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答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答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答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答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 —6页)

1. 我国最早出现“地理” 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 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 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1. 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图。

2. 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 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共八个方向。

4. 地图上的方向:

20° W160^ E

100° 1 ?O°6O fl I 1 I 0。

1

60Q

1

1兀。

1

180°

1 t 1

西半球1

t

东半球

t

—?西半球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_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 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__________

6.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

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_____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另注意单位换算,

1km=100000cm

7.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 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 —27页)

1. 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

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 经线与纬线

①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赤道也叫0°纬线。

3.

4.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纬线一一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或纬度字母是N的在北

半球,纬度字母是S的在南半球。

5.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 W和160° E。东西半球划分记忆技巧:

①记住东半球范围为0° ~20° W和0° ~160° E两个范围,若不在此范围则为西半球。

②双十法:画出经度分布后找到20° W和160° E,再将要判断的经度对应到下图落在哪个半球就是哪个半球。注意:涉及到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的题目就画图表示。

6. 球体上的网格叫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__________

7. 确定经纬度技巧:在经纬网中找到方向,用箭头标出该点所在经度和纬度度数递增的方向,向哪个方向增

就是哪个方向的经(向东增为东经,向西增为西经)哪个方向的纬(向南增为南纬,向北增为北纬)。

8. 高中低纬度范围划分:0° -30 °为低纬度(气温高);30° -60 °为中纬度(一年内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60° -90 °为高纬度(气温低)。

9.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一一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一一昼夜交替、时

差、日月星辰的的东升西落。

10. 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一一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一年(365天),产生的地理现象一一四季变化、五

带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8—32页)

1. 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2. 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___海洋面积占全球的71%__

3. 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海洋;南半球哪个面积大?海洋 _________

4. 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南或北)半球、东(东或西)半球

5. 概念:大陆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是大陆和岛屿的合称。

6. 七大洲:①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_

③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

陵兰岛。

7. 四大洋:①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②最浅、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______________

③第二大洋是大西洋,呈“ S”形; ④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8. 大洲之间的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白令海峡

9. 看图填空:(填写代号及名称)

①赤道穿过的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②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

洲、南极洲

大西洋沿岸的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北美洲、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本33—39页)

1. 人们通常把陆地上的地形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 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其中海拔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的大小。

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高于500米),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峭;

山地:海拔较高(超过500米),峰峦起伏,坡度大。

3. 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丘陵:海拔不高,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波状起伏。

盆地:四周彳低亠中间高。

4. 陆地上的山脉主要有两大山脉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5. 世界之最: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最

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位于非洲;②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___________

④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_

⑤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________

6. 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等山脉组成。

7.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五部分。

8. 学看地形图(课本37—39页)

(1)概念:等高线:指的是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等高

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2)如何画和判读等高线图?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为米,数值越大,即海拔越高

(3)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区别:等咼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的是缓坡,

等高线稠密的地方表示的是陡坡。

(4)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判读

①山顶:海拔是中间高四周低,海拔最高处即山顶。

②鞍部:两个山顶之间海拔较低的地方。

③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一般以锯齿状表示,河流流经此处形成瀑布。

④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⑤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凹进,山谷处一般发育成河流______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课本40—46

页)

1. 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海陆的

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一一过去的海洋

变成现在的陆地

②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遗迹:说明——过去的

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

2. 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魏格纳提出的。该假

说认为七大洲、四大洋是原始的大陆经过分裂、漂移

而形成的。

3. 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即

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E太平洋板块和F南极洲

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

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③证据:a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亚欧板块

与非洲板块发生碰撞。

b 东非大裂谷和红海不断扩张: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拉伸c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4. 火山和地震:

①地球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日本多地震因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③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本48—53页)

1.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在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以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

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六十亿大关,2011年突破七十亿。

2.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

3.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______________

4. 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济发展水平低国

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

非洲」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世界人口绝大部分住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①其中亚洲南部和东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为人口最为稠密区。

②原因是这些地区位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的平原和盆地地带。

6. 人口稀少的地区:高纬地区、沙漠地区、热带雨林区、高山高原地区_。

7. 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是人/km2。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十面积

8. 世界人口问题:

①人口过多出现的问题:环境破坏、资源不足、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问题难以解决

解决措施:倡导节制生育。其中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

②人口过少出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加重。_________

解决措施:可以鼓励生育,或积极接纳外来人口迁入。

9.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课本54—55页)

1. 根据人类的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分为三个主要人种:

①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且直,脸宽平,鼻梁中高,身材中等。

②白色人种:皮肤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浅,头发波浪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身材高大。

③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棕色,头发卷曲,鼻形扁平,嘴唇较厚,下巴较低,体毛多,四肢较长。

2. 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肤_______

3. 世界人种的分布

黄色人种分布在:主要在亚洲的东部,还有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________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有大量的非洲黑人被殖民主义者当做奴隶贩卖到美洲)。

4.人种体质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本56—59页)

1. 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2.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主要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等国使用。

3. 法语主要在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魁克省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4. 拉丁美洲地区,巴西通用葡萄牙语,其他多数国家为西班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____________

5. 世界三大宗教:(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

①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带十字架的基督教堂。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

北部和东部。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典型建筑为清真寺庙。

③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是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

卡。典型建筑为佛塔寺庙。

④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度教发源于南亚,盛行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犹太教发源于西亚,主要信仰者是犹太人。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课本56—59页)

1. 人们聚居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________

2.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 乡村是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为基本内容的一类聚落的总称,又称农村。规模比较小的

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______

4.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地理环境有关,又与社会经济活动有关。聚落多分布在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的平原、三角洲、

近水源、近公路铁路等地方。

5. 民居与地理环境

①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

屋顶大多高耸。

②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③干栏式民居,高脚、窗大、墙体薄。有利于排水散热,在热带地区的海岸或河边造房,方便乘船生活。

④特色民居:黄土高原(陕北)一一窑洞,因纽特人一一冰屋,新疆一一平顶房,热带地区一一双层木楼或竹楼。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课本67—69页)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19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打印版)

七年级下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 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波斯湾,C红海,D地中海。 (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阿拉伯半岛F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 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完整word版)【答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 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 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 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另注意单位换算, 1km=100000cm。 7.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 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 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线与纬线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

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一秋; 夏一各)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_90°N) 、北温带(23.59.-665°N) 、热带(23. 5°N--23.5*S)、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 0--30*;中纬: 30--60°; 高纬: 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⑴1 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与学生谈论地理 1。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 (1)地理和日常生活:地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和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习俗。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2)咨询相关人员;(3)在线查阅数据等2.学习地理,为了生活得更好,第一网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自然的朋友;(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3)全面分析问题;(4)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经纬度(图1.7 P5) (1)纬度: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的圆(2)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设的地球旋转轴(4)极点: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5)经纬特征: 特殊点状特征长度特征经线为半圆,两条对应的经线形成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两个等长的半球,其经线为等长纬线圈,每条纬线的纬度与纬线圈相同,长度相等,在赤道上最长。向两极缩短并收缩到东西方向的一个点

表示南北方向[6]特殊经度和纬度(1)特殊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度,它是纬度的起点,北纬由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由字母S代表的南纬,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纬度-是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度是中低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度 0°经度——也称为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东经用字母e表示,西经用字母w表示,它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子午线-大约与“国际日期变更线” 90 XXXX年(约365天)相同(4)特征: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夹角为66.5°(5°)。现象是: (1)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2)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4)在同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太阳和热量是不同的,即形成春、夏、秋、冬 [6]分为两个时期: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四季(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则相反): 3年4月和5月都是春季;六月、七月和八月这三个月是夏天。九月、十月和十一月是秋天。冬天是12个月、1个月和2个月 ×kb1.co m3,地图 1,地图基本要素(地图3) (1)比例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赤道0 低纬 中纬高纬60o@ 90oN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A 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 五带的划 分: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 … 2、地球仪 (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西经)。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 符号:东E 西W 。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 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向北越来越大为 南纬。符号:南S 北N 。 北寒带 北极圈(°N ) 南极圈(°S ) 北回归线(°N ) 南回归线(°S ) 赤道(0°) |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3)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 (4)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5)经纬网 A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 (a)确定度数。根据横纬纵经的原则,按照题目要求写出经纬度。 (b)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首先回忆符号:东E西W;南S北N。然后根据度数变化规律确定符号。(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 B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 (a)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b)[ (c)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3、地图三要素 (1)方向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 (2)比例尺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 000或1/100 000 … 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解释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4、学看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上所标示的数字就是这些地方 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公式:相对高度=高处的高度— 低处的高度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海陆位 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 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 个。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 (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 (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 特别行政区。 (3)34 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 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 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的有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2010 年,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二胎政策:2016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 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多。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地区人口数(人)/ 该地区面积(平方千 米) 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 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面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分布的特点) 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 地形;东部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西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交通:东部交通运输网稠密,交通便利;西部交通运输网稀疏,交通不便。经济: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开发历史:东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西部地区开发相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最新最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电子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案 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发展中的地理知识。2、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4、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大家身边,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自己的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地理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难点:让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的关系。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法)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积极探究(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平时,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走进地理,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 (一)揭开地理之“谜”1、自主学习:读“解开地理之‘谜’”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你对那些问题疑惑不解?请说出两个。 2).小组展示搜集材料:“世界上的地理之迷”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教师精讲点拨】白天糖分增加的多,晚上糖分减少的少,瓜果才会甜,想想、猜猜新疆的条件会是怎样呢? 【探究结论】 新疆白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读“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讨论课本P.3的图1-1、1-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体育活动?这两种体育活动应该在哪些地方开展?(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2).说说你了解的商品及产地?3).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学习归纳: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地理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读“地理与生产建设”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4)、水稻是喜水的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5)、小麦是耐旱

七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框架: 章 我们生活的大 洲—亚洲 我们邻近的国 家和地区 节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日本 东南亚 印度 俄罗斯 中东 东半球其他的 国家和地区 欧洲西部 人口、民族、经济 位置、火山地震、经济、文化 位置、气候、河流和城市分布 位置、地形、气候、粮食生产、城市 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交通、城市 位置、石油、水、文化宗教 地位、位置、地形、工业、畜牧业、气候、旅游 资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位置、气候、地形、经济、人口、粮食和环境 澳大利亚 西半球的国家 极地地区 美国 巴西 南极和北极 位置、农牧业、矿业、城市 位置、地形、人口、工农业 位置、地形、人口、工农业、城市 位置、特征和资源的比较 主要内容 地位、位置、地形、河流、亚洲之最、气候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500 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 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43 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 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 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 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 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 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 6.9 6.10 p7 气候类 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 8 页活动题)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 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 11 个(20XX 年),亚洲有 6 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日本和印度尼西亚。 人口最多的是亚洲, 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 (除南极洲外) ; 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图 6.14 6.15 p10-11) 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活动 p12) 3、亚洲民族十分复杂,大大小小有 1000 个,其中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亚洲 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两河 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共同特点是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 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注:两河流域古代气候条件好)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 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的不同。(图 6.17 p13,活动 p13) 4、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发达国家较少, 如日本。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 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 美洲相望。(图 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图 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 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 4400 万平方千 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 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 5 页的活动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33%、高原26%、盆地19%、丘陵10%、平原12%) 4.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原、盆地、平原顺序为从大到小) 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5.山脉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较多,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别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以上为主要的) 7.要想充分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乱开矿,滥采矿,以及过量捕杀野生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8.受纬度位置 ....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7月份(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均在20摄氏度以上。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 9.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10.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五个温度带,从北到南依次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青藏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 ...... .....,是高原山地气候 11.受海陆位置 ....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1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3.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地区(400mm<降水量 <800mm)、半干旱地区(200mm<降水量<400mm)、干旱地区(降水量<200mm),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在西北地区。 14.受纬度位置 ....共同影响,我国形成了显着的季风气候 ....和海陆位置 15.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总课时:1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了解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培养学地理情感,初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理解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地理及地理与我们的关系。 学法:1、同学们在初步的学习中应首先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意识到学习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预习:读标题,了解内容,逐步学会抓要点抓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读图和用图, 课后学会填图,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和记忆书本的知识点。 3、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能偏科。 4、课堂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完成,不懂的及时问同学和老师。 【自主学习/预习:】 看书2-5页,完成下列填空: 一、解开地理之“谜”:我们生活在之中,就在我们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对生活的。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地理展示了各地不同的种族与民族、语言与服饰、文化与宗教、民情与风俗。 【课堂练习:】 1、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 ) A、辩认方向 B、风土人情 C、心想事成 D、预报天气 2、在干旱地区的自然状态下难以种植的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3、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4、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的原因是() A、很洁净 B、比较亮眼 C、白色代表吉祥 D、防沙隔热 【巩固练习:】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吗?请你说说你准备怎样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资料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 最南:曾母暗沙:4°N; 最西:帕米尔高原73°E;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面积:960 万平方千米。居第3 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岸线

长1.8万千米。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领海宽度12 海里。再图上找出钓鱼岛、黄岩岛和三沙市。 三、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2.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镇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1)简称的由来。(2)简称和行政中心:P8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福建和江西(武夷山)湖北和重庆(巫山)青海和甘肃(祁连山)西藏和新疆(昆仑山)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2、省区分布: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闻名的国家是荷兰,其国花是郁金香。 2、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男子的传统打扮多是身着白色宽大的长袍,头戴头巾,原因是这里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 尺、图例和注记 4、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右图) 5、描述公路的走向和河流的流 向 公路:XX走向,如: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等。 河流:自___向___,如: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等。 6、地图上的方向的判读 ①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8、比例尺的三种方式: 数字式:1:10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千米。 线段式: 9、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0、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范围以及地图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 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简 如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上(图幅相等),一个画中国地图,一个画北京市地图

11、要画一幅某学校或者某乡镇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要画一幅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就要选用______的比例尺。 12、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情和现象:①卫星图片、②环球航行、③月食、 ④船靠岸,先看到桅杆,船离开,桅杆最后消失、⑤登高望远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与黄海。 (2)地形:以平原与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与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与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