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统计学总复习重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总复习重点)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概论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特点:(P2-3)

概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主要从微观角度观察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和过程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

特点可归纳为: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数量特征;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关联与动态特征;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提示规律性特征。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范围:(P4-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及其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再生产的过程。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P6-8)共十个方面,包括了教材第二章至第十一章内容。(论述)

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与素质统计;

2、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3、劳动环境与劳动保护统计;

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5、劳动定额统计;

6、劳动报酬统计;

7、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

8、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统计;

9、劳动关系统计;

10、企业社会保险统计。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作用:(P9-11)(多选,论述)

1、为编制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并检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

2、为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

3、发挥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作用;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劳动者参与管理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工具;

5、为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奠定基础,并监测劳动政策的执行;

6、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统计

一、企业人力资源的核算原则:(P14-15)

1、对于原有人员,依照“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核算;

2、对于新招用的人员,从其到企业报到之日起,无论是否发付当月工资,均应统计为本企业人员;

3、对于外企业调入的人员,由起薪之日起,统计为本企业人员。

二、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的计算,可以采用时间性质不同的指标表示,即时点指标和平均指标。(P15)

需清楚这两个指标的统计方式。

三、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概念:(P32)

企业人力资源是指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它包括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两个方面。个体素质指单个人员的体力、智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劳动积极性、能力等状况。

四、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P35)(论述、多选)

1、体能综合指标(形态指标、机能指标);

2、智力水平;(目前的测验量表比较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有《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比纳测验》、《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量表》、《创造力测验量表》、《性向测验量表》等)

3、健康状况指标(发病率、职业病感染率);

4、文化程度指标;

5、年龄性别指标;

6、劳动积极性指标;

7、能力。

五、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P39-42)

1、概念: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是指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学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法,对企业中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2、特点:(1)数量化;(2)模糊性;(3)动态性

3、设计原则:(1)整体性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定量化原则;(4)模糊灰色原则;(5)最优化原则。

4、程序:(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确定指标权重;(3)确定评价方法。

第三章:生活日分配统计

一、工作时间的计量单位(P49)(选择)

工作时间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工日和工时。

二、工作时间(工日)构成图。(P52,图3—1)需理解并牢记。

三、工作时间(工时)构成图。(P54,图3—2)需理解并牢记。

四、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教材P57及练习册P23①例题,熟练掌握。

五、非工作时间的基本分配方向:(p64,图3—3)(选择)

非工作时间(必须支持时间,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六、工程技术人员时间利用统计研究的一般问题:(P69—72)

1、研究工程技术人员专业对口问题

(1)业务不对口造成的时间损失

业务不对口造成的时间损失=(全部工程技术人员人数—实际从事本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人数)X制度工作时间2、闲暇时间的分配

业务进修时间比重=业务进修时间/闲暇时间X100%

第四章(复习练习册内容)

第五章: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第二节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一、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P119)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X基本生产工人比重

二、职工劳动生产率(P121)

职工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X基本生产工人占生产工人比重X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

三、月劳动生产率指标(P123)

月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X工作月实际长度(天)

第三节劳动生产率动态分析

四、劳动生产率指数体系(P127-128)

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X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

(需弄懂并计算教材P128表5-3的例题)

五、生产工人时间利用情况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P131)

月劳动生产率指数=小时劳动生产率指数X实际工作日长度指数X实际工作月长度指数

(需弄懂并计算教材P132表5—5例题)

第五节劳动效益统计

六、劳动效益直接指标(P142)

平均每人创利率= 企业利润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人均创利率,可以分别按月、季或年计算。分子项的企业利润总额,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种是按企业实际生产的产量范围计算的“潜在利润总额”,另一种是按企业产品销售量范围计算的“实际利润总额”。

七、每百元产值工资含量(P143)

百元总产值工资含量=工资总额/总产值X100%

百元增加值工资含量=工资总额/增加值X100%

八、人均创利率与工资利润率的联系(P144)

工资利润率=人均创利率/平均工资

第六章:劳动定额统计

需弄懂并计算教材P158及练习册P44①例题

第七章:劳动报酬统计

一、企业工资总额的核算原则:(P167-168)

1、劳动报酬性质的原则;

2、全部职工的原则;

3、不同经费来源和支付形式的原则;

4、按一定时期范围的实发数核算的原则。

二、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P168)(多选)

工资总额的构成内容主要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等。

三、企业工资总额的变动分析:(P170-176)

需弄懂并计算教材P171表7-1例题,及教材P175表7-3例题。

四、企业平均工资指标的一般计算方法:(P178)

平均工资=企业工资总额/企业人员平均人数

五、企业平均工资指数体系:(p179)

平均工资指数体系由三个指数组成,其表述方法是:

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平均工资固定组成指数X平均工资人员结构影响指数

熟练计算分析教材P182表7-6例题

六、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动分析(P183-185)

1、概念:实际工资是相对于货币工资而言的,它是以企业员工用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消费品数量和服务数量表现的工资。

2、实际工资的计算:企业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可以借助特价指数推算,即:

实际工资水平=平均工资(货币工资水平)/ 物价指数

4、实际工资指数:通常在计算实际工资指数时,可直接将平均工资指数与物价指数进行对比,即:

实际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数/物价指数

七、工资效益的核算:(P194-196)

1、工资效益的产量成果指标:

(1)每支付百元工资生产的实物产量

百元工资生产的产品实物量=报告期产品实物产量/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

(2)每支付百元工资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

百元工资的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支持工资总额(百元)

(3)每支付百元工资生产的增加值

百元工资的增加值=报告期生产的增加值/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

2、工资效益的销售成果指标:

百元工资的销售收入=报告期实现的销售收入/报告期支付的工资总额(百元)

3、工资效益的财务成果指标:

(1)每百元工资生产的利润

百元工资创收利润=报告期实现利润总额/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

(2)每支付百元工资实现的利税

百元工资实现利税=报告期实现利税总额/报告期支付工资总额(百元)

八、奖金效益的分析:(P200-201)

1、奖金与生产成果的效益分析

百元奖金的增加值效益=报告期增加值/同期奖金总额X100

2、奖金与销售成果的效益分析

百元奖金的销售收入效益=报告期销售收入总额/报告期奖金总额x100

3、奖金与财务成果的比较分析

百元奖金实现的利税=报告期实现利税总额/报告期奖金总额x100

第八章:职业技能开发与鉴定统计

一、培训结业分析(P206)(选择)

1、培训结业程度分析:

(1)结业(或毕业)率

结业(或毕业率)=结业(或毕业)学员数/本期(届)入学人数X100%

肄业率=肄业学员数/本期(届)入学人数X100%

(2)全员培训率

全员培训率=已培训过职工人数/企业职工总人数X100%

二、企业职业技能开发费用分析(P210)

1、企业培训费用水平

企业职工人均培训费用=培训费用实际支出/企业职工平均人数

培训人员人均费用开销=培训费用实际支出/本期参加培训人数

2、现场培训费用比重

现场培训费用比重=现场培训费用支出/培训费用支出总额X100%

3、培训费用年收益率

培训费用年收益率=(本届毕业生年收入-上届毕业生年收入)/本届毕业生人均培训费用X100% 4、培训资金利用率

培训资金利用率=培训职工人数/企业培训费用使用额(万元)

5、培训资金收获率

培训资金收获率=培训出的合格人数/企业培训费用支付总额(万元)

三、职业技能开发的社会效益分析(p217-18)

1、企业文化技术特征的分析,主要指标有:

(1)员工文化水平与变化指标;

员工平均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X人数)/企业员工总人数

员工文化程度升降值=培训后平均受教育年限—培训前平均受教育年限

(2)员工文化程度结构及变动指标;

(3)工人技术等级的变动指标;

(4)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比例及变动指标;

(5)技术多面手和技术能手比例指标;

(6)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比例指标。

2、工作态度和劳动纪律增强的分析

(1)运用出勤率与出勤时间利用率进行历史比较;

(2)劳动定额完成程度的动态比较;

(3)由员工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程度的比较;

(4)企业各类先进人物涌现程度的分析。

四、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的分析(P218-219)

1、企业员工合理化建议提出与采纳分析指标:

合理化建议增长率=培训后人均多提合理化建议件数/培训前人均理化建议提出件数X100%

合理化建议采纳动态指标=培训后采纳合理化建议件数/培训前采纳合理化建议件数X100%

第九章:人工成本统计

一、人工成本和成本费用的关系(P222)

1、人工成本和总成本的联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共有关系。人工成本和总成本共有的交叉部分是:

(1)直接人工的工资与福利费

(2)制造费用中的工资和福利费

(3)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用等

(4)销售费用中工资和福利费等

二、人工成本总额的计算(P224)(问答)

在计算企业人工成本总额时,一定要按照人工成本统计核算范围和注意问题计算,要特别注意与企业总成本的区别处理,因为两者存在着交叉关系,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计算及其结果。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的,所以,采用的计算价格应是现行价格。

三、人工成本的构成统计(P224-P225) (简答或多选)

(1)企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

(2)企业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3)企业个人与集体的福利费用

(4)从业人员住房费用

(5)企业职业技术培训费用

(6)劳动保护费用

(7)其他人工成本费用

四、人工成本支付的效益分析(P232-P233)

(一)人工成本的产出效益分析

1、人工成本投入的产量指标

每百元人工成本的产品实物量=产品实物总产量/人工成本总额X100

2、人工成本投入的增加值指标

每百元人工成本生产的增加值=企业实际增加值/人工成本总额X100

3、人工成本投入的净产值指标

每百元人工成本生产的净产值=企业实际净产值/人工成本总额X100

(二)人工成本的经济效益分析

1、人工成本的销售收入指标

每百元人工成本的销售收入=企业销售收入/企业人工成本总额X100

企业人工费用比率=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销售收入X100%

2、人工成本的利润生产量指标

每百元人工成本生产利润额=企业利润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总额X100

3、人工成本的利润实现指标

每百元人工成本实现利润额=企业利润实现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总额X100

以上三个指标之间的经济关系是:

每百元人工成本实现利润额=每百元人工成本生产利润额X企业利润实现率

即:企业利润实现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企业利润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总额)X(企业利润实现总额/企业利润总额)

4、人工成本的缴纳税金指标

每百元人工成本税金缴纳额=企业税金实际缴纳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总额X100

.第十章劳动关系统计

一、企业劳动关系问题(P235-236)(选择)

1、劳动关系的一般定义

劳动关系是指社会就业过程中雇用人与被雇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劳动关系的活动内容(重点看举例)

劳动关系的具体表现的内容有:集体谈判(如工资报酬的集体谈判),劳动合同(如签订、实施执行和终结劳动合同等),劳动争议(如申诉、受理和调解等)、劳动仲裁(如企业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和法院审理等)和其他劳资纠纷等。

3、企业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企业行政(具有雇主性质)和企业员工(具有雇员性质)的双方利益的协调与制约的关系。

依法协调与处理好企业行政和员工的利益关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是企业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

二、劳动者参与的组织形式(P236)(定义)

1、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的活动,是借助企业工会组织实施的。企业工会的一切活动,从广义上说,就是工会参与。工会参与的目的是以企业员工为中心,通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技术水平和修养,保护员工在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尊重员工的社会地位,发挥员工的社会作用和主人翁精神。

2、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统计(P237)

从两方面进行统计:(1)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建立情况统计

(2)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活动统计

三、企业职工参与技术进步统计(P283-P239)(论述)

(一)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分析

(1)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人数

(2)合理化建议提出件数

(3)合理化建议采纳件数

(4)已实施合理化建议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统计

(1)职工技术协作人员情况

(2)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的条件情况

(3)职工技术协作活动成果指标

四、劳动争议统计分析(P243-P244)

(一)企业劳动争议普遍程度分析

(1)每千名职工的劳动争议件数

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发生件数=劳动争议件数/争议发生件数X1000

(2)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人次数

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人次数=劳动争议人次数/职工平均人数X1000

(二)企业劳动争议严重程度分析

(三)劳动争议结构分析

(四)劳动争议处理情况分析

第十一章社会保障统计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P246)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以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在社会成员因生、老、病、死、伤残或自然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为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P246)

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构建形成。

三、企业生育保险费用的支付(P252-P253)

1、生育保险费用支付总额指标

2、人均生育保险费支出金额指标

人均保险费支出额=生育保险费用支付总额/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数

3、生育保险费用与工资比较

生育保险费用工资替代系数=人均生育保险费用/企业平均工资

4、生育保险费用与生活费收入比较

生育保险费用支付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人均生育保险费用的支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X100%

四、企业福利费用的统计分析(P257-P259)

(一)企业福利费用的变动成都研究

1、企业福利费收入动态指标

2、企业福利费支出动态指标

3、企业福利费支出构成动态分析

(二)企业福利费和企业员工生活水平关系研究

1、企业福利费与员工收入的比例

2、企业福利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

3、企业福利费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较

4、企业福利费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的比较

第十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积累

一、原始记录的一般内容(P261)(选择)

1、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

2、活动内容的记载

3、计量单位

4、填写时间

5、填表人及责任者的签章

二、原始内容的具体内容(P261)(选择)

1、劳动管理方面的原始记录

2、工资管理方面的原始记录

主要包括:职工工资表、职工工资变动单、职工考勤表、职工加班加点通知单和职工完成定额记录等。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P263)

一般的调查问卷应由四个要素组成:题目、说明信或指导语、问卷具体内容、编号。

第十三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的种类(P269)(选择)

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专题分析、综合分析和预测分析。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P271)

1、确定分析题目,拟定分析提纲

2、搜集、整理、鉴别资料

3、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4、写出分析报告

三、(P278)(重点,计算题)

表13-5

计算题

一、(必考)因素分析题

1、P128 例表5—3

运用公式: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X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

2、P182 例表7—6

运用公式: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平均工资固定组成指数X平均人员结构影响指数(这两题为同一类型,只运用于分组资料法)

3、P132 例表5—5

运用公式:月劳动生产率指数=小时劳动生产率指数X实际工作日长度指数X实际工作月长度指数

4、P171 例表7—1

运用P170企业总额的变动进行分析:工资总额动态指标=报告期工资总额X1/基期工资总额X0 二、分析题

P278例13—5或习题P39 第六题

三、情况分析

P57 例题或练习册P23 第一题

四、劳动条件失常与时间利用欠佳对劳动定额的影响

P158 例题或习册P44 第一题

应用统计学复习重点

应用统计学 定义: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显示与分析方法(或公式)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总体的科学认识。 1、参数(parameter):指用于说明总体的指标。 均值—μ, 标准差—σ,方差—σ2,率—P 2、统计量(statistics):指用于说明样本的指标。 均值—。标准差— s。方差— s2 ,率—p 数据的计量尺度 1列名尺度nominal scale (1)定义:按事物的某种属性对事物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 划分的各类别之间无大小或优劣之分,且次序可以改变。 (2)适用:取值只能大体进行平行分类的品质型标志(变量)。 (3)记录方式: 变量名称:类别名罗列或用无意义数字表示。 例:性别:男/ 女 性别:(1)男(2)女 2顺序尺度ordinal scale (1)定义:按事物的某种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或分组基础 上,再将类别等级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排序。 (2)适用:取值可以进行分类且各类别具有等级差异的品质 型标志(变量)。 (3)记录方式: 品质变量名:类别名序号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排列。 例: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以上 3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 (1)定义:选定一个测量单位,对数值变量在分类 排序基础上测量其间距(差距)。测量出的数 值有加、减意义,无乘除意义。 (2)适用:可用数值记录其值而无比率意义的数值 型标志。 (3)记录形式: 数值变量名:________ 例:语文成绩:________ **表述语:甲(60分)比乙(30分)高30分 4比例尺度ratio scale (1)定义:选定一个测量单位,对数值型标 志(变量)在测量间距基础上,测量其比率。 (2)适用:可用数值记录其值且有比率意义的数值 型变量。 (3)记录形式:

统计学期末以及考研复习知识点内容详细

统计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今天,“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 ⒈统计工作: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活动。 ⒉统计数据:统计工作的成果。 ⒊统计学:指导统计工作的理论。如数理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经 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等。 统计三个含义的关系十分密切:统计工作与统计数据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2、第一部统计学著作是英国人威廉·配第(1623—1687)的《政治算 术》(1690)一书。 3、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 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4、统计工作全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环节: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5.统计的基本方法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整理、分析)、归纳推断法(分析) 6、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区别:首先,数学研究抽象的数,统计学则研究具体事物的数量; 其次,数学使用纯粹的演绎方法,而统计学则使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逻辑方法。

(二)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凡涉及处理实质性数据的学科都要以统计方法为工具。可以说,统计学是其他学科的工具。 第二章调查与整理 1、目前,数据的计量尺度由粗略(低级)到精确(高级)分为四个层次,即列名尺度、顺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1.列名尺度: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例如,人按性别分为男、女,……。该尺度的数据不能比较大小、优 劣。 2.顺序尺度: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例如,考试成绩可分为优、良、中、……。该尺度的数据能比较优劣,不能进行数学运算。 3.定距尺度: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较精确地定量测度。 如考试成绩的95 分、86 分、……;天气温度的50C、00C、-50C、……。该尺度的“0”表示一个水平。该尺度的数据能 进行加、减运算。 4.定比尺度:用来表明数值中存在绝对零点状况下数量特征的描述尺度。例如,企业利润、产品数量等。该尺度的“0”表示“没有”或“不存在”。该尺度的数据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数据的类型 1.定性数据。也称品质数据,由列名尺度或顺序尺度计量形成,说明事物品质特征,通常用文字描述。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 答案解析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察值的集合 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就是全面调查,即调查目标总体中全部观察对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 统计量: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 4.Ⅰ型与Ⅱ型错误 假设检验的结论 真实情况拒绝H0不拒绝H0 H0正确Ⅰ型错误(ɑ) 推断正确(1 ?ɑ) H0不正确推断正确(1?β) Ⅱ型错误(β) Ⅰ型错误(ɑ错误): H0为真时却被拒绝,弃真错误 Ⅱ型错误(β错误): H0为假时却被接受,取伪错误 5.随机化原则与安慰剂对照 随机化原则: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意义:①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重要设计方法;②避免有意扩大或缩小组间差别导致的偏倚;③各种统计学方法均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 安慰剂对照:是一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安慰剂又称伪药物,是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制剂,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但其感观如剂型、大小、颜色、质量、气味及口味等都与试验药物一样,不能被受试对象和研究者所识别。(安慰剂对照主要用于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控制研究者和受试对象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偏倚,并提高依从性。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控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 6.误差与标准误(区分率与均数) ㈠均数 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定量指标,其公式表示为S x =S/√n ㈡样本率 率的抽样误差:样本率p和总体率π的差异 率的标准误:样本率的标准差,公式为σp=√π(1-π)/n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复习资料分析

六、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4题,每题10分) 1、某快餐店对顾客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9名顾客构成一个简单随机样本,调查结果为:样本平均花费为12.6元,标准差为2.8元。试以95.45%的置信水平估计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的置信区间;(φ(2)=0.9545)49=n 是大样本,由中心极限定理知,样本均值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故可用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 已知:8.2,6.12==S x 0455.0=α 则有: 202275 .02 ==Z Z α 平均误差=4.07 8 .22==n S 极限误差8.04.022 2 =?==?n S Z α 据公式 x x ±=±? 代入数据,得该快餐店顾客的总体平均花费数额95.45%的置信区间为(11.8,13.4) 附: 10805 1 2 ) (=∑-=i x x i 8.3925 1 2 ) (=∑-=i y y i 58=x 2.144=y 179005 1 2 =∑=i x i 1043615 1 2 =∑=i y i 424305 1 =∑=y x i i i 3题 解 ① 计算估计的回归方程: ∑∑∑∑∑--=)(22 1x x n y x xy n β ==-??-?290 217900572129042430554003060 =0.567 =-= ∑∑n x n y ββ 1 0144.2 – 0.567×58=111.314 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 =111.314+0.567x ② 计算判定系数: 22 212 2 ()0.5671080 0.884392.8 () x x R y y β-?= ==-∑∑

统计学重点学习的知识点重点学习的全归纳全面准确.doc

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一、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 1)政治算术学派 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 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 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被称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 2)记述学派 亦称国势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德国康令和阿亨瓦尔,主要使用文字记述方法对 国情国力进行研究,其学科内容与现代统计学有较大差别。因此被称为“有统计学之名, 无统计学之实”。 (3)社会统计学派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德国恩格尔和梅尔。该学派主张统计是实质性的研究社会现象的 社会科学,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联系和 相互关系。 ( 4)数理统计学派 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他所著的代表作《社会物理学》等将概率论和统计 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其认为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从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数理统计学得到迅速发展。到 20 世纪中期,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数理统计学派成为英美等国统计学界的主流。 三、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

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国民经济总体的 数量方面、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 体数量方面等等。 (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 的区别。 ( 4)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 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四、统计工作过程 ( 1)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2)收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整理与分析 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 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 用的统计信息。 推断统计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 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 ( 4)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生产率一般只反映 A.企业的产品推销 B.企业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状况 C.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效率 D.企业生产前的决策 2.下列不属于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B.劳动生产率统计 C.生活日分配统计 D.人工成本统计 3.饮食、睡眠、卫生保健时间属于 A.闲暇时间 B.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C.工作时间 D.必须支付的时间 4.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活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工作定额 D.劳动定额 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制度工日数 B.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6.据经验数据估算,间接经济损失一般是直接经济损失的 A.1~4倍 B.2~7倍 C.3~7倍 D.4~7倍 7.劳动生产率可表示为 A.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B.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C.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D.活劳动消耗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8.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 A.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 B.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 C.产品定额制定方法的指标 D.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 9.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学员分组需按 A.身份、职业 B.学习专业 C.培训方式 D.培训程度 10.下列不属于 ...在职培训的是 A.劳动后备培训 B.现场培训 C.自学考试 D.继续教育 11.运用比较效益分析,确定事故损失金额和技术措施费用的关系为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 标准误 D.极差 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 )。 A. 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2017年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A .上限 B .下限 C .组距 D .全距 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0010q p q p I q B. ∑∑= 0111q p q p I q C. ∑∑=0001q p q p I p D. ∑∑=1011q p q p I p 3.统计某个时点,诸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的某个具体时间点的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总量指标是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 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4.根据所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等级、岗位及工期等角度进行划分,可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 A .社会属性结构 B .工作属性结构 C .自然属性结构 D .单位属性结构 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出勤时间 C .日历时间 D .非生产时间 6.下列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 A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B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C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D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7.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 A .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B .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C .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 D .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8.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也表明工业企业每个生产者提供了多少新创造价值,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的效果的指标是 A .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B.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 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 D. 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9.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 A .工时定额 B .工作定额 C .产量定额 D .劳动定额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10个 选择20个 填空题20个 简答4-5个 讨论分析1-2题 计算1-2题 绪论 2选1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2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库48832

第一章思考题及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3.统计活动具有. . .和的职能。 4.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5.在人口总体中,个体是“”,“文化程度”是标志。 6.统计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运用着各种专门的方法,如大量观察法. .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 7.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个体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它分为和两种。 8.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个体是。9.性别是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或两种结果。 10.一件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 11.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 .. . 和等构成。 12.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和。 1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指标称为指标。 14.统计活动过程通常被划分为. 和三个阶段。 15.经过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统计学。 16.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17.《关于死之表的自然和政治观察》一书的作者是,他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 18. 提出了著名的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 19.统计研究的数量性是指通过数来反映事物的量的.量的.量的和量的。 20.统计学包括和两部分内容。 21.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 22.总体中的一个组或类,可被称为一个研究域或。 23.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24.统计理论与方法,事实上就是关于的理论和方法。 25.总体的三大特征是. 和。 26.总体的差异性要求体现在至少具有一个用以说明个体特征的。 27.企业性质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产品质量等级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利润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产量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 28.可变的数量标志的抽象化称为。它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可分为和两种,按其数值的变化是否连续出现,可分为和两种。 29.个体是的承担者。 30.统计指标按其反映现象的时间状态不同,可以分为和两种。 31.若干互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 32. 统计研究的一大任务就是要用的样本指标值去推断 的总体指标值。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个体是()。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 A. 总体 B. 标志 C. 指标 D. 单位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下限 D. 组距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 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A. ∑∑= 0010q p q p I q B. ∑∑= 111q p q p I q C. ∑∑=000 1q p q p I p D. ∑∑=101 1q p q p I p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 A. 生活日分配统计 B. 劳动生产率统计 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D. 人工成本统计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 A. “为谁工作谁统计” B. “谁法人随谁统计” C. “谁拿工资统计谁” D. “谁发工资谁统计”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 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C. 出国探亲人员 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是()。 A. 自然增员 B. 机械增员 C. 自然减员 D. 机械减员 12.我国现有职业结构分类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至今该《大典》的大类结构和分类依然保持不变。沿用的《大典》职业结构大类与中类分别有()。 A. 66个和413个 B. 8个和66个 C. 66个和1838个 D. 413个和1838个 13. 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制度公休时间 C. 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D.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14. 企业员工在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它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劳动的时间是指()。 A. 缺勤时间 B. 出勤时间 C. 非生产时间 D. 停工时间 15.做饭、购物、缝洗、清扫、照料家庭成员等时间属于()。 A. 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B. 家务劳动时间 C. 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D. 闲暇时间 16.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C.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 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17.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 社交时间 B. 上下班路途时间 C. 医疗卫生保健时间 D. 工间操时间

应用统计学复习试题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 一简述 1.统计调查的方法有那几种 答:三种主要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实际中有时也用到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2.表示数据分散程度的特征数有那几种 答:全距(又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交替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分数3为什么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时,样本容量越大,估计越精确 答:因为总体是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或特征的许多单位的集合体.总体的单位数通常用N来表示,N总是很大的数.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代表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的集合体.样本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通常用n表示。样本容量n越大,就越接近总体单位数N,样本均值就越接近总体均值,对总体均值进行估计时,估计越精确。 4.区间估计与点估计的结果有何不同 答:点估计是使用估计量的单一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区间估计是指定估计量的一个取值范围都为总体参数的估计。 5.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轻易拒绝了原假设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应取显著性水平较大还是较小,为什么 答:取显著性水平较小,因为如果轻易拒绝了原假设会造成严重后果,那就说明在统计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的概率要小,而假设检验中拒绝原假设的概率正是事先选定的显著性水平α 6.简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适用范围。 答: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比率的平均。一般地说,如果待平均的变量x与另外两个变量f 和m 有fx=m 的关系时,若取f为权数,应当采用算术平均方法;若取m 为权数,应当采用调和平均方法。 7.对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中,如何通过确定样本容量大小以控制两类错误 答:要控制两类错误就要减小误差,也就是提高精确性,决定样本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总体方差σ2的大小.总体方差大,抽样误差大,则应多抽一些样本容量.问题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道总体方差,因而必须作试验性调查,或以过去的历史资料作参考.(2)可靠性程度的高低.要求可靠性越高,所必需的样本容量就越大.(3)允许误差的范围.这主要由研究目的而定.若要求推断比较精确,允许误差范围应该小一些,随之抽取的样本单位数就要多一些. 可用最大允许抽样误差e 来表示区间估计的准确程度,其中 /2 e Z α = 对于无限总体, 22 /2 2 Z n e α σ = ;对于有限总体, 2 22 2 /2 n e Z N α σ σ = + ,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

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完整最新版

预 防 医 学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3选1 变异:由众多的、偶然的、次要的因素造成的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总体:总体(population)指特定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的测量值。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 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 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样本特性代表性随机性可靠性可比性 3选1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P值: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一般结果≤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 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可认为它在一次实验中是不会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统计学中,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资料的类型(3选1) (1)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 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 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 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 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 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 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 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3选1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 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它带有规律性,经过校正和处理,通常可以减少或消除。 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时,仪器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一致。 统计的步骤(考填空题,四个空)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1.实验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设计是整个研 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今后工作应遵循的依据。 2.收集资料: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 3.整理资料:简化数据,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计算。 4.分析资料:计算有关指标,反映事物的综合特征,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 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考填空题,三个空) 随机化原则、对照的原则(对照的类型,对照的设置)、重复的原则。 对照的类型空白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 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历史对照安慰剂对照 2选1 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 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 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 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 变量。 完全随机设计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名解2选1)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为多水平),故又称单因素(one-way)设计。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中,观察实验效应,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也属于此类设计。 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配成对子,再随机分配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到不同处理组。配对的因素是影响实验效应的主要非处理凶素。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频数表的制作步骤以及频数分布表的用途(问答题)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例:某市1982年50名7岁男童的身高(cm)资料如下,试编制频数表。 114.4117.2122.7124.0114.0110.8118.2116.7118.9118.1

应用统计学公式复习

12-13.1统计学公式复习 A.设各组的组中值为:x 1 ,x 2 ,… ,x k 相应的频数为:f 1 , f 2 ,… ,f k 样本加权平均: i k i i i k i k k k f f x f f f f x f x f x x 11212211==∑∑= ++++++=ΛΛ 样本方差 1 )(1212 -∑-∑= ==i k i i i k i f f x x s 样本标准差 1 )(121-∑-∑= ==i k i i i k i f f x x s B .离散系数 x s v s = 及其应用。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C. 1.假定条件:大样本(n ≥ 30)或正态分布,总体方差σ 2已知。 总体均值 μ 在1-α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n z x σα2/μ或 n s z x 2 /αμ(σ未知) D. 2.假定条件:正态分布,小样本 (n < 30), 总体方差σ 2未知, 总体均值 μ 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n s n t x ) 1(2/-αμ 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假定条件:np ≥5,n (1-p )≥5, 总体比例π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n p p z x )1(2 /-αμ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2 2 22/D z n σα=其中n z D σα2/= E.估计总体比率时样本量的确定 估计总体比率时样本量n 为 2 22/) 1(D z n ππα-= 其中n z D )1(2 /ππα-= 总体均值μ的假设检验 假设建立:明确的命题设为原假设H 0,模糊的命题设为备择假设H 1。 F. 1.假定条件:大样本(n ≥ 30)或正态分布,总体方差σ 2已知, (一)建立假设a .H 0 : μ=μ0 H 1 : μ≠μ0 b .H 0 : μ≥μ0 H 1 : μ<μ0 c .H 0 : μ≤μ0 H 1 : μ>μ0 (二)检验统计量 n x z /0σμ-= 或n s x z /0 μ-=(σ未知) (三)拒绝域:a . 2/αz z ≥ b . αz z -< c . αz z > (四)拒绝域成立时,拒绝原假设;否则,不能拒绝原假设。 G . 2.假定条件:正态分布,小样本 (n < 30), 总体方差σ 2未知 (一)建立假设a .H 0 : μ=μ0 H 1 : μ≠μ0 b .H 0 : μ≥μ0 H 1 : μ<μ0 c .H 0 : μ≤μ0 H 1 : μ>μ0 (二)检验统计量 n s x t /0 μ-= (三)拒绝域:a . )1(2/-≥n t t α b . )1(--n t t α (四)拒绝域成立时,拒绝原假设;否则,不能拒绝原假设。 总体比例π的假设检验 假定条件:n π 0≥5,n (1-π 0)≥5, (一)建立假设a .H 0 : π =π 0 H 1 : π ≠π 0 b .H 0 : π ≥π 0 H 1 : π <π 0 c .H 0 : π ≤π 0 H 1 : π >π 0 (二)检验统计量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页脚内容1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 A. 总体 B. 标志 C. 指标 D. 单位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下限 D. 组距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 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A. ∑∑=0010q p q p I q B. ∑∑=0 11 1q p q p I q C. ∑∑=000 1q p q p I p D. ∑∑=1 01 1q p q p I p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 生活日分配统计 B. 劳动生产率统计 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D. 人工成本统计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 问题的是()。 A. “为谁工作谁统计” B. “谁法人随谁统计” C. “谁拿工资统计谁” D. “谁发工资谁统计”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 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 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C. 出国探亲人员 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 是()。 A. 自然增员 B. 机械增员 C. 自然减员 D. 机械减员 页脚内容2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察值的集合 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就是全面调查,即调查目标总体中全部观察对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 统计量: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 4.Ⅰ型与Ⅱ型错误 真实情况拒绝H 不拒绝H

H 正确Ⅰ型错误(ɑ) 推断正确(1ɑ) 不正确推断正确(1β) H Ⅱ型错误(β) 为真时却被拒绝,弃真错误 Ⅰ型错误(ɑ错误): H 为假时却被接受,取伪错误 Ⅱ型错误(β错误): H 5.随机化原则与安慰剂对照 随机化原则: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意义: ①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重要设计方法;②避免有意扩大或缩小组间差别导致的偏倚;③各种统计学方法均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安慰剂对照:是一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安慰剂又称伪药物,是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制剂,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但其感观如剂型、大小、颜色、质量、气味及口味等都与试验药物一样,不能被受试对象和研究者所识别。(安慰剂对照主要用于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控制研究者和受试对象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偏倚,并提高依从性。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控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 6.误差与标准误(区分率与均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