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恩施市教育局

(2012年1月)

恩施市现有初中25所(民办1所),在校学生30449人,其中农村初中21所,在校学生21827人,占全市初中生的71.68%%。小学140所,教学点44个,在校学生46331人,其中农村133所,44个教学点均分布在偏远山村,在校学生32444人,占全市小学生的70.02%。

农村学校由于山大人稀,受交通、信息、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发展不够。从教师年龄结构看,2010年,我市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5.5岁,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03岁,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的村小还有11所。从教师专业结构看,农村学校英语、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教育等学科有很大一部分由非本专业毕业的老师跨专业代课,有相当一部分村小无法完全按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科学课程,音乐、美术、体育则普遍由非专业教师兼代或者用上大课的形式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造成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过大,导致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纷纷流入城区学校或质量较好的乡镇学校,从而形成超级大班。城区初中、小学只有10所(不含民办),不到全市学校总数的十分之一,却容纳了占全市近30%的学生,最大平均班额超过80人,严重影响着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而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小学生源日渐萎缩,造成校产资源闲置,这就使义务教育走进了乡不均衡,城也不均衡的怪圈。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说,学校发展关键在

教师,核心是提高质量,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部分学校短时间难以完全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相对优势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的辐射作用,帮助和引领农村薄弱学校摆脱师资不足、管理落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困境是推进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这种认识,恩施市开始了建立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着力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努力缩小校际差距的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市域内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的总体架构

恩施市城区学校数量偏少,不可能一下子和所有农村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因此,恩施市立足于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的“辐射作用”,在全市形成“一个树形,一个圈”的学校发展共同体总体架构。“一个树形”即一所优质城区学校在2至3年内和相对薄弱的一所农村乡镇所在地的初中或中心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确保结成一个,成功一个,经过两三个轮回,城乡发展共同体的作用就可以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乡镇。和此同时,和城区学校结对的乡镇学校和乡域内其它学校也形成发展共同体,使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延伸,辐射到村级学校。“一个圈”即在打造共同体学校的同时,强化对每一所学校的规范管理,加大全员培训力度,组织城区学校和一些乡镇优质学校开展覆盖全市学校的名师送课、巡回帮扶、联片教研和跟岗培训等活动,整体推动全市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共同发展。

二、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干

恩施市首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诞生于2009年,位于城

区的施州民族小学和距城区70多公里的新塘乡中心小学“喜结连理”。在此基础上,2011年9所城区优质学校分别和农村学校结为发展共同体,即施州民族小学和新塘乡中心小学、市实验小学和红土乡中心小学、二实小和白果乡中心小学、三实小和屯堡乡中心小学、逸夫小学和白杨乡中心小学、舞阳中学和沐抚办事处沐抚初中、小渡船中学和芭蕉侗族乡民族初中、书院中学和盛家坝乡民族初中、舞阳办事处七里初中和白果乡初级中学。辐射农村乡镇面达到64.3%,辐射学生28357人,教职工1636人,分别占全市学生、教职工的36.93%和32.26%

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学校保持原有法人地位、法人代表、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变,由共同体学校双方的校级领导组成既相互联合又相对独立的工作组织机构,共同管理两校事务。在共同体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上,实施理念共享、文化共构、资源共用、管理共融、团队共生、考核共担的“六共”策略:

1.理念共享

共同体学校通过两校领导、师生座谈,结合学校地域、文化、团队背景,商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如施州民族小学的办学理念以“德”为核心,新塘乡中心小学通过学习借鉴,确立了以“德”立校,以“德”育人的办学思想。恩施市实验小学和红土乡中心小学共同探讨,在市实小打造“翔”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共同办学理念。

2.文化共构

为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彰显特色,施州民族小学和新塘

乡中心小学以“德”为主题共同制定了两校的校园文化整体实施方案,并绘出了实施样本。恩施市实验小学则以“文化润校”这一校园文化品牌帮助红土小学构建显性和隐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六角街道办事处逸夫小学充分利用百年老校所积淀的文化优势帮助白杨乡中心小学制定了以快乐学习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其他共同体学校也通过调整、创新和整合,确立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在营造共融共生的校园文化过程中使城乡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

3.资源共用

一是整合物质资源。首先,在建设规划、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近几年共投入资金23526万元,新修了168328平方米的校舍,其中教学楼及综合楼79679平方米,学生宿舍楼30375平方米,学生食堂31473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26801平方米。所有共同体中的农村学校都在其中受益,如新塘乡中心小学获得了财政投入、社会捐赠等多渠道资金300万元,维修加固两栋教学楼,新建了师生食堂和塑胶运动场,学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其次,城区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教育装备为共同体学校提供支援和服务,如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通过学校配置的协作办公平台“百会办公门户”和屯堡中心小学、舞阳办事处长堰小学实行了资源共享、管理互通、教研联动、文化共建、互助共赢。第三,城区学校为共同体农村学校捐物、引资,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仅2011年就达20.8万元。其中市实验小学为红土乡中心小学捐图书200册、课桌180套,折合现金21500元;施州民族小学为新塘乡中心小学捐课桌400套、校服800套,折合现金100000元;市三实小为屯堡小学捐赠5套不锈钢宣

传栏,折合现金15000元;逸夫小学为柏杨乡中心小学捐体育器材15件、图书2800册,折合现金44000元,为建设操场引资10000元。

二是整合教师资源。除按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市政府每年及时向农村学校补充新教师外,共同体学校建立了教师交流机制,城区学校选派教师到结对的农村学校支教任课,农村学校则分期分批派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顶岗执教,三年内完成一个周期的全员跟岗培训。2011年共同体学校之间轮岗交流教师52名。

三是整合教学资源。如市实验小学“361”快乐高效课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之后,即在红土乡中心小学推广。逸夫小学将“四定”、“七备”、“六统一”的集体备课制度运用于共同体学校,和白杨乡中心小学多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施州民族小学发挥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的优势,派出艺术教师指导新塘乡中心小学组建民乐团、舞蹈队、美术班、鼓号队,帮助开展“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民族乐器进校园”活动。

4.管理共融

一是互派管理干部挂职参和学校管理。如施州民族小学派出了电教中心主任到新塘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市实小、二实小分别选派了一名管理者到共同体学校担任副校长;逸夫小学和白杨中心小学互派教科室主任到对方学校担任校长助理。2011年秋农村学校干部到城区学校挂职一年的有4人,短期到城区学校交流的有27人次,城区学校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一年的有6人,短期到农村学校交流的有72人次。

二是互访研讨推进学校管理。两年来,施州民族小学和新塘中心小学管理干部互访22次,帮助新塘乡中心小学修订

了学校发展规划和130项制度,使学校管理走向规范化。三实小和屯堡中心小学采取处室对接的办法,定期研讨,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增强了学校管理精细化程度。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市共同体学校召开管理研讨会6次,举行管理知识讲座8场,互访商定计划、制度、措施120人次,给农村学校管理注入了活力。

5.团队共生

一是教师交流促发展。2011年,共同体学校在交流教师52名任教1至2年的基础上,定期互派跟岗学习教师350人次。联合商派教师到全国各地先进学校跟岗培训520人次,参加国家、省集中培训800人次,市级集中培训500人次,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新塘小学一部分40岁以上的教师原来不愿意外出学习,原因是怕上汇报课“出丑”,实施共同体教师交流后,这些老师由怕到适应,现在参加交流培训争先恐后,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名师引领强素质。施州民族小学先后选派9名恩施名师、骨干教师,深入新塘乡中心小学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指导集体备课和研课18次。二实小将恩施名师熊桂霞选送到白果乡中心小学担任副校长,直接指导教学工作。市实小的湖北名师、特级教师轮流到红土乡中心小学举办讲座、上示范课,对红土小学的教师进行手把手的“传”、“帮”、“带”,名师引领为共同体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联动教研提效率。恩施市城乡共同体学校采取研训联动的方式,以学科为单元,统筹安排共同体的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施州民族小学和新塘小学以“送课下乡”

和“送课进城”的形式,组织开展集体备课、上过关课和汇报课等活动。市实验小学、三实验小学则在和结对学校教师面对面研讨交流的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视频案例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网上研讨。据统计,2011年城乡共同体学校间开展教研活动35次,提供各种类型研讨课144节,参加活动的教师达560人次,使教学效率得到普遍提高。

(六)考核共担

为强化共同体学校建设,恩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和评分细则,以农村学校为主,实行全方位、捆绑式联动考核。共同体学校考核得分合并计算,和两校校长业绩考核和学校评优奖励挂钩。

三、乡镇内学校发展共同体——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延伸

在打造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基础上,恩施市进一步把这种管理机制延伸,开始在乡镇区域内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其方式有主要有两种:

(一)“1+X”的刚性联校办学

即在一个乡镇范围内以中心小学或相对优质的完小为依托,按地理位置、生源范围将附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联并成一个办学实体,实行一校多区,一个法人代表,教师一体化配备,财务一体化结算,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教学资源一体化共享。这种方式缓解了一批初小和教学点师资参差不齐的矛盾,解决了边远薄弱学校(点)难以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问题,学校管理水平也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如龙凤镇建立了2个联校办学共同体,一个是龙马小学和龙马片区青堡小学、佐家小学、碾盘小学联并成共同体学校,通

过统一调配老师,统一管理,使原来的三个薄弱校改变了形象,增加了学生入学信心,有效地遏制了生源流失,这三校2009年学生减少109人,减少幅度为40.8%,2011年减少人数降低到19人,减少幅度降低到17.7%。另一个是龙凤镇中心小学和三河小学联并成共同体,龙凤小学每周五派英语教师到三河小学走教英语,解决了三河小学无英语教师上课的状况。

(二)1+1模式的柔性结对帮扶

对在乡镇内尚未实行联校办学的学校,恩施市采取由乡镇内义务教育相对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的方式,以促进薄弱学校内涵发展为主要内容,开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和教学教研等方面交流和协作,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覆盖范围。目前,各乡镇中心学校在实践中创造了两种帮扶模式。一是弱项结对帮扶。即针对一些学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教学中的薄弱学科,由有相对优势的学校实施帮扶,管理上给予指导,师资上给予带培,教学上共同研讨,资源上实现共享;二是促强结对帮扶,由有办学特色的优质学校对有一定办学基础的学校给予帮扶,促其进一步办出特色。

四、全覆盖的整体推进——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拓展

上述“1+1”模式的柔性结对帮扶是乡镇内实现整体推进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举措。就全市而言,恩施市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加强村级学校管理为重点,实施学校规范管理工程。先后修订了《恩施市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村级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的通知》、《恩施市学校财务和后勤服务管理规定》、《恩施市学生

资助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管理水平。

2.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在落实国培、省培项目和抓好校本培训的同时,创新培训方式,以跟岗培训为主,加大力度,对村级学校校长、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班主任和英语及音体美教师实施市级集中培训,近两年全市集中培训了626人次,其中参加国家培训1064 人,参加省级培训1522人次,组织州级培训132人次,组织市级培训3448人次,参加集中培训的村级学校教师有3780人次,占受训教师的60.3 %。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培训158人次。

3.组织城区学校和一些乡镇优质学校开展覆盖全市学校的名师送课、巡回帮扶、联片教研等活动,整体推动全市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共同发展。近两年来市组织恩施名师、骨干教师56人为农村学校送课15次80节,组织专家巡回讲座、调研帮扶26次,组织乡际之间的联片教研活动6次,有力的推进了农村学校建设高效课堂,打造幸福教育的进程,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初显成效

恩施市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时间还不很长,但已初显成效,出现了一些新气象。

(一)学校发展由“单干”走向“抱团”。共同体的建立,使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从“单干”走向“抱团”,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以教学质量为例,2011年全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水平检测村级小学语文、数学两科的人平分和2007年相比,和城区、乡镇中心小学之间的差距分别缩小了2.09分和3.38分,及格率分别缩小了4.32

和2.08个百分点。

(二)名优师资从“一枝独秀”变为“花香万家”。

共同体组建后,名优师资不再是一所学校的资源,而是共同体学校共有的资源。他们走向多所学校,送教下乡、直接参和结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有力推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城乡交流、及时补充,农村教师平均年龄下降到45.2岁。

(三)校本教研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参和”。共同体的建立,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和校本教研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大大增加了教师参和的比例和参和的积极性,各种优质课、展示课、闪光课、学科研讨和合作等活动,成为了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改变了原来部分学校教师人数少,研讨缺少氛围,教师缺乏“斗志”,难以获得“成功感”的局面。

(四)教师交流从“单向流动”转为“双向联动”。共同体建立后,优质学校选派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全职支教、兼职支教,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挂职交流学习,使教师由原来的“人往高处走”的单向流动变为“上挂下派”的双向联动,激活了教师流动管理的一盘棋,新的用人机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得以确立。

(五)学生的视野从“狭窄”到“开放”。共同体建立后,农村学校的日常管理和班级建设,移植了优质学校长期积淀的制度文化和成熟的管理经验,让乡村的子的发展有了高起点,视野开阔了,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积极变化。

(六)群众反响从“观望质疑”到“全力支持”。推进

共同体学校之初,有不少家长和村民持有怀疑态度,认为不过是搞形式,做样子。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后,学校环境发生改变,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大家的看法变了,正如新塘乡中心小学的一位家长所说:“城里的学校来到我们家门口支持学校,城里学校有的设备,我们农村学校一样有,城里学校的好老师,同样也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何必舍近求远送孩子去城里上学呢?”于是原来送出去的择校生“回流”了,逐渐萎缩的学校开始复兴了,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普遍提高了。

恩施市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后还将进一步探索完善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填谷造峰”,为实现乡镇区域内和城乡之间“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齐、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尊重和发展、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教育均衡发展继续不懈努力。

乡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走内涵发展之路争创边远山区特色学校 ---太白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校在太白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坚持“科教兴镇,教育优先”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秉承“全面协调,均衡发展,重在基础”的办学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力更生,团结奋斗,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和布局调整步伐。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镇重教意识得到显著加强,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学校内部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组长:李显忠 副组长:王毅 成员:王品林李照银田维毅夏生项妮杨廷美黎元刚邓林梁胜梁玉杰唐伦波罗会红及各村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太白小学,由田维毅任办公室主任,梁胜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二、基本情况 太白小学位于绥阳、正安、桐梓三县交界的场镇上,距离县城82公里,始建于1938年,在反坪(现太白)街上的一座大庙——万天宫,创办人:梁正芳(太白镇百花村人),1941年梁正芳任太白乡联保主任后由方金斗(黄杨人)任校长,并命名为“太白乡中心国民学校”, 1972年扩大办学规模,增设太白小学附设初中班,于1978年将初中迁移到团山堡。1981年小学搬出万天宫到团山堡并命名为太白公社中心完小,1985年新建成太白小学,占地面积约7000平米,1992年撤区建镇后,命名为太白片区完小,2004年撤教辅站后,命名为绥

均衡发展教育工作总结

均衡发展教育工作总结 该区把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 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双创双树”活动的开展和“两抓一深化一打造”重点工作的推进,有力促进了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的均衡优质发展。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让硬件先均衡。近年来,该区累计投入2亿元,实施了校舍改造、标校建设、集中供热、环境改善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五大工程”。先后完成了10所学校的校舍改造、6所学校的标准化学校改造、16所学校的集中供热改造,对全区学校,特别是边远薄弱学校的校园环境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对内部设施进行了升级,铺设塑胶跑道13条,更新桌凳万余套、购置电子白板130套,多媒体85套、新配电脑800余台。目前,全区27所学校

全部实现了集中供热,全部建成了校园网,校校实现了光纤上网和多媒体进课堂,实现了区域办学条件的均衡配置。 二是加强两支队伍建设,让校校出名师。为全面提升校长素质,该区专门制定了校长培训计划,先后开展了26期“校长论坛”,组织27名校长,赴北京师范大学“全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进修,并到北京史家小学、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等名校挂职锻炼,到山东向阳小学、江苏洋思中学、义乌实验小学、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尚德实验学校等全国知名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同时聘请师大教授、学院教授、一中校长为学校校长讲课。要求学校校长不仅要会管理学校,还要有明确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思想;不仅是一名管理者,还要成为一名教育专家;不仅要亲自任课,还要成为教育科研的带头人。近年来,先后有4名校长被评为“省骨干校长”,5名校长被评为省特级教师,6名校长被市评为优秀科研型校长。在抓好校长队伍建设的同时,该区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实施了“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潭口小全学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近几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力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丰富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学校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均衡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村初小,始建于1953年。位于正平镇潭口村,学校辖潭口村、腾岭村两个行政村,服务半径为2千米,服务人口4000余人。学校共设8个教学班,一至五年级共有学生227人,其中留守儿童少年人,无残疾儿童少年。教职工10人,取得教师资格合格证9人,专任教师9人,其中男3人,女6人,平均年龄岁,获得本科学历6人,本科在读1人,中师学历2人,学历合格率100%,高学历达70%。小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一级教师人,小学二级教师人。年轻教师居多,高学历教师多,教师结构合理。

学校占地面积8029㎡,校舍建筑面积1500㎡。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其中教学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所㎡,绿化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中,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音体美器材室㎡,多媒体教室㎡。各功能室设备完好,使用正常。学校图书室共有图书3400册,生均图书15册,能满足师生阅读需要。 近几年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小学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及学校不断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逐渐完善,投入金额逐年增加,增添功能室仪器和设备,能基本满足学校教学辅助用房要求,确保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学做人、会求知、健身心、育特长”为校训,以“为学生一生负责”为目标,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大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浓厚,教育教学氛围浓郁的学校。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工作。 为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我校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台账.doc

贾村镇桥镇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台账 北海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丰 2 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3北海路小学、马寨小学、庙街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5 册以上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马寨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 4庙街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 第二种配备方案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马寨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 5 庙街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健康路小学、李庄小学、北海路小学、三庄小学、下街小学、庙街小学体 6 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马寨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备计算机, 7 逐步实现“班班通” 8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马寨小学操场续建 9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原市委党校改建北海回民小学工程建设 10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健康路小学操场建设 11配合街道办事处完成健康路小学扩建项目

天坛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 丰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3 潘村小学每个教室必须具备40W荧光灯或同样照度节能灯9+2 支,并配有灯罩,确保普通教室达标 4 天坛路小学生均图书达到1 5 册以上 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 5 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二种配备方案 6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天坛路小学、潘村小学、宋庄小学体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 7 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潘村小学、宋庄小学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8 按标准配备计算机,逐步实现“班班通” 玉泉中心校 序号工作任务完成时间1辖区内学校整合调配学校用房,确保教辅用房和办公用房达标 改变学校校舍破旧、校容校貌不佳现状,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2 丰富校园文化,确保校园环境达标 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数学、科学仪器达到《河南省中小学教育 3 技术装备标准(试行)》第二种配备方案 4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音美器材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 二中、罡头小学、苗店小学体育器材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 5 基本标准》配备 配合教育局完成二中、苗店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配 6 备计算机,逐步实现“班班通” 7配合镇政府完成二中操场续建 8配合镇政府完成二中改扩建工程建设

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doc

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县在实现县域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伊通教育。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伊通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伊通教育均衡发展新局面。到201X年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城乡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途径;并采取措施建立完善了教育经费持续增长和均衡分配的保障机制、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师资合理流动机制、生源调配机制和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等,推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初步实现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现五个一体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城乡教育责任考核一体化。 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要形成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加大县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确保公办中小

学教职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完成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建立起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稳定机制。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拿出了( )元,用于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和对乡镇薄弱学校校舍和场地进行全面改善。三是完善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把当地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核内容。将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的情况,确保教师工资、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经费等教育投入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 首先是推进学校布局合理化。为了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和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问题,我们征求多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有计划地撤并布局不合理的村级小学,特别是微型学校和微型班级。其次是实施学校建设标准化。政府加大了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总计投资( )元,改造危房( )平米,撤并村级小学( )所,基本消灭D 级危房;中小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基本实现相对均衡化。

202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供参考)

202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供参考)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我镇致力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实施和创建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XXX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XXX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经过全镇干部职工、教师的共同努力,XXX镇已初步达到《XXX省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规定的要求。现将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概况 XXX镇位于东阿县城南14.5公里处,濒临黄河,与东平县、平阴县隔河相望。全镇国土面积64.37平方公里,辖54个行政村,总人口3.01万人。辖区内的XXX海拔82.1米,是东阿曹植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XXX梵呗”音乐的发源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植墓坐落于XXX西麓。2012年我镇被评为XXX省旅游强乡镇。 近年来,我镇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质量不断上升,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小学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办学条件 我镇现有XXX镇中心小学和XXX镇第二中心小学2所完全小学。在校生900人,23个教学班,平均班额39人。小学校园占

地面积70余亩,生均占地面积51.8㎡;小学校园绿化面积18387㎡,生均绿化面积20.4㎡;小学校舍建筑面积9821㎡,生均校舍面积10.9㎡。 2、师资水平 全镇现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69人,本科教师61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一级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6.37%。全镇小学师生比1:10,无代课教师。 3、资金投入 为改善师生就餐环境,2014年由政府投资70余万元对镇中心小学餐厅进行新建;为美化校园,在2015年由镇政府牵头争取资金40余万元,对镇中心小学校路、教学楼室内外进行建设和粉刷;为给学生创造一个清凉的学习环境,在2015年我镇争取资金10.38万,为学校购置20台空调;投资10万元,为镇中心小学体育运动场进行了硬化,并铺设了塑胶跑道。同时学校按照省级标准投资近100多万元为仪器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心理咨询室、音体美器材室等功能室配备了器材和仪器,满足了教学需求。现在我镇学校均无D级危房,校舍初步均衡。 现在全镇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各学校校舍均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基本配套,体育场地及附属设施基本齐全。 4、教育质量

如何理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县XX镇XX希望小学的全体师生对各位 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作 介绍。 XX县XX镇XX希望小学位于XX镇文化东路3号,创办于2012年,办学至今第五年,是一所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师资 力量年轻,校风严谨笃实,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质量显著的“花园式”现代化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32440㎡,校舍建筑面积 7404.69㎡,绿化面积13795.77㎡,体育场占地面积10876.04㎡,校园规划开阔井然,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宜人,各项指标均达到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大门) 办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优良品质培养有 机结合,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结合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好 学生活动,提出学校的“三风”建设,并深化为“知行合一”的校训,以此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和良好班风形成,促使学校的各项规章 制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之发展为“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 时常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多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文化长廊) 文化立校、艺术育人是我校转变德育观念,寻求新的突破,探 索出的独具个性、独具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学校主 动联系县文化馆,外请名师,内抓管理,开设足球、民族舞、器乐、书法、国画等五个学生社团,扎实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校 园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

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特长,不断提高艺 术修养,服务校园,服务社会,展示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 神风貌和学生的艺术特色,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我 校“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云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基地”的各项工作,精心打造精神文明校园和书香校园,取得良好的 社会效应。(书画活动室) 发展至今,在“办学目标明确,特色突出,育人环境优美;教 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好,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生学习负担轻,学 习能力强,综合素养全面”三大特色引领下,XX小学取得了良好的 社会效应。近几年,学校除经常接待县内外教育考察团外,还先后 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级防震减 灾示范校、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活动联系学校、县级常规管理 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被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被云南省教育厅小学语文研究会确定为“小学语文研究基地学校”,同时,学校集体、学生和教师个人分别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奖励27项次、254人次和78人次。(校史室) 目前,学校办学范围不断扩大,除接收本片区生源外,还接收 周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82名,教师70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教师较为年轻,结构合理,高于规定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为100%,学生与教职工之 比为22.61:1,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为帮助年轻教师尽 快适应城区教学及自我发展,学校开展年级结对与个人结对,通过 交流与帮扶,落实学生学习常规与班级建设的管理,促进教师尽快 适应城区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学校以 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为突破口,突出教学中心,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和

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责任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山西省教育厅 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8期 山西省教育厅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教育工作在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接受公平教育、优质 教育的热切期盼,旗帜鲜明地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府主导,典型引路,牢固确立均衡发展的战略地位 山西省通过制定地方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设计,明确把均衡发展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战略性任务。2009年,在修订山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时,从法律层面明确将均衡发展确定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经费投入、条件保证、教师配置、学校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26条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制定 《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均衡发展的时间节点、工作目标和任务。山西省通过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办学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办法和 指标体系等,形成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推进工作中,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在朔州市、孝义市、高平市召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现场会,推广典型 经验。晋中市通过标准化建设、教师交流、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等政策措施,基本消除了择校、乱收费和大班额现象,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 1年6月,省政府在晋中市召开现场会,学习推广晋中经验,在全省产生了很大反响,形成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各市、县认真贯彻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当 地实际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进展。2012年行风政风评议中,山西省晋中市教育系统成为免 评单位,其它各市排名都明显前移。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不断夯实均衡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山西省通过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义务一教育标准 化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从2009.年到2010年, 省委、省政府多方筹资170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扩建和加固中小学校9729所,建筑面积2200 余万平方米,基本上覆盖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不仅使中小学校舍全部达到安全标准,而且使城乡学校办学 条件的差距明显缩小。“十二五”时期,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统一规划,统筹实施,要求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项目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必须达到标准化要求。2010-2012年,共投入十多亿元,使67个项目县(市、区)的近六千所中小学校达到标准化要求。今年又在35个县(市、区)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到年底全省将有102个县完成。同时,多方筹集资金9亿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 校生活设施配备,改变了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滞后、食宿条件差等问题。到“十二五”末,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将消除薄弱 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实现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均衡、办学水平相当,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良好的义务教育。 三、完善制度,推动交流,努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山西省把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作为促进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全省建立了新聘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城乡教师定 期交流制度,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省教育厅连续三年为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招聘了大专学 历以上的特岗教师9000余名,使农村教师以民办转正和中师毕业生为主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全省所有农村小学 都配备了大专学历以上、年富力强的高素质教师。从201 1年起,省教育厅发文要求各地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 师交流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初步统计,201 1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间校长交流1596人,教师交流17094人。2012年校长交流2076人,教师交流17300人。城镇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到农村支教,每年都在8000人以上,加上各高等师范院校每年组织数干名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替换出农村教师到高校接受专业化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均衡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xx中学创办于1998年,是一所市直非寄宿制独立初中,位于xx市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面积40000㎡,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和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总面积9800㎡,校舍面积27650㎡,绿化面积12000㎡,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9040㎡,藏书108121册。 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68人。教职工207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145人高于国家规定学历要求,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特级教师2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77名,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5人。 二、办学达标情况 1、校园校舍 (1)学校占地面积40000㎡,生均17.64㎡;校舍面积27650㎡,生均12.19㎡。生均面积未达标。 (2)体育活动用地:学校现有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器械运动场地2个,1个2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生均4.32㎡,未达标。(3)绿化用地:绿化面积12000㎡,占学校用地30%,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4)“校舍安全工程”改造项目1个,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2、装备条件 (1)专用教室配备及装备配置:

①学校建有音、美教室5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②体育活动及器材室1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③计算机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1间。 ④理化生室5个,仪器配备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⑤学校建图书室1个,图书共计108121册,生均47册,建2个会议室,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⑥教学及辅助用房:普通教室42间,辅助用房15间; ⑦办公用房:34间,基本满足办公需要; (2)学校配备有完备的安全设施。几年来全校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3)学校建有校园网,且更新及时。但服务器已经使用多年,需要更新设备。 (4)生活服务用房共计144个。基本能满足师生需要。 3、队伍建设 (1)教师配备 学校现有教职工207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占教职工总数87%,教师与学生比1:12.6,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xx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5人,占专任教师数25%。 (2)教师职称结构 初级职称比例14.49%,中级职称比例62.80%,高级职称比例 22.70%,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3)年龄结构

学校开展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5篇

学校开展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5篇 【篇一】 一、学校现状 XX县XX中心学校位于XX县XX镇,服务人口约8.5万人,下辖8所完小、9个教学点,在校学生数5228人,129个教学班,多年来的升学率都控制在95%以内;学前教育方面,我镇现有3所公办幼儿园,10个幼教点,7所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70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XX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强化科学管理,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随着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体局对学校的不断投入,通过新建、改扩建校舍,配备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增补特岗、新任教师,目前我校及所辖各完小、教学点,均稳步迈入“标准化学校”的行列,在全镇范围内基本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文化打造及环境美化工作

近年来,中心校统一部署,逐步绿化、硬化、美化校园。我们在20XX年春季就召开了校长会,专项安排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在“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原则指导下,以校园功能区域的规划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强化校园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管理,积极打造适宜、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经过两个春季的绿化培植,后期的优化补充,现各校基本上实现了绿色宜人,环境优雅的校园绿化目标。 在校园美化方面,我们让校园绿化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根据各校特点,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中华经典美文、师生优秀作品的展示,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育人,处处都能体现班级特色,突出学校特点。最终在各校分别达到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校园秩序良好稳定、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的建设目标。 2、设备配备与使用工作 在县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经县教体局统一配备,我镇129个教学班现已全部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有6所完小都配备了实验、音乐、美术、体育等8个功能教室,其他各校也根据规模大小,均配备了3个以上的功能教室,

我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认识

我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洲乡中心学校任筠 新洲乡中心学校校长田先明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学校谁来看,都是这样!学校不是办给人看的,而真正要让孩子们喜欢、老百姓满意。”田先明校长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 当今社会人们格外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更是深感这些年来教育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普遍提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着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于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对此我想谈几点自己浅显的认识与看法: 一是“缩小差距”。我认为均衡教育就是要使不同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教育质量。但是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仍然是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要想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及偏远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去年我乡就积极向上争取和学校实行开源节流,致使我乡各学校的校舍全部达到标准化,在教育资源上争取了为中心学校每班都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马家河小学配置了触摸一体机,为全乡七个教学点配置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教学设施,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让乡村学校享受到了与城市一样的教学资源、教育环境、教学方法。 二是“提升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实现教学质量一体化。

促进均衡发展就是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我认为抓教学质量,首先要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交流,特别要缩小不同地区教师的素养,例如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支教和跟岗学习活动就是一个体现把城区学校好的教学理念、方法带到乡村来和老师共享,把乡村学校老师的经验带回去交流,这种校际之间的交流、老师之间的沟通是缩小城乡教师水平的很好途径。还比如其他形式的交流走教、送课下乡等等这都是缩小教师教学水平好的途径。政府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多派出去多请进来,使优秀的教学资源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另外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使学生感受到教育不光是学知识更是在学习的同时能快乐全面的发展。 三是“优化配置”。目前我乡的教育资源来看,中心学校班级学生数多,而教学点学生数少,人数多其中就隐含了大班额问题,既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又存在学校布局不合理的弊端,还因为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给社会带来许多压力,是相当不科学的。对此,可以政府干预让生源统一调配。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的压力也让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应该建立和完善偏远学生就读寄宿制,兴建寄宿制学生食宿设施,解决其后顾之忧。 我认为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实现各个方面的均衡,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的历史跨越,让学生都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让老师都能接受相同的专业提升。办真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精品】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乡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一) 乡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首先我代表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 学校基本情况中心学校成立于9月,占地面积2632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59平方米,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本期在校学生 12人。校级干部3人(均为中共党员,全部参加过教育干部培训班),中层干部4人,在职教师2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6人,本科毕业人,专任教师学历均已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现有教学楼两幢,教辅用房2 间,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一)普及程度:镇共有个村,全镇人口2 人。 1、—2 xx学年度学区学龄少年数6 1人,转入7人,其中转出1人,入学率达1 %。 2、本学年初在校学生数 2 人,学前一年级13 人,入学率达1 %。辍学人,辍学率为 % 。 3、上学年毕业班人数16 人,六年级合格率1 % ,优秀率为全县第一名。(二)师资水平:(1)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 % 。(2)—2 xx全镇在职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33人,其中取得大专学历1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 %。(3)学校有党支部、总务入、教务处、少先队、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三)办学条件:(1)学校占地面积2632 平方米,生均 32.41平方米,校舍面积3739平方米,生均4.6平方米。(2)学校图书馆中共有余册,其中学生图书7 册,生均1 册;教师用书1 6 册,人均32册。(3)学校有办公用机5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开展的主要工作(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乡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结 我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我乡共有____个村,全乡人口____人。 1、2010学年度学区学龄少年数____人,转入____人,其中转出____人,入学率达100%。 2、本学年初在校学生数____人,学前一年级____人,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 3、上学年毕业班人数____人,六年级合格率100% ,优秀率为全县第一名。 (二)师资水平: (1)我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 (2)2010全乡在职教职工____人,专任教师_____人,其中取得大专学历_____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党支部、总务处、教务处、少先队、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我乡学校共占地面积____平方米,生均 ____平方米,校舍面积____平方米,生均____平方米。 (2)学校图书馆中共有____余册,其中学生图书____册,生均____册;教师用书____册,人均____册。 (3)学校有办公计算机____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乡镇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乡政府的领导下,会同乡村组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最新精选公文范文分享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市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和任务 拟定了《xx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提出通过实施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调整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优质资源共享工程、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弱势群体关爱工程“六大工程”,构建领导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生源调配机制、监测评价机制、表彰奖励机制“五大机制”,制订了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到2020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高标准高水平均衡化发展目标。 二、增加义务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衡 1.努力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xxxx年,xxxx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0.88%。xxxx年为1.31%,较上年增长0.43个百分点。xxxx年为1.46%,较上年增长0.15个百分点。xxxx年,为1.71%,较上年增长0.25个百分点。

二是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xxxx年,我市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较同期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高出21.54个百分点。xxxx年高出22.92个百分点。xxxx年高出16.90个百分点。 三是教育经费的拨付优先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从xxxx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实施全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市级配套补助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以及“中石化”、“明德”捐款项目工程。 2.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 一是加快中小学网点布局规划。全市调减农村中小学357所,减幅23.8%。基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调减中小学10%的目标任务。 二是高标准建设新的中小学校。在红谷滩新区新建了xxxx市第二十二中学,xxxx区新建阳明路学校、南京西路小学和紫金城小学,xxxx区异地重建了桃花学校和育智学校,新建了云飞路第一学校和第二学校,青云谱区新建实验学校,xxxx 区新建了京东学校,新建县投入9千万余元,收购省工业贸易学院长麦路校区,将其改建为县实验小学二部,安义县投资6千万余元,新建了占地60亩的龙津学校。 三是扩大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南师附小在xxxx区、红谷滩新区分别新建了二所分校,xxxx区的豫章小学兼并长巷小学、邮政路小学联姻凤凰坡小学、育新学校托管滕王阁中学,实现了强弱学校的联合办学,xxxx区的站前路小学与广南学校、羊子巷小学与孺子亭小学、松柏巷小学与干家巷小学,实施了捆绑发展的策略。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均衡

学校均衡化汇报材料

提升办学品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达标汇报材料我校作为一所公立中学,长期以来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规及政策,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尽职尽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秉持“******”的校训,朝着“*****”的办学目标迈进,积极实践乐育、乐学、乐群、乐成的文化理念,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六年获得兰州市高中、初中质量优秀奖,被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授予“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荣获“全省两基先进单位”称号,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现为甘肃省精神文明单位。 学校顺应教育发展形势,充分认识学校发展的环境因素,立足常规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养成教育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确保学生入学受教育的机会均衡,积极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努力从自筹与协调上级拨款方面发展学校硬件建设;从师资培训、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展学校软实力,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成效显著,具体表现为: 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品质发展奠定基础 1.学校基本概况

学校建校于1944年10月,原名“兰州市立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前兰州市政府举办的唯一的公立中学;1950年更名为“兰州市第一初级中学”,1959年起用现名。是兰州市首批市级示范性完全中学。地处兰州市城关区定西路266号,用地面积29578.70平方米,初中生均用地13.64平方米,达到中心城区学校初中生均用地11.4平方米的要求,建筑面积20386多平方米,初中生均建筑面积9.26平方米,不低于初中生均6.66平方米的要求。学校选址和布局合理,具有土地使用证,建有围墙和校门,配有升旗设施,校园整洁、环境优雅、设施完善。学校现有4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6个班,高中18个班,办学规模达标,班班有标准教室,使用面积62.1平方米,达到61平方米的标准;在校生2200多名,义务阶段学生1254名,由于划拨人数为448人,现初一年级班级超过50人的班额规定,其他年级不超额。学校是市属学校中唯一建有地理岩矿标本室和气象观测站的学校,生物标本室在兰州市中学享有盛誉,目前正在改造文科专用教室。学校有通用技术专用教室2间,标准计算机教室3个、理化生实验室9个、音乐教室2间、美术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51间,分别达到《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6-2006》、《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建有学生阅览室、教师资料室、心理咨询室、主控室、校园广播室、体育器材室、健美操房、卫生保健室、教职工食堂等,阅览室配

均衡发展心得体会

均衡发展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最近我校组织观看了“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展播”节目,让我深受感触,现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建立在养成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品质的基础之上的,“全面发展”不等于“样样都要好”。对学生不要“求全责备”,应该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这方面行那方面不行,有的学生那方面行这方面不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行。“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对学生不要“抑长补短”,应该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落后一点,而在另外方面特别好一些,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和兴趣特长。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结构、内容、形式多样化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和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发现、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得到不同方式的对待,支持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发挥个人所长,充分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实施者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其责任应主要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此外,改造薄弱学校、保障弱势群体子女享受同等义务教育待遇,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推进义教均衡发展中必然出现一些难点问题,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衔接问题,也都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只能一马当先、主动作为。 均衡发展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庆幸自己能第二次参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小学教师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中有**教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级讲师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轻松搞好教学工作》、**讲师的《民俗文化与小学语文》、**副教授的《语文常用工具书》等以及太师三附小两位老师的作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听取了几位教授、讲师的报告,认真研究了教育教学理论,接受了心理健康指导,从理论上学习了教育科研方法,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作为一名老师,让我激动和回味的莫过于**教授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她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生动的教学事例中让我更加的体会到良好的师德是立身之本、为师之魂、育人之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