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农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农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农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农村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这是学校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农村中小学大量存在的学困生却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

首先要了解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家庭的原因。一是家长的娇惯和放纵;二是现在30%以上的农村家长外出务工,疏于

对子女的管理;三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这样的家庭,家长很少顾及孩子

的感受和需要,更不必说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了。

2.智力的原因。个别孩子智力确实较差,但这毕竟为数不多。

3.学校的原因。不少孩子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确实与我们的教育方法、与我们的教师素质、与我们的教育管理有关。

4.社会的原因。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确实也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少学生因此

而厌逃学甚至辍学。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的大多数人就是因厌学而辍学的

学困生。

5.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不合拍。比如,学校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家长教育孩子说“捡到东西就是自己的”;学校教育说赌博是社会公害,学生出校门后看到农村街边院坝到处

都是茶馆,人们都在打牌。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管理经验,我认为,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一、学样领导要高度重视,把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下大力气常抓

不懈

首先,要摸好底,建立学困生档案,以便纵向了解学困生思想、学习、行为习惯的动向。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不能因为教师的变动而脱节,要直至转化成功为止,否则便会前功

尽弃。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学生中公布谁是学困生。

第二,要将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纳入认真检查范围内。对此项工作的检查要

切忌形式主义,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检查,包括查学困生的作业、对学困生进行座谈、多方

了解学困生的状况和变化等等。

第三,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一定要将教师平时对学困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以及转化的

阶段效果纳入考核范畴,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让每个学困生都感受到自己

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体现对学困生的关爱之心。根据教科院学习障碍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40.9%的学困生认为,当好、中、差学生都犯错误时,绝大多数教师会偏向好学生;18.8%的学困生认为自己不喜欢某门功课的原因是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78.2%的学困生认为,如果有同学犯了错误,老师会采用向家长告状、训斥和罚站等手段;考试成绩不好时,31.1%的学困生认为老师会责骂自己,6.7%的学困生认为老师对此不关心。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教师对学困生尊重

不够、关心不够、爱护不够,教育手段简单、生硬、不科学,是导致教育效果比较差的重要

原因。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要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特别是学困

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

学困生转化记录(2) 辅导对象:陈非 情况简介: 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陈非,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经常和他谈话,或下课时,或游戏中,让其中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和关心。普遍的后进生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戒备心理。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因此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 3、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他对学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4、对他不足之处我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救你的过失。当我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他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他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此后,我发现他课堂发言更积极了,思维更集中了,而且,有时拿书过来问我不理解之处,虽然有时的小测试他的测试情况不太好,但从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转入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拿习题向我求教,积极完成我要求课外习题,说明前面我的教育还是算成功得。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同名12167)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同名12167)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既是一所城中村的学校,又是一所学生结构特殊的学校。543名学生中有261名是流动人口子女,约占学生总人数的48.4%。学困生的比率远远大于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我校开展学困生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以学校教学为主,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对策,做好学困生的矫正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参与教师的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的评价观。作为一个课题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变过去仅靠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的断定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变过去对学困生研究的自发性、随意性为自觉性、系统性。我们的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作的最强有力的基础工作。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便准的要求。狭义的学习困难儿童一般无智力缺陷,智商(IQ)在70分以上。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

《“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对社会而言,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是改变自身或家庭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因此,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教师更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小部分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产生一定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这一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予以研究,进行了探讨。 二、课题研究意义 实践意义:学困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高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在分析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 三、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 3、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习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4、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究内容主要有: 1、课题界定: (1)小学学生:指小学阶段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明天。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与方法

对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建议 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集体中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明白其产生的原因,其次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下面我就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谈几点建议。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调查了解,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的调查结果: 1、缺乏团结协作,不喜欢参与集体生活。 2、缺乏兴趣,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3、缺乏信心,对不懂的问题得过且过。 (二)对教师的调查结果: 1、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 2、学困生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与家长的沟通配合上。 (三)对部分家长的调查结果: 1、家长和教师在沟通辅导孩子的学习方面的力度不够。 2、家长特别注重的是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的提升。 3、家长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的成分较

大。 二、对学困生转化的建议 1、尊重学生。作为一个成年人,最渴望的是得到别人的尊重。更何况是孩子,一个需要得到理解、关爱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其实,这些孩子,他们同样具有聪慧的天资,天真活泼的本性。他们也希望有自己的朋友,也愿意好学上进。在他们心里,最渴望有同学的平等相待,得到老师的的尊重。例如:在一个班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学困生玩东西、上课小声说话、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出现这些情况,老师不应用冷漠的眼神轻视他们,更不能用刻薄的语言去嘲讽他们,那样学生就会有对立情绪、逆反心理,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就会难以实现。这是教师可用眼神暗示学生,或让课堂安静下来,学生就会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入学习中。老师也可以在巡视时轻敲学生的桌子,以提醒学生转移注意力,从细微处顾全学生的颜面,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2、用爱感召。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于是

五年级下学期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五年级下学期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少儿家庭教育转化学习工作计划杂谈分类:课堂内外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2010学年度第2学期) 本学期,我继续当任五年级(4)班的班主任,本班共有学生名,其中女生19人.名学生中,有优等生名,中等生名,学困生名.为了做好这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如下计划. 一、端正对学困生的态度,转变对学困生的看法 学困生的出现,是有着各种各样客观原因的.所以,要真正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端正对学困生的态度,转变对学困生的看法,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此,我决定在本学期积极与学困生沟通交流,与他们的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查阅一些关于学困生的书籍资料,请教一些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上做得好的教师,为学困生转化工作进一步奠定理论基础,准备必要信息. 二、从学困生身上分析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开展工作 根据我前几年对本班学生的了解,我发现,在这7名学困生当中,卢x、闫x两名同学的情况基本类似,他们头脑灵活,就是不注意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像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每次都只做得很少,且错误较多.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这两名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每天都很忙,卢x的父母忙于农活,闫x的父母忙于生意,在家里,很少花时间去过问子女的学习,也很少有时间来学校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导致了这两名同学在学习上的不负责任.另外几名学生,如马x、杨x等,他们虽然学习认真刻苦,但由于缺乏学习的技巧和学习的伙伴,总是事倍功半,收效颇微.为此,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转化工作: 1、认真开导,积极教育,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 2、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论文: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花桥小学王红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课堂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全面实施。新理念实施不仅给课堂带来了生机,而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勤奋好学、思路开阔、创新意识极强的学生。然而,在这些“富有群体”的背后,却隐藏一些数学“学困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能放弃这些所谓的“学困生”,不能让他们一直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热情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让学困生能够达到正常水平。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平时表现 (一)知识技能方面 1、计算能力缺乏。(有的二年级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会计算)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缺乏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思维能力差,表现为无序性、无过程性。 (二)学习习惯 1、书写潦草,不工整。 2、经常拖沓作业、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

3、上课经常走神,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回答,与老师、同学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包括目光交流、思维交流等)。 (三)情感态度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长期的对学习不负职任,导致在学习中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最终产生了对数学的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2、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这些学生一般只关注结论,不愿对答案及解题过程进行理性思考。久而久之,思维的发展跟不上教材的中所要求达到的思维水平。 3、缺乏学习数学的毅力。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的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小学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行为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情绪不够稳定,上课和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落较大。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付,成绩下落。 (四)心理特征 1、存在自卑心理 2、存在逆反心理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既是一所城中村的学校,又是一所学生结构特殊的学校。543名学生中有261名是流动人口子女,约占学生总人数的48.4%。学困生的比率远远大于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我校开展学困生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以学校教学为主,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对策,做好学困生的矫正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且由于我区的地理原因,类似于我校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因此我校的成功研究将会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给兄弟学校学困生的转化树立信心。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一个困挠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参与教师的教科研的意识,养成善于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及时分析问题,找到学困生成因的个性和共性,更好地因材施教,还能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发展的评价观。作为一个课题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变过去仅靠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的断定为依据科学的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变过去对学困生研究的自发性、随意性为自觉性、系统性。我们的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既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作的最强有力的基础工作。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甚至远远低于课程便准的要求。狭义的学习困难儿童一般无智力缺陷,智商(IQ)在70分以上。学困生这个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统一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或中下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关于学困生,国内外有很多相关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同时也在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地迈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

小学一年级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

小学一年级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 辅导对象:张梦然 情况简介;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乐于为班集体做事,爱好唱歌,声音条件不错,是一名“小歌手”。但经常迟到,行为习惯较差,丢三落四,有时没有完成作业。正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欠自觉,所以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生字掌握不过关,学习成绩不理想。转化措施: 一、与家长加强联系,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逐步扭转该生经常迟到、经常遗失学习用品的现象,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二、针对该生实际情况,为她制定语文常规作业登记表,常规作业内容是朗读课文和听写生字词,目的是帮助其巩固生字词的掌握,扫清课文朗读的障碍。 三、课堂外,多给她创造机会展示“小歌手”的风采;课堂上,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其回答,培养学习自信心;另外布置浅显的作业让她做,培养爱做作业的习惯。 四、在班上确立“一帮一”学习小组,让热心助人的同学与她结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听写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造句训练、、、、、转化效果 课文朗读进步较大,篇幅短的课文,基本上能正确、流利朗读出来,有个别课文能做到感情朗读;篇幅长的课文,会出现不流利的现象,原因是朗读时出现个别生字不会读的现象。在本月举行的2次听写比赛中,不少词语不能正确写出,说明生字词的掌握不扎实,在一、二单元测验中,成绩较上学期有了进步。 小学一年级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 辅导对象:赵玮青 情况简介; 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该生,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经常和他谈话,或下课时,或游戏中,让其中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和关心。普遍的后进生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戒备心理。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因此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 3、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他对学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4、对他不足之处我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

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分析

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校一些农村学困生成因的调查研究,剖析学困生变化过程,找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提出相应转化策略。 【论文关键词】农村学校;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一个让人纠结的名字。学生心情难受、心灰意冷或自暴自弃,家长心急火燎或叹息无奈,教师困扰,学校担心,社会关注。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学困生是目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只有弄清他们形成的原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1.农村学困生的成因。 1.1家庭生活困难。 我校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附近农村,父母都是蔗民或是农民工,经济收入普遍较低。他们中的多数比较沉闷,性格大多向,特别是一些单亲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因家庭生活困难,怕同学看不起,很少参加同学间的交往。学习上欠主动,不懂的又不敢问,久而久之,学习成绩跟不上了,学习态度也变差了。例如,我班正朋同学就属于这种类型。是个典型的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母亲长期在外打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没人看管。正朋在校表现特差,整天沉闷不出声的,动不动就跟人动手打架。课堂上整天无精打采的,学习成绩和课堂纪律都较差。 1.2学习目标不明。 学困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在学习上相当消极被动,把学习当做一项困难甚至厌恶的任务。他们厌倦学习,逃避学习,不情愿上课,上课时无精打采;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拖则拖,能抄则抄,或干脆让别的同学代做。因此,学习效果老提不上去,教师上课也觉得吃力。例如,现在初二10届的三个班学生,班主任、课任老师为学生违纪律和不完成作业的事忙得不亦乐乎,每天都见有三五个学生被带到办公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1280820.html,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作者:王玉花 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21期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1—0045—01 学困生,是指由于性格缺陷,导致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学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多一两个学困生表面看起来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是作为一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原因。家庭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学困生在很大程度是家庭造成的。家长平时工作忙,很难抽出时间陪孩子,对于孩子的功课无法进行指导,从而造成孩子在学习上比较吃力。而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一旦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就会动用武力,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孩子在家庭中无法释放自己学习的压力,体会不到家人给予的支持,于是对学习就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 2.学校原因。(1)教师和学生的歧视。学困生往往是因为某些原因被老师冷落、辱骂, 甚至体罚,因而被同学孤立,使其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2)教学的失误。这主要体现在教学上的“一刀切”,让所有学生齐步走,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学困生。 3.自身原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大多数学习困难儿童天生的资质是不错的,但这些儿童自幼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上进心,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序学 习行为较多,最终会形成缺乏科学的学习态度而导致学习困难。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在完成不了作业的情况下就开始拖欠、抄袭。如此循环下去,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给数学学习造成重重困难。 二、转化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为了激发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经常会提一些

学困生转化措施

2019-2020学困生转化措施 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工作能面向全体,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掌握等基本技能。特制定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一、学困生的确定: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哪门学科成绩全班倒三既为哪科学困生。 二、在全面调查了解,充分辨别分析,认真摸准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困生因材施教。对心理障碍型的,重在端正态度或治疗心理疾患,相应方式为个别谈话、心理辅导;对意志薄弱型的,重在意志锻炼;知识断层型的,重在接上知识链。 三、主动辅导,人格感化。对学困生要用爱心、耐心教育。学困生是在学习上出现了困难,在自觉遵守纪律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在困难之际,最需要的是恩师的教诲、感化。 四、在班级里实行"一帮一”活动,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五、抓学困生“闪光点”、“传情报”、“送喜报”以激励他们进步。 六、正面鼓励,侧面教育。各班级采取激励措施,对学困生给以适当奖励。哪怕发现学困生身上一点闪光之处,即予以表扬,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点进步,即予以鼓励,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处创新,即予以赞美,做到表扬多于批评,做到正面鼓励为主,侧面教育为辅。学困生,更多的是要在爱心呵护下成长。 七、定期做好家访,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并作好记录。 八、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主体,我们要让学生自我提

高,主动发展,把潜能挖掘出来。心理障碍型学生要让其自觉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在外界影响下心理自我健全;意志薄弱型学生要让其自我监督;知识断层型学生要让其主动补习断层所学;环境困惑型学生要让其主动克服家庭困难、社会不良诱惑,摆脱环境阴影。 九、建立学困生跟踪辅导档案,制定计划,帮扶学困生早日脱困,并促其成才。学生之间结对帮扶,发挥榜样作用、监督作用、同化作用。 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困生的思想。 十一、持之以恒,教育不懈。使学困生真正走出困境, 必须持之以恒,教育上不松劲,行动上不懈气。

中心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记录

中心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记录 "学困生":这些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他们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为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观念,以“一个不能少”为目标,强化学困生转化工作,狠抓工作落实,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育人环境,以下是学生刘宜学困生转化记录: 主要措施 从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注重对刘宜的关爱,“备课时必须对刘宜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刘宜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刘宜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刘宜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刘宜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他当面辅导”。2.对刘宜及全班“微笑进课堂、尊重进课堂、民主进课堂、探究进课堂、合作进课堂、创新进课堂”。对刘宜厌学,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刘宜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刘宜重新树立学习信心。3.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刘宜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刘宜,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刘宜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批改作业时,对刘宜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刘宜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让刘宜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效果: 1.刘宜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2.刘宜找出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了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3.解决了他的厌学思想。4.变成了一个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学生。 学困生转化工作记录二 辅导对象:薛芳 情况简介: 薛芳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定义 学困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差生”,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学习困难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学生。 学习问题学生,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懒惰,没有上进心,无远大理想目标,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得过且过。差生转化就主要是针对学习问题学生而言。 二、学困生心理 学困生的心态比较复杂,通常自尊心很强,但由于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往往表现出胆怯和自卑。一些问题学生虽然外表装作对什么都无所谓,有时还自视孤傲,但内心常常很自卑,缺乏自信,始终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主要表现为: 1、懒惰心理。就其“学困生”的内心而言,他们也想学好,但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致成绩难以提高。他们懒散、贪玩,学习上怕吃苦,作业经常拖拉,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他们一碰到难题,就“投降”,有的虽然堂而皇之“请教”同学,但实质上只求获个直接答案,有的“偷偷摸摸”看或干脆抄袭他人作业,如此一来学习成绩当然“不堪入目”了。 2、自卑心理。“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往往处于不被老师和同学“看好”的境地。同学的讥笑、排斥,或教师的否定、指责和

惩罚都会令他们感到苦恼和厌倦,逐渐“烙”上了“天生我笨,用功没用”的自我意识,进而更加消极逃避,进取心受到了遏制,自尊心变得脆弱,其学习潜能也尘封在他人和自我的双重否定中。 3、焦虑、恐惧心理。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对“学困生”而言,学习是充满挫折和失败的艰难历程,谈不上什么乐趣或成就,随着年级升高和教学内容的复杂增多,其内心反而愈来愈焦虑、害怕和失落,甚至产生厌学、惧学、放弃学习的心理。 三、学困原因 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以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等。有调查表明,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家人和同学对其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宽容与不接纳。 四、转化措施 1、找出原因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找出学困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对症下药,找准切入点一样。这一步是转化学困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2、关心爱护,树立信心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责骂,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 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要耐心、细心、关心,并要懂得尊重他们,有时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或轻轻一拍一拉可能会胜过长篇说教、批评指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多与他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夜村镇会峪联办小学教师何刚娃029--2451417 在教学实践中,学困生一直是科任教师感到头痛的群体。他们或不守纪律,惹是生非;或不言不语,启而不发。但共同的特点是学习差,成绩落后。学困率偏高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因而学校把“积极转化学困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定为教研专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有所感悟,现在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要教育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搞清楚造成学习后进的原因有哪些,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后进生的形成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所谓先天性,是指生理不正常,有体质缺陷或智力障碍,这类学生是很少的。大多数是后天形成的,分析其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父母忙于生计,或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关心不够,要求不严,放任自流,学生自制力差,对学习逐步放松,基础没打好造成的; 二是父母离异或亡故造成的单亲家庭,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性格孤僻,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上进心受到压抑,自暴自弃; 三是父母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随由自便,学习得过且过,没有恒心和毅力; 四是个别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学生有优越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只图吃喝穿戴,而不愿用功学习; 五是懒惰成性,怕吃苦,不愿动脑筋,靠抄袭别人作业为主的学生。 针对上述学习后进生的成因和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对后进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叩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用微笑的表情和关爱的语言给他们以精神抚慰。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使他们亲近你,相信你。“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从而引导他们去学习。 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大力进行表扬。 学习落后是后进生的一个方面,并非其他方面都落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有的学生爱画画,有的爱唱歌,有的爱劳动,有的乐于助人等等,先表扬其之所长,增强其自信心,然后适时引导,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 三、给学习后进的学生“开小灶”。 后进生大多数是基础知识欠缺,因而教师要多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及时表扬。降低作业难度,使其能顺利完成。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四、营造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在班级中组建学习小组,开展“手拉手”活动,让优生帮助学困生学习。也可以开展课外文体活动,让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这项工作充满着艰辛,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多一些热情,多一些责任,多一些关爱,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就一定能使学困生得到转化,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学困生转化文献综述

学困生转化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关于学困生转化的文献进行分析,主要对学困生的界定、类型和转化方法作了归纳、比较和总结,以期对农村中学帮扶学困生做出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学习困难转化 对学习困难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从1896年西方摩根的神经学模式开始,以后逐步被心理学模式代替。到20世纪70、80年代,更多的西方学者注意学习困难的心理特征和社会背景方面的研究,着重探讨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就责任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行为模式同其社会特征之间的联系【1】。 一、国内关于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国学者关于学困生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学困生是指感官、智力正常,但在学习策略、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心理的某些品质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智力没有完全开发还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这一观念的认为,学困生是暂时的,是可以转化的;第二种说法认为,学困生指由于认知能力、情绪、生

理、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所导致学习状况不良或落后的学生。换言之,即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就被认为是学困生【2】。 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界定,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真正的差生是不存在的。不管怎么界定,学习困难学生主要归因于生理,心理和环境上的问题,通过采取一定的相应措施,学困生基本上能得到一定的转化。 二、学困生分类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达到转化的目的,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大致上将学困生归纳为以下几类: 1、智力型学习困难型 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在思维活动中,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可 以影响概括、比较、分析、综合等心理活动进行的速度。不灵活类型的人在解决问题 速度方面,往往落后于灵活类型的人。他们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稳定、理解缓慢、 表述混乱,对知识不能变通,他们在学习上花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 如别的学生,在学习困难方面表现为多学科处于持续

学困生现状成因分析及转化措施13

学困生现状成因分析及转化措施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语文基础因素。这些学困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连最基本的 识字写字和读课文,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更何况是阅读和写作了。这 些学困生语文基础薄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 化过程。 (二)家庭环境因素。父母们为了生计终日劳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 孩子的学习,很少检查甚至从不检查孩子的作业,即使检查,也只停留在 翻看和口头检查上,更不用说给孩子另外布置作业并辅导孩子的作业,有 的家长在晚饭后不是加班,就是看电视、聊天、打麻将,很少布置或从不 布置课外作业,此外不少学困生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课外学习也不很重 视,经常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家长只占极少数。 (三)心理因素。 . 惰性心理。对学困生来说,成绩比较差,惰性是重要原因。他们 有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课堂上总是消极听讲,想其他事情、发呆、讲空话或者做小动作,不少学困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想做,但抱着应 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做。 . 畏难心理。有些稍难一点的需要思考一下的问题,不愿去思考,有时还埋怨教师对所教的知识要求太高,难以接受。遇到错题就抄袭同学的 作业或胡乱做一下,有的学困生做回家作业遇到难题就直接问父母甚至不

做。 二、综上所述,小学的语文学困生有以下特点: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交流中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家庭教育几乎为空白;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 善于动脑筋,经常回避那些比较要用脑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很 难集中,易分心,特别是有意注意的持久性不够;对直观教材的记忆优于 对语言教材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而不善于逻辑思维;任性好动,自控能 力差,思想行为明显情绪化;是非观念模糊,自我认识不到位,有心理障 碍。 三、对此,我认为应该从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两大领域进行了帮教 策略的思考: (一) 育人先育心,育心先知心,学困生心理帮教策略。 心理帮教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将心比心,以心交心,从消除学困生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和倾听学困生心声,做学困生知心 人等方面去寻找帮教策略。 . 和学困生做知心朋友,给学困生搭建诉说交流的平台。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更为强烈。“给点阳光就灿烂”这话说得非常好,对学困生,教师往往是一个友好 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就能让他们感觉到阳光。在学校里,学困生是一 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排挤、轻视,没有能力和机会参加各项活动,更让他 们苦恼的是心中有话而无处可说。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不去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形成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学困生形成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渔溪中心小学陈忠华 【内容摘要】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不能轻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而且要加强教育,使后进变先进,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对于学困生,更要倾注爱心,以尊重、赏识唤起他们的进取心,以真诚、宽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努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力争上游、健康成长。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成因,并提出了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心理特征成因转化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虽然“重尖子,轻后进”的观念已日益为“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但观念的更新并不等于行动的转变。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仍是“有心栽花而无心插柳”,不能正视和善待“学困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对于这样一些敏感、脆弱的学生,教师更有必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多层次、全方位、耐心细致地因人施教。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在道德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与一般学生拉开了差距。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不听讲,不完成作业,对老师有抵抗情绪。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学困生形成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分析其原因,一般认为来自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和学校这几个方面。 (一)家庭特点带来的不良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1、追求早教育,忽视孩子的智力发育特点 社会的发展为现在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氛围,许多家长就错误的认为让孩子早些来到学校就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就能够走在了同龄孩子的前列,因此追求早教育就成为了现代教育的时尚。也正是这种时尚,它忽视了孩子的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智力发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规律,导致孩子无法承受过早教育带来的学业负担。 2、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父母自身的素质低、教育能力低。

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1.从情感教育入手,调动学习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尤为重要。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教师、家长的冷落,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教师、家长要多予信任、关怀,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帮助,化自卑为自尊。古人说得好: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由疏其远。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使他们热爱教师、热爱父母,从而喜爱你所教的学科,听从家长的教诲。最后产生兴趣,愿意去学习、才能学好。本学期开学之初,有个别同学经常在课上睡觉,作业从来不交。遇到这类学生,说教、训示是起不了作用的。于是我们找其谈心、聊天,聊他最喜欢的事情。并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状况,而且尽力给予帮助和关怀。渐渐地我们的真诚唤起了他们的信任。而学生一旦感到被信任,才可能充分地打开心扉,倾诉自己的苦恼:他们低年级时因测验不及格、因不守校规被老师、家长批评、训斥。从此对老师、家长就心存不满,也不愿上课。知识拉下一大截,后来想学也跟不上了,就渐渐失去了信心,再也不愿学了。针对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先引导:“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现在只有认真完成学业,有了真才实学,将来才能被大家所尊重,才能对社会做贡献。”在不断鼓励下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然后投入学习,尝试成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亮点,善于应用多种奖赏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开发他们的潜能。如设立“进步奖”,“飞跃奖”等,使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得到表扬,树立自信,激发起渴求知识的情感。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困生意志力的锻炼,主要是通过作业,操作和课外活动。作业和课外活动要有适当的难度,在“爬坡”中锻炼。甚至作业失败也能锻炼人,鼓励学生不灰心,再接再励。 2.深入教学改革,根据未来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学习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特点,未来岗位需要编制了校本教材,采用模块教学、分层教学,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 (1) 文化课要求放低,专业课要求提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近期目标。 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达到“小目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2) 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一帮一活动。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3) 经过以上两个过程,还有个别落伍学生,我们采取教师包学生的办法,课后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能尽量掌握知识。 (4)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困生的智能、学习基础、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别。针对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具体做法是: ①通过查阅每个学生档案,以及问卷与笔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类,建档案。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困三个层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变化进行上下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