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扑热息痛生产工艺说明书

扑热息痛生产工艺说明书

扑热息痛生产工艺说明书
扑热息痛生产工艺说明书

目录

一、设计任务…………………………………………………………………

二、产品介绍与前景展望…………………………………………………

三、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

四、小试优化与中试放大确定工艺路线………………………………

五、“三废”及处理方法

六、最佳工艺条件与工艺流程框图……………………………………

七、主要原料及产品的性质、规格、用途…………………………

八、物料衡算………………………………………………………………

九、反应、冷却设备的选型……………………………………………

十、带工艺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十一、参考文献

一、设计任务

年产1000吨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工艺设计

1.生产能力:年产1000吨,

2.生产天数:300天/年,生产班制为每天两班,每班12小时。

3.质量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相关标准。

4.反应罐、结晶罐装料系数:80%

二、产品介绍与前景展望

年,产需两旺。目前,

出口国。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字,我国从2004年以来,扑热息痛原料药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4万吨以上,2009年虽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但我国出口扑热息痛仍有近5万吨。

以下图表体现了扑热息痛近年来生产情况及前景:

三、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

扑热息痛由对氨基酚乙酰化而得,因此常采用两步法即先制备得中间体对氨基苯酚PAP,中间体再经过乙酰化得APAP即扑热息痛,合成步骤为

起始原料→ PAP → APAP

合成APAP可选择多种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因此有多种合成路线可供选择。比较廉价的起始原料主要有硝基苯、苯酚和对硝基苯酚钠。各合成路线的差异主要在两步法的第一步,即由起始原料→ PAP

(一)PAP的合成路线

1.以苯酚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1)苯酚亚硝化法路线

苯酚在低温下(冷却至-5℃)与亚硝酸钠和硫酸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再经硫化钠还原得到对氨基苯酚

该工艺路线目前研究比较成熟,收率为80%-85%,但还原步骤中硫化钠作为还原剂成本较高。对亚硝基苯酚,可经氧化为对硝基苯酚,但收率不高。

(2)苯酚硝化法路线

在低温冷却下由苯酚直接硝化得对硝基苯酚,再经铁粉还原得到PAP 中间体

该合成路线中,硝化步骤用硝酸和硫酸的混酸作为硝化剂,同时反应产生二氧化氮气体,故而对反应设备要求相对高,释放有毒气体和混酸造成的污染,也有一定的处理困难。

(3)苯酚偶氮法路线

苯酚与苯胺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偶联生成偶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酸化的对羟基偶联苯,钯/碳为催化剂在甲醇溶液中氢解得PAP

该方法原料易得,收率较高,达95%-98%,所用的苯胺可以在氢解后回

收套用。缺点是,中间体对羟基苯胺须在甲醇中氢解,催化剂钯/碳较为昂贵,故而从成本考虑不理想。

2.以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硝基苯是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所以原料来源和成本较低。硝基苯可用铝屑还原、电解或催化氢化等方法直接制成PAP,经乙酰化得产品。(1)金属还原法路线

该法是在稀硫酸中,用铝粉将硝基苯一步还原为PAP。目前辽宁抚厩友谊化工厂已用该法进行工业化生产,国外也有工业化生产装置。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但铝粉耗量大,副产物为Al(OH)3,过滤是个问题。

(2)电解还原法路线

该法在80-90℃下,以20%-30%硫酸作介质,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通过电解使置于阴极上的硝基苯还原生成PAP

该法操作简单、流程短、产品纯度高、克服了环境污染问题,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展开了技术研究,由于技术难度高,生产控制要求严格,电耗大,目前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

(3)催化氢化法路线

该法用铂-碳为催化剂,在10%-20%的硫酸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同时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分散剂,以硅藻土、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炭等为载体,也可用钯、铑、铱和钌等其他铂族金属作催化剂。另外,也可将铂与钯、铑、铱、钌及金并用,有无载体都可。反应条件为:70-110℃,0.1-1Mpa

一般采用有机酸和稀硫酸、醇等为反应溶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相转移催化剂来增加硝基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加入水溶性有机溶剂来减少水油两相的混溶,从而使反应的选择性增大。反应后用固体吸附剂来吸附未溶解的硝基苯。

该法流程短,设备也不难解决,催化剂能够重复使用,催化剂较为贵重,但总体上的生产成本经济合理,已经用于工业化生产。

3.以对硝基苯酚钠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该路线制备简捷,技术成熟,适合工业化生产,但收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铁屑-盐酸还原步骤产生大量的铁泥,在“三废”处理上存在许多问题,而且相较于硝基苯,对硝基苯酚的价格较昂贵,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淘汰此法。

(二)PAP合成APAP

相比较于PAP的合成,由PAP合成APAP路线较为固定均为乙酰化,即由对氨基酚与醋酸或醋酐在加热下脱水,反应生成扑热息痛。

综合对比各条工艺路线,并且结合实际的设计任务,决定选择以硝基苯为原料,通过催化加氢制得对氨基苯酚,然后酰化得到对乙酰氨基酚(APAP)。

四、小试优化与中试放大确定工艺路线以硝基苯为原料,加氢合成对

氨基苯酚,在不分离出对氨基苯酚的情况下,乙酰化直接合成了扑热息痛,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①加氢反应温度为90 ℃;

②加氢液硫酸浓度为10%;

③加氢液的水油比5∶1;

④最佳催化剂用量为硝基苯重量的1%;

⑤乙酰化试剂乙酐与乙酸最佳比为2∶1;

⑥乙酰化最佳温度为100 ℃。

五、“三废”及处理方法

1.主要三废:

以硝基苯为原料,通过催化加氢制得对氨基苯酚的方法主要三废为废水,该法以铁粉为还原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酚、胺的铁泥和污水,污染较严重。扑热息痛制药废水主要含对乙酰氨基苯酚、对氨基苯酚、偶氮化合物、醋酸等。

2.废水治理方法:

目前处理扑热息痛制药废水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膜过滤、厌氧生化处理、好氧生化处理等方式组合的工艺,本次设计采用厌氧——两级好氧为主的工艺处理扑热息痛制药废水。

3.主要处理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格栅间及集水池

格栅间及集水池外围尺寸为4.0m×5.0m,集水池深4.5m。格栅间及集水池设人工格栅1套,长轴液下泵2台,流量47m3/h,扬程11m,功率4kW,1用l备。液位连锁开停。

(2)匀质调节池、事故池和中和池

为了节省占地﹑便于布置,匀质调节池、事故池和中和池合建,外围尺寸为25.0m×10.0m,池深4.5m,匀质调节池容积按16 h水量计,分2格;事故调节池容积按6h水量计;中和时间按2Omin水量计。

(3)曝气池、初沉池

为了节省占地、便于布置,曝气池与初沉池合建。曝气池外围尺寸为16.0m×28.0m,池深为4.5m。曝气池分成2个系列,单系列尺寸为16.0m ×14.0m,采用微孔曝气器充氧。曝气量为30m3/min。COD容积负荷为1.5 kg/(m3·d),混合液悬浮固体的平均质量浓度为3.0L,COD去除率为80%。

由于与曝气池合建,为配合曝气池尺寸,初沉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外围尺寸为16.0m×8.0m,池深为3.0m,分成2格,每格尺寸为16.0m×4.0m,污泥回流量为22 m3/h,设潜污泵2台,1用1备,流量25m3/h,扬程8m,功率1.5 kW,行车式泵吸排泥机l套。驱动功率0.55kW×2,泥泵功率2kW ×3。

(4)升流式厌氧反应池

升流式厌氧反应池外围尺寸为16.0m×16.0m,池深为8.0m。COD容积负荷为6 kg/(m3·d),COD去除率为70%。反应池分成2个系列,每系列尺寸为16.0m×8.0m;每系列分成2格,每格尺寸为8.0m×8.0m。反应池构造为底部脉冲式配水,中部为悬浮污泥反应区,上部为三相分离器。

六、最佳工艺条件与工艺流程框图(一)扑热息痛工艺流程框图:

1.以对硝基苯为原料制备对氨基苯酚的工艺流程框图

(二)扑热息痛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见附图)

七、主要原料及产品的性质、规格、用途

原料及产品物性:

1.硝基苯无色或微黄色具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分子式C

6H

5

NO

2

。分子量

123.11,相对密度1.205,熔点5.7℃,沸点210.9℃,闪点87.78℃,自燃点482.22℃,蒸气密度4.25,蒸气压0.13kPa。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油,遇明火、高热会燃烧、爆炸,与硝酸反应剧烈。

2.对氨基苯酚分子量109.13,外观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相对密度1.290,熔点184~186℃,沸点284℃。

3.对乙酰氨基苯酚又名醋氨酚,简称APAP,药物名扑热息痛。它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分子量151.16,相对密度1.293,熔点169~170.5℃。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易溶于热水,几乎不溶于冷水和石油醚。

4.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ml,冰醋酸的密度为1.049g/ml。

八、物料衡算基本运算(本部分内容由陆帅完成):

按任务要求每天需要生产量=年产量/生产天数=1000*99%/300=3.3吨,此为对乙酰氨基酚精制后的量

已知APAP精制过程中有3%的损耗

则酰化生成的APAP量为3.3/97%=3.4吨

酰化过程中PAP合成APAP的转化率为83%

则进入酰化罐的PAP量为(3.4×109.3)/(151.6×83%)=2.96吨

催化氢化生成的PAP转移进酰化罐的损耗为2%

则催化氢化生成的PAP量为2.96/98%=3.02吨

催化氢化过程中硝基苯的转化率为54%

则每天需要投入的原料硝基苯质量为(3.02×123.11)/(109.13×54%)=6.3吨。

九、反应、冷却设备的选型

本设计合成步骤中催化氢化反应与酰化反应时间均为4小时左右,催化氢化反应时间略长,故设计每天投料4次,每隔6小时投一次料,即每次投入的原料硝基苯质量为6.3/4=1.575吨,每次进入酰化罐的PAP量为2.96/4=0.74吨。

(1)氢化还原罐的选择:

按硝基苯与10%稀硫酸配料比为1:1算,催化剂用量为硝基苯用量的1%,则氢化罐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硝基苯与稀硫酸的体积。

1.575吨硝基苯的体积为1575/1205=1.31m3

1.575吨稀硫酸体积为1575/1070=1.47m3

加上催化剂等其他物质的体积,一次处理量约为3m3,以此选择一个5m3的氢化还原罐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2)酰化罐的选择:

按冰醋酸与PAP质量比2:1算,酰化罐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冰醋酸与PAP 的体积。

0.74吨PAP的体积为740/1290=0.57m3

0.74×2=1.48吨冰醋酸的体积为1480/1049=1.41m3

一次处理量约为2m3,考虑到酰化时间短于氢化还原时间,故选择两个3m3的酰化罐以满足生产。

(3)结晶罐的选择:

结晶罐的选择分为两部分:还原步骤中结晶罐的选择和精制步骤中结晶罐的选择。

还原步骤中考虑到冷却结晶时间较长,可以选择3-4个2m3的结晶罐以提高生产效率

精制过程中由于冷却结晶时间足够,故选择一个2m3的结晶罐即可满足生产要求。

十、带工艺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十一、参考文献

1.制药工艺设计基础厉明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毕业设计指导书李丽娟主编校本

3.制药工程学王志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4.制药工艺学元英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扑热息痛的合成②

一、简单了解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为白色、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 丙酮中溶解,在水中微溶。熔点为168~172℃。 二、流程简介: 三、第一步:苯酚亚硝化法 苯酚在0~5℃下与亚硝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再经还原可得对氨基苯酚。此法较成熟;收率为80~85%。 ?第二步:对氨基苯酚与醋酸或醋酐加热脱水,生成扑热息痛。可逆反应,采用蒸馏除水的方法可以使反应趋于完全,提高收率。配料比:对氨基苯酚:冰醋酸:母液(含酸>50%) =1:1:1(质量)。操作方法:将物料投入酰化釜,用夹套蒸气加热至110℃左右,回流反应4h,控制蒸出稀酸速度 ?为每小时蒸出总量的1/10,待内温升至130℃以上,取样检验对氨基苯酚残留量< 2.5%时,加入 ?稀酸(含量>50%),转入结晶釜结晶,离心,先用少量稀酸洗,再用大量水洗至滤液近无色,得扑热息痛粗品。搅拌下将扑热息痛粗品、水及活性炭加热至沸腾,调节pH5.0~5.5,保温5min。将温度升至100℃时,趋热压滤,除去活性炭。 ?滤液冷却结晶(加适量焦亚硫酸钠),离心,滤饼用大量水洗至近无色,再用蒸馏水洗涤,离心脱 ?水,干燥得扑热息痛成品。滤液经浓缩、结晶,离心后再精制 ?

?四、总结及注意事项:由于该反应在较高温度下(148℃)进行,未酰化的对氨基苯酚有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生成亚胺醌及其聚合物等,致使产品变成深褐色或黑色,故通常需加入少量抗氧剂(如亚硫酸氢钠等)。生产上一般采用稀醋酸(35~40%)与醋酐混合使用,即套用回收的稀醋酸,蒸馏脱水,再加入冰 ?醋酸回流去水,最后加醋酐减压蒸出稀醋酸。通过测定对氨基苯酚的剩余量和反应液的酸度来控 ?制反应终点。 ?另外,酰化时,采用适量的分馏装置严格控制蒸馏速度和脱水量,是反应的关键。 也可利用三元 ?共沸的原理把酰化生成的水及时蒸出,使酰化反应完全。 ? ?此外,对氨基苯酚也能缩合,生成深灰色的4,4’-二羟基二苯胺。 ?副反应化学式如下图

氯甲烷的生产

一、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 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 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 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 氟里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二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甲醇氢氯化制甲烷流程如图10-5所示。

年产500吨贝诺酯生产工艺设计14页word文档

一、 生产任务说明 1.设计项目:贝诺酯生产工艺设计; 2.设计规模:年产430吨,纯度99%的贝诺酯(扑炎痛)。 二、 产品简介及应用 1、产品简介 贝诺酯,又名扑炎痛、苯乐莱、解热安,化学名:2 - 乙酰氧基苯甲酸对乙酰氨基苯酯,结构式为: 分子式:C 17H 15NO 5,分子量:313.31,是一种很好的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环氧酶抑制剂。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沸乙醇中易溶,在沸甲醇中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微溶,在水中不溶;本品的熔点为177 ~181 ℃。 【药理毒理】 本品为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的酯化物。属非甾体类抗炎解热镇痛药,具解热、镇痛 及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基本同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抗炎和解热作用。作用时间较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长。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经口LD50为10000mg/Kg ,腹腔注射LD50为1830mg/Kg ;小鼠 经口LD50为2000mg/Kg ,腹腔注射LD50为1255mg/Kg 。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以原形吸收,吸收后很快代谢成为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原形药的T1/2约为l 小时。进一步在肝中代谢,主要以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产物自尿中排出,极小量从粪便排出。水杨酸的T1/22~3小时,对乙酰氨基酚T1/21~4小时。 【适应症】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头痛、发热、关节痛。 2、产品的应用 本品利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而成。 该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环加氧酶的抑制, 减少前列腺素伊G)合成, 并直接作用于受体部位" 因阻止了疼痛介质前列腺素的形成, 可降低肾血流量和尿量, 降低了肾孟输尿管内压, 使肾绞痛得以缓解或消失.此外,该药尚有抑制抗原)抗体形成, 抑制组织胺、缓激肽等形成, 降低炎症组织中血管通透性, 消除水肿等一系列抗炎作用,故疗效显著。肾脏、 输尿管内因结石或血块移动等原因, 可致肾绞痛, 且疼痛剧烈并易反复发作贝诺醋系由阿司匹林与对乙酞氨基酚两者羚基化合而成。 该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环加氧酶的抑制, 减少前列腺素(PG )合成, 并直接作用于受体部位。因阻止了疼痛介质前列腺素的形成, 可降低肾血流量和尿量,降低了肾

扑热息痛的制备实验报告

扑热息痛的制备 制药工程 201030220213 林建辉 一、 目的要求: 1、了解对氨基酚的氨基的选择性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的方法。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3、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显微熔点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利用其测定产品熔点。 二、基本原理: 用计算量的醋酐与对氨基酚在水中反应,可迅速完成N-乙酰化而保留酚羟基。 反应式: 副反应: 三、实验步骤: 1、乙酰化 安装好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对氨基酚g 21.7于250 mL 三口圆底烧瓶?? →?mL 60水搅拌子搅拌?????????→?gg 21.7慢慢滴加醋酐滴加时间约8 min ?? ???→?℃至温度90维持此温度继续搅拌40 min ?→? 关闭电源,反应物冷却至0~5 ℃?→?结晶抽滤???????→?洗涤两次mL 30粗品对乙酰氨基酚 2、精制: 粗品????→?mL 35水100 mL 三口圆底烧瓶???????????→?活性碳g NaHSO ml 1,%1014升温至全 溶???????→?min 10至沸回流热滤????????→?℃滤液冷却至5~0结晶析出??→?抽滤滤饼 ?????→?h 280℃干燥精品对乙酰氨基酚 四、实验数据 投料比 化合物 M r m/v m Mol mtco ρ(g/ml) 对氨基酚 109.19 7.21g 65.940 1 醋酐 102.09 7.21ml 76.168 1.1 1.08 水 18 40ml 五、数据处理 粗制品总称重:15.23g 滤纸称重:0.75g 磁拌石称重:2.52g 粗制品称重:11.96g 精制品总重:9.36g 滤纸称重:0.55g 精制品重:8.81g 对乙酰氨基酚的理论产量为9.98g 。 产率为%3.88%100-=?理论产量实测产量理论产量

氯甲烷的合成

编号:No.40 课题: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授课内容: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氯甲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 ●了解甲醇为原料生产产品新技术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对比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特点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影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主要因素有哪些? ●绘出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氯甲烷的生产 一、概述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 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

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100吨扑热息痛片剂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100 吨扑热息痛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3亿片Vc片工艺设计 目录 目录 - 1 - ................................................................................................................... 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 第一章概述.......................................................................................................................... - 3 - - 3 - 1.1片剂(tablets)介绍....................................................................................................... 1.1.1片剂的特点[1] .........................................- 3 - 1.1.2片剂的分类............................................- 4 - 1.1.3片剂的规格和质量[2] ...................................- 4 - 1.1.4片剂的质量检查........................................- 5 - - 6 - 1.2扑热息痛片简介[3] ......................................................................................................... - 6 - 1.3药代动力学...................................................................................................................... 第二章处方设计及工艺...................................................................................................... - 9 - - 9 - 2.1 扑热息痛片处方设计................................................................................................. 2.1.1 处方................................................- 9 - 2.1.2 处方分析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辅料的选择原则......................................- 9 - - 10 - 第三章工艺流程.................................................................................................................. - 10 - 3.1 设计概述....................................................................................................................... 3.1.2 设计依据 [6] .........................................- 10 - 3.1.3 设计内容.............................................- 10 - 3.1.4 设计原则:...........................................- 10 - - 11 - 3.2 工艺流程介绍............................................................................................................... 3.2.1粉碎[7] ..............................................- 11 - 3.2.2筛分.................................................- 12 - 3.2.3混合.................................................- 12 - 3.2.4制粒.................................................- 13 - 3.2.5干燥.................................................- 13 - 3.2.6整粒,总混...........................................- 13 - 3.2.7压片.................................................- 14 - 3.2.8包装.................................................- 14 - 3.2.9储存.................................................- 15 - - 15 - 第四章物料衡算.................................................................................................................. - 15 - 4.1 物料衡算的基础[8] ...................................................................................................... - 16 - 4.2 物料衡算的基准........................................................................................................... - 16 - 4.3物料衡算条件................................................................................................................ - 16 - 4.4 物料衡算的范围........................................................................................................... - 16 - 4.5 原辅料的物料衡算....................................................................................................... - 18 - 4.6 包装材料的消耗[9] ...................................................................................................... 4.6.1铝塑包装用量.........................................- 18 - 4.6.2中包装及外包装用量...................................- 18 - 第五章设备的选型............................................................................................................ - 19 - - 20 - 5.1.工艺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扑热息痛的制备

扑热息痛的制备 1 [实验目的] ① 了解选择性乙酰化对氨基酚的氨基而保留酚羟基的方法; ② 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2 [实验原理] NHCOCH3 A OH 3 [主要试剂] 对氨基苯酚: 11g 水: 30mL 乙酸酐: 12 mL 活性炭: 1g 亚硫酸氢钠: 0.5g 0.5%亚硫酸氢钠溶液: 20 mL 4 [实验步骤] ① 在集热式磁力搅拌器中,安装配有磁性搅拌子、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250 mL 三颈 瓶;在三颈瓶中加入11g 对氨基苯酚和30mL 水,开动搅拌,水浴加热到50C ;自滴液漏斗 逐滴加入12 mL 乙酸酐,控制滴加速度在30分钟完成;升温到80C ,保温120分钟;冷却 到室温,即有结晶析出;抽滤,冷水洗涤滤饼两次,抽干得粗品。 ② 将粗品移至250 mL 三颈瓶中,加入60mL 水,电热套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 1g 活性碳,回流15分钟;在抽滤瓶①中先加入0.5g 亚硫酸氢钠,趁热抽滤,滤液趁热转移至100mL 烧杯中;放冷析晶,抽滤,滤饼以20ml 0.5%亚硫酸氢钠溶液分2次洗涤,抽干得产品;将产 品转移至培养皿中,干燥后计算产量和产率。 mp.168— 170C 。 5 [注释] ①该步骤用的布氏漏斗和抽滤瓶要在干燥箱中预热后使用 6 [思考题] ① 如果采用冰醋酸作酰化剂制备扑热息痛,其实验方案和反应装置如何?为什么? ② 扑热息痛重结晶时加入亚硫酸氢钠的目的是什么? ③ 阿司匹林的制备和扑热息痛的制备这两个实验都是采用乙酸酐作酰化剂,但是乙酸 酐的加入方法却不同,为什么? ④ 扑热息痛的精制方法和阿司匹林的精制方法在原理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CH 3COOH 0H + (CH 3CO)2C

扑热息痛的制备与定性鉴别

实验十扑热息痛的制备与定性鉴别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选择性酰化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了解扑热息痛的定性鉴别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化学名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合成方法为,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在酸性介质中乙酐为酰化剂发生选择性N-酰化得产品。反应式如下: NH2 NHCOCH3 (CH CO)O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锥形瓶、温度计、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量筒 四、实验内容 1、制备:于干燥的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对氨基苯酚12.5g,醋酐15.5g,冰醋酸22g和少量锌粉,再于130℃油浴中加热回流3h,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10ml冷水洗2次,抽干,干燥,得白色结晶性对乙酰氨基酚粗品。 2.精制: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粗品,每0.1克用热水1-1.5ml溶解,稍冷后加入适量活性炭脱色,煮沸5min,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少量水洗涤,抽干,干燥,称重,计算收率,mp.168~170℃。 3.定性鉴别 ①取本品10mg,加1ml蒸馏水溶解,加入FeCl3试剂,即显蓝色。 ②取本品0.1g,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中加热40min,放冷,取此溶液0.5ml,滴加亚硫酸钠5滴,摇匀。用3ml水稀释,加碱性萘酚试剂2ml,振摇,即显红色。

五、注意事项 1、对氨基苯酚的质量是影响对乙酰氨基酚产量、质量的关键,购得的对氨基苯酚应是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结晶,mp. 183~184℃。 2、酰化反应中,若以醋酸代替醋酐,则难以控制氧化副反应,反应时间长,产品质量差。 六、思考题 1、酰化反应为何选用醋酐而不用醋酸作酰化剂? 2、对乙酰氨基酚遇冷易结晶,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多次过滤,在每次过滤时,为了减少产品的损失,应对漏斗如何处理? 3、本实验产品的收率如何?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收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选择性乙酰化对氨基酚的氨基而保留酚羟基的方法。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NH2 NHCOCH3 (CH CO)O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锥形瓶、温度计、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量筒 试药:对氨基苯酚、亚硫酸氢钠、醋酐 四、实验内容 1、制备:于干燥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对氨基苯酚10.6g,水30ml,醋酐12ml,轻轻振摇使成均相。再于80℃水浴中加热反应30min,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10ml冷水洗2次,抽干,干燥,得白色结晶性对乙酰氨基酚粗品约12g。 2.精制: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粗品,每克用水5ml,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活性炭1g,煮沸5min,在吸滤瓶中先加入亚硫酸氢钠0.5g,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0.5%亚硫酸氢钠溶液5ml分2次洗涤,抽干,干燥,得白色对乙酰氨基酚纯品约8g,mp.168~170℃。 五、注意事项

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150kt/a)工艺设计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指导教师:崔孝玲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原料:有机硅副产质量浓度为30%的盐酸甲醇液体,纯度99.9% 含小于0.5%(质量)水蒸汽。 2、重点设计: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和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3、生产时间:8000小时 4、设计基本数据 氯化氢提馏过程: (1)提馏塔操作压力0.16MPa(绝压,以下同); (2)原料酸常温进料,进料温度20'C; (3)原料酸质量浓度30%,稀盐酸产品质量浓度21%; (4)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 一氯甲烷合成系统给定的工艺数据为: (1)反应器温度1500C,压力0.14MPa(绝压,以下同); (2)一、二级冷凝器压力0.13MPa; (3)甲醇进料温度20℃,压力0.15MPa; (4)氯化氢进料温度20℃,压力。.15MPa; (5)甲醇汽体过热温度120 ℃,压力0.15MPa; (6)返回反应器的循环液压力0.15MPa; (7)离开二级冷凝器的气体温度40 ℃; (8)甲醇的总转化率90%(摩尔); (9)进料甲醇和氯化氢的摩尔比1;1.1; 5、建厂地点:兰州 二、设计工作内容(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文献概述 第三部分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1设计范围及技术方案的确定 3.2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3.2.1浓盐酸提馏制氯化氢系统 3.2.2一氯甲烷合成系统 第四部分氯化氢提馏工艺设计计算 4.1提馏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4.1.1计算模型 4.1.2计算步骤

4.1.3计算结果 4.2提馏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4.2.1填料提馏塔 4.2.2一级冷凝器 4.2.3二级冷凝器 4.2.4塔底再沸器 4.2.5浓酸预热器 4.3提馏塔内件设计计算 4.3.1.进料液体分布器 第五部分氯甲烷合成系统设计计算 5.1合成系统工艺设计计算 5.2合成系统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第六部分主要参考资料 第七部分外文文献翻译(2篇) 三、绘制设计图 1. 机绘带主要控制点的氯化氢提馏工艺流程图一张(A1); 2. 手绘以盐酸为原料合成一氯甲烷的物料平衡图一张(A2); 3. 机绘提馏塔的工艺尺寸图一张(A2)。 四、设计进程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汤月明.新建甲烷氯化物装置简介.中国氯碱.2001 [2] 方源福.甲醇氢氯化技术.中国氯碱通讯1989 [3] 乐晓兵.Stauffer化学公司甲烷氯化物技术.中国氯碱.1996 [4]俞潭洋.甲醇液氯法联产氯代甲烷的工艺特点及其发展前景.上海化工.1998 [5] 艾米.日本有机硅工业发展动向.化工新型材料.1990 [6]黄立道.我国有机硅单体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中国化工信息.2000 [7] 郑建军.我国三大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发展概述.化工新型材料.1999 [8] 幸松民.加速我国的有机硅单体工业.中国化工.1997 [9]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氯碱工业理化常数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 [10] Gustin J L. Safety of chlorine production and chlorination processes[J]. 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 2005, 12(1):5-16

实验二 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优化设计

扑热息痛的合成工艺优化设计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掌握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优化方法; 2.熟悉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步骤。 二、实验仪器及试药 圆底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量筒、对硝基苯酚、亚硫酸氢钠、醋酐 三、实验原理 NO2 OH NHCOCH3 OH (CH CO)O 四、实验步骤 1.对氨基苯酚的制备:取21克对硝基苯酚、5克氯化铵和3g铁粉,再向烧瓶中加入50ml水,搅拌下加热回流3小时。趁热抽滤,滤渣用少量沸水洗涤2次,滤液冷却至近室温时,用冰水浴冷却。抽出固体,干燥称重,确定收率,产物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2.扑热息痛的制备:于干燥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对氨基苯酚10.6g,水30ml,醋酐12ml,轻轻振摇使成均相。再于80℃水浴中加热反应30min,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10ml冷水洗2次,抽干,干燥,得白色结晶性对乙酰氨基酚粗品约12g。 3.精制: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粗品,每克用水5ml,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活性炭1g,煮沸5min,在吸滤瓶中先加入亚硫酸氢钠0.5g,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0.5%亚硫酸氢钠溶液5ml分2次洗涤,抽干,干燥,得白色对乙酰氨基酚纯品约8g,mp.168~170℃。 4.对乙酰氨基酚的定性鉴别 (1)取对乙酰氨基酚微量→逐滴加水振摇使溶解→滴加三氯化铁试液→应出现蓝紫色。

(2)取对乙酰氨基酚约0.1克→加稀盐酸5ml →放冷→分取0.5ml →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加水3ml稀释→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 →振摇→应出不现红色。 (3)取对乙酰氨基酚约0.1克→加稀盐酸5ml →置水浴中加热40min →放冷→分取0.5ml →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加水3ml稀释→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 →振摇→应出现红色。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对氨基苯酚的质量是影响对乙酰氨基酚产量、质量的关键,购得的对氨基苯酚应是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结晶,mp. 183~184℃。 2、酰化反应中,加水30ml。有水存在,醋酐可选择性地酰化氨基而不与酚羟基作用。若以醋酸代替醋酐,则难以控制氧化副反应,反应时间长,产品质量差。 3、加亚硫酸氢钠可防止对乙酰氨基酚被空气氧化,但亚硫酸氢钠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亚硫酸氢钠限量超过药典允许量)。 七、思考题 1、酰化反应为何选用醋酐而不用醋酸作酰化剂? 2、加亚硫酸氢钠的目的何在? 3、对乙酰氨基酚中的特殊杂质是何物?它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九: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生物碱提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2、学会升华操作。 二、实验原理 咖啡碱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主要用作中枢神经兴奋药。它也是复方阿斯匹林(A. P. C)等药物的组分之一。现代制药工业多用合成方法来制得咖啡碱。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咖啡碱(或称咖啡因,caffeine)含量约1%~5%,丹宁酸(或称鞣酸)约占11%~12%,色素、纤维素、蛋白质等约占0.6%。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水、热苯等。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新、选)

制药设计工艺基础 题目: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学生姓名: 院(系):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制药 指导老师: 文件编号:VP-P-004(2008)-1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起草人:- 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2份生产技术部2份设备部1份 目录 一. 产品简述 (5) 1.品名 (5) 2. 曾用名 (5) 3. 汉语拼音 (5) 4英文名 (5) 5. 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 CAS 、EINECS (5) 6. 理化性质 (6) 7. 批准文号 (6)

8. 药理作用 (6) 9. 临床用途 (6) 10. 包装规格 (6) 11. 贮藏条件 (6) 12. 有效期 (7) 二.原辅料、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注 (7) 三.化学反应过程(副反应) (11) 1.以对氨基苯酚和乙酸酐为原料, (11) 2. 副反应——较高温度时对氨基苯酚缩合 (11) 四.生产流程图(工艺及设备流程) (11) 1.工艺流程简易图 (11) 2.设备流程图(略) (14) 五.生产工艺过程 (14) 1.原料配比 (14) 2.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 (14) 3.重点工艺控制点 (14) 4.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 (15) 5.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15) 六中间体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1.中间体和半合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6) 2.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六.技术安全与防火 (17)

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doc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氯甲烷生产工艺设计 系部:石油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化工1032 学号:G201040232 姓名:

前言 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常用的化学制剂,在化工、建材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氯甲烷还常常作为中间体或者是反应组分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型正在日益的扩大。作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基础原料,氯甲烷成本占甲基氯硅烷成本的40%,氯甲烷生产的经济模化一直是制约我国有机硅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国内外的生产现状表明我们存在的距离。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有机硅的生产与发展已经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高氯甲烷的生产技术水平,尤其是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利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盐酸合成氯甲烷进一步提高其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的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一氯甲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本设计经过对比国内外各使用的生产方法、经济技术上的分析及根据国内综合情况,最终选择了甲醇氢氯化法的生产方法。

目录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一氯甲烷的应用 第三节国内外甲烷氯化物的发展概况 1.3.1国内 1.3. 2国外 第二章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节生产方法的选择 2.1.1气—液相非催化法 2.1.2 气—液相催化法 2.1.3气—固相催化法 第二节甲醇氢氯化法生产原理 第三节物料衡算 第四节热量衡算 2.4.1.进料口 2.4.2塔顶 2.4.3塔釜

第一章一氯甲烷相关介绍 第一节一氯甲烷的基本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 沸点: -24.2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密度(空气=1): 1.78 密度 0.9159g/cm3 18C时溶解度280ml/水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 溶解性: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临界温度(℃): 143.8 临界压力(MPa): 6.68 燃烧热(kj/mol): 685.5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气可分解。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 <-50 自燃温度(℃): 632 爆炸下限(V%): 7.0 爆炸上限(V%): 19.0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教学内容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 工艺规程

制药设计工艺基础 题目: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学生姓名: 院(系):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制药 指导老师: 文件编号:VP-P-004(2008)-1 对乙酰氨基酚的生产工艺规程

起草人:- 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阅人:审阅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执行日期:年月日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2份生产技术部2份设备部1份 目录 一. 产品简述 (5) 1.品名 (5) 2. 曾用名 (5) 3. 汉语拼音 (5) 4英文名 (5) 5. 结构式. 分子式. 分子量. CAS 、EINECS (5) 6. 理化性质 (6) 7. 批准文号 (6)

8. 药理作用 (6) 9. 临床用途 (6) 10. 包装规格 (6) 11. 贮藏条件 (6) 12. 有效期 (7) 二.原辅料、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注 (7) 三.化学反应过程(副反应) (11) 1.以对氨基苯酚和乙酸酐为原料, (11) 2. 副反应——较高温度时对氨基苯酚缩合 (11) 四.生产流程图(工艺及设备流程) (11) 1.工艺流程简易图 (11) 2.设备流程图(略) (14) 五.生产工艺过程 (14) 1.原料配比 (14) 2.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 (14) 3.重点工艺控制点 (14) 4.反应条件与影响因素 (15) 5.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15) 六中间体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1.中间体和半合成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16) 2.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16) 六.技术安全与防火 (17)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备.doc

目录 1 前言................................................. 1 1.1 概述.................................................1 1.2生产工艺简介..........................................5 1.3设计任务.............................................6 2 对乙酰氨基酚片简介.....................................7 2.1处方组成.............................................8 2.2 药理作用.............................................9 3工艺流程设计..........................................10 3.1工艺流程简图........................................10 3.2 工艺流程论证.......................................10 4 工艺计算..............................................13 4.1计算基准............................................13 4.2 物料衡算............................................13 5 定型设备选择..........................................15 5.1 定型设备选择........................................15 6 车间GMP设计要求......................................18 (1) GMP简述............................................18 (2)车间GMP设计要求...................................18 7 车间工艺设计..........................................21 7.1 生产工艺流程图......................................21

年产500吨对乙酰氨基酚的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500吨对乙酰氨基酚的车间工艺设计 目录 一生产任务 二产品介绍及前景展望 三生产工艺路线选择 1对乙酰氨基酚的二步合成法 2 对乙酰氨基酚的一步合成法对氨基酚乙酰化 3车间布置 五物料衡算 1酰化反应罐的物料衡算 2酸洗离心机的物料衡算 3水洗离心机的物料衡算 4精制脱色罐的物料衡算 5精制结晶罐的物料衡算 6精制离心罐的物料衡算 7流化床的物料衡算 六能量衡算 1反应罐能量衡算基本公式 2 比热容的计算 3 能量衡算

七主要工艺设备计算 1工艺设备选型原则 2 主要工艺设备计算 3主要设备选型 八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九原辅料成品的质量标准 1原辅料成品的质量标准 2包装材料 十课程设计总结 十一参考文献 一生产任务 1设计项目对乙酰氨基酚的车间工艺设计 2设计规模年产500万吨 二产品介绍及前景展望 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主要用于解热镇痛的OTC药物其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抗炎作用极弱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适合于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一线止痛药对氨基酚乙酰化 方法将对氨基酚加入稀乙酸中再加入冰醋酸升温至150℃反应7h加入乙酐再反应2h检查终点合格后冷却至25℃以下抽滤水洗至无乙酸味抽干得粗品此方法的收率为90 方法将对氨基酚冰醋酸及含酸50以上的酸母液一起蒸馏蒸出稀酸的速度为每小时馏出总量的十分之一待内温升至130℃以上取样检查对氨基酚残留量

低于25加入稀酸含量50以上冷却结晶抽滤先用少量稀酸洗涤再用大量水洗至滤液接近无色得粗品此方法的收率为90-95 在冰醋酸中用锌还原对硝基苯酚同时乙酰化得到对乙酰氨基酚 将对羟基苯乙酮生成的腙置于硫酸酸性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转位生成对乙酰氨基酚精制方法将水加热至近沸时投入粗品升温至全溶加入用水浸泡过的活性炭用稀乙酸调节至pH 42-46沸腾10min压滤滤液加少量重亚硫酸钠冷却至20℃以下析出结晶抽滤水洗干燥得原料药扑热息痛成品 2对乙酰氨基酚的工艺流程 21对乙酰氨基酚初制 对氨基苯酚和冰醋酸经配料锅配料后加入酰化釜酰化得到湿的对乙酰氨基酚粗品 1对于稀酸料和粗品来说第1~3小时蒸酸速度在40~60L半小时温度不高于117℃第稀酸料为032~036MPa母液套用为035~040MPa整个反应过程约为11~13小时蒸酸总量在640~800L之间 按规程开动离心机放入欲离心料液进行离心离心分离母液和固体物料后用稀醋酸冲洗物料按规定时间冲洗置换物料中的母液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按规定时间冲洗置换物料中的稀醋酸然后按规定时间继续甩滤后停机出料酸洗后的液体和母液共用回收后套用水洗的液体为废液送往污水处理站处理每吨湿粗品得酸洗用量为340~584L水洗用量为523~800L所得物料在检测水分和对氨基苯酚含量水分控制在80以内对氨基苯酚含量不大于50ppm并进行物料衡算每批稀酸投料折干后得重量范围为1300~1500kg 折干母液套用粗品为1480~1760L母液套用次数最高为8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