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有机缓蚀剂得作用机理

----冀衡酸洗缓蚀剂产品部

有机缓蚀剂分子中通常同时具有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中存在氮、氧、磷、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均含有孤对电子,而且电负性大,有机缓蚀剂通过极性基团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基团排列在介质中,这样一方面有效地隔离了金属与腐蚀介质得接触,阻碍了腐蚀反应产物得扩散,同时还改变了双电层结构,提高了腐蚀反应得活化能,最终抑制了腐蚀反应得进行。有机缓蚀剂得缓蚀性能有赖于其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吸附得强度,而极性基团得吸附可以就是物理吸附也可以就是化学吸附,或者两种吸附共同存在。

(1)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得物理吸附

关于有机缓蚀剂得物理吸附行为,Mann最早做了深入得研究,她指出在酸性溶液中,吡啶(C5H5N)、烷基胺(RNH2)、硫醇(RSH)及三烷基磷等得中心原子(N、S、P等)含有孤对电子,这些中心原子与酸性溶液中得氢质子结合,最终形成阳离子:

RNH2+H+=(RNH3)+

形成得缓蚀剂与金属之间存在得范德华力使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这就就是物理吸附。物理吸附速度很快,就是可逆过程,容易脱附,吸附过程产生得热小,受温度影响小,而且金属与缓蚀剂间没有特定组合。

物理吸附会受到金属表面过剩电荷得显著影响,如上所述,大多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都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如果金属表面带有过剩负电荷,那么金属表面与缓蚀剂之间就会存在强烈得静电引力作用,使得缓蚀剂更容易吸附在金属表面,而且吸附作用力也更强;相反,金属表面如果存在过剩得正电荷,则会一定程度上抑制缓蚀剂向金属表面得吸附。金属表面究竟携带何种过剩电荷,可以通过零电荷电位(即金属表面没有电荷存在时得电位)测量进行考察,零电荷电位可以通过微分电容曲线测试进行确定,即为金属电极双电层电容最小时得电位。当金属开路电位大于零电荷电位时,金属表面带有过剩得正电荷,相反,金属表面则带有过剩得负电荷。在缓蚀剂得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金属表面携带得过剩电荷量来促进缓蚀剂得物理吸附,如在酸性介质中,添加少量碘化物后,有机胺得缓蚀性能将为显著提高,这主要就是碘化物吸附在金属表面后,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得过剩负电荷,促进了有机胺类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得吸附;同样有机胺类缓蚀剂之所以在盐酸介质中有着卓越得缓蚀性能,也部分归因于氯离子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得过剩电荷。

(2)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得化学吸附——供电子型缓蚀剂

相比物理吸附来说,化学吸附作用力更强,吸附更稳定,因此大多数有机缓蚀剂与金属表面得作用力主要就是通过化学吸附实现得,而化学吸附实质就就是缓蚀剂分子或离子与金属表面原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与物理吸附不同,化学吸附与金属原子类别、缓蚀剂中心原子附近基团得推电子能力等均有密切关系。以.

铁原子为例,铁原子得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64s2,可以发现铁原子中有空得d轨道存在,而缓蚀剂得中心原子如氮、氧、硫、磷等存在孤对电子,缓蚀剂中心原子得孤对电子会与铁原子得d轨道形成配位键,通过配位键这种化学键得强作用力,使得缓蚀剂分子或离子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通过配位键使得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发生得吸附,我们称之为化学吸附。其作用过程如下:

上世纪五十年代Hackerman首次提出了缓蚀剂得化学吸附,她指出由于N原子得孤对电子在金属表面供电子能力存在差异,使得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可能存在不同得吸附,即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相比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作用力更强、吸附更缓慢、受温度影响显著。经过后来得深入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缓蚀剂得吸附就是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共同起作用得结果。如在酸液中,碳钢表面带有过剩负电荷,而有机胺类缓蚀剂在酸液中就是以阳离子形态存在得,首先通过物

理吸附使得有机胺阳离子靠近金属表面发生吸附,然后氮原子上得孤对电子与金属得d轨道形成配位键,通过配位键使得缓蚀剂分子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

供电子型有机缓蚀剂得化学吸附作用力得大小取决于缓蚀剂分子中含孤对电子得原子上得电子密度,电子密度越高则越容易发生吸附,吸附更为牢固。因此当有机胺类化合物得胺基附近有推电子基团(如甲基),则会使得氮原子上得电子密度增加,更有利于氮原子与金属形成配位键;相反,当胺基附近有吸电子基团(如硝基),则会使得成键能力下降。

(3)极性基团得化学吸附——供质子型缓蚀剂

藤井晴一通过实验发现了缓蚀剂化学吸附得另外一种方式,即供质子型或质子给予型。这种缓蚀剂通过向金属表面给予质子,从而使得缓蚀剂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例如在酸性介质中,十六硫醇得缓蚀性。4、1能要显著优于十六硫醚,如图

4、硫醇与硫醚缓蚀性能得比较图1硫醚分子中存在推电子基团(甲基),使得硫醚分子中得硫原子电子密度高于硫醇分子中硫原子得密

度,根据供电子型吸附机理,硫醚得缓蚀性能应该优于硫醇得缓蚀性能。而硫醚具有很差得缓蚀效果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硫醇并不就是通过供电子效应吸附在金属表面。事实上硫醇就是通过向金属表面提供质子而吸附在金属表面,由于硫原子电负性很高,使得与它相连得氢原子如同带正电荷得质子一样,吸附在金属得阴极区。 (4)π键吸附空轨道结合,形成配位键,从而使缓蚀剂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键中得双键或三键可以与金属原子得d π所示。1、5面。如图

键吸附、5 π图1 1-1列出了一些含双键化合物得缓蚀情况。含有π键得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较好得缓蚀效果,表中得缓蚀率℃得添加有双键化合物得3mol/LHCI851表、1钢在丙烯酰胺乙酰胺丙烯丙酸

丙烯胺丙胺缓蚀剂

3

72、9 21、0 33、6 23、6 46、18缓蚀剂% 、9

键缓蚀从表中可以得知,分子中引入双键后,由于键得吸附作用,使得缓蚀性能显著提高。含有ππ键时,由于共轭作用而形成大剂得取代基对其缓蚀性能有着显著得影响,特别就是当有极性基团靠近ππ键,增强了缓蚀剂得吸附作用力,进而提高缓蚀性能。

在酸性介质中,从表中可以瞧出,含有三键化合物有具有较好得缓蚀剂效果,如表、。与双键相似,2 1)引键吸附,特别就是将羟基(-炔醇对金属得缓蚀效果特别显著,这就是由于炔醇不仅可以发生OHπ电子吸附在金属表面外,同时与入到这类化合物中后,缓蚀性能更高。这就是由于炔醇类缓蚀剂除了以π三键相邻得氢原子非常活泼,可以向金属表面阴极区提供质子,从而产生吸附。

中得缓蚀率,添加三键化合物得、钢在表 215%HCI85℃1空白乙炔庚炔辛炔癸炔丙炔醇己炔醇缓蚀剂

腐蚀速度009 、42 、6、96、51、472 、4 790、560 1 5 h) (g/m2、缓蚀率9 、992

、998

、875

、930

、949

、92 ——(%)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酶促机制

1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OPs)是农药中很重要的一类,具有高效的杀虫能力,为增加粮食生产、防治疾病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有机磷农药的生产、运输和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中其他非靶标生物乃至土壤、水、大气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尤其是果蔬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更不容忽视。 有机磷农药污染降解技术可分为热降解、光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是通过生物的作用将农药分解为无毒或低毒小分子化合物,并最终降解为水、CO2和矿物质的过程。相对于物理、化学降解技术,生物降解具有高效、彻底、无二次污染的优势,20世纪40年代后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作物本身、微生物都能够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但植物的降解很缓慢,周期很长,微生物由于其强大的代谢多样性,在有机磷农药残留降解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2有机磷农药降解酶 微生物对于农药的降解可分为酶促和非酶促反应。所谓酶促反应是指微生物以胞内酶或分泌的胞外酶直接作用于农药,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最终将农药完全降解或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无毒或毒性较小的化合物的过程。而非酶促形式指的是微生物通过代谢改变农药的环境离子浓度、pH等物理、化学性质,从而间接促使降解农药的过程。酶促反应是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主要形式,微生物本身含降解农药的酶系基因,或本身虽无该酶系基因,但是经诱导或环境存在选择压,基因发生重组或改变产生了新的降解酶系。 20世纪80年代,Munnecke等发现有机磷农药降解酶比产生这类酶的微生物菌体更能忍受异常环境条件,如来源于假单胞菌的降解酶在10%的无机盐、1%的有机溶剂、50℃下都能保持高活性,而该酶的产生菌在同样的条件下却不能生长,而且,酶的降解效果远远胜于微生物本身,特别是对低浓度的农药更有效。因此,人们的思路从应用微生物菌体净化农药污染转向利用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因此,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目前已被公认为是消除农药残留的最有潜力的新方法。常见的有机磷农药降解酶(Organophosphorus hydrolase)主要是水解酶类,包括磷酸酶、对硫磷水解酶、酯酶、硫基酰胺酶、裂解酶等,它们主要通过裂解P-O键、C-P 键、P-S键降解有机磷农药。由于各种有机磷农药都有类似的结构,只是取代基不同,所以一种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往往可降解多种有机磷农药。 第1个有机磷农药降解酶是1974年Munneck 等[1]从假单胞杆菌中检测出磷酸酯酶的活性,发现其对对硫磷具有降解作用,同时对甲基对硫磷、二嗪农、毒死蜱等7种有机磷农药均能有效降解,在22℃时降解效率比化学降解快1000~ 2450倍,且该酶不为农药及农药制剂中溶剂所抑制,对环境条件有较宽的忍受范围。1979年,Brown等就对来源于黄杆菌(ATCC27551)的有机磷农药降解酶进行了部分纯化并对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酶反应的最适pH范围为8~10;酶的活性不受金属离子的影响,被非离子去污剂抑制。1989年,Mulbry等从3株革兰氏阴性菌中提取到3个对硫磷水解酶,分别测定了分子量,并对酶学性质做了研究。这3个酶分子量不同,对不同底物的作用也不同。同年,Dumas等纯化得到来源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酶促机制 刘建利(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有机磷农药污染严重,微生物有机磷农药是治理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新技术,综述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研究现状、酶促作用机理、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酶促机制 中国图书分类号:X172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NZ0690)

缓蚀剂原理

缓蚀剂原理 -------冀衡药业酸洗缓蚀剂产品部 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的腐蚀过程服从电化学过程,因此腐蚀的发生存在着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阴极反应对应的是去极化剂接受电子的过程,最常见的两种去极化剂为氢质子和氧气,而阳极反应对应的是金属的溶解过程。从腐蚀电化学原理分析,缓蚀剂加入后使得腐蚀反应的阳极过程或者阴极过程受到抑制,有些缓蚀剂可以同时抑制腐蚀反应的阴极和阳极过程。 大多数无机型缓蚀剂主要使用在中性或偏碱性的介质环境中,它们通常对电极的阳极过程有显著的抑制 作用,通过使金属表面钝化或者在金属表面形成沉积膜进而起到缓蚀作用。随着缓蚀剂使用的发展,无机缓蚀剂的使用并未局限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如在酸性介质中添加碘化物、亚铜、亚锑盐后,能显著增强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效果。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它们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力吸附在金属表面,通过改变双电层结构,提高腐蚀反应活化能以及将腐蚀介质和金属基体隔离,进而抑制腐蚀速率,有机缓蚀剂在中性介质中也取得了成功的使用,如有机磷酸盐、苯钾酸盐、咪唑啉在工业水和油田污水处理的使用。 1.无机缓蚀剂作用机理 根据腐蚀电化学原理,通过考察无机缓蚀剂对电极阴阳极的抑制效果,无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归纳为阴极型、阳极型、混合型。 (1)阳极抑制机理 图1.2阳极抑制型缓蚀剂作用曲线图

图1.2为阳极抑制型钝化剂作用原理图,当介质中存在阳极抑制型缓蚀剂时,极化曲线阳极部分从活化区转为钝化区,使得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而极化曲线的阴极部分并没有显著的改变。 (2)阴极型缓蚀剂 图l-1(a)所示的极化曲线阐明了阴极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从图中可以发现,介质中有阴极型缓蚀剂存在时,极化曲线的阴极部分塔菲尔斜率明显增加,而阳极部分塔菲尔斜率却没有改变,这说明阴极型缓蚀剂主要增加了电极的阴极极化过程,这使得金属的开路电位以及腐蚀电流密度均下降。阴极型缓蚀剂可以通过在金属表面的阴极区成膜来增加阴极极化过程,也可以通过提高阴极反应的过电位从而抑制阴极反应,而在中性介质中,阴极过程主要为氧去极化过程为,因此也可以通过吸收体系中的氧来增加阴极反应的极化,根据阴极型缓蚀剂的不同作用原理,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种: A.成膜类阴极型缓蚀剂。这类阴极缓蚀剂通过和介质中的物质反应或者自身吸附,在金属的阴极区间成膜,形成的膜能有效地抑制阴极去极化剂如O2、H+等向界面扩散,使得阴极去极化作用受到有效抑制,进而减缓了腐蚀速率。 B.提高阴极反应过电位缓蚀剂。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大多为氢质子或氧的还原反应,这些阴极反应发生的电位均高于其理论的平衡电位,即存在过电位。特别是在酸性介质中,氢质子的还原反应在不同金属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当介质中存在铋、汞、锑等重金属离子时,将会显著提高氢质子的还原过电位,从而使阴极过程受到抑制,降低腐蚀反应速度。 C.耗氧型阴极缓蚀剂。在中性介质中,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多为氧去极化过程,因此在介质中加入可以和氧发生反应的物质,则可降低介质中的氧含量,使阴极反应受到抑制,进而抑制腐蚀速率。 (3)混合型缓蚀剂 混合型缓蚀剂作用示意图见图1.1(c),该类型缓蚀剂对腐蚀的阴阳极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加入混合型缓蚀剂后电极的阴阳极塔菲尔斜率同时增加,因此自腐蚀电位没有显著改变,但是腐蚀电流密度显著降低,使得金属腐蚀速度受到抑制。 2.有机缓蚀剂作用机理 有机缓蚀剂分子中通常同时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中存在氮、氧、磷、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均含有孤对电子,而且电负性大,有机缓蚀剂通过极性基团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基团排列在介质中,这样一方面有效地隔离了金属和腐蚀介质的接触,阻碍了腐蚀反应产物的扩散,同时还改变了双电层结构,提高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最终抑制了腐蚀反应的进行。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赖于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修订稿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冀衡酸洗缓蚀剂产品部 有机缓蚀剂分子中通常同时具有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中存在氮、氧、磷、硫等元素,这些元素均含有孤对电子,而且电负性大,有机缓蚀剂通过极性基团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基团排列在介质中,这样一方面有效地隔离了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阻碍了腐蚀反应产物的扩散,同时还改变了双电层结构,提高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最终抑制了腐蚀反应的进行。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赖于其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吸附的强度,而极性基团的吸附可以是物理吸附也可以是化学吸附,或者两种吸附共同存在。 (1)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物理吸附 关于的物理吸附行为,Mann最早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在酸性溶液中,吡啶(C5H5N)、烷基胺(RNH2)、硫醇(RSH)及三烷基磷等的中心原子(N、S、P等)含有孤对电子,这些中心原子与酸性溶液中的氢质子结合,最终形成阳离子: RNH2+H+=(RNH3)+ 形成的缓蚀剂与金属之间存在的范德华力使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这就是物理吸附。物理吸附速度很快,是可逆过程,容易脱附,吸附过程产生的热小,受温度影响小,而且金属和缓蚀剂间没有特定组合。 物理吸附会受到金属表面过剩电荷的显着影响,如上所述,大多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都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如果金属表面带有过剩负电荷,那么金属表面与缓蚀剂之间就会存在强烈的静电引力作用,使得缓蚀剂更容易吸附在金属表面,而且吸附作用力也更强;相反,金属表面如果存在过剩的正电荷,则会一定程度上抑制缓蚀剂向金属表面的吸附。金属表面究竟携带何种过剩电荷,可以通过零电荷电位(即金属表面没有电荷存在时的电位)测量进行考察,零电荷电位可以通过微分电容曲线测试进行确定,即为金属电极双电层电容最小时的电位。当金属开路电位大于零电荷电位时,金属表面带有过剩的正电荷,相反,金属表面则带有过剩的负电荷。在缓蚀剂的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金属表面携带的过剩电荷量来促进缓蚀剂的物理吸附,如在酸性介质中,添加少量碘化物后,有机胺的缓蚀性能将为显着提高,这主要是碘化物吸附在金属表面后,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的过剩负电荷,促进了有机胺类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同样有机胺类缓蚀剂之所以在盐酸介质中有着卓越的缓蚀性能,也部分归因于氯离子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的过剩电荷。 (2)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化学吸附——供电子型缓蚀剂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最新整理)

有机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冀衡酸洗缓蚀剂产品部 有机缓蚀剂分子中通常同时具有极性基团与非极性基团,极性基团中存在氮、氧、磷、硫等元素,这些元 素均含有孤对电子,而且电负性大,有机缓蚀剂通过极性基团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非极性基团排 列在介质中,这样一方面有效地隔离了金属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阻碍了腐蚀反应产物的扩散,同时还改变 了双电层结构,提高了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最终抑制了腐蚀反应的进行。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赖于其 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吸附的强度,而极性基团的吸附可以是物理吸附也可以是化学吸附,或者两种吸附共 同存在。 (1)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物理吸附 关于有机缓蚀剂的物理吸附行为,Mann最早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指出在酸性溶液中,吡啶(C5H5N)、烷基胺(RNH2)、硫醇(RSH)及三烷基磷等的中心原子(N、S、P等)含有孤对电子,这些中心原子与酸性 溶液中的氢质子结合,最终形成阳离子: RNH2+H+=(RNH3)+ 形成的缓蚀剂与金属之间存在的范德华力使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这就是物理吸附。物理吸附速度很快,是可逆过程,容易脱附,吸附过程产生的热小,受温度影响小,而且金属和缓蚀剂间没有特定组合。 物理吸附会受到金属表面过剩电荷的显著影响,如上所述,大多有机缓蚀剂在酸性介质中都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如果金属表面带有过剩负电荷,那么金属表面与缓蚀剂之间就会存在强烈的静电引力作用,使 得缓蚀剂更容易吸附在金属表面,而且吸附作用力也更强;相反,金属表面如果存在过剩的正电荷,则会 一定程度上抑制缓蚀剂向金属表面的吸附。金属表面究竟携带何种过剩电荷,可以通过零电荷电位(即金 属表面没有电荷存在时的电位)测量进行考察,零电荷电位可以通过微分电容曲线测试进行确定,即为金 属电极双电层电容最小时的电位。当金属开路电位大于零电荷电位时,金属表面带有过剩的正电荷,相反,金属表面则带有过剩的负电荷。在缓蚀剂的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改变金属表面携带的过剩电荷量来促进缓 蚀剂的物理吸附,如在酸性介质中,添加少量碘化物后,有机胺的缓蚀性能将为显著提高,这主要是碘化 物吸附在金属表面后,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多的过剩负电荷,促进了有机胺类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 同样有机胺类缓蚀剂之所以在盐酸介质中有着卓越的缓蚀性能,也部分归因于氯离子使得金属表面带有更 多的过剩电荷。 (2)有机缓蚀剂极性基团的化学吸附——供电子型缓蚀剂 相比物理吸附来说,化学吸附作用力更强,吸附更稳定,因此大多数有机缓蚀剂与金属表面的作用力主要是通过化学吸附实现的,而化学吸附实质就是缓蚀剂分子或离子与金属表面原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 与物理吸附不同,化学吸附与金属原子类别、缓蚀剂中心原子附近基团的推电子能力等均有密切关系。以

缓蚀剂及其发展现状

缓蚀剂及其发展现状 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往腐蚀介质中添加少到不至于改变介质性质的某化学物质能够明显抑制腐蚀的发生。这就是缓蚀剂(英文:Corrosioninhibitor)。按照其应用的环境,缓蚀剂可分为酸性介质缓蚀剂、中性介质缓蚀剂。本论文主要研究中性盐水介质中的缓蚀剂,故仅对中性介质用缓蚀剂的发展作以回顾和展望。中性介质中使用的缓蚀剂又分为无机缓蚀剂、有机缓蚀剂、聚合物缓蚀剂等。 1.3.1无机缓蚀剂 较早应用的无机缓蚀剂有铬酸盐、重铬酸盐、硅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锌盐、磷酸盐。这些无机缓蚀剂在应用中被证明是有效的,而今有的仍被广泛的应用,后来又发展应用了聚磷酸盐。但是,无机缓蚀剂的应用有很多缺点。例如,无机缓蚀剂的用量一般较大,这就增加了应用的成本。并且,多数无机缓蚀剂对环境是不友好的,其应用从而受到制约。目前,无机缓蚀剂的使用多数是与有机缓蚀剂复配。这样,不但大大减少了其用量,而且由于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也提高了其缓蚀效果。 1.3.2有机缓蚀剂 有机缓蚀剂是含N 、P 、S 等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所含杂原子的不同有机缓蚀剂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含氮类有机缓蚀剂 这类缓蚀剂应用最早,最广。盐水体系中常用的是有机胺类吸附型缓蚀剂,该类缓蚀剂是通过氮原子吸附到钢铁表面而疏水基团伸展于水相形成一种致密的物理膜,阻挡介质与钢铁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腐蚀速度。正是由于起作用的是物理膜,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高温会发生物理膜脱附而失去缓蚀效果,它也阻挡不了氯离子的穿透。这类缓蚀剂的代表是季 铵盐、胺类、酰胺类。包括直链及环状化合物。 (2)含硫类缓蚀剂 作为盐水体系用的含硫类缓蚀剂的发展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这类缓蚀剂的代表是硫氰酸盐及硫脲类化合物。据资料介绍,该类缓蚀剂主要应用在高温环境中,而在低温(低于120"C)盐水中,其缓蚀效果不超过50%。该类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硫原子在一定的温度下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是腐蚀过程)。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这层保护膜较致密,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很好,所以,在高温下才能显示其优良的缓蚀效果。但是,硫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用忽视的问题。例如,含硫的化合物排放到土壤中,能使土壤酸化结块影响植物的生长。

缓蚀剂的作用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_7942.docx

缓蚀剂的作用原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缓蚀剂概述 在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关于腐蚀和腐蚀试验术语的标准定义》中,缓蚀剂 是“一种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 化学物质或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 。 缓浊剂是具有抑制金属锈蚀性质的一类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总称。某些有 机物质,被有效地吸附在金属的表面上,从而明显地影响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其作用机理有抑制表面的阳极反应和抑制阴极反应两种,结果都是使腐蚀电流降 低。 缓蚀剂的作用不仅如此,它作为金属的溶解抑制剂还有许多实用价值。如用 在化学研磨、电解研磨、电镀和电解冶炼中的阳极解、刻蚀等。总之,在同时发 生金属溶解的工业方面,或县为了抑制过度溶解或是为了防止局部浸蚀使之均匀 溶解。缓蚀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电镀中的整平剂,从其本来的定义备不 属于缓蚀剂的畴;但是,其作用机理( 吸附 ) 和缓蚀剂的机理类似。具有整平作 用的物质,同时有效地作为该金属的缓蚀剂的情况也是常的。下图给出了有无缓 蚀剂的不同效果:

图 1 缓蚀剂的效果 2不同类型的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 2.1阳极型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 阳极型缓蚀剂也称阳极抑制型缓蚀剂,主要是抑制阳极过程而使腐蚀速度减缓。如中性介质中的亚硝酸盐、铬酸盐、磷酸盐、硅酸盐、苯甲酸钠等,它们能 增加阳极极化,从而使腐蚀电位正移。通常是缓蚀剂的阴离子移向金属阳极使金属钝化。该类缓蚀剂属于“危险型”缓蚀剂,用量不足会加快腐蚀。 作用过程:(a)具有强氧化作用的缓蚀剂,使金属钝化(亚硝酸钠,高铬酸等);(b)具有阴极去极化性的钝化剂,在阴极被还原,加大阴极电流,使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向正方移动,超过钝化电位,而使腐蚀电流达到很低的值。(亚硝酸盐、硝酸盐与高价金属盐属于此类;铬酸盐、磷酸盐、钼酸盐、钨酸盐等在 酸性溶液中也属于此类。) 图 2 阳极型缓蚀剂作用原理 2.2阴极型缓蚀剂及其作用原理 阴极型缓蚀剂也称阴极型抑制,其主要包括:酸式碳酸钙、聚磷酸盐、硫酸

缓蚀剂技术全集

gi001.缓蚀剂技术全集---中国热门致富技术网 [200610112446]--用于封闭式循环水系统的缓蚀剂 一种专用于封闭式循环水系统的液体型缓蚀剂,并涉及它的应用和制备方法。本缓蚀剂含有下述组分和重量百分比含量:硼砂5.5-10%、苛性碱1.0-3.0%、硅酸盐3.5-4.2%、亚硝酸盐6.4-12.4%、2-巯基苯并噻唑0.1-1.0%,剩余为水。本缓蚀剂采用了多种抑制剂和有机增效剂,能够有效的防护黑色金属、铜及铜合金等有特殊的防护功能。利用本发明的缓蚀剂可以使系统的碳钢腐蚀速率从不加药时的2毫米/年降至小于0.02毫米/年。所述缓蚀剂不含贵金属和重金属,遇到偶然泄漏或排放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00710045915]--一种绿色环保型金属防腐蚀缓蚀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绿色环保型金属防腐蚀缓蚀剂,属防腐蚀化学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金属防腐蚀缓蚀剂,是由肌醇六磷酸酯PA和聚丙烯酸钠PAAS组成;将上述两种物质配制成混合溶液的总浓度为25~35mg/L;并且肌醇六磷酸酯PA和聚丙烯酸钠PAAS的浓度比,即PA∶PAAS=1.5~2.0∶1;构成一种含有肌醇六磷酸酯PA和聚丙烯酸钠PAAS的复配型金属防腐蚀缓蚀剂。本发明的PA与PAAS的复配溶液缓蚀剂具有良好的对金属的防腐蚀缓蚀作用,具有用量低、缓蚀阻垢能力强的突出优点;另外对环境无污染。 [200610047126]--一种尿嘧啶类碳钢酸洗缓蚀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缓蚀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用以防止碳钢及其制品在酸洗过程中不必要的腐蚀和酸液消耗的一种尿嘧啶类碳钢酸洗缓蚀剂及其应用。其缓蚀剂为尿嘧啶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组合,其应用是用加有缓蚀剂的清洗液浸没清洗碳钢。其中:清洗液为0.1mol/L-1mol/L浓度的酸洗液,每升酸液中加入 0.001g-2.0g缓蚀剂在室温时浸没0.5-4h。本发明缓蚀剂的成分是尿嘧啶类化合物,其为遗传物质核酸的组成部分,因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无毒无害。并且采用本发明的缓蚀剂清洗碳钢及其产品的表面,能防止在酸洗过程中基体金属的过度浸蚀和酸液的过度消耗,其用量低、效率高、持续作用能力强。 [200610086811]--酯类润滑油用缓蚀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酯类润滑油用缓蚀剂,属于苯并三唑衍生物,是为了解决酯类润滑油在使用环境下由于氧化作用产生游离酸、形成腐蚀性介质,而使金属铜腐蚀的问题。采用苯并三唑与一元不饱和酸的酯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含有苯并三唑结构的酯类缓蚀剂,其结构式如上。本发明主要用于酯类润滑油。 [200710117759]--水基携带非活性硝酸酸化缓蚀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基携带非活性硝酸酸化缓蚀剂,由固体组分和液体组分组成;其中,固体组分包括:硫脲20~40%、硫代硫酸盐8~25%、乌洛托品40~70%,碘化钾2~5%,十二烷基苯磺酸2~10%;液体组分为:苯胺50~80%和异丙醇20~50%组成;上述比例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能够实现目标地层温度在90℃左右时,腐蚀速率不超过10g/m2h,而缓蚀率在99%左右。 [200710039755]--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低磷阻垢缓蚀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低磷阻垢缓蚀剂,其含有0.5~1mg/L的羟基亚乙基二膦酸。还含有0.5~2mg/L的水解聚马来酸酐和1~2mg/L的聚天冬氨酸,低磷阻垢缓蚀剂的总质量分数之和为3mg/L。不锈钢在本发明总浓度为3mg/L的低磷阻垢缓蚀剂存在下在浓缩不同倍率的冷却水中的极化曲线表明,随着浓缩倍率的增加直至浓缩到6倍,不锈钢都没有发生点蚀,过钝化电位一直保持在900mV以上,本发明对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其在50℃下进行静态阻垢实验证明阻垢率高达93%以上。 [200710039754]--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绿色阻垢缓蚀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绿色阻垢缓蚀剂,其组成是:2~6mg/L的水解聚马来酸酐和2~6mg/L的聚天冬氨酸。所述绿色阻垢缓蚀剂中水解聚马来酸酐和聚天冬氨酸的总质量分数之和为8mg/L。不

钢铁有机缓蚀剂复合配方及缓蚀效果论文

前言 金属(或合金)与周围介质相接触,相互间发生了某种反应而逐渐遭到破坏的过程叫做“金属腐蚀”。金属腐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防腐蚀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金属的防腐蚀技术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添加缓蚀剂的防腐蚀方法。缓蚀剂是一种用于腐蚀介质中抑制金属腐蚀的添加剂。对于一定的金属—腐蚀介质体系,只要在腐蚀介质体系中加少量的缓蚀剂,就能有效地降低金属的腐蚀速率。本文所做的工作: 1.钼系缓蚀剂配方效果的评估 XX核电厂冷却系统缓蚀剂现采用亚硝酸钠-钼酸钠-磷酸钠钼系复合配方,其控制指标为Mo:60~90ppm,NO2-:400~800ppm,pH=9~11。但在实际运行中该配方对系统的缓蚀能力达不到要求,致使冷却水系统中悬浮固体含量偏高,这对电厂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急需改进。本课题以室内挂片试验和失重法评估钼系复合缓蚀剂对碳钢、铸铁(冷却系统中各设备的材质是碳钢与铸铁)的防腐蚀能力;并对核电厂冷却系统中现行钼系复合配方和控制指标是否合适作出评价。 2.缓蚀剂配方的优化与筛选 密闭循环冷却水系统的pH值较高,且控制范围很窄,所以适用于该系统中的缓蚀剂种类不多。铬酸盐曾在密闭式循环冷却水中广泛应用,但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现在它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全有机系复合缓蚀剂在密闭式循环冷却水中也有应用,但其缓蚀能力不能满足要求;硼砂-亚硝酸盐复合缓蚀剂是密闭式循环冷却水中一种最常用的非铬酸盐系缓蚀剂,本文将通过室内挂片试验和失重法讨论和分析它对碳钢、铸铁的缓蚀效果,并确定其使用浓度范围。最后根据核电厂冷却系统的实际状况,筛选出较理想的复合缓蚀剂以替代原配方。 关键词:金属缓蚀剂复合缓蚀剂挂片失重法

缓蚀剂的成膜机理分析

缓蚀剂的成膜机理分析 1 缓蚀剂的分类 缓蚀剂的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较多,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对缓蚀剂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1) 根据化学组成分类[1 ] . 按照构成缓蚀剂的物质是无机化合物还是有机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 2) 根据所抑制的电极过程分类. 按照缓蚀剂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抑制的电极反应是阳极反应还是阴极反应或两者兼而有之,缓蚀剂可分为阳极型缓蚀剂,阴极型缓蚀剂或混合型缓蚀剂. 一般来说,阳极型缓蚀剂使金属的腐蚀电位Ec向正的方向移动,阴极型缓蚀剂使金属的腐蚀电位Ec向负的方向移动; 而混合型缓蚀剂则对腐蚀电位Ec的影响较小,故腐蚀电位的移动很小或没有移动. 3) 根据所生成保护膜的类型分类[2 ] . 按照缓蚀剂在保护金属过程中所形成的保护膜的类型,缓蚀剂可以分为钝化膜型缓蚀剂、沉淀膜型缓蚀剂和吸附膜型缓蚀剂. 其中沉淀膜型缓蚀剂又分为水中离子型和金属离子型两种. 2 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的机理分析 2. 1 钝化膜型缓蚀剂 钝化膜型缓蚀剂简称钝化剂,为无机强氧化剂[3 ] .如铬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和钨酸盐等. 在反应中比较容易被还原的强氧化剂才能作钝化剂. 以铬酸盐为例,铬酸盐包括铬酸(H2CrO4) 和重铬酸(H2Cr2O7) 的可溶性盐,如Na2Cr2O7 、Na2CrO4 、K2Cr2O7 、(NH4) 2CrO4 等, 分子结构中铬为正六价. 铬酸盐和重铬酸盐可以以任何比例混合而不影响缓蚀效果,所以一般统称为铬酸盐. 铬酸盐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发生氧化反应时Cr6 +还原为Cr3 + . 铬酸盐在较高浓度时是十分有效的阳极钝化剂. 铬酸盐对碳钢的钝化与碳钢在H2SO4 中的电位极化相似,钝化时铁表面发生的反应为: Cr2O72 - + 8H+ + 6e →Cr2O3 + 4H2O 反应时被还原的铬酸盐以Cr2O3 的形态吸附在铁的表面和铁表面同时生成的Fe2O3 共同组成钝化膜,反应为:2Fe + 3H2O →Fe2O3 + 6H+ + 6e 用铬酸盐钝化的铁的表面那层钝化膜,充分脱水,结构致密,防腐性能好. 而其它缓蚀剂处理铁都无法得到这样的膜,甚至用KMnO4 强氧化剂也不能达到铬酸盐钝化铁的那种程度. 铬酸盐的优点是:它不仅对钢铁,而且对铜、锌、铝及其合金都能给予良好的保护;适用的pH 值范围很宽(pH = 6~11) ;缓蚀效果特别好,使用铬酸盐作缓蚀剂时,碳钢的腐蚀速度可低于0. 025 mm/ 年. 铬酸盐的缺点是:毒性大,环境保护部门对铬酸盐的排放有严格的要求;容易被还原而失效,不宜用于有还原性物质(例如硫化氢) 泄露的炼油厂的冷却系统中. 2. 2 沉淀膜型缓蚀剂

金属在酸性介质中有机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23849(2008)1120019205   金属在酸性介质中有机缓蚀剂的研究进展①   余志强1, 徐 强1, 任志峰2, 郦和生2, 唐致远1 (1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21北京燕山石化研究院,北京 102500)  摘要:概述了在酸性条件下碳钢有机缓蚀剂的种类及研究方法的进展,着重探讨了有机缓蚀剂在酸性条件下的缓蚀机理,简述了几种常见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及量子化学法、人工神经网络、激光拉曼光谱等高新手段在腐蚀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缓蚀剂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 键 词:缓蚀剂;腐蚀;金属 中图分类号:T G174142 文献标识码:B   Advances i n Corrosion I nh ibitors of Carbon Steel i n Ac id ic M ed iu m   YU Zh i2qiang1,XU Q iang1,R EN Zh i2feng2,L I H e2sheng2,TAN G Zh i2yuan (1.Schoo l of Chem ical Engineering and T echno logy,T ian jin U nversity,T ian jin 300072, Ch ina;2.R esearch In stitu te Yan shan Petrochem ical Co rp.,B eijing 102500,Ch ina)   Abstract:T he recen t advances on the typ es and research m ethods fo r the carbon steel o rgan ic co r2 ro si on inh ib ito r in acid m edium and at h igh tem peratu re w ere summ arized,and the m echan is m of the o rgan ic co rro si on inh ib ito r w o rk ing under acid conditi on s w as discu ssed,several electrochem i2 cal test m ethods,such as quan tum chem istry calcu lati on,artificial neu ral netw o rk and L aser R a2 m an sp ectra,w ere em p loyed to m on ito r the po ten tial co rro si on m echan is m.T he p ro spect of re2 search and developm en t of co rro si on inh ib ito r w as also p redicted. Keywords:co rro si on inh ib ito r;co rro si on;m etal   引 言 在工业生产中,很多酸性介质对钢铁腐蚀非常严重,常引起设备的严重蚀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添加缓蚀剂可以有效地减缓酸性介质造成的腐蚀问题,因此加快缓蚀剂的开发与应用对建立节约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酸性介质中钢铁有机缓蚀剂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逐步从功能单一、缓蚀效率低、毒性大向多功能、缓蚀效率高、低毒性方面发展。如有机胺和硫脲及其衍生物等是使用最多的几种酸性介质缓蚀剂,而肉桂醛、咪唑啉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氮杂环季铵盐类、松香类化合物等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缓蚀剂。为了提高缓蚀效率,人们又开发了复配技术,如在有机缓蚀剂中加入少量无机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物质,缓蚀效果会更好。在研究方法上,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被引入到金属腐蚀的研究领域,如量子化学、人工神经网络、激光拉曼光谱等,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对开发新型缓蚀剂、加快缓蚀剂的研究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4]。 ①收稿日期:2007203226 修回日期:2008204218 作者简介:余志强(19822),男,河南信阳人,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1

缓蚀剂

酸化缓蚀剂的种类 添加于腐蚀介质中能明显降低金属腐蚀速度的物质称为缓蚀剂,它是目前油井酸化防腐蚀的主要手段,其费用占酸化总成本比例较大。 对高温深井采用高浓度酸施工或较长时间的酸化施工都可能对设备和管线产生严重的腐蚀。钢材经高浓度的酸液腐蚀后容易变脆,同时被酸溶蚀的金属铁成为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还会造成对地层的伤害。 酸液对金属铁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由于铁的标准电极电位较氢的标准电极电位负得多,H+会自动地在金属铁表面获取电子还原成H2逸出。这就构成了原电池,使铁不断地氧化成铁离子而进入溶液。制造油管的钢材含有杂质导致腐蚀更为加剧。其反应如下: 阳极反应(氧化):Fe→Fe2++2e- 阴极反应(还原):2H++2e-→H2↑ 总反应:Fe+2H+→Fe2++H2↑ 有氧存在时,部分铁以Fe3+的形式进入酸液中,并得以稳定。 按缓蚀机理,缓蚀剂可分为阳极型和阴极型。阳极型缓蚀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缓蚀剂与金属表面共用电子对,由此而建立的化学键能中止该区域金属的氧化反应。基于这个机理,缓蚀剂的极性基团的中心原子应具有孤对电子,如极性基因中含有O、S、N等原子。阴极型缓蚀剂主要通过静电引力作用,使其吸附在阴极区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避免酸液对金属的腐蚀。多数缓蚀剂同时兼有上述两种作用,通过控制电池的正负极反应达到缓蚀目的。还有一类有机缓蚀剂通过成膜作用,隔离或减少酸液与金属的接触面积而抑制腐蚀。作为良好的有机缓蚀剂应具有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以达到吸附的稳定性和膜的强度。 鉴于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炼油催化剂的毒化,以往曾广泛采用的砷化合物缓蚀剂,如亚砷酸钠,三氯化砷等无机缓蚀剂,尽管它们在高温(260℃)下仍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而且价格低廉,目前已不再使用。 由于大多数缓蚀剂为强阳离子物质,使用不当会使油藏的润湿性改变,从而产生新的伤害。所以在足够的缓蚀性能条件下,不要过多使用。砂岩酸化时,应避免含有缓蚀剂的酸液进行重复酸化。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有机物缓蚀剂,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醛类 醛类缓蚀剂主要使用的是甲醛。由于醛类具有极性基团—CHO,其中心原子O有两对孤对电子,它与Fe的d电子轨道形成配位键而吸附在金属表面从而抑制了金属的腐蚀。 2含硫类活性剂 硫醇:R—SH,R:C12~C18 3含氧类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定向排列成了疏水膜保护层。膜的强度与碳链长度有关,膜厚而致密则屏蔽效应好,但随碳链增长,它在水中或酸中溶解性降低。 4磺酸盐活性剂 烷基磺酸钠:R—SO3Na R:C12~C18 烷基苯磺酸钠:R:C8~C14 5胺类 胺类化合物的氮原于有自由电子对,使其具有亲核性。例如烷基胺在盐酸中有如下反应: 烷基胺作缓蚀剂,R通常为C12~C18 6吡啶类缓蚀剂 吡啶类缓蚀剂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酸液缓蚀剂。我国各油田常用的7701、7623和7461-102都是吡啶类缓蚀剂。例如:7701缓蚀剂主要成分为氯化苄基吡啶,是由制药厂的吡啶釜渣在乙醇等试剂中与氯化苄反应制得。 如果用喹啉替换吡啶,就可得到类似的缓蚀剂氯化苄基喹啉季铵盐。 常用配方为:质量分数1.0%的770l+质量分数0.5%乌洛托品,可以在90~190℃温度下,质量分数为15%~28%的盐酸中使用。

有机缓蚀剂

有机缓蚀剂 有机缓蚀剂分为膦系缓蚀阻垢剂,有机胺类,芳香族唑类,羧酸盐类等几大类,具体介绍如下: 一膦系缓蚀阻垢剂 磷酸盐与聚磷酸盐在许多方面相似,但他们分子结构中都有C-P键,这种键比聚磷酸盐中-O-P-键要牢固的多,因此这类化合物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水解,耐高温性能好,在使用中不会因水解生成正磷酸,从而避免了聚磷酸盐使用中导致菌藻过于繁殖的缺点。所以在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发展极为迅速。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磷,铬,锌,钼等排放逐渐受到严格限制,很多国家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限排标准。而磷酸盐因其本身含磷低,缓蚀效率高,使用剂量小,还有与其他药剂共用时良好协同效应,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细分两类如下: (1)氨基三亚甲基膦酸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固体为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易吸潮,易于运输和使用,尤其适用于冬季严寒地区。产品呈酸性,应避免与眼睛,皮肤或衣服接触,一旦溅到身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具有良好的螯合、低限抑制及晶格畸变作用。可阻止水中成垢盐类形成水垢,特别是碳酸钙垢的形成。ATMP在水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在水中浓度较高时,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用于火力发电厂、炼油厂的循环冷却水、油田回注水系统。可以起到减少金属设备或管路腐蚀和结垢的作用。ATMP在纺织印染等行业用作金属离子螯合剂,也可用于金属表面处理剂等。

(3) 除上述产品外,还有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磷酰基聚丙烯酸,亚乙基二胺四亚甲基膦酸。2-羟基膦酸酰基乙酸,二乙烯三胺五亚甲基膦酸。聚氧乙烯醚丙三醇膦酸酯。 二有机胺类 有机胺类在水处理中属于吸附膜型缓蚀剂,他们大多在同一分子内同时存在极性吸附基和疏水基。在清洗金属表面上用极性基吸附,形成一层吸附膜,以疏水基阻止水和溶液氧等向金属表面扩散,来抑制腐蚀反应,这种吸附膜是单分子膜,过剩的胺经常存在于液体中,用于修补膜,因此投药量小,但在中性冷却水中,如果碳钢表面不能保持清洁状态,则吸附膜型缓蚀剂很多显示出理想的缓蚀效果。有机胺类具体分为:十六胺,十八胺,双十六胺,吗啉,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分别用于循环冷却水和锅炉补给水的缓蚀剂。 三芳香族唑类 芳香族唑类在水处理应用中是铜及其合金的专用缓蚀剂,主要是疏基苯并三氮唑和苯并三氮唑。 1,疏基苯并三氮唑 在工业中,这是一种很好很有效的铜缓蚀剂。在PH值3-10范围内对铜和铜合金的缓蚀效果好,还可以防止铜离子对铁,铝等产生电偶腐蚀,因此,若水系统中有铜材设备或水中含有铜离子,都应加入此类缓蚀剂。 2,苯并三氮唑 在水处理中主要用作有色金属缓蚀剂,对黑色金属也有一定的缓蚀作用。 四羧酸盐类 羧酸盐类主要有苯甲酸钠,葡萄糖酸钠,水杨酸钠,他们的具体应用如下: 1,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在水处理中做缓蚀剂时,只适用微酸性条件,是她转换为苯甲酸,一般把它和其他缓蚀剂一起组成符合缓蚀剂,单独使用缓蚀效果不佳。 2,葡萄糖酸钠 葡萄糖酸钠是一种多羟基羧酸盐,它在水溶液中很容易和铁,铜,铝,钙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使这些金属离子的盐类失活,兼并缓蚀剂和阻垢能力,且无公害,价格低,是一种前景看好的水处理剂。 3水杨酸钠 水杨酸钠一般和其他缓蚀剂一起组合成复合缓蚀剂使用,效果较好。 以上就是对有机缓蚀剂的一个归类,和对有机缓蚀剂的具体的分类,并对他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本文由北京京广化工有限公司https://www.doczj.com/doc/df12331343.html,专业提供

缓 蚀 剂

缓蚀剂 缓蚀剂作用机理 内容介绍>> 对缓蚀剂作用机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而今三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引起了广大腐蚀科学工作者的重视。1972年Fischer对印制腐蚀电极反应的不同工作方式作了仔细的分析后,提出了界面抑制机理,电解液层抑制机理,膜抑制机理及钝化机理。Lorenz和Mansfeld也明确提出用界面抑制和相界面抑制来表达两种不同的电极反应阻滞机理。他们认为界面抑制作用发生在裸露的金属表面与电解液同时在于三维层中,该层由微溶的腐蚀产物和缓蚀剂组成。酸性溶液中有机添加机理的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即已开始,今年来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吸附理论,修饰理论,软硬酸碱理论(SHAB),钝化理论,尖端突变理论等。当然,上述各种理论着重点及研究角度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酸性介质缓蚀剂主要是吸附型的,其缓蚀作用的一个可能机理是覆盖效应,而另一个可能机理为负催化效应。所谓覆盖效应是指在缓蚀剂所吸附的金属表面,金属的阳极溶解过程和阴极析氢过程均不能进行;而复催化效应则是指缓蚀剂吸附在金属溶解的活性区,它的吸附改变了腐蚀电化学过程的阴极反应或者阳极过程的进行,甚至同时阻滞了阴、阳极反映。由于金属腐蚀和缓蚀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缓蚀剂的多样性,难以用同一种理论解释各种各样缓蚀剂的作用机理。以下是几种主要的缓蚀作用理论的要点:(1)成相膜理论成相膜理论人为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难以溶解的保护膜以组织介质对金属的腐蚀。该种保护膜包括氧化物膜和沉淀膜。(2)吸附膜理论吸附膜理论认为,某些缓蚀剂通过其分子或离子在金属表面的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形成吸附保护膜而抑制介质对金属的腐蚀。有的缓蚀剂分子或离子表面由于静电引力和分子间作用力而发生物理吸附。另一些缓蚀剂可以与金属表面形成配位键而发生化学吸附。缓蚀剂以其亲水基团吸附于金属表面,疏水基远离金属表面,形成吸附层把金属活性中心覆盖,阻止介质对金属的侵蚀。此类缓蚀剂主要是有机缓蚀剂。(3)电化学理论电化学理论认为缓蚀剂通过加大腐蚀的阴极过程或阳极过程的阻力而减小金属的腐蚀速率。因此而分为阳极抑制型、阴极抑制型和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缓蚀剂简介 英文专业名词:anti-corrosive.corrosive inhibiter. 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材料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因此缓蚀剂也可以称为腐蚀抑制剂。它的用量很小(0.1%~1%),但效果显著。这种保护金属的方法称缓蚀剂保护。缓蚀剂用于中性介质(锅炉用水、循环冷却水)、酸性介质(除锅垢的盐酸,电镀前镀件除锈用的酸浸溶液)和气体介质(气相缓蚀剂)。 分类: 缓蚀剂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对缓蚀剂分类。

缓蚀剂和有机胺

缓蚀剂 定义:在腐蚀环境中以适当浓度和形式(一般是很少的量)添加某种物质,能使金属的腐蚀速度大大降低,这种物质就叫缓蚀剂(即腐蚀抑制剂)。 缓蚀剂的分类: 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和有机缓蚀剂; 按保护金属种类,可分为钢铁、铜、铝等缓蚀剂; 按溶解性能,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缓蚀剂; 按腐蚀介质pH值,可分为中性介质、酸性和碱性介质缓蚀剂; 按腐蚀电化学机理,可分为阳极型(主要抑制阳极过程) 、阴极型(主要抑制阴极过程) 、混合型(既抑制阳极过程又抑制阴极过程)缓蚀剂; 按照保护膜的性质,可分为氧化膜型(缓蚀剂与金属反应生成氧化物膜;薄而至密,与金属结合牢固,保护效果好)、沉淀膜型(缓蚀剂与溶液中某些物质反应生成沉淀膜;厚而多孔,与金属结合较差,保护效果不好,可能造成结垢问题)、吸附膜型(缓蚀剂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在酸性介质中保护效果好,要求金属表面洁净)缓蚀剂。 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几种物质分别单独加入介质中时效果不大,甚至没有缓蚀作用,而将它们按某种配方复合加入,则可能产生很高的缓蚀效率。这种现象称为缓蚀剂的协同效应(或协同作用)。相反,复合加入时缓蚀效果反而降低,称为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相互促进。利用缓蚀剂的协同效应已经开发出许多高效的复合缓蚀剂,今后仍然是缓蚀剂发展的方向之一。 油溶性缓蚀剂防腐机理 主要成分:咪唑啉酰胺 保护机理:有机缓蚀剂都含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前者是亲水性的,后者是疏水性的(或亲油性的)。极性基团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作用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咪唑啉酰胺上的氮原子向铁原子的空d轨道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化学吸附在铁表面,改变了金属表面的电荷状态和界面性质,使能量状态稳定化,从而降低了腐蚀反应倾向(能量障碍)。同时,非极性基团形成一层疏水性的保护膜,阻碍腐蚀性物质向金属表面移动(移动障碍)。 油溶性缓蚀剂特点: (1)缓蚀效率高、用量少。 (2)缓蚀剂溶于油、避免了露点腐蚀。 (3)成膜速度快、结合牢。 (4)不影响油品质量、不产生油水乳化。 (5)无毒、无二次污染。 (6)可长期保存、使用方便。 油溶性缓蚀剂使用方法 (1)用粗汽油将油溶性缓蚀剂稀释(1:1),按塔的总量计算注入10~20ppm油溶性缓蚀剂(成膜初期半个月20ppm,成膜巩固期一个月15ppm,成膜稳定期维持10ppm)。 (2)对现场已使用水溶性缓蚀剂的装置,只需加一条DN25汽油线进缓蚀剂罐幷在罐顶加

缓蚀剂种类,作用原理(图文)详解

前言: 缓蚀剂也可以称为腐蚀抑制剂。 它的用量很小(0.1%~1%),但效 果显著。主要用于中性介质(锅 炉用水、循环冷却水)、酸性介 质(除锅垢的盐酸,电镀前镀件 除锈用的酸浸溶液)和气体介质 (气相缓蚀剂)。缓蚀效率愈大, 抑制腐蚀的效果愈好。有时较低剂量的几种不同类缓蚀剂配合使用可获得较好的缓蚀效果,这种作用称为协同效应;相反地,若不同类型缓蚀剂共同使用时反而降低各自的缓蚀效率,则称为拮抗效应。缓蚀剂可按作用机理或保护被膜特性进行分类。 常见种类 ① 钝化剂:一般是无机类的强氧 化剂. 例如,铬酸盐、硝酸盐、钼酸盐等. 它们的作用就是使腐蚀介质具有 更强的氧化性,使金属表面保持完 整的氧化膜.其作用和电化学的阳

极保护异曲同工. ② 有机缓蚀剂:其中包括酸洗缓蚀剂和抗蚀油脂. 钢铁的酸洗是许多加工过 程的必不可少的预处理工 序,目的是除去钢铁表面的 氧化物,但这个过程必然也 会使金属本身受到腐蚀.为 了减少金属的腐蚀,在酸洗 时必须加入缓蚀剂. 这种缓蚀剂通常有:邻位和对位的甲苯硫脲、丙硫醚、二戊基胺、甲醛、对位硫甲酚等. 其作用机理是:缓蚀剂被普遍地吸附于钢铁的表面,使得钢铁酸洗时引起腐蚀的电极反应受到阻化.有的缓蚀剂可以提高氢的超电压,使氢离子还原的阴极反应受阻;有的缓蚀剂可使铁氧化为二价铁离子的反应受阻,使阳极极化.但一般认为,缓蚀剂可以同时减慢阴极和阳极的反应,使钢铁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抗蚀油脂用于金属材料和制件在运输和贮藏期间的暂时防腐,它主要由油、脂或蜡等加入少量有机添加剂组成.这种有机添加剂一般是极性化合物,可吸附于金属表面. 其作用机理相似于酸洗缓蚀剂,所不同的是,要求抗蚀油脂中的添加剂在近中性的条件下发生作用,而酸洗缓蚀剂要求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作用.作为抗蚀油脂中的添加剂的有机物质通常为:有机胺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