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是指人们在一个确定的地域内互动并共享同一个文化。

体育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体育活动方式、所创造的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和智慧的总和;

社会化: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通过社会交互作用,学习社会文化,适应社会生活,成长为人的过程。

初级群体:是一个相对较小,有多重目的的群体,在那里互动是亲密无间的,并存在一种强烈的群体认同感。

次级群体:是为达到特殊目标而特别设计的群体,其成员主要以次级关系来相互联系。

体育群体:为某种体育目的组织起来的集合。

体育学习群体:有组织地学习体育的群体。

体育组织:是指人们为达到体育目标,满足社会需要,将人们的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形式的社会团体或单位。

体育社团:经过审批的、合法的、登记的,有主管单位的体育协会、学会、研究会、联谊会、基金会等。

家庭体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需求,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体育活动。

单位体育:一般是指在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以职工为主体所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它是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旨在提高广大职工的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乃至促进单位文化建设的一种群众性体育活动.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主要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微型、基层社区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社会变迁:是指任何社会过程或社会形态的变更。

社会分层:在社会中人/群体间存在着由于资源占有所导致的高低不同的层次。

社会流动:是指个体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

社会问题:是指影响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的健康生活,破坏社会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

假球:是指有意将比赛取胜权让给比自己实力差的对手。

黑哨:是指裁判故意判罚不应该判罚行为,限制运动员/队得分,帮助对手取胜。

为什么说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体育都是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存在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外在于个人而独立运行的,是作为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现象而存在的;个人的生物有机体现象是通过某些形态和动作表现而存在的;体育现象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是因为是独立与个人而存在的一种群体的普遍现象。

体育的社会关系都包括有哪些内容

体育的社会关系,是通过人们以体育为媒介的社会行为而结成的各种关系,它是构成体育社会的基础也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体育社会侧面的基础。它涉及地位、角色、互动、人际关系、合作、竞争、冲突、交换、社会网络、规范、价值、意识等。

体育的社会功能都包括有哪些内容

体育的社会功能,涉及体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外交功能、休闲娱乐功能。体育的社会结构都包括有哪些内容

体育的社会结构,涉及体育人口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阶层结构、区域结构等);体育明星、工作者、教师、观众、球迷;家庭体育、单位体育等。

体育的社会过程都包括有哪些内容

体育的社会过程,是由社会互动和社会竞争而导致的体育发展与变迁状态。它涉及体育社会化;体育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体育和社会控制;体育和社会变迁;体育变迁的形式、内容、特点;体育现代化;体育社会问题。

简述体育文化的象征性

体育文化的象征性,是指一切具体的文化现象都只不过是一定文化类型的反映或象征。例如,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相扑是日本文化的象征,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象征,等等。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只是对于人类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文化的反映或象征,而不能直接等同于某种文化。

简述体育文化的复合性

体育文化的复合型,是指任何体育文化现象都是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的组合,它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围绕着某一社会活动,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文化现象。如奥林匹克运动,就包括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仪式、奥林匹克建筑、奥林匹克组织等奥林匹克文化现象。二、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可能鼓励的存在,它总要和别的文化现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如体育与其他文化现象,与社会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水平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简述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民族、社会集团、社区都有其独特的体育文化。如中国体育文化、欧美体育文化、日本体育文化,等等。

简述体育文化的创造性

体育文化,不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类共同生活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们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和精神产品才是文化。例如,石头不是文化,石狮子就是文化;人类的性别有男女之分不是文化,但如何做男人和女人就是文化;人的本能动作不是文化,编成“消肿舞”“土风舞”就是文化等等。简述体育文化的积累与传递

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所积累起来的文化成就的基础上,吸收原有文化的积极成果,同时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然后把这些成果传递下去。文化的积累与传递是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条件之一。(举一体育例子加以说明。)

简述体育文化在交流中的特点

受众面广、影响力强、内容多范围广、传播阻力较小、与政治的关系隐蔽。

简述体育文化交流的消极影响

a、跨国体育文化交流会对其本国、本土体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b、发达国家体育文化在商业上的统治。

c、科技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简述体育在人的社会化中的意义

体育在人不同社会化时期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人的基本社会化期,体育使人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在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中使人适应社会环境,缓解社会压力,改善生活方式。因此,体育在人的社会化的意义表现为:使个体适应、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变迁,以便生存发展;有助于社会生存与有效运作。因为社会是社会成员共同建构的。没有社会化也就没有社会。

简述单位体育的基本特征

有专门的组织管理部门,制度化、常态化;受行业系统的有关部门的影响;受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影响;业余时间进行,范围小,以锻炼为主、竞赛为辅,全体参与,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技能要求不高。

简述单位体育的功能

单位体育具有健身娱乐功能,团结凝聚功能,提高单位知名度的功能,对外联系与协调的功能,促进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

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都有哪些

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有:社区体育组织(主导要素)、社区成员(活动主题)、

场地设施经费(物质保证)、管理者和指导者(联系社各要素的纽带)、社区体育活动(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

简述我国社会转型趋势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主要影响表现在:1)社会经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将导致体育服务的加强。2)社会管理体制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型,将导致体育社团发展壮大。3)社会群体结构由刚性向弹性转型,将导致体育多元化的新格局。4)生活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将导致体育文化需求的增加。5)社会保障体制由“部门化”向“社会化”转型,将导致体育架构朝着建立社会体育保障体系的方向发展。6)社会规范由“人治”向“法治”转型,将导致体育法制化。

简述体育中社会流动的趋势

体育中社会流动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水平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体育联赛制度的不断完善,体育人才特别是运动员在各种俱乐部等实体单位之间的转会和流动将逐渐频繁,体育人才将被作为独特的体育人才资本在市场上流动。2)垂直流动将会更加通畅。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政策法规制度的逐渐完善,一方面,将会促进体育分层体系中体育人才垂直流动的进一步畅通;另一方面,在体育商业化运作的同时,由于现实体育中的功利主义、金牌至上等不良的动因所促使的一些不合理的流动(如在一些体育竞赛中,高级别的运动员流动到低级别的代表队去参加比赛等现象),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3)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将会随着经济、社会和体育大众化的发展而得以增强。

体育大众化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大工业的规模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使社会财富在高度聚焦的同时又相对地分流于社会大众。财富的相对社会化,在主要方面改变了前资本主义社会贵族/平民、地主/农奴二元对立的简单阶级关系,淡化了区分阶级层别的身份和地位标志。反过来讲,在这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等级社会的政治权威的‘神圣性’,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创造了条件。

论述题

论述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体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是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之间传播与渗透。是在一种文化与外部文化的接触中产生并实现的。特别在近现代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交通大大加强的背景下,国家或民族进行交往已成为必然,体育文化也就必然产生传播与渗透。此外,任何民族都必须学习别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才能使自己的文化获得更快的发展。例如乒乓球,起源于英国,而逐步在亚洲国家强大起来.

论述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接受后产生融合,文化的融合是不同文化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影响工程中也可能发生矛盾或对抗,从而产生冲突,是不同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完全对立的结果。文化冲突对抗后要么形成彻底拒绝,要么形成逐渐适应、逐渐地接受。例如,现在的cba球赛不断引进外援,不断有外国球员参入.

论述体育文化的共享性

体育文化的共享性,是指文化具有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乃至全人类所共享的特性。从共享性可以导出文化的其他特性,如文化具有渗透性和扩散性、传递性和继承性。正因为文化具有扩散性和继承性,文化才能为他人所共享;同时,正因为文化具有共享性,才能得到传播和传递。文化的共享性与物质财富的共享式不同的。某一物主将他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他对该物的拥有量就会减少。而文化的共享却不会导致原有文化资源的减少。

论述体育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

1.以体育文化为载体,加强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对异域文化的领悟,促进了文化上的融合,为国家之间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2.有利于各国取长补短,特别是一些文化不太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学习和引进外国体育精品,提高本民族的体育素质和体育水平。

3.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4.跨国体育文化交流,有利于一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体育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合作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和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感化、鼓舞和指导。体育教学过程中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应注意三个方面;(1)互相尊重与理解,加强沟通;(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3)不断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发挥群体在大众健身锻炼中的行为助长作用?

社会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率往往因为群体的影响而出现增量或增值现象,这就是社会助长作用。群体对于大众健身锻炼中个人活动效率都影响包括三个形式:相互竞赛、群体合作共做、他人在场观看。

由于竞赛者之间的你追我赶,从而起了相互助长作用,所以搞些团体竞赛是提高活动积极性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在群体活动中,由于成员间的而相互激励作用,可能比一个人的单独活动更有效率;在既非与人竞争又非群体共做的情况下,如果有旁人在场观看,也会影响个体活动效率,一个运动员在独自训练时可能成绩平平,但若在大庭广众之前,在观众的掌声与鼓励之下,会如同换了一个人一样,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当群体成员或整个群体受到外部环境压力时,群体的凝聚力就会增加。

体育社团有哪些主要的作用

1)代表群体(体育社团成员)参与政治活动,如《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章程》中规定了本会是“研究我国体育发展战略,为体育决策服务的学术团体和咨询机构”;2)协助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如办学习班和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等,一些体育协会还承担了体育市场的管理工作;3)推动体育社团成员发展,如通过多种形式,发展成员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素质,表达成员的情感、能力,为成员寻求体育机会,以获得社会承认,实现自我;4)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群体利益是表明社团成熟程度的重要表征,它表明成员因共同利益而凝聚的程度,也表明社团组织在社会关系中的独立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例如,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章程》中规定本学会有“反映体育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的任务。

开展家庭体育有何意义?

(1)体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人们身体、心里更健康,开展家庭体育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顺利发展,全民健身为家庭体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2)开展家庭体育有利于建立文明健康的现代新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对净化社会风气起到良好推动作用;也是家庭美德建设的形成点;(3)开展家庭体育有利于降低家庭成员的发病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4)开展家庭体育有利于现代人走出楼房扩大交往、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调节情绪、和谐社会关系;(5)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庭体育室一个消费过程,开展家庭体育有利于活跃体育产业市场,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率,(6)开展家庭体育有利于提高家庭人口再生产的高质量和物质生产的高效率。

社会变迁主要有哪几种理论和观点?

社会变迁分别有如下几种理论和观点:

1)历史循环论:一个特定的社会会经历产生、增长、衰弱、死亡,周而复始。

2)社会进化论:一个特定的社会会经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

3)社会均衡论:社会系统由相互依存的部分组成,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4)社会冲突论:社会冲突是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

5)经济基础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因。

体育中的社会分层都包括哪些?

(1)体育运动的职业分层。在各个与体育相关的职业序列中存在着分层的现象,如在体育组织中,有国际体育组织的官员与洲际体育组织的官员之分;在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有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和省、市、县体育行政部门的官员之分;就是在一个体育中介公司中,也有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员工之分。还有职业选手和份职业选手之分。(2)体育运动的技术的技术分层。在同一体育职业中,不同从业人员在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了客观地评定这一职业从业人员的差异,促进其不断提高,在许多体育工作中都存在着技术分层的现象。(3)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分层。为了使运动员在不同阶段得到科学训练,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世界各国基本都建立了分层的运动员培养体制。我国也从20世纪50年代起建立了分层的运动员培养体制,即“培养运动员的三级训练网”。(4)运动竞赛的分层。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竞赛的要求,在体育的运动竞赛中,也相应地形成了运动竞赛的分层体系。如世界级比赛、洲际比赛、国家级比赛、省(市)级比赛等。(5)参与体育方式和程度的分层。有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经常参与和间断参与和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科学的社会意义

科学的社会意义 什么是科学?综合来说,科学就是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同时,它反映了人类意识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正确的认识。它是来源于人类实践并且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然的活动,它指导着人类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进行具体有续的整理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科学就如霍金的黑洞,神秘而深奥。但是我们人类正有着夸父逐日般的执着,我们对科学的探索永不止步,并且趋于完美。但我们要注意到的是,科学仅仅是趋于完美而非达到完美。科学是个成长过程,而成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错误,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正如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因此,没有探索的精神,没有敢于接受一切新观点的勇气,没有铲除一切旧观念的决心,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是无法存在的。 很多人总是片面的认为,科学只产生于近代,因为近现代的社会技术决定了科学的发展。其实不然,科学的诞生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700万年,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30万年前,原始人就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开始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在距今一两万年前,原始人发明了新的劳动工具—弓箭。弓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组织地狩猎,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剩余的猎物则被饲养起来,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的畜牧时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绕钻杆打孔的方法钻木取火,又发明了摩擦生热的制火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生产的手段;用火炼制粘土,发明了制陶技术;用火熔化铜和铁,制造出金属农具,使人类结束了一万多

社会学4大研究理论

第一组:心理动力学理论又称心理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所提出,他认为人格的重要层面是来自于深深埋没的潜意识与欲望。精神分析理论诞生之后,弗洛伊德的学生和弟子又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 Sigmund Freud ( 1856-1939) 24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今属捷克。 出生日期:1856 5 6 逝世日期:1939 9 23 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同年,开始使用精神分析这个术语;1900年,出版代表作《释梦》1909年,受邀赴美,获世界性影响。 1923年,理论完善后期,攻击趋力;人格水压模型。 理论要素:决定论思想、潜意识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趋力理论 弗洛伊德著作《性学三论》《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把梦的实质理解为梦?是一种愿望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 心理动力理论: 概览一套对人性的哲学性描述。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集中于引发行为的潜意识因素,鼓励移情的使用以期获得潜意识信息,创造治疗师与来访者的链接。一套人格发展理论。一门关注潜意识、从深层动力了解人性的心理科学和理论。一个心理学派或心理治疗理论取向。一套系统的心理治疗的方法。通俗地讲,心理动力分析是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工具之一。(社会工作者利用来访者存储于潜意识的童年早期性的影响,能够找得到成年后的情感问题的成因。) 心理动力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1.精神结构的地形学说——潜意识理论 2.内驱力理论和本能 3.客体关系理论 4.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理论 5.人格结构理论 1.潜意识理论——心理分层论 弗洛依德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份,则是潜意识。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动地运作,人却没有觉察到,这便是著名的“冰山理论”。 心理分层论1)意识:表层,清醒状态下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2)前意识:浅层,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3)无(潜)意识:深层,被压抑着,很难觉察到。2.内驱力理论和本能1)生本能(Eros) a自我保存驱力:呼吸、吃喝、排泄 b种族保存驱力:性—利比多(LIBIDO) 2)死本能(Thanotos)攻击驱力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他根据生物的观点,即认为生物有自我保护和种族延续两种目的,将本能划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种,后者是弗洛伊德本能理论的核心。到后期,他认为这两种本能其实可归结为一种,就是生本能,或成为性本能。而与之对立的,是一种破坏本能,或称为死的本能。因此人最基本的本能只有两种:生本能死本能3.客体关系理论客体(object)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客体指的是对我们心理发展影响最为重要的人,通常首先是父母或祖父、祖母辈的养育者,其次是兄弟姐妹。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在他成年后是否具有与他人建立信任和友好关系的能力,取决于他早年生活经历中的客体关系。一个始终能够得到充分并且恰当的关爱的孩子,就能够建立对生活和对他人的基本信任感,能够拥有基本的自信。反之,则容易陷入焦虑和自卑之中。弗洛伊德最初使用客体这一概念时是与内驱力联系在一起的,他把内驱力比作人类心理活动的能量,且这一能量是有指向性的,既指向某一个客体。如,通常一个婴儿的内驱力指向首先是对母亲的,其次是父亲。弗洛伊德将内驱力指向特定客体这一现象叫做心理能量的"投注(Cathexis)",但心理能量不能像物理能量那样直接通过空间投入或传递给外部客体,他所能传递的只是各种各样的想法、记忆、幻想以及感情等心理活动的产物。因此,对某一客体投注越大,这个客体就越重要。4.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理论通过对儿童成长发育过程的观察和回朔成年神经症患者的童年经历,弗洛伊德将个体心理发展与生理功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发现了无论在任何文化背景或任何种族中都共有的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心理结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口欲期( 0一1岁):弗洛伊德将婴儿期称为口欲期。(2)肛欲期(约2—4岁):弗洛伊德把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作“肛欲期”。 (3)俄底浦斯情结期(4-6岁),又称性蕾期或性器期(phallic stage)。 5.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在晚年又进一步修正了他的潜意识学说,提出了人格结构的理论。他用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结构来阐述人的精神世界。 本我/新生儿出生时自我/出生后发展超我/4岁后逐步形成 原始本能协调本我与超我社会道德、法律以及良心 快乐原则现实原则理想原则 自我的防御机制一个在妈妈怀里受宠的孩子终生都会保持一种征服欲,那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带来真正的成功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引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心理动力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发现、解释潜意识;提供了一套心理治疗方法;对人类行为增强了解释力。局限:泛性论;过度强调生物学因素,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决定论思想不符合现代科学。 1

社会学资料(1)

社会学资料 一、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准逮捕。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义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根据报纸上的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其目的是为了儿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上海《生活周刊》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 答案:首先,任何社会角色总是与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相联系的。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其次,社会角色的扮演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经过人和某种规范的认可才能扮演。也就是说,要进行角色确定,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来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该角色。 第三,陶姓女工在确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在非法集资这一问题上,陶姓女工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即出现了角色确定不当。从而出现了违法事件。 第四,陶姓女工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出现了角色失调现象,犯了角色不清的错误。即陶姓女工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从而导致了角色失败。 二、在中国,家庭养老既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古老的制度。“父母在,不远游”。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是合二为一的。据中国1987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国城乡老年人口家庭类型均以三代户所占比例最大,大约占全部老年人口家庭的50%。1987年的调查还表明,老年人与子女共居的比例高达80%。而据90年代初中国年龄科研中心有关“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

核心期刊社会学研究

刊名:社会学社研究 Sociological Studies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版周期:双月 ISSN:1002-5936 CN:11-1100/C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邮发代号:82-499 创刊时间:1986 出版信息 出版文献量:2896篇 总下载量:3339280 总被引量:100517 专辑名称:社会科学II 专题名称:社会学及统计学

评价信息 (2016版)复合影响因子:3.315 (2016版)综合影响因子:2.504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 1996年(第二版), 2000年版,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2014年版 《社会学研究》杂志期刊简介 《社会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6年1月。该刊以学术研究及为世界社会学知识发展做出独到贡献为目的,以有效促进学术交流、开放学术天地、促成中国社会学学术进步为宗旨;强调以规范的经验研究为基础,提炼学术思想。该刊日益增强的学术导向作用使其成为中国社会学学术交流的首选专业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理论·方法·方法论、学术论文、学术争鸣、学者对谈、社会学笔谈、研究新秀、学术信息等。 《社会学研究》投稿方式 为进一步办好《社会学研究》,本刊编辑部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 一、本刊欢迎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不刊登时评和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文章。 二、投寄本刊的文章,凡采他人成说,务必加注说明。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作者、出版年份、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地点排序。..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论文、出书投稿咨询期刊之家网论文援助杨老师Q/微信1760405151或 Q2315126918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引文中的英文部分,专著名用斜体,论文题目写入“”号内。作者自己的说明放在当页脚注。 三、来稿以不超过15000字为宜。稿件最好通过e-mail,若交打印稿,请附盘。 四、来稿请附不超过300字的英文提要及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和学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完整版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 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互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马克思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交往这一概念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对社会互动有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继其之后布鲁默率先使用了“符号互动论”一词来指代以米德思想为核心的若干理论形态。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通过对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则的研究提出了常人方法论;还有社会学家如霍曼斯、布劳用交换的理论来解释人们之间的交往,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互动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互动理论,但这些理论极大的增加了人们对人与社会的了解,促进了社会化的进程,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方式,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所有方式,这些交往是人的从事共同活动的过程。这里包括人们之间的生产活动和产品交换,人们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沟通,也包括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战争等。交往对于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交往是个体生存的需要;第二,社会交往是人自我表现的方式,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展示自己真正的天性;第三,社会交往构建着社会,人们相互之间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同时由于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所以人们之间的交往每天都在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 李芹女士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做过一个研究,她发现在年级间大三学生幸福感指数明显高于大生四学生,在独生间,非独生子女幸福感指数略高于独生子女。而在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差中,大四学生的心理状况远低于大三学生,在心理适应性和平衡性上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而乡村生源比起城市生源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敌对。这些充分显示社会交往对一个人正常生活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交流和交往才能了解其他人,才能将自己的特性展现出来被他人了解,这构成了了我们生活的基础。 二、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如文字、语言、物品、情境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人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用符号表示各种体验的能力,人是符号的使用者;第二,人类运用符号彼此沟通,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看中介作用;第三,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第四,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改对事物的定义;第五,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角色扮演中人们不断进行内部解释,即想象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行动的意义。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1、社会调查研究:在系统地、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的材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研究的一个阶段,是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 3、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的第二阶段,是指通过对事实资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人们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一般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体现和应用,它提供了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5、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称研究方式,它表明贯穿于社会调查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作方式,它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6、社会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在调查研究的某一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 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类型 1、应用性调查研究: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这些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政策性建议。 2、理论性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长和丰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知识。 3、普查:也称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它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个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调查。 4、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5、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问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6、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主观选取少数单位进行调查,并通过这些单位的情况来反映总体的情况。 7:个案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深入、细致地描述一个具体单位的全貌和具体的社会过程。 8、探索性调查研究: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初步考察的研究方法。 9、描述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它能对社会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 10、解释性调查研究:可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它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11、横剖研究:在某一时点对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 12、横断面:指由调查对象的各种类型在同一时点上所构成的全貌。 13、纵贯研究:在较长时期的不同时点收集资料,并对社会现象做纵向研究。 14、趋势研究:一般是对较大规模的调查对象总体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15、同期群研究:对在某一时期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群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变化的研究。 16、追踪研究:对同一批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变化的研究。 17、回溯研究:一种与追踪研究相似,即要调查同一批人的态度或行为的变化,但又只作一次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回想他们过去的态度或行为是怎样的,而现在又起了那些变化的研究方法。 18、统计调查:一种定量化的调查方式,它是从许多单位中收集多个单位的可对比的信息,并利用这种可对比的资料,进行汇总统计,以便对调查内容做更深入的定量分析。 19、实地研究:也称“实地调查”,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另一种主要方式。这种调查方式是深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家的理想形象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其主旨,并非探讨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什么,而是追寻一种路径,指明每个社会学家,乃至每个社会科学的学者,为什么应当选择掌握社会学的想象力;假社会学的想象力,他们的使命又是什么。米尔斯批判了一个当今知识分子阶级的社会定位,塑造了他理想中的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 为此,米尔斯在书中摆出了战斗的姿态,在全书的第二至第六章中,他严厉地批判了社会科学中的几种流行趋势。而在第七至第十章中,米尔斯从否定性批判走向了对知识分子本位的寻找,我不得不说,这一次他站到了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上,他渴望召唤社会知识分子来教化科层制顶峰的领袖和弱智化了的普通大众——一个使徒般的理想。 社会学的想像力是米尔斯战斗的武器,他将其定义为一种视角的转换,即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他认为只有这才能使人认清自身价值,从焦虑与淡漠的陷阱中挣脱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待这个价值缺失的时代。同时,社会学的想像力帮助社会学家回归经典的社会分析:关注历史中的社会结构,主旨与紧迫的公共论题和持续的人类困扰直接关联。 而社会学的领域中,显然有一些与传统目标背道而驰的趋势,这种倒退不仅使社会学研究变得无益,在米尔斯眼中,知识分子也将因此被这个无知的世界所消化。 第一种趋势是宏大理论流派,米尔斯对宏大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作了精细的分析,从而刺穿了宏大理论的面具,宏大理论用枯燥乏味的概念游戏替代了轻松自由的想象力,企图迷惑读者,从而构造一个不切实际的概念王国。

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就完全不能解决关于冲突的问题,因而被米尔斯尖刻地称为“百分之五十只是晦涩的用词;百分之四十是众所周知的教科书社会学”,另外百分之十,鉴于它的含糊不清,很可能被借作意识形态上的工具。 而方法论的登峰造极,则造就了另一不良的趋势,即对“抽象经验主义”的盲目崇拜。他指出,通过对各类研究的简单的加总,绝不可能达成对社会的完整认识,而只是一种奇怪的砌砖成墙的努力。他鄙夷抽象经验主义对系统的研究历史和比较方法的拒绝,也怀疑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信息的缺失和数据的人为修饰。虽然也有人辩解称这种方法论的抑制将助长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专业化的进程,但米尔斯似乎对称为“科学家”不屑一顾,他认为这使他的群体降格为助产婆式的专家。 抽象经验主义对时间、机构和金钱的特殊需求也极有可能使社会科学的研究堕落为一种行政职能,发展出一整套恐怖的科层制体系,并为整个社会的科层化服务。社会科学的学者事实上被称作“学术行政官”,他们组成互相攻讦的派系,排斥独立学者,服务于社会的非民主领域,培养出自身的“合理性功能”并试图创造更广泛的“功能合理性”,他们是十足的权威的工具。而有这样一群社会科学的学者正在变成为某一特定群体服务的实用性角色。学者对“改变世界”的渴望,或是自身理想和价值的缺失,使他们积极投靠社会上层,追逐实用性而非其它。他们研究他们的新主顾们的问题,试图通过“学术”的方式为急需证明其权力正当性的决策层生产“权威”。米尔斯用悲哀但愤怒的语调评价说:“若是说有人正在出卖自己,那就有些天真了,而且也不甚妥当;因为,这种苛刻的词汇只有在确实有东西出卖时,才是妥当的。” 现今时代的社会科学,不再关注人类的多样性,放弃了比较研究,过分强调专业化从而不愿整合社会科学的各个部分作系统化的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抛弃历史,切割历史,狭隘地看待历

社会学答案

单选题 2.第2题 孔德的代表作是() A.《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B.《权力精英》 C.《实证哲学教程》 D.《神圣的帷幕》 C 4.第4题 下列关于角色的理解,正确的是 A.角色内含着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关系 B.角色与身份是相同的 C.角色与地位是相同的 D.角色与社会期待无关 A 10.第15题 个体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指() A.身份 B.地位 C.角色 D.角色丛 B 15.第22题 认为存在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文化要素代表不同群体或社会阶级的利益的文化分析视角是() A.生态学视角 B.互动论视角 C.功能论视角 D.冲突论视角 D 26.第50题 一般认为,最早使用“社会互动”的社会学家是() A.齐美尔 B.涂尔干 C.滕尼斯 D.帕累托 标准答案:A 28.第52题 如同们师兄弟这样群体成员对其有忠诚感的群体,属于() A.外群体 B.内群体 C.正式群体 D.次级群体 标准答案:B 4.第4题 以下沟通方式,属于语言沟通的是()A.借助面部表情的沟通 B.借助身体姿势的沟通 C.借助行为举止的沟通 D.借助文字的沟通 标准答案:D 16.第16题 家庭的本质关系是() A.婚姻关系 B.血缘关系 C.收养关系 D.同代关系 标准答案:A 18.第18题 社区发展的直接目标是() A.培养社区成员的民主意识 B.协助社区成员认识到自己的共同需要,协助社区运用外部援助和内部资源 C.提高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经济收入水平 D.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和合理的社会结构 标准答案:B 23.第23题 按照霍尔的观点,45至120厘米的距离属于() A.个人距离 B.公众距离 C.亲密距离 D.社会距离 标准答案:A 30.第30题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是() A.再社会化的环境相对开放,继续社会化的环境相对封闭 B.再社会化具有自主选择性,继续社会化具有强制性 C.再社会化在成年早期进行,继续社会化在成年之后进行 D.再社会化具有强制性,继续社会化具有自主选择性标准答案:D 1.第1题 假设教师、警察和消防员的职业声望分别是75分、70分和65分(满分100分),如果一个人从警察变成了教师,他的社会流动属于() A.向上流动 B.水平流动 C.向下流动 D.地理流动 标准答案:A 3.第3题 被假设为会对其他变量造成影响的原因变量是() A.控制变量 B.因变量

组织社会学

1、有限理性及其对组织研究的影响 有限理性概念是西蒙的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有限理性的含义是:人们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无法按照充分理性的模式去行为,即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所面临的所有选择,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这一思想贯穿于他所有的理论观点中。 影响: 交易成本学派的集大成者,威廉姆森受科斯影响,在《市场与等级制度》沿用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观点。73、75、76 对组织政治学的影响,按照马奇的观点,组织是不同利益集团组成的,那么组织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很难客观全面地收集和分析信息,各个集团只会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分析;由于各集团利益不同,很难就组织目标达成一致,组织行为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这就是有限理性的组织政治学的 对学习组织的影响:建立在学习机制上的组织遵循的标准常常是满意原则,而并不是最大化原则。由于有限理性的局限,组织行为实际上是一个“边干边学”的过程,而不是理性选择过程。这样,组织常常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从它过去的历史来解释今天,预测未来。但是过去成功的历史可能会导致今天错误的决定。 因为有限理性的局限,它不可能知道它所面临的所有选择。 这一思想与经济学长期坚持的“充分理性”的假设大相径庭,对分析研究经济现象和组织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2、组织文化及其四种类型(俱乐部型、学院型、棒球队型、堡垒型) 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组织客观存在的一部分。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包括组织成员共有的人生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期望、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杰弗里.桑南非尔德: 1、学院型。培养专业型人才。组织为组织成员提供大量的专门培训,指导他们在特定的职能领域里从事各种专业化的工作。 2、俱乐部型。培养通用型人才。这类组织文化比较重视组织成员的作用,组织成员的资历、年龄和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非常重视成员的适应性、忠诚感和承诺。政府机关、军队组织是代表。 3、棒球队型。这类组织通常都是冒险家和创新者的天堂。这类组织从各种年龄和经验的人中寻求有才能的人。组织根据成员贡献的多少给付工资和报酬。所以组织成员都会努力拼命工作。咨询公司、广告机构组织是代表。 4、堡垒型。该类组织主要注重于公司的生存问题。它们可能曾经是前三种组织,但是在困难时期衰落了,当前正处于保存自己依然存在的财产。 3、组织文化形成的四个阶段 1、创建阶段。这一时期的组织文化,主要是组织的创始者对组织的形成和运转的一些基本构想,它包括建立一个什么样组织,对组织成员的要求、最终的目标是什么,组织的政策及策略等都有了基本的雏形。 2、群体认同阶段。这一时期的组织文化是群体对已有的“构思”进行认同的过程。包括对已有文化的认知直到取得一种共识。 3、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组织成员按照创业者的思想进行活动,并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 4、共同价值观的普遍化。创业者的共同价值观被更多的组织成员所接受和认同,形成确定的行为模式,并作为与其他组织相区别的明显标志。

社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角色集P119 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样一组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形成了角色集。所承担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这就构成了角色集。 社会流动P218 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社区P224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活动区域。社区概念包括以下四层意义: 1、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地域。 2、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3、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 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4、社区的核心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社会变迁P245 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换言之,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社会现代化P252 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社会越轨P274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偏

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社会控制P280 广义: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工作P292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P300 顾名思义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含义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生理或心理的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和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如何培养社会学想象力

如何培养社会学想象力 如何培养社会学想象力基础的涉猎 我一直不赞成上来就说要培养“社会学想象力”,让学生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因为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任何一种视角的培养也必须建立在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一张口说话、一动笔写文字别人就可以看出他是社会学出身,就好比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戴着什么颜色的“有色眼镜”来看世界的,那这时候再说“社会学的想象力”也不迟。 作为一个刚入校的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尽快摸着社会学的边,对社会学略有一点感觉,首先不是要看什么书,而是要对“人、社会及其关系”、“为什么人以社会的形式存在,而其它动物在自然中的存在形式不是社会”、“社会是何以可能的”等问题有点思考。这种思考可以不必很深刻、更不一定很系统(当然能够深刻、系统更好),但通过这点初步的思考,激发起学生自身寻求答案的兴致、兴趣。 人群中的另一个你 接下来,找一本国内的《社会学概论》教材,像高教出版社吴铎老师的《社会学》等,都可以。(在此并不建议先用郑杭生老师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因为郑老师的书主要是从社会运行这个角度来对社会构成基本内容进行阐述的,或者说是从动态、纵向

上对社会构成的基本阐述。这种阐述对于略有一点点基础的学生或教科书的编写者、研究者来说是相对新颖、独到的,但个人认为并不适合高考压力下刚解放出来从未接触过社会学书籍的学生。当然读了其他教科书之后,郑老师的教材也是后面的必读之书。)这本教材越浅显、越易懂越好。 先从社会化这部分着手读起,然后依次社会互动、家庭、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区、社会文化;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变迁及现代化;社会问题与控制、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等。也就是从微观向宏观、从静态向动态(后面去读社会学的发展史时讲到孔德的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时也就较容易理解、再读郑杭生老师的教材也就能接受并且可以看出该教材与其它教材的不一样)、从社会常态向社会异态一步步阅读,因为这比较符合常人的思维逻辑习惯。 读完这样一本或几本教材,无论纵向还是横向上,对社会的基本构成内容都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同时对前面思考的问题也会形成一点点自己的看法。就算没有找到答案,但我想最基本的东西应该已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或深或浅的轮廓。此时会激发更多的关于社会的思考,如:由自身想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责任”,甚至会联想到中外古人的一些对待社会的态度、如何立世等,像中国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时,可以读一下一些国外的社会学教材。如: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学》。 社会学发展史的学习 下一步,就要阅读一点社会学发展史方面的书。上来千万不

社会学研究报告

社会学研究报告 ——关于70后的鸡汤朋友圈现象的研究界定问题: 广泛的谈鸡汤文的来源和背后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的范围太广,影响研究的变量因素太多,不利于问题的深入,故本文把转发谣言和鸡汤文的现象以70后作为样本,以最具典型的70后团体作为参照。70后,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目前多数人年龄在45岁上下,是一群已经有稳定生活并且多数都有年纪接近20左右的进入成熟阶段的孩子。故,以其作为样本参照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 核查证据: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本文借用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将从成人的中期和晚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借用微信公众号中对于父母的朋友圈中的鸡汤文现象的研究作为补充和证据核实。 明确问题: 为什么人到中年,本应该经历世事起伏,历尽沧桑的人会在显而易见的谣言和鸡汤之下变得毫无防备甚至毫无理性? 70后的朋友圈中充斥着谣言如“太可怕了”“太吓人了”“看的人都转了”“紧急通知”“不转不是中国人”“XXX居然是这样做出来的”“家长注意”和各式各样的鸡汤文,如:“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36计,计计精辟”“若是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邮差”“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沉静越简单”“年轻人必看的18条忠告”“老中医教你不花一分钱治颈椎”“什么样的女人最幸福”。 本文将从鸡汤文作为出发点,盘点和研究70后的朋友圈。

研究设计: 报告采用文献引述法和访谈法进行问题的研究。文献引述体现在明确问题和实施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理论和前人的研究,丰富本文的研究基础和框架。运用访谈法,对1-2位网络不知名网友进行访谈,推测和明确他对于70后的朋友圈的感想。再挑选1-2位身边的70后,进行访谈分析,让其自己解读自己的转发谣言和鸡汤文时的心理动机。 实施研究及报告发现: 1、鸡汤文中的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表现为人总是会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一描述十分空洞,他仍会相信其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许多的星座和算卦皆来自于这一效应。 从心理学上看,产生这种自我认知的原因,主要与我们每个人自我认知的“主观验证”有关。我们头脑中,自我占据很大部分,无论做什么,首先都是“自己相信”,“自己想做”,并且为“自己相信”搜集各种证据。因此,即使出现一个并不相干的事,如果我们潜意识想要相信,它就会符合我们的设想。 鸡汤文属于励志心理学的一种。 第一种故事类的鸡汤文。首先,会博得我们的同情心,及共鸣感。结构上,往往会先抑后扬,主角往往情场、事业、家庭不幸。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了共鸣,加上巴纳姆效应的协同作用,读者就会情感带入,继续读下去。而后,主人公虽然生活上,失败、失意、悲伤、痛苦等等,但在一个契机下,却柳暗花明,生活出现转机。这也给了读者一个心理暗示,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明天也会好

对社会学几个方面的认识

认识社会学 1、对于社会学的接触 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我才接触到这门被人关注甚少的专业——社会学,然后又阴差阳错的进入了这门专业,带着我的憧憬与好奇,我开始走进社会学的世界。 2、对于社会学几个方面的认识 (1)什么事社会学。这是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在我脑中,社会学的概念很是模糊的,更谈不上中形成具体的内容了,所以首先我思考的是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的概念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具体社会科学,并且,它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我对这个概念是这样理解的,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看这个概念就能够理解,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因素,所以社会学是会借鉴了很多其他学科来研究怎么解释这些问题的产生以及如何解决。从老师口中我也了解到,社会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有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统计这几门最核心的课程,而要想真正的研究社会学,还必须对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有深刻的认识,否则也就无法真正掌握社会学。 (2)学习社会学的意义所在。每一门科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社会学的价值和人们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又何在呢?我觉得其意义之一就是社会学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客观的认识社会,并且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认识社会是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将来会怎样变化,社会学会提供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其意义之二是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意义。社会学帮助人们

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帮助人们在维持和改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等方面避免了盲目性,增强了自觉性,制定出正确的社会政策,为社会改革服务,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最终为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就是可以利用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我们周围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 (3)社会学这门学科的优势所在。首先是讲对于社会学这个专业学科来说在中国还是比较年轻的学科,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我们的学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经济学唱主角的话,现在和未来20年应该是社会学和相关学科可以更多的发出声音来。因为当我们强调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时候,我们会更多的涉及到非经济因素,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各种统筹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进入我们的视野,进入政府决策的过程,老百姓也会越来越关注。所以我们的学科还是处在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对于刚进大学学习这门专业的同学来说可能有很多机会在等着我们。 (4)社会学这门专业的职业去向是什么。我们所学习的专业和我们以后的就业有着直接或间接上的联系,那社会学的就业趋势也是我们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考虑的问题。社会学在国内还没有被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所理解,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学科正在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迁的时期,社会结构分化加剧,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更趋复杂,现实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始出现困难。而这一切,都需要社会学来逐一解决。社会学专业的职业去向主要有哪些呢?目前,在社会领域还没有一个部门是必须由社会学来提供专门人才的,但是除了纯技术性职业(比如会计),大多数的社会领域,如新闻机构、政府部门、市场运销、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部门,社会学毕业的学生都时能够胜任的。因为社会学的训练不但赋予我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社会学

科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学是什么? 社会学就是人们研究社会所形成的学说。 社会学是对人类自身社会的研究,包括人类生活、人类群体、人类行为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是对我们自己的研究和探索。 社会学的作用? 1、开阔视野 2、拓展想象力 3、塑造自我——通常是社会塑造的,但可以选择以何种方式融入或 影响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创造自己的个性。4、自我启蒙——自我教育——生活中常遇挫折…社会学视野,多角 度看问题,进而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 5、政策效果评价和制定规章制度——社会学有助于我们评价某项政 策的效果,一项政策或计划往 往具有善意的动机,但结果可 能却适得其反。 6、尊重文化多远性——社会学可以使我们其他的观点出发来解释社 会,而不是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如果我们能 够解释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就能够理解他的

想法,从而会尊重他人和他所依附的那种文 化。 经济学追求效率,社会学追求公平 三、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整体(系统)——Social systems 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hip——P21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P22 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s 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s 社会行动(行为)——Social actions 四、社会学研究的视角 1、宏观 2、微观 3、静态 4、动态 五、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学的产生 19C 法国孕育最初的社会学 Background:18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第二等级的崛起 高卢人热情和浪漫的民族特点 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现代社会学始祖 埃米尔?涂尔干 2、社会学的发展 代表人物:卡尔?马克思阶级分析观点解释不平等,指出社会变革的根源。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

社会学研究设计方案 (2008-10-12 13:19:26) 转载 一、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老人的互动行为的研究,探讨他们自身情感的不表现,从中得出各自不同对“自我身份”的影响因素。进而,加强在当代老年社会问题中,我们应该怎样重新看待老人,主要在于树立他们的“自我身份”。 一、研究意义:首先,本课题区别于以往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它借助于社会学中角色理论及心理学的角度来指导具体的经验研究,将老年人互动的经验研究置于角色理论的框架当中。尤其是在当代老年学的领域中,从宏观的角度例如:制度、保障、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很少有学者或相关的人士从微观社会学理论方面研究老年人的自我身份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探讨老年人在当今社会中的互动,及其互动产生的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这不仅能够更好的研究老人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再认识老人能力的表现。这对于协助老人再社会创造指出了问题和社会应该努力的方向。因而,它不仅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同时也体现着实地的实证性研究,是实践性和独创性的表现。 其次,本课题样本规模和层次较为明显。研究对象虽然是老年群体,但是每位老人均有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这样,研究者在进行实地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不同特殊情况的资料。从科学的研究理念上讲,研究者根据不同层次可以从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来观察老年群体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自我身份问题。样本类型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这样的观察方法可以说为吸取较全面的老年互动的自我身份问题做了贡献。因为,本研究的结果可根据不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互动化影响形成的社会化等等其他的因素进行多重比较,进而能够充分认识他们问题的实质。同样,对于更好补充角色理论的知识,进一步积累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本课题的研究从时间上,历史条件上讲是十分有必要的。社会人口结构日趋变化,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正在发生著引人关注的深刻变化。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日趋上升。到了2025年,发展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83%。可见,由于老年人口增长之快,绝对量之大,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老年人的的确确无法自我料理,可由于其自我身份的丧失,普遍的共识都认为老年是负担,由此引来的是老年人的社会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一、对社会学的认识 (一)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社会学的研究问题无一不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社会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是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变化,因此,社会学是从系统的社会整体出发,综合地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动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整合、社会冲突和社会变迁等社会事实的学问。 1、社会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的科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这一完整体系 以及论述与整个社会有关的各种社会法规、过程和人群的学科。 2、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通过研究社会 发展情况以及其方法和规律,来促使社会良性运行。 3、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人们的社会 性行为规律的科学。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或群体生活的科学,以其科学的社会 观,寻求社会生活的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5、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成或社会制度的科学,是研究社会关系 的科学。

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一)社会学的功能 每一学科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社会学在其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不断完善,其作用不断得以发展,社会学的作用在于描述、解释、预测、规范社会的发展。社会学可以客观、完整地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现状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社会学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方法,帮助我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这使得我们能够客观的认识社会。社会学说明了社会事实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揭示了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去预测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社会学是在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并且规范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1、对人自身的作用 首先,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社会知识,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帮助人们制定出正确的社会政策,为社会改革服务,最终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能够使我们利用所学的社会学基础知识,更加科学的分析以及解决我们周围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社会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理解他人,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对整个社会世界进行探究,从而使我们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