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

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

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
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

美术与音乐的互通关系

“综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美术课堂融入背景音乐已成为美术教育的时尚手段。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必然会引发关于美术教学中为何要引入背景音乐、引入背景音乐是否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如何选编背景音乐等等之类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文化的视角探寻音乐与美术辉映益彰的“互通”因素。只有深刻领会其内在缘由与重要性,才能踏实积极地加以运用。

一、追踪溯源,阐释美术与音乐密切的“互通”关系

1.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形态具有原本混合性

在人类最初诞生时期,艺术的范畴是所有形式艺术之和,各种艺术互融

共通,浑然一体。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艺术自身的发展,原来融合在一起的艺术逐渐分化,并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前苏联着名美学家莫?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就明确指出原始文化所具有的混合性和体裁、种类、样式结构的不确定性。德国着名美学家玛克斯?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也有类似的表述:“亚当?史密斯认为舞蹈标志着艺术的起点,尤其是集体舞蹈须有节奏,所以在舞蹈之中和

舞蹈之处也许先是音乐,接着便是诗歌得到了发展,而舞蹈的模仿力也许被转移

到那种在材料上幻想出造型形状和轮廓画的运动上去,绘画也就随之产生。”

在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就综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民间文学等多门艺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再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把第六交响曲冠名为《田园》,在第一乐章上标上了“到达乡村的愉快感觉、溪畔小景。”很明显,大师在这里试图使乐曲的表现性具有客观描绘的功能。正如大师自己所言:“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并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更直接的例子还有:19世纪60年代俄国“五人强力集团”代表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为纪念他的朋友———画家哈特曼,从哈特曼大约400幅画中挑出10幅,分别谱写成钢琴曲,

并以画作的名字命名。如《古堡》、《牛车》、《雏鸡之舞》、《基辅城门》……作曲家栩栩如生的音乐幻想,将画面的故事复活起来,成为闻名世界的标题音乐。这些现象暗含着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本源是融合和交互的。

2.从艺术类型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内在融通性

西文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提出一个空前的命题:每门艺术都是由它创造出来的基本幻象来规定的,而不是由它所使

用的材料和技巧来规定的。从而对传统分类当中的材料为分类标准的学说提出了

挑战。继而,苏珊?朗格以他的研究方式,通过分析不同门类的艺术都创造了什么,各自涉及的范围和使用的材料是什么等等,认为“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材料,如乐音之于音乐、彩色之于绘画等等,但是,除此之外,再很难在纵深层面找到带有实质性不同的区别。”

可以理解,当我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会不难发现各类艺术实际上是类似的,有着密切的。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就曾明确告诉我们:“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例如我们在欣赏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难怪北大赵鑫珊教授在谈到莫扎特的《E大调钢琴三重奏》时说:“乐曲

所带来的浓郁的田园气息可以使人联想起英国水彩画画家温特的作品《歇息在旅店外的旅客》和《山雨欲来的收割场面》,同时还能感受到古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的境界。”由此,我们发现音乐与美术间竟然有着不可回避的互通性、融合性。而艺术深层的“心理结构图式”正是形成音乐与美术互通性、融合性的基本因素,亦即我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境”。

清末民初学者王国维曾说,“文学之所以感人,意与境二者而已”。意与境,即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人生际遇的高度融合。此外,刘登明在《被放逐的书法文化精神》撰文中指出:“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有着丰富的心理能量需要宣泄。他们苦苦追寻的只不过是一种最恰当的形式。音乐也好,水墨也罢,只不过是艺术本体的载体。”“意境理论”、“能量宣泄观点”架起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桥梁,在一瞬间真正地让人们忽略了艺术表象上的差异,而在“意味上”上达到了一致。

3.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术、音乐艺术通感具有视听联觉性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从“感官”联觉的角度分析指出:“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

为回应、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乐由心生”,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抒发,音乐以多元的声调、节奏、旋律组成心灵的乐章,将人的真情化作潺潺的流水倾泻而出,是无形而有声的心灵之索。绘画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硬软坚柔、光滑滞涩、清晰含混来展现内心情感的理想形象,在线条中融入人物的情感,往往显现出动静相宜,跌宕起伏的情感波澜,是有形而无声的心灵之线。可见音乐与绘画有着心理动力学上的相似性。

相异且相通、异质而同构,这就是绘画的气韵与音乐的音响之间不可分割的。想象的、派生的感觉是绘画时间和音乐空间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我们的审美活动中,只有将有形与无形相融,实感与幻像相合,有声与无声相系,虚实相生,不即不离,相得益彰,方能心领神会,品尝出“味在酸咸之外”。当我们聆听美妙动人的乐曲,有时眼前呈现出一种“春花秋月,浮云流水”的生动景象;观赏气韵

生动的画作,也会感受到“寂寞无声而耳听常满”的超凡意境。这种超越形迹的审美效应正是艺术通感的表现。因此,许多抽象派画家都力图将音乐注入画面。康定斯基始终把绘画看成是一种能唤起听觉的“内在音响”,他经常从听觉角度来体会绘画的色彩。“黄……音响看像吹得越来越高的喇叭或大鼓声”、“蓝……类似乐器笛、大风琴、大提琴”、“紫色……英国号、木制乐器”等等。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更直截了当地说:“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都蕴藏着独特的音乐感。”以上从文化的层面探析表明“音乐与美术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为美术课堂与背景音乐的有效共鸣提供了诸多启示和可行性依托。

二、唤起美术课堂与背景音乐的有效“共鸣”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理念以及“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为音美综合提供了宽广的平台。魏宏森、曾国屏在《系统论一系统科学哲学》一书中关于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指出: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这在理论层面上又为美术课堂融入背景音乐可以优化美术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从振动学“共鸣”的原理也得到启示,发声学专家甄立夫在《科学练声》中指出,“当两个物体共振或共鸣时,其振幅是叠加的,因此,两个物体共鸣的声音更加响亮丰富。”由此可见,当背景音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达到“共鸣”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乐学热情,增强对艺术的多维感悟,提高创作效率。音乐带来的好处是成倍的。

如果美术课堂里有美妙的音乐缓缓溢出,犹如枯石间的一股清泉,幽林

中的一缕阳光,艺术将以双重的力量润泽肺腑、感召心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怎样以美术为中心,将背景音乐自然、生动、有趣地渗透到美术鉴赏、表现和创作的各个环节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调研及平常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观点:

1.让美术教学目标与背景音乐产生“共鸣”

运用背景音乐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美术课程标准》也曾提到,美术课不能脱离美术的特点。因此,教师在选择乐曲上要精心巧妙,应紧扣美术教学的目的、要求。然而,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经常发现课堂中背景音乐背离美术教学目的、要求的现象。例如:《春天的足迹》公开课上,学生开始想象画了。教师随意打开了音乐,“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

张学友的《祝福》那忧伤、凄婉、孤独、迷茫的旋律弥漫在整个教室。此曲为成人表达缠绵情感的爱情歌曲,曲调低沉,与主题目标要求南辕北辙,明显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在心理上,也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播放一些含蓄、抒情、优美描写春景的音乐,如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曲》、古筝曲《春涧流泉》、儿童

曲《小燕子》、《小雨沙沙》、《滴哩滴哩》等,或用班得瑞表现自然风光如高山抒怀、似流水传情的轻音乐,肯定比较得体,效果也更好。

2.让美术教学课型、内容与背景音乐产生“共鸣”

异彩纷呈的音乐风格和形式为美术课堂选编音乐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学中,选编音乐应避免盲目随从,做到音乐与美术在内容上的和谐统一,交相辉映。针对不同的课型,我们可以选编不同的音乐,例如:

(1)临摹。背景音乐宜轻松、舒缓,可播放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所作的风格迥异的《小夜曲》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选段等。时下正流行的班德瑞音乐,如《巴格达的星星》;还有如动画片《天空之城》的主题曲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2)写生。背景音乐应让学生感到好像置身于郊外田野上、溪水边、林子里,沐浴着春风,悠然自得,挥毫抒怀。此时可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德彪西的《月光》或中国古琴曲《石上清泉》及二胡曲《空山鸟语》等师法自然、描写自然风光的名曲。如今电子音乐也十分普及,在聆听传统音乐之余,也可以换换“口味”,接纳一些电子音乐,像雅典人雅尼的《夜莺》令人赞不绝口,可以为野外写生营造出浓浓的画境。

(3)手工。包括泥塑、剪纸、折纸、粘贴、撕纸等。像折纸、粘贴可伴随欢快的乐曲,可以选择一些进行曲,如《土耳其进行曲》等,还可以选择一些舞曲,在巴赫的众多《小步舞曲》中可依据课题进行挑选。像泥塑、剪纸、撕纸因制作特点较细致,又有民间特

色,可选放节奏舒缓、旋律抒情的中国音乐,如二胡曲《良宵》、《二泉映月》等。

(4)想象创造画。背景音乐应空旷舒展,使学生的思路犹如草原的骏马任意驰骋,毫无阻挡;有时又如山涧泉水,虽缓慢但从容地流向远方,连绵不绝。此类音乐有笛子曲《牧民新歌》、二胡曲《赛马》、古筝曲《高山流水》等中国民乐以及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梦幻曲》等外国名曲。作为想象创造画的背景音乐,不可过于死板,拘泥于那些老调子,需要的是一种朝气,马克西姆演奏的如《蜂鸟》之类的变奏曲应该比较适合。

(5)欣赏课。选编音乐应紧扣主题,但须注意音量控制,以不干扰教师的讲解、学生能舒心为准。油画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描绘辽阔的伏尔加河边,一群苦难的纤夫们艰苦劳动的情景。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欣赏这幅油画作品时,选择了一首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作为背景音乐。乐曲徐缓、忧郁、深沉,

那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形象地再现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难的步伐由远及近,复又远去……年复一年的悲壮情景。课堂上美术内容与音乐形象相得益彰,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并深切感悟艺术作品的内涵。又如高一《如诗如画如歌———山水温州》欣赏课展示上,程老师借助课件[如图1、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画面意境选配背景音乐,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寻即融入又渲染画面意境的音乐,学生在优美的遐想中得到心灵陶冶。另外,还可根据中西绘画的区别,在选编背景音乐时应有所区别,如国画选中国乐曲,水彩画、油画等选外国名曲,使之符合地域文化的一致性。

3.让学生身心水平与背景音乐产生“共鸣”

咏叹调、交响乐等高水准的音乐,固然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由于学生没有相应的欣赏水平,以至音乐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倒不如放一些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北京的金山上》、《四季歌》,轻音乐《小夜曲》,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等中外音乐,让学生在亲切、明快的乐声中进入温馨的课堂情境。

4.让美术课堂节奏与背景音乐产生“共鸣”

一堂好课始终是有节奏起伏的。高潮迭起是一堂好课的标志之一。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上来看,学生的注意持久性差,大脑容易疲劳。音乐心理治疗的瑞典学派创始人庞德维奇仔细研究了心理共鸣理论,指出音乐通过音响的和声系统反映了某些原始形式的精神生活,和缓而平稳的音乐使人安慰,而宏亮、欢快的音乐则使人激动、振奋。因此,课堂中巧妙地运用音乐来调节,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加强课堂的节奏,促进课堂高潮的形成,同时能消除学生大脑的疲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如在一次八年级《面具设计》的公开课上,课堂即将进入尾声,老师让一部分同学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进行展示,其它同学围在旁边当观众。戴着孙悟空面具的同学站在前头,大家和着歌曲《一个和尚三个徒弟》尽情地展示、表演,周围的“观众”不住地鼓掌、喝彩,大家沉浸在欢快喜悦的气氛之中。此时,同学们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地领悟了面具的涵义及作用。通过音乐的催化,整节课再一次被推向了高潮。

行文中所阐述的背景音乐选编种种方法,只是笔者一孔之见,不应成为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也不能机械地让每一堂课都融入背景音乐,因为师生的的个性是多样差异的,各地的教学环境及每节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同时教学也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劳动。画家石涛在《画语录?变化章》中写道:“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教育家查有梁先生在《教育建模》中也强调:“教育有模,但无定模”。基于此,笔者认为,教育者加强自身音乐修养、不断

提高审美能力才是关键所在。当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了然于胸,内化为才能、智慧之时,美术课堂背景音乐的精心选编定会浑然天成,信手可得。

综上所述,音乐和美术作为不同形态的艺术门类,其实质是贯通融合的,都是一种心灵艺术。音乐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绘画出的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与造型艺术交相辉映。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中,背景音乐和美术课堂的有机结合,对于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活跃学生的艺术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课堂融入背景音乐不仅有据可寻,而且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这种融通关系,合理掌握并运用美术课堂融合背景音乐的有效手段,必能谱出美术课堂最美的谐音,必能构建出人文化的“绿色”艺术课堂

《音乐与绘画》教案

《音乐与绘画》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 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两 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两门课?师第 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 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 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 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生音乐课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与绘画有没 有联系呢?生有, 没有……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 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 1、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师我们在美术课上 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 画来表现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 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描 绘,为什么?播放《梁祝》、《大海呀,故乡》生《梁祝》这段旋律比较

舒缓,优美,速度慢,用平滑的曲线来描绘。 《大海呀,故乡》速度时而缓慢,时而急速,旋律是上下波动的,体 现大海的波浪起伏,用波浪线来描绘。 2、 用绘画中的要素——色彩来描绘音乐师你会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个 音乐片段?播放《命运》生黑色、灰色……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 色彩?播放《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 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 我们可以看到乐曲一开始那种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用了黑色来表现, 到后面有了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仿佛人们战胜了命运,从黑暗走向了光 明,色彩也变的明亮起来。 3、听音乐联想画面师我们刚刚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和色彩来描绘音 乐,下面我们把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我们欣赏一段音乐,你来联想一幅 画面,大家可以动笔画一画。 播放《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组曲》中的《日出》,同学边听边作画。 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师你们怎么想到这些的呢?生这段音乐的旋 律很优美,很舒展,就让我联想到清晨日出的景象……4、总结根据音乐中 的哪些因素进行绘画?师刚才你们边听音乐边作画,而且画的非常好,那 么你们是根据音乐中的哪些因素来进行绘画的呢?生旋律起伏、音量、节 奏、音色、力度、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5、欣赏绘画作品联想音乐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作品中有两个人物,我请两位同学来给 大家描述一下,在同学的描述中你来体会一下这两个人物是什么样的?生 第一个人物是一个富人,他很胖,穿着也比较华丽、富有,他的神情显得

初中音乐《音乐与绘画》教案

初中音乐《音乐与绘画》教案 初中音乐《音乐与绘画》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 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 的是哪两门课?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 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 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 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 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师:我们在美术课上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 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画来表现一 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 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描绘,为什么? 播放《梁祝》、《大海呀,故乡》 生:《梁祝》这段旋律比较舒缓,优美,速度慢,用平滑的曲线来描绘。 《大海呀,故乡》速度时而缓慢,时而急速,旋律是上下波动的,体现大海的波浪起伏,用波浪线来描绘。 2、用绘画中的要素——色彩来描绘音乐 师:你会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个音乐片段?播放《命运》生:黑色、灰色…… 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色彩?播放DVD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 我们可以看到乐曲一开始那种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用了 黑色来表现,到后面有了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仿佛人 们战胜了命运,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色彩也变的明亮起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教案

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 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 课标要求:(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概况,认识它们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近代民办艺术关系到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艺术的辉煌成就,知道艺术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艺术的兴起与流派。 教学难点: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板书设计: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贝多芬音乐的地位 2.代表作:《命运交响曲》 3.贝多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征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背景 2.印象派绘画 3.印象派音乐 4.印象派的贡献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 .现代美术 2.现代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阅读本课的引言:19世纪以来,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音乐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欧洲诞生了若干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宛如一座座艺术高山,令世人叹为观止。这些艺术家是谁?他们的作品具有什么艺术价值?进入现代以后,艺术界又有哪些新发展?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文字阅读框《音乐领域的古典

音乐与绘画-中学音乐教案

音乐与绘画-中学音乐教案 音乐与绘画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丽萍 【内容】义务教育程标准音乐教科书(湘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艺苑风景线》 【教学理念】 新的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提倡学科综合,这节综合了音乐与美术这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这两种艺术品种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这两种艺术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 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绘画是凝固的空间艺术,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一一

最终归于人的大脑之中,使人们在感受中引起思维想象。优秀的绘画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结构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本节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积极探索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初步感受、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这样能够使学生达到一种情感上的、认识上的、实践上的目标。学生在感受,体验探讨的过程当中拓宽了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这一节是一堂音乐与绘画的艺术综合,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师生共享的艺术品,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艺术作品的美,去探寻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这节自始至终都围绕着音乐与绘画这个中心展开、深入到总结归纳。音乐我觉得应该要做到具有音乐性、艺术性、综合性和活动性,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更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愿望。

音乐与绘画

《音乐与绘画》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重点难点: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两门课?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 1、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师:我们在美术课上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画来表现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描绘,为什么? 播放《梁祝》、《大海呀,故乡》 生:《梁祝》这段旋律比较舒缓,优美,速度慢,用平滑的曲线来描绘。 《大海呀,故乡》速度时而缓慢,时而急速,旋律是上下波动的,体现大海的波浪起伏,用波浪线来描绘。 2、用绘画中的要素——色彩来描绘音乐 师:你会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个音乐片段?播放《命运》 生:黑色、灰色…… 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色彩?播放DVD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我们可以看到乐曲一开始那种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用了黑色来表现,到后面有了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仿佛人们战胜了命运,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色彩也变的明亮起来。 3、听音乐联想画面 师:我们刚刚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和色彩来描绘音乐,下面我们把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我们欣赏一段音乐,你来联想一幅画面,大家可以动笔画一画。 播放《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组曲》中的《日出》,同学边听边作画。 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

《音乐与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鉴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与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引文、史料、插图等,培养学生在阅读分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世界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上网了解艺术大师及分析鉴赏其各类美术、音乐作品,感受其艺术价值。 (3)思维方法:学会知识迁移,在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审美能力。学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不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i而且可让学生感受人类优秀遗产的魅力,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2)认识人类艺术的多样性,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艺术创作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音乐与美术来源于生活,树立起“用美术与音乐指导生活,用艺术影响社会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

幼儿园绘画与音乐的通感

绘画与音乐的通感 在自主性绘画中,我们尝试了绘画与音乐结合的一系列活动,以绘画与器乐曲结合、绘画与歌曲结合为内容,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综合再造,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同时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从小班开始,我们就引导幼儿在颜色、图形、线条等方面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学习,为幼儿进行自主性绘画奠定基础。音乐是抽象艺术,与绘画一样,需要兴趣和基础。才能理解其中的内容。我们刚开始是选择歌曲进行欣赏,因为歌曲有歌词。能使幼儿感到内容具体,好理解,为欣赏器乐曲打基础。 为了处理好把幼儿已有的色彩、图形、线条方面的美术基础知识与音乐欣赏自然融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以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活动设计的内容和目标需要层层递进,每设计一步都要为下一步做铺垫。下面以音乐欣赏活动《轻快与沉重》为例进行分析。 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欣赏音乐,根据两段音色的不同选择相匹配的色彩和图形;再次欣赏音乐。为两段不同的音乐配上线条,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听听画画,幼儿自主地欣赏音乐,画出对音乐的理解。 由最初的感受色彩、图形与音乐的匹配,到引导幼儿用线条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最后把自己的音乐感受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第一环节需要引导幼儿认真听,并提出问题:“音乐共有几段?听完后它们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幼儿初步感受乐曲分成轻快和沉重的两段。接着,听音乐进行二维的选色彩和图形。在之前经验积累下,幼儿很快为这两段不同音色音乐配上了有颜色的图形。 最后幼儿总结出:图形的边比较圆滑,颜色是暖色调的代表着轻快的第一段音乐,为第一段音乐匹配的有心形、带子形、圆形、椭圆形;图形都带有尖角。颜色是冷色调,代表着沉重的第二段音乐,为第二段音乐匹配的图形有三角形、锯齿形、月牙、梯形、星形。 第二环节需要调动幼儿对线条的已有经验。运用了线条和音乐的结合。线条是艺术形式最明显的表征之一。音乐用它来表现主调、主题或动机;绘画靠它来界定边缘、形状。首先,教师播放欣赏的音乐片段,让幼儿随着音乐画出不同的线条。幼儿可以用线条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除了用颜色和图形来表现音乐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现音乐呢?如果用线条来表示,你会为这两段音乐配上什么线条呢?请你听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感受音乐》教案2

《感受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表达。运用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感受声音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让学生听音乐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及方法 1.导入阶段:(教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选择节奏轻柔的轻音乐和节奏强烈的迪斯科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学生小组讨论对音乐的感想)。轻音乐感觉柔和、优美、甜润、流畅;迪斯科音乐感觉坚硬、热烈、紧张。 2.发展阶段: 启发视觉表现,如果把这种感觉用线来表示,(学生小组讨论)哪些线感觉硬,哪些线感觉柔软?直线有硬的感觉,曲线使人感到柔和,用线表现节奏如同音乐的节拍,有上下、强弱、长短、起伏变化。由线组成的形有几何形和自由形,通过点、圆、方、三角等基本形,产生规律的运动节奏。其基本方法是:数量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缓慢、激烈的运动节奏。给人流动、滑行、奔驰、激荡、升腾的感觉。 3.探究阶段:(欣赏抽象绘画作品) 康定斯基(俄)用圆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用飘带式和漂浮体造型表现一种活泼、游动不定的、变幻的感觉。马列维奇(俄)用直线组成的一个个图形,形成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 4.启发创作阶段: 闭上眼睛听音乐,根据乐曲节奏想象出现的图形,也可以根据乐曲中的乐器奏出的乐音创造符号进行表达,符号需有大小、位置、方向的不同变化。 5.学生创作阶段: 教师注意启发学生的感受,使用造型语言不必过于工细行装饰(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浅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

浅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 论文关键词:音乐;绘画;关联;印象主义;表现主义 论文摘要:音乐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存在着许多关联之处,涉及到艺术家身份的关联、观念上的继承、理念上的认同等等。既然它们同属于艺术就一定存在着共同之处。 音乐既是听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还是动态艺术,它在一定的时间里,以乐音和噪音的持续运动来表现自己,它以音响在持续或间断的运动中体现着“以声表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形象。音乐可以说是心灵的艺术,它通过音响来表达感情或形象,使欣赏者的心灵产生或震撼、或愉悦、或平静、或心潮澎湃等等各种各样的感受,并以引出欣赏者在情绪上的共鸣为己任。 绘画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也是静态艺术。画家将线条、色调及其他形式勾勒出一定的具象或抽象的图形,从视觉上给观赏者以强烈印象,并引起各种情绪的反映,产生审美刺激。 音乐与绘画各自通过不同的媒介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向人们传达着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音乐与绘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论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得不先论及艺术家身份的关联。 一、艺术家身份的关联 许多艺术家本身既是音乐家又是画家,如康定斯基、勋伯格、达芬奇等等。 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1866-1944)是俄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同时又是一位精通音乐的人,他与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勋伯格(A.Schoenberg,1874-1951)交好,并特别喜爱听勋伯格的作品,在听其管弦乐时常会感到“眼前有如乱发一样的无数的线条在狂舞”。由于康定斯基本人也可说是音乐家,故而其绘画作品接近音乐的性格,他以暴风一样的激情的情感、火焰般的强烈色彩、表现内心的感动,并赋予色彩、画面以音乐性,如他的《浪漫的风景》,描绘了几匹从山坡奔驰而下的马,骑者被弹的很高,那激烈运动的色点、具有动感的大色块、以及横穿画面的斜线,如同被演奏着的一首奔放的交响曲;在其《连锁》中,二十多个相似而又独立的生命体,色彩鲜艳、整齐规律地排列在一齐,有如音乐作品的结构,其整个作品体现

漫谈音乐中的形式美

浅谈音乐中的美 论文字数:4000 关键词:音乐美学和谐美整齐一律美变化统一美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内容摘要:在音乐教学与评论中,常常需要对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以解释其动人之处。本文试图从和谐美、对比美、整齐一律美、对称均衡美、变化统一美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一些不为常人所见的音乐现象,以开拓在教学等领域的音乐美学的应用视野。 音乐美的体现音乐是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现实美作为音乐的反 映对象,它不是直接被再现,而是一种通过人的主观感受上的折射,间接地得到表现。因此,所谓“音乐形象”和绘画、雕塑中的视觉可见形象不同,它不具有客观对象的一定形状、色彩等特征,音乐是利用特定音响的变化与特定情感起伏的对应关系,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与人的思想情感变化的复杂关系,通过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 音乐利用自然的音响作为物质手段,但它并不是自然音响的简单摹拟。音乐作品必须与特殊的主观感受相结合才能具有意义。音乐美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外在技巧的表象美和思想情感的内涵美。 音乐是一种“造型”艺术。“美声”不仅是声乐艺术所追求的,也是器乐艺术所追求。“美声”不仅是音色的美,也是音质,音准,音量以强弱,高低,快慢等诸因素结合的美,表现的美。从古至今,不是有许多人为演奏家的高超演奏技艺所倾倒吗?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克莱德曼的现代钢琴曲也以他们作品优美的曲调,流畅的旋律而闻名于世。音乐艺术的表象美是不能否认它本身的美学价值的,否认音乐艺术有技巧的表象的美,等于否认了音乐首先要有“悦耳”的功能。 当然,音乐不仅要“悦耳”,更重要的还要“动情”,这就是音乐的内涵美所在。音乐艺术最本质的功能,是把“音”加以艺术的组合而为“乐”,是最能打动人们心灵的艺术。“绕梁三日”不是音响的物理现象,而是“一曲难忘”的心理现象。使白居易“青衫湿”的是什么力量,当然不仅仅是表象的技巧美,而主要是音乐内在的感染力。《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当然不是指自然的音,而是指心灵的音。荀子在其《乐论》中也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不免也。”发自作曲家、演奏家内心的音乐,也正是为了通过音的艺术组合的美,作为一种心灵相通的“信息”,从听觉器官传导给听众,让听众产生心灵共鸣,以达到感染、感动听众的目的。这才是音乐动人魅力的根本所在。 尽管从另外的角度来看,音乐美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如音乐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特色等等,但这些涵盖的仅是音乐的审美外延。子曰:“文质彬彬,而后君子。”只有在表象的“文”和内涵的“质”恰如其分相得益彰时,音乐才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意象。

美术《感受音乐》教案

《感受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并认识到艺术之间的通感及共同的表现力。 (2)操作目标: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听音乐的心灵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对听觉美和视觉美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了解绘画作品中线与色的艺术表现力。 (2)学习选用合适的色彩与线条准确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文稿、绘画工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胶棒,学生用作业用纸等。 教学过程: 一、体验与感受。 《知音》的故事。 师说:今天老师也要来找找知音。 师说:下面请听一段音乐。(播放《茉莉花》音乐)师问:听懂了吗? 生答:很美,好像是茉莉花…… 师说:很好,都是我的知音。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茉莉花的? 生答:从歌词中知道的。 师说:对了,是歌词告诉了我们。来,再听(师播放《无标题》音乐)是什么感觉与《茉莉花》相比,一样吗? 生答:《茉莉花》给我们轻松愉悦的感觉,这段音乐给我们激烈欢快的感觉。③听音乐找感觉。 听四段音乐,体会一下,分别是哪种感觉。热烈欢快《小夜曲》轻柔缓慢《赛马》紧张激烈《江河水》凄凉悲伤《十面埋伏》 二、尝试与创作。 (1)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 ①以《蓝色和银色的夜曲》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

小结作业: a.感受作品题目。《蓝色和银色的夜曲》,想象一下,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b.感受作品。欣赏《蓝色和银色的夜曲》 ②用绘画表达音乐的先驱——康定斯基。 (2)尝试:用色彩表现音乐。①将色彩与音乐相联系。从音乐中寻找色彩感觉。 逐一播放音乐:《一夜听雨》、《喜庆》、《月光曲》、《迪斯科》等)小组讨论,开始好的,讨论结束。②用色彩表达音乐。找感觉并尝试表现。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感觉非常好,表现非常棒。现在我们听段音乐,请你用彩纸拼出一幅画,来表现这段音乐。(播放《喜洋洋》) 生:动手合作贴画。 作业评价:学生作品介绍;简评学生作业 三、拓展 感受生命最初的音乐节律。 师:大家画得真漂亮。今天,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听了许多的音乐、看了许多的画、体会了许多的感觉,并用画笔进行了表达。最后再让我们聆听。(师播放胎儿在母体中的心跳声)师问:能听出是什么声音吗师叙述:(播放图片) 这是胎儿在母体中的心跳声。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我们在诞生前,就伴随着母亲的心跳、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节律一起生活了9个月;我们落地发出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到来的号声,这些都昭示着我们将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感受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依靠听觉激发美感情绪,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视觉符号的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声音节奏的认识与表达。运用线、形、色等诸因素的重叠来体现听觉感受。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感受声音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让学生听音乐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谈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谈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摘要:音乐与绘画作为艺术门类的“连理”学科,它们能够视听相通,音画互感,但又有不同,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来说是两种不相干文艺形态,前者通过音响诉诸于人的听觉器官,后者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的视觉器官,它们之间的通感主要表现为:听声类形,以而为目,耳中见色,眼里闻声,画形无象,造响无声。本文通过阐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来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音乐;绘画;艺术;色彩;线条;造型音乐既是听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还是动态艺术,它在一定的时间里以乐音和噪音的持续运动来表现自己,它以音响在持续或间断的 运动中体现着“以声表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形象。音乐可以说是心灵的艺术,它通过音响来表达感情或形象,使欣赏者的心灵产生或震撼、或愉悦、或平静、或心潮澎湃等等各种各样的感受,并以引出欣赏者在情绪上的共鸣为己任。而绘画则是一种视觉意象,通过视感官,呈现为一种静态的和空间的形式,是一种静态艺术、空间艺术。音乐与绘画也有相通之处,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使艺术表现更臻完美。

1 音乐中的绘画因素 1.1 线条 有人说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音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上,一方面体现在横向的时间关系上,两者不可缺一假如只有音程关系就体现不出线性的关系,只有时间过程则又体现不出起伏的状态。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主要的绘画性因素。但是,所谓音乐中的线条与绘画艺术中的线条有本质的区别,绘画中的线条是绘画的构图基础,它线条的方向最终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而音乐中的线条体现的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运动方向,除了二者都能象征某些实际的运动状态以外,别无其它对应性的关系。音乐中的线条是一种抽象的线条,人们不可能从音乐的线条中感受到某种具体形象。正因为如此,抽象派的绘画比其他流派的绘画更接近于音乐。 1.2 色彩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说,音乐中的音色和绘画中的颜色都是一种波动,著名科学家牛顿曾将阳光分为七种颜色,证实了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他认为红、橙、黄、绿、青、兰、紫七种颜色正好与C、D、E、F、G、A 、B 七个音相对应,虽然科学家与音乐家都力图在声音与颜色之间寻找联系,但两者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定的距

美术与音乐的关系重点

美术与音乐的关系——赏析油画作品“协奏曲”的感悟 李新泰安东岳中学 李金彪泰安南关中学

美术与音乐的关系 ——赏析油画作品“协奏曲”的感悟 摘要:大多数人不能理解康定斯基的抽象音乐画,尤其是多数美术教师对其音乐画的理解也不到位。新课程将美术与音乐合为一体,称为艺术课。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开 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实行跨学科的学习。这首先要求 美术教师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真正落实感悟美术与音乐的联系,感悟美术作品 抽象的形式美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康定斯基协奏曲感悟美术音乐联系 李新泰安东岳中学 李金彪泰安南关中学 油画作品《协奏曲》(如图3),是俄国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作品,选自2004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5课《音乐会》。 该课第一句话——“读康定斯基的画,似乎在聆听色彩的欢歌。”[1](P. 14)多么绝妙的描述啊!真想一睹为快!可是,当你真的面对康定斯基的作品时,你还会沉浸在如此美妙的语境中吗?你的态度会如何呢?你会对此说什么呢?可想而知。多数人对康定斯基的作品不理解,甚至用尖酸刻薄的话来妄自评论。如“这是什么画啊?瞎涂乱抹,白送给我都不要!”“这也叫画呢?大师的画啊?连小孩子都会画!”等等,针对大多数美术教师来说,他们对康定斯基的油画作品《协奏曲》理解也不到位。 难道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离我们真的那么遥远吗?让我们如此不可思议吗?! 其实,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离我们并不遥远。

1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心情,在随意接触到的任何平面上,在无意识状态下,就随手画出了一些有意味的形式画,这些画虽然没有画出具体的事物形象,但是,它们却能表现出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人们的主观情绪的直接体现者。我们把这种以表现人的主观情感为主、不具备任何具象形象的、有意味的形式画,叫做抽象画。人们在作这种画时所表现出来的无意识,与大师的有意识作画有着共同的体验,构成情感的心理状态也是相通的,只不过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罢了。这样看来,谁都能创作抽象画吗?答案是------不能。因为抽象艺术具有自己独立的组织规范和语言方式,人们需要通过艺术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和观念表现出来,而不是任意的涂抹都可称之为抽象画的。这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了解抽象艺术,通过不断的审美实践,培养一种善于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才能创作出自己的抽象艺术作品。对于大师的抽象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从有意注意方面,先了解大师的创作意图,根据抽象绘画的语言法则,再去理解其作品,对作者及作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此先思后议,不就变的可思议了吗。 对于大师的抽象绘画作品《协奏曲》,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实践总结,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因素。 一、我们对于画家没有真正的了解。 二、我们对于抽象绘画的理解及认识不够深。 三、我们对于音乐知识知之甚少。 四、我们对于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之处还处在迷茫状态。 五、怎样看待一件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有待自我提高认识。 人们对以上五方面的知识了解透彻了,对于大师的抽象作品的理解,就变的容易多了。尤其是美术教师更应该掌握以上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驾驭本课,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大师的抽象绘画作品。本课是新课程标准对广大美术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挑战,它促使广大美术教师不断求知,打破学科界限,融汇各学科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音乐与绘画教案

音乐与绘画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两门课?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 1、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师:我们在美术课上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画来表现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描绘,为什么? 播放《梁祝》、《大海呀,故乡》 生:《梁祝》这段旋律比较舒缓,优美,速度慢,用平滑的曲线来描绘。

《大海呀,故乡》速度时而缓慢,时而急速,旋律是上下波动的,体现大海的波浪起伏,用波浪线来描绘。 2、用绘画中的要素——色彩来描绘音乐 师:你会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个音乐片段? 播放《命运》 生:黑色、灰色…… 师:好,那我们看看这里用了什么色彩?播放DVD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和命运抗争,激发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我们可以看到乐曲一开始那种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用了黑色来表现,到后面有了一段比较抒情的旋律,仿佛人们战胜了命运,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色彩也变的明亮起来。 3、听音乐联想画面 师:我们刚刚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和色彩来描绘音乐,下面我们把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我们欣赏一段音乐,你来联想一幅画面,大家可以动笔画一画。 播放《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组曲》中的《日出》,同学边听边作画。 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师:你们怎么想到这些的呢? 生:这段音乐的旋律很优美,很舒展,就让我联想到清晨日出的景象…… 4、总结根据音乐中的哪些因素进行绘画? 师:刚才你们边听音乐边作画,而且画的非常好,那么你们是根据音乐中的哪些因素来进行绘画的呢? 生:旋律起伏、音量、节奏、音色、力度、速度、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5、欣赏绘画作品联想音乐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作品中有两个人物,我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在同学的描述中你来体会一下这两个人物是什么样的? 生:第一个人物是一个富人,他很胖,穿着也比较华丽、富有,他的神情显得很自满、狂妄、傲慢…… 第二个人物是一个穷人,他很瘦弱,穿着很破旧,他看见富人后显得很紧张、不安,看上去他很可怜…… 师:大家看得很仔细,描述的很清楚。其实,这两个人物是画家写生中的两个人物,原本不在一个作品中,但是,由于他们两人有鲜明的对比,作曲家就让他们在音乐中相会了,让他们聚在一起,相互交谈。

音乐与美术联的系论文

常常在各种艺术展展厅飘荡着悠扬的旋律,各种音乐会也常常布置有各种各式精美绝伦的舞台美术,音乐是一门无形的艺术,而各种美术品皆可触摸,音乐就像一条涓涓的细流常常从你的耳畔滑过,沁人心脾,仿佛灵魂随之摇摆上了天堂;好的美术品,使人看了过目不忘,一辈子伴随,心中的污秽也随之得到了洗礼。感谢上天给我们造就的精神食粮,使我们的人生精彩而富有意义。我的印象中音乐可分之为流行乐,摇滚乐,古典音乐,传统的艺术是指美术,包括各种的绘画作品,像油画,丙烯画,水粉与水彩画,国画与素描。古典音乐就像国画,轻轻地,柔柔地,不知不觉带你进入一个甜蜜的故乡,而摇滚乐就像西洋画中的抽象画,大刀阔斧,色彩浓重又饱含激情,使人精神大受鼓舞。 我们把音乐和美术称为“姊妹艺术”,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很大程度上的某种不同,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绘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音乐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爵士乐所特有的节奏感。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就可以变成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了。 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

认知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有的教师以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一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为例来进行欣赏和分析。首先,将画名隐去,让同学们讨论,应该给这幅画取一个什么画名,才能使这一形象更具艺术感染力。经过思考,大部分同学们都给这幅画取了画名(多数都取名为《老农》),但不知是否确切,很想知道原画的名称,因而产生了心理上的期待。这时,教师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进一步欣赏。接下去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以琵琶演奏的民歌《父老乡亲》为背景音乐,在饱含深情的乐曲声中,加上解说词,渲染气氛,深化、拓展了同学们的绘画想像力。 古铜色的老脸,艰辛岁月耕耘出的那一道道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曾创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进过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它咄咄逼人,发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伤。因为这位老农的形象已经远远超过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的农民,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此画问世后曾立即引起了强烈地反响,尤其是在我们整个民族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这个重大灾难之后,他所激起的不只是观者对老

初中:《音乐与绘画》教案(参考文本)

初中音乐标准教材 初中:《音乐与绘画》教案(参 考文本) Learning music can cultivate sentiment, improve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make people happy, and make life colorfu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初中:《音乐与绘画》教案(参考文本)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1、欣赏音乐与绘画作品,找出音乐与绘画的要素,体会音乐与绘画的联系。 2、学生能够尝试用绘画表现音乐,用音乐表现绘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上过很多门课,下面我就说两门课,你们根据我说的这两门课的特征来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两门课? 师:第一门课每周都只上一节课,你们在课上可以用五颜六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生:美术课

师:第二门课也是每周只上一节,你们都会到一个特殊的教室上课,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可以学唱很多好听的歌曲。 生:音乐课 师:大家都猜出是音乐课和美术课,你们觉得音乐与绘画有没有联系呢? 生:有,没有…… 师:我们有了两种答案,那么你们能说说原因吗? 生:讨论 师:那么,音乐与绘画究竟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 1、用绘画中的要素——线条来描绘音乐 师:我们在美术课上都会画一些静物或风景,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下面我们就试试用绘画来表现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首先,我先放几段音乐片段,你们想一想能用一种什么样的线条来

浅谈美术与音乐的相互渗透关系

浅谈音乐与美术的关系 通过两个月的音乐欣赏课程,使我学习和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每每在欣赏着动人优美的旋律时,我的心情都很放松,身心得到净化,音乐给予我很大的精神享受。 我是学美术专业的,对音乐也有着很大的爱好,对于音乐和美术的关系,我有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音乐作品是给人听的,但一部成功的音乐作品却可以让听众在优美的旋律中看到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唤醒那业已逝去的美好事物的回忆,引起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绘画是给人看的,一幅神形兼备的美术作品却可以让人们仿佛听见些什么,人们在美术家所渲染的意境中,领略到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调子,这种富有诗意的调子轻轻地扣动人们的心扉,引起人们的美感,而久久不肯离去。像我们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依稀可闻其山泉汩汩之声;看了徐悲鸿的奔马图仿佛听见骏马自远而近的“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音响;凡是看过潘鹤的作品《艰苦岁月》的人,都不会忘怀那长征途中的小红军为悠扬的笛声所陶醉的神情。难想象一个对音乐毫无感受的人,能创作出这样好的美术作品来。 著名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是非常热爱音乐艺术的,而且深切地体验到这两种艺术之间的微妙的血缘关系。他经常把在音乐中得到的启发和灵感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去。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在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的提高作画水平。选择一些适合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二)我们在上音乐欣赏是老师给我们放了不少著名乐曲,像在听《二泉映月》的时候,使我感受到了“墨点无多泪点多”的伤感之情,引起思维上的通觉。我可以通过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前,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人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摆脱实用的功利观念的束缚和外界的干扰,在浓烈的欣赏氛围中逐步进入神与物游、洞幽发微的胜境。像列宾在评论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时,十分精辟地阐发了美术与音乐的关系。他说:“伦勃朗的画始终带有空气的透明的影子,像是美妙的管弦乐,它的和弦的声音在画的全部后景上颤动着。” 正如列宾所说的那样,当我们在欣赏伦勃朗的作品的时候,总感到如一群矫捷柔美的芭蕾舞演员在灿烂的阳光下舞蹈一样。使人感到变化无穷,感人肺腑,这不正是我们在贝多芬、德彪西等音乐大师作品中感受到的吗?那和谐而多变的旋律、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不是和我们在美术作品中所感受的美感有许多共同之处吗? 在谈到美术与音乐的亲族关系时,使我不禁想到黑格尔在《美学》中一段言简意赅的话:“音乐和绘画都有密切的亲族关系,部分地由于在这两门艺术里内心生活的表现都占较大的比重,现在的艺术教学,在材料处理方面,绘画可以越过边境进入音乐的领域。”美术与音乐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它们都受到共同的艺术规律的制约,因此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点。任何一位从事某一种艺术专业的人,都应该注意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样才能把艺术探索的步伐渗透到事物本质的深处去,在艺术的教育大海洋里触类旁通,相得益彰,取精用弘,以最好的艺术成就贡献给一代代学子。 (三)以20世纪著名的抽象主义大师保罗·克利为例,他的一生更完美地诠释了音乐与美术的关系。 20世纪是一个多变的世纪,在艺术史上也不例外,产生了很多的艺术流派,也产生了很多具有影响的艺术家,但是个性突出,风格明显的艺术家就不多了,而保罗·克利却是一个例外。“不要去想所要描绘的形态,只要去想它的形成。”这是保罗·克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PPT1:同学们,在上第18课《音乐与美术》以前,我们先一起听首曲子。 这首曲子,我们都耳熟能详,叫做~~《欢乐颂》,这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正是这首曲子,在演奏过程中,倾倒了无数听众。这首曲子,正是如今欧盟的盟歌。 PPT3:除了欢乐颂为人熟知,它的创作者贝多芬,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的国籍是~~德国,职业是~~音乐家,他被尊称为~~乐圣。 PPT4:他的代表作《九部交响曲》,除了脍炙人口的《欢乐颂》,还有比较出名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原称《第三交响曲》,贝多芬原本想把这首曲子送给谁呢?~~拿破仑。贝多芬当时把拿破仑视为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但是后来传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就把献词撕毁。贝多芬对拿破仑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共和,民主共和的思想,跟哪场历史事件有关呢?启蒙运动。这正说明了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本74页的内容,然后回答屏幕上的5个问题。 好。请总结一下贝多芬的个人经历,一生坎坷,比如失聪,听不见,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不啻于一次重创。心理素质薄弱的人,就会一蹶不振。但是了解贝多芬的我们知道,贝多芬是一个扼住命运喉咙的人。那他的创作动机是什么?是什么支撑着他与命运作斗争呢?~~他终生追求进步与自由,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是这种精神在支撑着他的创作。而优秀的音乐家自成风格,贝多芬的作品有哪些特点呢?~~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深沉的哲理。 他的主要贡献是~~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并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 以及他的乐坛影响: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又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在音乐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换言之,贝多芬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架起了一座桥梁。 PPT5:我们刚刚听了贝多芬的欢乐颂,这首曲子属于古典主义音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典音乐的基本特征是~~(是高雅还是低俗?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拘一格?是积极乐观还是向命运举手投降?)很显然,古典主义音乐,是高雅的,是注重形式的,是积极乐观的。 那除了贝多芬,古典主义音乐还有哪些代表人物?~~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 PPT6:那浪漫主义音乐又有着哪些特征呢?请听一首曲子。 听了这首曲子,再对比欢乐颂,可以发现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比如古典主义音乐更讲究比率适当和自然平衡。但是刚听的那首曲子,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正是在~~18-19世纪之交。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伟大就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 PPT7:现在我们做一道高考题,检验同学们的掌握程度。这道题选~~B PPT8:18—19世纪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印象派音乐。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首曲子,体会一下印象派音乐是什么样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