,我的业务水平大幅提高,自我感觉驾驭课堂没有问题了。在当年学校组织的说课比赛中,我还获得了一等奖,所以自信满满的我报名参加了当年的基本功大赛。 当时我讲的是《草船借箭》一课,用的是景园小学的学生,没想到,课前的预设不够,一走进课堂,当我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答不上来时,我就一下子乱了方寸。为了让哑场的课堂继续下去,我就将大的问题随意地开始细化,到学生能回答时才收手。这样下去的后果是可想而知,课堂前松后紧,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案上的教学过程设计也没有完成。最后虽然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但这次比赛还是让我感受到来自课堂的压力,让我体会到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特别是课前对整节课的预设,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备课及教科研水平,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力争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努力在2005年获得全国“十五”重点课题研究先进个人,黑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 后来,我有幸听到名师魏书生、于永正、支玉恒授课,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同样的一节课,怎么能上的这么有意思呢?特别是魏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每

《化学键》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离子键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言]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元素,元素原子可以相互碰撞形成分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物质呢? [学生]举例说明。 [教教师]以上例子可知,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够反应有的不能反应。 在能够组合的原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力的作用,比如说,苹果能掉在地上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存在。对于微观世界里的物质来说也是一样,也存在力的作用。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物质的呢?这就是化学键,也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 [教教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种类。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教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先从离子化合物说起。 [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如NaCl、K2S、Na2SO4、MgCl2、KOH)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 [实验]学生动手完成课本实验1—2。 [请一个学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学生成新的物质。) [教师]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以怎样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 [学生]讨论完成课本思考与交流。 [副板书] e-

[教师]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 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相反电荷的 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我们把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 ,叫作离子键。 [板书]1.定义: 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提问]: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形成的条件。 [板书]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 M n+ 化合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 X X m- [教师]原子形成离子键以后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成键后体系能 量降低。 [板书]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教师]从离子键形成的条件我们还可以看出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 [板书]4.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活泼金属形成的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形 阴离子。 [教师]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所以一般离子化合物都很稳 定。 [教师]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学生变化,为了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个式子----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教师]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ne - +me - 吸引、排斥 达到平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训词析句,引导学生揣摩小说语言。编演课本剧,把握小说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与反思。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请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创意性的结局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或:教师以学生习作《归来》为例,请学生点评。投影: 归来 我们全家回到哈佛尔,母亲才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看得出,她心里依然很焦躁。父亲脸色苍白,目光呆滞,嘴张得大大的,步履中微带踉跄。母亲暗暗地捅了他一下,提醒他千万不要在女婿面前失态。 当天吃过晚饭,姐姐和姐夫走后,母亲又大骂起来:“我早知道这个可怜虫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再别让这个贼来糟蹋我们家了,菲利普,他要是回来,请你赶走他! 哼!”父亲没答话,他默默地从内衣口袋里掏出那封以前视若珍宝的信,颤抖着将它投入了炉火中,火花一闪,转眼信化成了灰烬。别墅没有了,我们全家的希望也随着这火光的一闪而消失了……不知怎的,我似乎一点儿也不惋惜,我眼前又出现了那张又老又脏的脸,那双呆滞的眼睛,一种无名的情感涌上我的心头…… 不愿发生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一天傍晚,我们正在吃晚饭,门突然开了,夕阳的余晖将来人的身体投下了长长的阴影,母亲神经质似的站了起来。屋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 于勒叔叔站在门口,面色惨白憔悴,头发蓬乱,身上还是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水乎服,前襟裂着一道长长的口子,手里拎着一个破旧的皮箱,箱角的铁皮已经磨坏了。他呆呆地站在那儿,嘴唇动了动,没说话,用乞求的目光望着大家。父亲呆愣愣地望着他,支支吾吾地说:“你……你……”又是一沉默,难堪的沉默,只有那只破旧的挂钟还在滴滴答答地走着。突然,母亲好像从梦中惊醒,眼里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咄咄逼人地问道:“你是谁?”叔叔的脸抽动了几下,嘴唇动了动:“嫂子,我是于勒呀!”声音中带着哽咽。“于勒!你是于勒?你不是在美洲当了大阔人吗?”于勒叔叔眼里滚出两滴眼泪,声音颤抖着:“过去是的,我旅行回去,一场大火将我的家产烧个精光,我……我没办法呀!”母亲看了一眼在一旁发呆的父亲,又盯着叔叔厌烦地讥讽道:“嗬,瞧你的皮箱,里面一定装了不少钱吧!给我们的?嗯,肯定不少,可我们不稀罕,你还是自己拿回去过你的富贵日子去吧!别装穷吓唬我们了。”于勒叔叔默默地忍受着,泪水顺着苍老的脸流了下来。他又把哀求的目光投向父亲,他的亲哥哥,可父亲把脸转向了一边,他慢慢地俯下身去放下箱子。踉跄着向门外走去,他茫然地不知往哪里走,不知哪里是他的归宿…… 母亲上去打开了箱子,拿出一个纸包,里面包着一些钱,还夹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母亲把它交给了父亲,父亲念道:”亲爱的菲利普,我的全部家产被火烧光了,为了赔偿你们,我卖牡蛎攒下了97法郎20生丁,钱虽不多,但它能使我的心好受一点,请你们务必收下,我知道回来是不会受到你们的欢迎的,故先写好这张字条。于勒。” 我感到心中很压抑,父母的脸似乎变得那么丑恶,而叔叔的脸变得那么善良。对叔叔的同同情,对父母的怨恨,这种感情越来越强烈而终于爆发了,我不顾一切地冲出门去,我要追回我的叔叔,我的亲叔叔……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杨雪琴_颐和园(四年级) 卿少林_爬山虎的脚(四年级) 魏图英_鸟的天堂(五年级) 黄孝慧_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 丁伟红_歌唱二小放牛郎(四年级) 徐颖_耳朵上的绿星星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专家点评(4节)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周云燕_家乡的桥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于艳_秋天的雨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舒伟(香港)_毕加索与鸽子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吕云萍_从现在开始(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燕_放弃射门(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永梅_戈壁滩上古长城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肖莉_白鹅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董琼_草原(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晓伟_两小儿辩日(六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霜_应该听谁的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娟_窗前的气球(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强洪权_船长(五年级) 钟舒梅_咏鹅 王琦_麻雀(S版) 全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S版)教学大赛:林承霞_看图写故事(六年级上册) 邓琴清_我的未来(第三册语文乐园七)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黄懿(香港)_五颗甜蜜蜜的葡萄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郭葳_太阳是大家的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散步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张燕_设计动物名片(口语交际)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邬欣荣_千姿百“笑”(作文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 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 3、多角度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法:启发式提问法、练习法、讨论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探究法、情境模拟法、比较法、辩论法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前评测: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②小说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 ③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2、导语: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化学键(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兴化市第一中学李万众 教案背景:初中化学中仅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已经知道NaCl中是由于Na+和Cl-之间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的,又知道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键的概念,而且学生对静电作用也不是完全理解。所以本节课应该注重这部分的讲解和知识的延伸。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但是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应该从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感性知识出发,慢慢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从低起点,小台阶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重点。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板书练习,注重课堂讨论,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 教学课题: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内涵 2、让学生初步掌握电子式的书写规则 过程与方法: 以实验为依据,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结构引入离子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难点:电子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化学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引入】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而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有数千万种,那么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这是我们本节书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 【演示】教师演示1-2(或者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在课本19页的表格中。 点燃 【板书】]2Na+Cl2====2NaCl(冒白烟)

《台湾的蝴蝶谷》评课.doc

《台湾的蝴蝶谷》评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首先,我想对覃老师说一声您辛苦啦!覃老师上出语文的特色,上得有情,学生学得投入。亲切、大方、自然的教态,也是我们新教师学习、追求的一个目标。本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全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律;还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本课教学目标是借助教材,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蝴蝶谷的美,引导学生走进台湾,了解台湾,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如何让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是教学的难点。在读中感知,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景是学习的重点。覃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圆满,这节课也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具体体现在:1、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通过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蝴蝶谷的美景中,在朗读中感悟到蝴蝶谷的美。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读、理解、感受。覃老师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整节课以“读”为主线,配以适当的说练,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读、理解。比如说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覃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飞过”、“穿过”、“越过”三个词的区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让学生通过这三个词来想象蝴蝶“赶到山谷里来聚会”的生动情景。词语训练又扎实。但是没能通过创设情景,和利用一些肢体语言来让学生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所以就没能让学生通过朗读掌握词语的内涵。3、语言训练意识强。文中语言训练随处可见,比如对重点段落的“有的……有的……”两个句子的训练,但可惜没能落到实处。 4、教材处理的

精妙教师没有按照常规那样按部就班,而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处理教材,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为教材所束缚。与覃老师一起探讨的三个问题:1、教学中面对学生出现的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有效解决,而不能轻易的放过。比如在教师出示的积累表示颜色的成语的时候,学生有一个词语不认识:“色彩斑斓”教师虽然注意了读音,但是学生其实对于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不理解的,教师应结合课件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让学生有即有感观认识也有直观上的理解,而不必要做过多意思上的解释给学生知道,更不能含糊过去。2、照顾差异,能够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是不同的,老师尽量能够照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给不同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3、整个教学过程抓住目标“美”来展开教学的,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在读中理解美,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发现美,在读中创造美。但是从课堂生成的效果来看,却未尽人意,没能体现出同过让学生感受到美,更没能从学生的朗读中感悟到蝴蝶谷的美。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人教版1

我的叔叔于勒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理清小说情节。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 3.通过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和菲利普夫妇身上不变的东西,提炼小说主题。 4.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学、合作、探究为课堂主体。自学自研,梳理情节。合作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人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观念。2新设计 通过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和菲利普夫妇身上不变的东西来探究小说主题。 3学情分析 小说有着曲折的情节,所以,学生对小说学习特别有兴趣,不过,他们比较关注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的命运,却忽略了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把握,因此,本课重探究人物形象分析、写法、主题等几个问题。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莫泊桑小说精妙的艺术构思 5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导入 我们学过莫泊桑的《项链》,我们走进马蒂尔德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深刻领略到19世纪法国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走近那些钻进钱眼里的法国资产阶级社会里的小人物。 2.预习检查 (1)小说的三要素是()、()、()。 (2)小说的情节由()、()、()和()构成。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和心理描写等。

(4)《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国著名文学家()的短篇小说集()。 二、自学探究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的短语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见于勒)——结局(躲于勒) 三、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赞于勒”“见于勒”两部分,勾画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语句,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动作、语言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是我们看到菲利普夫妇是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势力者。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探究主题) 四、精导 大家公认莫泊桑小说艺术是精湛的。在本文中,你特别行赏哪一点?就本文的写法,谈谈你的体会和发现。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精导。 1.情节安排巧妙自然 2.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3.对比的手法。 五、提升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2法郎50生丁。” 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4 作者: 加入日期:06-09-17 教学目的:1、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简介作者,掌握字词,了解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利用名言导课: 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生齐读: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 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和作者莫泊桑。 二、导学导读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P168) 2、学习字词:学生注音、释义,教师讲评。 3、指读预习提示,明确学法。 4、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划分部分、归纳段落大意。 5、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见”、

“躲”,将课文分为四大部分。 讨论明确:第一部分(1——4),盼。 第二部分(5——19),赞。 第三部分(20——47),见。 第四部分(48——49),躲。 (三)布置作业:练习六。 第二课时 一、承前导入 1、抽查字词掌握情况; 2、回顾段落划分及大意。 二、讲析一、二部分 1、指读第一部分 2、讲析并板书 (1)首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及“我”的家境。“并不是”、“刚刚够”、“有两个姐姐”,概括写家境“拮据”。第二段用几件虽显琐细却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体化了。 ①样样——都要节省(无一例外)总 二②请吃——不敢答应(以免回请)拮 ③买货——减价底货(拮据至极)分——穷 段④长袍——自己做的(无可奈何)据 ⑤花边——计较半天(爱慕虚荣) (2)三、四自然段,通过父亲“只要一看见……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行动和语言两方面简练、生动的描绘,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永不变更”意味着父亲那句话已说过无数次了,极写盼望之情的强烈。 (2)小结: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 3、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请大家速读第二部分(4——19),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4、速读后,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板书: 于勒行为不当 叔叔这之前坏蛋流氓无赖 (从前)分文不值恐怖打发他到美洲去 “吃得一干二净……” 父亲还大大占用……对比 的弟做上了买卖……很大的买卖 弟那时候能够赔偿……损失希望盼他回国 (现在)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于勒一回来……境况就不同

《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第一课时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特别是成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积累优美的词句,了解台湾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蝴蝶谷景象的迷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蝴蝶谷的美丽景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看一样东西(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什么呀?(地图)哪儿的地图?(中国的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它叫——台湾岛(出示台湾岛图)对,这就是我国的台湾省。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会背了吗?(会)一起背给老师听听,好不好?(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非常适合蝴蝶的生长,相信那里肯定有许多的蝴蝶,想不想跟着老师去看一看?(想) 出发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一次你去蝴蝶谷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说说:蝴蝶谷的景象怎么样?人们为什么叫这些山谷“蝴蝶谷”?蝴蝶谷里的蝴蝶美不美?)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精读之前,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读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精读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 过渡:小朋友们想要知道的问题正是郭老师想要知道的,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先读读课文去感受感受,好不好?注意,边读边思考刚才你们提出来的问题,读完之后,小组内再互相讨论讨论。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师巡视。 (二)教学第二自然段——欣赏蝴蝶赶来山谷聚会的情景 师: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设计意图: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默读寻找答案,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来确定品读感悟的段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生:我知道了人们为什么叫它“蝴蝶谷”,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知道的。 师:台湾的山的确很多(山多),人们把山与山之间低凹狭长的地方叫做“山谷”,这些美丽的山谷吸引了许多的蝴蝶,想知道

小学语文高年级评课

小学语文高年级评课 小学语文高年级评课参照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 2.教学设计是否能够体现教研专题。 3.教学过程是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 4.学生是否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5.学生是否在教学活动中有情感的体验。 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录相和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关键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魅力而言呢? 但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

《第11课 我的叔叔于勒》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章节名 八年级语 文下册第三单元《我的叔叔于勒》 学 科 语 文 适合班级

八年级授课时间两课时设计者所属学科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是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与欣赏的佳作。这篇佳作 篇幅较长,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明。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 19 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故事 虽然离我们年代较远,但很贴近生活,从质朴的语言和平凡的故事中,学生能揣摩人物的性格,理解作品的主题。因此在教学中宜采用读议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让学生逐层阅读,教师做适当的点拨。可通过研读关键句段,培养学生探究,赏析能力,使学生明白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深刻理解小说主题,明白作者的意图,以达到教与学的琴瑟和鸣。 课程解读 新课程标准主张 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对于小说的教学,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因而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保证教学在以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激发学习兴

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了两篇小说 —— 《故乡》与《孤独之旅》,已经基本具备了阅读小说的能力。再者初三的学生,他们对阅读与讨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兴趣。另外

对于小说的人物、情节等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也具备较好的文本解读能力,再加上思维活跃,喜欢表现,口语表达能力较强,所以理解本篇文章困难不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写法。把握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 2 .理解并掌握小说的主题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