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平面镜成像考点

2018平面镜成像考点

2018平面镜成像考点
2018平面镜成像考点

平面镜成像考点(2017.02.)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

便于观察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的大小

2玻璃板应该如何选择

薄玻璃板

3薄玻璃板会成像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会看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原因是玻璃板前后表面都成像

4用厚玻璃板会出现什么现象

会明显看到两个像

5实验为什么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为什么只点燃镜前的蜡烛而熄灭镜后的蜡烛

镜后蜡烛熄灭使像更清晰

6对蜡烛的选择的要求

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7实验中使用刻度尺的目的是

为了比较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8实验中使用方格纸的好处是什么

便于确定像和物到平面镜的的位置关系或像与物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

9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会怎么样

无论怎样移动未点燃的蜡烛也无法与镜前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重合

实验中要注意玻璃板要竖直放置

10.实验中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人在玻璃板前看玻璃板看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并用一个等大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11.实验数据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1)记录物距与像距的时候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分析实验数据时如果物距与像距差距时大时小应考虑是由实验误差引起的要是出现出现每次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差值总是一个大而且差值几乎相同则是由玻璃板有一定厚度的原因导致的

12实验操作要求

玻璃板要用薄玻璃板要竖直放置玻璃板前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玻璃板的前表面与直线对齐实验中最好采用坐标纸实验次数白纸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度反射角/度

1 直立(平展)

2 直立(平展)

3 直立(平展)

4 直立(向后折动1)

5 直立(向后折动2)

五年练习题:(前五题答案在后面)

6(5分)晓雪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甲 乙

(1)如果有5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

较像与物 大小 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晓雪移动蜡烛B ,使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

虚像,晓雪用光屏代替蜡烛B ,她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 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

7..(6分)如图48甲是小明和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的情形,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 1)刻度尺.………………1分。

(2)说明实验中选择等大蜡烛的目的: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分用没点燃的蜡烛找像的过程中替代的是

物还是像.物

(3)实验中小明小组的同学们实验中进行了准确的测量,得到了如下表的实验数据,发现第1次数据有问题,出现这样问题

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没有找到真实像的位置就测量像距,测量的像距不是真实的像距;

去掉这组数据还能得出结论吗?若能请你写出能,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2分.

(4)实验后,同学们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成像光路,请你根据此图解释人看到像的原因和所成像的性质。

(4).蜡烛火焰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作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所成的像是

正立、等大的虚像。…2分 8.(6分)小涵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请分析实验时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原因(1)利用平板玻璃透明还能反射光成像的特点,透过玻璃板既可以看到像也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研究像与物的关系。(1分)_。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刻度尺(1分)_。

(2)实验时手不能伸到镜中,那么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呢?写出你的操作过程。

(2)在平板玻璃后移动蜡烛B ,(1分)直至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1分)

(3)如何验证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写出你的验证方法。

(3)在成像的位置处放一张白纸(或光屏)观察白纸上能否承接到蜡烛A 的像,(1分)

若白纸上能否承接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实像,反之成的是虚像。(1分)

9.(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1分);;

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1分);

(2)小文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

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前面的步骤;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每次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中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1分);;

(2)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使“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这一结论更具普遍性(是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二者关系更具普遍性)(1分);

(3)实验操作中,小文的同组同学从玻璃板中看到小文的手多次接触烛焰,小文却泰然自若,没感到疼痛,请你帮助小文的同组同学解释这个困惑。

(3)小文的同学看到镜中的烛焰是虚像(1分),虚像没有能量(1分)

10.(5分)小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图甲图乙

(1)小东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__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1分)__;实验时,小东在玻璃板

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 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_完全相同(高度、粗细相同或粗细相同)(1分)__.

(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 如果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或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1分)_。

(3) 小东在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_4.6 (1分)__m , 他用

到的规律是_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1小明在复习时回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一实验,如图所示,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器材有:平面镜、平板玻璃板、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两只等大的蜡烛、火柴、白纸、记号笔、光屏。

⑴小明应选择⑴平板玻璃(1分)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在探究活动中对它放置的要求是__垂直放在水平桌面上(1分)____;

⑵写出准确找到像的位置的方法把另一只未点燃的等大的蜡烛竖直放于平面镜后方,直到这

只蜡烛与像完全重合(1分)

⑶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⑶不能__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

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虚(1分)__像;

⑷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不变(1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5分)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请回答: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测量

器材是_(1)刻度尺__.这个器材主要是用来探究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或像距与物距的关系)。_问题。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 ,拿未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观察到它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现象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B___________(选

填“A 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 .转换法”)。

(3)实验发现,当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 的像大小_____不变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5分)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利用蜡烛、玻璃板、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等器材进行

实验。

(1)甲组同学所用玻璃板没有镀膜,乙组同学所用玻璃板后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镀膜,既可以反射光也可以透光。如图所示:

甲乙两组同学中,(1)乙 (1分)_组同学所成像更清晰。

(2)甲组同学在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用到了等效替代法,点燃蜡烛为A ,未点燃的蜡烛为B ,则是用未点燃的蜡烛B

替代了 A ;(1分)_(填“A ”或“A 的像”);

乙组同学在研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测量物距及像距时应该测量蜡烛到___ 2(1分)__(填1或2)的距离。

(3)甲组同学由下表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你认为其中的错误及不足之处是?

错误:记录数据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1分)_

不足:只从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有偶然性或不具有普遍性(1分)

14.(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红同学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点燃蜡烛A ,小红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与A 等大的蜡烛B ,移动过程中,小明看到了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1)相等.如果在像的位置摆放上光屏,则光屏上)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

的像。

(2)图中的小红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

(3)此实验不用平面镜操作,其原因是无法确定像的实际位置。

(4)实验后,他们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成像光路,请你根据此图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性质。 人所看到的蜡烛的像是蜡烛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而形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成的像是虚像。

15、(5分)同学们在进行光学知识复习时,来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

(1)第一小组进行“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发现:若光从BO 入射时,反射光线从OA 射出,这表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不答“反射”,不给分)(1分)。

甲 乙 第50题图

(2)第二小组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放置(或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从光屏一侧看,光屏上却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第三小组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实验中发现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虚像(不完整不得分)像(写出具体成像情况);当蜡烛从较远处靠近透镜一倍焦距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像(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先变小后变大”)。

16..(5分)(2014?道里区三模)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前是选择平面镜还是选择玻璃板的问题同学们产生正义,交流后达成共识使用玻璃板做实验,请你说明理由.平面镜能成清晰的像,看不到镜面后的物体,玻璃板能成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与像能否重合;(2)实验中小明从平面镜中看见小华摸到烛火了,可小华却说没有,请你解释其原因.

(2)因为小明看见的是小华的手和A的像重合了,误认为小华摸到烛火了,因为A的像是虚像;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和物大小相等.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请你将测量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为A,后面成像的“蜡烛”为B.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选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确很巧妙,但用平面镜和刻度尺组合,能否直接比较像物的大小呢?

小聪认为:只要将刻度尺放在蜡烛A的后面,然后观察镜中刻度尺前蜡烛像的大小就可以比较像

物的大小了;而小明认为:可以先用刻度尺测出蜡烛A实际大小,然后再将刻度尺紧贴在平面镜

上,测出镜中蜡烛像的大小并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像物的大小关系了.请你对他们的方案进行评

价.

他们的方案都不可行,小聪的方案中,如果蜡烛的像放大或是缩小,刻度尺的像也会相应的放大或缩小,所测的并不是蜡烛像的真实长度;小明的方案中,刻度尺在进行测量时没有紧靠被测物体

18(6分)小文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白色纸板竖放在水平镜面上,ON与镜面垂直.实验中收集到一组实验证据如图乙.

(1)依据实验证据,可初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为使实验结论更可靠,接下来的操作是:改变入射角,再收集两组(或两组以上)反射角和入射角;

(3)在此实验中白色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路径;根据图乙可知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角度是84°.

19.小明进行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组装了如图所示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平面镜上竖直放一张可

以绕ON 向前、向后折动的白纸板,纸面上画有角度刻度线,ON 与镜面垂直.

(1)小明在F 点能从平面镜中看见激光光源的像,其原因是 来自激光光源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小明的眼睛.

(2)实验中,当把纸板的右半边向后折30°时,发现右侧纸板上不再呈现反射光线,说明 反射光线没在右侧纸板所在的平面上.

(3)请画出记录实验探究过程的表格. 实验次数

白纸板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2 直立(平展)

5 直立(向后折

动2)

20(6分)在“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课的学习中,晓彤和小雪各自先用平面镜观察物体所成的像,对平面镜成像特

点提出了下列猜想,晓彤的猜想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比物体小”;小雪的猜想是“平面镜所成的像跟物体等大”。

(1)请你说出晓彤(或小雪)的猜想依据:

晓彤猜想的依据:根据生活经验,在远处看上去平面镜中自己的像比本人小

小雪猜想的依据:根据生活经验,物体贴在平面镜表面,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该

物体等大(答一条即可,但必须指明是谁的依据,1分)

(2)①如图所示是晓彤和小雪将平面镜换成玻璃板后,继续实验的情景,由此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继续探究:怎样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呢,请你简述操作过程。

②人在玻璃板前看玻璃板中蜡烛的像,并用一个等大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看是否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重合则等大,否则不等大。

③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它特点,你认为还应该进行探究的内容是:

记录玻璃板及两个蜡烛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两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3)请画出记录上述实验探究过程的表格。

(3)(像的虚实、大小共1分,像距、物距共1分(或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关系1分)

21小涛和小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他们利用蜡烛、平面镜或透明玻璃板、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

(1)小涛说,探究时,应该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而不能选择平面镜,请你说明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确定像的大小)(1分)(不答括号内文字也可得分)

(2)善于观察、思考的小文发现,某一小组同学所用的玻璃板后表面镀了一层薄薄的镀膜,既可以反射光也可以透光,请

你说出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相比在探究时有什么优势.

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反光能力较强,可以使成像更清晰;(1分) 一面镀膜的玻璃板两个表面反光能力相差较大,容易确定

反射面,便于测量像距和物距。(或答“使用一面镀膜的玻璃板能明确所测量的物距和像距均为到镀膜那一侧的距离”)(1

分)

(3)通过实验小涛和小文得到了如下表数据,根据数据他们得出了“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这一结论.请

你根据此表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

错误:使用刻度尺测量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分) 不足:仅凭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1分)

1.(5分)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FON是__反射__角(选填“入射”或“反射”).

(2)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

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时光路是可逆的

(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不足: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和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

改进: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比较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

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

2..实验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所示,小经将呈现反射光线的能够活动的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这个现象说明

____(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

(2)在图乙中,小义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 _(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

(3)实验中多次改变人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上表所示。小义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人射角等于反射角;小红认为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人射角。你认为小红_ 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___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_________

(4)针对该实验小组的探究,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你还能总结出的规律是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 (6分)复习“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时,小文和小宇又一次进行了体验和思考.如图,桌子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立了一块薄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

(1)小文认为小宇摸到烛火,小宇并没有感到灼热,这说明:

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没有能量;

此场景中,小宇的手相当于“研究凸透镜成像”时所用的器材是:

___光屏. (2 分)__

(2)小字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与玻璃板前相同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

移动,在这一过程中,小文观察到,在某一位置小宇所拿的蜡烛与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据此可确定像与物的关系是: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小文在白纸上标记了此时玻璃板、蜡烛、蜡烛像的位置,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到证据记录在表格中,又可得到像与物的关系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距等于物距). (2分)

(3)在整个实验中,小文用到两个方法确定了像的位置,具体是:

①观察到小宇的手摸到烛火,小宇的手的位置就是烛火的像的位置; (1 分)

②观察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后蜡烛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前蜡烛像的位置. (1 分)

4.(6分)晓彤和小雪在水平桌面上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首先用笔在白纸的中央画一条直线,其目的是确定平面镜

(或玻璃板)所在的位置

(2)①实验装置规范安装后,晓彤将蜡烛A点燃,放置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一

只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方进行实验(如图所示)。晓彤选取两只相

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

①平面镜(或玻璃板)所成的像跟物体是否等大

②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晓彤和小雪将蜡烛A固定在某一位置后,请你写出他们完成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_②从平面镜(或玻璃板)的前方观察蜡烛A在平面镜(或玻璃板)中的像(1分),同时移动蜡烛B,观察其能否跟蜡烛A 的像重合(1分)。_

(3)晓彤和小雪完成上述实验后,想要用刻度尺通过测量来探究蜡烛A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跟蜡烛A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请你描述他们应该如何完成实验。

用一支笔的比较在纸上蜡烛A底部的某一位置做标记点(0.5),(代表蜡烛A所在位置)保持笔尖不动,用另一支笔尖记录对应像的标记点位置(0.5),撤掉实验装置后,用刻度尺测量两个标记点到平面镜(或玻璃板)的距离(0.5),加以比较(0.5)。_

5.(5分)小明同学在中考复习光学实验时,遇到如下问题,请你帮助她回答: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选取了带有刻度的白纸板,这些刻度的目的是: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①教材中小明猜想: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的依据是:,

②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小明沿直线竖直立了一块玻璃,接下来你的实验操作是

多次在玻璃板前改变点燃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即得出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结论.

(3)请帮助小明设计记录物距和像距的表格.

5 (5分)(1)便于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1分)

(2)①把手放在镜子上,看到平面镜中手的像和手一样大。(1分)

②在玻璃板的后表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1分)蜡烛B与A的像完

全重合(1分)

平面镜成像考点例析

“平面镜成像”考点例析 高敬振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而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像上每个与物体对应的点都是由物点上实际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例1. (2005年桂林帀中考题)诗人的赞美桂林山水的诗篇中写道:“群邮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那么诗中写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 现象形成的。 解析:湖而上的“倒影”,是群峰在平静的水面上所成的像,这是平而镜成像的一种现彖, 平而镜成像的原理又是光的反射,所以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答案:反射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而镜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而镜对称,即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到平而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平而镜垂直。 例2. (2005年济南中考题)如图1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而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自身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 图1 A B C D 图2 解析:本题在考查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 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可知答案为D。 答案:D 考点三;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像,它既能够用光屏承接到,也能够用眼睛直接观看:虚 像是由实际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像,它不能用光屏承接到,但能用眼睛观看。平而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它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例3. (2005年镇江市中考题)研究平而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3所示,烛焰在平而镜中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像(选填“实”或“虚”),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_____________ 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图3 解析:平而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它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镜后的像(“烛焰”), 也不会将手指烧痛。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平面镜成像(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平面镜成像(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平面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 像 B.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像是倒立的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变 大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不属于平面镜成像 2.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光年是一种时间单位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大 C.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小 D.可见光和紫外线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当人向平面镜走进时,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B.鸡蛋碰石头,鸡蛋很容易破,因为石头给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给石头的力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静止时,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D.用橡皮泥可以捏出漂亮的小动物,是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4.小王站在竖直放置的镜子前2m处,然后走近镜子1m,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到镜面的距离变 小 C.他在镜中的像变大 D.他在镜中的像变小 5.以下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 B.清澈的游泳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可以看到湖上游船的〝倒影〞 D.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增大空间的感觉 6.照镜子时,总是要走进平面镜去看像,当人走近平面镜时〔〕 A.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大,人看到像也会变大 B.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也不变 C.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变大 D.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大,人看到的像大小不变 7.小玗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 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 像 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8.以下各种光现象中,解释错误的选项是〔〕 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C.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会越来越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9.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 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一、实验装置 二、探究过程 1.验证玻璃杯是否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回。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三、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器材作用 1.刻度尺的作用:; 2.白纸或坐标纸作用:; 3.为何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4.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的原因:; 5.为何选择茶色玻璃板:; 6.为何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五、注意事项 1.为什么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出现什么现象: ; 3.记录物体与像的方法:; 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 5.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 6.字母“F”相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六、习题精练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应选择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 (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4)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造成的; (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6)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9)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10)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11)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12)图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序号)。 (13)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_。 (1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 2.小文同学通过以下的实验过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提出问题】光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设计与进行实验】

2020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通信与广电实务高频考点及案例题汇总

2020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通信与广电实务高频考点及案例题汇总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1)通信网是由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组织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2)通信网上交换的信息包括用户信息、控制信息(如信令信息、路由信息等)和网络管理信息三类。 通信网的硬件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和传输系统构成,(真题:2010单选题)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 1.终端节点 (1)用户信息的处理;(2)信令信息的处理。 2.交换节点

交换节点是通信网的核心设备。 交换节点负责集中、转发终端节点产生的用户信息,但并不产生和使用这些信息。 主要功能: (1)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功能,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组成。 (2)交换功能,通常由交换矩阵完成任意入线到出线的数据交换。 (3)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和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 (4)其他控制功能,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计、维护管理等。 3.业务节点主要功能: (1)实现独立于交换节点的业务的执行和控制。 (2)实现对交换节点呼叫建立的控制。 (3)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有差异的服务。 4.传输系统硬件组成:线路接口设备、传输媒介、交叉连接设备等。 通信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络具有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令机制、网络管理功能。 通信网分为三部分:业务网、传送网、支撑网。 (一)业务网 1)功能: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如基本话音、数据、多媒体、租用线、vpn 等。 2)构成一个业务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交换节点设备、编号计划、信令技术、路由选择、业务类型、计费方式、服务性能保证机制等。 3)交换节点设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Jxt001 年级:初二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的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熟练作图。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 教学难点:作图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9年月日上课进度第次课 教学内容 一、入门测(包含作业处理) 1、在探究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 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2、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 是。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 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1.为什么三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2.你为什么在有光时看到物体,没光时,就看不到。 (二)大数据分析( 14 - 18 年,共 5 年) (三)本节考点讲解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 一)例题解析 例1:(17,四中第二次月考,8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应该选择厚度较薄的玻璃板,这是因为 。 (2)所有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判断的依据是 。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 造成的。 (7)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 ,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4)玻璃板的作用: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要求:足够薄 (5)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光沿直线 传播例子 红外线 光的反射 和漫反射 平面镜 成像 凸透镜成像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防治 光的折射 分值 2014 8 16 7 6 2015 6 18 6 2016 14 18 14 16 8 2017 8 3 14 8 7 2018 13 15 1 8 5 次数 3 1 4 1 4 2 2 32

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得: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得蜡烛、刻度尺、白纸 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得蜡烛A,放在玻璃板得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得像A′; 探究像与物得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得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瞧上去B与A′重合,即B瞧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得位置就就是像A′得位置。 ——等大 探究像与物到玻璃板得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得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探究平面镜成得像就是实像还就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瞧不到A得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得特点 (1)平面镜所成得像就是虚像; (2)像与物体得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得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得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就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瞧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得像。 注意事项: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得目得就是:物体一侧能瞧到物体得像,同时还能瞧到代替物体得另 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得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得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瞧光屏,光屏上瞧不到像,说明平面镜 成得就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就是薄玻璃?选择较薄得玻璃;因为厚玻璃板得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 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二模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题号分值平面镜成像得 规律以及探究 18 3 20 3 23 1 24 2 17 3 24 3 平面镜成像得 实验 说明题目一般会以作图、简单实验题得形式出现,一般比较简单,分值在3分左右。 平面镜成像主要就就是考察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实验,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得特点以及小结 实验步骤,明确具体实验步骤得目得。 练习: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得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得上面,再取两段等 长得蜡烛A与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得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 示。在此实验中: (1)两段等长得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得______关系; (2)直尺得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 A得烛焰得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得就是_____像。(选填 “虚”或“实”)。 答案:大小;到平面镜距离;不能;虚。

2016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读

2016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按考点分类汇编: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一、选择题 1.(2016镇江)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答案】D 2.(2016黄冈)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产生的是()A.小孔成像 B.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文字变大了 D.水池的池底看起来比实际要浅 【答案】B 3.(2016乌鲁木齐)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答案】A 4.(2016鄂州)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B.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答案】C 5. (2016龙东)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手影 B.对着镜子画脸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答案】A 6. (2016东营)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B 7. (2016吉林)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够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答案】A 8. (2016绥化)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束光穿透玻璃 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答案】C 9.(2016宿迁)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答案】B

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考点汇总

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考点汇总 考点:微波信号的衰落及克服法 一、电波衰落 微波信号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衰落,这种收信电平随时间起伏变化的现象,叫做电波传播的衰落现象。 二、衰落的分类及对微波传输的影响 1、视距传播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上述大气与地面效应引起的,从衰落发生的物理原因看,可分为以下几类: 闪烁衰落: K型衰落: 波导型衰落:由于气象的影响,大气层中会形成不均匀的结构,当电磁波通过这些不均匀层时将产生超折射现象(K<0),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波导。称为大气波导传播。若微波射线通过大气波导,而收,发两点在波导层外。则接收点的电场强度除了有直线波和地面反射波以外,还有“波导层”以外的反射波,形成严重的干扰型衰落,甚至造成通信的中断。 2、衰落对微波传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得接收点收信电平出现随机性的波动,这种波动有如下两种情况:平衰落、频率选择型衰落 (1)在信号的有用频带内,信号电平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深度相同,这种衰落被称为平衰落,发生平衰落时,当收信电平低于收信机门限时,造成电路质量严重恶化甚至中断。 (2)另一种情况是信号电平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深度不同,这种衰落称为频率选择型衰落,严重时造成电路中断。 三、克服衰落的一般方法 1、利用地形地物削弱反射波的影响。 2、将反射点设在反射系数较小的地面。 3、利用天线的方向性。

4、用无源反射板克服绕射衰落。 5、分集接收。 考点:SDH数字微波系统构成 一、SDH数字微波调制 SDH微波的调制就是将SDH数字码流通过移频、移幅或移相的方式调制在微波的载波频率上,然后经过放大等处理发送出去,实现远距离的传输。 目前大容量的SDH微波均采用64QAM或128QAM的调制技术,少数设备采用256QAM调制技术。 二、SDH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 一个SDH微波通信系统可由端站、分路站、枢纽站及若干中继站组成。一个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配置一般由一个备用波道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用波道组成,简称N+l。 1.终端站处于微波传输链路两端或分支传输链路终点。向若干方向辐射的枢纽站,就其每一个方向来说也是一个终端站。这种站可上、下全部支路信号即低次群路,配备SDH数字微波传输设备和SDH复用设备。可作为监控系统的集中监视站或主站。 2.分路站也叫双终端站,处在微波传输链路中间。作用: 1)可以将其传输的部分或全部主用波道在该站通过复用设备(ADM)上、下业务, 2)可以将其传输的部分或全部主用波道在该站通过数字配线架(DDF)直通。 3)可以作为监控系统的主站,也可用作受控站。 3.枢纽站是指位于微波传输链路上,包含有三个或三个通信方向的站。作用: 1)需完成数个方向的通信任务。即在系统N+1配置的情况下,此类站要完成一个或多个主用波道STM-1信号或部分支路的主用波道STM-1的转接或上、下业务。 2)一般可作为监控系统的主站。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姓名班级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棋子薄玻璃板(茶色)刻度尺格子纸(单位一CM) 三、实验方法:(科学探究七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四、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将白纸对折,画出玻璃板的位置。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放好玻璃板,注意将物体所在的玻璃板一面对齐所画的线上。 3、把物体放在玻璃板前某个位置。观察像的正倒。再取一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绕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观察像的虚实。 4、将另一个相同的物体放到玻璃板后不停移动,直至和像重合,观察物像的大小关系。 5、在物体与像的同一位置用笔做上记号。再重复实验两次。并且观察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影响像的大小。 6、取下物体和玻璃板,用笔连接每次实验中物与像的记号,观察物象连线与玻璃板的位置关系。再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注意估读)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将以上数据记在表格中。 7、整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规律,交流讨论。 五、总结规律: 平面镜成、的像;物体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 六、交流讨论: 1、实验时为什么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生活中的镜子? 2、实验中玻璃板应如何放置?如何验证是否放好? 3、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 实验中用另一个相同的物体是为了比较物象的; 4、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如何变化? 物体远离或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5、像的移动速度与物体的移动速度谁快谁慢? 6、若将实验中的白纸换成带有小方格的纸有什么好处? 7、本实验用三角方块代替蜡烛有何优点和缺点? 七、你对本次实验还有什么疑惑或改进方法?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人教版.docx

4.3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虚像。如图所示。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二、球面镜 1.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1.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密

不可分,两节内容在本章地位相同。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平面镜成像规律、面镜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因为在考查此问题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知识和作图问题都会涉及到,具有代表性。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应用上,并经常看到平面镜成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问题。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对平面镜成像考查的概率很高,并经常以填空题出现;对平面镜应用也属于常考内容,并以选择题出现较多。至于对面镜的考查虽然出现概率不高,但也曾出现过此类考题。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3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 中考中,出现本节知识点考题的概率较高,大部分都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典例一:(中考?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重点案例考点汇总

第一部分:案例真题高频 一、材料进场检验及管理(库存管理): 1、施工单位必须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即便有合格证书,仍需要进行进场检验; 2、检查后的材料状态应当有书面记录并有检查人签字; 3、材料和设备进场检验应有建设单位和监理人员在场,并由随工人员确认,将检验记录备案; 4、光缆检验后缆盘应进行标识,登记,建立台账; 5、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均不能使用,不及格材料有明显标识,单独存放; 6、材料堆放符合要求,严禁挤压,材料出库必须有书面记录; 二、不合格材料如何处理,责任划分: 1、施工中发现材料不合格: (1)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汇报(通知); (2)施工单位应对不合格的部分进行返工; (3)注意检查同批次其他材料的质量状况; 光缆损失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工期及窝工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2、施工前发现材料不合格: (1)施工单位应将此批次光缆作为不合格品处理; (2)对于未使用的此批次光缆作明显标识单独存放,决不允许用于工程; (3)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期按期完工; 包工包料:施工单位责任,根据供货合同追究供货商的责任;包工不包料:建设单位责任,应向建设单位索赔; 三、单盘检验(常与材料进场混考) 1、外观检查 检查缆盘有无变形,护板有无损伤,随盘资料是否齐全;(目视检查) 2、光电性能测试 (1)光缆长度复测(光时域反射仪OTDR) 光缆长度复测必须100%检查,不能抽检; (2)光缆单盘损耗(OTDR) (3)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OTDR) (4)光缆护层绝缘检查(目视检查) 延伸:光缆接续现场检测 (1)接头损耗(OTDR远端环回监测法) (2)光纤单位长度损耗(OTDR双向) (3)光纤长度(OTDR) (4)光纤是否损伤和断纤(OTDR) (5)金属护层对地绝缘(高阻计、兆欧表) 光缆中继段测试 (1)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系数及传输长度(OTDR双向) (2)光纤通道总衰减 (3)光纤后向散射曲线 (4)偏振模色散(PMD) (5)光缆对地绝缘测试 电缆单盘检验:外观检查、环阻测试、不良线对检验、绝缘电阻检验、电缆气闭性能检验; 电缆竣工测试内容:环路电阻、工作电容、屏蔽层电阻、绝缘电阻、接地电阻、近端串音衰耗;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 1. (2019随州,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 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 (2019绍兴,7)科学研究中,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而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以下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3. (2019 攀枝花,4)攀枝花市二滩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在水面上的黑影是光的反射 B.青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色散 C.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是光的折射 D .小鸟掠过水面,它在水中的虚像越来越大 A. 甲: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 素 C. 丙: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 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 素 D. 丁: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4. (2019山西,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 D .形影不离 5. (2019鸡西,20)小丽站在舞蹈室内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m ,当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 大” 、 “变小”或“不变“)。 6. (2019扬州,1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找来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 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______ 来代替平面镜; 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应准备的器材是__________ 。 (2019淮安,12)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选填“虚” 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造成光污染。 7. (2019年郴州,19)小明身高 1.65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 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镜中像的高度为m。 8. (2019襄阳,2)在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阳光照射下高楼大厦产生影子 B. 襄阳护城河河面上倒映着古城墙的影像 C. 池里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2018年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工程实务》考点汇总

2018年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工程实务》考点汇总

2018年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工程实务考点汇总 (选择题部分) 1.通讯网中任意两个用户间,设备间,或一个用户和一个设备间均可进行信息的交换,交换的信息包括:用户信息,控制信息,网络管理信息。 2.通信网的构成从硬件上看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传输系统。 3.通信网的硬件系统完成的基本功能有:接入,交换,传输 4.通信网的软件设施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 5.通信网的软件设施完成的基本工程有:控制,管理,运营,维护,实现网络的智能化 6.通信网终端节点设备包括: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视频终端,智能终端和PBX 7.通信网终端节点的功能有:用户信息的处理,信令信息的处理 8.通信网交换节点是通信网的核心设备

9.

10.传送网节点主要有:分叉复用设备(ADM),交叉连接设备(DXC) 11.支撑网包括:同步网,信令网,管理网 12.通信网的类型:按业务类型分:分为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广播电视网 按空间距离和覆盖范围分: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 按运营方式分:公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 按通信的终端分:固定网,移动网13.通信网的拓扑结构:网状网:用在工作节点数目少,又有很高可靠性的场合 线路利用率低,成本高,扩容不方便 星形网:用在传输链路费用高, 可靠性要求又不高的 场合,以降低成本

网络可靠性差, 复合型网:用在规模较大的局域网和电信骨干网 总线型网:用在计算机局域网,电信接入网 网络服务性差,节点数目不宜过多,覆盖范围小 环形网:用在计算机局域网,光纤接入网,城域网,光传输网 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双向自愈环结构可以进行自动保护 扩容不方便,时延无法控制 14.信号能否成功传输依赖两个因素:传输信号本身的质量,传输介质的特性 15.按信号在传输介质上的复用方式的不同,传输系统分为:基带传输系统,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 16.基带传输:优点, 线路设备简单。

中考物理(真题版)专题练习题: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1.(2019重庆B卷,1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______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侧蜡烛A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 ;移去蜡烛B.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__(选填"虚“或“实”)像。 2.(2019 青岛,1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如图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 ,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将蜡烛向镜面靠近,所成像的大小。 3.(2019长春,2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4.(2019呼和浩特,11)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进一步实验与分断,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_____;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1m处移动至3m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______________m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5.(2019江西,27)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平面镜成像___知识点、经典例题、习题

课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了解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梳理复习 1、光的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光、刺眼) 、漫反射(粗糙表面、各个方向) 注: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如下图。 2、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像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两支大小形状相同的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直尺、一张纸和火柴. 实验步骤:参照如图2-3-1所示的步骤完成实验: (1)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面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后面的蜡烛的像; (2)将另一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上去这支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此时后面的蜡烛就代替等同于前面蜡烛的像,此时对比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3)用直尺量出此时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

(4)改变燃着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连做两次,分别观察蜡烛与像的大小关系,量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记录下来; (5)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6)将玻璃板稍微倾斜一下,不再与桌面垂直,看一看像的变化,还能重合吗? (7)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镑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一句话概括: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距离相等、大小相等),成虚像. 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及测定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不利于实验. (3)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让没有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这只蜡烛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4)无论怎样移动物像都无法重合 实验中使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否则,会出现玻璃板后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的现象(玻璃板倾斜时,像成在玻璃板的斜上方).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5)、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5、虚像和实像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 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3、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光路图的画法。

一级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实务知识点

一、架空线路的质量控制点(P237) 1.立电杆 ①电杆、拉撑设备电气性能和物理性能检测②杆路定位③杆距④杆坑深度⑤电杆的埋设工艺⑥拉撑设备的安装工艺⑦拉线坑深度⑧拉线角度 2.制装拉线 ①拉线坑深度②地锚及地锚铁柄的埋设工艺③拉线坑的回填质量④拉线的出土位置⑤拉线上把及中把的制作工艺 3.架设吊线 ①钢绞线拉开、架设②调整掉线垂度③架设时空中障碍物 ④电力线交越的位置 4.线缆敷设 ①线缆架设②光缆卡钩间距③线缆预留④线缆保护 二、直埋线路的质量控制点(P237) 1.开挖缆沟 ①挖沟的位置、深度、宽度②穿越障碍物③与其他管线的间距④路由上的障碍处理⑤掘路、顶管、截流 2.敷设光缆 ①敷设中的人员组织②敷设中的通信联络③敷设中的线缆安全④线缆A/B端⑤线缆的敷设、埋深⑥线缆穿越障碍点3.埋式线缆回填及保护

①线缆在沟底的状况②分层回填及夯实,敷设排流线③铺盖板、红砖等保护措施④线缆对地绝缘⑤全部回填 三、管道线缆的质量控制点(P237) 1.管道施工 ①施工前:路由和环境勘察及测量、进场材料的清点检查 ②施工中:管道坑槽、管道基础、管道敷设(水泥管、钢管、塑料管)、包封加固、回填土方和夯实 ③施工后:管道试通 2.布放管道光缆 ①管孔占用、子管穿放、子管占用、管口封堵②人手孔内原有设备的保护③线缆穿放、人孔内线缆预留 四、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点(P237) 1.走线槽(架)安装 ①走线槽(架)安装的位置、高度、垂直偏差②吊挂、撑铁的安装 2.室内设备的安装 ①机架安装质量,基座的位置、水平度②机架安装的位置、垂直度,机架上的加固制作③机架的标志制作④子架安装的位置检查⑤面板布设⑥子架安装、插接件的连接 3.室外设备的安装 ①地线排的接地电阻②塔上设备的位置、方向、紧固③馈线的接头、固定、防水、弯曲度、接地等装置的制作

2019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2019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 .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且平分 例1: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选D. 【解答】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A错误; B、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D准确. 例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A.变大 4m B.变大 5m C.不变 4m D.变大 6m 答案:C 例3: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个对称 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例4: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 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 完成光路.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 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SO. 【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 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例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的玻璃板做实验; (2)同时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3)如果将蜡烛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 的像,如图所示。 【例题2】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 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②眼睛在A的一侧观察。 ③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④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 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例题3】小明身高1.6m,站在距平面镜3m处,能够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他的像高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m。 答案:1.6;3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1.6m的小明同学她在镜中的像高仍然为1.6m;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当人到镜面的距离3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 【例题4】如图,A、B两地相距4km,MN是与AB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AB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3km,小军要从A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处,他先沿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点取水,再沿直线DB到B处。若小军的速度大小恒为5km/h,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需的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的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MN看成一个平面镜,从A点作出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请你证明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案:(1)总路程 s=AD+DB=(3+5)km=8km 总时间 t=s/t=8/5h=1.6h (2)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点关于MN所成的虚像A′连接A′D和A′O,AO=A′O,且A′、O、B在一条直线上,故取水点为O时的路线长度s=AO+OB=A′O+OB= A′B,在O点以外的河岸上任取一点P,路线的长度s′=AP+PB= A′P+PB 由三角形知识得A′B<A′P+PB,即s<s′ 故入射点O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